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36567U - 高效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高效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36567U
CN217536567U CN202123243183.4U CN202123243183U CN217536567U CN 217536567 U CN217536567 U CN 217536567U CN 202123243183 U CN202123243183 U CN 202123243183U CN 217536567 U CN217536567 U CN 217536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exchange tube
cavity
heating devic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4318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庆昌
孔德才
于洪伟
杨凤雷
齐浩松
刘肖超
张彩利
张龙刚
田东
孟庆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Kaimand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Kaimand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Kaimand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Kaimand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4318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365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36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365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包括用于融化胶块的腔体,至少布置在所述的腔体底部且内部灌充有导热油的底换热夹层,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的腔体内的换热管,所述的换热管内灌充有与所述的换热夹层连通的导热油,所述的换热管或换热管的部分管段构成与所述的腔体底部保持间隔的预加热部。灌封胶导热油加热体系统,是根据热力系统各部分间存在温度差别,即热力系统内部存在力的热势能差,有热势能差则热力系统内部相互之间就会发生宏观位移,系统内部不同部分间将发生热传导现象,系统的状态也会不断地变化直至温差消失达到新的热平衡。

Description

高效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养护施工领域,具体涉及高效导热油自循环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道路养护灌封胶施工的加热方法基本上以火直接烤罐或桶的方法加热,也就是明火从内直接加热法,这种方法虽然普遍应用,但是局部温度过高,灌封胶加热过程得到很大温差,以及灌封胶很大的粘度且流动性很差,加之加热容器壁两面一面是火另一面是胶,胶的接触面温升很快,局部温度过高,而灌封胶在固态或半融化状态时流动性差,使灌封胶极容易造成结焦老化,且易引起火灾,而且加热容器使用年限短。
现有技术中,沥青施工时,为保证快速融化,避免加热时间过长或者融化不完全,均需要将沥青破碎成相对小的块状,然后再投入融化的沥青中,借助搅拌和持续加热实现完全融化。
如CN203729178U公开了一种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养护材料生产设备,包括用于盛放物料的罐体,用于将所述罐体下部物料循环输送至输送罐体上部的物料循环装置,用于给所述罐体内物料加热的物料加热装置,以及用于对所述罐体内物料进行搅拌的搅拌器。所述物料循环装置、物料加热装置和搅拌器均分别与所述罐体连接,所述罐体底部开设有用于输出灌封胶的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出料阀门。其为了将物料粉碎,其采用剪切机,这就导致整体结构复杂,使用成本高。
CN211368291U公开了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用沥青加热熔融装置,其提及了利用导热油和搅拌的作用保证加热和提高融化,虽然利用导热油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加热焦化问题,但是其也需要将沥青破碎后投入,这无形就增大了设备的配套成本使用成本。
即,如何减少对沥青破碎大小块的要求,实现快速高效加热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导热油自循环加热装置,尤其是高效导热油自循环加热装置,其具有更简单可行的物料预加热切碎结构,有效提高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效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包括用于融化胶块的腔体,至少布置在所述的腔体底部且内部灌充有导热油的底换热夹层,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的腔体内的换热管,所述的换热管内灌充有与所述的换热夹层连通的导热油,所述的换热管或换热管的部分管段构成与所述的腔体底部保持间隔的预加热部。
作为其中一个方案,腔体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的底换热夹层连通的侧换热夹层,所述的换热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两侧的侧换热夹层连通。
作为其中一个方案,所述的换热管构成一侧高一侧低的向下倾斜的篦状换热面,所述的换热管的高端位于腔体的进料口处。
作为其中一个方案,换热管为开口朝下的U型结构且两端分别与底换热夹层连通。
作为其中一个方案,所述的换热管的中间段构成一侧高一侧低的向下倾斜的篦状换热面,所述的换热管的高端位于腔体的进料口处。
