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6864U - 一种干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6864U
CN217476864U CN202221691837.1U CN202221691837U CN217476864U CN 217476864 U CN217476864 U CN 217476864U CN 202221691837 U CN202221691837 U CN 202221691837U CN 217476864 U CN217476864 U CN 2174768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heating
injection
drying apparatus
substrate trans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18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杰
孟惠林
杨帆
仲崇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hongrong Security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ongrong Security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ongrong Security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ongrong Security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183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68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68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68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干燥设备,运用于印刷机,所述干燥设备包括:壳体,内部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具有承印物传送通道;加热风道,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加热风道内设有加热丝;风机,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风机的吹风方向朝向所述加热风道的进风口;喷射风道,所述喷射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加热风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喷射风道具有喷射口,所述喷射口朝向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干燥设备,具有加热风道和喷射风道,加热风道能够持续的产生热风,喷射风道能够将产生的热风喷向承印物,相对常规采用LED灯光照射的烘干方式,本申请中的干燥设备所产生的热风不仅能够对承印物起到快速烘干的作用,而且不会对承印物造成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干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燥设备。
背景技术
在印刷领域中,往往需要对印刷后的产品进行烘干。印刷机自身所带的烘干装置的大多长度较短,如果印刷速度较快,印刷产品在烘干装置中停留的时间较短,无法彻底烘干,而如果增加印刷产品在烘干装置中的停留时间,则又会降低印刷效率。另外,印刷机自身所带的烘干装置大多采用LED灯光照射的方式进行烘干,容易对承印物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干燥设备,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干燥设备,旨在解决背景技术提到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干燥设备运用于印刷机,所述干燥设备包括:
壳体,内部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具有承印物传送通道;
加热风道,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加热风道内设有加热丝;
风机,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风机的吹风方向朝向所述加热风道的进风口;
喷射风道,所述喷射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加热风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喷射风道具有喷射口,所述喷射口朝向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喷射风道位于所述安装腔的顶部,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位于所述喷射风道的下方,所述喷射风道的喷射口位于所述喷射风道的底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喷射风道底部的一端设有热风进口,另一端设有多个喷射孔,所述多个喷射孔的面积之和小于所述热风进口的面积,所述多个喷射孔形成所述喷射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喷射孔在所述喷射风道底部上所覆盖的宽度大于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的宽度,以使所述多个喷射孔喷出的风在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的宽度方向上覆盖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风道位于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在水平方向的旁侧,所述加热风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安装腔的底部,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安装腔的底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风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的下方,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的下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上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有多个通风孔,以使所述传送带的上下两侧可以透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丝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加热风道内的风向成夹角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还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排气口连通废气风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干燥设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干燥设备内的承印物传送通道先后连通,每个所述干燥设备均设有加热开关,各个所述干燥设备的加热开关,用于打开或关闭各自的加热丝。