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6613U - 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6613U
CN217516613U CN202220899589.3U CN202220899589U CN217516613U CN 217516613 U CN217516613 U CN 217516613U CN 202220899589 U CN202220899589 U CN 202220899589U CN 217516613 U CN217516613 U CN 217516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assembly
worm
transmission
under cas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9958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梅仁涛
陈卓
王好喜
王凯
陆远柱
唐志成
蒋龙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fth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9958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66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6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661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底箱与支撑板,底箱底部四个拐角处均焊接有支架,还包括顶升机构,所述支撑板通过顶升机构连接在底箱正上方,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第三传动组件、顶升组件与限位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在底箱底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均设在底箱内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与驱动组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只需通过一个驱动电机即可带动支撑板稳定上下移动,适用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升降传动,稳定性较佳的同时,降低使用成本,适宜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传动在机械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主要是指利用机械方式传递动力和运动的传动,分为两类:一是靠机件间的摩擦力传递动力的摩擦传动,二是靠主动件与从动件啮合或借助中间件啮合传递动力或运动的啮合传动。
现有技术中,机电一体化设备离不开机械传动装置,例如搅拌机中的搅拌传动结构、粉碎设备中的粉碎传动结构等等,但现有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中的升降传动结构一般是直接通过单个液压升降装置或者电动升降装置实现,虽然可达到升降传动效果,但稳定性不佳,若设置多个液压升降装置或者电动升降装置实现传动,则使用成本较高,因此,发明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中的升降传动结构一般是直接通过单个液压升降装置或者电动升降装置实现,虽然可达到升降传动效果,但稳定性不佳,若设置多个液压升降装置或者电动升降装置实现传动,则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包括底箱与支撑板,底箱底部四个拐角处均焊接有支架,还包括顶升机构,所述支撑板通过顶升机构连接在底箱正上方;
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第三传动组件、顶升组件与限位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在底箱底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均设在底箱内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与驱动组件相连接,所述顶升组件通过第三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相连接,所述限位组件设在顶升组件与底箱上,所述顶升组件固定连接在支撑板底部。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减速器,所述减速器顶端固定连接在底箱底部中心位置,所述减速器输入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顶部固定连接在减速器底端,所述减速器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顶端竖直贯穿底箱底部,所述转轴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组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齿轮与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底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在转轴顶端,所述从动齿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从动齿轮均固定连接在第二驱动组件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位于两个从动齿轮之间,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两个从动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蜗杆与蜗轮,所述蜗杆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蜗杆对称分布在第一传动齿轮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蜗杆顶端均转动连接在底箱内壁顶部,两个所述蜗杆底端均转动连接在底箱内壁底部,两个所述蜗杆表面设有的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所述从动齿轮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蜗杆表面下侧。
