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40917U - 室外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室外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40917U
CN217540917U CN202221429478.2U CN202221429478U CN217540917U CN 217540917 U CN217540917 U CN 217540917U CN 202221429478 U CN202221429478 U CN 202221429478U CN 217540917 U CN217540917 U CN 217540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rc
section
outdoor unit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2947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文栋
赵鹏飞
盖晓男
孟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2947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40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40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40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室外机及空调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室外机出风格栅出风阻力大的问题。所述室外机的出风格栅条横截面第一弧形段、第一过渡连接段、第二弧形段和第二过渡连接段依次首尾连接围成,第一弧形段的凸出方向与第二弧形段的凸出方向相背离且第一弧形段的直径大于第二弧形段的直径,第一弧形段位于出风格栅的迎风侧,第二弧形段位于背风侧。出风格栅横截面一端大、另一端小,当气流由风道出口流出流经出风格栅时,气流经过第一弧形段后在第二弧线段表面的流动分离现象减少,使得第二弧线段处与第一弧线段处气流压力差减小,从而使得格栅条产生的气动阻力降低,提高出风顺畅性和风速,有利于增大送风距离,提高制冷制热能效。

Description

室外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空调室外机的结构改进及具有该室外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需求的多样性,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安装中央空调,家用中央空调与室内装修相配的装修方案供用户选择,能够真正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现有技术中,中央空调的室外机通常采用轴流风扇送风,其进出风方式为后进风、前出风。且在室外机的安装方式中,室外机后面一般与墙壁贴近,导致室外机进风口处空间狭小,而室外机在工作时,由于后面的进风口处不能流畅的进风,导致进风量少,从而出风量小,所以,出风口的送风距离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的室外机采用贯流风扇进行送风。气流贯穿贯流风扇叶轮流动,受叶片两次力的作用,因此相比轴流风扇送风,气流能到达较远的距离,且无紊流,出风均匀。
然而,对于安装在专门空调安装位内的室外机,相比裸露放置,空调安装位相对较为封闭,且与室外机进出风口对应位置处通常设置有百叶窗,百叶窗对室外机出风具有一定的阻力,且现有室外机本身的出风格栅一般仅考虑满足安全规定,并未考虑如何减小出风阻力,使得现有室外机,尤其是安装在空调安装位内的室外机,出风阻力大,进而影响送风距离和制冷制热能效。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室外机及空调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室外机出风格栅出风阻力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室外机,包括:
壳体,其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配置有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包括多个出风格栅条,所述出风格栅条的横截面由第一弧形段、第一过渡连接段、第二弧形段和第二过渡连接段依次首尾连接围成,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凸出方向与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凸出方向相背离且所述第一弧形段的直径大于第二弧形段的直径,所述第一弧形段位于所述出风格栅的迎风侧,所述第二弧形段位于背风侧;
风道组件,其设在所述壳体内部,包括蜗壳和贯流风扇,所述蜗壳内限定有风道,所述贯流风扇位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道的出口朝向所述出风格栅。
本申请的出风格栅条横截面轮廓由第一弧形段、第一过渡连接段、第二弧形段和第二过渡连接段依次首尾连接围成,第一弧形段的凸出方向与第二弧形段的凸出方向相背离且第一弧形段的直径大于第二弧形段,第一过渡连接段、第二过渡连接段将第一弧形段和第二弧形段过渡连接,使得出风格栅条横截面一端大一端小,逐渐过渡,呈近似水滴状;第一弧形段位于出风格栅的迎风侧,第二弧形段位于背风侧,即出风格栅条的横截面并非常规的宽度一致的矩形截面或圆柱形截面,则当气流由风道流出流经出风格栅时,气流经过第一弧形段后在第二弧线段表面的流动分离现象减少,使得第二弧线段处的气流压力与第一弧线段处的气流压力之间压力差减小,从而使得出风格栅条产生的气动阻力降低,有利于提高出风顺畅性和风速,进而增大送风距离,提高制冷制热能效;同时,横截面呈水滴状的出风格栅条迎风侧、背风侧更圆滑、柔和,有利于降低出风噪音。