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65698U - 一种吸拖一体清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拖一体清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65698U
CN217365698U CN202121002469.0U CN202121002469U CN217365698U CN 217365698 U CN217365698 U CN 217365698U CN 202121002469 U CN202121002469 U CN 202121002469U CN 217365698 U CN217365698 U CN 2173656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eaning
suction
tank
liquid
wa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0246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杨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rkninja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0246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656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656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656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吸拖一体清洁系统,包括清洗组件和设有擦头的表面清洁装置,清洗组件设有用于装盛清洗液的清洗槽,清洗槽内设置有刮擦件,刮擦件对置于清洗槽的擦头进行刮擦清洗,表面清洁装置设有吸污口,吸污口吸取清洗槽内的清洗液,以将清洗槽内清洗液的液位降至低于擦头而使擦头与刮擦件配合甩干。本公开的清洁系统简化了清洗组件的结构,在完成擦头甩干工作的基础上,减少了用户对清洗组件的后续清洗工作,并且能够避免在清洗组件上形成清洗死角。

Description

一种吸拖一体清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吸拖一体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表面清洁装置是用来帮助用户清洁房间的家用工具,表面清洁装置能够利用擦头对待清洁面进行拖擦清洁。为了方便对表面清洁装置的擦头进行清洁,越来越多的表面清洁装置具有配套的清洗组件,清洗组件上会设置刮擦件并且清洗组件内装盛有清洗液,当表面清洁装置的擦头需要进行清洁时,将表面清洁装置放置在清洗组件上,然后利用清洗组件提供的清洗液和刮擦件实现对擦头的清洁。完成清洁工作后,通过将清洗组件内的清洗液排出,清洁装置可以对擦头进行刮干。
现有的清洗组件一般设置为双层,上层和下层之间通过排水机构连通,上层装盛清洗液用于对擦头进行清洁,完成对擦头的清洁工作后,用户将排水机构打开,上层的清洗液流到下层,再对擦头进行刮干。
由于清洗组件分为上下两层,上下两层都会装盛污水并产生脏污残留,因此用户对清洗组件进行清洗时,需要对上下两层都进行清洗。而且,由于排水机构的活动零件较多,污水流经排水机构时,非常容易流到活动零件之间的缝隙中而造成清洗死角,导致污水携带的脏污积聚在零件之间的缝隙中,不仅会导致产生异味,还会导致活动零件被积聚的脏污卡住,造成排水机构打不开的情形,给用户带来额外的维修工作,用户体验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的清洗组件的排水机构因结构复杂而容易积聚脏污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吸拖一体的清洁系统,包括清洗组件和设有擦头的表面清洁装置,前述清洗组件设有用于装盛清洗液的清洗槽,前述清洗槽内设置有刮擦件,前述刮擦件对置于前述清洗槽的前述擦头进行刮擦清洗,前述表面清洁装置设有吸污口,前述吸污口吸取前述清洗槽内的清洗液,以将前述清洗槽内清洗液的液位降至低于前述擦头而使前述擦头与前述刮擦件配合甩干。
可选地,前述清洗组件设有与前述吸污口对接的对接管道,前述对接管道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前述出水口与前述吸污口对接,以通过前述进水口吸取前述清洗槽内的清洗液,前述进水口位于甩干液位以下。
可选地,前述对接管道包括内管和外管,前述内管从前述吸污口伸入前述表面清洁装置内,前述内管的顶部端面与前述表面清洁装置的内表面密封抵接,前述内管的外侧面和前述表面清洁装置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前述外管和前述表面清洁装置的外表面密封贴合。
可选地,前述对接管道的出水口端设有导向面;并且/或者,
前述表面清洁装置的内表面设有密封圈,前述表面清洁装置的内表面通过前述密封圈与前述对接管道的外表面密封贴合。
可选地,前述表面清洁装置的底部设有上下活动的吸尘嘴,前述吸污口形成在前述吸尘嘴的底端,前述吸尘嘴向下延伸,使得前述吸污口位于甩干液位以下。