优选的,所述底箱内部纵向设置有两个转杆,两个所述转杆对称分布在两个蜗杆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转杆后端均转动连接在底箱内壁后侧,两个所述转杆前端均转动连接在底箱内壁前侧,所述蜗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蜗轮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转杆表面,两个所述蜗轮分别与两个蜗杆相啮合,两个所述蜗轮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传动组件,所述顶升组件通过第三传动组件与两个蜗轮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顶升组件包括顶板,所述顶板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顶板远离蜗轮的一端分别与底箱内壁左右两侧相贴合,且两个顶板远离蜗轮的一端分别滑动在底箱内壁左右两侧,所述底箱顶部左右两端对称设有通孔,两个所述顶板顶端分别贯穿两个通孔,且两个顶板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板底部的左右两端,两个所述顶板通过第三传动组件与两个蜗轮相连接,所述限位组件设在两个顶板以及底箱上。
优选的,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传动齿轮与齿板,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蜗轮的后端,两个所述齿板远离蜗轮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顶板靠近蜗轮的一端,两个所述齿板靠近蜗轮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传动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孔与限位块,所述限位孔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孔呈矩形,两个所述限位孔对称设在底箱的左右两端,所述限位块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顶板远离蜗轮的一端,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位于两个限位孔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有的底箱、支撑板与顶升机构的配合使用,当驱动电机做功时,能够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带动两个第二传动组件转动,然后通过两个第二传动组件带动两个第三传动组件转动,从而带动两个顶板同时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支撑板左右两端受力均匀,从而能够稳定上下移动,所以本实用新型只需通过一个驱动电机即可带动支撑板稳定上下移动,适用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升降传动,稳定性较佳的同时,降低使用成本,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右视图。
图中:1、底箱;2、支架;3、支撑板;4、减速器;5、驱动电机;6、转轴;7、第一传动齿轮;8、从动齿轮;9、蜗杆;10、蜗轮;11、转杆;12、顶板;13、通孔;14、第二传动齿轮;15、齿板;16、限位孔;17、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附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包括底箱1与支撑板3,底箱1底部四个拐角处均焊接有支架2,还包括顶升机构,支撑板3通过顶升机构连接在底箱1正上方,顶升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第三传动组件、顶升组件与限位组件,驱动组件固定连接在底箱1底部,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均设在底箱1内部,第二传动组件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与驱动组件相连接,顶升组件通过第三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相连接,限位组件设在顶升组件与底箱1上,顶升组件固定连接在支撑板3底部;
驱动组件包括减速器4,减速器4顶端固定连接在底箱1底部中心位置,减速器4是由各级齿轮副组成,用齿数少的齿轮带动大齿轮就能达到机械减速的目标,利用各级齿轮传动来达到降速的目的,以满足工作需要,减速器4输入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顶部固定连接在减速器4底端,减速器4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6,转轴6顶端竖直贯穿底箱1底部,所以在减速器4的减速作用下,当驱动电机5做功时,能够带动转轴6正反向缓慢转动,转轴6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齿轮7与从动齿轮8,第一传动齿轮7底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在转轴6顶端,所以当转轴6正反向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传动齿轮7正反向转动,从动齿轮8数量为两个,两个从动齿轮8均固定连接在第二驱动组件上,第一传动齿轮7位于两个从动齿轮8之间,且第一传动齿轮7与两个从动齿轮8相啮合,第二传动组件包括蜗杆9与蜗轮10,蜗杆9数量为两个,两个蜗杆9对称分布在第一传动齿轮7的左右两侧,两个蜗杆9顶端均转动连接在底箱1内壁顶部,两个蜗杆9底端均转动连接在底箱1内壁底部,两个蜗杆9表面设有的螺纹方向相反,所以两个蜗杆9可自由转动,两个从动齿轮8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蜗杆9表面下侧,所以当第一传动齿轮7正反向转动时,由于第一传动齿轮7与两个从动齿轮8相啮合,所以能够带动两个蜗轮9正反向转动,且由于两个蜗杆9表面设有的螺纹方向相反,所以当两个蜗轮9正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时,两个蜗杆9的作用方向相反,底箱1内部纵向设置有两个转杆11,两个转杆11对称分布在两个蜗杆9的左右两侧,两个转杆11后端均转动连接在底箱1内壁后侧,两个转杆11前端均转动连接在底箱1内壁前侧,所以两个转杆11可自由转动,蜗轮10数量为两个,两个蜗轮10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转杆11表面,两个蜗轮10分别与两个蜗杆9相啮合,所以当两个蜗杆9转动时,可带动两个蜗轮10转动,且由于两个蜗杆9的作用方向相反,所以两个蜗轮10转动方向相反,两个蜗轮10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传动组件,顶升组件通过第三传动组件与两个蜗轮10相连接;
