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16205U - 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16205U
CN217516205U CN202221650496.3U CN202221650496U CN217516205U CN 217516205 U CN217516205 U CN 217516205U CN 202221650496 U CN202221650496 U CN 202221650496U CN 217516205 U CN217516205 U CN 2175162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chuck
assembly
vacuum
transfer
chu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5049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平
陈宾文
周生啟
刘龙
曲秋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uefuda Bio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Reveda Medical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uefuda Bio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Reveda Medical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uefuda Biotechnology Co ltd, Suzhou Reveda Medical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uefuda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5049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162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162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16205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99809 priority patent/WO2024001752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该真空吸盘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以及至少一第一真空吸盘;第一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一第一安装位,第一安装位的一端安装有一第一真空吸盘,另一端安装有一第一气管接头,第一气管接头用于与一第一真空发生装置相连;第一真空吸盘包括第一吸盘主体,第一吸盘主体的用于吸取物料的一端设有第一沉孔以及围绕第一沉孔设置的第一环柱,第一环柱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通孔贯穿第一吸盘主体。取料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该真空吸盘组件。加料系统包括该取料装置和转移放料装置。泡罩包装设备包括泡罩机和该加料系统。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轻薄柔软贴片式物料难以自动化加料的问题。

Description

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
背景技术
泡罩包装设备是薄膜或薄片形成泡罩,用热封合、粘合等方法将产品封合在泡罩与底板之间的机器。目前,泡罩的加工过程一般为:成型膜经加热装置加热软化,在成型模具上用真空负压吸出泡罩,充填装置将被包装物充填入泡罩内,然后经过辊筒式热封合装置,在合适的温度及压力下将单面涂有粘合剂的覆盖膜封合在泡罩材料表面,并将被包装物密封在泡罩内。加料系统是泡罩包装设备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实现泡罩包装过程中的自动加料。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加料系统难以实现比较轻薄、柔软的贴片式被包装物的自动化加料。此外,传统的吸盘在吸取上述被包装物时,容易导致被包装物发生变形,且轻薄的贴片式被包装物,在生成过程中常带有静电,易在无真空情况下,也会吸附在吸盘上,导致其无法正常落料。同时,传统的吸盘也无法避开微针体,容易造成微针体损伤和水胶体等粘接物发生变形。而采用人工加料的方式,效率低。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该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轻薄柔软贴片式物料在泡罩包装过程中难以自动加料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吸盘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至少一第一真空吸盘;
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真空吸盘一一对应设置的至少一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整个厚度,所述第一安装位的一端安装有一所述第一真空吸盘,所述第一安装位的另一端安装有一第一气管接头,所述第一气管接头用于与一第一真空发生装置相连;
所述第一真空吸盘包括第一吸盘主体,所述第一吸盘主体的用于吸取物料的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一安装位的外部,且所述第一吸盘主体的用于吸取物料的一端设有第一沉孔以及围绕所述第一沉孔设置的第一环柱,所述第一环柱的用于吸取物料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沉孔的底面平行或者呈角度的第一环面,所述第一环柱上设有至少一围绕所述第一沉孔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从所述第一环面所在位置沿与所述第一沉孔的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一吸盘主体,且所述通孔与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气管接头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位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孔体和第二孔体,所述第一孔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孔体的内径,以在所述第一孔体和所述第二孔体之间形成一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真空吸盘安装于所述第一孔体内,所述第一气管接头安装于所述第二孔体内,所述通孔与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二孔体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吸盘主体的远离所述第一环柱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沉孔对应设置的第二沉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沉孔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通孔的靠近所述第二沉孔的一端的一侧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延伸至所述第二沉孔所在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环柱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与所述第一沉孔相连通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贯穿所述第一环柱的整个壁厚,且所述通气孔能够与外部大气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环柱的靠近所述第一环面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与所述第一沉孔相连通的通气槽,所述通气槽与所述第一环面相连通且所述通气槽贯穿所述第一环柱的整个壁厚,所述通气槽能够与外部大气相连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取料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组件以及上文所述的真空吸盘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连,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真空吸盘组件移动至取料位置处。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设有一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一端设有一摆台,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摆台相连,所述摆台能够驱动所述真空吸盘组件进行翻转。
可选的,所述摆台包括相连的旋转驱动件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垂直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垂直相连。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为四自由度机械手,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基座、旋转臂、第二基座和伸缩杆,所述旋转臂的一端通过第一旋转关节与所述第一基座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旋转关节与所述第二基座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通过第三旋转关节与所述第二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伸缩杆的末端相连。
可选的,所述取料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料系统,包括转移放料装置以及上文所述的取料装置,所述转移放料装置用于将所述取料装置所吸取的物料移放至对应的落料位置处。
可选的,所述转移放料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组件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相连的转移放料吸盘组件,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板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至少一第二真空吸盘,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真空吸盘一一对应设置的至少一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贯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整个厚度,所述第二安装位的一端安装有一所述第二真空吸盘,所述第二安装位的另一端安装有一第二气管接头,所述第二气管接头用于与一第二真空发生装置相连,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将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移动至所述真空吸盘组件所在位置处,以使得所述第二真空吸盘能够吸取对应的所述第一真空吸盘上的物料,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用于将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移动至落料位置处,以使得所述第二真空吸盘所吸取的物料能够被释放至对应的落料位置处。
可选的,所述第二真空吸盘包括第二吸盘主体,所述第二吸盘主体为设有贯穿其轴向两端的内腔的中空结构,所述内腔与所述第二气管接头相连通,所述第二吸盘主体的用于吸取物料的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二安装位的外部,且所述第二吸盘主体的用于吸取物料的一端设有围绕所述内腔设置的第二环面。
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相连的X轴运动模组、Y轴运动模组和Z轴运动模组,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与Z轴运动模组相连,所述X轴运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沿X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Y轴运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沿Y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Z轴运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沿Z轴方向往复运动。
可选的,所述Y轴运动模组的一端能够绕着其另一端进行旋转。
可选的,所述转移放料装置包括两个转移放料吸盘组件,两个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通过同一第二连接板与所述Z轴运动模组相连,其中一个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能够沿Y轴方向靠近和远离另一个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