可选地,前述吸尘嘴和前述表面清洁装置中的一者设有引导槽,另一者设有卡钩,前述卡钩嵌入前述引导槽并在前述引导槽内滑动,以允许前述吸尘嘴相对于前述表面清洁装置上下活动。
可选地,前述吸尘嘴的底端设有凸起部或凹槽,以在前述吸尘嘴与前述清洗组件之间形成允许清洗液通过的间隙。
可选地,前述表面清洁装置内部设有允许前述吸尘嘴缩进的容纳腔,前述吸尘嘴设置在前述容纳腔内;或者,前述表面清洁装置设有向底部延伸的凸管,前述吸尘嘴套设于前述凸管的外侧并沿前述凸管上下活动。
可选地,前述清洗组件设有分隔筋,前述分隔筋将前述清洗组件分隔出与前述清洗槽相邻的吸水槽,前述吸污口通向前述吸水槽,前述分隔筋的高度低于或等于甩干液位。
可选地,前述表面清洁装置设有净水箱和与前述净水箱连通的出液口,前述出液口能够将前述净水箱内的液体喷淋到前述吸水槽或前述清洗槽。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公开前述的吸拖一体清洁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使表面清洁装置的吸污口能够吸取清洗槽内的清洗液(清水或清洁剂),在清洗组件完成对擦头的清洁后,表面清洁装置可以从吸污口将清洗槽内的清洗液吸走而使得清洗槽内的清洗液液位下降至低于擦头(即清洗液和擦头脱离接触),从而使得擦头能够进行甩干工作。因此,清洗组件不需要设置双层结构及排水机构,简化了清洗组件的结构,用户只需要对清洗槽进行清洗,减少了用户对清洗组件后续的清洗工作。并且,清洗组件不设排水机构,能够避免脏污在排水机构的复杂结构中积聚导致产生异味,或者给用户带来额外的维修工作,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2、通过将对接管道设置为包括内管和外管的双层结构,使得内管能够伸入吸污口并与表面清洁装置的内表面抵接,从而起到减小吸污口大小的作用,进而能够增大吸污口的吸力,使得吸污口更容易将清洗槽内的清洗液吸走。
3、通过在吸尘嘴的底端设置凸起部,表面清洁装置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时,凸起部能够和待清洁面抵接,从而在吸污口和待清洁面之间形成供垃圾通过的间隙。同时,在清洗组件对表面清洁装置进行清洁时,凸起部能够和清洗组件的底壁抵接,从而在吸污口和清洗组件之间形成供清洗液通过的间隙,以便于吸取清洗液。
4、通过在清洗组件上设置分隔筋,能够在清洗组件上形成相邻的吸水槽和清洗槽,在清洗组件对擦头进行清洗工作的过程中,擦头上的脏污主要集中并沉降在清洗槽当中,吸水槽内的清洗液相对干净,并且,吸取清洗液的过程中,由于分隔筋的阻挡,吸力不会对清洗槽中沉降的脏污产生扰动,从而避免过多的脏污进入表面清洁装置的吸污管道并附着在吸污管道的内壁上,进而防止脏污积聚太多导致堵塞吸污管道。
5、通过在表面清洁装置设置净水箱和出液口,并使得出液口能够将净水箱内的液体喷淋到吸水槽或清洗槽,表面清洁装置通过吸取由净水箱提供的干净的液体,可以对吸污管道进行冲洗,从而进一步避免脏污附着并积聚在吸污管道内壁上。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部分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表面清洁装置的轴测图;
图2是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清洗组件的轴测图;
图3是本公开第一实施例中部分清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第二实施例中清洗组件的轴测图;
图5是本公开第二实施例中部分清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第三实施例中部分表面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第三实施例中部分清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第四实施例中部分表面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表面清洁装置;101、机体;102、把杆;103、擦头;104、集污箱;105、气泵;106、吸污口;107、吸污管道;108、净水箱;109、出液口;110、吸尘嘴;111、容纳腔;112、卡钩;113、引导槽;114、凸起部;115、凸管;200、清洗组件;201、分隔筋;202、清洗槽;203、吸水槽;204、刮擦件;205、对接管道;206、进水口;207、出水口;208、内管;209、外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公开的全部实施例,该一部分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基于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顶部”“底部”、“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本公开的吸拖一体清洁系统包括清洗组件和设有擦头的表面清洁装置,清洗组件设有用于装盛清洗液的清洗槽,清洗槽内设置有刮擦件,刮擦件对置于清洗槽的擦头进行刮擦清洗,表面清洁装置设有吸污口,吸污口吸取清洗槽内的清洗液,以将清洗槽内清洗液的液位降至低于擦头而使擦头与刮擦件配合甩干。
