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4072U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4072U
CN217544072U CN202221253167.5U CN202221253167U CN217544072U CN 217544072 U CN217544072 U CN 217544072U CN 202221253167 U CN202221253167 U CN 202221253167U CN 217544072 U CN217544072 U CN 2175440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acklight module
back frame
lamp panel
fix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25316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怡仁
巫崧辅
张榕殷
蔡雅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4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40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一种背光模组,包含一具有至少一穿孔的背框、一设置于该背框上的灯板、多个间隔设置于该灯板上的发光件、一与该背框结合的固定框,及多个叠置于该固定框上的光学膜片。该灯板具有至少一贯穿部,该贯穿部的位置对应于该背框的该至少一穿孔。该固定框的局部穿过该灯板的该至少一贯穿部而定位于该背框的该至少一穿孔中。藉由将该固定框与该背框的结合处设置于该背框的内侧,并于该灯板的周缘形成所述贯穿部,可以有效达成窄边框的效果。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含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是指一种窄边框的背光模组,及包含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显示装置,通常包含一显示面板及一背光模组,并设置有一框架组件来固定背光模组并连接显示面板。现有的显示装置主要走向薄型化及大型化的设计,尤其是窄边框的显示器,除有美观的功用外,亦能增加显示器的显示面积。
然而,窄边框显示器的组装,其组装的精确度要求高,一旦有部件尺寸具有些微误差时,将会提高组装上的困难度。另外,就目前市场量产技术而言,直下式背光模组所使用的灯板,多采用POB(Package on Board)灯板,属于一种体积较大的mini LED。但因市场趋势带动,需要较精细的区块调光,使荧幕画面呈现更精致的色彩及对比,所以搭配体积较小的mini LED、PCB灯板及其他零组件,组合成直下式mini LED背光模组。另外又搭配窄边框的市场趋势,使mini LED在电路板上的分布,也必须考量与电路板的边缘的距离,以缩减边框无效区的宽度。
因此,如何同时兼顾窄边框及增加边框固定效果,为业界亟需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达成窄边框效果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包含一具有至少一穿孔的背框、一设置于该背框上的灯板、多个间隔设置于该灯板上的发光件、一与该背框结合的固定框,及多个叠置于该固定框上的光学膜片。该灯板具有至少一贯穿部,该贯穿部的位置对应于该背框的该至少一穿孔。该固定框的局部穿过该灯板的该至少一贯穿部而定位于该背框的该至少一穿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背框包括一板体部,及一设置于该板体部周缘的侧墙部,该板体部与该侧墙部共同围绕出一容置空间,该灯板设置于该板体部上而位于该容置空间内,其中,该背框的该至少一穿孔设置于该板体部与该侧墙部的交界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固定框包括一框体部、至少一由该框体部延伸的定位部,及至少一设置于该定位部末端的卡勾部,该固定框的该至少一定位部与该至少一卡勾部伸置于该背框的该至少一穿孔内,并使该卡勾部与该背框的该侧墙部形成干涉而卡合。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固定框的该卡勾部朝向该背框的该侧墙部的方向凸伸,且伸置于该背框的该至少一穿孔内并抵接于该侧墙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固定框的该框体部承载于该背框的该侧墙部上,该固定框的该至少一定位部伸置于该背框的该侧墙部的内侧而位于该容置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固定框包括一框体部,及至少一由该框体部朝向该灯板方向延伸的定位部,该至少一定位部穿过该灯板的该至少一贯穿部而定位于该背框的该至少一穿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固定框还具有至少一空间,形成在该至少一定位部的一侧,以使该至少一定位部相对该框体部能够产生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固定框于面向该背框的该容置空间的表面为白色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背光模组还包含一反射片,该反射片的一部分设置于该固定框的该框体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该灯板的该至少一贯穿部由该灯板的边缘向内凹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手段,是在于所述发光件呈阵列方式排列于该灯板上,该至少一贯穿部位于相邻的发光件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含前述的背光模组,及一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上的显示面板。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藉由将该固定框与该背框的结合处设置于该背框的内侧,并于该灯板的周缘形成所述贯穿部,可以有效达成窄边框的效果,且该灯板的边缘可以更为靠近该固定框以及该背框,以达到发光面积更为扩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较佳实施例;
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为图1中框示处的局部放大;
图3是一立体图,说明图2组装后的态样;
图4是一剖面图,辅助说明图3;
图5是一侧视剖面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一背框与一固定框的另一种组合形态;
图6是一立体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还包含一反射片,及该反射片的设置位置;及
图7是一立体分解图,为本实用新型显示装置的较佳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相关申请专利特色与技术内容,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在进行详细说明前应注意的是,类似的元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作表示。