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干燥设备,具有加热风道和喷射风道,加热风道能够持续的产生热风,喷射风道能够将产生的热风喷向承印物。对于常规采用LED灯光照射的烘干方式,承印物是以自身传送速度从LED灯光之下通过,在通过时被照射烘干,不仅烘干效果不好,而且光线还会对承印物造成损伤。相较之下,本申请中的干燥设备所产生的热风,能够在一定的速度下喷向承印物,烘干效果较好,速度较快,而且采用热风烘干的方式也不会对承印物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烘道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喷射风道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100-壳体,110-安装腔,120-加热风道,121-加热丝,130-喷射风道,131-喷射孔,132-热风进口,140-承印物传送通道,150-风机,160-废气风道,170-排气口。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干燥设备,运用于印刷机,该干燥设备包括:壳体100,内部具有安装腔110,所述安装腔110内具有承印物传送通道140;加热风道120,设于所述安装腔110内,所述加热风道120内设有加热丝121;风机150,设于所述安装腔110内,所述风机150的吹风方向朝向所述加热风道120的进风口;喷射风道130,所述喷射风道130的进风口与所述加热风道120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喷射风道130具有喷射口,所述喷射口朝向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140。
其中,印刷机大致可以分为输纸部、印刷部、烘干部、收纸部,将本申请中的干燥设备运用在印刷机时,可以将该干燥设备设置在印刷部和烘干部之间。比如将在安装腔110内的承印物传送通道140上设置传送带,并将传送带一端与印刷部连通,另一端与印刷机自身原本的烘干部连通。从而承印物从印刷部完成印刷后,就可以随着传送带进入安装腔110内,并继续跟随传送带从安装腔110内出来,并进入印刷机自身的烘干部中。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00大致为长方体形状或者正方体形状,内部中空,形成安装腔110。承印物传送通道140大致从安装腔110的中间穿过,即在竖直方向,承印物传送通道140大致位于壳体100的中间位置,在水平方向,承印物传送通道140也大致位于壳体100的中间位置。
加热风道120和风机150用于产生热风。其中加热风道120内设有加热丝121,使用时加热丝121通电,进而产生大量的热量。而风机150用于向加热风道120内持续吹风,从而加热风道120外温度较低的风进入加热风道120后,经过加热丝121时,能够被加热丝121加热,进而形成热风。
喷射风道130用于将加热风道120产生的热风喷射出去。比如,在喷射风道130上设置较大的进风口和较小的出风口,由于出风口较进风口小,那么热风进入喷射风道130后,压力增加,就会从出风口处喷射而出。而喷射口又朝向承印物传送通道140,那么在生产使用时,承印物进入安装腔110内的承印物传送通道140后,就会被喷射风道130喷射口所喷射而出的热风所喷射,从而能够加快承印物的干燥速度。
比如,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喷射风道130底部的一端设有热风进口132,另一端设有多个喷射孔131,所述多个喷射孔131的面积之和小于所述热风进口132的面积,所述多个喷射孔131形成所述喷射口。热风进口132的面积较大,多个喷射孔131的面积较小,热风进入喷射风道130后,由于每个喷射孔131的面积都较小,而且全部喷射孔131的面积还小于热风进口132的面积,从而加热风道120内的压力增大,最后从各个喷射孔131喷射而出。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喷射孔131在所述喷射风道140底部上所覆盖的宽度大于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140的宽度,以使所述多个喷射孔131喷出的风在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140的宽度方向上覆盖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140。承印物传送通道140较窄,而各个喷射孔131所覆盖的宽度较宽,故而在传送带上的承印物能够被喷射孔131完全覆盖,因而承印物的各个位置均能够受到热风的喷射。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喷射风道130位于所述安装腔110的顶部,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140位于所述喷射风道130的下方,所述喷射风道130的喷射口位于所述喷射风道130的底部。其中,承印物通过传送带进入安装腔110后,位于传送带的上方,且所印刷的文字、图案等也朝向上方,将喷射风道130设于安装腔110的顶部,热风从顶部向下方的承印物喷射,可以对承印物起到烘干作用;另外,热风是从顶部向下喷射,热风从喷射孔喷射出来后,能够搅动安装腔110内的空气,使整个安装腔110内的温度整体升高,提高烘干速度。
所述加热风道120位于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140在水平方向的旁侧,所述加热风道120的进风口位于所述安装腔110的底部,所述加热风道120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安装腔110的顶部。如图1所示,加热风道120位于安装腔110的侧边,其进风口和风机150均位于底部,出风口在顶部与喷射风道130连通,热风进入喷射风道130到向下喷射,经过承印物后,继续向下流动,热风到达安装腔110底部时,温度降低,此时再被风机150吹向加热风道120的进风口,重新加热后再次进入喷射风道130,从而能够形成持续不断的循环热风,并对承印物传送通道140上的承印物进行持续不断的烘干,具有良好的烘干效果。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加热风道120的进风口位于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140的下方,所述风机150设于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140的下方。将风机150和加热风道120的进风口均设在承印物传送通道140的下方,热风喷射到承印物上后,温度降低,流动至承印物传送通道140下方时,可以直接被风机150吹向加热风道120的进风口。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140上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有多个通风孔,以使所述传送带的上下两侧可以透风。比如,传送带可以选择网状传送带,或者栅格状的传送带等等,从而热风吹向传送带时,承印物四周的热风可以直接透过传送带,快速的进行循环,而承印物也能够在热风的作用下,紧紧的贴在传送带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丝1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加热风道120内的风向成夹角设置。将加热丝121的延伸方向与加热风道120内的方向成夹角设置,能够增加风与加热丝121的接触面积,更高效的产生热风。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110还设有排气口170,所述排气口170位于所述壳体100的顶部,所述排气口170连通废气风道160。在壳体100顶部设置排气口170,排气口170可以连通厂房内的排气风道,在工作时可以打开排气口170,一方面可以将产生的废气排出;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安装腔110内的温度持续升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干燥设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干燥设备内的承印物传送通道140先后连通,每个所述干燥设备均设有加热开关,各个所述干燥设备的加热开关,用于打开或关闭各自的加热丝121。多个干燥设备相组合,从而能够形成一条较长的烘干通道,承印物从每个烘干干燥设备中都经过,从而可以提高承印物的烘干时间。另外,烘干干燥设备上还设置有加热开关,进而还可以根据具体地烘干需求,选择打开或者关闭某个干燥设备,使用较为灵活。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干燥设备,具有加热风道120和喷射风道130,加热风道120能够持续的产生热风,喷射风道130能够将产生的热风喷向承印物。对于常规采用LED灯光照射的烘干方式,承印物是以自身传送速度从LED灯光之下通过,在通过时被照射烘干,不仅烘干效果不好,而且光线还会对承印物造成损伤。相较之下,本申请中的干燥设备所产生的热风,能够在一定的速度下喷向承印物,烘干效果较好,速度较快,而且采用热风烘干的方式也不会对承印物造成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干燥设备,运用于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设备包括:
