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24988U - 一种自清洗的清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清洗的清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24988U
CN217524988U CN202121005423.4U CN202121005423U CN217524988U CN 217524988 U CN217524988 U CN 217524988U CN 202121005423 U CN202121005423 U CN 202121005423U CN 217524988 U CN217524988 U CN 217524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chamber
cavity
liquid
soil p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0542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杨臣
岑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0542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24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24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24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mplements For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自清洗的清洁系统,清洁系统包括具有腔体和清洗件的清洗组件以及具有吸污口和吸污通道的表面清洁装置,腔体用于盛放清洗液,吸污通道通过吸污口吸取腔体的清洗液,从而对吸污通道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清洗。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降低吸污通道的清洗难度,提升清洁系统的清洁效率,降低灰尘等杂质在吸污通道内残留的可能,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自清洗的清洁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清洗的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具有吸尘或者吸污液功能的电动拖把等表面清洁装置已经成为人们常用的家用电器,通常情况下,在采用清洗桶对电动拖把进行清洁时,电动拖把的吸污管路清洁难度较大,不容易进行清理,容易导致吸尘管路积累污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清洗的清洁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清洗组件难以清洁表面清洁装置的吸尘通道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清洗的清洁系统,包括清洗组件和表面清洁装置所述清洗组件用于清洁表面清洁装置,所述清洗组件包括与所述表面清洁装置配合的清洗件以及用于盛放清洗液的腔体,所述表面清洁装置包括吸污口和与所述吸污口连通的吸污通道,所述吸污通道通过所述吸污口吸取所述腔体的清洗液,用于冲洗所述吸污通道的至少一部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洗组件设置有连通部,所述连通部的一端与所述吸污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腔体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腔体包括净液腔和污液腔,所述连通部与所述净液腔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腔体设置有第一限位筋,所述第一限位筋围合成第一清洁腔,且所述第一限位筋与所述腔体的侧壁围合成第二清洁腔,所述清洗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清洁腔,所述连通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清洁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洗组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主体部和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一主体部具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二主体部具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通过排水孔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所述连通部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的底壁,且所述连通部的部分伸入所述第二腔体,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表面清洁装置的吸污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主体部设置有第二限位筋,所述第二限位筋用于将所述第二腔体分隔成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连通部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所述排水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液腔设置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连通所述污液腔和所述净液腔,所述连通槽用于排出所述污液腔多余的液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污液腔的外壁设置有第三限位筋,所述第三限位筋用于围合成导流区域,所述连通槽设置于所述导流区域,所述第三限位筋用于使液体流入所述净液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洗组件设置有液位检测装置。