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2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背框21、一设置于该背框21上的灯板22、多个间隔设置于该灯板22上的发光件 23、一与该背框21结合的固定框24,及多个叠置于该固定框24上的光学膜片25,所述光学膜片25可以是扩散板、扩散膜或棱镜片,并不以本实施例的说明为限。在本实施例中,该背框21形成有多个穿孔213,该灯板 22具有多个贯穿部221,所述贯穿部221的位置与该背框21的所述穿孔213相对应,该固定框24的局部穿过该灯板22的该至少一贯穿部221而定位于该背框21的该至少一穿孔213中。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2主要透过乘载光学膜片25的固定框24的局部结构可伸入该灯板22的该至少一贯穿部221而定位于该背框21的该至少一穿孔213中,以达到定位卡合的效果。除此之外,该固定框24与该背框21的结合处设置于该背框21的内侧,并于该灯板22的周缘形成所述贯穿部221,可以有效达成窄边框的效果,且该灯板22的边缘可以更为靠近该固定框24以及该背框21,以达到发光面积更为扩大的效果。
进一步说,该背框21包括一板体部211,及一设置于该板体部211周缘的侧墙部212,该板体部211与该侧墙部212共同围绕出一容置空间 210。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孔213设置于该板体部211与该侧墙部212的交界处且互相间隔。
参阅图1至图4,该固定框24包括一框体部241、至少一由该框体部 241朝向该灯板22方向延伸的定位部242,及至少一设置于该定位部242 末端的卡勾部243。在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一定位部242为多个且由该框体部241延伸,而该至少一卡勾部243为多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定位部 242末端,该框体部241具有两个长边241a及两个短边241b,所述定位部242设置在其中一个短边241b。其中,该固定框24的该框体部241承载于该背框21的该侧墙部212上,该框体部241的宽度略大于该侧墙部212的宽度,而所述定位部242伸置于该侧墙部212的内侧而位于该容置空间 210内,并不受限于该框体部241或该侧墙部212的宽度,而该卡勾部243 又位于该定位部242末端,显然其卡接面积就可以不被该侧墙部212的宽度或厚度所局限,稳定性较佳。相较于习知技术有些是设计为卡勾位置在框架的侧墙表面上,就会因为侧墙表面的承载面积势必狭小,被卡勾夹持的接触面积也狭小而容易产生稳定性不足的缺点。
参阅图2,当要将该背框21与该固定框24进行组装时,先将该灯板 22放置于该背框21的该板体部211上,并使该灯板22的所述贯穿部221 与该背框21的所述穿孔213对齐。接着,将该固定框24组合于该背框21 上。其中,该固定框24的所述定位部242会先分别穿过该灯板22的所述贯穿部221后,再伸置定位于该背框21的所述穿孔213中。更详细地说,由于为了加强定位卡合的效果,所述定位部242的末端形成有所述卡勾部 243,而所述卡勾部243朝向该背框21的该侧墙部212的方向凸伸,且该背框21的所述穿孔213设置于该板体部211与该侧墙部212的交界处,因此所述定位部242伸置于所述穿孔213后,所述定位部242末端的所述卡勾部243会抵接于该背框21的该侧墙部212上,与该侧墙部212形成干涉而卡合,组装成如图3及图4所示的态样。
另外,如图2所示,该固定框24还形成有至少一空间,形成在该至少一定位部242的一侧,以使该至少一定位部242相对该框体部241能够产生变形,在本实施例中,其至少一空间为多个间隙244,所述间隙244 分别形成在所述定位部242的两侧,并且与该所述定位部242的延伸方向相同。藉此设计,当该固定框24由上往下组装到该背框21时,该卡勾部 243会因为朝该侧墙部212的方向凸伸,而被该侧墙部212所推抵,同时又因为上述空间或间隙244的存在,而使该至少一定位部242及其末端的该卡勾部243产生弹性回复力,直到该固定框24完成组装时,该卡勾部 243不再被该侧墙部212所推抵而在该背框21的该至少一穿孔213内释放弹性回复力,达到加强定位卡合的效果。而在拆卸该固定框24时,则使得所述定位部242可以相对于该框体部241扳动,进而让所述卡勾部243 脱离该背框21的该侧墙部212以将该固定框24拆卸,方便进行重工。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计该至少一定位部242呈单独突出状,其侧边留有空间,因此,同样也能使得该至少一定位部242相对该框体部241能够产生变形。所以并不以本实施例的说明为限。
参阅图5,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得该固定框24的所述定位部 242直接与该背框21的所述穿孔213形成紧配合,而不需要所述卡勾部 243(见图4)的设计。藉此,可以简化该固定框24的结构及制造工序。
除此之外,所述贯穿部221的位置与该背框21的所述穿孔213相对应,并且由该灯板22的边缘向内凹陷。其中,所述发光件23呈阵列方式排列于该灯板22上,如图2所示,每一所述贯穿部221位于相邻的发光件 23之间。如此一来,可以使该灯板22除了每一所述贯穿部221以外的边缘可以直接触抵到该背框21的侧墙部212,并且在不影响光学及该灯板 22的线路布设范围内,设计出位于该灯板22的边缘向内凹陷的贯穿部 221,让该固定框24的局部结构无需过度伸置于该容置空间210内远离该灯板22边缘的位置,避免该固定框24的宽度增加,同时达到定位卡合及缩减边框的效果。有效减少在窄边框架构下,一般灯板在四周形成的暗影。另外还利用所述发光件23排列间距的空间结构,制造出该至少一贯穿部221位于相邻的发光件23之间,成功设计出可以让边框缩减至极限宽度的形态。
另外要说明的是,于图2的形态中,该固定框24于面向该背框21的该容置空间210的表面为反射率高的白色表面,以将所述发光件23的光线进行反射。而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该背光模组2也可以设置一反射片26,该反射片26的一部分设置于该固定框24的该框体部241 上,用以反射所述发光件23的光线。
如图7所示,设置一显示面板3于该背光模组2上,即为一显示装置。不仅可应用于中小尺寸直下式背光模组上,同时可用于其他尺寸的量产品。
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藉由将该固定框24与该背框21的结合处设置于该背框21的内侧,并于该灯板22的周缘形成所述贯穿部 221,可以有效达成窄边框的效果,且该固定框24的所述卡勾部243与所述间隙244的设计,使该固定框24易于由该背框21拆卸而能便于重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2 背光模组
21 背框
210 容置空间
211 板体部
212 侧墙部
213 穿孔
22 灯板
221 贯穿部
23 发光件
24 固定框
241 框体部
241a 长边
241b 短边
242 定位部
243 卡勾部
244 间隙
25 光学膜片
26 反射片
3 显示面板。

Claims (12)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背框,具有至少一穿孔;
灯板,设置于该背框上,具有至少一贯穿部,该贯穿部的位置对应于该背框的该至少一穿孔;
