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0334U - 风机盘管及设有其的空调 - Google Patents
风机盘管及设有其的空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320334U CN210320334U CN201921020660.0U CN201921020660U CN210320334U CN 210320334 U CN210320334 U CN 210320334U CN 201921020660 U CN201921020660 U CN 201921020660U CN 210320334 U CN210320334 U CN 2103203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eat exchanger
- fan
- duct
- connect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机盘管及空调,包括:壳体,壳体内开设有风道,壳体上还开设有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换热器,设置于风道内;均设于风道内的第一风机组件及第二风机组件,第一风机组件位于换热器面向进风口的一侧,第二风机组件位于换热器面向出风口的一侧;其中,第一风机组件及第二风机组件均包括至少一个风机,全部风机沿风道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风机盘管可以在具有较薄厚度的情况下保证足够的出风量;外界气流经过第一风机组件的增压后穿过换热器,换热器对气流具有较好的整流作用,气流可平稳地进入第二风机组件,不仅避免了第一风机组件吹出的气流直接冲击第二风机组件,而且减弱了第二风机组件入口处气流的不稳定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机盘管及设有其的空调。
背景技术
风机盘管是由风机及盘管(空气换热器)等组成的空调系统末端装置之一,盘管内流过冻水或热水时与管外空气换热,使空气被冷却或加热。
风机盘管一般采用多翼离心风机及贯流风机送风,多翼离心风机可以克服较大风阻,但是风机盘管的厚度一般较薄,由于多翼离心风机加上其自身所带的蜗壳,总体厚度往往超过风机盘管的厚度,此时多翼离心风机将不再适用;贯流风机噪音较低,但是其抗风阻风力较小,风机盘管内部阻力较大时,采用贯流风机出风量很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风机盘管无法保证足够的出风量的问题,提供一种出风量足够的风机盘管及设有其的空调。
一种风机盘管,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开设有风道,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及出风口;
换热器,设置于所述风道内;
均设于所述风道内的第一风机组件及第二风机组件,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位于所述换热器面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机组件位于所述换热器面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及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均包括至少一个风机,全部所述风机沿所述风道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相对于所述风道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包括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第一进风风道,所述第一进风风道具有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连通的进风端及与所述换热器连通的出风端,所述换热器在所述第一进风风道的出风端的出风面投影覆盖整个出风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包括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第一进风风道,所述第一进风风道具有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连通的进风端及与所述换热器连通的出风端,所述进风端到所述出风端的尺寸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盘管还包括导流片,所述导流片设置于所述风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与所述换热器之间,所述导流片用于将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吹出的风均匀地分流向所述换热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还包括第二进风风道,所述第二进风风道连通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换热器之间;
其中,所述风机盘管还包括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风道内的第一蜗壳及第一蜗舌,所述第一蜗壳与所述第一蜗舌之间界定形成与所述进风口及所述换热器均连通的进风空间,每个所述风机设于每个所述进风空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还包括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连通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出风口之间;
其中,所述风机盘管还包括均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的第二蜗壳及第二蜗舌,所述第二蜗壳及所述第二蜗舌之间界定形成与所述出风口及所述换热器均连通的出风空间,每个所述风机设于每个所述出风空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及所述第三连接板三者之间界定所述风道,所述进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未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的一端之间界定形成所述出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及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均包括一个所述风机。
