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7910U - 一种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7910U
CN217517910U CN202221355716.XU CN202221355716U CN217517910U CN 217517910 U CN217517910 U CN 217517910U CN 202221355716 U CN202221355716 U CN 202221355716U CN 217517910 U CN217517910 U CN 217517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prefabricated bottom
thin
plate
wall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5571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振
吕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35571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7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7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7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由预制底板和浇筑主体构成,浇筑主体,其为混凝土浇筑覆盖在预制底板上,浇筑主体与所述预制底板叠合形成叠合板。其中,所述预制底板的中部设置有凸肋;所述预制底板还预埋有四个薄壁型钢,四个薄壁型钢沿着预制底板的短边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在中部两个薄壁型钢为别设置于凸肋的两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凸肋的两侧设置薄壁型钢,且在预制底板的其他部位加设薄壁型钢,在该特定的肋部结构下,提高了构件的抗弯承载力、赋予叠合板的高力学性能,且受力性能优于常规矩形肋叠合板。

Description

一种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叠合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
背景技术
叠合板广泛应用于目前的装配式建筑中,叠合板是装配整体式结构中重要的受力构件,在结构体系中具有承受竖向荷载、传递水平荷载、增强建筑整体刚度的作用。
经申请人研究发现,现有叠合板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目前叠合板的底板类型多以压型钢板和预制普通混凝土板为主,两者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缺点。比如钢板价格高。而我国早期叠合板相关规范、图集采用的预应力混凝土底板均为不带肋的实心平板,如GB/T 16727-2007《叠合板用预应力混凝土底板》、06SG49《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该类叠合板虽生产便捷,利于推广,但预应力反拱难以控制,施工吊装容易折损,因其平板构型特点,刚度小,不适合用于大跨度结构中,且施工时需设置较多的临时支撑,相较于传统楼板缺乏明显优势。
为解决现有叠合板存在的问题,业内提出了一种预应力平面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这种新型混凝土叠合板是通过预先将平面桁架钢筋施加预应力,确保其可以在制作混凝土底板过程中直立,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实现叠合板的功能。
公告号为CN216713589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璃纤维复合筋叠合板预制构件,包括混凝土层和设置在混凝土层内的受力筋,所述受力筋包括普通钢筋和玻璃纤维复合筋,其中玻璃纤维复合筋的配筋率为0.15%;优势在于:通过在叠合板预制构件内设置合适比例的玻璃纤维复合筋,在普通钢筋和混凝土的配合下,使得叠合板预制构件达到最佳的受力性能。
公告号为CN216641093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预制叠合板,包括叠合板本体,所述叠合板本体的下表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线路的布设及电器盒的容设;所述凹槽为沿叠合板本体下表面横向方向设置的横向槽,或者为沿叠合板本体下表面纵向方向设置的纵向槽,或者为沿叠合板本体下表面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设置的横向槽和纵向槽;所述叠合板本体的上表面设有桁架,所述桁架的上端固定设有定位杆。
公告号为CN216641093U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板端设钢筋可伸缩式套筒的叠合板底板,包括叠合板底板本体和可伸缩式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通过锚固钢筋与支座连接,另一端与叠合板底板本体的受力钢筋的端部连接,所述套筒、锚固钢筋和受力钢筋同心设置;所述锚固钢筋通过锚固钢筋限位堵头与空腔内壁连接,所述锚固钢筋限位堵头与空腔内壁螺纹连接;所述锚固钢筋与空腔内壁滑动连接;运输或吊装时,锚固钢筋部分缩于空腔内部,叠合板底板吊装就位后锚固钢筋伸出套筒。
虽然现有的钢筋衍架叠合板的力学性能改善,但在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或大开间建筑的应用中,钢筋衍架叠合板的抗弯承载力等力学性能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使用要求,为此,有待提出一种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包括:
预制底板,所述预制底板的中部设置有凸肋;所述预制底板还预埋有四个薄壁型钢,四个薄壁型钢沿着预制底板的短边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在中部两个薄壁型钢为别设置于凸肋的两侧;
浇筑主体,其为混凝土浇筑覆盖在预制底板上,浇筑主体与所述预制底板叠合形成叠合板。
