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33114U - 一种载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载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33114U
CN217533114U CN202221774545.4U CN202221774545U CN217533114U CN 217533114 U CN217533114 U CN 217533114U CN 202221774545 U CN202221774545 U CN 202221774545U CN 217533114 U CN217533114 U CN 2175331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wheel
pedal
rotating
vehicle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7454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殿旋
付兴伟
周邓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itad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tad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tad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tad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7454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331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331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331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载具,其中,包括:车体;设置在车体上的前轮和后轮;以及设置在车体上的踏板;其中,后轮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且后轮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踏板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且踏板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后轮处于第一位置且踏板处于第三位置时,载具处于展开布置;当后轮处于第二位置且踏板处于第四位置时,载具处于折叠布置。前述的载具,后轮和踏板都可以展开与折叠,折叠得更为充分,折叠后可以使载具的整体体积更小,携带及收纳十分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载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载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载具。
背景技术
电动滑板车是继传统滑板之后的又一滑板运动的新型产品形式。电动滑板车十分节省能源,充电快速且航程能力强。对于有短途出行需求的朋友来说绝对是非常合适的一种选择。
然而,目前的电动滑板车,不具备折叠后轮和踏板的功能,导致难以将滑板车充分地折叠,占用体积大,携带及收纳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折叠后轮和踏板、便于携带及收纳的载具。
一种载具,其中,包括:
车体;
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前轮和后轮;以及
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踏板;
其中,所述后轮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且所述后轮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踏板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且所述踏板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当所述后轮处于第一位置且所述踏板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载具处于展开布置;
当所述后轮处于第二位置且所述踏板处于第四位置时,所述载具处于折叠布置。
上述的载具,后轮和踏板都可以展开与折叠,折叠得更为充分,折叠后可以使载具的整体体积更小,携带及收纳十分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轮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作180°转动,所述后轮的转动平面与所述后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面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体还包括支撑所述踏板的第一前支撑架;所述踏板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架的前端或侧边转动连接;所述载具还包括连接所述后轮的第一后安装架;所述第一前支撑架包括固定部;所述第一后安装架包括与所述固定部适配的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前支撑架设置有折叠时容纳所述后轮和所述第一后安装架的第一容纳位;所述载具还包括展开时防止所述第一后安装架和所述踏板移动的第一防移动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移动组件包括展开时防止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的第一子组件、展开时防止所述第一转动部滑离所述固定部以及防止所述踏板移动的第二子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部插入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子组件包括销、与所述销适配的第一限位槽;所述固定部的端部以及所述第一转动部的端部,一者设置有所述销,另一者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移动组件还包括将所述第一转动部拉向所述固定部的第三子组件;所述第三子组件包括弹簧、与所述弹簧适配的弹簧螺丝;所述第一前支撑架和所述第一后安装架,一者设置有安装所述弹簧和所述弹簧螺丝的安装位,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