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盘管。
上述风机盘管及空调,外界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后经过至少两个相互串联的风机的加压后从出风口流出,从而提高了风机盘管的抗风阻能力,风机盘管可以在具有较薄厚度的情况下保证足够的出风量;且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二风机组件位于换热器相对的两侧,外界气流经过第一风机组件的增压后穿过换热器,换热器对气流具有较好的整流作用,气流可平稳地进入第二风机组件,不仅避免了第一风机组件吹出的气流直接冲击第二风机组件,而且减弱了第二风机组件入口处气流的不稳定现象,降低漩涡的数量及强度,从而减弱风机盘管的气动噪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盘管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盘管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盘管的结构图。
风机盘管100壳体10风道11第一进风风道111进风口12出风口13第一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15第三连接板16换热器20风机30第一蜗壳40第一蜗舌50第二蜗壳60第二蜗舌70导流片80接水盘90进风空间110出风空间12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包括风机盘管100,风机盘管100安装于室内,用于朝室内送风,以实现空调对室内环境的制冷或制热。
风机盘管100包括壳体10、换热器20、第一风机组件及第二风机组件。壳体10内开设有风道11,壳体10上还开设有与风道11连通的进风口12与出风口13,换热器20、第一风机组件及第二风机组件均设于风道11内,第一风机组件位于换热器20面向进风口12的一侧,第二风机组件位于换热器20面向出风口13的一侧。通过上述设置,外界气流从进风口12进入风道11内后,经过第一风机组件吸入并吹向换热器20换热,换热后的气流经过第二风机组件吸入并从出风口13吹向外界。
第一风机组件及第二风机组件均包括至少一个风机30,全部风机30沿风道11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如此,外界气流从进风口12进入后经过至少两个相互串联的风机30的加压后从出风口13流出,从而提高了风机盘管100的抗风阻能力,风机盘管100可以在具有较薄厚度的情况下保证足够的出风量;且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二风机组件位于换热器20相对的两侧,外界气流经过第一风机组件的增压后穿过换热器20,换热器20对气流具有较好的整流作用,气流可平稳地进入第二风机组件,不仅避免了第一风机组件吹出的气流直接冲击第二风机组件,而且减弱了第二风机组件入口处气流的不稳定现象,降低漩涡的数量及强度,从而减弱风机盘管100的气动噪音。
具体地,第一风机组件及第二风机组件均包括一个风机30。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风机组件及第二风机组件也可均包括两个风机30、三个风机30或者四个风机30,且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二风机组件所包括的风机30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在此不作限定。
参阅图2,壳体10为细长的条状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15及第三连接板16,第二连接板15及第三连接板16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板14连接于第二连接板15与第三连接板16相对的一侧。如此,第一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15及第三连接板16三者之间界定形成风道11,进风口12开设于第一连接板14上和/或第二连接板15与第一连接板14连接的一端,第二连接板15与第三连接板16之间界定形成出风口13。当壳体10的纵长方向竖向放置时,第一连接板14形成壳体10的底壁,第一连接板14及第三连接板16形成壳体10的侧壁。如此,进风口12可以位于壳体10的底部和/或侧部(参阅图1及图2),出风口13位于壳体10的顶部,气流经过位于壳体10底部和/或侧部的进风口12进入风道11内,并从位于上部的出风口13吹向外界。
具体地,第二连接板15与第三连接板16度为600mm-900mm,当壳体10的纵长方向竖向放置时,整个风机盘管100的高度a为600mm-900mm。
在一个实施例中,风机盘管100还包括进风格栅(图未示)及出风格栅(图未示),进风格栅安装于进风口12处,出风格栅安装于出风口13处。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口12处可以省略进风格栅,出风口13处也可以省略出风格栅,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换热器20相对于风道11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换热器20相对于风道11倾斜设置可以减少壳体10的厚度。具体地,换热器20与第二连接板15及第三连接板16之间的夹角c为15°-40°,在保证换热器20具有较好的换热效率的同时,减小了壳体10的厚度,此时壳体10的厚度b(整个风机盘管100的厚度)为100mm-180mm。
继续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风道11包括第二进风风道(图未示),第二进风风道位于进风口12与换热器20之间,风机盘管100还包括第一蜗壳40与第一蜗舌50,第一蜗壳40及第一蜗舌50均设于第二进风风道内,且第一蜗壳40与第一蜗舌50之间界定形成进风空间110,每个风机30设于每个进风空间110内。外界气流从进风口12被位于进风空间110内的风机30吸入并吹向换热器20,在上述过程中,进风空间110起到了引导气流排向换热器20的作用。
参阅图2及图3,具体地,风道11还包括第一进风风道111,第一进风风道111连通于靠近换热器20的进风空间110与换热器20之间,即为从进风空间110吹出的风经过第一进风风道111后吹向换热器20。第一进风风道111具有与进风空间110连通的进风端及与换热器20连通的出风端,进风端到出风端的尺寸逐渐增大。如此,气流流过第一进风风道111时,流速逐渐减小,压力逐渐升高,在第一进风风道111内的阻力损耗降低,同时气流通过换热器20流速不至于过大,在换热器20处的阻力损失降低,并且能够均匀吹过换热器20,提高换热器20的换热效果。
更具体地,换热器20在第一进风风道111的出风端的出风面的投影覆盖其整个出风面,以保证经过第一进风风道111的所有气流均经过换热器20换热。