作为其中一个方案,所述的换热管为L型,其一端与底换热夹层连通,一端与侧换热夹层连通。
作为其中一个方案,所述的侧换热夹层的外侧设置有螺旋上升的排烟管道,所述的排烟管道下端与所述的燃烧室连通。
作为其中一个方案,在所述的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直接对所述的底换热夹层进行加热的燃烧室。
作为其中一个方案,在所述的腔体内设置有上推式搅拌桨叶。
作为其中一个方案,还包括排胶机构,其包括由出胶泵马达驱动的出胶泵,与所述的出胶泵出胶口联动的出胶管万向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灌封胶导热油加热体系统,是根据热力系统各部分间存在温度差别,即热力系统内部存在力的热势能差,有热势能差则热力系统内部相互之间就会发生宏观位移,系统内部不同部分间将发生热传导现象,系统的状态也会不断地变化直至温差消失达到新的热平衡。温差是驱动热传递的不平衡热势差能,热势能是传温的动力,温差的消失是建立热平衡的条件。即是热时能达到平衡和等势,通过燃烧器燃烧室对导热油进行加热增加热动能,创造系统内温度的不平衡,让导热油产生高势能差使其进行快速热运动,使导热油热进行传递,作为热传媒载体的导热油以导热夹层的形式将容器体全部围浸,并且在容器的前后壁不同高度安装换热管构成的篦式导热油加热循环体管道,形成了一个热源双层加热的装置,使得加热面积增大热交换率提高,灌封胶在容器内不是通过器壁与火接触,而是通过导热油间接的加热,这样不会局部快速升温产生胶的老化和碳化现象,又能避免火灾的产生。而且在灌封胶容器中和夹层导热油中安装有温度检测装置,使燃烧和温度检测点实行闭环控制,进一步控制了结焦和老化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B-B截面的正视图。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包括用于融化胶块的腔体,至少布置在所述的腔体底部的内部灌充有导热油的底换热夹层3,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的腔体内的换热管10,所述的换热管内灌充有与所述的换热夹层连通的导热油。所述的换热管或换热管的部分管段构成与所述的腔体底部保持间隔的预加热部,一般来说,所述的预加热部位于腔体的中部或中上部。
所述的换热管至少部分是水平或者与水平面保持夹角地设置在所述的腔体的中部或中上部,这样,相当于在腔体的内部构成了一个梳状、篦状结构或者说是多齿热刀式的预加热部,可在中上部对大块的胶块进行热切割,防止大块的胶块沉底后导致的焦化、加热效率低下等,而且中上部的加热层设计,有效保证整体的加热效率。
具体地,所述的中上部的预加热部设置可采用多种不同形式,如腔体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的底换热夹层连通的侧换热夹层,所述的底换热夹层以及侧换热夹层为一个整体的夹腔设计,与现有技术类似,同时在外侧设置多重保温机构18以实现整体的温度控制。所述的换热管两端分别与所述的两侧的侧换热夹层连通。多个直线式换热管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的换热管构成一个自腔体的进料口20处向下倾斜的篦状换热面,采用一侧高,一侧低的形式,可充分利用胶块滚动作用实现滚动式切削,提高融化效率。
作为另一实施例,换热管为开口朝下的U型结构且两端分别与底换热夹层连通,换热管直接与底换热夹层3连接,温度相对更高,具有更好的加热效果,同时所述的换热管构的顶部中间段部分还可成一个自腔体的进料口处向下倾斜的篦状换热面式预加热部。
作为再一实施例,所述的换热管还可为一端与底换热夹层连接一端与侧换热夹层连接的 L型换热管,L型的换热管可充分利用两端的热势差,保持整体的切割粉碎效果,保证整体的加热效率。且还可改变预加热部的形状,其可以为平面,也可以为中部凹陷的球面型预加热部,这样能配合底部的搅拌桨19,所述的搅拌桨为上推式螺旋搅拌桨,其有液压搅拌驱动马达16驱动旋转,构成对腔体内流体的搅拌驱动,而借助中部重力堆积和搅拌桨向上的推动,形成中部的翻滚,避免死区出现,提高整体效率。
其中,在所述的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直接对所述的底换热夹层进行加热的燃烧室2,在所述的燃烧室一侧设置有燃烧器1,为实现燃烧室热量的充分利用,所述的侧换热夹层的外侧设置有螺旋上升的排烟管5,所述的排烟管5上端与排烟口8连通,下端与燃烧室2连通,形成绕腔体的高效热气流加热层,延长热气流顺旋转烟道的运行时间,将内部烟气温度 350--450度的排烟管围绕腔体盘旋到烟道出口,使得气流含热量被有效地吸附,从而热利用率大幅度提升。
所述的高效燃烧器燃烧室组合体与夹胆注油加热体组成的燃烧辐射热源加热系统,利用热力学状态原理工作,所述的燃烧辐射热源加热系统和篦式导热油循环加热系统,形成二级加热过程,灌封胶在搅拌的作用下热势能温差快速传递,使得灌封胶迅速升温,升温后的灌封胶均匀的经出胶泵输出。
进一步地,为便于将胶体排出,还包括排胶机构,其包括由出胶泵马达7驱动的出胶泵 4,与所述的出胶泵出胶口联动的出胶管万向纽6,采用上排式结构,排出胶体温度相对较高,保证出胶过程顺利,保证最终的灌封效果。
为实现整体的控制,还包括与所述的侧换热夹层连通用于显示导热油液位的导热油高位槽15和导热油排气口9,胶体温度传感器11和导热油温度传感器12,以及控制器13,所述的控制器采集所述的传感器信号并通过控制线14控制所述的燃烧器1的开度,实现温度控制。
具体地,燃烧器在燃烧室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热辐射和热气流以及烟气换热传递给底换热夹层3和侧换热夹层,底换热夹层3和侧换热夹层中的导热油受到了热辐射和热气流热能的传递。吸收到能量。在容器系统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处处相同,在没有外部热动力驱动时不存在扩散现象,若有外热力传入系统内部产生温度差,有外热能使系统内部不同部分间将发生传热运动现象,局部受到热能传递产生了热势能,势能高的部分向势能低的部分快速移动,在高势能向低势能运动过程中,能量被放入的灌封胶吸收,并且将灌封胶切割,使其高热势能散热后转变成低势能,低势能再被外热动力加热,往复进行使其加热散热的循环,外加热动力不停,为达到同条件下的热平衡这一现象始终进行。
在夹胆注油加热体的内容器加装了篦式导热油加热循环装置,即是加装了比较密距离的管路,依据热势能自然运动原理,夹胆注油加热体的内容器对面接上高度不同管路,固态的灌封胶从进料口放入后,由于两端高度不同,胶块顺势下滑,在下滑的过程中吸收热能融化,为快速融化升温搅拌桨做成上推式桨叶,使得热辐射面的换热速度加快,再用出胶泵将温度达标的灌封胶输出。