弹簧螺丝适配的螺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组件包括第一快拆杆、与所述第一后安装架固定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快拆杆包括第一轴杆、第一垫圈、第一把手;所述第一轴杆的一端与所述踏板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轴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把手的转动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轴杆适配的第二限位槽、与所述第一把手的转动端对应的第三限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轮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作180°转动,所述后轮的转动平面与所述载具前行时所述后轮的旋转轴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体还包括支撑所述踏板的第二前支撑架;所述踏板与所述第二前支撑架的前端或侧边转动连接;所述车体还包括连接所述后轮的第二后安装架;所述第二前支撑架包括连接头;所述第二后安装架包括与所述连接头适配的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前支撑架设置有折叠时容纳所述后轮和所述第二后安装架的第二容纳位;所述载具还包括展开时防止所述第二后安装架移动的第二防移动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包括座体、销轴;所述销轴与所述座体固定连接或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设置有与所述销轴适配的销轴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移动组件包括第二快拆杆、与所述第二前支撑架固定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快拆杆包括第二轴杆、第二垫圈、第二把手;所述第二轴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前支撑架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轴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把手的转动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轴杆适配的第四限位槽、与所述第二把手的转动端对应的第五限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具还包括展开时防止所述踏板和所述第二后安装架移动的第三防移动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防移动组件包括第三快拆杆、与所述第二后安装架固定的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快拆杆包括第三轴杆、第三垫圈、第三把手;所述第三轴杆的一端与所述踏板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三轴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把手的转动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限位块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轴杆适配的第六限位槽、与所述第三把手的转动端对应的第七限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具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安装在所述踏板上背离被踩踏面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具还包括立杆;所述立杆为折叠杆。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载具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整车都处于展开布置状态,后轮处于第一位置且踏板处于第三位置);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载具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踏板处于折叠布置状态,后轮处于第一位置且踏板处于第四位置);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载具的第三使用状态示意图(踏板和后轮都处于折叠布置状态,后轮处于第二位置且踏板处于第四位置);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载具的第四使用状态示意图(踏板、后轮以及立杆都处于折叠布置状态,后轮处于第二位置且踏板处于第四位置);
图5是图3中A1处的放大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载具的轴测图;
图7是图6中A2处的放大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载具的剖切图;
图9是图8中A3处的放大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载具的俯视图;
图11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载具的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整车都处于展开状态);
图1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载具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踏板处于折叠状态);
图1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载具的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踏板和后轮都处于折叠状态);
图14是图11中B1处的放大图;
