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8570U - 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68570U CN217468570U CN202221111506.6U CN202221111506U CN217468570U CN 217468570 U CN217468570 U CN 217468570U CN 202221111506 U CN202221111506 U CN 202221111506U CN 217468570 U CN217468570 U CN 2174685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eat dissipation
- dissipation channel
- battery pack
- air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壁设有进风口;电芯模组,所述电芯模组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具有散热通道,其中,与所述散热通道相对的所述进风口内侧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用于将所述进风口处进风导流至所述散热通道内。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通过设置散热通道和导风板相对设置,导风板可以将从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导引至散热通道,极大地增大空气与电芯模组之间的换热面积,并且气流在导风板的导流作用下进入散热通道,进而大量空气进入散热通道,提升了电芯模组的散热效率,电池包的冷却效果更好,避免电芯模组间热量堆积而发生热失控,有利于提升电池包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对电池包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证电池包的安全性的主要措施就是使电芯模组处在适宜的温度环境内,因此对电池包冷却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传统箱体的侧面进风对电芯模组散热风道的进风效果差,进而导致电芯模组的散热效率低,不利于提升电池包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能将进入箱体的风流导引至散热通道,从而增大电芯模组与空气的换热面积,大大提升电芯模组的散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壁设有进风口;电芯模组,所述电芯模组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具有散热通道,其中,与所述散热通道相对的所述进风口内侧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用于将所述进风口处进风导流至所述散热通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通过设置散热通道和导风板相对设置,导风板可以将从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导引至散热通道,极大地增大空气与电芯模组之间的换热面积,并且气流在导风板的导流作用下进入散热通道,进而大量空气进入散热通道,提升了电芯模组的散热效率,电池包的冷却效果更好,避免电芯模组间热量堆积而发生热失控,有利于提升电池包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池包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板的一侧边沿与所述进风口的边沿相连,所述导风板的另一侧边沿与所述电芯模组间隔开预定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与所述电芯模组的间距为L,所述导风板与所述电芯模组的间距为D,D/L≥2/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夹角为30°~6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风板通过所述容纳腔的腔壁钣金加工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风口为多个,多个所述进风口沿设定方向排布,以形成进风区域,其中,所述电芯模组具有至少一个所述散热通道,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散热通道一一对应相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芯模组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排布的多个模组,每个所述模组包括沿第二水平方向排布的多个电芯,至少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形成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贯通的所述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模组的所述散热通道相对设置,每个所述散热通道包括多个沿竖向排布的独立通道,每个所述独立通道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贯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箱体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开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沿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间隔开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其中,所述第三侧壁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具有封闭区域和设有所述进风口的进风区域,所述封闭区域位于所述进风区域的靠近所述第三侧壁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是图1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圈示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圈示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池包100;