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格栅为矩形格栅,所述出风格栅条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出风格栅的长边延伸方向,所述出风格栅条的两端分别固连于所述出风格栅的两相对短边。同样尺寸、同样放置方位的出风格栅,出风格栅条的上述设置方向相比垂直于出风格栅长边延伸方向设置,同样格栅条间距的情况下,出风格栅条的个数少,对出风气流的阻力小,即有利于进一步减小出风阻力,且有利于提高模具加工效率。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段与所述第二弧形段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过渡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过渡连接段相对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圆心连线对称设置,使得出风格栅条的横截面轮廓呈轴对称图形,方便加工和模具设计;所述第一过渡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弧形段及所述第二过渡连接段圆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二过渡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弧形段及所述第二过渡连接段圆滑过渡连接,使得沿出风方向出风格栅条更加圆滑、柔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风阻和出风噪音。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蜗壳包括蜗壳主体和蜗舌,所述蜗壳主体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的导流侧板,所述导流侧板具有位于所述风道的出口处的倾斜导向部,使得由进风口进入风道内的气流顺利地导向至出风口处,所述出风格栅条相对所述出风口所在平面倾斜设置,且其倾斜方向与所述倾斜导向部的倾斜方向相同,使得由风道出口流向出风口的气流无需改变方向即可顺利地经相邻出风格栅条间的出风栅格流出,更大程度上降低出风阻力。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格栅条与所述倾斜导向部相互平行,多个所述出风格栅条均匀布设,保证出风气流的均匀性。
为进一步提高室外机的起到防护作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也配置有格栅,即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进风格栅条,所述进风格栅条的横截面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相对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倾斜设置,有效避免了外界杂质、异物或小动物的进入,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并且,倾斜部也有一定的导风效果,有利于增大进风量,提高换热效果。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倾斜部相对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的倾斜角度范围为100-150°,以兼顾良好的防护效果和对进风的不利影响小。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格栅条的横截面还包括平直部,所述平直部与所述倾斜部连接为一体,所述平直部与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平行,以提高防护和遮挡作用,较优地,平直部的宽度较小,约为倾斜部宽度的1/5-1/4,以尽量减小对进风的阻挡。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形段的直径范围为3-7mm,所述第二弧形段的直径为2-5mm,相邻两所述出风格栅条的间距范围为5-15mm,所述进风格栅条的厚度为2-5mm,相邻两所述进风格栅条的间距范围为5-12mm,以满足安全规范设计要求;所述出风格栅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所述进风格栅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塑料件耐候性强,可减小在高温、紫外线长期照射下变形及断裂的风险。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室外机,由于上述室外机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则具有上述室外机的空调器也应具有同样的技术效果。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实施例的室外机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
图5为根据实施例的室外机的风道组件蜗壳立体图;
图6为根据实施例的室外机的出风格栅立体图;
图7为图6的正视图;
图8为图7的C-C向剖视图;
图9为图8的D部放大图;
图10为根据实施例的室外机的进风格栅立体图;
图11为图10的正视图;
图12为图11的E-E向剖视图;
图13为图12的F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壳体;110-进风口;120-出风口;200-换热器;300-风道组件;310-贯流风扇;320-蜗壳;321-蜗舌;322-第一端板;323-第二端板;324-导流侧板;325-倾斜导向部;330-风道;331-风道进口;332-风道出口;400-进风格栅;410-进风边框;420-进风格栅条;421-倾斜部;422-平直部;500-出风格栅;510-出风边框;520-出风格栅条;521-第一弧形段;522-第二弧形段;523-第一过渡连接段;524-第二过渡连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申请中空调器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器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器的室外单元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器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单元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器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器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参照图1至图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室外机,具体是多联机室外机,包括壳体100、换热器200、风道组件300及电控系统(未图示),当然还包括压缩机、节流装置等空调室外机必要结构部件,在此不做赘述。