图15是图12中B2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配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载具1,如图1-图15所示,包括:车体10;设置在车体100上的前轮101和后轮102;以及设置在车体100上的踏板103;其中,后轮102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且后轮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踏板103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且踏板103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当后轮102处于第一位置且踏板103处于第三位置时,载具1处于展开布置(可参见图1)状态,此处的展开布置是指载具1处于可以运载人/物的状态;当后轮102处于第二位置且踏板103处于第四位置时,载具1处于折叠布置(可参见图2-图4中的任意一副),此处的折叠布置是指载具1处于不可运载人/物的状态。本实施例提供的载具1,后轮102和踏板103都可以展开与折叠,折叠得更为充分,折叠后可以使载具1的整体体积更小,携带及收纳十分方便。
其中,车体100也可以叫作车架,是车子的基本框架/平台/结构,其主要起支撑作用,以及提供一些安装空间/安装位置以用于安装电路板等配件。
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都是用于指后轮102在载具1上的位置,可以将完全展开的载具1(可参见图1)作为参照物,则第一位置可以是后轮102在载具1后端时所处的位置、第二位置可以是后轮102在载具1中部时所处的位置(可参见图1)。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都是用于指踏板103在载具1上的位置,则第三位置如图1所示,第四位置如图2或图3或图4所示。
如图1-图10所示,后轮102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作180°转动,后轮102的转动平面与后轮102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面185平行。本实施例提供的载具,折叠方向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折叠时更为方便。
其中,后轮102的转动平面是指折叠或展开后轮102时,将后轮102看作质点,在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由后轮102的运动轨迹所确定的面就是后轮102的转动平面。
其中,后轮102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面185,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描述轮胎参数常用的一种描述方式,如图10所示,W为轮胎的宽度,中心面185将轮胎分成对称的两部分,中心面185与轮胎的侧平面的距离即为1/2轮胎宽度。
如图1、图2及图5所示,车体100还包括支撑踏板103的第一前支撑架104;踏板103与第一前支撑架104的前端或侧边转动连接;载具1还包括连接后轮102的第一后安装架105;第一前支撑架104包括固定部106;第一后安装架105包括与固定部106适配的第一转动部107;第一前支撑架104设置有折叠时容纳后轮102和第一后安装架105的第一容纳位186;载具1还包括展开时防止第一后安装架105和踏板103移动的第一防移动组件。本实施例提供的载具使用方便。具体的,折叠或展开后轮102时,第一转动部107相对于固定部106作同轴转动,后轮102的转动过程更为平稳;折叠到位时,后轮102和第一后安装架105到达第一容纳位186。展开载具1时,为了避免路面颠簸或使用者的施力破坏载具1的展开状态,通过第一防移动组件对第一后安装架105和踏板103进行限位,以确保在第一防移动组件的作用下,第一后安装架105和踏板103不会发生意外移动。
其中,踏板103与第一前支撑架104的转动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合页。踏板103在第一前支撑架104上的连接位置可以是第一前支撑架104的前端(也即靠近车头的一端),也可以是第一前支撑架104的侧边(也即第一前支撑架104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以确保踏板103的连接不会影响后轮102的正常转动。
如图1、图3以及图5所示,第一防移动组件包括展开时防止第一转动部107转动的第一子组件109、展开时防止第一转动部107滑离固定部106以及防止踏板103移动的第二子组件。通过对第一转动部进行多重限位,确保了第一转动部的限位效果牢靠,同时第二子组件可以同时对第一转动部107和踏板103进行限位,效率更高,也简化了第一防移动组件的整体结构,成本更低。
如图1、图3以及图5所示,第一转动部107插入固定部106;第一子组件109包括销111、与销111适配的第一限位槽187;固定部106的端部以及第一转动部107的端部,一者设置有销111,另一者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87。使用时,将销111对准第一限位槽187,进而将第一转动部107插入固定部106,即可将销111卡入第一限位槽187中,此时,在销111与第一限位槽187的配合下,则可以防止第一转动部107发生转动。使用该种结构,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其中,图2示出了销111固定在第一后安装架105上。
如图6-图7所示,第二子组件包括第一快拆杆112、与第一后安装架105固定的第一限位块113;第一快拆杆112包括第一轴杆114、第一垫圈115、第一把手116;第一轴杆114的一端与踏板103转动连接,且第一轴杆114的另一端与第一把手116的转动端转动连接;第一限位块113设置有与第一轴杆114适配的第二限位槽188、与第一把手116的转动端对应的第三限位槽189。需要折叠时,向外扳动第一把手116,使得第一把手116的较凸一侧滑出第三限位槽189、第一把手116的较凹一侧转向第三限位槽189,也即第一把手116的转动端不再将第一垫圈115抵紧在第一限位块113上;松开第一把手116后,向上旋转第一轴杆114,使得第一轴杆114退出第二限位槽188,即可自由将踏板103向上翻起。使用该种结构,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如图5、图8以及图9所示,第一防移动组件还包括将第一转动部107拉向固定部106的第三子组件117;第三子组件117包括弹簧118、与弹簧118适配的弹簧螺丝119;第一前支撑架104和第一后安装架105,一者设置有安装弹簧118和弹簧螺丝119的安装位1810,另一者设置有与弹簧螺丝119适配的螺纹槽。需要折叠时,解除第二子组件对第一转动部107和踏板103的移动限制,则第一转动部107可以自由滑离固定部106,在未向外拉拽第一转动部107时,弹簧118将弹簧螺丝119往外顶,在弹簧螺丝119的拖拽下,第一转动部107仍会插在固定部106中,而销111也仍会卡在第一限位槽187中;在向外拉拽第一转动部107时,第一转动部107滑离固定部106,销111脱离第一限位槽187,即可自由转动第一转动部107。通过增设第三子组件117,可以使第一转动部107的定位更为牢靠,同时,第三子组件117的结构也较为简单,使用也方便。
如图11-图15所示,后轮102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作180°转动,后轮102的转动平面与载具1前行时后轮102的旋转轴1812平行。本实施例提供的载具,折叠方向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折叠时更为方便。