箱体10;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进风口121;进风区域122;封闭区域123;第三侧壁13;电池管理系统131;出风口132;抽风机133;挂耳134;保护盖135;第四侧壁14;第五侧壁15;第六侧壁16;容纳腔101;导风板17;
电芯模组200;模组20;散热通道21;独立通道211;电芯22;端板23;扎带24;集成母排2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100。
参照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100可以包括:箱体10和电芯模组200。
具体而言,箱体10可以具有容纳腔101,容纳腔101的腔壁设有进风口121,空气可以经由进风口121进入容纳腔101内。电芯模组200设于容纳腔101内,容纳腔101可以对电芯模组200起到支撑作用,为电芯模组200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并且,电芯模组200可以具有散热通道21,通过散热通道21可以有效增大电芯模组200与空气的换热面积,风流进入散热通道21后可以带走电芯模组200工作产生的热量,进而极大地提升电芯模组200的散热效率,避免热量堆积而发生热失控,避免影响电池包100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
在具体应用中,风流可以经由进风口121流入容纳腔101,再流向电芯模组200的散热通道21,进而风流能与散热通道21内电芯模组200散发的热量实现热交换,有利于确保电芯模组200的工作温度稳定适宜,进而提高电池包100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通道21与进风口121可以相对设置,由此,更有利于使从进风口121流入的风流流向散热通道21,有利于减小风流流量的损耗,进而提升电芯模组200的换热效率。若不设置导流结构,依然存在风流不能高效流入散热通道21、散热效率较低的风险,例如,若不设置导流结构,且从进风口121流入的风流方向与容纳腔101的腔壁存在一定角度,此时即使散热通道21与进风口121相对设置,仍有大量的风流不会流向散热通道21,散热通道21的进风效果差,由此可能发生热量堆积,更严重地,电芯模组200发生热失控。
为实现流经进风口121的风流能有效流入散热通道21,避免电芯模组200发生热量堆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导风板17。具体地,导风板17可以设于与散热通道21相对的进风口121的内侧,导风板17用于将进风口121处的进风导流至散热通道21内。通过设置导风板17,导风板17可以对进风口121处的风流起到导引作用,进而风流在导风板17的导向作用下能大量流向散热通道21,高效并及时带走散热通道21内的热量,避免风流在容纳腔101内乱窜,避免造成风流损耗而降低电芯模组200的散热效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导风板17的结构不做特殊限制,例如,导风板17可以是设置在进风口121内侧的板体,也可以是进风口121内侧的凸起等。导风板17应当能对进风口121处的风流起到导流作用。
若只有导风板而无散热通道,经导风板导引后的风流与电芯模组的换热面积小,进而散热效率低;若只有散热通道而无导风板,只有少量的风流流入散热通道,散热通道的进风效果差,电池包的冷却效果并不理想。而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100同时设有散热通道21和导风板17,进风口121处的风流在导风板17的导引下可以大量进入散热通道21,散热通道21的进风效果好,并且散热通道21设于电芯模组200中,可以有效增加风流与电芯模组200的换热面积,可以有效提高热交换效率,从而有利于提升电池包100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100,通过设置散热通道21和导风板17相对设置,导风板17可以将从进风口121进入的气流导引至散热通道21,极大地增大空气与电芯模组200之间的换热面积,并且气流在导风板17的导流作用下进入散热通道21,进而大量空气进入散热通道21,提升了电芯模组200的散热效率,电池包100的冷却效果更好,避免电芯模组200间热量堆积而发生热失控,有利于提升电池包100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为进一步提高进风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进风口121可以设置多个,并且,多个进风口121沿设定方向(如图1所示的前后方向)排布,以形成进风区域122,一方面,进风区域122可以有效增大箱体10的腔壁与风流的流通面积,进而可以提升进风量。另一方面,多个进风口121形成进风区域122,风流由进风口121流入时可以实现汇聚后流动,进而可以减小风流的损耗,提高散热的效率。
其中,电芯模组200具有至少一个散热通道21,即散热通道21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多个散热通道21可以有效增大电芯模组200与风流的换热面积。并且,进风口121与散热通道21一一对应,即当散热通道21为一个时,多个进风口121中的一个与散热通道21对应设置;当散热通道21为多个时,进风口121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散热通道21的数量,并且每个散热通道21对应设置有进风口121。由此,进风口121更靠近散热通道21,从进风口121流入的风流在容纳腔101中流动更小的距离即可进入散热通道21,风流进入散热通道21的效果更好,能有效减少风流损耗,进而提升散热效率。
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和图7所示,电芯模组200可以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如图7所示的左右方向)排布的多个模组20,并且每个模组20可以包括沿第二水平方向(如图7所示的前后方向)排布的多个电芯22。至少相邻两个电芯22之间形成沿第一水平方向贯通的散热通道21,进而风流可以与电芯22的面积较大的侧面充分接触,提高风流与电芯22的热交换面积,提升电芯模组200的散热效率。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电芯模组200可以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布置,即相邻电芯模组200之间存在一定间隙,进入散热通道21的风流可以流入相邻电芯模组200之间的间隙,并且箱体10上可以设有出风口132,进而风流在箱体10内与箱体10外部之间形成流动的循环,由进风口121流入的风流可以不断地流向散热通道21,可以避免与电芯22进行热交换后的风流在散热通道21中聚集,所能实现的散热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第一水平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垂直,可以有效减小电池包100的体积,实现小型化电池包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电芯模组200上可以设有端板23、扎带24、CCS(集成母排25,Cells Contact System)组件等,以确保电芯模组200能实现稳定工作。