可选的,所述加料系统还包括转运托盘,所述转运托盘用于进行所述物料在加料前的转运,所述转运托盘上设有至少一与所述物料相配合的料穴,所述料穴的底部向上凸出设置以形成一用于承载所述物料的凸台,所述凸台的侧面相对于所述料穴的内壁倾斜设置,所述料穴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贯穿所述料穴的顶部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能够与外部大气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加料系统还包括拆码垛机,所述拆码垛机上设有满料转运托盘放置位、满料转运托盘缓存位、满料转运托盘取料位以及空转运托盘码垛位,所述满料转运托盘放置位用于存放装满所述物料的转运托盘,所述满料转运托盘缓存位用于缓存将要被输送至所述满料转运托盘取料位的装满所述物料的转运托盘,所述满料转运托盘取料位上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将被输送至所述满料转运托盘取料位的装满所述物料的转运托盘定位至取料位以供所述取料装置吸取所述转运托盘上的物料,待所述转运托盘上的物料被全部吸取完后,所述转运托盘被输送至所述空转运托盘码垛位进行堆叠码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泡罩包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泡罩机和上文所述的加料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吸盘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至少一第一真空吸盘,其中所述第一真空吸盘包括第一吸盘主体,所述第一吸盘主体的用于吸取物料的一端设有第一沉孔以及围绕所述第一沉孔设置的第一环柱,所述第一环柱上设有至少一围绕所述第一沉孔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从所述第一环面所在位置沿与所述第一沉孔的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一吸盘主体,且所述通孔与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气管接头相连通,由此,通过所述第一沉孔可以保护微针贴片式的物料中的微针体等结构不会被损伤,进而可以解决基于泡罩包装形式的微针贴片式的物料难以自动化加料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吸盘组件通过在所述第一环柱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与所述第一沉孔相连通且能够与外部大气相连通的通气孔,或者在所述第一环柱的靠近所述第一环面的一端设置至少一与所述第一沉孔相连通且能够与外部大气相连通的通气槽,由此通过所述通气孔或通气槽可以使得所述第一沉孔能够与外部大气相连通,从而可以迫使所述第一环柱的内边缘能够与微针贴片式的物料紧密贴合,有防止微针贴片式的物料在取料过程中发生变形,进一步解决基于泡罩包装形式的微针贴片式的物料难以自动化加料的问题。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吸盘组件属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具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吸盘组件的所有优点,故在此不再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一一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示例提供的微针贴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示例提供的微针贴片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真空吸盘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真空吸盘组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真空吸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真空吸盘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真空吸盘在另一个角度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真空吸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真空吸盘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取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取料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转移放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转移放料吸盘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真空吸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安装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安装板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转移放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转运托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装载有微针贴片的料穴的剖视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码垛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泡罩包装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装有微针贴片的泡罩成形塑片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微针贴片-100;离型纸-110;第一通孔-111;水胶体-120;微针片-130;微针体-131;
真空吸盘组件-210;第一安装板-211;第一安装位-2111;第一孔体-2111A,第二孔体-2111B;第一台阶面-2111C;第一真空吸盘-212;第一吸盘主体-2121;第一环柱-2122;第一环面-21221;第一沉孔-2123;第二通孔-2124;第二沉孔-2125;第一缺口-2126;通气孔-2127;通气槽-2128;第一气管接头-213;
取料装置-200;第一驱动组件-220;第一基座-221;旋转臂-222;第二基座-223;伸缩杆-224;连接块-230;摆台-240;旋转驱动件-241;第一连接板-242;第一支架-250;
转移放料装置-300;第二驱动组件-310;X轴运动模组-311;Y轴运动模组-312;Z轴运动模组-313;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320A、320B;第二安装板-321;第二安装位-3211;第三孔体-3211A;第四孔体-3211B;第二台阶面-3211C;第二真空吸盘-322;第二吸盘主体-3221;内腔-3222;第二环面-3223;第二气管接头-323;第二连接板-330;竖直部-331;水平部-332;位移驱动件-340;第二支架-350;第三连接板-360;
转运托盘-400;料穴-410;凸台-411;第二缺口-412;
拆码垛机-500;满料转运托盘放置位-510;满料转运托盘缓存位-520;满料转运托盘取料位-530;空转运托盘码垛位-540;
泡罩机-600;
泡罩成形塑片-700;泡眼-710;第三台阶面-7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与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相同或近似的情况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所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轻薄柔软贴片式物料在泡罩包装过程中难以自动加料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虽然本文是以微针贴片作为被所述真空吸盘组件和所述取料料装置所吸取的物料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吸盘组件和取料装置还可以吸取除微针贴片以外的其它类型的物料。
为了实现上述思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真空吸盘组件。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吸盘组件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先对微针贴片的应用场景和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微针产品贴于人体皮肤后,其纳米级微针体可以刺穿皮肤,将各种药物成分送达皮肤的深层;微针产品在真皮内溶解后,其成分扩散入真皮,能够提高药物吸收效果、加快药物吸收,是一种方便,痛感极小,安全,能自行在家中使用的产品。除此之外,微针产品还可以用作皮肤预处理,具有增强皮肤渗透性的能力。
请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具体示例提供的微针贴片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具体示例提供的微针贴片100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微针贴片100包括离型纸110、水胶体120和微针片130,其中,所述微针片130的一面设有微针阵列,所述微针阵列包括多个阵列式排布的微针体131,所述微针片130的另一面为光面,所述微针片130的光面与所述水胶体120的粘连面贴合。所述水胶体120的不与所述微针片130相贴合的一面为无粘连胶光面。所述离型纸110也与所述水胶体120的粘连面贴合,且所述离型纸110的中央区域设有与所述微针片130相配合的第一通孔111,为了与下文中的第一环柱2122上设置的通孔区分开,将所述离型纸110上设置的通孔以第一通孔111表示,将下文中的所述第一环柱2122上设置的通孔以第二通孔2124表示。所述微针片130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1内,且所述微针片130上的微针体131穿出至所述第一通孔111的外部。
请继续参考图3和图4,其中图3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真空吸盘组件21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真空吸盘组件210的剖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吸盘组件210包括第一安装板211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11上的至少一第一真空吸盘212。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板21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一一对应设置的至少一第一安装位2111,所述第一安装位2111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211的整个厚度,所述第一安装位2111的一端安装有一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所述第一安装位2111的另一端安装有一第一气管接头213,所述第一气管接头213用于与一第一真空发生装置(图中未示出)相连。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安装板211上设有多个第一安装位2111。由此,通过在所述第一安装板211上设置多个第一安装位2111,且每一所述第一安装位2111内均安装一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和一所述第一气管接头213,可以实现同时吸取多个待包装的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的效果,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取料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一安装位2111的具体数目不作限制,所述第一安装板211上所设有的第一安装位2111的具体数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此外,本实用新型也不对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位2111之间的间距进行限制,所述第一安装板211上的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安装位2111之间的间距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请继续参考图5和图6,其中,图5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真空吸盘21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真空吸盘21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包括第一吸盘主体2121,所述第一吸盘主体2121的用于吸取物料的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一安装位2111的外部,且所述第一吸盘主体2121的用于吸取物料的一端设有第一沉孔2123以及围绕所述第一沉孔2123设置的第一环柱2122,所述第一环柱2122的用于吸取物料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沉孔2123的底面平行或者呈角度的第一环面21221,所述第一环柱2122上设有至少一围绕所述第一沉孔2123设置的第二通孔2124,所述第二通孔2124从所述第一环面21221所在位置沿与所述第一沉孔2123的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一吸盘主体2121,且所述第二通孔2124与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气管接头213相连通。
