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71267U - 干烧雾化器 - Google Patents

干烧雾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71267U
CN217471267U CN202220622905.2U CN202220622905U CN217471267U CN 217471267 U CN217471267 U CN 217471267U CN 202220622905 U CN202220622905 U CN 202220622905U CN 217471267 U CN217471267 U CN 217471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avity
dry
heat dissipat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229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家太
陈时凯
谭志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mi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229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71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71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71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干烧雾化器。该干烧雾化器包括:主体、吸嘴、加热仓和加热组件。主体具有第一配接端和第二配接端,以及贯通第一配接端和第二配接端的散热流道。吸嘴配接于第一配接端,并连通散热流道及外部。加热仓配接于第二配接端并连通散热流道,加热仓具有供气溶胶生成基质填充到自身内部的敞口。加热组件设于加热仓,用于加热填充于加热仓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申请提供的干烧雾化器,由于气溶胶物质在进入吸嘴之前会通过散热流道散热,因此到达吸嘴的气溶胶温度较低,不会烫伤用户。

Description

干烧雾化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雾化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干烧雾化器。
背景技术
干烧雾化器通过高温加热(非燃烧)气溶胶生成基质来释放气溶胶物质供用户吸取。干烧雾化器通常包括加热仓和吸嘴,气溶胶生成基质储放在加热仓内,吸嘴与加热仓连通并供用户吸取加热仓内产生的气溶胶。现有的干烧雾化器气溶胶从加热仓流动到吸嘴后温度仍旧较高,容易烫伤用户。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干烧雾化器吸嘴处气溶胶温度较高,容易烫伤用户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干烧雾化器。
一种干烧雾化器,包括:
主体,具有第一配接端和第二配接端,以及贯通所述第一配接端和所述第二配接端的散热流道;
吸嘴,配接于所述第一配接端,并连通所述散热流道及外部;
加热仓,配接于所述第二配接端并连通所述散热流道,所述加热仓具有供气溶胶生成基质填充到自身内部的敞口;及
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加热仓,用于加热填充于所述加热仓内的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干烧雾化器还包括负压感应件、控制装置及蓄电池,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负压感应件通讯连接,并与所述蓄电池和所述加热组件电连接;
所述主体内还构造有仅与所述吸嘴连通的第一空间,所述负压感应件设于所述第一空间内,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空间的气压特征,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气压特征控制所述蓄电池向所述加热组件供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内还构造有包容所述散热流道和所述第一空间的第二空间,所述控制装置设于所述第二空间,在所述散热流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负压感应件位于所述吸嘴和所述控制装置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仓包括仓壳及设于所述仓壳内的分隔件,所述仓壳配接于所述第二配接端,所述分隔件将所述仓壳的内部分隔形成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气溶胶从所述加热仓流向所述散热流道的路径上,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下游;
其中,所述第二腔体具有所述敞口,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第二腔体,所述蓄电池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收容组件,所述收容组件自身界定有收容腔,并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共同界定有流通空间,所述流通空间与所述收容腔相独立并与所述散热流道相连通;
所述蓄电池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分隔件上,并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密封连接在所述仓壳的内壁,且具有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连通孔道;