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风机盘管100还包括导流片80,导流片80设置于第一进风风道111和/或第二进风风道内,导流片80用于引导从第一风机组件吹出的气流,以便于从第一风机组件吹出的气流均匀地吹向换热器20(如图2中气流走向所示),提高了换热器20的换热效果。
具体地,导流片80呈弧型,且其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靠近换热器20的进风空间110的进风方向。
继续参阅图1,风道11还包括出风风道,风机盘管100还包括第二蜗壳60及第二蜗舌70,第二蜗壳60及第二蜗舌70均设于出风风道内,第二蜗壳60与第二蜗舌70之间界定形成出风空间120,每个风机30设于每个出风空间120内。第二蜗壳60及第二蜗舌70的设置,可以起到导向出气气流的作用。气流进入出风空间120并被位于其内的风机30吸入后吹出,在上述过程中,出风空间120起到了引导气流排向出风口13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蜗壳40与第二蜗壳60均装配于第三连接板16的内壁上,第一蜗舌50与第二蜗舌70均装配于第二连接板15的内壁上。具体地,换热器20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蜗舌50与第二蜗壳60上(参阅图3)。可以理解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20的其中一端抵接于第一蜗舌50,另一端直接抵接于第三连接板16的内壁上,或者换热器20的其中一端抵接于第二蜗壳60,另一端直接抵接于第二连接板15的内壁上,或者换热器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蜗壳40与第二蜗舌70抵接,或者换热器20的其中一端与第一蜗壳40抵接,另一端直接抵接于第二连接板15的内壁上,或者换热器20的其中一端与第二蜗舌70抵接,另一端直接抵接于第三连接板16的内壁上,或者换热器20的两端分别直接抵接于第二连接板15的内壁与第三连接板16的内壁上,在此不作限定。
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风机盘管100还包括接水盘90,接水盘90设置于第一蜗壳40或者第一蜗舌50上,换热器20的其中一端抵接于接水盘90上,接水盘90可承接从换热器20上直接流下的冷凝水。
换热器20的两端还可分别抵接于第一蜗壳40与第二蜗舌70上,或者换热器20的其中一端抵接于第一蜗壳40,另一端直接抵接于第二连接板15的内壁上,或者换热器20的其中一端抵接于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风机盘管100的空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盘管100及空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外界气流从进风口12进入后经过至少两个风机30的加压后从出风口13流出,从而提高了风机盘管100的抗风阻能力,风机盘管100可以在具有较薄厚度的情况下保证足够的出风量;
2、第一风机组件与第二风机组件位于换热器20相对的两侧,外界气流经过第一风机组件的增压后穿过换热器20,换热器20对气流具有较好的整流作用,气流可平稳地进入第二风机组件,不仅避免了第一风机组件吹出的气流直接冲击第二风机组件,而且减弱了第二风机组件入口处气流的不稳定现象,降低漩涡的数量及强度,从而减弱风机盘管100的气动噪音;
3、第一进风通道的进风端到出风端的尺寸逐渐增大,气流流过第一进风风道111时,流速逐渐减小,压力逐渐升高,在第一进风风道111内的阻力损耗降低,同时气流通过换热器20流速不至于过大,在换热器20处的阻力损失降低,并且能够均匀吹过换热器20,提高换热器20的换热效果;
4、导流片80可以将气流引导向换热器20,从而使气流均匀地吹向换热器20,从而提高了换热器20的换热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风机盘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开设有风道(11),所述壳体(10)上还开设有与所述风道(11)连通的进风口(12)及出风口(13);
换热器(20),设置于所述风道(11)内;
均设于所述风道(11)内的第一风机组件及第二风机组件,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位于所述换热器(20)面向所述进风口(12)的一侧,所述第二风机组件位于所述换热器(20)面向所述出风口(13)的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及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均包括至少一个风机(30),全部所述风机(30)沿所述风道(11)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0)相对于所述风道(11)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1)包括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与所述换热器(20)之间的第一进风风道(111),所述第一进风风道(111)具有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连通的进风端及与所述换热器(20)连通的出风端,所述换热器(20)在所述第一进风风道的出风端的出风面投影覆盖整个出风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包括连通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与所述换热器(20)之间的第一进风风道(111),所述第一进风风道(111)具有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连通的进风端及与所述换热器(20)连通的出风端,所述进风端到所述出风端的尺寸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盘管还包括导流片(80),所述导流片(80)设置于所述风道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与所述换热器(20)之间,所述导流片(80)用于将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吹出的风均匀地分流向所述换热器(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还包括第二进风风道,所述第二进风风道连通于所述进风口(12)与所述换热器(20)之间;
