CN220745421U - 复合滤芯及净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复合滤芯及净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745421U
CN220745421U CN202322289615.8U CN202322289615U CN220745421U CN 220745421 U CN220745421 U CN 220745421U CN 202322289615 U CN202322289615 U CN 202322289615U CN 220745421 U CN220745421 U CN 220745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element
water inlet
chamber
water outlet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8961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8961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745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745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7454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滤芯及净水系统,该复合滤芯包括:载体,具有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前置滤芯,位于第一腔室内,与第一腔室的间隙形成第一进水路;反渗透滤芯,位于第二腔室内,与第二腔室的间隙形成第二进水路;及后置滤芯,套设于反渗透滤芯内,且后置滤芯的进水端与反渗透滤芯的出水端连通;前置滤芯内设有第一出水路,第一出水路能够与第二进水路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滤芯不需要额外设置由塑料件制成的水路结构和水路隔断结构,这可以简化复合滤芯的结构,使载体内的空间更多地用于安装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和后置滤芯。换言之,这有利于提高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和后置滤芯的空间占比。

Description

复合滤芯及净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复合滤芯及净水系统。
背景技术
净水系统的滤芯是一种由多种滤芯组合而成的复合滤芯,该复合滤芯通常包括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和后置滤芯。
前置滤芯通常用于过滤大颗粒的杂质和异味,例如前置滤芯可以采用活性炭滤芯以去除水中的泥沙、氯气、异味等。
反渗透滤芯利用了反渗透作用:在高于溶液渗透压的作用下,依据一些物质不能透过反渗透膜而将这些物质和水分离开来。反渗透滤芯中反渗透膜的膜孔径非常小,因此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盐类、胶体、微生物、有机物、颜色、味道、异味、重金属、氯气等污染物,在提供安全、干净的饮用水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供反渗透作用所需的高渗透压,反渗透滤芯通常搭配增压泵一起使用。
后置滤芯通常用于进一步提高水的口感和净化效果,例如纤维素滤芯可以去除细菌、病毒等微小颗粒。
在传统的净水系统中,复合滤芯采用由塑料件制成的水路结构和水路隔断结构,这些水路结构和水路隔断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占用较多的空间,导致用于安装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和后置滤芯的空间减少。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水路结构和水路隔断结构占用空间较少的复合滤芯。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复合滤芯。该复合滤芯的水路结构和水路隔断结构占用的空间较少,提高了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后置滤芯的空间占比。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滤芯,包括:载体,具有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前置滤芯,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与所述第一腔室的间隙形成第一进水路;反渗透滤芯,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与所述第二腔室的间隙形成第二进水路;及后置滤芯,套设于所述反渗透滤芯内,且所述后置滤芯的进水端与所述反渗透滤芯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前置滤芯内设有第一出水路,所述第一出水路能够与所述第二进水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置滤芯与所述反渗透滤芯贴合套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参与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将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隔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置滤芯可拆卸地固设于所述隔板;及/或,所述后置滤芯可拆卸地固设于所述隔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具有原水进口、粗滤水进口、废水出口、纯水出口;所述原水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水路;所述粗滤水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进水路;所述废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用于排出废水;所述后置滤芯内设有第二出水路,所述第二出水路连通所述纯水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着所述载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原水进口设置于所述载体的一端,所述粗滤水进口、废水出口、纯水出口均设置于载体的另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包括前端盖、载体本体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所述后端盖分别设置于所述载体本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且均与所述载体本体密封连接;所述原水进口设置于所述前端盖,所述粗滤水进口、废水出口、纯水出口均设置于所述后端盖。