所述加热组件密封安装在所述连通孔道的内壁上,并具有导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连通孔道的过流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仓还包括阻热件,所述阻热件连接在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连通孔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基座及缠绕于所述基座外周的发热丝,所述发热丝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基座安装于所述连通孔道的内壁上,并具有所述过流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具有一中轴线,所述基座的外周上具有绕所述中轴线螺旋延伸的螺旋槽,所述发热丝沿所述螺旋槽绕设在所述基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具有在所述中轴线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连通孔道连接,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基座的横截面积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所述敞口与所述基座同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仓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密封连接所述分隔件与所述仓壳的内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嘴与所述第一配接端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加热仓与所述第二配接端可拆卸连接。
上述干烧雾化器,用户从加热仓的敞口将气溶胶生成基质填充到加热仓内部,由加热组件加热加热仓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气溶胶生成基质被加热时能够释放气溶胶物质,气溶胶物质经散热流道进入吸嘴,最后被用户吸取。由于气溶胶物质在进入吸嘴之前会通过散热流道散热,因此到达吸嘴的气溶胶温度较低,不会烫伤用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干烧雾化器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干烧雾化器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C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干烧雾化器的局部图;
图7为图6所示结构的另一方位视图;
图8为图6所示结构的另一方位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干烧雾化器;100、主体;d1、第一配接端;d2、第二配接端;s、散热流道;k1、第一空间;k2、第二空间;110、外壳;120、第一配接件;130、第二配接件;140、散热管道;160、负压密封件;170、紧固件;180、密封圈;190、第一密封件;200、吸嘴;300、加热仓;310、仓壳;320、分隔件;g1、第一腔体;g2、第二腔体;g3、连通孔道;330、收容组件;331、收容壳;332、连接管;333、支撑座;334、第二密封件;q、流通孔;g4、收容腔;g5、流道空间;p、敞口;340、阻热件;350、隔热件;400、加热组件;410、基座;411、过流孔;412、过线孔;420、发热丝;500、负压感应件;600、控制装置;700、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干烧雾化器1000,包括主体100、吸嘴200、加热仓300和加热组件400。主体100具有第一配接端d1 和第二配接端d2,以及贯通第一配接端d1和第二配接端d2的散热流道s。吸嘴200配接于第一配接端d1,并连通散热流道s及外部。加热仓300配接于第二配接端d2并连通散热流道s,加热仓300具有供气溶胶生成基质填充到自身内部的敞口p。加热组件400设于加热仓300,用于加热填充于加热仓300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
上述干烧雾化器1000,用户从加热仓300的敞口p将气溶胶生成基质填充到加热仓300内部,由加热组件400加热加热仓300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气溶胶生成基质被加热时能够释放气溶胶物质,气溶胶物质经散热流道s进入吸嘴200,最后被用户吸取。由于气溶胶物质在进入吸嘴200之前会通过散热流道 s散热,因此到达吸嘴200的气溶胶温度较低,不会烫伤用户。
具体地,吸嘴200具有吸口和过气空间,吸口经由过气空间与散热流道s 相连通,用户经由吸口可吸取经散热流道s流出的气溶胶物质。吸嘴200的具体构造在此不限定。
加热组件400可以是电阻式加热组件400、磁感应式加热组件400、红外式加热组件400,在此不限定。具体地,可以包括加热棒(如陶瓷加热棒、金属加热棒)、加热丝等加热元件。
优选地,吸嘴200与第一配接端d1可拆卸连接,和/或,加热仓300与第二配接端d2可拆卸连接,方便清洗散热流道s。例如,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或套接、卡接等,具体形式不限定。
优选到实施例中,干烧雾化器1000具有一中心轴,吸嘴200、主体100及加热仓300沿该中心轴依次连接设置。此时干烧雾化器1000呈长条状造型,方便用户把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干烧雾化器1000也可以采取其他造型,在此不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干烧雾化器1000还包括负压感应件500、控制装置600及蓄电池700,控制装置600与负压感应件500通讯连接,并与蓄电池700电和加热组件400电连接。主体100内还构造有仅与吸嘴200连通的第一空间k1,负压感应件500设于第一空间k1,用于获取第一空间k1的气压特征。控制装置600用于根据气压特征控制蓄电池700向加热组件 400供电。
