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4941U - 机器人及物体保温结构 - Google Patents

机器人及物体保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4941U
CN217464941U CN202220827573.1U CN202220827573U CN217464941U CN 217464941 U CN217464941 U CN 217464941U CN 202220827573 U CN202220827573 U CN 202220827573U CN 217464941 U CN217464941 U CN 217464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mounting plate
robot
heat exchange
insula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275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浩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ud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ud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ud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ud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275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4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4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4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器人及物体保温结构。所述物体保温结构包括:承装部与保温组件,所述承装部用于装设在机器人上,所述承装部上设有用于装设物品的换热件,所述保温组件设有热量处理端,所述热量处理端与所述换热件接触配合,所述保温组件通过所述热量处理端向所述换热件进行热量传递和/或热量吸收。上述物体保温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对于物品的运输效果。

Description

机器人及物体保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机器人及物体保温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在餐厅等公共场所出现了利用机器人进行服务。例如:在餐厅通过机器人进行传餐,即将餐具或饭餐放置在机器人上,通过机器人运输至目标位置。但是,传统的机器人在输送物品(包括热饮、冷饮、热餐和冷餐等)时,物品难以维持自身的温度,例如:冷饮升温,热饮降温等。即传统机器人对于物品的运输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物品运输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机器人及物体保温结构。
一种物体保温结构。所述物体保温结构包括:承装部与保温组件,所述承装部用于装设在机器人上,所述承装部上设有用于装设物品的换热件,所述保温组件设有热量处理端,所述热量处理端与所述换热件接触配合,所述保温组件通过所述热量处理端向所述换热件进行热量传递和/或热量吸收。
一种机器人,包括所述的物体保温结构,还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物体保温结构装设在所述机器人本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件在所述承装部的装设个数为一个以上,所述保温组件的个数为一个,一个以上所述换热件在所述承装部上间隔设置,一个以上所述换热件均与一个所述保温组件换热配合;或所述换热件在所述承装部的装设个数为一个以上,所述保温组件的个数为一个以上,一个以上所述换热件在所述承装部上间隔设置,一个以上所述换热件与一个以上所述保温组件一一对应的换热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组件包括电控板与放热件,所述放热件与所述电控板电性连接,所述放热件与所述换热件传热抵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热件沿所述换热件的高度方向在所述换热件上周向环绕;和/或所述放热件装设在所述换热件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组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热管组、散热器与散热风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换热件抵触配合,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通过所述热管组与所述散热器安装配合,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散热器对位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热件沿所述换热件的高度方向在所述换热件上周向环绕,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换热件的底部抵触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包括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所述承装部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安装配合,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呈夹角设置,所述机器人本体的端面为台阶面,所述第一安装板用于与所述台阶面的平面安装固定,所述第二安装板用于与所述台阶面的竖面安装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装部盖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承装部上设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连接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体保温结构还包括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固定件装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均用于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端面固定配合。