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净水系统,该净水系统包括上述的复合滤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外接管路,所述外接管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载体外,所述第一出水路、所述外接管路、所述第二进水路依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设置于所述外接管路。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滤芯中,第一进水路是利用前置滤芯和第一腔室之间的间隙形成的,第二进水路是利用反渗透滤芯和第二腔室之间的间隙形成的,这样便形成了前置滤芯和反渗透滤芯的进水路。并且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互不联通,因此,第一进水路和第二进水路被载体隔开,这样便实现了第一进水路和第二进水路之间的隔断。后置滤芯套设于反渗透滤芯内,并且后置滤芯的进水端与反渗透滤芯的出水端连通。由此,既形成了后置滤芯的进水路,又将第二进水路和后置滤芯的进水路隔断。综上,该复合滤芯不需要额外设置由塑料件制成的水路结构和水路隔断结构,由此,可以简化复合滤芯的结构,使载体内的空间更多地用于安装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和后置滤芯。换言之,这有利于提高前置滤芯、反渗透滤芯和后置滤芯的空间占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复合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复合滤芯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复合滤芯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载体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结构的B-B向剖视图;
图7为图1中的后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载体;11、第一腔室;12、第二腔室;13、前端盖;131、原水进口;14、载体本体;141、隔板;15、后端盖;151、粗滤水进口;152、粗滤水出口;153、废水进口;154、废水出口;155、纯水进口;156、纯水出口;157、第一环形槽;158、第二环形槽;159、第三环形槽;
2、前置滤芯; 21、第一进水路; 22、第一出水路;
3、反渗透滤芯; 31、第二进水路;
4、后置滤芯;41、第二出水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首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滤芯,该复合滤芯包括载体1、前置滤芯2、反渗透滤芯3和后置滤芯4,所述载体1用于承载前置滤芯2、反渗透滤芯3和后置滤芯4。
在传统的净水系统中,复合滤芯采用由塑料件制成的水路结构和水路隔断结构,这些水路结构和水路隔断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占用较多的空间,导致用于安装前置滤芯2、反渗透滤芯3和后置滤芯4的空间减少。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参阅图2、图3、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滤芯中,载体1具有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互不连通。前置滤芯2位于第一腔室11内,前置滤芯2与第一腔室11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一进水路21,外界的水源通过第一进水路21进入前置滤芯2。反渗透滤芯3位于第二腔室12内,反渗透滤芯3与第二腔室12的间隙形成第二进水路31,经过前置滤芯2过滤的水通过第二进水路31进入反渗透滤芯3。后置滤芯4套设于反渗透滤芯3内,并且后置滤芯4的进水端与反渗透滤芯3的出水端连通,这样,经过反渗透滤芯3过滤的水能够直接进入后置滤芯4。前置滤芯2内设有第一出水路22,第一出水路22能够与第二进水路31连通,这样,经过前置滤芯2过滤的水便能依次经过第一出水路22、第二进水路31进入反渗透滤芯3。
在该复合滤芯中,第一进水路21是利用前置滤芯2和第一腔室11之间的间隙形成的,第二进水路31是利用反渗透滤芯3和第二腔室12之间的间隙形成的,这样便形成了前置滤芯2和反渗透滤芯3的进水路。并且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互不联通,因此,第一进水路21和第二进水路31被载体1隔开,这样便实现了第一进水路21和第二进水路31之间的隔断。后置滤芯4套设于反渗透滤芯3内,并且后置滤芯4的进水端与反渗透滤芯3的出水端连通。由此,既形成了后置滤芯4的进水路,又将第二进水路31和后置滤芯4的进水路隔断。综上,该复合滤芯不需要额外设置由塑料件制成的水路结构和水路隔断结构,由此,可以简化复合滤芯的结构,使载体1内的空间更多地用于安装前置滤芯2、反渗透滤芯3和后置滤芯4。换言之,这有利于提高前置滤芯2、反渗透滤芯3和后置滤芯4的空间占比。
参阅图2和图3,第一出水路22与第二进水路31之间可以通过外置于载体1外的外接管路(图中未示出)连通。值得一说的是,可以在该外接管路上设置一个增压泵,该增压泵用于提供反渗透滤芯3所需的高渗透压。这样,增压泵便串接于前置滤芯2和反渗透滤芯3之间,既能为反渗透滤芯3提供高渗透压,又能受到前置滤芯2的保护:水经过前置滤芯2过滤后才流入增压泵中,这有利于防止增压泵发生堵塞。可以理解,在外界水源的水压比较高的情况(比如自来水供应系统中的水压比较高的情况)下,外接水源自身的水压便可以提供反渗透滤芯3所需的高渗透压,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设置增压泵。
参阅图3,后置滤芯4与反渗透滤芯3贴合套设。一方面,这可以充分利用后置滤芯4和反渗透滤芯3之间的空间,提供更大的过滤表面积,增加水的接触面积,提高过滤效率。另一方面,这可以确保两个滤芯之间良好地密封,避免水在滤芯之间绕流,确保所有的水都经过滤芯进行净化。这样可以避免细微的水侧泄漏或绕流现象,提高过滤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参阅图3和图6,载体1包括隔板141,隔板141参与形成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并将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隔开。由此,隔板141可以将第一进水路21和第二进水路31隔断。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前置滤芯2和后置滤芯4均可拆卸地固设于隔板141,由此,可以防止前置滤芯2和套设于后置滤芯4外的反渗透滤芯3相对载体1活动而导致第一进水路21和第二进水路31的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保证第一进水路21和第二进水路31的稳定。同时,也便于更换前置滤芯2和后置滤芯4。