当用户经吸嘴200产生抽吸动作时,会吸走第一空间k1内的气体,使得第一空间k1呈负压状态,负压感应件500感应到第一空间k1的气压特征并反馈至控制装置600,控制装置600根据获取到的气压特征控制蓄电池700向加热组件400供电,以实现加热仓300内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加热。如此,可在用户产生抽吸动作时实现气溶胶生成基质的自动加热,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可提高用户体验。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主体100上设置手动按钮,手动按钮与控制装置600电连接,当用户按动手动按钮时控制装置600控制蓄电池700向加热组件400供电。
负压感应件500是一种气压传感器,为本领域常用部件,在此不进行限定。由负压感应件500获取的气压特征,可以是气压值、或者由气压变化产生的电信号,根据实际应用的负压感应件500而定,在此不限定。
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主体100内还构造有包容散热流道 s和第一空间k1的第二空间k2,控制装置600设于第二空间k2,在散热流道s 的延伸方向上,负压感应件500位于吸嘴200和控制装置600之间。
第二空间k2包容散热流道s和第一空间k1,表明散热流道s和第一空间 k1均位于第二空间k2内。散热流道s的延伸方向对应气溶胶在散热流道s内的流动方向。在散热流道s的延伸方向上,负压感应件500位于吸嘴200和控制装置600之间,也就是说,散热流道s要经过控制装置600和负压感应件500 所在的空间,如此可保证散热流道s具有一定的延伸长度,进而保证气溶胶在散热流道s内能够充分散热,进一步降低吸嘴200处气溶胶的温度,避免烫伤用户。同时,控制装置600位于与散热流道s相独立的第二空间k2内,受散热流道s的温度影响小,不会出现因高温而失效的问题。
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装置600还可以设于下文中所提及的第一腔体g1内,更具体地,设于下文中所提及的收容腔g4内。也就是说,控制装置600的具体设置方式在本申请中不进行限定。
控制装置600控制蓄电池700向加热组件400供电的方式可以但不限于是控制装置600包括控制部和动作部,控制部与负压感应件500通讯连接,动作部可控制地导通或切换蓄电池700和加热组件400的连接,控制部根据负压感应件500反馈的气压特征来控制动作部导通或切换蓄电池700和加热组件400 的连接,以控制蓄电池700向加热组件400供电。控制部可以是单片机等元件,动作部可以是继电器等元件,具体不限定。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参见图2,主体100包括外壳110、第一配接件120、第二配接件130和散热管道140,第一配接件120和第二配接件130设置于外壳 110的相对两端,第一配接件120作为第一配接端d1与吸嘴200配接,第二配接件130作为第二配接端d2与加热仓300配接,且三者共同形成第二空间k2,散热管道140设于第二空间k2并连接第一配接件120和第二配件,散热管道140 自身界定散热流道s。可理解地,第一配接件120和第二配接件130上分别设置有连通散热流道s和吸嘴200的第一导流孔和连通散热流道s和加热仓300的第二导流孔,以实现气溶胶在加热仓300、散热流道s及吸嘴200内的流动。
第一配接件120和第二配接件130的具体构造在此不限定,只要能够实现与外壳110共同构造形成第二空间k2,并分别能够与吸嘴200和加热仓300相配接即可。优选地,第一配接件120与吸嘴200可拆卸配接,如此方便更换和清理吸嘴200及加热仓300,例如第一配接件120与吸嘴200螺纹连接。第二配接件130与加热仓300密封连接,例如第二配接件130与加热仓300通过密封圈180密封套接(优选地,参见图4,密封圈180固定套接在第二配接件130上,方便拆装加热仓300)。
进一步地,参见图2和图3,主体100还包括负压密封件160,负压密封件 160设于第二空间k2并与第一配接件120固接,负压密封件160自身界定有与吸嘴200连通的收容腔g4,负压感应件500设于收容腔g4内。此时,收容腔 g4可以仅与吸嘴200连通以作为第一空间k1,或者,收容腔g4还具有连通第二空间k2的开口,负压感应件500密封设置于该开口,此时负压感应件500与负压密封件160共同形成第一空间k1。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空间k1和散热流道s也可以是直接一体成型于外壳110内的中空结构,以上并不是对主体100的结构限定。
在一可行实施例中,控制装置600包括PCB基板及充电端子,充电端子与蓄电池700连接,用于连通电源与蓄电池700以向蓄电池700充电,PCB基板与负压感应件500通讯连接,并与加热组件400和蓄电池700电连接,能够根据负压感应件500获取的气压特征控制蓄电池700向加热组件400供电。
蓄电池700可以为锂基电池、铅基电池等等,其为本领域的常用部件,在此不限定。具体形式可以为纽扣电池、方形电池、圆柱形电池、软包电池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5,加热仓300包括仓壳310及设于仓壳310内的分隔件320,仓壳310配接于第二配接端d2,分隔件320将仓壳310的内部分隔形成相连通的第一腔体g1和第二腔体g2,在气溶胶从加热仓 300流向散热流道s的路径上,第一腔体g1位于第二腔体g2的下游。其中,第二腔体g2具有上述敞口p,加热组件400设于第二腔体g2,蓄电池700设于第一腔体g1内。
此时,利用加热仓300的第一腔体g1来安装蓄电池700,不需额外设定蓄电池700容纳结构,结构简单。同时,加热组件400设于第二腔体g2,气溶胶生成基质可经敞口p填充到第二腔体g2内并被加热组件400加热释放气溶胶,气溶胶在第二腔体g2内产生后需要经过第一腔体g1后才能进入到散热流道s,如此利用第一腔体g1延长了气溶胶的流动路径,进一步帮助气溶胶散热,避免吸嘴200处气溶胶烫伤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分隔件320将仓壳310的内部分隔形成至少第一腔体g1和第二腔体g2,也就是说,仓壳310内部的腔体数量不限定,例如,还可以在第一腔体g1和第二腔体g2之间形成至少一个中间腔体,所有中间腔体均连通第一腔体g1和第二腔体g2。为了方便蓄电池700的安装及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填充,在气溶胶的流动路径上,第一腔体g1为最接近第二配接件130的腔体,第二腔体g2为最远离第二配接件130的腔体。