如图12、图14所示,车体100还包括支撑踏板103的第二前支撑架120;踏板103与第二前支撑架120的前端或侧边转动连接;车体100还包括连接后轮102的第二后安装架121;第二前支撑架120包括连接头122;第二后安装架121包括与连接头122适配的第二转动部123;第二前支撑架120设置有折叠时容纳后轮102和第二后安装架121的第二容纳位1813;载具1还包括展开时防止第二后安装架121移动的第二防移动组件124。本实施例提供的载具使用方便。具体的,折叠或展开后轮102时,第二转动部123相对于连接头122作转动,后轮102的转动过程更为平稳;折叠到位时,后轮102和第二后安装架121到达第二容纳位1813。展开载具1时,为了避免路面颠簸或使用者的施力破坏载具1的展开状态,通过第二防移动组件124对第二后安装架121和踏板103进行限位,以确保在第二防移动组件124的作用下,第二后安装架121和踏板103不会发生意外移动。
如图12所示,连接头122包括座体125、销轴126;销轴126与座体125固定连接或转动连接;第二转动部123设置有与销轴126适配的销轴槽。使用时,第二转动部123绕着销轴126作同轴转动,该结构简单、成本低。
如图14所示,第二防移动组件124包括第二快拆杆127、与第二前支撑架120固定的第二限位块128;第二快拆杆127包括第二轴杆129、第二垫圈130、第二把手131;第二轴杆129的一端与第二前支撑架120转动连接,且第二轴杆129的另一端与第二把手131的转动端转动连接;第二限位块128设置有与第二轴杆129适配的第四限位槽、与第二把手131的转动端对应的第五限位槽。需要折叠时,向外扳动第二把手131,使得第二把手131的较凸一侧滑出第五限位槽、第二把手131的较凹一侧转向第五限位槽,也即第二把手131的转动端不再将第二垫圈130抵紧在第二限位块128上;松开第二把手131后,向下旋转第二轴杆129,使得第二轴杆129退出第四限位槽,即可解除第二防移动组件124对第二后安装架121的限位。使用该种结构,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如图14所示,载具1还包括展开时防止踏板103和第二后安装架121移动的第三防移动组件132。展开载具1时,为了避免路面颠簸或使用者的施力破坏载具1的展开状态,通过第三防移动组件132对第二后安装架121和踏板103进行限位,以确保在第三防移动组件132的作用下,踏板103和第二后安装架121不会发生意外移动。
如图14所示,第三防移动组件132包括第三快拆杆133、与第二后安装架121固定的第三限位块134;第三快拆杆133包括第三轴杆135、第三垫圈136、第三把手137;第三轴杆135的一端与踏板103转动连接,且第三轴杆135的另一端与第三把手137的转动端转动连接;第三限位块134设置有与第三轴杆135适配的第六限位槽1817、与第三把手137的转动端对应的第七限位槽。需要折叠时,向外扳动第三把手137,使得第三把手137的较凸一侧滑出第七限位槽、第三把手137的较凹一侧转向第七限位槽,也即第三把手137的转动端不再将第三垫圈136抵紧在第三限位块134上;松开第三把手137后,向下旋转第三轴杆135,使得第三轴杆135退出第六限位槽1817,即可解除第三防移动组件132对第二后安装架121的限位。使用该种结构,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如图1-图15所示,载具1还包括电源138;电源138安装在踏板103上背离被踩踏面1819的一侧,电源138的安装有充足的空间,安装方便。
如图1-图15所示,载具1还包括立杆139;立杆139为折叠杆,可以更充分地折叠,完全折叠后载具1的体积更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载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前轮和后轮;以及
设置在所述车体上的踏板;
其中,所述后轮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且所述后轮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踏板具有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且所述踏板可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当所述后轮处于第一位置且所述踏板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载具处于展开布置;
当所述后轮处于第二位置且所述踏板处于第四位置时,所述载具处于折叠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作180°转动,所述后轮的转动平面与所述后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面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还包括支撑所述踏板的第一前支撑架;所述踏板与所述第一前支撑架的前端或侧边转动连接;所述载具还包括连接所述后轮的第一后安装架;所述第一前支撑架包括固定部;所述第一后安装架包括与所述固定部适配的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前支撑架设置有折叠时容纳所述后轮和所述第一后安装架的第一容纳位;所述载具还包括展开时防止所述第一后安装架和所述踏板移动的第一防移动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移动组件包括展开时防止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的第一子组件、展开时防止所述第一转动部滑离所述固定部以及防止所述踏板移动的第二子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插入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子组件包括销、与所述销适配的第一限位槽;所述固定部的端部以及所述第一转动部的端部,一者设置有所述销,另一者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移动组件还包括将所述第一转动部拉向所述固定部的第三子组件;所述第三子组件包括弹簧、与所述弹簧适配的弹簧螺丝;所述第一前支撑架和所述第一后安装架,一者设置有安装所述弹簧和所述弹簧螺丝的安装位,另一者设置有与所述弹簧螺丝适配的螺纹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组件包括第一快拆杆、与所述第一后安装架固定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快拆杆包括第一轴杆、第一垫圈、第一把手;所述第一轴杆的一端与所述踏板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轴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把手的转动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轴杆适配的第二限位槽、与所述第一把手的转动端对应的第三限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作180°转动,所述后轮的转动平面与所述载具前行时所述后轮的旋转轴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还包括支撑所述踏板的第二前支撑架;所述踏板与所述第二前支撑架的前端或侧边转动连接;所述车体还包括连接所述后轮的第二后安装架;所述第二前支撑架包括连接头;所述第二后安装架包括与所述连接头适配的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前支撑架设置有折叠时容纳所述后轮和所述第二后安装架的第二容纳位;所述载具还包括展开时防止所述第二后安装架移动的第二防移动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包括座体、销轴;所述销轴与所述座体固定连接或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部设置有与所述销轴适配的销轴槽。