前置滤芯2和后置滤芯4可以是螺纹连接于隔板141,也可以是卡接于隔板141。对于对前置滤芯2和隔板141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后置滤芯4和隔板141之间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制。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让前置滤芯2和/或后置滤芯4可拆卸地固设于载体1的除隔板141以外的部位。
参阅图3和图7,载体1具有原水进口131、粗滤水进口151、纯水出口156。其中,原水进口131连通第一进水路21,粗滤水进口151连通第二进水路31。后置滤芯4内设有第二出水路41,第二出水路41连通纯水出口156。在反渗透滤芯3的过滤过程中,一些水无法通过反渗透滤芯3,这些未通过反渗透滤芯3的水为废水。为了将这些废水排出复合滤芯,载体1还具有废水出口154,废水出口154连通第二腔室12以将废水排出复合滤芯。
参阅图1和图3,第一出水路22的出水端套设于原水进口131内。原水进口131的进水端和第一出水路22的出水端连接同一水路板(图中未示出)。
参阅图1,沿着载体1的长度方向,原水进口131设置于载体1的一端,粗滤水进口151、废水出口154、纯水出口156均设置于载体1的另一端。
参阅图1至图7,载体1包括前端盖13、载体本体14和后端盖15,前端盖13和后端盖15分别设置于载体本体14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且均与载体本体14密封连接。前端盖13和载体本体14围出第一腔室11,后端盖15和载体本体14围出第二腔室12。原水进口131设置于前端盖13,粗滤水进口151、废水出口154、纯水出口156均设置于后端盖15。
在图1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前端盖13、后端盖15和载体本体14均为塑料件,前端盖13与载体本体14之间的连接方式、后端盖15与载体本体14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旋熔。在其他实施例中,前端盖13与载体本体14之间的连接、后端盖15与载体本体14之间的连接还可以是螺纹连接或卡接,在这些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前端盖13和后端盖15均与载体本体14密封连接,可以在前端盖13与载体本体14的连接处设置一圈密封垫,在后端盖15与载体本体14的连接处也设置一圈密封垫。对于前端盖13与载体本体14之间的连接方式、后端盖15与载体本体14之间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制。
参阅图7,后端盖15上还设有粗滤水出口152、废水进口153、纯水进口155。粗滤水进口151、粗滤水出口152、第二进水口依次连通;第二腔室12、废水进口153、废水出口154依次连通;第二出水路41、纯水进口155、纯水出口156依次连通。
参阅图3、图4和图7,为了将粗滤水出口152、废水进口153、纯水进口155隔开,后端盖15上也设有水路隔断结构(图中未标号),后端盖15上的水路隔断结构形成了第一环形槽157、第二环形槽158和圆形槽(图中未标号),粗滤水出口152开设于第二环形槽158的底壁,废水进口153开设于第一环形槽157的底壁,纯水进口155开设于圆形槽的底壁。
参阅图4和图7,后端盖15上设有用于连接载体本体14的环状连接板(图中未标号),环状连接板套设于后端盖15上的水路隔断结构并与该水路隔断结构形成第三环形槽159。参阅图3,载体本体14的端部插接于第三环形槽159(图中未标号)内。
参阅图3和图6,载体本体14包括隔板141。
参阅图3和图6,第一腔室11的腔壁呈圆柱状,前置滤芯2呈中空圆柱状,前置滤芯2与第一腔室11同轴设置。这有利于减小复合滤芯的体积。
参阅图3和图6,第二腔室12的腔壁呈圆柱状,反渗透滤芯3和后置滤芯4均呈中空圆柱状,反渗透滤芯3、后置滤芯4、第二腔室12同轴设置。这有利于减小复合滤芯的体积。
参阅图6,第一腔室11、第二腔室12沿着载体本体14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这有利于减小复合滤芯的径向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载体本体14的长度方向和载体1整体的长度方向指的均是图3和图6中的上下方向。
其次,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净水系统,该净水系统包括上述的复合滤芯。通过设置上述的复合滤芯,可以简化净水系统中复合滤芯的结构,使载体1内的空间更多地用于安装前置滤芯2、反渗透滤芯3和后置滤芯4,这有利于提高前置滤芯2、反渗透滤芯3和后置滤芯4的空间占比。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净水系统还包括外接管路,外接管路全部位于载体1外或者一部分位于载体1外,第一出水路22、外接管路、第二进水路31依次连通。换言之,第一出水路22与第二进水路31之间通过外接管路连通。由此,可以通过外接管路在载体1外加装一些净水系统所需的结构搭配复合滤芯一起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净水系统还包括增压泵,增压泵设置于外接管路。换言之,增压泵串接于前置滤芯2和反渗透滤芯3之间,外接管路以增压泵为界分为两段,第一出水路22、外接管路的一段、增压泵、外接管路的另一段、第二进水路31依次连通。一方面,这能为反渗透滤芯3提供高渗透压;另一方面,又能让增压泵受到前置滤芯2的保护:水经过前置滤芯2过滤后才流入增压泵中,这有利于防止增压泵发生堵塞。
可以理解,在外界水源的水压比较高的情况(比如自来水供应系统中的水压比较高的情况)下,外接水源自身的水压便可以提供反渗透滤芯3所需的高渗透压,在这种情况下,净水系统中不需要设置增压泵。
在一些实施例中,净水系统还包括水路板,增压泵通过水路板与第一出水路22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净水系统的过滤过程如下:
来自外界水源的水先通过原水进口131流入第一进水路21,经前置滤芯2的过滤流入第一出水路22,经过外接管路的一段流入增压泵,经过外界管路的另一段流入粗滤水进口151,经过粗滤水出口152流入第二进水路31,经反渗透滤芯3的过滤流入后置滤芯4,经过后置滤芯4的过滤流入第二出水路41,依次经过纯水进口155、纯水出口156流出复合滤芯而得到经过充分过滤的水。其中,在反渗透滤芯3的过滤过程中会在第二腔室12内产生废水,废水依次经过废水进口153、废水出口154排出复合滤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体(1),具有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