本公开的清洁系统通过使表面清洁装置的吸污口能够吸取清洗槽内的清洗液(清水或清洁剂),在清洗组件完成对擦头的清洁后,表面清洁装置可以从吸污口将清洗槽内的清洗液吸走而使得清洗槽内的清洗液液位下降至低于擦头(即清洗液和擦头脱离接触),从而使得擦头能够进行甩干工作。因此,清洗组件不需要设置双层结构及排水机构,简化了清洗组件的结构,用户只需要对清洗槽进行清洗,减少了用户对清洗组件后续的清洗工作。并且,清洗组件不设排水机构,能够避免脏污在排水机构的复杂结构中积聚导致产生异味,或者给用户带来额外的维修工作,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清洁系统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清洁系统包括表面清洁装置100和清洗组件200。
如图1所示,表面清洁装置100包括机体101、把杆102和擦头103。擦头103设置在机体101的底部,用于对待清洁面进行拖擦清洁。把杆102与机体101连接,用户可以手持把杆102控制表面清洁装置100的前进方向。把杆102上安装有集污箱104和气泵105(如图3所示),机体101的底部设有吸污口106,吸污口106通过吸污管道107(如图3所示)与集污箱104连通,开启的气泵105产生吸力,将待清洁面上的脏污由吸污口106吸入集污箱104当中。
如图2所示,清洗组件200设有分隔筋201,分隔筋201在清洗组件200上分隔出相邻的清洗槽202和吸水槽203。清洗槽202用于装盛清洗液,清洗槽202内设置有刮擦件204,清洗槽202能够容置擦头103,转动的擦头103利用清洗槽202内的清洗液和与刮擦件204之间的相互刮蹭完成对自身的清洗。吸水槽203内设置有对接管道205,对接管道205具有进水口206和出水口207。对接管道205能够和表面清洁装置100的吸污口106对接,从而使对接管道205和吸污管道107形成一个连续的管道,并通过进水口206通向吸水槽203。
如图3所示,具体地,分隔筋201的高度低于或等于甩干液位(清洗液和擦头103脱离接触),并且分隔筋201的高度高于或等于进水口206的高度。参照图3中的流向箭头所示,开启的气泵105能够从进水口206吸取吸水槽203内的清洗液,被吸取的清洗液依次经过进水口206和出水口207进入吸污管道107,然后沿吸污管道107进入集污箱104当中,吸取过程中会使清洗槽202内的清洗液的液位下降至与分隔筋201等高(即等于或低于甩干液位),擦头103不再与清洗液接触,转动的擦头103将自身吸收的清洗液甩出,期间,刮擦件204能够刮出擦头103吸收的清洗液,然后擦头103再甩走,从而在擦头103和刮擦件204的配合下完成擦头103的甩干工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清洗组件200对擦头103进行清洗工作的过程中,擦头103上的脏污主要集中并沉降在清洗槽202当中,吸水槽203内的清洗液相对干净,并且,吸取清洗液的过程中,由于分隔筋201的阻挡,吸力不会对清洗槽202中沉降的脏污产生扰动,从而避免过多的脏污进入表面清洁装置100的吸污管道107并附着在吸污管道107壁上,进而防止脏污积聚太多导致堵塞吸污管道107。
需要说明的是,对接管道205可以与清洗组件200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设置在清洗组件200上。另外,进水口206可以是形成在对接管道205的侧壁上,也可以是使对接管道205与清洗组件200的侧壁固定连接,从而使对接管道205的端口和清洗组件200的底壁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然后使对接管道205的端口低于分隔筋201。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吸污口106的形状不同,对接管道205可以是与吸污口106相匹配的方形、椭圆等任意管状结构。
参照图1和图3,表面清洁装置100还设有水泵(图中未示出)、用于装盛清洗液的净水箱108和与净水箱108连通出液口109。当表面清洁装置100放置于清洗组件200后,出液口109通向吸水槽203,开启的水泵能够将净水箱108内干净的清洗液输送至吸水槽203内,表面清洁装置100通过吸取吸水槽203内干净的清洗液,可以对吸污管道107进行冲洗,从而进一步避免脏污附着并积聚在吸污管道107内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表面清洁装置100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的过程中,出液口109也可以将清洗液输送至待清洁面,从而提高对待清洁面的清洁效果。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施例的清洁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当表面清洁装置100的擦头103需要清洁时,首先往清洗组件200内加入清洗液(清洗液没过分隔筋201,清洗槽202和吸水槽203内都有清洗液),再将表面清洁装置100放置于清洗组件200,放置到位后,擦头103位于清洗槽202内,对接管道205和吸污口106对接到一起。然后启动表面清洁装置100的擦头103,转动的擦头103与刮擦件204相互刮蹭并受到清洗槽202内的清洗液的冲洗,从而完成擦头103的清洗。到达清洗时间后,气泵105开启,通过进水口206吸取吸水槽203内清洗液,被吸取的清洗液依次经过进水口206和出水口207进入吸污管道107,然后沿吸污通道107进入集污箱104当中,由于分隔筋201的高度低于甩干液位,因此能够使清洗槽202内的清洗液的液位降至与分隔筋201等高(即等于或低于甩干液位)。