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多个模组20的散热通道21可以相对设置。以电芯模组200包括两个模组20、每个模组20具有一个散热通道21为例,两个散热通道21的一端均对应设置进风口121和导风板17,两个散热通道21的另一端彼此相对。在第一水平方向上,从一个散热通道21流出的风流可以流向另一个模组20的散热通道21,与另一个模组20中的电芯22进行热交换,从而避免热量堆积而发生热失控,保证较多电芯22的实施例中散热的高效性。
此外,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每个散热通道21可以包括多个沿竖向(如图8所示的上下方向)排布的独立通道211,每个独立通道211沿第一水平方向贯通。通过设置独立通道211,独立通道211可以对进入散热通道21内的风流起到沿第一水平方向的导向作用,可以避免风流在散热通道21内发生窜流,保证电芯22竖向上各处的散热均匀性。并且,风流可以沿第一水平方向贯穿独立通道211,进而风流与电芯22的换热面积大,散热效率高,所能实现的冷却效果好。
需要说明的是,在如图7所示的上下方向上,散热通道21的高度与电芯模组200的高度相同,可以避免与电池包100中的其他结构发生位置干涉。在电芯模组200高度一定的情况下,独立通道211的数量越多,每个独立通道211在沿图7所示的上下方向的截面面积越小,即独立通道211的流通量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独立通道211的数量不做特殊限制,应合理设置独立通道211的数量确保散热效率的最大化。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箱体10可以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开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以及沿第一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间隔开的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多个模组20可以在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之间排布,每个模组20的多个电芯22可以在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之间排布。
其中,如图1所示,第三侧壁13可以设有出风口132,由进风口121流入的风流可以由出风口132流出,以形成风流的流动循环。第一侧壁11和/或第二侧壁12具有封闭区域123和设有进风口121的进风区域122,并且,封闭区域123位于进风区域122的靠近第三侧壁13的一侧,即封闭区域123相较进风区域122更靠近出风口132。需要说明的是,封闭区域123指的是风流不能通过该区域进出容纳腔101。
如图6所示,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可以同时设置进风区域122,也可以在第一侧壁11或第二侧壁12上设置进风区域1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特殊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皆设进风区域122,风流可以同时通过两侧壁的进风区域122进入容纳腔101,并分别在导风板17的导引作用下流向对应的散热通道21,保证两个模组20均能实现高效散热,所能实现的散热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三侧壁13上可以设有抽风机133,抽风机133可以设于出风口132处。抽风机133可以对容纳腔101进行抽风以形成负压环境,进而由进风口121流入的风流可以在压差作用下流向出风口132。一方面,由于导风板17设于进风口121内侧,一部分风流可以在导风板17的导流作用下流入散热通道21,与相邻电芯22的侧面进行充分接触,实现热交换。另一方面,在抽风机133的作用下,即使进风口121与出风口132距离较远,进风口121处的一部分风流也能够顺利流向第三侧壁13方向,与靠近封闭区域123的电芯22实现热交换,进而实现提高电池包100的冷却效果。
并且,在第三侧壁13设有抽风机133的实施例中,若进风区域122设置于封闭区域123的靠近出风口132的一侧,在抽风机133的作用下,风流直接抽风机133吸走,远离出风口132位置的部分电芯22的散热效果差。因此,可以合理设置进风区域122的位置,使进风区域122位于封闭区域123的远离出风口132的一侧,从而保证进风能够与远离出风口132的部分电芯22也能进行充分换热和降温,提高电池包100的使用寿命。
此外,进风区域122与封闭区域123的面积比例可以灵活设置,以满足整个电芯模组200的散热需求。例如,进风区域122与封闭区域123面积的比值可以是1:1,即进风区域122与封闭区域123的面积等值,可以确保电池包100的所有电芯22实现良好散热效果。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三侧壁13上还可以设有保护盖135和BMS(电池管理系统13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其中电池管理系统131可以避免电芯22过度充放电,有利于提升电池包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6所示,电池包100还可以包括第五侧壁15和第六侧壁16。其中,第五侧壁15长度方向(如图2所示的前后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相连,以对电芯模组200起到限位作用。第六侧壁16可以用于盖封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14和第五侧壁15所形成的矩形腔(即容纳腔101),进而进风口121处的风流可以经由散热通道21并通过出风口132流出,确保风流能与电芯22进行热交换。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三侧壁13沿第一水平方向的两端可以设有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的挂耳134,以在实际应用中将电池包100稳定地安装于安装环境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导风板17的一侧边沿与进风口121的边沿相连,由此,导风板17能更靠近进风口121,从进风口121流入的风流可以更快地在导风板17的导引下进入散热通道21,有利于减小风流损耗。