具体地,所述第一沉孔2123的内径可以根据被吸取物料的具体尺寸进行设置,以微针贴片100作为被吸取物料为例,所述第一环柱2122作用于离型纸110,所述第一沉孔2123的尺寸应略大于所述微针贴片100的微针阵列区域的尺寸,也即所述第一沉孔2123的内径应略大于所述微针片130的外径,所述第一沉孔2123的深度应大于所述微针体131的长度,以使得所述微针贴片100被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吸取后,所述微针贴片100上的微针体131能够完全置于所述第一沉孔2123内且不会与所述第一沉孔2123的底面相接触,从而保证在吸取所述微针贴片100的过程中不会对微针体131造成损伤。请参考图3,如图3所示,所述微针贴片100在被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吸取前,微针贴片100的微针体131朝向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的第一环柱2122,所述微针贴片100被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吸取时,所述微针贴片100的微针体131伸入至所述第一沉孔2123内,所述微针贴片100的离型纸110与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的第一环面21221相吸合。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真空吸盘组件210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沉孔2123可以保护贴片式的物料中的微针体131等结构不会被损伤,进而可以解决基于泡罩包装形式的待包装物料难以自动化加料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第一真空发生装置既能够将所述第二通孔2124内的气体抽出,以在所述第二通孔2124内产生真空压力,又能够向所述第二通孔2124内注入气体,以起到破真空的目的。具体地,在吸取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的过程中,在所述第一真空发生装置的作用下,所述第二通孔2124内会产生真空压力,从而使得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被吸取;在需要释放物料时,所述第一真空发生装置停止产生真空压力,并向所述第二通孔2124内吹入一定压力和流量的空气,以起到破真空的目的,从而便于待包装的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与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的第一环面21221更好地分离,减小静电影响。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所有的所述第二通孔2124的总面积即为真空受力面积,在真空度一定时,真空受力面积越大,可以吸取的物料的重量越重。
优选地,如图5所示,各个所述第二通孔2124围绕所述第一沉孔2123均匀布置,也即各个所述第二通孔2124沿所述第一环柱2122的周向均匀布置。由此,通过沿周向均匀布置各个所述第二通孔2124,可以使得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被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吸取时,受力更加均匀,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物料吸取过程中的稳定性,有效防止物料在吸取过程中发生变形。
请继续参考图5和图6,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吸盘主体2121的远离所述第一环柱2122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沉孔2123对应设置的第二沉孔2125,所述第二通孔2124与所述第二沉孔2125相连通。由此,通过在所述第一吸盘主体2121的另一端设置与各个所述第二通孔2124相连通的第二沉孔2125,可以保证所有的所述第二通孔2124中的气流可以汇聚在所述第二沉孔2125内,以与所述第一气管接头213连通,形成气体通路。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6和图7,其中图7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真空吸盘212在另一个角度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二通孔2124的靠近所述第二沉孔2125的一端的一侧设有第一缺口2126,所述第一缺口2126延伸至所述第二沉孔2125所在位置。由此,所述第二通孔2124能够通过所述第一缺口2126与所述第二沉孔2125相连通,从而可以保证所述第二通孔2124中的气流可以汇聚在所述第二沉孔2125内。
请继续参考图5至图7,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第一环柱2122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与所述第一沉孔2123相连通的通气孔2127,所述通气孔2127贯穿所述第一环柱2122的整个壁厚,且所述通气孔2127能够与外部大气相连通。以微针贴片100作为被吸取物料为例,由于在实际吸取过程中,微针贴片100并不绝对平整,吸取后,所述第一沉孔2123的边缘与所述第二通孔2124间无法完全闭合密封,导致所述第一沉孔2123内的区域也同样变成真空状态。由于微针贴片100的微针片130的边缘与离型纸110之间只有水胶体120做支撑,而水胶体120的质地较为柔软,所述第一沉孔2123内的真空状态将导致水胶体120被吸从而严重变形,进而造成微针贴片100发生损坏。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吸盘组件210通过在所述第一吸盘主体2121的用于吸取物料的一端设置连通所述第一沉孔2123与外部大气的通气孔2127,可以使得所述第一沉孔2123与外部大气连通,以使得所述第一沉孔2123内无法形成真空状态,从而迫使所述第一环柱2122的内边缘(也即所述第一沉孔2123的顶部的外边缘)能够与微针贴片100紧密贴合,从而可以保护所述微针贴片100的水胶体120免受损坏。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所述通气孔2127的位置应该避开所述第二通孔2124所在位置,即所述通气孔2127不与所述第二通孔2124相连通。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通气孔2127沿所述第一吸盘主体2121的周向均匀布置。由此,通过均匀布置所述通气孔2127,可以进一步保证在吸取物料的过程中,物料受力更加均匀,进一步防止物料在被吸取的过程中发生损坏。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通气孔2127的具体数目不做限制,所述通气孔2127的数目优选为2个或3个。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盘主体2121的材质为硬质材料。由此,由于贴片式的物料较轻薄,因此,硬质的第一真空吸盘212可以克服软质的真空吸盘在吸取贴片式的物料时,贴片式的物料与真空吸盘同时发生变形的问题,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吸盘组件210可以更好地进行吸取物料的操作。具体地,所述第一吸盘主体2121的材质可以为防静电聚甲醛树脂,由此通过采用防静电聚甲醛树脂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吸盘主体2121的材质,可以降低静电影响,使得被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吸取的物料在真空压力消失时,可以顺利与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相分离。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所述第一吸盘主体2121的材质还可以为金属,例如304不锈钢等。
请继续参考图8和图9,其中图8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真空吸盘21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真空吸盘212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真空吸盘212与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真空吸盘212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环柱2122的靠近所述第一环面21221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与所述第一沉孔2123相连通的通气槽2128,所述通气槽2128与所述第一环面21221相连通且所述通气槽2128贯穿所述第一环柱2122的整个壁厚。由此,通过所述通气槽2128可以使得所述第一沉孔2123与外部大气连通,以使得所述第一沉孔2123内无法形成真空状态,从而迫使所述第一环柱2122的内边缘(也即所述第一沉孔2123的顶部的外边缘)能够与微针贴片100紧密贴合,从而可以保护所述微针贴片100的水胶体120免受损坏。
请继续参考图4,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安装位211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孔体2111A和第二孔体2111B,所述第一孔体2111A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孔体2111B的内径,以在所述第一孔体2111A和所述第二孔体2111B之间形成一第一台阶面2111C,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安装于所述第一孔体2111A内,所述第一气管接头213安装于所述第二孔体2111B内,所述通孔与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二孔体2111B相连通。由此,通过将所述第一安装位2111设置为包括具有较大内径的第一孔体2111A和具有较小内径的第二孔体2111B的阶梯孔,可以更加便于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和所述第一气管接头213的安装,以使得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和所述第一气管接头213能够被牢固地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位2111内,以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吸盘组件210在吸取物料过程中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与所述第一孔体2111A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与所述第一孔体2111A之间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采用螺纹的方式进行连接,具体地可以在所述第一吸盘主体2121的外部设置外螺纹,在所述第一孔体2111A的内壁上设置相配合的内螺纹,以实现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与所述第一孔体2111A之间的螺纹连接。同理,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一气管接头213与所述第二孔体2111B之间的连接方式也不作限定。例如,可以在所述第二孔体2111B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在所述第一气管接头213的用于与所述第二孔体2111B相连的一端设置相配合的外螺纹,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气管接头213与所述第二孔体2111B之间的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取料装置200,请参考图10,其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取料装置2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料装置200包括第一驱动组件220以及上文所述的真空吸盘组件210,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与所述第一安装板211相连,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用于驱动所述真空吸盘组件210移动至取料位置处。由此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可以将所述真空吸盘组件210移动至待吸取物料所在位置处(即取料位置处),以使得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能够顺利吸取物料;在完成物料的吸取后,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可以将所述真空吸盘组件210移动至目标位置处,以便执行下一个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料装置200包括上文所述的真空吸盘组件210,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料装置200可以确保贴片式的物料在被吸取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损伤,从而可以解决基于泡罩包装形式的贴片式的物料难以自动化加料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料装置200还具有上文所述的真空吸盘组件210的其它所有优点,在此不再进行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为四自由度机械手。