优选地,仓壳310为薄壳结构,且与第二配接端d2可拆卸地插接,可节省材料成本,方便更换和清理加热仓300和散热流道s。
进一步到实施例中,参见图2,加热仓300还包括位于第一腔体g1内的收容组件330,收容组件330自身界定有收容腔g4,并与第一腔体g1的内壁共同界定有流通空间,流通空间与收容腔g4相独立并与散热流道s相连通。蓄电池 700收容于收容腔g4内。
此时,利用收容组件330将第一腔体g1分隔形成互不连通的收容腔g4和流通空间,蓄电池700收容在收容腔g4内,气溶胶则经流通空间进入到散热流道s内,可避免高温气溶胶直接接触蓄电池700,避免蓄电池700处于高温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延长蓄电池700的使用寿命。
具体到一实施例中,参见图4,收容组件330与第二配接件130密封连接,且第二配接件130具有连通第二空间k2和收容腔g4的穿线通道,可用于穿设连接控制装置600与蓄电池700的电线、以及连接控制装置600与加热组件400 的电线。进一步地,在该穿线通道内设有第一密封件190,第一密封件190密封穿线通道并允许电线穿设,可以避免第二空间k2内被散热流道s加热的气体经穿线通道进入到收容腔g4内影响蓄电池7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到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5及图7,收容组件330包括收容壳331、连接管332、支撑座333,收容壳331与第二配接件130密封套接,支撑座333 支撑在分隔件320上,连接管332连接支撑座333和收容壳331。收容壳331与第一腔体g1的内壁相间隔,且蓄电池700设于收容壳331内。此时,利用收容壳331收容蓄电池700,利用第二配接件130、以及连接管332和支撑座333实现对收容壳331的支撑,进而支撑蓄电池700。
其中,分隔件320可以与支撑座333固定配接,也可以是只是搭接。分隔件320可以与仓壳310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例如,分隔件320 套接在仓壳310的内部,当仓壳310与第二配接件130拆离时,分隔件320通过与支撑座333的固定配接而不随仓壳310脱离开,当再次安装仓壳310时,分隔件320则重新套接在仓壳310的内部。
进一步地,结合图2和图8,收容组件330还包括第二密封件334,第二密封件334密封设置在连接管332内,支撑座333呈中空状且设于分隔件320上连通第一腔体g1和第二腔体g2的位置,支撑座333上具有连通第一腔体g1和第二腔体g2的流通孔q,此时第二密封件334可以避免气溶胶经支撑座333、连接管332进入到收容壳331内,影响蓄电池700寿命。当然,支撑座333也可以设置在分隔件320的不连通第一腔体g1和第二腔体g2的位置,或者,支撑座333为实心结构。
收容组件330的具体构造不限于上述方式,在本申请中不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5,加热组件400安装在分隔件 320上,并与第二腔体g2的内壁间隔设置。
此时,加热组件400位于第二腔体g2的中部,当气溶胶生成基质填充于第二腔体g2内时,能够包裹在加热组件400的外部并与加热组件400充分接触,加热组件400的热量能够充分传递给气溶胶生成基质,加热效率高。同时相比加热组件400设置在第二腔体g2的内壁的方案来说,加热组件400位于第二腔体g2的中部可以减小加热组件400的布置面积,降低热损耗提高热效率。
优选地,参见图2和图5,加热组件400设于分隔件320与敞口p相对的一侧。此时,加热组件400位于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填充方向上,不会阻碍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填入,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填充更加方便。
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5,分隔件320密封连接在仓壳310的内部,且具有与第一腔体g1和第二腔体g2相连通的连通孔道g3。加热组件400 密封安装在连通孔道g3的内壁上,并具有导通第一腔体g1和连通孔道g3的过流孔411。
此时,第二腔体g2内产生的气溶胶经过流孔411进入连通孔道g3,而后进入第一腔体g1。由分隔件320上的连通孔道g3导通第一腔体g1和第二腔体g2,气溶胶经连通孔道g3进入第一腔体g1内,相比其他实施例中,分隔件320与第二腔体g2共同形成连通第一腔体g1和第二腔体g2的流道来说,能够避免大浓度气溶胶流经该流道时直接接触第二腔体g2的内壁,高温造成仓壳310局部温度过高,容易烫伤用户。
进一步到实施例中,参见图5,加热仓300还包括阻热件340,阻热件340 连接在加热组件400与连通孔道g3之间,如此可避免流经连通孔道g3的气溶胶热量经分隔件320传递到仓壳310,造成仓壳310局部温度过高。阻热件340 可以为隔热橡胶垫、隔热陶瓷垫等,具体形式不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和图6,加热组件400包括基座410及缠绕于基座410外周的发热丝420,发热丝420与控制装置600电连接,基座 410安装于连通孔道g3的内壁,并具有上述过流孔411。
当控制装置600控制蓄电池700向发热丝420供电时,发热丝420发热并加热第二腔体g2内的气溶胶生成基质。此时,选用发热丝420做为干烧雾化器 1000提供热能的元件,因发热丝420表面积较小,和其他发热体相较之下,消耗的能量也较小,有助于节能。
具体到实施例中,基座410具有连通第二腔体g2与第一腔体g1的过线孔 412,发热丝420从第一腔体g1经由过线孔412进入第二腔体g2并缠绕于基座 410的外周,且经由过流孔411穿回第一腔体g1,发热丝420途径第一腔体g1 与控制装置600电连接。
此时,基座410呈中空状,不仅能够提供过线孔412供发丝热穿设,方便实现发热丝420的缠绕,而且也能够降低重量和减小耗材。发热丝420途径收容腔g4与控制装置600电连接,可减小发热丝420及连接的电线暴露在高温的气溶胶环境中,减少发热丝420及其电线因温度过高而产生的失效风险。