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移动组件包括第二快拆杆、与所述第二前支撑架固定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快拆杆包括第二轴杆、第二垫圈、第二把手;所述第二轴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前支撑架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轴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把手的转动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轴杆适配的第四限位槽、与所述第二把手的转动端对应的第五限位槽。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还包括展开时防止所述踏板和所述第二后安装架移动的第三防移动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移动组件包括第三快拆杆、与所述第二后安装架固定的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快拆杆包括第三轴杆、第三垫圈、第三把手;所述第三轴杆的一端与所述踏板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三轴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把手的转动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限位块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轴杆适配的第六限位槽、与所述第三把手的转动端对应的第七限位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安装在所述踏板上背离被踩踏面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还包括立杆;所述立杆为折叠杆。
CN202221774545.4U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载具 Active CN2175331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74545.4U CN217533114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载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74545.4U CN217533114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载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33114U true CN217533114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22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74545.4U Active CN217533114U (zh) 2022-07-11 2022-07-11 一种载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331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099722A1 (en) Foldable Electric Vehicle
US10377435B2 (en) Multi-function bicycle cargo rack and stand component
TWI614166B (zh) 載具框架組件
WO2018140979A1 (en) Central wheel structure auto-balancing device
CN111959405B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式汽车尾部自行车架组件
US9387898B2 (en) Bicycle rack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CN217533114U (zh) 一种载具
US9457862B2 (en) Support system and cycle equipped with the support system
CN115180057A (zh) 一种载具
CN111252179B (zh) 滑板车
CN210011837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折叠装置以及电动滑板车
CN105836020A (zh) 可折叠电动车及其折叠连接装置
WO2005092696A1 (en) Folding cycle
CN210592294U (zh) 一种踏板车
EP3950478A1 (en) Three-dimensional folding frame, electric vehicle, bicycle, and motorcycle
CN220549152U (zh) 一种搁脚结构及电动车
CN108545132B (zh) 踏板机构及其独轮车
CN114261468B (zh) 一种用于滑板车的折叠踏板及滑板车
CN216916132U (zh) 一种可折叠箱包架及箱包组件
CN216660118U (zh) 一种坐垫可折叠的滑板车
CN218703660U (zh) 多踏板独轮车
CN216660115U (zh) 一种多角度的折叠滑板车
CN211167251U (zh) 一种可折叠的电动自行车
CN218616475U (zh) 一种便捷使用的车尾自行车托架
CN214689924U (zh) 后泥板组件和具有该后泥板组件的可折叠的代步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