其中,壳体100即室外机框体,限定出室外机的外部轮廓,壳体100为长方体状,壳体100上设有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进风口110上配置有进风格栅400,出风口120上配置有出风格栅500,以起到防护作用。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均位于壳体100的前面板上,实现前侧进风、前侧出风,避免现有技术中后侧进风的室外机靠墙安装时后侧空间狭窄对进风量的不利影响。
出风格栅500包括出风边框510和多个出风格栅条520,出风格栅条520的横截面轮廓由第一弧形段521、第一过渡连接段523、第二弧形段522和第二过渡连接段524依次首尾连接构成,且第一弧形段521的凸出方向与第二弧形段522的弧形方向相背离,第一过渡连接段521的直径大于第二弧形段611的直径,第一弧形段521位于出风格栅500的迎风侧,第二弧形段522位于出风格栅500的背风侧。
风道组件300设在壳体100内部,包括蜗壳320和贯流风扇310,蜗壳320内限定有风道330,贯流风扇310位于风道330内,风道330具有风道进口331和风道出口332,风道进口331连通进风口110,风道出口332连通出风口,风道出口332朝向出风格栅500,以将在贯流风扇310驱动下由进风口110经风道进口331进入风道330内的气流经风道出口332排至出风口120,风道330对气流进行整流,调整气流方向,最后流经出风格栅500排出。
换热器200设在壳体100内部且位于进风口110与出风口120之间,以对由进风口110进入的气流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气流经风道330引至出风口120、出风格栅500排出。
通过将出风格栅条520设计为其横截面轮廓中第一弧形段521的凸出方向与第二弧形段522的弧形方向相背离,且第一弧形段521的直径大于第二弧形段522的直径,第一过渡连接段523和第二过渡连接段524将第一弧形段521和第二弧形段522过渡连接,使出风格栅条520横截面一端大一端小,呈近似水滴状,第一弧形段521位于出风格栅500的迎风侧,第二弧形段522位于出风格栅500的背风侧,则由迎风侧向背风侧方向,出风格栅条520宽度减小,并非常规的矩形截面或圆柱形截面。当气流由风道出口332流出流经出风格栅500时,气流经过第一弧形段521后在第二弧线段522表面的流动分离现象减少,使得第二弧线段522处的气流压力与第一弧线段521处的气流压力之间压力差减小,从而使得出风格栅条520产生的气动阻力降低,有利于提高出风顺畅性和增大风速,进而增大送风距离,提高制冷制热能效;同时,横截面呈水滴状的出风格栅条520迎风侧、背风侧更圆滑、柔和,有利于降低出风噪音。
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出风口120通常呈矩形,则出风格栅500对应为矩形格栅,以方便加工和安装。出风格栅条52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出风格栅500的长边(即出风边框510的长边)延伸方向,以图1和图2所示的高度尺寸大于长度尺寸的矩形室外机为例,出风口120为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宽度方向为水平方向的矩形开口,且上下设置两个,各出风口120分别配置有一出风格栅500,出风格栅500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宽度方向为水平方向,则出风格栅条520为竖条,其两端分别固连于出风格栅500的两相对短边,也即出风边框510的两相对短边。
则同样尺寸、同样放置方位的出风格栅500,出风格栅条520的上述设置方向相比垂直于边框510的长边延伸方向设置,同样格栅条间距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中出风格栅条520的个数少,对出风气流的阻力小,即有利于进一步减小出风阻力,且出风格栅条520的个数少可以简化出风格栅500的结构,有利于提高模具加工效率。
第一弧形段521的直径范围以3-7mm为宜,比如可选用5mm,第二弧形段的直径以2-5mm为宜,比如可选用3mm,风阻较小,可降低风道系统阻力,相邻两出风格栅条520的间距范围以5-15mm为宜,比如可选用7mm,防止小动物、较大昆虫等异物进入到室外机内部,满足安全规范设计要求。出风格栅500材质为塑料,采用一体注塑成型,方便加工,且为耐候性强的塑料,可减小在高温、紫外线长期照射下变形及断裂的风险。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段521与第二弧形段522相对设置,第一过渡连接段523和第二过渡连接段524相对第一弧形段521和第二弧形段522的圆心连线对称设置,使得出风格栅条522的横截面轮廓呈轴对称图形,方便加工和模具设计;第一过渡连接段5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段521及第二过渡连接段522圆滑过渡连接,第二过渡连接段524的两端也分别与第一弧形段521及第二过渡连接段522圆滑过渡连接,使得沿出风方向出风格栅条520更加圆滑、柔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风阻和出风噪音。
具体而言,第一过渡连接段523和第二过渡连接段524均为比较平缓的弧形,由第一弧形段521所在侧向第二弧形段522所在侧,第一过渡连接段523和第二过渡连接段524之间的间距d逐渐减小,最大间距处不大于第一弧形段521的直径,最小间距处不大于第二弧形段522的直径。当然,第一过渡连接段523和第二过渡连接段524也可以为相对第一弧形段521和第二弧形段522的圆心连线倾斜设置的直线段,在此可不做具体限制。