具体地,请继续参考图10,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包括第一基座221、旋转臂222、第二基座223和伸缩杆224,所述旋转臂222的一端通过第一旋转关节(图中未示出)与所述第一基座221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臂22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旋转关节(图中未示出)与所述第二基座223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224通过第三旋转关节(图中未示出)与所述第二基座22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211与所述伸缩杆224的末端相连。由此,通过所述第一旋转关节可以驱动所述旋转臂222绕所述第一基座221转动,也即通过所述第一旋转关节可以实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的第一个自由度(即可以带动所述真空吸盘组件210在XY平面内往复移动);通过所述第二旋转关节可以驱动所述第二基座223绕所述旋转臂222转动,也即通过所述第二旋转关节可以实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的第二个自由度(进一步带动所述真空吸盘组件210在XY平面内往复移动);通过所述伸缩杆224的伸缩可以实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的第三个自由度(即可以带动所述真空吸盘组件210沿Z轴方向往复移动);通过所述第三旋转关节可以实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的第四个自由度(即可以带动所述真空吸盘组件210绕Z轴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还可以采用三轴移动平台和旋转机构的组合结构,所述三轴移动平台和旋转机构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请继续参考图10和图11,其中,图1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取料装置2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上(所述伸缩杆224的末端)设有一连接块230,所述连接块230的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的一端设有一摆台240,所述第一安装板211与所述摆台240相连,所述摆台240能够驱动所述真空吸盘组件210进行翻转。具体地,在吸取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时,所述第一安装板211的安装有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的一面朝下,且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的伸缩杆224的轴线相垂直,即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的第一环面21221是朝下的,且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的伸缩杆224的轴线相垂直。通过所述摆台240可以将所述第一安装板211翻转180°,从而使得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11上的第一真空吸盘212的第一环面21221也随之翻转180°而朝上。由此,通过设置所述摆台240以驱动所述真空吸盘组件210进行翻转,可以更加便于进行后续的物料的转移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所述连接块230与所述摆台240之间可采用螺钉、销钉等紧固件或者其它连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摆台240与所述第一安装板211之间也可以采用螺钉、销钉等紧固件或者其它连接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230与所述伸缩杆224的末端可以采用轴孔间隙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所述摆台240包括相连的旋转驱动件241和第一连接板242,所述第一连接板242的一端与所述旋转驱动件241的输出端垂直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24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211垂直相连。由此,通过所述旋转驱动件241的旋转可以带动所述第一连接板242进行旋转,旋转的所述第一连接件又可以带动所述第一安装板211一起旋转,从而实现所述真空吸盘组件210的翻转。具体地,所述旋转驱动件241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旋转气缸或电机(电驱马达)等能够实现旋转的部件。
优选地,所述摆台240上还设有气路回转接头(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气管接头213通过所述气路回转接头与所述第一真空发生装置相连,具体地,每一所述第一气管接头213各自通过一第一气管与所述气路回转接头上的对应的气道相连,每一所述气道各自通过一第二气管与所述第一真空发生装置相连。由此,通过设置气路回转接头,可以实现所述旋转供气,从而使得与所述第一气管接头213相连的第一气管能够跟随旋转的摆台240一起旋转,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第一气管的摆动,防止第一气管与其他部件之间发生干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气路回转接头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请继续参考图10,如图10所示,所述取料装置200还包括第一支架250,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250上。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中的第一基座221与所述第一支架250的顶部相连。由此,通过将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250上,不仅可以更加便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料装置200的安放,同时也可以更加便于进行取料操作。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与所述第一支架250之间可以采用螺钉、销钉等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
为实现上述思想,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料系统,所述加料系统包括转移放料装置300以及上文所述的取料装置200,所述转移放料装置300用于将所述取料装置200所吸取的物料移放至对应的落料位置处。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料系统包括上文所述的取料装置200,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料系统可以确保贴片式的物料在自动加料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损伤,从而可以解决基于泡罩包装形式的贴片式的物料难以自动化加料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料系统还具有上文所述的取料装置200的其它所有优点,在此不再一一进行赘述。
请继续参考图12和图13,其中图12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转移放料装置3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3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转移放料装置300包括第二驱动组件310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10相连的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包括第二安装板321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21上的至少一第二真空吸盘322,所述第二安装板32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一一对应设置的至少一第二安装位3211,所述第二安装位3211贯穿所述第二安装板321的整个厚度,所述第二安装位3211的一端安装有一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所述第二安装位3211的另一端安装有一第二气管接头323,所述第二气管接头323用于与一第二真空发生装置相连(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10用于将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移动至所述真空吸盘组件210所在位置处,以使得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能够吸取对应的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上的物料,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10还用于将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移动至落料位置处,以使得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所吸取的物料能够被释放至对应的落料位置处。
具体地,当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10驱动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移动至所述真空吸盘组件210所在位置处后,所述第一真空发生装置停止产生真空压力,并向所述第二通孔2124内吹入一定压力和流量的空气,以起到破真空的目的,此时所述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能够与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的第一环面21221相分离,在所述第二真空发生装置的作用下,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内产生真空压力,从而使得所述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被吸附至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上,完成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的转移。当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中的每一个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均吸附一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10再将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移动至落料位置处,在到达所述落料位置处后,第二真空发生装置停止产生真空压力,此时所述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能够与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相分离,从而使得所述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能够被释放至对应的落料位置处(例如泡罩成形塑片700的泡眼710内)。
