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99054U - 一种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及玻璃窑炉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及玻璃窑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99054U
CN217499054U CN202221129705.XU CN202221129705U CN217499054U CN 217499054 U CN217499054 U CN 217499054U CN 202221129705 U CN202221129705 U CN 202221129705U CN 217499054 U CN217499054 U CN 2174990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piece
telescopic
plat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2970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青
李赫然
蔡红波
陈英
郭志胜
张克俭
王海周
夏兴东
郭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Xuy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Yuanda Xin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Xuy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Yuanda Xi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Xuy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Yuanda Xin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Xuy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2970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990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990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990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ace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及玻璃窑炉。所述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底板,所述第一立柱竖直设置,所述第一立柱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立柱竖直设置,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立柱相对,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二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所述底板下表面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上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上端,所述底板的上方用于设置蓄热室小炉。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设置,使得底板上的蓄热室小炉移动时的稳定性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及玻璃窑炉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及玻璃窑炉。
背景技术
蓄热室和窑炉之间设置有底板,底板上方设置有蓄热室小炉,蓄热室小炉的进口和出口分别对接蓄热室的出口和窑炉的进口。
目前,蓄热室、蓄热室小炉采用随着温度升高能够膨胀的材料制作而成,在蓄热室升温的过程中,当蓄热室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膨胀时,蓄热室小炉的进口相对蓄热室的出口发生错位,为此需要通过对底板进行移动以释放蓄热室小炉的膨胀量,从而使蓄热室小炉的进口重新对接蓄热室的出口。
但是,现有设计中,底板移动时的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及玻璃窑炉,以缓解底板移动时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所述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底板,所述第一立柱竖直设置,所述第一立柱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立柱竖直设置,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立柱相对,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二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弹性件,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所述底板下表面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上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上端,所述底板的上方用于设置蓄热室小炉。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包括:板体和支撑梁,所述支撑梁设置于所述板体的下方,所述板体的上方用于设置所述蓄热室小炉,所述支撑梁下表面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上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上端。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限位组件和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沿竖直方向开设的第一穿设孔,所述第一穿设孔的内壁设置有适配所述第一丝杆外表面的螺纹,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方的第一丝杆上并抵接所述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沿竖直方向开设的第二穿设孔,所述第二穿设孔的内壁设置有适配所述第二丝杆外表面的螺纹,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方的第二丝杆上并抵接所述第二支撑件。