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清洗的清洁系统,清洁系统包括具有腔体和清洗件的清洗组件以及具有吸污口和吸污通道的表面清洁装置,腔体用于盛放清洗液,吸污通道通过吸污口吸取腔体的清洗液,从而对吸污通道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清洗。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降低吸污通道的清洗难度,提升清洁系统的清洁效率,降低灰尘等杂质在吸污通道内残留的可能,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清洗组件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清洗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爆炸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清洗组件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液位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清洗组件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清洗组件的第一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A-清洗组件;
B-表面清洁装置;
1-清洗件;
2-第一主体部;
21-连通部;
22-排水孔;
23-第一限位筋;
24-第一腔体;
241-第一清洁腔;
242-第二清洁腔;
25-连通槽;
26-第三限位筋;
27-导向部;
3-第二主体部;
31-第二腔体;
311-第一容纳腔;
312-第二容纳腔;
32-第二限位筋;
4-液位检测装置;
5-吸污通道。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清洗的清洁系统,清洁系统通常包括清洗组件A和表面清洁装置B,清洗组件A可以是清洗桶,表面清洁装置B可以是具有吸尘功能的电动拖把等清洁器具。清洗组件A可以包括用于盛放清洗液的腔体和用于与表面清洁装置B进行配合,以清洁表面清洁装置B的清洁部的清洗件1,清洗件1可以是清洗转盘,清洗转盘可以安装于腔体,在使用时,清洗转盘可以与表面清洁装置B的清洁部发生相对转动,使清洁部刮蹭清洗转盘,以对清洁部进行清洁;清洗件1还可以是清洗筋,清洗筋可以直接设置于腔体的内壁面,当表面清洁装置B放入腔体时,清洁部能够与清洗筋接触,当清洁部运动时,能够刮蹭清洗筋,以使清洗筋能够对清洁部进行清洁。清洗转盘可以是设置有清洗筋的转盘,清洗筋可以为曲线形,相对于其所在的表面凸出,以提升清洗件1的清洁效果和清洁效率。表面清洁装置B包括吸污口和与吸污口连通的吸污通道5,用于吸收灰尘、污水等物质,同时,表面清洁装置B还可以包括拖布等清洁部,用于清洁以及擦拭待清洁对象。在清洁时,吸污通道5通过吸污口吸取腔体的清洗液,从而使清洗液能够冲洗至少部分吸污通道5。
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在对表面清洁装置B进行清洁时,不仅能够清洁表面清洁装置B的拖布等清洁部,还能够对吸污通道5进行清洁,降低灰尘等杂质在吸污通道5内积累的可能,降低吸污通道5的清洁难度,降低吸污通道5出现异味的可能,提升清洁系统对表面清洁装置B的清洁效果,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清洗组件A包括连通部21,连通部21可以是中空结构,连通部21的一端与腔体连通,另一端与吸污口连通,具体地,连通部21的至少部分可以沿吸污口伸入吸污通道5。
通过设置连通部21能够便于表面清洁装置B吸取清洗液,从而提升对吸污通道5的清洁效率,连通部21伸入吸污通道5能够有效提升清洗液的清洁面积,能够更好的对吸污通道5远离吸污口的一端进行清洁,从而提升清洁系统的清洁效率,减少灰尘等杂质残留的可能,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腔体可以包括净液腔和污液腔,其中,连通部21可以与净液腔连通,清洗件1可以设置在污液腔。
清洗件1所在的污液腔可以用于清洁表面清洁装置B的拖布等清洁部,吸污通道5可以通过连通部21从净液腔吸取清洗液以清洗吸污通道5。通过将腔体分隔成不同的区域能够有效降低清洗液混用的可能,即系统通道通过连通部21吸取未被使用过的清洗液,从而降低吸污通道5吸取清洗过拖布的清洗液的可能,降低因吸污通道5吸取使用过的清洗液,导致清洗液对吸污通道5的清洗效果降低,导致吸污通道5清洁不充分的情况发生的可能,从而提升清洗效率。
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腔体设置有第一限位筋23,第一限位筋23可以环形设置,具体地,第一限位筋23的内侧可以围合成第一清洁腔241,外侧可以与腔体的侧壁围合成第二清洁腔242,清洗件1可以安装于第一清洁腔241,其中,第一清洁腔241可以作为污水腔,第二清洁腔242可以作为净水腔。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的对腔体进行分隔,在清洁时可以同时对吸污通道5和拖布进行清洁,从而提升清洁效率,而且还能够降低系统通道吸取使用过的清洗液的可能。
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清洗组件A包括主体部,用于盛放清洗液的腔体设置于主体部。具体地,主体部可以包括第一主体部2和第二主体部3,其中,第一主体部2具有第一腔体24,第二主体部3具有第二腔体31,第一腔体24的底壁可以设置有排水孔22,第一腔体24通过排水孔22与第二腔体31连通。
第一腔体24的清洗液能够沿排水孔22流入第二腔体31,第二腔体31可以用于收集使用过的清洗液,从而便于使用者更换清洗液,以及集中处理使用过的清洗液。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主体部2的第一腔体24可以作为污液腔,第二主体部3的第二腔体31的至少部分可以作为净液腔。即第一腔体24和第二腔体31均用于盛放清洗液,连通部21与第二腔体31连通,用于吸取第二腔体31的清洗液。