并且,导风板17的另一侧边沿与电芯模组200隔开预定间隙,由此,进风口121处的一部分风流可以通过预定间隙与电芯模组200中距离进风口121较远的电芯22进行热交换,实现电池包100整体的冷却效果,避免只有与进风口121相对的电芯22能通过风流带走热量,避免电池包100内部产生温差,有利于保护电芯22的充电容量和循环寿命。
为更好地满足远离进风口121的电芯22的散热需求,同时保证导流效果,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容纳腔101的腔壁与电芯模组200的间距可以为L,导风板17与电芯模组200的间距为D,其中D/L≥2/3,在该比值范围内,一方面,进风口121处的部分风流可以在导风板17的导引作用下流向散热通道21,散热通道21的进风效果好。另一方面,导风板17与电芯模组200之间具有足够间隙,从而使部分风流可以对距离进风口121较远的电芯22进行散热,如对于封闭区域123相对的电芯22进行散热。并且,当进风口121设有多个时,进风口121处的风流流向导风板17时也不会产生回流,有利于减小风流的损耗,从而提升散热的效率。
继续参照图3、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导风板17与容纳腔101的腔壁的夹角为锐角,即导风板17与进风口121的夹角为钝角,由此可以对进风口121处的风流实现导流效果,并且对风流的导流阻力小。具体地,在电池包100包括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的实施例中,其中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第三侧壁13与第四侧壁14沿第二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一水平方向与第二水平方向相互垂直。并且,出风口132设于第三侧壁13,进风口121设于第一侧壁11和/或第二侧壁12。
更具体地,如图4所示,设于第一侧壁11的导风板17可以向靠近第二侧壁12且向靠近第三侧壁13的方向倾斜延伸,进而进风口121处的一部分风流可以在导风板17的导引作用下流向散热通道21,且流经导流板17表面时阻力小,另一部分风流还可以流经越过导风板17流动至封闭区域123与电芯模组200之间,并对远离进风口121的电芯22实现散热效果。
如图5所示,设于第二侧壁12的导风板17可以沿向靠近第一侧壁11且向靠近第三侧壁13的方向倾斜延伸,进而进风口121处的一部分风流可以在导风板17的导引作用下流向散热通道21,且流经导流板17表面时阻力小,另一部分风流还可以流经越过导风板17流动至封闭区域123与电芯模组200之间,并对远离进风口121的电芯22实现散热效果。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导风板17与容纳腔101的腔壁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60°。在该区间范围内,导风板17对进风口121处风流的导引效果更好,不会对风流产生反流作用,减小风流损耗。并且,风流可以通过容纳腔101的腔壁与电芯模组200之间的间隙对远离进风口121的电芯22进行有效散热,实现电池包100整体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17可以通过容纳腔101的腔壁钣金加工而成。具体地,在加工箱体10的过程中,箱体10侧壁可以切割后朝向容纳腔101内弯折以使箱体10侧壁上形成进风口121,而向内弯折的部分则可以形成导风板17,一方面,导风板17更靠近进风口121,从而对进风口121处风流的导流效果更好,散热效率更高。另一方面,导风板17与箱体10一体成型可以使箱体10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节约加工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壁设有进风口;
电芯模组,所述电芯模组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具有散热通道,其中,
与所述散热通道相对的所述进风口内侧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用于将所述进风口处进风导流至所述散热通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一侧边沿与所述进风口的边沿相连,所述导风板的另一侧边沿与所述电芯模组间隔开预定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与所述电芯模组的间距为L,所述导风板与所述电芯模组的间距为D,D/L≥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之间的夹角为30°~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通过所述容纳腔的腔壁钣金加工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为多个,多个所述进风口沿设定方向排布,以形成进风区域,其中,
所述电芯模组具有至少一个所述散热通道,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散热通道一一对应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排布的多个模组,每个所述模组包括沿第二水平方向排布的多个电芯,至少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形成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贯通的所述散热通道,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模组的所述散热通道相对设置,每个所述散热通道包括多个沿竖向排布的独立通道,每个所述独立通道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贯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间隔开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以及沿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间隔开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其中,