前置滤芯(2),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1)内,与所述第一腔室(11)的间隙形成第一进水路(21);
反渗透滤芯(3),位于所述第二腔室(12)内,与所述第二腔室(12)的间隙形成第二进水路(31);及
后置滤芯(4),套设于所述反渗透滤芯(3)内,且所述后置滤芯(4)的进水端与所述反渗透滤芯(3)的出水端连通;
所述前置滤芯(2)内设有第一出水路(22),所述第一出水路(22)能够与所述第二进水路(3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滤芯(4)与所述反渗透滤芯(3)贴合套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1)包括隔板(141),所述隔板(141)参与形成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并将所述第一腔室(11)和所述第二腔室(12)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滤芯(2)可拆卸地固设于所述隔板(141);及/或,所述后置滤芯(4)可拆卸地固设于所述隔板(1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1)具有原水进口(131)、粗滤水进口(151)、废水出口(154)、纯水出口(156);所述原水进口(131)连通所述第一进水路(21);所述粗滤水进口(151)连通所述第二进水路(31);所述废水出口(154)连通所述第二腔室(12),用于排出废水;所述后置滤芯(4)内设有第二出水路(41),所述第二出水路(41)连通所述纯水出口(15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载体(1)的长度方向,所述原水进口(131)设置于所述载体(1)的一端,所述粗滤水进口(151)、废水出口(154)、纯水出口(156)均设置于载体(1)的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1)包括前端盖(13)、载体本体(14)和后端盖(15),所述前端盖(13)、所述后端盖(15)分别设置于所述载体本体(14)长度方向的两端,并且均与所述载体本体(14)密封连接;所述前端盖(13)和所述载体本体(14)围出所述第一腔室(11),所述后端盖(15)和所述载体本体(14)围出所述第二腔室(12);所述原水进口(131)设置于所述前端盖(13),所述粗滤水进口(151)、废水出口(154)、纯水出口(156)均设置于所述后端盖(15)。
8.一种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滤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外接管路,所述外接管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载体(1)外,所述第一出水路(22)、所述外接管路、所述第二进水路(31)依次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系统还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设置于所述外接管路。
CN202322289615.8U 2023-08-24 2023-08-24 复合滤芯及净水系统 Active CN220745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9615.8U CN220745421U (zh) 2023-08-24 2023-08-24 复合滤芯及净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89615.8U CN220745421U (zh) 2023-08-24 2023-08-24 复合滤芯及净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45421U true CN220745421U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67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89615.8U Active CN220745421U (zh) 2023-08-24 2023-08-24 复合滤芯及净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7454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091725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JP2009525846A (ja) モジュール型逆浸透水処理システム
CN213569755U (zh) 一种净水机用复合滤芯
CN220745421U (zh) 复合滤芯及净水系统
CN112933973A (zh) 一种具有反冲洗功能的反渗透滤芯、复合滤芯及净水机
CN111807538A (zh) 净水机系统
CN111606443A (zh) 滤芯组件和净水器
WO2020122642A1 (ko) 정수기용 일체형 복합 필터 모듈
CN211170137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结构、多级组合滤芯、净水机
CN213623389U (zh) 膜过滤组件、复合滤芯及净水机
CN212770122U (zh) 水路板和滤芯组件
CN213623531U (zh) 复合滤芯结构和净水系统
CN209906496U (zh) 一种一体复合滤芯
CN212334820U (zh) 滤芯组件和净水器
CN213294878U (zh) 滤芯组件和净水器
CN212387843U (zh) 滤芯组件和净水器
CN212770123U (zh) 滤筒和滤芯组件
CN210367222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110255743B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10885548U (zh) 一种组合式净水滤芯
CN210367221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112062318A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机系统
EP3392200B1 (en)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CN112125425A (zh) 复合滤芯和净水机
CN111606444A (zh) 滤芯组件和净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