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套设孔,所述第一套设孔的内壁设置有适配所述第一丝杆外表面的螺纹,所述第一紧固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的第一丝杆上;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套设孔,所述第二套设孔的内壁设置有适配所述第二丝杆外表面的螺纹,所述第二紧固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的第二丝杆上。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贴合式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二固定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贴合式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或,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伸缩组件和第二伸缩组件,所述第一伸缩组件与所述第一立柱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梁的下方,所述第一伸缩组件的第一伸缩部与所述支撑梁相对,所述第一伸缩部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第二伸缩组件与所述第二立柱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梁的下方,所述第二伸缩组件的第二伸缩部与所述支撑梁相对,所述第二伸缩部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包括:第三支撑件和第一伸缩座,所述第三支撑件与所述第一立柱的第一侧连接,所述第一伸缩座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上方,所述第一伸缩部与所述第一伸缩座的上方连接并可相对所述第一伸缩座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第二伸缩组件包括:第四支撑件和第二伸缩座,所述第四支撑件与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二侧连接,所述第二伸缩座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撑件的上方,所述第二伸缩部与所述第二伸缩座的上方连接并可相对所述第二伸缩座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撑件包括:第三固定板、第三支撑板及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三固定板贴合式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的第一侧,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上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背离所述第一立柱的一侧和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伸缩座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第四支撑件包括:第四固定板、第四支撑板及第二加强筋,所述第四固定板贴合式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二侧,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固定板的上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板背离所述第二立柱的一侧和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伸缩座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上表面。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玻璃窑炉,所述玻璃窑炉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窑炉还可以包括:蓄热室、窑炉及蓄热室小炉,所述蓄热室小炉的进口与所述蓄热室的出口对接,所述蓄热室小炉的出口与所述窑炉的进口对接。
本申请提供一种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及玻璃窑炉,在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中,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设置,使得底板移动时的稳定性更好,从而使得底板上的蓄热室小炉移动时的稳定性更好。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上设置有蓄热室小炉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的纵向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的纵向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的纵向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的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的纵向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的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的横向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的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的横向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玻璃窑炉的横向局部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11-第一立柱,111-第一支撑件,1111-第一固定板,1112-第一支撑板,12-第二立柱,121-第二支撑件,1211-第二固定板,1212-第二支撑板,13-底板,131-板体,132-支撑梁,14-第一限位组件,141-第一丝杆,142-第一紧固件,15-第二限位组件,151-第二丝杆,152-第二紧固件,16-第一伸缩组件,161-第一伸缩部,162-第三支撑件,1621-第三固定板,1622-第三支撑板,1623-第一加强筋,163-第一伸缩座,17-第二伸缩组件,171-第二伸缩部,172-第四支撑件,1721-第四固定板,1722-第四支撑板,1723-第二加强筋,173-第二伸缩座;