上述物体保温结构在使用时,对放置在换热件中的物体进行温度控制(或保温)。例如:选择保温组件向换热件传递热量,即换热件在获取热量后会对装设在换热件内的物品进行加热输出,从而避免物品在随机器人输送时热量散失,起到了对物品的保温作用。或选择保温组件吸取换热件的热量,即换热件能够维持物品的冷存或冷藏效果。因此,上述物体保温结构通过保温组件可以实现换热件的放热和吸热过程,即物体保温结构能够对输送的物品进行保温,提高了对物品的运输效果。
上述机器人在使用时,将物体保温结构装设在机器人本体上,上述物体保温结构在使用时,对放置在换热件中的物体进行温度控制(或保温)。例如:选择保温组件向换热件传递热量,即换热件在获取热量后会对装设在换热件内的物品进行加热输出,从而避免物品在随机器人输送时热量散失,起到了对物品的保温作用。或选择保温组件吸取换热件的热量,即换热件能够维持物品的冷存或冷藏效果。因此,上述物体保温结构通过保温组件可以实现换热件的放热和吸热过程,即物体保温结构能够对输送的物品进行保温,提高了对物品的运输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物体保温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其中一实施例所述物体保温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物体保温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物体保温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0、物品,100、承装部,110、换热件,120、第一连接座,200、保温组件,210、放热件,220、半导体制冷片,230、热管组,240、散热器,250、散热风扇,300、机器人本体,310、第一安装板,311、第二连接座,320、第二安装板,330、第一固定件,340、第二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物体保温结构,所述物体保温结构包括:承装部100与保温组件200,所述承装部100用于装设在机器人上,所述承装部100上设有用于装设物品10的换热件110,所述保温组件200设有热量处理端,所述热量处理端与所述换热件110接触配合,所述保温组件200通过所述热量处理端向所述换热件110进行热量传递和/或热量吸收。
上述物体保温结构在使用时,对放置在换热件110中的物体进行温度控制(或保温)。例如:选择保温组件200向换热件110传递热量,即换热件110在获取热量后会对装设在换热件110内的物品10进行加热输出,从而避免物品10在随机器人输送时热量散失,起到了对物品10的保温作用。或选择保温组件200吸取换热件110的热量,即换热件110能够维持物品10的冷存或冷藏效果。因此,上述物体保温结构通过保温组件200可以实现换热件110的放热和吸热过程,即物体保温结构能够对输送的物品10进行保温,提高了对物品10的运输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物体保温结构在使用时,首先根据物品10的形状,确定承装部100上换热件110的形状,以保证物品10能够在换热件110中进行有效装设。进一步地,保温组件200可以包括加热片和制冷片,即实现保温组件200对于换热件110的热量传递和/或热量吸收。
结合图1至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件110在所述承装部100的装设个数为一个以上,所述保温组件200的个数为一个,一个以上所述换热件110在所述承装部100上间隔设置,一个以上所述换热件110均与一个所述保温组件200换热配合;或所述换热件110在所述承装部100的装设个数为一个以上,所述保温组件200的个数为一个以上,一个以上所述换热件110在所述承装部100上间隔设置,一个以上所述换热件110与一个以上所述保温组件200一一对应的换热配合。具体地,换热件110可以为换热套或换热筒。通过在承装部100上装设一个以上换热件110,从而提高了对于物品10单次的输送效率。更进一步地,根据保温组件200的换热效率,可以选择利用一个保温组件200同时与多个换热件110安装配合,或者选择一个以上保温组件200与一个以上换热件110一一对应安装配合。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组件200包括电控板与放热件210,所述放热件210与所述电控板电性连接,所述放热件210与所述换热件110传热抵触。传热抵触是指放热件210与换热件110接触使两者能产生热量的传送,或者放热件210与换热件110不直接接触,但两者之间能产生热量的传送。所述放热件210沿所述换热件110的高度方向在所述换热件110上周向环绕;和/或所述放热件210装设在所述换热件110的底部。具体地,承装部100为板体或座体。根据安装需要,电控板可以固定在承装部100上或者固定在机器人上。通过电控板可以实现对放热件210的温度控制以及放热件210的加热时间等。进一步地,所述放热件210沿所述换热件110的高度方向在所述换热件110上周向环绕;和/或所述放热件210装设在所述换热件110的底部。上述两种实施方式均可以有效提高放热件210对于换热件110的换热效率。更进一步地,放热件210可以为放热片、放热线或放热丝等。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组件200包括半导体制冷片220、热管组230、散热器240与散热风扇250,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20与所述换热件110抵触配合,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20通过所述热管组230与所述散热器240安装配合,所述散热风扇250与所述散热器240对位安装。具体地,在对物品10进行制冷时,通过散热器240、热管组230与半导体制冷片220相互配合,半导体制冷片220与换热件110相接触,通过半导体制冷片220能够为换热件110提供冷源,即避免物品10受环境影响过快升温,从而保证了物体保温结构对于物品10的制冷效果。进一步地,散热风扇250与散热器240对位安装指保证散热风扇250的出风侧朝向散热器240散热面的安装方式。上述这种安装方式可以加快散热器240的散热效率。更进一步地,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散热器240与散热风扇250装设在机器人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或客户需要,上述物体保温结构所采用的保温组件200可以是仅具有制热保温效果,或仅具有制冷保温效果,或同时具有制热保温效果和制冷保温效果。