顶升组件包括顶板12,顶板12数量为两个,两个顶板12远离蜗轮10的一端分别与底箱1内壁左右两侧相贴合,且两个顶板12远离蜗轮10的一端分别滑动在底箱1内壁左右两侧,所以两个顶板12能够竖直上下移动,底箱1顶部左右两端对称设有通孔13,两个顶板12顶端分别贯穿两个通孔13,且两个顶板12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板3底部的左右两端,所以当两个顶板12上下移动时,能够带动支撑板13上下移动,两个顶板12通过第三传动组件与两个蜗轮10相连接,限位组件设在两个顶板12以及底箱1上,第三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传动齿轮14与齿板15,第二传动齿轮14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传动齿轮14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蜗轮10的后端,所以当两个蜗轮10转动时,能够带动两个第二传动齿轮14转动,且由于两个蜗轮10转动方向相反,所以两个第二传动齿轮14转动方向相反,齿板15远离蜗轮10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顶板12靠近蜗轮10的一端,两个齿板15靠近蜗轮10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传动齿轮14相啮合,所以当两个第二传动齿轮14转动时,可带动两个齿板15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两个顶板12上下移动,且由于两个第二传动齿轮14转动方向相反,所以两个齿板15能够同步上下移动,从而使得顶板12能够同步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支撑板3左右两端受力均匀,从而能够稳定上下移动,所以本实用新型只需通过一个驱动电机5即可带动支撑板3稳定上下移动,适用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升降传动,稳定性较佳的同时,降低使用成本,适宜推广使用;
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孔16与限位块17,限位孔16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孔16呈矩形,两个限位孔16对称设在底箱1的左右两端,限位块17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块17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顶板12远离蜗轮10的一端,两个限位块17分别位于两个限位孔16内部,所以当顶板12上下移动时,能够带动两个限位块17在限位孔16内部上下移动,从而可对顶板12上下距离进行限位,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
工作原理:在减速器4的减速作用下,当驱动电机5做功时,能够带动转轴6正反向缓慢转动,当转轴6正反向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传动齿轮7正反向转动,当第一传动齿轮7正反向转动时,由于第一传动齿轮7与两个从动齿轮8相啮合,所以能够带动两个蜗轮9正反向转动,由于两个蜗杆9表面设有的螺纹方向相反,所以当两个蜗轮9正向转动或者反向转动时,两个蜗杆9的作用方向相反,当两个蜗杆9转动时,可带动两个蜗轮10转动,且由于两个蜗杆9的作用方向相反,所以两个蜗轮10转动方向相反,当两个蜗轮10转动时,能够带动两个第二传动齿轮14转动,且由于两个蜗轮10转动方向相反,所以两个第二传动齿轮14转动方向相反,当两个第二传动齿轮14转动时,可带动两个齿板15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两个顶板12上下移动,且由于两个第二传动齿轮14转动方向相反,所以两个齿板15能够同步上下移动,从而使得顶板12能够同步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支撑板3左右两端受力均匀,从而能够稳定上下移动,所以本实用新型只需通过一个驱动电机5即可带动支撑板3稳定上下移动,适用于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升降传动,稳定性较佳的同时,降低使用成本,适宜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包括底箱(1)与支撑板(3),底箱(1)底部四个拐角处均焊接有支架(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升机构,所述支撑板(3)通过顶升机构连接在底箱(1)正上方;
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第三传动组件、顶升组件与限位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在底箱(1)底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均设在底箱(1)内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通过第一传动组件与驱动组件相连接,所述顶升组件通过第三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相连接,所述限位组件设在顶升组件与底箱(1)上,所述顶升组件固定连接在支撑板(3)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减速器(4),所述减速器(4)顶端固定连接在底箱(1)底部中心位置,所述减速器(4)输入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顶部固定连接在减速器(4)底端,所述减速器(4)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顶端竖直贯穿底箱(1)底部,所述转轴(6)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齿轮(7)与从动齿轮(8),所述第一传动齿轮(7)底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在转轴(6)顶端,所述从动齿轮(8)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从动齿轮(8)均固定连接在第二驱动组件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7)位于两个从动齿轮(8)之间,且所述第一传动齿轮(7)与两个从动齿轮(8)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