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06380U - 一种多功能拨齿装置及手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拨齿装置及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06380U
CN217506380U CN202221513291.0U CN202221513291U CN217506380U CN 217506380 U CN217506380 U CN 217506380U CN 202221513291 U CN202221513291 U CN 202221513291U CN 217506380 U CN217506380 U CN 217506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ch
groove
gear
inner cover
crow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1329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峰
汪应建
刘波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Xinmingda Wat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Xinmingda Wat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Xinmingda Wat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Xinmingda Wat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1329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06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06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063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echanical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拨齿装置,安装于手表上,包括拨齿件及表冠,拨齿件设置于手表的表壳内,并固定于手表的内罩上,拨齿件包括主轴体,主轴体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齿轮部,齿轮部用于与手表的转齿内影圈啮合,主轴体的内部沿轴向设有通槽,主轴体的一端的内部沿轴向设有连接槽,连接槽与通槽相连通;表冠包括主体,主体的径向尺寸大于连接槽的径向尺寸,主体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冠帽,主体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连接槽配合的连接部,连接部的远离冠帽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手表的巴芯连接的巴芯连接端,巴芯连接端的径向尺寸小于连接部的径向尺寸。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手表。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拨齿装置及手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拨齿装置及手表。
背景技术
转齿内影圈功能是用于两地时区或多地时区的对时而设计,方便多地生活和工作的消费者轻松掌握时区的变化,在手表设计中广泛应用。现有的转齿内影圈的驱动是通过另外设计一个转动巴的和拨齿来实现驱动,与主表冠分开使用,功能单一。而且,两个表冠往往会影响配戴的舒适性和操作的不便利性,例如顶手背或手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拨齿装置及手表以无需额外增设表冠即可同时实现转动转齿内影圈和调较时间的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拨齿装置,安装于手表上,包括拨齿件及表冠,所述拨齿件设置于所述手表的表壳内,并安装于所述手表的内罩上,所述拨齿件包括主轴体,所述主轴体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齿轮部,所述齿轮部用于与手表的转齿内影圈啮合,所述主轴体的内部沿轴向设有通槽,所述主轴体的一端的内部沿轴向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所述通槽相连通;所述表冠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连接槽的径向尺寸,所述主体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冠帽,所述主体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槽配合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远离冠帽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手表的巴芯连接的巴芯连接端,所述巴芯连接端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连接部的径向尺寸。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槽为内六角结构,所述连接部为外六角结构。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巴芯连接端的内部设有用于与所述巴芯螺纹连接的螺纹槽。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冠帽设有供所述手表的巴管设置的环槽。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主轴体的另一端的外壁沿周向设有限位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手表,表壳、底盖、机芯、表盘、表针组、转齿内影圈、内罩、巴芯及上述的多功能拨齿装置,所述表壳为主体空心结构,所述底盖盖设于所述表壳的底面,所述表壳与底盖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内罩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机芯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且位于所述内罩内,所述表盘安装于所述机芯上,所述表针组安装于所述表盘上且与所述机芯连接,所述转齿内影圈安装于所述表壳内且位于所述表盘的上方,所述内罩的一端形成有孔位,所述主轴体插设于所述孔位中,所述齿轮部位于所述内罩外,以使所述齿轮部与所述转齿内影圈啮合连接,所述巴芯的一端与所述巴芯连接端连接,所述巴芯的另一端经所述表壳后穿过所述拨齿件而与所述机芯连接,所述冠帽位于所述表壳外。