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二安装位3211的具体数目不作限制,所述第二安装板321上所设有的第二安装位3211的具体数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此外,本实用新型也不对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安装位3211之间的间距进行限制,所述第二安装板321上的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安装位3211之间的间距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请继续参考图13和图14,其中图14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真空吸盘32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包括第二吸盘主体3221,所述第二吸盘主体3221为设有贯穿其轴向两端的内腔3222的中空结构,所述内腔3222与所述第二气管接头323相连通,所述第二吸盘主体3221的用于吸取物料的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二安装位3211的外部,且所述第二吸盘主体3221的用于吸取物料的一端设有围绕所述内腔3222设置的第二环面3223。由此,此种结构的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的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加工,从而可以降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料系统的加工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所述微针贴片100在被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吸取前,微针贴片100的水胶体120朝向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的第二环面3223,所述微针贴片100被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吸取时,所述微针贴片100的水胶体120与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的第二环面3223接触,所述微针贴片100的微针阵列远离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的第二环面3223。
优选地,所述第二真空发生装置既能够将所述第二吸盘主体3221的内腔3222内的气体抽出,以在所述第二吸盘主体3221的内腔3222内产生真空压力,又能够向所述第二吸盘主体3221的内腔3222内注入气体,以起到破真空的目的。具体地,在吸取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的过程中,在所述第二真空发生装置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吸盘主体3221的内腔3222内会产生真空压力,从而使得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被吸取;在需要释放物料时,所述第二真空发生装置停止产生真空压力,并向所述第二吸盘主体3221的内腔3222内吹入一定压力和流量的空气,以起到破真空的目的,从而便于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与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的第二环面3223更好地分离,减小静电影响。
请继续参考图15和图16,其中图15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安装板32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6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安装板321的剖视图。如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第二安装位321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三孔体3211A和第四孔体3211B,所述第三孔体3211A的内径大于所述第四孔体3211B的内径,以在所述第三孔体3211A和所述第四孔体3211B之间形成一第二台阶面3211C,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安装于所述第三孔体3211A内,所述第二气管接头323安装于所述第四孔体3211B内,所述第二吸盘主体3221的内腔3222与对应设置的所述第四孔体3211B相连通。由此,通过将所述第二安装位3211设置为包括具有较大内径的第三孔体3211A和具有较小内径的第四孔体3211B的阶梯孔,可以更加便于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和所述第二气管接头323的安装,以使得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和所述第二气管接头323能够被牢固地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位3211内,以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移放料装置300在转移物料过程中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与所述第三孔体3211A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所述二真空吸盘与所述第三孔体3211A之间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采用螺纹的方式进行连接,具体地可以在所述第二吸盘主体3221的外部设置外螺纹,在所述第三孔体3211A的内壁上设置相配合的内螺纹,以实现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与所述第三孔体3211A之间的螺纹连接。同理,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二气管接头323与所述第四孔体3211B之间的连接方式也不作限定。例如,可以在所述第四孔体3211B的内壁上设置内螺纹,在所述第二气管接头323的用于与所述第四孔体3211B相连的一端设置相配合的外螺纹,从而实现所述第二气管接头323与所述第四孔体3211B之间的螺纹连接。
请继续参考图12,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10包括相连的X轴运动模组311、Y轴运动模组312和Z轴运动模组313,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与Z轴运动模组313相连,所述X轴运动模组311用于驱动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沿X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用于驱动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沿Y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Z轴运动模组313用于驱动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沿Z轴方向往复运动。具体地,所述X轴运动模组311的运动台能够沿X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的运动台能够沿Y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Z轴运动模组313的运动台能够沿Z轴方向往复运动。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10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第一驱动组件220结构,具体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X轴运动模组311、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和所述Z轴运动模组313的运动台均可以采用高精度滚珠丝杆及伺服电机等部件组合而成的结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由此,通过采用高精度滚珠丝杆及伺服电机等部件组合而成的结构,可以使得所述X轴运动模组311、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和所述Z轴运动模组313的运动更加快速平稳,且不会产生粉尘。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所述X轴运动模组311、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和所述Z轴运动模组313的运动台还可以采用同步带结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所述X轴运动模组311、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和所述Z轴运动模组313之间可以通过转接板、销钉、螺钉等方式进行连接。
请继续参考图12,如图12所示,所述转移放料装置300包括两个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A和320B,两个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A和320B通过同一第二连接板330与所述Z轴运动模组313相连,其中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A能够沿Y轴方向靠近和远离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B。由此,通过在所述Z轴运动模组313的运动平台上连接两个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A和320B,可以有效提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料系统的加料速率。此外,由于两个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A和320B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从而可以实现对多排列泡罩板同时进行加料,进一步提高加料速率。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连接板330上安装有一位移驱动件340,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A与所述位移驱动件340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位移驱动件340能够驱动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A沿Y轴方向靠近和远离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B。由此,通过设置所述位移驱动件340,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A和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B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保证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A和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B上的物料均能够准确地落入至对应的落料位置处(例如泡罩成形塑片700的泡眼710内)。具体地,所述位移驱动件340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能够进行直线运动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推杆能够沿Y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A与所述气缸的推杆相连。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所述位移驱动件340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凸轮槽板式结构、线牵引式结构、划片式结构、弹簧式结构、凸轮变距滑台式结构、同步带塔轮式结构、剪叉式结构、正反滚珠丝杠式结构中的任意一种结构,具体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更进一步地,如图12所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板330呈L形设置,且所述第二连接板330的竖直部331与所述Z轴运动模组313的运动台垂直相连,所述位移驱动件340和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B均与所述第二连接板330的水平部332相连,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A与所述位移驱动件340相连。由此,此种设置,可以进一步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移放料装置3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具体地,所述位移驱动件340可以通过螺钉、销钉等紧固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330固定连接,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A与所述位移驱动件340也可以通过螺钉、销钉等紧固件进行连接,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B同样也可以采用螺钉、销钉等紧固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330固定连接。
请继续参考图12,如图12所示,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转移放料装置300包括一个X轴运动模组311、一个Y轴运动模组312、一个Z轴运动模组313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架350,两所述第二支架350上架设有一第三连接板360,所述第三连接板360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支架350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板360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支架350相连。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与所述第三连接板360相连,所述X轴运动模组311与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的运动台相连,所述Z轴运动模组313与所述X轴运动模组311的运动台相连,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与所述Z轴运动模组313的运动台相连。由此,此种安装方式,不仅可以便于通过所述X轴运动模组311、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和所述Z轴运动模组313实现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在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位移,同时也更加便于所述所述X轴运动模组311、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和所述Z轴运动模组313的安装。