100-玻璃窑炉,20-蓄热室小炉,201-地板砖,202-第一侧墙,203-小炉碹,30-蓄热室,40-窑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方式。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第一方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10,参照图1至图7,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10包括: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12和底板13,第一立柱11竖直设置,第一立柱11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件111,第一支撑件11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弹性件(图中未示出),第二立柱12竖直设置,第二立柱12与第一立柱11相对,第二立柱12的第二侧设置有与第一支撑件111相对的第二支撑件121,第二支撑件121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底板13设置于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之间,底板13下表面的两端分别抵接第一弹性件的上端和第二弹性件的上端,底板13的上方用于设置蓄热室小炉20。
参照图8所示,底板13上设置又蓄热室小炉20,蓄热室小炉20的进口与蓄热室30的出口对接,蓄热室小炉20的出口与窑炉40的进口对接,蓄热室小炉20包括:地板砖201、第一侧墙202、第二侧墙(图中未示出)及小炉碹203,地板砖201、第一侧墙202、小炉碹203及第二侧墙首尾连接以形成两端开口的通道,两端开口分别为蓄热室小炉20的进口和出口。当蓄热室30升温时,底板13和蓄热室30的内侧墙两者对接处耐火材料膨胀时,底板13耐火材料和内侧墙向上的膨胀量易出现裂缝,为此需要将底板13向上移动以使底板13上方的地板砖201能够随着蓄热室30内侧墙的膨胀升高而升高,进而使蓄热室小炉20的进口重新对接蓄热室30的出口。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21通过底板13承载蓄热室小炉20,故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21采用钢性材料制作而成,比如:第一支撑件111和第二支撑件121均采用铁材料制作而成。
使用时,当蓄热室小炉20的进口相对蓄热室30的出口发生错位时,工作人员或机械设备抬升底板13即可。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的设置,使得底板13移动时的稳定性更好,从而使得底板13上的蓄热室小炉20移动时的稳定性更好。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7,底板13包括:板体131和支撑梁132,支撑梁132设置于板体131的下方,板体131的上方用于设置蓄热室小炉20,支撑梁132下表面的两端分别抵接第一弹性件的上端和第二弹性件的上端。由此,通过板体131承载蓄热室小炉20,并通过支撑梁132对板体131的结构强度进行增强。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7,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一限位组件14和第二限位组件15,第一限位组件14包括:第一丝杆141,第一丝杆141穿设于第一支撑件111上沿竖直方向开设的第一穿设孔,第一穿设孔的内壁设置有适配第一丝杆141外表面的螺纹,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套设于第一支撑件111上方的第一丝杆141上并抵接第一支撑件111,第二限位组件15包括:第二丝杆151,第二丝杆151穿设于第二支撑件121上沿竖直方向开设的第二穿设孔,第二穿设孔的内壁设置有适配第二丝杆151外表面的螺纹,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套设于第二支撑件121上方的第二丝杆151上并抵接第二支撑件121。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第一丝杆141和第二丝杆151的外表面均具有螺纹;上述中的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套设于第一支撑件111上方的第一丝杆141上并抵接第一支撑件111,也就是说,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未套设有第一丝杆141,或者说位于第一支撑件111上方的第一丝杆141的长度小于第一弹性件的长度,同样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未套设有第二丝杆151。
本实施例中,其一,通过第一丝杆141相对第一支撑件111旋动、第二丝杆151相对第二支撑件121旋动后,第一丝杆141和第二丝杆151能够向上移动以能够将底板13向上移位;其二,通过第一丝杆141和第二丝杆151能够分别对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进行限位,以防止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在水平方向上出现移位。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7,第一限位组件14还包括:第一紧固件142,第一紧固件142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套设孔,第一套设孔的内壁设置有适配第一丝杆141外表面的螺纹,第一紧固件142套设于第一弹性件和第一支撑件111之间的第一丝杆141上;第二限位组件15还包括:第二紧固件152,第二紧固件152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套设孔,第二套设孔的内壁设置有适配第二丝杆151外表面的螺纹,第二紧固件152套设于第二弹性件和第二支撑件121之间的第二丝杆151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紧固件142和第二紧固件152能够分别对第一丝杆141和第二丝杆151进行限位,以更好的对底板13进行限位。
在本申请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7,第一支撑件111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一固定板1111和第一支撑板1112,第一固定板1111贴合式固定于第一立柱11的第一侧,第一支撑板1112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二支撑件121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二固定板1211和第二支撑板1212,第二固定板1211贴合式固定于第二立柱12的第二侧,第二支撑板1212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弹性件;和/或,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当然,为了增加第一支撑件111的强度,可以设置连接第一固定板1111和第一支撑板1112的加强筋,同样地,为了增加第二支撑件121的强度,可以设置连接第二固定板1211和第二支撑板1212的加强筋。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第一固定板1111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一立柱11上,同样地,第二固定板1211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于第二立柱12上。上述中的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时,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可均采用铁材质制作而成,由此来适用高温环境,且能够减少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损坏的机率,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耐高温材料制作而成。