具体到实施例中,基座410具有一中轴线,基座410的外周上具有绕中轴线螺旋延伸的螺旋槽,发热丝420沿螺旋槽绕设在基座410上。螺旋槽的设置,可以引导发热丝420准确布线,实现均匀加热,也能避免发热丝420的各部分之间接触导致局部温度过高烧坏发热丝420。可理解地,基座410的外周环绕中轴线设置。在一实施例中,基座410的中轴线与干烧雾化器1000的中心轴同轴。
优选地,过流孔411、过线孔412及连通孔道g3相对中轴线同轴设置,结构更加简化。
具体到实施例中,基座410具有在中轴线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连通孔道g3连接,第二端位于第二腔体g2内,基座410的横截面积从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减小,敞口p与基座410同轴。
由于,基座410的横截面积从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减小,也就是说基座410 呈锥形,敞口p与基座410同轴,当经敞口p向第二腔体g2内填充气溶胶生成基质,锥形的基座410能够更加方便气溶胶生成基质填入到第二腔体g2内,并保围在基座410的外周,与发热丝420充分接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加热仓300还包括隔热件350,隔热件350密封连接分隔件320与仓壳310的内壁。隔热件350具有隔热性,可避免加热组件400的热量传递到仓壳310,不仅造成仓壳310局部温度过高,也浪费的加热组件400的热能。隔热件350可以为具有隔热材料制成的密封圈180,如橡胶密封圈180、硅胶密封圈180等。隔热件350的数量可以有多个。
本申请提供的干烧雾化器1000,当用户经吸嘴200产生抽吸动作时,会吸走第一空间k1内的气体,使得第一空间k1呈负压状态,负压感应件500感应到第一空间k1的气压特征并反馈至控制装置600,控制装置600根据获取到的气压特征控制蓄电池700向加热组件400供电,以实现加热仓300内气溶胶生成基质的加热。如此,可在用户产生抽吸动作时实现气溶胶生成基质的自动加热,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可提高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干烧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具有第一配接端和第二配接端,以及贯通所述第一配接端和所述第二配接端的散热流道;
吸嘴,配接于所述第一配接端,并连通所述散热流道及外部;
加热仓,配接于所述第二配接端并连通所述散热流道,所述加热仓具有供气溶胶生成基质填充到自身内部的敞口;及
加热组件,设于所述加热仓,用于加热填充于所述加热仓内的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烧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烧雾化器还包括负压感应件、控制装置及蓄电池,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负压感应件通讯连接,并与所述蓄电池和所述加热组件电连接;
所述主体内还构造有仅与所述吸嘴连通的第一空间,所述负压感应件设于所述第一空间内,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空间的气压特征,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气压特征控制所述蓄电池向所述加热组件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烧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内还构造有包容所述散热流道和所述第一空间的第二空间,所述控制装置设于所述第二空间,在所述散热流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负压感应件位于所述吸嘴和所述控制装置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烧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仓包括仓壳及设于所述仓壳内的分隔件,所述仓壳配接于所述第二配接端,所述分隔件将所述仓壳的内部分隔形成相连通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气溶胶从所述加热仓流向所述散热流道的路径上,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二腔体的下游;
其中,所述第二腔体具有所述敞口,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第二腔体,所述蓄电池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烧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仓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收容组件,所述收容组件自身界定有收容腔,并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共同界定有流通空间,所述流通空间与所述收容腔相独立并与所述散热流道相连通;
所述蓄电池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烧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分隔件上,并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烧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密封连接在所述仓壳的内壁,且具有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连通孔道;