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进一步分隔净液腔和污液腔,降低吸污通道5吸收污液腔的清洗液的可能。第一腔体24的底壁同样可以设置有排水孔22,在清洗结束后,打开排水孔22,使污液腔的液体流入第二腔体31,便于使用者将污液腔和净液腔的液体进行集中处理,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清洗组件A还包括液位检测装置4,液位检测装置4可以为浮子等结构,用于检测第一腔体24和/或第二腔体31的液位,具体地,第一主体部2可以设置有导向部27,液位检测装置4能够沿导向部27运动,使用者可以直接通过观察或是借助其他设备获取液位检测装置4的当前位置,从而获知液位。
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更加便于使用者了解清洗组件A的液位,从而根据需求适量添加清洗液,从而降低清洗液溢出以及浪费的可能。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通部21设置在第一腔体24的底壁,且连通部21的至少部分伸出第一腔体24的底壁,即朝向远离第一腔体24内侧的方向延伸,具体地,连通部21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入第二腔体31,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更加便于吸污通道5吸取第二腔体31的清洗液,从而提升清洁效率。
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腔体31可以设置有第二限位筋32,第二限位筋32用于将第二腔体31分隔成第一容纳腔311和第二容纳腔312,其中连通部21与第一容纳腔311连通,排水孔22与第二容纳腔312连通。
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使第一容纳腔311作为净液腔,第一主体部2的第一腔体24作为污液腔,第二容纳腔312可以作为污液收集腔,污液腔中的清洗液可以随时通过排水孔22排入第二容纳腔312,而且由于第二腔体31设置有第二限位筋32,因此,使用过的清洗液能够储存于第二容纳腔312,有利于降低使用过的清洗液进入第一容纳腔311的可能。有利于降低污液腔的排液对吸污通道5的清洗的影响,即在清洗吸污通道5的同时,可以对第一腔体24的清洗液进行更换,减少不同清洗步骤之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提升整体清洁效率,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如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腔体24可以作为污液腔,污液腔设置有连通槽25,连通槽25与净液腔连通,具体地,连通槽25可以用于排出污液腔多余的液体,多余的液体可以流入净液腔,以用于清洗吸污通道5。
在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向用于清洁拖布的污液腔添加清洗液,当污液腔温度液位到达预设位置时,多余的清洗液能够沿连通槽25流入净液腔。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便于向净液腔添加液体,还能够便于控制污液腔的液位,有利于减少清洗液的浪费,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具体地,如图8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污液腔的外壁可以设置有第三限位筋26,第三限位筋26用于围合成导流区域,污液腔多余的清洗液能够沿连通槽25进入导流区域,并在导流区域的导向作用下,流向净液腔。
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对多余的清洗液进行导向,更加便于清洗液流入净液腔,从而降低清洗液溢出主体部的可能,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具体地,在清洗过程中,对于拖布和吸污通道5的清洗可以同时进行以提升清洗效率,开启表面清洗组件A的清洁模式和/或驱动清洁盘刮擦拖布等清洁部,对于拖布等清洁部的清洁在污液腔中进行,同时,开启吸污电机,通过吸污口吸取净液腔的清洗液。清洗过吸污通道5的清洗液可以直接排出表面清洁装置B,或者在表面清洁装置B设置有储存腔,用于暂时存放使用过的清洗液,当清洗完成时,再排出储存腔中的清洗液。使用过的清洗液可以直接排入污液腔或污液收集腔,以便于集中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清洗的清洁系统,清洁系统包括具有腔体和清洗件1的清洗组件A以及具有吸污口和吸污通道5的表面清洁装置B,腔体用于盛放清洗液,吸污通道5通过吸污口吸取腔体的清洗液,从而对吸污通道5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清洗。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降低吸污通道5的清洗难度,提升清洁系统的清洁效率,降低灰尘等杂质在吸污通道5内残留的可能,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清洗的清洁系统,包括清洗组件(A)和表面清洁装置(B)所述清洗组件(A)用于清洁表面清洁装置(B),所述清洗组件(A)包括与所述表面清洁装置(B)配合的清洗件(1)以及用于盛放清洗液的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清洁装置(B)包括吸污口和与所述吸污口连通的吸污通道(5),所述吸污通道(5)通过所述吸污口吸取所述腔体的清洗液,用于冲洗所述吸污通道(5)的至少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洗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组件(A)设置有连通部(21),所述连通部(21)的一端与所述吸污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腔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清洗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包括净液腔和污液腔,所述连通部(21)与所述净液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清洗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设置有第一限位筋(23),所述第一限位筋(23)围合成第一清洁腔(241),且所述第一限位筋(23)与所述腔体的侧壁围合成第二清洁腔(242),所述清洗件(1)安装于所述第一清洁腔(241),所述连通部(21)设置于所述第二清洁腔(24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清洗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组件(A)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主体部(2)和第二主体部(3),所述第一主体部(2)具有第一腔体(24),所述第二主体部(3)具有第二腔体(31),所述第一腔体(24)通过排水孔(22)与所述第二腔体(31)连通;