更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水平卧式安装,所述X轴运动模组311水平侧向安装,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竖直安装。由此,此种安装方式使得所述转移放料装置300在X方向上更加紧凑,以节约加料位处的空间。
在一种示范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的一端能够绕着其另一端进行旋转。由此,此种设置,可以调整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与落料位置处(例如泡罩成形塑片700的泡眼710)之间的角度,从而可以保证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10能够顺利将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所吸取的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移动至落料位置处,以保证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能够准确释放至落料位置处(例如泡罩成形塑片700的泡眼710)。
具体地,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板360的一端与其中一所述第二支架350采用销钉(图中未示出)进行定心,所述第三连接板360的另一端设有沿X轴方向布置的圆弧状腰型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连接板360的设有圆弧状腰型孔的一端能够在所述圆弧状腰型孔所限定的范围内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带动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的对应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板360的设有圆弧状腰型孔的一端相对应)在所述圆弧状腰型孔所限定的范围内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由此,此种设置可以在水平面内调整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绕Z轴的旋转角度,进而调整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与落料位置处(例如泡罩成形塑片700的泡眼710)之间的角度,以保证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能够准确释放至落料位置处(例如泡罩成形塑片700的泡眼710)。
请继续参考图17,其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转移放料装置3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转移放料装置300与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转移放料装置300的区别在于,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1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X轴运动模组311、一个Y轴运动模组312、一个Z轴运动模组313和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架350。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支架350与其中一个所述X轴运动模组311的运动平台相连,另一个所述第二支架350与另一个所述X轴运动模组311的运动平台相连,两所述第二支架350上架设有一第三连接板360,所述第三连接板360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支架350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板360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第二支架350相连。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与所述第三连接板360相连,所述Z轴运动模组313与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的运动台相连。
进一步地,如图17所示,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X轴运动模组311水平卧式安装,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水平侧向安装,所述Z轴运动模组313竖直安装,以组合成三轴龙门运动机构。由此,此种设置,可以使得所述X轴运动模组311的行程变长,从而可以提高落料位置处的可调节范围。
更进一步地,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连接板360的一端与其中一所述第二支架350采用销钉(图中未示出)进行定心,所述第三连接板360的另一端设有沿Z轴方向布置的圆弧状腰型孔(图中未示出),由此所述第三连接板360的设有圆弧状腰型孔的一端能够在所述圆弧状腰型孔所限定的范围内沿Z轴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带动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的对应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板360的设有圆弧状腰型孔的一端相对应)在所述圆弧状腰型孔所限定的范围内沿Z轴方向往复移动。由此,此种设置可以在竖直平面内调整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绕X轴的旋转角度,进而可以调整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与落料位置处(例如泡罩成形塑片700的泡眼710)之间的角度,以保证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能够准确释放至落料位置处(例如泡罩成形塑片700的泡眼710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板360的设有圆弧状腰型孔的一端与一顶升螺钉(图中未示出)相连,由此,通过所述顶升螺钉可以更加便于调节所述第三连接板360的设有圆弧状腰型孔的一端的移动距离,进而可以更加便于调整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绕X轴的旋转角度。所述顶升螺钉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请继续参考图17,如图17所示,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板330的竖直部331与所述Z轴运动模组313的运动台平行设置。由此,此种设置,可以进一步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移放料装置300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种示范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料系统还包括转运托盘400,所述转运托盘400用于进行所述物料在加料前的转运。请参考图18,其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转运托盘4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所述转运托盘400上设有至少一与所述物料相配合的料穴410。具体地,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在其它生产设备上生产完毕后,放置于所述转运托盘400的料穴410中。由此,通过采用所述转运托盘400作为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在加料前的转运载具,可以更加便于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的转运。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对所述转运托盘400上所设有的料穴410的具体数目不作限制,所述转运托盘400上所设有的料穴410的具体数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请继续参考图18和图19,其中图19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装载有微针贴片100的料穴410的剖视图。如图18和图19所示,所述料穴410的底部向上凸出设置以形成一用于承载所述物料的凸台411,所述凸台411的侧面相对于所述料穴410的内壁倾斜设置,所述料穴410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贯穿所述料穴410的顶部的第二缺口412,所述第二缺口412能够与外部大气相连通。由此,通过在所述料穴410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能够与外部大气相连通的第二缺口412,可以使得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在吸取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二缺口412可以迅速向所述料穴410的底部补充空气,从而可以快速降低所述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与所述料穴410的底部之间的真空度,大大提高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取料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19所示,以微针贴片100为例,所述微针贴片100的水胶体120朝向所述料穴410的底部,即所述微针贴片100的水胶体120设于所述凸台411上,所述微针贴片100的微针阵列朝向所述料穴410的外部。所述料穴410的侧壁可以限制所述微针贴片100的径向运动。优选地,所述料穴410的位于所述凸台411以上的结构与所述微针贴片100的离型纸110的形状相同,二者之间略有间隙,为了提高所述微针贴片100的定位精度,所述所述微针贴片100的离型纸110与所述料穴410的侧壁之间的间隙不宜过大。
优选地,所述转运托盘400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或者所述转运托盘400具有较高刚性的结构,例如,所述转运托盘400铝合金材料制成,或者所述转运托盘400为具有加强筋的厚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吸塑结构等。
在一种示范性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料系统还包括拆码垛机500。请参考图20,其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码垛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所述拆码垛机500上设有满料转运托盘放置位510、满料转运托盘缓存位520、满料转运托盘取料位530以及空转运托盘码垛位540,所述满料转运托盘放置位510用于存放装满所述物料的转运托盘400,所述满料转运托盘缓存位520用于缓存将要被输送至所述满料转运托盘取料位530的装满所述物料的转运托盘400,所述满料转运托盘取料位530上设有定位机构(图中未示出),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将被输送至所述满料转运托盘取料位530的装满所述物料的转运托盘400定位至取料位以供所述取料装置200吸取所述转运托盘400上的物料,待所述转运托盘400上的物料被全部吸取完后,所述转运托盘400被输送至所述空转运托盘码垛位540进行堆叠码垛。具体地,可以人工将码垛好的装满物料的转运托盘400放置于所述满料转运托盘放置位510,通过输送带(图中未示出)、顶升机构(图中未示出)等,将最底层的装满物料的转运托盘400运送至所述满料转运托盘缓存位520,由此通过设置所述满料转运托盘缓存位520,可以节约上料时间,进一步提高加料效率。在另一组输送带(图中未示出)的作用下,位于所述满料转运托盘缓存位520的转运托盘400被输送至所述满料转运托盘取料位530,通过所述满料转运托盘取料位530上的精确的定位机构,可以将装满物料的转运托盘400定位在预设的取料位,待所述转运托盘400上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被吸取完后,空的转运托盘400被输送带输送至所述空转运托盘码垛位540,所述空转运托盘码垛位540设置有顶升机构(图中未示出),可以将所述空转运托盘400自下而上进行堆叠码垛,待码垛至一定高度,需要人工将已经码垛好的空的转运托盘400取走。由此,通过设置拆码垛机500可以实现装满物料的转运托盘400的拆解以及空的转运托盘400的码垛,进一步提高加料速率。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拆码垛机500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上文中所介绍的拆码垛方案尤其适用于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的生产与加料(泡罩包装)不在同一车间的情形。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在其它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采用流水线式的转运托盘400的输送方案。具体地,所述输送线可以与所述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的生产线连接,以实现中转全自动化。