所述加热组件密封安装在所述连通孔道的内壁上,并具有导通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连通孔道的过流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烧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仓还包括阻热件,所述阻热件连接在所述加热组件与所述连通孔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烧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基座及缠绕于所述基座外周的发热丝,所述发热丝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基座安装于所述连通孔道的内壁上,并具有所述过流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干烧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一中轴线,所述基座的外周上具有绕所述中轴线螺旋延伸的螺旋槽,所述发热丝沿所述螺旋槽绕设在所述基座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干烧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在所述中轴线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连通孔道连接,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基座的横截面积从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所述敞口与所述基座同轴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烧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仓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密封连接所述分隔件与所述仓壳的内壁。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烧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嘴与所述第一配接端可拆卸连接,和/或,所述加热仓与所述第二配接端可拆卸连接。
CN202220622905.2U 2022-03-21 2022-03-21 干烧雾化器 Active CN217471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22905.2U CN217471267U (zh) 2022-03-21 2022-03-21 干烧雾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22905.2U CN217471267U (zh) 2022-03-21 2022-03-21 干烧雾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71267U true CN217471267U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6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22905.2U Active CN217471267U (zh) 2022-03-21 2022-03-21 干烧雾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712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30507A1 (zh) * 2022-12-19 2024-06-27 沃德韦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30507A1 (zh) * 2022-12-19 2024-06-27 沃德韦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13024B (zh) 一种低温烘烤烟具
CN105682488B (zh) 用于加热可点燃抽吸材料的设备
CN207383539U (zh) 一种加热件以及烟支加热装置
CN217471267U (zh) 干烧雾化器
JP7514320B2 (ja) 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
JP2022145806A (ja) エアロゾル生成装置
CN113287793B (zh) 雾化装置
CN210492615U (zh) 一种推盖式注油的电子烟雾化器
CN113397222A (zh) 加热模组及包括该加热模组的发烟装置
CN111772244A (zh) 空气加热组件、加热模组、可控加热模组以及电子烟具
CN215347056U (zh) 加热机构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RU275545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грева табакосодержащей курительной смеси в чаше кальяна
WO2019033233A1 (zh) 一种烟具以及电子烟
CN104997164A (zh) 一种电子烟
CN217986691U (zh) 加热装置、气溶胶生成装置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CN105054298A (zh) 一种电子香烟
CN216393068U (zh) 一种空气加热气溶胶生成装置
CN114081212A (zh) 一种基于热空气流加热的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11480897A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7306780U (zh) 干烧雾化装置
CN210630635U (zh) 一种隔热效果显著的卷烟电加热装置
CN115226952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0630634U (zh) 一种空气隔热的电加热装置
CN210382656U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21510978U (zh)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