所述连通部(21)与所述第二腔体(3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清洗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部(21)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24)的底壁,且所述连通部(21)的部分伸入所述第二腔体(31),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腔体(31)与所述表面清洁装置(B)的吸污通道(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清洗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部(3)设置有第二限位筋(32),所述第二限位筋(32)用于将所述第二腔体(31)分隔成第一容纳腔(311)和第二容纳腔(312),所述连通部(21)与所述第一容纳腔(311)连通,所述排水孔(22)与所述第二容纳腔(31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清洗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液腔设置有连通槽(25),所述连通槽(25)连通所述污液腔和所述净液腔,所述连通槽(25)用于排出所述污液腔多余的液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清洗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液腔的外壁设置有第三限位筋(26),所述第三限位筋(26)用于围合成导流区域,所述连通槽(25)设置于所述导流区域,所述第三限位筋(26)用于使液体流入所述净液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清洗的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组件(A)设置有液位检测装置(4)。
CN202121005423.4U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自清洗的清洁系统 Active CN217524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5423.4U CN217524988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自清洗的清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5423.4U CN217524988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自清洗的清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24988U true CN217524988U (zh) 2022-10-04

Family

ID=83417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05423.4U Active CN217524988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自清洗的清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249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838774U (zh) 基站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CN100381090C (zh) 复合式清洁器
RU2223025C2 (ru) Пылесос с циркуляцией воды
CN215305578U (zh) 基站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3588194U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的清洗座
CN112845322A (zh) 清洗装置及基站
CN217524988U (zh) 一种自清洗的清洁系统
CN210810812U (zh) 扫地机器人及其清洁装置
CN111110077A (zh) 一种多功能果蔬清洗机
CN217365714U (zh) 一种水路系统及其洗地机
CN217137952U (zh) 清洗座、清洗基站和自清洁系统
CN201648026U (zh) 一种家用污水处理回收水池
CN211559941U (zh) 扫地机器人
KR20060101082A (ko) 물청소 겸용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유니트
CN217447615U (zh) 一种具有第二清洁部的清洗机
CN217365698U (zh) 一种吸拖一体清洁系统
CN216020815U (zh) 一种清洁系统
CN217244107U (zh) 一种拖布自洁系统以及清洁设备
CN217827716U (zh) 一种基站以及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7365701U (zh) 一种结构简便的表面清洁机
CN215738751U (zh) 一种清洗组件及清洁装置
CN217137929U (zh) 维护站和清洁系统
CN209991512U (zh) 一种带清洗功能的油烟机
CN215534064U (zh) 一种具有清水检测的清洗机
CN215534052U (zh) 具有储水区的清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