蜗杆(9)与蜗轮(10),所述蜗杆(9)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蜗杆(9)对称分布在第一传动齿轮(7)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蜗杆(9)顶端均转动连接在底箱(1)内壁顶部,两个所述蜗杆(9)底端均转动连接在底箱(1)内壁底部,两个所述蜗杆(9)表面设有的螺纹方向相反,两个所述从动齿轮(8)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蜗杆(9)表面下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箱(1)内部纵向设置有两个转杆(11),两个所述转杆(11)对称分布在两个蜗杆(9)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转杆(11)后端均转动连接在底箱(1)内壁后侧,两个所述转杆(11)前端均转动连接在底箱(1)内壁前侧,所述蜗轮(10)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蜗轮(10)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转杆(11)表面,两个所述蜗轮(10)分别与两个蜗杆(9)相啮合,两个所述蜗轮(10)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三传动组件,所述顶升组件通过第三传动组件与两个蜗轮(10)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组件包括顶板(12),所述顶板(12)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顶板(12)远离蜗轮(10)的一端分别与底箱(1)内壁左右两侧相贴合,且两个顶板(12)远离蜗轮(10)的一端分别滑动在底箱(1)内壁左右两侧,所述底箱(1)顶部左右两端对称设有通孔(13),两个所述顶板(12)顶端分别贯穿两个通孔(13),且两个顶板(12)顶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支撑板(3)底部的左右两端,两个所述顶板(12)通过第三传动组件与两个蜗轮(10)相连接,所述限位组件设在两个顶板(12)以及底箱(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传动齿轮(14)与齿板(15),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4)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4)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蜗轮(10)的后端,两个所述齿板(15)远离蜗轮(10)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顶板(12) 靠近蜗轮(10)的一端,两个所述齿板(15)靠近蜗轮(10)的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二传动齿轮(14)相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孔(16)与限位块(17),所述限位孔(16)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孔(16)呈矩形,两个所述限位孔(16)对称设在底箱(1)的左右两端,所述限位块(17)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限位块(17)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顶板(12)远离蜗轮(10)的一端,两个所述限位块(17)分别位于两个限位孔(16)内部。
CN202220899589.3U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516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99589.3U CN217516613U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99589.3U CN217516613U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6613U true CN217516613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72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9958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7516613U (zh) 2022-04-19 2022-04-19 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66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346067U (zh) 一种涂料生产混合机构
CN108797988B (zh) 一种建筑用脚手架
CN217516613U (zh) 一种机电一体化机械传动装置
CN210736143U (zh) 单动力源的四点同时驱动整体式齿轮齿条升降装置
CN211196002U (zh) 一种房车升降顶盖集中传动装置
CN111021197B (zh) 一种抹平机
CN209957011U (zh) 一种翻转部伺服升降机构
CN216941096U (zh) 一种休闲躺椅背板加工用夹持装置
CN212552318U (zh) 一种单电机同步升降机构
CN109235383A (zh) 一种蓄能电站用闸门提升装置
CN213885972U (zh) 一种润湿流平剂原料混合用消泡分散机
CN112643912A (zh) 一种建筑墙面钻孔机辅助支架
CN212292635U (zh) 基于同步带的升降提升装置
CN211846958U (zh) 一种用于包装粉料的升降机构
CN111336229A (zh) 变速箱及上料装置
CN213387525U (zh) 一种基于夹层玻璃生产用的吊运装置
CN116605796B (zh) 一种升降台传动装置
CN214222487U (zh) 一种显示器调节装置
CN216719344U (zh) 一种建筑设计用3d效果展示模型
CN211688142U (zh) 一种荒料车的变频提升系统
CN212471416U (zh) 一种工业设计用多功能工作台
CN214998558U (zh) 一种便于收纳使用的辅助油缸
CN216046542U (zh) 便于双屏翻转的无纸化会议装置
CN217297212U (zh) 一种液压升降机的倾斜稳定辅助结构
CN214495559U (zh) 一种带有调节功能的机电设备用辅助安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