然后水泵开启,将净水箱108内的干净的清洗液由出液口109输送至吸水槽203当中,表面清洁装置100继续吸取吸水槽203内的干净的清洗液,干净的清洗液经过进水口206进入吸污管道107,以对吸污管道107进行清洁。到达吸污管道107的清洁时间后,气泵105和水泵关闭,擦头103继续转动,与刮擦件204相互配合完成甩干工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清洁系统通过在清洗组件200上设置对接管道205,并在对接管道205设置低于甩干液位的进水口206,在吸污口106与对接管道205对接到位后,相当于使得吸污口106延伸到了进水口206的位置,即吸污口106延伸到了甩干液位以下,从而使得表面清洁装置100能够通过进水口206吸取清洗槽202内的清洗液并使清洗槽202内的清洗液的液位降至甩干液位以下,从而使得擦头103能够进行甩干工作。因此,清洗组件200不需要设置双层结构及排水机构,简化了清洗组件200的结构,相较于双层结构,本实施例的清洁系统使得用户只需要对清洗组件200的清洗槽202进行清洗,减少了用户对清洗组件200后续的清洗工作。并且,清洗组件不设排水机构,能够避免脏污在排水机构的复杂结构中积聚导致产生异味,或者给用户带来额外的维修工作,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
同时,吸污口106和对接管道205相互配合能够对表面清洁装置100和清洗组件200之间的装配起到定位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清洁系统可以通过预先设定擦头103的清洗时间、气泵105将清洗槽202内的清洗液吸取至甩干液位的时间、吸污管道107的清洗时间和擦头103的甩干时间从而实现自动完成整个工作过程,进一步为用户提供便利。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清洗组件200也可以不设置分隔筋201,不过对吸污管道107进行清洁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清洗液会更多,因此需要增大集污箱104和净水箱108的体积,导致表面清洁装置100的整机体积增大。
虽然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对接管道205的出水口207端设有导向面,从而使得吸污口106能够更容易与对接管道205对接到一起。同时,对接管道205和吸污口106对接在一起的部分可以用弹性材料,从而使吸污口106和对接管道205过盈配合,增强密封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机体101的内部设有密封圈,对接管道205和吸污口106对接到位后,机体101的内表面通过密封圈和对接管道205的外表面密封贴合,从而增强密封效果。
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
如图4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对接管道205为包括内管208和外管209的双层结构,进水口206形成在外管209上,出水口207形成在内管208和外管209之间。
如图5所示,内管208能够从吸污口106伸入机体101内部,并且内管208的顶部端面和机体101的内表面抵接,吸污口106和内管208的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隙。外管209和机体101的外表面抵接。参照图5中的流向箭头所示,清洗组件200内的清洗液能够依次经过进水口206和出水口207(也可以说是吸污口106和内管208之间的间隙)进入吸污管道107,然后沿吸污管道107进入集污箱104当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将对接管道205设置为包括内管208和外管209的双层结构,使得内管208能够伸入吸污口106并与表面清洁装置100的内表面抵接,从而起到减小吸污口106大小的作用,进而能够增大吸污口106的吸力,使得吸污口106更容易将清洗组件200内的清洗液吸走。
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清洗组件200上设有定位柱(图中未标记),表面清洁装置100设有与定位柱配合的定位孔,定位柱和定位孔相互配合对表面清洁装置100和清洗组件200的装配起到定位作用。
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
如图6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表面清洁装置100设有吸尘嘴110和用于容纳吸尘嘴110的容纳腔111。吸尘嘴110设有卡钩112,容纳腔111的内壁上设有引导槽113,卡钩112能够嵌入引导槽113当中,从而使吸尘嘴110和容纳腔111装配到一起。同时,卡钩112能够沿引导槽113上下滑动,从而使得吸尘嘴110能够伸出或缩进容纳腔111,吸污口106形成在吸尘嘴110的底端。