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手表还包括面圈及玻璃,所述面圈盖设于所述表壳上,所述玻璃设置于所述面圈内。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内罩的外壁形成有第一避让缺口,所述第一避让缺口的尺寸大于所述齿轮部的尺寸。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主轴体的另一端的外侧套设有介子片,所述介子片与所述内罩的内壁抵接,以使所述拨齿件以可旋转而上下限位地方式设于所述内罩上,所述内罩对应所述介子片形成有第二避让缺口,所述第二避让缺口的尺寸大于所述介子片的尺寸。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底盖与表壳之间设有防水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拨齿装置通过设置拨齿件及表冠,拨齿件安装于手表的内罩上,拨齿件包括主轴体及用于与手表的转齿内影圈啮合的齿轮部,主轴体的内部沿轴向设有通槽及与通槽相连通的连接槽,而表冠的主体的径向尺寸大于连接槽的径向尺寸,主体的一端形成冠帽,主体的另一端设有与连接槽配合的连接部,连接部设有巴芯连接端,巴芯连接端的径向尺寸小于连接部的径向尺寸,以使初始状态下,连接部与连接槽配合连接,当需要日常调较时间时,拉动冠帽,以带动表冠移动而使得连接部与连接槽分离,巴芯连接端位于连接槽内而连接部位于拨齿件外,使得表冠转动而拨齿件不动;而当需要驱动转齿内影圈时,将表冠的冠帽压向手表的表壳以使连接部与连接槽配合连接,使得转动表冠以带动拨齿件转动,带动齿轮部转动以驱动转齿内影圈,实现只设计一个表冠即可同时实现转动转齿内影圈和调较时间的功能,无需增设额外的表冠,增加手表佩戴的舒适性,使得手表的外观更简洁美观,并有效解决多地时区设置的便利性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表也具有上述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拨齿装置处于驱动转齿内影圈状态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拨齿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拨齿装置的拨齿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拨齿装置的表冠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表处于驱动转齿内影圈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表处于日常校时状态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表的内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手表的内罩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表的内罩与拨齿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表的内罩与拨齿件装配分解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表的内罩与拨齿件的装配剖视示意图;
图13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表的拨齿件与转齿内影圈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识说明:10、多功能拨齿装置;11、拨齿件;111、主轴体;1111、限位槽;112、齿轮部;113、通槽;114、连接槽;12、表冠;121、主体;122、冠帽;1221、环槽;123、连接部;124、巴芯连接端;1241、螺纹槽;20、手表;21、表壳;22、底盖;23、机芯;24、表盘;25、表针组;26、转齿内影圈;27、内罩;271、孔位;272、第一避让缺口;273、第二避让缺口;28、巴芯;29、面圈;291、玻璃;201、介子片;202、卡簧片;203、巴管;2001、防水圈;2002、支架I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拨齿装置在处于驱动转齿内影圈状态时的剖视示意图,所述多功能拨齿装置10安装于手表上,包括拨齿件11及表冠12,所述拨齿件11设置于所述手表的表壳内,并安装于所述手表的内罩上,所述拨齿件11包括主轴体111,所述主轴体111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齿轮部112,所述齿轮部112用于与手表的转齿内影圈啮合,所述主轴体111的内部沿轴向设有通槽113,所述主轴体111的一端的内部沿轴向设有连接槽114,所述连接槽114与所述通槽113相连通;所述表冠12包括主体121,所述主体121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连接槽114的径向尺寸,所述主体121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冠帽122,所述主体12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槽114配合的连接部123,所述连接部123的远离冠帽122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手表的巴芯连接的巴芯连接端124,所述巴芯连接端124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连接部123的径向尺寸。
其中,连接槽114与通槽113相连通,以供与巴芯连接端124连接的巴芯穿设而便于与手表的机芯连接卡合,巴芯连接端124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连接部123的径向尺寸,以使连接部123与连接槽114分离时,巴芯连接端124不会带动拨齿件11转动。所述多功能拨齿装置10通过设置拨齿件11及表冠12,拨齿件11安装于手表的内罩上,拨齿件11包括主轴体111及用于与手表的转齿内影圈啮合的齿轮部112,主轴体111的内部沿轴向设有通槽113及与通槽113连通的连接槽114,而表冠12的主体121的径向尺寸大于连接槽114的径向尺寸,主体121的一端形成冠帽122,主体121的另一端设有与连接槽114配合的连接部123,连接部123设有巴芯连接端124,巴芯连接端124的径向尺寸小于连接部123的径向尺寸,以使初始状态下,连接部123与连接槽114配合连接,当需要日常调较时间时,拉动冠帽122,以带动表冠12移动而使得连接部123与连接槽114分离,巴芯连接端124位于连接槽114内而连接部123位于拨齿件11外,使得表冠12转动而拨齿件11不动;而当需要驱动转齿内影圈时,将表冠12的冠帽122压向手表的表壳以使连接部123与连接槽114配合连接,使得转动表冠12以带动拨齿件11转动,带动齿轮部112转动以驱动转齿内影圈,实现只设计一个表冠12即可同时实现转动转齿内影圈和调较时间的功能,无需增设额外的表冠,增加手表佩戴的舒适性,使得手表的外观更简洁美观,并有效解决多地时区设置的便利性问题。