例如:当保温组件200只需具有制热保温效果时,将半导体制冷片220、热管组230、散热器240与散热风扇250从保温结构200中拆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热件210沿所述换热件110的高度方向在所述换热件110上周向环绕,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20与所述换热件110的底部抵触配合。抵触配合指一个部件与另一个部件抵接,为了使抵接部配合得更好,抵接的部位在形状或者结构上会做一些安装上的配合。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制冷片220与换热件110抵接。具体地,考虑到一般情况下,放热件210与半导体制冷片220不会同时使用,因此,在对放热件210与半导体制冷片220进行装设时,将放热件210沿换热件110的侧部装设,将半导体制冷片220沿换热件110的底部装设。上述这种装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放热件210与半导体制冷片220之间出现装配影响。
结合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机器人,包括所述的物体保温结构,还包括机器人本体300,所述物体保温结构装设在所述机器人本体300上。
上述机器人在使用时,将物体保温结构装设在机器人本体300上,上述物体保温结构在使用时,对放置在换热件110中的物体进行温度控制(或保温)。例如:选择保温组件200向换热件110传递热量,即换热件110在获取热量后会对装设在换热件110内的物品10进行加热输出,从而避免物品10在随机器人输送时热量散失,起到了对物品10的保温作用。或选择保温组件200吸取换热件110的热量,即换热件110能够维持物品10的冷存或冷藏效果。因此,上述物体保温结构通过保温组件200可以实现换热件110的放热和吸热过程,即物体保温结构能够对输送的物品10进行保温,提高了对物品10的运输效果。
结合图1至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器人包括第一安装板310与第二安装板320,所述承装部100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板310上,所述第一安装板310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20安装配合,所述第一安装板310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20呈夹角设置,所述机器人本体300的端面为台阶面,所述第一安装板310用于与所述台阶面的平面安装固定,所述第二安装板320用于与所述台阶面的竖面安装固定。具体地,第一安装板310的一侧与第二安装板320的一侧拼接成型或一体成型。第一安装板310与第二安装板320呈夹角设置指第一安装板310的一侧与第二安装板320的一侧相连并形成有夹角。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有效保证承装部100与机器人本体300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承装部100与机器人本体300的安装固定效果。进一步地,机器人本体300的端面还可以是曲面或弯折面,通过第一安装板310与第二安装板320。同时与机器人本体300的端面贴合固定。
结合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装部100盖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板310上,所述承装部100上设有第一连接座120,所述第一安装板310上设有第二连接座311,所述第一连接座120与所述第二连接座311连接配合。具体地,上述这种实施方式可以有效保证承装部100与第一安装板310的固定效果。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座120与第二连接座311通过固定销(或固定螺栓)连接固定。例如:在第一连接座120上开设第一螺纹孔,在第二连接座311上开设第二螺纹孔,当第一连接座120与第二连接座311连接时,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相连通,第三固定件依次穿过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实现对第一连接座120与第二连接座311的固定。
结合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体保温结构还包括第一固定件330与第二固定件340,所述第一固定件330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板310上,所述第二固定件340装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板320上,所述第一固定件330与所述第二固定件340均用于与所述机器人本体300的端面固定配合。具体地,第一固定件330与第二固定件340包括固定插片或卡扣等。通过第一固定件330与第二固定件340能够进一步保证承装部100与机器人本体300的固定效果。进一步地,可以在机器人本体300的端面开设与第一固定件330固定配合的第一固定槽,以及与第二固定件340固定配合的第二固定槽,提高了第一固定件330与第二固定件340相对于机器人本体300的装配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物体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保温结构包括:承装部与保温组件,所述承装部用于装设在机器人上,所述承装部上设有用于装设物品的换热件,所述保温组件设有热量处理端,所述热量处理端与所述换热件接触配合,所述保温组件通过所述热量处理端向所述换热件进行热量传递和/或热量吸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体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在所述承装部的装设个数为一个以上,所述保温组件的个数为一个,一个以上所述换热件在所述承装部上间隔设置,一个以上所述换热件均与一个所述保温组件换热配合;