实际使用过程中,当对底板13进行移动时,需要工作人员用扳手来松紧第一丝杆141和第二丝杆151,而此时由于处于高温环境下作业、作业空间狭小,所以会使操作中存在不便和出现误差,从而导致第一丝杆141和/或第二丝杆151没有与膨胀量同步或者第一丝杆141、第二丝杆151的承受力不足,从而导致蓄热室小炉20的进口和蓄热室30的出口无法完全对接,从而会出现漏火现象并严重影响玻璃窑炉100的使用寿命。为此,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7,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一伸缩组件16和第二伸缩组件17,第一伸缩组件16与第一立柱11连接并位于支撑梁132的下方,第一伸缩组件16的第一伸缩部161与支撑梁132相对,第一伸缩部161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第二伸缩组件17与第二立柱12连接并位于支撑梁132的下方,第二伸缩组件17的第二伸缩部171与支撑梁132相对,第二伸缩部171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本实施例中,第一伸缩部161和第二伸缩部171能够根据膨胀需求驱使支撑梁132升高,进而旋动第一丝杆141和第二丝杆151,以使蓄热室30和底板13之上的地板砖201之间的胀缝完美闭合的同时对第一丝杆141和第二丝杆151的旋动更省力,同时能够减少人工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停留时间和操作时出现的误差,且第一伸缩部161和第二伸缩部171能够大大减少在高温作业环境下调整所带来的不便和误差,以能够减少玻璃窑炉100的检修,并能够延长玻璃窑炉100的使用年限。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7,第一伸缩组件16包括:第三支撑件162和第一伸缩座163,第三支撑件162与第一立柱11的第一侧连接,第一伸缩座163设置于第三支撑件162的上方,第一伸缩部161与第一伸缩座163的上方连接并可相对第一伸缩座163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第二伸缩组件17包括:第四支撑件172和第二伸缩座173,第四支撑件172与第二立柱12的第二侧连接,第二伸缩座173设置于第四支撑件172的上方,第二伸缩部171与第二伸缩座173的上方连接并可相对第二伸缩座173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
具体来讲,上述中的第三支撑件162和第四支撑件172的承载力要足够支撑蓄热室小炉20,比如:第三支撑件162和第四支撑件172均采用铁材质制作而成,且第三支撑件162和第四支撑件172要有足够支撑3-4t的强度。
具体实施时,第一伸缩座163可自第三支撑件162上拆卸下来,第二伸缩座173可自第四支撑件172上拆卸下来,以在需要的时候将第一伸缩座163和第二伸缩座173分别放置在第三支撑件162和第四支撑件172上抬高支撑梁132,当支撑梁132抬高后,取下第一伸缩座163和第二伸缩座173,由此能够在不同的蓄热室小炉20之间交替作业。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7,第三支撑件162包括:第三固定板1621、第三支撑板1622及第一加强筋1623,第三固定板1621贴合式固定于第一立柱11的第一侧,第三支撑板1622的一端与第三固定板1621的上端垂直连接,第一加强筋162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固定板1621背离第一立柱11的一侧和第三支撑板1622的下表面,第一伸缩座163设置于第三支撑板1622的上表面;第四支撑件172包括:第四固定板1721、第四支撑板1722及第二加强筋1723,第四固定板1721贴合式固定于第二立柱12的第二侧,第四支撑板1722的一端与第四固定板1721的上端垂直连接,第二加强筋172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四固定板1721背离第二立柱12的一侧和第四支撑板1722的下表面,第二伸缩座173设置于第四支撑板1722的上表面。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支撑件162和第四支撑件172的结构简单,且结构强度大。
第二方面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玻璃窑炉100,参照图8,玻璃窑炉100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10。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方面中的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10设置于玻璃窑炉100中,由此能够蓄热室小炉20移动时的稳定性更好。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8,玻璃窑炉100还可以包括:蓄热室30、窑炉40及蓄热室小炉20,蓄热室小炉20的进口与蓄热室30的出口对接,蓄热室小炉20的出口与窑炉40的进口对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玻璃窑炉中的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与第一方面中的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第一方面中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玻璃窑炉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中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8,玻璃窑炉100包括: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10、蓄热室小炉20、蓄热室30及窑炉40,蓄热室小炉20的进口与蓄热室30的出口对接,蓄热室小炉20的出口与窑炉40的进口对接,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10包括:
第一立柱11,第一立柱11竖直设置,第一立柱11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件111,第一支撑件111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一固定板1111和第一支撑板1112,第一固定板1111贴合式固定于第一立柱11的第一侧,第一支撑板1112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为弹簧;
第二立柱12,第二立柱12竖直设置,第二立柱12与第一立柱11相对,第二立柱12的第二侧设置有与第一支撑件111相对的第二支撑件121,第二支撑件121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二固定板1211和第二支撑板1212,第二固定板1211贴合式固定于第二立柱12的第二侧,第二支撑板1212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为弹簧;