优选地,所述凸肋设置有多个预留孔洞,预留孔洞沿着凸肋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
所述薄壁型钢设置有多个对应预留孔洞的镂空部位,镂空部位显露出所述预留孔洞。
优选地,位于所述预制底板左侧的两个薄壁型钢,与位于所述预制底板右侧的两个薄壁型钢呈平面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预制底板中还预埋有预应力钢筋网,所述薄壁型钢焊接在预应力钢筋网上。
优选地,所述薄壁型钢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横板、竖板和下横板,所述上横板位于竖板的最顶部,所述下横板位于竖板的最底部;所述上横板和下横板两者呈互为相反的方向设置;
其中,所述下横板及竖板的局部板体均埋设于所述预制底板内部,所述上横坂及竖板的剩余板体显露在所述预制底板外部。
优选地,所述竖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三角加强筋,多个三角加强筋分别用于衔接上横板和竖板、以及竖板和下横板。
优选地,所述凸肋的顶部设置有若干钢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由预制底板和浇筑主体构成,浇筑主体,其为混凝土浇筑覆盖在预制底板上,浇筑主体与所述预制底板叠合形成叠合板。其中,所述预制底板的中部设置有凸肋;所述预制底板还预埋有四个薄壁型钢,四个薄壁型钢沿着预制底板的短边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在中部两个薄壁型钢为别设置于凸肋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凸肋的两侧设置薄壁型钢,且在预制底板的其他部位加设薄壁型钢,在该特定的肋部结构下,提高了构件的抗弯承载力、赋予叠合板的高力学性能,且通过钢筋桁架与薄壁型钢,协同增强叠合板的机械强度,受力性能优于常规矩形肋叠合板和钢筋衍架叠合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的局部切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制底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的钢筋网与薄壁型钢焊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设置有钢筋桁架的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的局部切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设置有钢筋桁架的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
10-预制底板、11-凸肋、111-钢筋、12-预留孔洞;
20-薄壁型钢、21-上横板、22-竖板、23-下横板、24-镂空部位、25-三角加强筋;
30-预应力钢筋网;
40-浇筑主体;
50-钢筋桁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的优选结构。
如图1所示,所述一种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包括预制底板10和浇筑主体40,浇筑主体40为混凝土浇筑覆盖在预制底板10上,浇筑主体40与所述预制底板10叠合形成叠合板。
在一种具体实施中,为使叠合板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刚度以及抗裂性能。进一步地,预制底板和浇筑主体均采用强度为C40-C50的混凝土制成。采用强度为C40-C50的混凝土制成叠合板,使叠合板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刚度以及抗裂性能。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中,所述预制底板可以采用高性能活性粉末混凝土,由水泥、硅灰、矿渣粉、石英砂、减水剂、钢纤维和水制成。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在于预制底板的肋部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凸肋的两侧设置薄壁型钢,且在预制底板的其他部位加设薄壁型钢,在该特定的肋部结构下,提高了构件的抗弯承载力、赋予叠合板的高力学性能,且受力性能优于常规矩形肋叠合板。
其中,凸肋11设置在所述预制底板的中部,在制备预制底板10时,所述预制底板还预埋有四个薄壁型钢20,四个薄壁型钢20沿着预制底板的短边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在中部两个薄壁型钢为别设置于凸肋的两侧。两个薄壁型钢对凸肋具有协同加强叠合板的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预制底板的抗弯性能。
在一种具体实施中,如图2所示,所述凸肋11设置有多个预留孔洞12,预留孔洞12沿着凸肋1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所述薄壁型钢20设置有多个对应预留孔洞12的镂空部位24,镂空部位显露出所述预留孔洞。预留孔洞和镂空部位的设置,用于在施工时穿插钢筋和预埋预留管线,以减小后穿钢筋的厚度,增加结构的整体性和双向传力性。
在一种优选实施中,如图2所示,所述预制底板中还预埋有预应力钢筋网30,所述薄壁型钢20焊接在预应力钢筋网30上。通过此设置,方便在制造预制底板时固定薄壁型钢,以及在中间两个薄壁型钢中浇筑制成凸肋。
在一种优选实施中,所述凸肋的顶部设置有若干钢筋,以增强凸肋的结构强度,同时,增加凸肋的高度可提高叠合板的抗弯承载力。
具体的,位于所述预制底板左侧的两个薄壁型钢,与位于所述预制底板右侧的两个薄壁型钢呈平面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用了一种薄壁型钢的具体实施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薄壁型钢20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横板21、竖板22和下横板23,所述上横板21位于竖板22的最顶部,所述下横板23位于竖板22的最底部;所述上横板21和下横板23两者呈互为相反的方向设置。
其中,预制底板制成后,所述下横板及竖板的局部板体均埋设于所述预制底板内部,所述上横坂及竖板的剩余板体显露在所述预制底板外部。
在具体实施中,薄壁型钢的整体形状如同Z型,所述薄壁型钢的长度适配预制底板的长度。