或所述换热件在所述承装部的装设个数为一个以上,所述保温组件的个数为一个以上,一个以上所述换热件在所述承装部上间隔设置,一个以上所述换热件与一个以上所述保温组件一一对应的换热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体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组件包括电控板与放热件,所述放热件与所述电控板电性连接,所述放热件与所述换热件传热抵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体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热件沿所述换热件的高度方向在所述换热件上周向环绕;和/或所述放热件装设在所述换热件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体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组件包括半导体制冷片、热管组、散热器与散热风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换热件抵触配合,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通过所述热管组与所述散热器安装配合,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散热器对位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体保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热件沿所述换热件的高度方向在所述换热件上周向环绕,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所述换热件的底部抵触配合。
7.一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物体保温结构,还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物体保温结构装设在所述机器人本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包括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所述承装部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安装配合,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呈夹角设置,所述机器人本体的端面为台阶面,所述第一安装板用于与所述台阶面的平面安装固定,所述第二安装板用于与所述台阶面的竖面安装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装部盖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承装部上设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连接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保温结构还包括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固定件装设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均用于与所述机器人本体的端面固定配合。
CN202220827573.1U 2022-04-11 2022-04-11 机器人及物体保温结构 Active CN217464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27573.1U CN217464941U (zh) 2022-04-11 2022-04-11 机器人及物体保温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27573.1U CN217464941U (zh) 2022-04-11 2022-04-11 机器人及物体保温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4941U true CN217464941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70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27573.1U Active CN217464941U (zh) 2022-04-11 2022-04-11 机器人及物体保温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49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93611A (en) Cooling device with thermally separated electronic parts on a monolithic substrate
KR101903492B1 (ko) 배터리 온도 조절 시스템 및 배터리 온도 조절 유닛
CN110197935A (zh) 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水冷板
CN104329871B (zh) 半导体制冷冰箱及其冷端换热装置
WO2006070096A3 (fr) Module de chauffage et de rafraichissement autonome
US20110170264A1 (en) Semiconductor Module Socket Apparatus
CN217464941U (zh) 机器人及物体保温结构
KR101950751B1 (ko) 차량용 냉온장 컵홀더 장치
KR20150000679A (ko) 라디에이터용 온풍기
KR101977728B1 (ko) 피티씨 히터
KR101980268B1 (ko) 차량용 냉온장 컵홀더
CN216308711U (zh) 一种热管散热器
EP2503263A2 (en) Heat pump system
CN209546176U (zh) 一种单、双面发热源的热传导及散热结构
CN101141865B (zh) 散热装置
CN217082977U (zh) 一种试剂盘散热装置
KR20190024453A (ko) 피티씨 히터
CN218066019U (zh) 空气源热泵冷媒直膨式暖器
CN217235673U (zh) 面板及其燃气灶
CN210070289U (zh) 一种半导体冷暖机构
CN216962169U (zh) 茶饮冷却机构及共享茶饮装置
CN220586722U (zh) 一种芯片制冷模块机柜
CN218039423U (zh) 电池模组及储能集装箱
CN216389334U (zh) 相变基板和功率模块
CN219867547U (zh) 一种汽车led灯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