如图7所示,吸尘嘴110的底端还设有凸起部114,表面清洁装置100放置在清洗组件200上后,卡钩112沿引导槽113向下滑动,使得吸尘嘴110伸出容纳腔111,从而使吸污口106延伸至分隔筋201以下,同时,凸起部114和吸水槽203的底壁抵接,从而在吸尘嘴110和吸水槽203的底壁之间形成间隙。参照图7中的流向箭头所示,吸水槽203内的清洗液能够依次经过吸尘嘴110和吸水槽203之间的间隙、吸污口106进入吸污管道107当中,然后沿吸污管道107进入集污箱104当中,同时清洗槽202内的清洗液的液位也降至和分隔筋201等高。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在吸尘嘴110的底端设置凸起部114,使得在清洗组件200对擦头103进行清洁时,凸起部114能够和清洗组件200的底壁抵接,从而在吸污口106和清洗组件200的底壁之间形成供清洗液通过的间隙,以便于吸取清洗液。同时,表面清洁装置100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时,凸起部114能够和待清洁面抵接,从而在吸污口106和待清洁面之间形成供垃圾通过的间隙,以使垃圾可以被吸污口106吸入。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吸尘嘴110设置引导槽,在容纳腔111的内壁设置卡钩,也可以实现吸尘嘴110上下活动。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吸尘嘴110的侧壁设置凹槽,从而在凹槽和清洗组件的底壁之间形成供清洗液流过的间隙,不过,还需要设置固定结构,以在表面清洁装置100对待清洁面进行清洁时将吸尘嘴110固定在一定位置,使得吸污口106和待清洁面有一定距离。
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
如图8所示,与第三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机体101的底部设置有突出的凸管115,凸管115的外壁上设置引导槽113,吸尘嘴110的内壁设有卡钩112,吸尘嘴110套设在凸管115的外侧,并且卡钩112嵌入引导槽113当中,从而实现吸尘嘴110的上下活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相较于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吸尘嘴110套设于凸管115外侧,能够避免一些小颗粒污物在吸污口106吸尘的过程中进入吸尘嘴110和机体101的缝隙当中,阻碍吸尘嘴110的活动。
至此,已经结合前文的多个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这些具体实施例。在不偏离本公开技术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拆分和组合,也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凡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和/或技术原理之内所做的任何更改、等同替换、改进等都将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吸拖一体清洁系统,包括清洗组件和设有擦头的表面清洁装置,所述清洗组件设有用于装盛清洗液的清洗槽,所述清洗槽内设置有刮擦件,所述刮擦件对置于所述清洗槽的所述擦头进行刮擦清洗,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清洁装置设有吸污口,所述吸污口吸取所述清洗槽内的清洗液,以将所述清洗槽内清洗液的液位降至低于所述擦头而使所述擦头与所述刮擦件配合甩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拖一体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组件设有与所述吸污口对接的对接管道,所述对接管道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吸污口对接,以通过所述进水口吸取所述清洗槽内的清洗液,所述进水口位于甩干液位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拖一体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道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从所述吸污口伸入所述表面清洁装置内,所述内管的顶部端面与所述表面清洁装置的内表面抵接,所述内管的外侧面和所述表面清洁装置的内表面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外管和所述表面清洁装置的外表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拖一体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管道的出水口端设有导向面;并且/或者,