为实现上述思想,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泡罩包装设备,请参考图21,其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泡罩包装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所述泡罩包装设备包括泡罩机600以及上文所述的加料系统。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罩包装设备包括上文所述的加料系统,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罩包装设备可以确保贴片式的物料在自动加料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损伤,从而可以解决基于泡罩包装形式的贴片式的物料难以自动化加料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罩包装设备还具有上文所述的加料系统的其它所有优点,在此不再一一进行赘述。
具体地,如图21所示,泡罩成形塑片700的原片以卷材形式安装在所述泡罩机600的一端(图21中为左端)的滚轴(图中未示出)上,所述泡罩成形塑片700的原片通过泡罩机600加热模块(图中未示出)和泡眼710成形模具(图中未示出)进行加工后,形成泡眼710形状,泡眼710形状的泡罩成形塑片700通过所述泡罩机600上的后置滚轮的牵引,移动到加料位处,加料系统可以将待泡罩包装的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放入泡罩成形塑片700的泡眼710内,然后将装有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的泡罩成形塑片700向所述泡罩机600的另一端(图21中为右端)移动,与盖材结合热封,通过冲切模组,即可完成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的泡罩包装,以生产出最终的泡罩包装产品。
请继续参考图22,其示意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的装有微针贴片100的泡罩成形塑片700的剖视图。如图22所示,所述泡罩成形塑片700的泡眼710内设有第三台阶面711,所述微针贴片100的离型纸110的边缘放置于所述第三台阶面711上,且所述微针贴片100的微针体131朝向泡眼710设置,由此,通过所述泡眼710,可以保护所述微针贴片100的微针体131不受外力破坏。优选地,所述泡罩成形塑片700的泡眼710区域采用球冠面,由此可以使得所述泡罩成形塑片700的泡眼710区域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进一步降低微针体131被外力损坏的几率,同时此种设置也可以使得最终的泡罩包装产品更加美观。
进一步地,如图21所示,所述转移放料装置300安装在所述泡罩机600的加料位处,具体地所述转移放料装置300可以采用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所述泡罩机600上,所述X轴运动模组311与所述泡罩成形塑片700的移动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取料装置200和所述码垛机位于所述转移放料装置300的同一侧。所述真空吸盘组件210可以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的驱动下,到达所述码垛机的满料转运托盘取料位530处,并且所述真空吸盘组件210上的第一真空吸盘212可以吸取放置于所述转运托盘400上的物料(例如微针贴片100)。当所述真空吸盘组件210吸满物料(即所述真空吸盘组件210上的每一个第一真空吸盘212均吸取有一个物料)后,所述真空吸盘组件210可以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的驱动下,到达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所在位置处,并且所述真空吸盘组件210翻转180度后,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的中心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的中心在竖直方向对齐。
下面以微针贴片100作为被泡罩包装的物料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泡罩包装设备的具体工作流程进行说明:
步骤S1、使用其它机器或人工将微针贴片100放置于转运托盘400中,并将多个装满微针贴片100的转运托盘400竖直码垛。
步骤S2、初始化所述加料系统,以使得所述转移放料装置300的X轴运动模组311运动至与所述泡罩成形塑片700的泡眼710在X方向上对齐,并保持锁定。与位移驱动件340相连的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A与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B之间保持近距离状态。所述Z轴运动模组313的运动台位于原点位置(即Z轴运动模组313的运动台位于竖直最高处),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的第一环面21221朝下设置。
步骤S3、将码垛好的装满微针贴片100的转运托盘400放置于所述码垛机的满料转运托盘放置位510处,输送带运动,将满料转运托盘放置位510处最底层的转运托盘400运送至满料转运托盘缓存位520处。在另一组输送带的作用下,将位于满料转运托盘缓存位520处的转运托盘400运送至满料转运托盘取料位530处。所述满料转运托盘取料位530处的定位机构将装满微针贴片100的转运托盘400定位在预设的取料位。待所述转运托盘400上的微针贴片100被取完以后,空的转运托盘400被输送带输送至空转运托盘码垛位540进行码垛。待码垛至一定高度,人工将以及码垛好的空的转运托盘400取走。
步骤S4、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运动,以使得所述真空吸盘组件210到达所述满料转运托盘取料位530,并且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的中轴线与所述微针贴片100的中轴线对齐,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的第一环面21221距离所述微针贴片100的离型纸110在1mm以内,无需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在本步骤中,可以对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的四个自由度的运动时序进行合理的串行和并行。
步骤S5、所述第一真空发生装置启动真空状态,以使得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上的第二通孔2124内产生真空状态,从而使得所述微针贴片100被吸附在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的第一环面21221上。
步骤S6、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20再次运动,运动过程中,所述摆台240旋转180度,以使得所述微针贴片100水平翻转,同时使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的中轴线与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的中轴线对齐,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的第二环面3223距离所述微针贴片100的水胶体120在1mm以内,两者之间不可接触,以免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的第二环面3223将所述微针贴片100的水胶体120顶撞变形。
步骤S7、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上的第二通孔2124停止抽真空,所述第一真空发生装置向所述第二通孔2124内吹入一定压力和流量的空气,以起到破真空的目的,以便于所述微针贴片100与所述第一真空吸盘212更好地分离,同时也以减小静电影响。同时,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的内腔3222在所述第二真空发生装置的作用下产生真空状态,使得所述微针贴片100被吸附在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的第二环面3223,完成微针贴片100的转移。
步骤S8、完成微针贴片100的转移后,所述取料装置200重复取料动作。同时,所述Y轴运动模组312和所述Z轴运动模组313向所述泡罩成形塑片700上的泡眼710方向移动,使得所述微针贴片100的中轴线与所述泡罩成形塑片700的泡眼710的中轴线对齐,所述微针贴片100距离所述泡眼710在2mm以内。运动过程中,所述位移驱动件340运动,以将两个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320分离至合适的位置,以满足多排列泡罩板的加料。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在运动过程中,需要合理设定时序,以避开各个部件之间的相互干涉。
步骤S9、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的内腔3222停止抽真空,所述第二真空发生装置向所述第二真空吸盘322的内腔3222内吹入一定压力的流量的空气,以起到破真空的目的,使得所述微针贴片100能够准确地落入对应的所述泡罩成形塑片700的泡眼710内,完成泡罩加料。完成加料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310回到初始位置,并重复步骤S7和步骤S8,以循环加料。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效率,可以在所述泡罩机600的加料位处安装多套上文所述的加料系统。需要说明的是,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多套加料系统同时加料时,需要考虑加料时序,如同步加料、错开加料等。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吸盘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至少一第一真空吸盘,其中所述第一真空吸盘包括第一吸盘主体,所述第一吸盘主体的用于吸取物料的一端设有第一沉孔以及围绕所述第一沉孔设置的第一环柱,所述第一环柱上设有至少一围绕所述第一沉孔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从所述第一环面所在位置沿与所述第一沉孔的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一吸盘主体,且所述通孔与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气管接头相连通,由此,通过所述第一沉孔可以保护微针贴片式的物料中的微针体等结构不会被损伤,进而可以解决基于泡罩包装形式的微针贴片式的物料难以自动化加料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吸盘组件通过在所述第一环柱的侧壁上设置至少一与所述第一沉孔相连通且能够与外部大气相连通的通气孔,或者在所述第一环柱的靠近所述第一环面的一端设置至少一与所述第一沉孔相连通且能够与外部大气相连通的通气槽,由此通过所述通气孔或通气槽可以使得所述第一沉孔能够与外部大气相连通,从而可以迫使所述第一环柱的内边缘能够与微针贴片式的物料紧密贴合,有防止微针贴片式的物料在取料过程中发生变形,进一步解决基于泡罩包装形式的微针贴片式的物料难以自动化加料的问题。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吸盘组件属于同一实用新型构思,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具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真空吸盘组件的所有优点,故在此不再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一一进行赘述。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0)

1.一种真空吸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板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的至少一第一真空吸盘;
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真空吸盘一一对应设置的至少一第一安装位,所述第一安装位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位的一端安装有一所述第一真空吸盘,所述第一安装位的另一端安装有一第一气管接头,所述第一气管接头用于与一第一真空发生装置相连;