具体地,所述连接槽114为内六角结构,所述连接部123为外六角结构,所述连接槽114与连接部123相互配合连接,以使所述拨齿件11可随表冠12转动。
具体地,所述巴芯连接端124的内部设有用于与所述巴芯螺纹连接的螺纹槽1241。优选地,所述冠帽122设有供所述手表的巴管设置的环槽1221。
具体地,所述主轴体111的另一端的外壁沿周向设有限位槽1111,以便于限位槽1111上套设介子片及卡簧片,以使介子片与手表的内罩抵接,配合卡簧片以限定拨齿件11与内罩的连接,使得拨齿件11稳定安装于内罩上,以使拨齿件11可顺畅旋转。
请参阅图5至图13所示,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表的剖视图,所述手表20包括表壳21、底盖22、机芯23、表盘24、表针组25、转齿内影圈26、内罩27、巴芯28及上述的多功能拨齿装置10,所述表壳21为主体空心结构,所述底盖22盖设于所述表壳21的底面,所述表壳21与底盖22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内罩27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机芯23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且位于所述内罩27内,所述表盘24安装于所述机芯23上,所述表针组25安装于所述表盘24上且与所述机芯23连接,所述转齿内影圈26安装于所述表壳21内且位于所述表盘24的上方,所述内罩27的一端形成有孔位271,所述主轴体111插设于所述孔位271中,所述齿轮部112位于所述内罩27外,以使所述齿轮部112与所述转齿内影圈26啮合连接,所述巴芯28的一端与所述巴芯连接端124连接,所述巴芯28的另一端经所述表壳21后穿过所述拨齿件11而与所述机芯23连接,所述冠帽122位于所述表壳21外。
其中,所述内罩27的材料可采用塑料或金属,所述巴芯28的一端与巴芯连接端124的螺纹槽1241螺纹连接,冠帽122位于表壳21外以便用户操作,所述手表20通过将拨齿件11安装于手表20的内罩27上,拨齿件11包括主轴体111及用于与手表20的转齿内影圈26啮合的齿轮部112,主轴体111的内部沿轴向设有通槽11及与通槽113相连通的连接槽114,而表冠12的主体121的径向尺寸大于连接槽114的径向尺寸,主体121的一端形成冠帽122,主体121的另一端设有与连接槽114配合的连接部123,连接部123设有巴芯连接端124,巴芯连接端124的径向尺寸小于连接部123的径向尺寸,以使初始状态下,连接部123与连接槽114配合连接,当需要日常调较时间时,拉动冠帽122,以带动表冠12移动而使得连接部123与连接槽114分离,巴芯连接端124位于连接槽114内而连接部123位于拨齿件11外,使得表冠12转动而拨齿件11不动;而当需要驱动转齿内影圈26时,将表冠12的冠帽122压向手表20的表壳21以使连接部123与连接槽114配合连接,使得转动表冠12以带动拨齿件11转动,带动齿轮部112转动以驱动转齿内影圈26,实现只设计一个表冠12即可同时实现转动转齿内影圈26和调较时间的功能,无需增设额外的表冠,增加手表20佩戴的舒适性,使得手表20的外观更简洁美观,并有效解决多地时区设置的便利性问题。
具体地,所述手表20还包括面圈29及玻璃291,所述面圈29盖设于所述表壳21上,所述玻璃291设置于所述面圈29内,以保护手表20的元器件,并便于时间的展示。
具体地,所述内罩27的外壁形成有第一避让缺口272,所述第一避让缺口272的尺寸大于所述齿轮部112的尺寸,以避免阻挡齿轮部112的转动,以使齿轮部112可充分与转齿内影圈26啮合,且使得齿轮部112可顺畅转动。
具体地,所述主轴体111的另一端的外侧套设有介子片201,所述介子片201与所述内罩27的内壁抵接,以使所述拨齿件11以可旋转而上下限位地方式设于所述内罩27上,所述内罩27对应所述介子片201形成有第二避让缺口273,所述第二避让缺口273的尺寸大于所述介子片201的尺寸,以避免阻挡拨齿件11的运动,从而防止阻挡齿轮部112的转动。所述手表20内还包括卡簧片202,卡簧片202也套设于限位槽1111上,介子片201与手表20的内罩27抵接,配合卡簧片202以限定拨齿件11与内罩27的连接,使得拨齿件11稳定安装于内罩27上,以使拨齿件11可顺畅旋转。
具体地,表壳21对应于所述巴芯28设有巴管203,以便表冠12的设置而使得与表冠12连接的巴芯28可置入于表壳21后经拨齿件11及内罩27而与机芯23连接卡合。所述巴管203的一端固定于表壳21的对应于内罩27的孔位271的一端,所述巴管203的另一端置入于所述冠帽122的环槽1221内。
具体地,所述底盖22与表壳21之间设有防水圈2001,以提高手表20的密封性。所述内罩27与所述齿轮部112之间设有支架I令200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拨齿装置通过设置拨齿件及表冠,拨齿件安装于手表的内罩上,拨齿件包括主轴体及用于与手表的转齿内影圈啮合的齿轮部,主轴体的内部沿轴向设有通槽及与通槽相连通的连接槽,而表冠的主体的径向尺寸大于连接槽的径向尺寸,主体的一端形成冠帽,主体的另一端设有与连接槽配合的连接部,连接部设有巴芯连接端,巴芯连接端的径向尺寸小于连接部的径向尺寸,以使初始状态下,连接部与连接槽配合连接,当需要日常调较时间时,拉动冠帽,以带动表冠移动而使得连接部与连接槽分离,巴芯连接端位于连接槽内而连接部位于拨齿件外,使得表冠转动而拨齿件不动;而当需要驱动转齿内影圈时,将表冠的冠帽压向手表的表壳以使连接部与连接槽配合连接,使得转动表冠以带动拨齿件转动,带动齿轮部转动以驱动转齿内影圈,实现只设计一个表冠即可同时实现转动转齿内影圈和调较时间的功能,无需增设额外的表冠,增加手表佩戴的舒适性,使得手表的外观更简洁美观,并有效解决多地时区设置的便利性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表也具有上述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拨齿装置,安装于手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拨齿件,设置于所述手表的表壳内,并安装于所述手表的内罩上,所述拨齿件包括主轴体,所述主轴体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齿轮部,所述齿轮部用于与手表的转齿内影圈啮合,所述主轴体的内部沿轴向设有通槽,所述主轴体的一端的内部沿轴向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所述通槽相连通;