所述表面清洁装置的内表面设有密封圈,所述表面清洁装置的内表面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对接管道的外表面密封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拖一体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清洁装置的底部设有上下活动的吸尘嘴,所述吸污口形成在所述吸尘嘴的底端,所述吸尘嘴向下延伸,使得所述吸污口位于甩干液位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拖一体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嘴和所述表面清洁装置中的一者设有引导槽,另一者设有卡钩,所述卡钩嵌入所述引导槽并在所述引导槽内滑动,以允许所述吸尘嘴相对于所述表面清洁装置上下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拖一体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嘴的底端设有凸起部或凹槽,以在所述吸尘嘴与所述清洗组件之间形成允许清洗液通过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拖一体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清洁装置内部设有允许所述吸尘嘴缩进的容纳腔,所述吸尘嘴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或者,
所述表面清洁装置设有向底部延伸的凸管,所述吸尘嘴套设于所述凸管的外侧并沿所述凸管上下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吸拖一体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组件设有分隔筋,所述分隔筋将所述清洗组件分隔出与所述清洗槽相邻的吸水槽,所述吸污口通向所述吸水槽,所述分隔筋的高度低于或等于甩干液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拖一体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清洁装置设有净水箱和与所述净水箱连通的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能够将所述净水箱内的液体喷淋到所述吸水槽或所述清洗槽。
CN202121002469.0U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吸拖一体清洁系统 Active CN2173656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2469.0U CN217365698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吸拖一体清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2469.0U CN217365698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吸拖一体清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65698U true CN217365698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83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02469.0U Active CN217365698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吸拖一体清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656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94076A (zh) 基站
CN210043932U (zh) 污液回收装置以及干湿两用吸尘设备
CN210749048U (zh) 一种清洗基座
EP1249201B1 (en) Water circulation cleaner
CN208822660U (zh) 手持式清洁装置
TWM469037U (zh) 電動掃洗裝置
CN109700378B (zh) 用于真空吸尘器的表面清洁头
CN114145675A (zh) 清洁设备
CN113768411A (zh) 集尘装置以及清洁系统
KR100565262B1 (ko) 건습식 복합형 업라이트 청소기
CN216393949U (zh) 清洁设备及其尘盒
CN216628378U (zh) 清洁装置及其尘盒组件
CN113768412A (zh) 基站以及清洁系统
CN217365698U (zh) 一种吸拖一体清洁系统
CN114532908B (zh) 智能清洁系统
CN216393946U (zh) 基站以及清洁系统
CN215605485U (zh) 清洁基站及清洁装置
CN215502808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及清洁机系统
CN212234309U (zh) 表面清洁地刷以及真空吸尘器
CN107072459B (zh) 具有用于捕集残留废物的集成水捕集器的表面维护车辆
EP3007602B1 (en) Surface maintenance vehicle with self-cleaning reservoir that captures hose runoff
CN217447616U (zh) 一种清洗机
CN217365701U (zh) 一种结构简便的表面清洁机
CN216147978U (zh) 一种低噪音表面清洁机
CN216393947U (zh) 基站以及清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