其中,所述风机盘管还包括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风道内的第一蜗壳(40)及第一蜗舌(50),所述第一蜗壳(40)与所述第一蜗舌(50)之间界定形成与所述进风口(12)及所述换热器(20)均连通的进风空间(110),每个所述风机设于每个所述进风空间(110)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还包括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连通于所述换热器(20)与所述出风口(13)之间;
其中,所述风机盘管还包括均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的第二蜗壳(60)及第二蜗舌(70),所述第二蜗壳(60)及所述第二蜗舌(70)之间界定形成与所述出风口(13)及所述换热器(20)均连通的出风空间(120),每个所述风机设于每个所述出风空间(120)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第一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15)及第三连接板(16),所述第二连接板(15)与所述第三连接板(16)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14)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15)与所述第三连接板(16)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板(14)、所述第二连接板(15)及所述第三连接板(16)三者之间界定所述风道,所述进风口(12)开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4)上和/或所述第二连接板(15)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4)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板(15)与所述第三连接板(16)未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4)连接的一端之间界定形成所述出风口(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及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均包括一个所述风机。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盘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20660.0U CN210320334U (zh) | 2019-07-01 | 2019-07-01 | 风机盘管及设有其的空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020660.0U CN210320334U (zh) | 2019-07-01 | 2019-07-01 | 风机盘管及设有其的空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320334U true CN210320334U (zh) | 2020-04-14 |
Family
ID=70148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020660.0U Active CN210320334U (zh) | 2019-07-01 | 2019-07-01 | 风机盘管及设有其的空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32033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07267A (zh) * | 2019-07-01 | 2019-09-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风机盘管及设有其的空调 |
-
2019
- 2019-07-01 CN CN201921020660.0U patent/CN21032033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07267A (zh) * | 2019-07-01 | 2019-09-0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风机盘管及设有其的空调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026954U (zh) | 一种能上下出风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08119963A (zh) | 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10320334U (zh) | 风机盘管及设有其的空调 | |
CN207865567U (zh) | 室外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4033964B (zh) | 空调器室外机 | |
CN110440338B (zh) | 风管机及空调 | |
CN110440340A (zh) | 风管机及空调 | |
WO2019196959A1 (zh) | 风机及屋顶机 | |
CN107314604B (zh) | 一种风冷冰箱的风循环系统及风冷冰箱 | |
CN210463256U (zh) | 风管机及空调 | |
CN210463255U (zh) | 风管机及空调 | |
CN210463259U (zh) | 风管机及空调 | |
CN206361830U (zh) | 空调柜机 | |
CN210463258U (zh) | 风管机及空调 | |
CN206387012U (zh) | 空调柜机 | |
CN210970593U (zh) | 接水盘组件和房车空调内机 | |
CN210399238U (zh) |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 |
CN211290302U (zh) | 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0207267A (zh) | 风机盘管及设有其的空调 | |
CN203100292U (zh) | 空调器及其热交换器 | |
CN102865653A (zh) | 一种移动空调的集风罩结构 | |
CN100541025C (zh) | 窗式空调器 | |
CN218936511U (zh) | 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 |
CN110843459A (zh) | 接水盘和接水盘组件及房车空调内机 | |
CN212299203U (zh) | 移动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