底板13,底板13设置于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之间,底板13包括:板体131和支撑梁132,支撑梁132设置于板体131的下方,板体131的上方用于设置蓄热室小炉20,支撑梁132下表面的两端分别抵接第一弹性件的上端和第二弹性件的上端;
第一限位组件14,第一限位组件14包括:第一丝杆141和第一紧固件142,第一丝杆141穿设于第一支撑板1112上沿竖直方向开设的第一穿设孔,第一穿设孔的内壁设置有适配第一丝杆141外表面的螺纹,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套设于第一支撑板1112上方的第一丝杆141上并抵接第一支撑板1112,第一紧固件142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套设孔,第一套设孔的内壁设置有适配第一丝杆141外表面的螺纹,第一紧固件142套设于第一弹性件和第一支撑板1112之间的第一丝杆141上;
第二限位组件15,第二限位组件15包括:第二丝杆151和第二紧固件152,第二丝杆151穿设于第二支撑板1212上沿竖直方向开设的第二穿设孔,第二穿设孔的内壁设置有适配第二丝杆151外表面的螺纹,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套设于第二支撑板1212上方的第二丝杆151上并抵接第二支撑板1212,第第二紧固件152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套设孔,第二套设孔的内壁设置有适配第二丝杆151外表面的螺纹,第二紧固件152套设于第二弹性件和第二支撑板1212之间的第二丝杆151上;
第一伸缩组件16,第一伸缩组件16与第一立柱11连接并位于支撑梁132的下方,第一伸缩组件16包括:第一伸缩部161、第三支撑件162和第一伸缩座163,第三支撑件162包括:第三固定板1621、第三支撑板1622及第一加强筋1623,第三固定板1621贴合式固定于第一立柱11的第一侧,第三支撑板1622的一端与第三固定板1621的上端垂直连接,第一加强筋162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固定板1621背离第一立柱11的一侧和第三支撑板1622的下表面,第一伸缩座163设置于第三支撑板1622的上表面,第一伸缩部161与第一伸缩座163的上方连接并与支撑梁132相对,第一伸缩部161可相对第一伸缩座163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这里,第一伸缩组件16为千斤顶;
第二伸缩组件17,第二伸缩组件17与第二立柱12连接并位于支撑梁132的下方,第二伸缩组件17包括:第二伸缩部171、第四支撑件172和第二伸缩座173,第四支撑件172包括:第四固定板1721、第四支撑板1722及第二加强筋1723,第四固定板1721贴合式固定于第二立柱12的第二侧,第四支撑板1722的一端与第四固定板1721的上端垂直连接,第二加强筋172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四固定板1721背离第二立柱12的一侧和第四支撑板1722的下表面,第二伸缩座173设置于第四支撑板1722的上表面,第二伸缩部171与第二伸缩座173的上方连接并与支撑梁132相对,第二伸缩部171可相对第二伸缩座173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这里,第二伸缩组件17为千斤顶;
其中,第三支撑板1622和支撑梁132之间的距离等于第四支撑板1722和支撑梁132之间的距离,且第三支撑板1622和支撑梁13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伸缩组件16的高度,第四支撑板1722和支撑梁13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伸缩组件17的高度,以能够为底板13提供膨胀间距。
本实施例中,其一,通过底板13的移动以能够调整蓄热室小炉20的膨胀量,从而使得蓄热室小炉20的出口重新对接窑炉40的进口;其二,通过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使得底板13的移动更加平稳,进而使得蓄热室小炉20的移动更加平稳;其三,本实施例属于玻璃窑炉100升温阶段中蓄热室小炉20钢结构调整技术,通过第一伸缩组件16和第二伸缩组件17使烤窑过程中蓄热室小炉20钢结构的调整更加快捷和精准;其四,能够减少烤窑过程中蓄热室小炉20的砖结构的变形和裂缝;其五,使升温后的玻璃窑炉100与图纸的设计更加符合。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的观察第一伸缩组件16和第二伸缩组件17升高支撑梁132的效果和升高的高度,蓄热室小炉20出口的侧墙(第一侧墙202或第二侧墙)的保温砖暂时先不做,用保温棉堵上,烤窑结束后再把保温砖砌筑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横”、“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竖直设置,所述第一立柱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弹性件;
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竖直设置,所述第二立柱与所述第一立柱相对,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二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所述底板下表面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上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上端,所述底板的上方用于设置蓄热室小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板包括:板体和支撑梁,所述支撑梁设置于所述板体的下方,所述板体的上方用于设置所述蓄热室小炉,所述支撑梁下表面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上端和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沿竖直方向开设的第一穿设孔,所述第一穿设孔的内壁设置有适配所述第一丝杆外表面的螺纹,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方的第一丝杆上并抵接所述第一支撑件;
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沿竖直方向开设的第二穿设孔,所述第二穿设孔的内壁设置有适配所述第二丝杆外表面的螺纹,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方的第二丝杆上并抵接所述第二支撑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一套设孔,所述第一套设孔的内壁设置有适配所述第一丝杆外表面的螺纹,所述第一紧固件套设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的第一丝杆上;