本系统篦式导热油循环加热的双层加热装置。利用导热油的等温均匀性和快速传递加热性,使得同体容器内均匀热交换面积增大,所述的导热液可采用外辅助泵进行循环流动,也可以通过热势差通过自流动来实现热量快速分布。篦式换热层在容器换热的中上层,固态灌封胶放入容器时,通过自然沉落,经篦式预预加热部的热切割,将大的固态灌封胶块切割成小的胶块,在热切割的同时对灌封胶进行加热。小的胶块在底层继续加热,在搅拌的推动下快速溶化,相比以前加热时间缩短将近一半,能耗减少1/4。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高效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融化胶块的腔体,至少布置在所述的腔体底部且内部灌充有导热油的底换热夹层,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的腔体内的换热管,所述的换热管内灌充有与所述的换热夹层连通的导热油,所述的换热管或换热管的部分管段构成与所述的腔体底部保持间隔的具有篦状换热面的预加热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腔体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的底换热夹层连通的侧换热夹层,所述的换热管两端分别与两侧的侧换热夹层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构成一侧高一侧低的向下倾斜的篦状换热面,所述的换热管的高端位于腔体的进料口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换热管为开口朝下的U型结构且两端分别与底换热夹层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的中间段构成一侧高一侧低的向下倾斜的篦状换热面,所述的换热管的高端位于腔体的进料口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为L型,其一端与底换热夹层连通,一端与侧换热夹层连通。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换热夹层的外侧设置有螺旋上升的排烟管道,所述的排烟管道下端与燃烧室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腔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直接对所述的底换热夹层进行加热的燃烧室。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腔体内设置有上推式搅拌桨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胶机构,其包括由出胶泵马达驱动的出胶泵,与所述的出胶泵出胶口联动的出胶管万向纽。
CN202123243183.4U 2021-12-22 2021-12-22 高效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 Active CN217536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43183.4U CN217536567U (zh) 2021-12-22 2021-12-22 高效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43183.4U CN217536567U (zh) 2021-12-22 2021-12-22 高效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36567U true CN217536567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17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43183.4U Active CN217536567U (zh) 2021-12-22 2021-12-22 高效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365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59322B (zh) 高温物料热能回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4437165B (zh) 塔式流体加热搅拌设备
CN103230762A (zh) 卧式油加热空心桨叶承压反应釜
CN110926017A (zh) 一种饮料生产用喷淋水加热循环装置
CN211159473U (zh) 一种润滑油加热搅拌装置
CN202813413U (zh) 一种搅拌式超声乳化在线燃烧装置
CN217536567U (zh) 高效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
CN208222821U (zh) 卧式节能环保型锅炉
CN114293433A (zh) 高效导热油循环加热装置
CN205420288U (zh) 一种沥青快速熔料机
CN202191868U (zh) 药液热搅拌装置
CN202048717U (zh) 一种搅拌阻尼型风能致热装置
CN203227468U (zh) 卧式油加热空心桨叶承压反应釜
CN210448798U (zh) 一种双轴加热型润滑油搅拌罐
CN204475131U (zh) 一种沥青路面修补车的物料加热及热量循环导热装置
CN201301426Y (zh) 移动式沥青再生热拌和设备
CN201664600U (zh) 橡胶沥青加热混融装置
CN211147307U (zh) 一种立体蓄热式燃气加热炉
CN205617217U (zh) 一种热循环灌缝机
CN2317241Y (zh) 热管型沥青快速加热装置
CN208792095U (zh) 一种电加热沥青罐
CN203316072U (zh) 高温敏化乳化制药生产线废药处理装置
CN206655084U (zh) 一种路面裂缝灌缝料加热装置
CN218672237U (zh) 一种吸燃式制热器
CN105157262B (zh) 一种利用风力直接致热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