壳体,内部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具有承印物传送通道;
加热风道,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加热风道内设有加热丝;
风机,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风机的吹风方向朝向所述加热风道的进风口;
喷射风道,所述喷射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加热风道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喷射风道具有喷射口,所述喷射口朝向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风道位于所述安装腔的顶部,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位于所述喷射风道的下方,所述喷射风道的喷射口位于所述喷射风道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风道底部的一端设有热风进口,另一端设有多个喷射孔,所述多个喷射孔的面积之和小于所述热风进口的面积,所述多个喷射孔形成所述喷射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喷射孔在所述喷射风道底部上所覆盖的宽度大于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的宽度,以使所述多个喷射孔喷出的风在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的宽度方向上覆盖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风道位于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在水平方向的旁侧,所述加热风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安装腔的底部,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安装腔的底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风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的下方,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印物传送通道上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有多个通风孔,以使所述传送带的上下两侧可以透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丝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加热风道内的风向成夹角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还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排气口连通废气风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设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干燥设备内的承印物传送通道先后连通,每个所述干燥设备均设有加热开关,各个所述干燥设备的加热开关,用于打开或关闭各自的加热丝。
CN202221691837.1U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干燥设备 Active CN2174768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1837.1U CN217476864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干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1837.1U CN217476864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干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6864U true CN217476864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16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1837.1U Active CN217476864U (zh) 2022-06-30 2022-06-30 一种干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68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43849B1 (ko) 세탁 건조기 및 수냉식 열 교환기
US4467537A (en) Equipment for heat-treating flat, band-like lengths of material
JP2020016389A (ja) インク乾燥装置
CN103206845B (zh) 一种用于烘箱的气室及烘箱
CN206317551U (zh) 数码印花直喷式印刷机
CN217476864U (zh) 一种干燥设备
CN109853201B (zh) 干衣机以及干衣机用风道组件
KR101798930B1 (ko) 섬유건조 셋팅기용 열풍공급장치
CN215141756U (zh) 一种烘箱风嘴
US5074278A (en) Pocket ventilator
CN213013610U (zh) 一种具有运输系统的烘干机
JPH05504824A (ja) 空気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流量を減らす方法
JP2003062384A (ja) 洗濯乾燥機および水冷式熱交換器
US5125170A (en) Flotation dryer nozzle
KR101796489B1 (ko) 고속 dtp 설비의 건조기용 열풍 건조노즐
JP2003090681A (ja) 熱風処理装置
CN117360070A (zh) 热风可循环的烘箱及其工作方法
CN117299507B (zh) 一种具备除湿干燥功能的板材涂装加工装置
CN219913879U (zh) 薄膜复合设备烘干装置的风嘴结构
KR19990043976A (ko) 냉각 탑
JPH07240589A (ja) 発熱体の冷却構造
KR100837602B1 (ko) 열풍순환건조 장치를 구비한 잉크젯 인쇄 장치
KR200224650Y1 (ko) 섬유열처리기의 열풍분사구
CN109916145A (zh) 一种不干胶生产用的干燥箱
CN216635842U (zh) 一种集装袋生产用速干印刷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