所述第三侧壁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具有封闭区域和设有所述进风口的进风区域,所述封闭区域位于所述进风区域的靠近所述第三侧壁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11506.6U CN217468570U (zh) | 2022-05-09 | 2022-05-09 | 电池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11506.6U CN217468570U (zh) | 2022-05-09 | 2022-05-09 | 电池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68570U true CN217468570U (zh) | 2022-09-20 |
Family
ID=83272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111506.6U Active CN217468570U (zh) | 2022-05-09 | 2022-05-09 | 电池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68570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99712A (zh) * | 2022-11-30 | 2023-03-14 |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
CN116345009A (zh) * | 2023-05-31 | 2023-06-27 | 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包、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 |
CN117673555A (zh) * | 2023-12-08 | 2024-03-08 | 广州明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包 |
WO2024207571A1 (zh) * | 2023-04-03 | 2024-10-10 |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组及无人机 |
-
2022
- 2022-05-09 CN CN202221111506.6U patent/CN21746857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799712A (zh) * | 2022-11-30 | 2023-03-14 |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
CN115799712B (zh) * | 2022-11-30 | 2024-01-26 |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
WO2024207571A1 (zh) * | 2023-04-03 | 2024-10-10 |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组及无人机 |
CN116345009A (zh) * | 2023-05-31 | 2023-06-27 | 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包、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 |
CN117673555A (zh) * | 2023-12-08 | 2024-03-08 | 广州明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468570U (zh) | 电池包 | |
US8865332B2 (en) | Nickel-hydrogen battery pack heat removal system for hybrid vehicle | |
CN110265749B (zh) | 一种电池箱 | |
CN109244592B (zh) | 一种风冷结构及电池箱 | |
CN115602994B (zh) | 电池模组和用电设备 | |
CN215451598U (zh) | 电池包壳体和电池包 | |
CN219286513U (zh) | 风冷电池包 | |
CN218827425U (zh) | 一种风冷电池箱以及电子设备 | |
CN220021256U (zh) | 动力电池包以及用电装置 | |
CN219371147U (zh) | 电池箱的箱体和电池箱 | |
CN216958301U (zh) | 一种电池包风冷系统及电池包 | |
KR20220060816A (ko) | 전기 차량용 공냉식 배터리 팩 | |
CN117154295A (zh) | 电池模组 | |
CN111416175A (zh) | 电池模组 | |
CN217158321U (zh) | 电池包及车辆 | |
CN218241958U (zh) | 储能柜 | |
CN215496940U (zh) | 电池散热结构及飞行器 | |
CN213425025U (zh) | 一种水冷式燃料电池 | |
CN111799409A (zh) | 一种电池包和电池系统 | |
CN213692216U (zh) | 电池包及车辆 | |
CN221353048U (zh) | 一种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 |
CN217822997U (zh) | 散热风道及具有该散热风道的电池包 | |
CN220209082U (zh) | 风冷电池模组及风冷电池包 | |
CN217158322U (zh) | 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电池包和车辆 | |
CN220400768U (zh) | 电池包壳体、电池包和用电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61006 room 201-1, complex building 5, No. 11, Butang Middle Road, industrial base, Xiamen Torch High tech Zone (Tongxiang), Xiamen, Fujian Patentee after: Xiamen Haichen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61006 room 201-1, complex building 5, No. 11, Butang Middle Road, industrial base, Xiamen Torch High tech Zone (Tongxiang), Xiamen, Fujian Patentee before: Xiamen Haiche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