多个发光件,间隔设置于该灯板上;
固定框,与该背框结合,其中,该固定框的局部穿过该灯板的该至少一贯穿部而定位于该背框的该至少一穿孔中;及
多个光学膜片,叠置于该固定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背框包括板体部,及设置于该板体部周缘的侧墙部,该板体部与该侧墙部共同围绕出容置空间,该灯板设置于该板体部上而位于该容置空间内,其中,该背框的该至少一穿孔设置于该板体部与该侧墙部的交界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框包括框体部、至少一由该框体部延伸的定位部,及至少一设置于该定位部末端的卡勾部,该固定框的该至少一定位部与该至少一卡勾部伸置于该背框的该至少一穿孔内,并使该卡勾部与该背框的该侧墙部形成干涉而卡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框的该卡勾部朝向该背框的该侧墙部的方向凸伸,且伸置于该背框的该至少一穿孔内并抵接于该侧墙部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框的该框体部承载于该背框的该侧墙部上,该固定框的该至少一定位部伸置于该背框的该侧墙部的内侧而位于该容置空间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框包括框体部,及至少一由该框体部朝向该灯板方向延伸的定位部,该至少一定位部穿过该灯板的该至少一贯穿部而定位于该背框的该至少一穿孔中。
7.如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框还具有至少一空间,所述至少一空间形成在该至少一定位部的一侧,以使该至少一定位部相对该框体部能够产生变形。
8.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框于面向该背框的该容置空间的表面为白色表面。
9.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反射片,该反射片的一部分设置于该固定框的该框体部上。
10.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灯板的该至少一贯穿部由该灯板的边缘向内凹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呈阵列方式排列于该灯板上,该至少一贯穿部位于相邻的发光件之间。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及设置于该背光模组上的显示面板。
CN202221253167.5U 2022-03-17 2022-05-24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1754407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80790 2022-03-17
CN2022205807905 2022-03-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4072U true CN217544072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42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253167.5U Active CN217544072U (zh) 2022-03-17 2022-05-24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40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3580A1 (zh) * 2022-03-17 2023-09-21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3580A1 (zh) * 2022-03-17 2023-09-21 瑞仪(广州)光电子器件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873975B2 (en) 2022-03-17 2024-01-16 Radiant Opt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8937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display device
JP2011090977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WO2017041314A1 (zh) 一种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TWI556040B (zh) 背光模組以及顯示模組
JP2005091821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00321605A1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WO2022116658A1 (zh) 显示装置
CN217544072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1964160A (zh) 显示装置
US11340395B2 (en) Light source, backlight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JP2012142098A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面光源装置
CN116125703A (zh) 显示装置、背光模块以及背光模块的组装方法
CN110737045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06086132A (ja) 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11243431B2 (en) Backlight module,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panel
WO2023173580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7922379B2 (en) Backlight module
WO2017219731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器件
CN219065939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7879911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7299422B2 (ja) 面状照明装置
TWI781779B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JP2004178957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210894909U (zh) 显示装置
CN212276713U (zh) 一种自带反射功能的新型背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