对于蜗壳320,如图3至图5所示,其包括蜗壳主体和蜗舌321,蜗壳主体包括第一端板322、第二端板323以及连接第一端板322和第二端板323的导流侧板324,导流侧板324和蜗舌324均竖立设置,平行于贯流风扇310的轴向,蜗舌321的两端与第一端板322和第二端板323固连为一体,导流侧板324和蜗舌321位于贯流风扇310的两侧,蜗壳主体的两端板固连于室外机的壳体100,蜗壳主体作用在于对贯流风扇310驱动的气流起到整流和加速气流的作用;蜗舌321的横截面为L形,其与蜗壳主体相配合对贯流风扇310转动驱动并进入风道330内的气流起到引流转向的作用,使风道330内的气流引导至出风口120,防止气流在蜗壳320内循环流动。
导流侧板324的横截面大致为弧形,其具有位于风道出口332处的倾斜导向部325,使得由进风口110进入风道330内的气流顺利地导向至出风口120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出风格栅条520相对出风口120所在平面倾斜设置,且其倾斜方向与倾斜导向部325的倾斜方向相同,如图3和图4所示,使得由风道出口332流向出风口120的气流无需过大地改变方向即可顺利地经相邻出风格栅条间的出风栅格流出,更大程度上降低出风阻力。
进一步地,出风格栅条520与倾斜导向部325相互平行,即倾斜方向一致,多个出风格栅条520均匀布设,以保证出风气流的均匀性。
参照图10至图13,同时结合图1和图2,进风口110配置有进风格栅400,以对进风口110起到防护作用,进风格栅400包括进风边框410和位于进风边框410框内空间的多个间隔设置的进风格栅条420,沿进风格栅条420的长度方向,其各处的横截面轮廓形状一致,其横截面包括倾斜部421,倾斜部421相对进风口110所在平面倾斜设置,倾斜方向可不做限制,有效避免了外界杂质、异物或小动物的进入,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并且,倾斜部421也有一定的导风效果,有利于增大进风量,提高换热效果。
同样,由于进风口110通常呈矩形,则进风格栅400对应为矩形格栅,以方便加工和安装。与出风格栅500不同的是,进风格栅条420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进风格栅400的长边(即进风边框410的长边)延伸方向,以图1和图2所示的高度尺寸大于长度尺寸的矩形室外机为例,进风口110为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宽度方向为水平方向的矩形开口,且上下设置两个,各进风口110分别配置有一进风格栅400,进风格栅400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宽度方向为水平方向,则进风格栅条420为横条,其两端分别固连于进风格栅400的两短边,也即进风边框410的两短边,这样可以尽可能地避免从进风口110看到内部换热器200的翅片等结构,提高室外机外观美观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倾斜部421相对进风口110所在平面的倾斜角度α范围以100-150°,比如为120°,以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且对进风的不利影响小。
另外,进风格栅条420的横截面还包括平直部422,平直部422与倾斜部421连接为一体,平直部422与进风口110所在平面平行,使进风格栅条420的横截面呈近似L状,以提高防护和遮挡作用,较优地,平直部422的宽度较小,约为倾斜部421宽度的1/5-1/4,以尽量减小对进风的阻挡。
进风格栅条420的厚度以2-5mm为宜,比如可选3mm,相邻两进风格栅条420的间距范围为5-12mm,比如可选7mm,以满足安全规范设计要求。进风格栅400材质为塑料,采用一体注塑成型,方便加工,且为耐候性强的塑料,可减小在高温、紫外线长期照射下变形及断裂的风险。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室外机的结构参照本实用新型室外机的实施例及附图1至图13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配置有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包括多个出风格栅条,所述出风格栅条的横截面由第一弧形段、第一过渡连接段、第二弧形段和第二过渡连接段依次首尾连接围成,所述第一弧形段的凸出方向与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凸出方向相背离且所述第一弧形段的直径大于第二弧形段的直径,所述第一弧形段位于所述出风格栅的迎风侧,所述第二弧形段位于背风侧;
风道组件,其设在所述壳体内部,包括蜗壳和贯流风扇,所述蜗壳内限定有风道,所述贯流风扇位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道的出口朝向所述出风格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格栅为矩形格栅,所述出风格栅条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出风格栅的长边延伸方向,所述出风格栅条的两端分别固连于所述出风格栅的两相对短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弧形段与所述第二弧形段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过渡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过渡连接段相对所述第一弧形段和所述第二弧形段的圆心连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过渡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弧形段及所述第二过渡连接段圆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二过渡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弧形段及所述第二过渡连接段圆滑过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包括蜗壳主体和蜗舌,所述蜗壳主体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以及导流侧板,所述导流侧板连接所述第一端板及所述第二端板,所述导流侧板具有位于所述风道的出口处的倾斜导向部,所述出风格栅条相对所述出风口所在平面倾斜设置,且所述出风格栅条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倾斜导向部的倾斜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格栅条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倾斜导向部的倾斜方向相互平行,多个所述出风格栅条均匀布设。