所述第一真空吸盘包括第一吸盘主体,所述第一吸盘主体的用于吸取物料的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一安装位的外部,且所述第一吸盘主体的用于吸取物料的一端设有第一沉孔以及围绕所述第一沉孔设置的第一环柱,所述第一环柱的用于吸取物料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沉孔的底面平行或者呈角度的第一环面,所述第一环柱上设有至少一围绕所述第一沉孔设置的通孔,所述通孔从所述第一环面所在位置沿与所述第一沉孔的轴线平行的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第一吸盘主体,且所述通孔与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气管接头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位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孔体和第二孔体,所述第一孔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孔体的内径,以在所述第一孔体和所述第二孔体之间形成一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真空吸盘安装于所述第一孔体内,所述第一气管接头安装于所述第二孔体内,所述通孔与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二孔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盘主体的远离所述第一环柱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沉孔对应设置的第二沉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沉孔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吸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靠近所述第二沉孔的一端的一侧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延伸至所述第二沉孔所在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柱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与所述第一沉孔相连通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贯穿所述第一环柱的整个壁厚,且所述通气孔能够与外部大气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柱的靠近所述第一环面的一端设有至少一与所述第一沉孔相连通的通气槽,所述通气槽与所述第一环面相连通且所述通气槽贯穿所述第一环柱的整个壁厚,所述通气槽能够与外部大气相连通。
7.一种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组件以及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真空吸盘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连,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真空吸盘组件移动至取料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设有一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一端设有一摆台,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摆台相连,所述摆台能够驱动所述真空吸盘组件进行翻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台包括相连的旋转驱动件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旋转驱动件的输出端垂直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垂直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为四自由度机械手,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基座、旋转臂、第二基座和伸缩杆,所述旋转臂的一端通过第一旋转关节与所述第一基座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旋转关节与所述第二基座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通过第三旋转关节与所述第二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伸缩杆的末端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装置还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上。
12.一种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移放料装置以及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料装置,所述转移放料装置用于将所述取料装置所吸取的物料移放至对应的落料位置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放料装置包括第二驱动组件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相连的转移放料吸盘组件,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板以及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的至少一第二真空吸盘,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真空吸盘一一对应设置的至少一第二安装位,所述第二安装位贯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整个厚度,所述第二安装位的一端安装有一所述第二真空吸盘,所述第二安装位的另一端安装有一第二气管接头,所述第二气管接头用于与一第二真空发生装置相连,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将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移动至所述真空吸盘组件所在位置处,以使得所述第二真空吸盘能够吸取对应的所述第一真空吸盘上的物料,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用于将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移动至落料位置处,以使得所述第二真空吸盘所吸取的物料能够被释放至对应的落料位置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真空吸盘包括第二吸盘主体,所述第二吸盘主体为设有贯穿其轴向两端的内腔的中空结构,所述内腔与所述第二气管接头相连通,所述第二吸盘主体的用于吸取物料的一端伸出至所述第二安装位的外部,且所述第二吸盘主体的用于吸取物料的一端设有围绕所述内腔设置的第二环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相连的X轴运动模组、Y轴运动模组和Z轴运动模组,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与Z轴运动模组相连,所述X轴运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沿X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Y轴运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沿Y轴方向往复运动,所述Z轴运动模组用于驱动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沿Z轴方向往复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Y轴运动模组的一端能够绕着其另一端进行旋转。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放料装置包括两个转移放料吸盘组件,两个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通过同一第二连接板与所述Z轴运动模组相连,其中一个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能够沿Y轴方向靠近和远离另一个所述转移放料吸盘组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系统还包括转运托盘,所述转运托盘用于进行所述物料在加料前的转运,所述转运托盘上设有至少一与所述物料相配合的料穴,所述料穴的底部向上凸出设置以形成一用于承载所述物料的凸台,所述凸台的侧面相对于所述料穴的内壁倾斜设置,所述料穴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贯穿所述料穴的顶部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能够与外部大气相连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加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系统还包括拆码垛机,所述拆码垛机上设有满料转运托盘放置位、满料转运托盘缓存位、满料转运托盘取料位以及空转运托盘码垛位,所述满料转运托盘放置位用于存放装满所述物料的转运托盘,所述满料转运托盘缓存位用于缓存将要被输送至所述满料转运托盘取料位的装满所述物料的转运托盘,所述满料转运托盘取料位上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用于将被输送至所述满料转运托盘取料位的装满所述物料的转运托盘定位至取料位以供所述取料装置吸取所述转运托盘上的物料,待所述转运托盘上的物料被全部吸取完后,所述转运托盘被输送至所述空转运托盘码垛位进行堆叠码垛。
20.一种泡罩包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泡罩机和权利要求12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料系统。
CN202221650496.3U 2022-06-28 2022-06-28 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 Active CN2175162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50496.3U CN217516205U (zh) 2022-06-28 2022-06-28 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
PCT/CN2023/099809 WO2024001752A1 (zh) 2022-06-28 2023-06-13 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50496.3U CN217516205U (zh) 2022-06-28 2022-06-28 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16205U true CN217516205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94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50496.3U Active CN217516205U (zh) 2022-06-28 2022-06-28 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162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1752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苏州悦肤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1752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苏州悦肤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11899B2 (en) Method for laminating substrate and apparatus using the method
CN217516205U (zh) 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
CN211768962U (zh) 一种成品箱装箱、贴标、码垛流水线
WO2024001752A1 (zh) 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
CN109449111B (zh) 电池片上料装置以及串焊机
CN107673070A (zh) 一种卡簧轴承的平稳精准压装机
CN113504006A (zh) 一种全自动气密性检测方法
CN209835009U (zh) 一种嵌入式电源自动组装流水线设备
CN111302064A (zh) 激光划片机的精准下料装置
CN211167733U (zh) 一种贴标机自动上下料与载具回转机构
CN210103014U (zh) 一种胶薄片上料组件和自动贴片装置
CN117342257A (zh) 真空吸盘组件、取料装置、加料系统和泡罩包装设备
CN218930965U (zh) 取放机构及加工系统
CN213503234U (zh) 一种组装于包装盒的手机托上料装置
CN113375868A (zh) 一种全自动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15441003A (zh) 燃料电池电堆的生产设备
CN109904097B (zh) 一种模块化多功能ic晶片贴装设备
JP2012142491A (ja) 移載装置、及び、ワークのピックアップ方法
CN220115867U (zh) 输送缓存装置以及具有其的电芯输送装置
CN111824736A (zh) 一种扁平物料的搬运装置
CN220611042U (zh) 一种电池片包边设备
CN219193783U (zh) 一种码垛装置
CN217755807U (zh) 一种产品外壳喷涂后下线自动装盘设备用自动装盘机构
CN215973885U (zh) 送料装置及电芯超声波预焊系统
CN116040315B (zh) 预灌封注射器针头自动组装设备的料盘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