所述第二限位组件还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套设孔,所述第二套设孔的内壁设置有适配所述第二丝杆外表面的螺纹,所述第二紧固件套设于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的第二丝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贴合式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彼此垂直的第二固定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固定板贴合式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二侧,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所述第二弹性件;和/或,
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伸缩组件,所述第一伸缩组件与所述第一立柱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梁的下方,所述第一伸缩组件的第一伸缩部与所述支撑梁相对,所述第一伸缩部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
第二伸缩组件,所述第二伸缩组件与所述第二立柱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梁的下方,所述第二伸缩组件的第二伸缩部与所述支撑梁相对,所述第二伸缩部能够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伸缩组件包括:第三支撑件和第一伸缩座,所述第三支撑件与所述第一立柱的第一侧连接,所述第一伸缩座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上方,所述第一伸缩部与所述第一伸缩座的上方连接并可相对所述第一伸缩座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
所述第二伸缩组件包括:第四支撑件和第二伸缩座,所述第四支撑件与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二侧连接,所述第二伸缩座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撑件的上方,所述第二伸缩部与所述第二伸缩座的上方连接并可相对所述第二伸缩座在竖直方向上往复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支撑件包括:第三固定板、第三支撑板及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三固定板贴合式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的第一侧,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上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板背离所述第一立柱的一侧和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伸缩座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上表面;
所述第四支撑件包括:第四固定板、第四支撑板及第二加强筋,所述第四固定板贴合式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柱的第二侧,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固定板的上端垂直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板背离所述第二立柱的一侧和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伸缩座设置于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上表面。
9.一种玻璃窑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玻璃窑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蓄热室、窑炉及蓄热室小炉,所述蓄热室小炉的进口与所述蓄热室的出口对接,所述蓄热室小炉的出口与所述窑炉的进口对接。
CN202221129705.XU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及玻璃窑炉 Active CN2174990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29705.XU CN217499054U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及玻璃窑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29705.XU CN217499054U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及玻璃窑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99054U true CN217499054U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53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29705.XU Active CN217499054U (zh) 2022-05-11 2022-05-11 一种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及玻璃窑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990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34522A (zh) 一种耐火砖磨削加工装置
CN217499054U (zh) 一种蓄热室小炉的承托装置及玻璃窑炉
CN207206075U (zh) 一种耐火砖磨削加工装置
CN101608868A (zh) 一种可整体安装的阳极焙烧炉火道墙及其砌筑方法
CN210367420U (zh) 一种窑炉蓄热室墙体和顶碹的密封砖结构与随动钢结构
CN215797957U (zh) 一种焦炉上升管内衬辅助安装吊具
CN213651167U (zh) 一种可升降式钢化玻璃仓储架
JP6460664B2 (ja) 縦型窯炉の築炉方法およびガイドパネル
CN212512423U (zh) 一种回转窑炉衬砖及回转窑炉衬
CN215162966U (zh) 一种隧道式退火炉轨道装置
CN220703510U (zh) 一种便于光伏玻璃炉窑蓄热室的格子体更换机构
JP5666517B2 (ja) 塔状構造物の構築方法
CN207684803U (zh) 一种玻璃窑炉热修换预热砖升降平台
CN219175576U (zh) 一种幕墙收口结构
CN219223316U (zh) 一种大尺寸陶瓷研磨桶烧结过程的支撑结构
CN212870713U (zh) 用于隧道窑配套耐热窑车
CN214991305U (zh) 一种焦炉炉顶滑动层炉头保护装置
CN219572671U (zh) 一种水泥炉窑内衬用的复合预制砖
JP2004123881A (ja) コークス炉炭化室壁の熱間補修方法
CN210419712U (zh) 一种带有吊墙高度调节装置的玻璃熔窑
CN218879706U (zh) 一种防止盖板玻璃熔窑熔化部胸墙内倾结构
CN215713086U (zh) 一种新型高炉用刚玉莫来石砖
CN220201981U (zh) 一种炼铁高炉送风装置风口老龄化变形改造装置
CN213577547U (zh) 一种烟道闸板机构
CN214977715U (zh) 一种耐高温防磨损钢包透气砖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