表冠,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连接槽的径向尺寸,所述主体的一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冠帽,所述主体的另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连接槽配合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远离冠帽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手表的巴芯连接的巴芯连接端,所述巴芯连接端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连接部的径向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拨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为内六角结构,所述连接部为外六角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拨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巴芯连接端的内部设有用于与所述巴芯螺纹连接的螺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拨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冠帽设有供所述手表的巴管设置的环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拨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体的另一端的外壁沿周向设有限位槽。
6.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壳、底盖、机芯、表盘、表针组、转齿内影圈、内罩、巴芯及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拨齿装置,所述表壳为主体空心结构,所述底盖盖设于所述表壳的底面,所述表壳与底盖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内罩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机芯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且位于所述内罩内,所述表盘安装于所述机芯上,所述表针组安装于所述表盘上且与所述机芯连接,所述转齿内影圈安装于所述表壳内且位于所述表盘的上方,所述内罩的一端形成有孔位,所述主轴体插设于所述孔位中,所述齿轮部位于所述内罩外,以使所述齿轮部与所述转齿内影圈啮合连接,所述巴芯的一端与所述巴芯连接端连接,所述巴芯的另一端经所述表壳后穿过所述拨齿件而与所述机芯连接,所述冠帽位于所述表壳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表还包括面圈及玻璃,所述面圈盖设于所述表壳上,所述玻璃设置于所述面圈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的外壁形成有第一避让缺口,所述第一避让缺口的尺寸大于所述齿轮部的尺寸。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体的另一端的外侧套设有介子片,所述介子片与所述内罩的内壁抵接,以使所述拨齿件以可旋转而上下限位地方式设于所述内罩上,所述内罩对应所述介子片形成有第二避让缺口,所述第二避让缺口的尺寸大于所述介子片的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与表壳之间设有防水圈。
CN202221513291.0U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多功能拨齿装置及手表 Active CN217506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13291.0U CN217506380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多功能拨齿装置及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13291.0U CN217506380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多功能拨齿装置及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06380U true CN217506380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59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13291.0U Active CN217506380U (zh) 2022-06-15 2022-06-15 一种多功能拨齿装置及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063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19815B2 (ja) 携帯時計及びこの時計に用いる竜頭
JP4937013B2 (ja) 携帯時計が備える竜頭の製造方法
CN106133619B (zh) 用于钟表的控制系统
CN101446800A (zh) 便携式时计
CN107290849A (zh) 一种头戴显示器的头托及头戴显示器
CN217506380U (zh) 一种多功能拨齿装置及手表
JP2005127816A (ja) 携帯時計
JP2005127815A (ja) 携帯時計
JP4430389B2 (ja) 携帯時計
US6010241A (en) Watch
JP4040995B2 (ja) 携帯時計
CN202677070U (zh) 具有自锁型按钮的手表
CN115728952A (zh) 一种头戴设备
US7360944B2 (en) Control device with a disengageable crown for a wristwatch
CN209946639U (zh) 表冠折叠式手表
CN215813751U (zh) 一种具有透视结构的手表
CN204807929U (zh) 一种上弦表带
CN210776209U (zh) 一种可改变旋转中心的精密手表旋钮及其精密手表
CN218337859U (zh) 一种便于对表带进行更换的手表
CN208270953U (zh) 一种组合式手表
CN213780661U (zh) 调时手表
CN213750671U (zh) 悬挂表盘的手表
CN114326355B (zh) 一种可变表盘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手表
CN210776215U (zh) 一种可用螺丝锁紧的精密防水手表按钮及其精密防水手表
CN218515289U (zh) 一种便于对旋钮进行防护的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