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口配置有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包括进风边框和位于所述进风边框的框内空间中的多个进风格栅条,多个所述进风格栅条相互间隔设置,所述进风格栅条的横截面包括倾斜部,所述倾斜部相对所述进风口所在的平面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部相对所述进风口所在平面的倾斜角度值范围为100-15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格栅条的横截面还包括平直部,所述平直部与所述倾斜部连接为一体,所述平直部与所述进风口所在的平面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弧形段的直径范围为3-7mm,所述第二弧形段的直径为2-5mm,相邻两所述出风格栅条的间距范围为5-15mm,所述出风格栅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
所述进风格栅条的厚度范围为2-5mm,相邻两所述进风格栅条的间距范围为5-12mm,所述进风格栅为一体注塑成型结构。
10.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外机。
CN202221429478.2U 2022-06-09 2022-06-09 室外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7540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29478.2U CN217540917U (zh) 2022-06-09 2022-06-09 室外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29478.2U CN217540917U (zh) 2022-06-09 2022-06-09 室外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40917U true CN217540917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42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29478.2U Active CN217540917U (zh) 2022-06-09 2022-06-09 室外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409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1519B (zh) 空调器的室外机
EP2557370B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WO2012035845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CN104165413A (zh) 机柜空调器
CN203231431U (zh) 机柜空调器
CN217540917U (zh) 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250927C (zh) 在超临界压力下排热的制冷或热泵系统
CN215062487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217902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320334U (zh) 风机盘管及设有其的空调
CN212179026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179029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8936291U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17635923U (zh) 空调室外机及其出风格栅
CN21494940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635924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其出风格栅
CN218410090U (zh) 立式空调器
CN21265779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500191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7540916U (zh) 多联机室外机
CN21217902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567545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4949391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217905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20817910U (zh) 一种立式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