在一种优选实施中,为了提高薄壁型钢的构件强度,所述竖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三角加强筋25,多个三角加强筋25分别用于衔接上横板和竖板、以及竖板和下横板。
如图4和5所示,在一种优选实施中,所述预制底板还设置有两个钢筋桁架50,两个钢筋桁架50分别位于凸筋两侧设置,且设置于两个薄壁型钢20之间。所述钢筋桁架50埋设于预制底板中。所述钢筋桁架包括上弦筋、两个腹筋和下弦筋。
通过钢筋桁架与薄壁型钢,协同增强叠合板的机械强度。
本实施例所述一种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制底板,所述预制底板的中部设置有凸肋;所述预制底板还预埋有四个薄壁型钢,四个薄壁型钢沿着预制底板的短边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在中部两个薄壁型钢为别设置于凸肋的两侧;
浇筑主体,其为混凝土浇筑覆盖在预制底板上,浇筑主体与所述预制底板叠合形成叠合板;
其中,所述预制底板还设置有两个钢筋桁架,两个钢筋桁架分别位于凸筋两侧设置,且设置于两个薄壁型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肋设置有多个预留孔洞,预留孔洞沿着凸肋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
所述薄壁型钢设置有多个对应预留孔洞的镂空部位,镂空部位显露出所述预留孔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预制底板左侧的两个薄壁型钢,与位于所述预制底板右侧的两个薄壁型钢呈平面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制底板中还预埋有预应力钢筋网,所述薄壁型钢焊接在预应力钢筋网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壁型钢包括一体成型的上横板、竖板和下横板,所述上横板位于竖板的最顶部,所述下横板位于竖板的最底部;所述上横板和下横板两者呈互为相反的方向设置;
其中,所述下横板及竖板的局部板体均埋设于所述预制底板内部,所述上横坂及竖板的剩余板体显露在所述预制底板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竖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三角加强筋,多个三角加强筋分别用于衔接上横板和竖板、以及竖板和下横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肋的顶部设置有若干钢筋。
CN202221355716.XU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 Active CN217517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5716.XU CN217517910U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55716.XU CN217517910U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7910U true CN217517910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90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55716.XU Active CN217517910U (zh) 2022-06-01 2022-06-01 一种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79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63571C (zh) 一种钢筋砼用立体承力模壳
CN103046463B (zh) 装配式马鞍壳形底板连续箱梁桥及其建造方法
CN114508175A (zh)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柱与梁的连接节点及连接方法
CN101122151B (zh) 双向单排配筋剪力墙结构及制作方法
CN103953147A (zh) 拼装式钢筋桁架双向叠合板
CN113738007A (zh) 桁架楼层板
CN217517910U (zh) 一种高性能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
CN111794423A (zh) 一种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建筑物及施工方法
CN217869978U (zh) 钢混组合桥面板及其湿缝构造
CN217204673U (zh)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柱与梁的连接节点
CN216587255U (zh) 钢-混凝土组合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CN213539440U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
CN212866534U (zh) 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
CN102061755A (zh) 一种叠合板
CN100400760C (zh) 一种钢筋砼用立体承力模壳
CN101245642A (zh) 一种条状分块底板混凝土双向叠合板
CN111576709A (zh) 一种预制局部叠合楼板
CN204590360U (zh) 一种连续空腔板
CN220117554U (zh) 一种叠合板
CN220814478U (zh) 一种适用于夹层的预制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CN220565524U (zh) 一种大宽度预应力钢筋桁架叠合楼板
CN100368644C (zh) 一种钢筋砼用立体承力模壳
CN211850320U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板及混凝土叠合板
CN220953832U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与组合钢梁的装配式连接节点
CN217517904U (zh) 板缝开槽的预应力空心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