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0159U - 一种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0159U
CN217460159U CN202221437418.5U CN202221437418U CN217460159U CN 217460159 U CN217460159 U CN 217460159U CN 202221437418 U CN202221437418 U CN 202221437418U CN 217460159 U CN217460159 U CN 2174601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llecting tank
rainwater
water collect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374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旭强
王辰
王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143741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601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01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01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建设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包括透水结构、集水槽、输水管以及雨水收集结构;雨水由透水结构向下渗透汇入第一集水槽;由透水砖面层设置的坡度流向卵石层,经雨水收集模块汇入所述第二集水槽、所述第三集水槽中。所述第一集水槽中的雨水经所述第二集水槽、所述第三集水槽分别汇入市政雨水井及浇灌井。由于路面设置所述透水结构,雨水可向下渗入,使路面无积水、防止唧泥。由于所述透水砖面层设置坡度,更加便于路面排水;由于路面两侧设置所述雨水收集模块,可以收集雨水,使雨水汇入市政雨水井或浇灌井中,节省了水资源,使雨水得到了较好的使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建设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人行道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人行道表面容易产生翘曲、松动、唧泥等病害。造成这种现象一部分原因是板块之间的裂缝使得降到人行道面上的水分渗入到道面内部,由于下承层为不透水层,在荷载的作用下,使得下承层和路床遭受破坏,进而导致整个人行道承载能力丧失,严重影响了人行道的使用品质。
一般的人行道路面包括面层,垫层,基层,面层大多砌筑透水性差的面包砖,路面的积水通过砖与砖之间的缝隙渗入下部结构中,长时间的雨水冲刷也容易导致基层空鼓或断裂,影响通行。在雨季尤其是大雨天气时路面常常唧泥,行人在路面行走容易弄脏鞋子及裤腿,而且缺少雨水收集系统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透水性好、能收集雨水的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能够收集雨水、透水性好。
一种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包括透水结构、集水槽、输水管以及雨水收集结构;所述透水结构包括透水砖面层,所述透水砖面层下部设置结合层,所述结合层下部设置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层,所述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层下部设置碎石层,所述碎石层的剖面呈倒梯形,所述碎石层下部设有素土层;所述碎石层的梯形下底处设置第一集水槽,所述第一集水槽的两侧设置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的末端设置第二集水槽,所述第二输水管的末端设置第三集水槽;所述雨水收集结构包括雨水收集模块,所述雨水收集模块的上部设置用于过滤的网片,所述网片的上部设置卵石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集水槽顶部设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的板体上设有若干漏水孔,所述第一集水槽的两侧壁底部设有与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相适配的预留孔,所述第一集水槽的底部高于所述第二集水槽、所述第三集水槽的底部,所述第二集水槽、所述第三集水槽的上部设置第二盖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与水平面成锐角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集水槽的水平线相垂直,所述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与所述第一集水槽的连接点高于末端的连接点,便于雨水更快的流向所述第二集水槽、所述第三集水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集水槽、所述第三集水槽的两侧壁底部设有预留孔,所述预留孔分别连接第三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第四输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透水砖面层由道路中心线相两侧设置2%-3%的坡度,便于大雨时雨水流向两侧的所述卵石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的管体上分别设置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阀上部设置第一手孔井,所述第二控制阀上部设置第二手孔井。
在下雨时,部分雨水由所述由透水砖面层向下渗透,经所述结合层、所述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层及所述碎石层汇入所述第一集水槽;另一部分雨水经所述透水砖面层设置的坡度流向所述卵石层,经所述雨水收集模块汇入所述第二集水槽、所述第三集水槽中。同时打开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将所述第一集水槽中的雨水经所述第二集水槽、所述第三集水槽分别汇入市政雨水井及浇灌井。
由于路面设置所述透水砖面层、所述结合层、所述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层及所述碎石层的透水结构,雨水可直接向下渗入,到达所述第一集水槽,使路面无积水,防止唧泥,使行人免于弄脏鞋子和裤子。由于所述透水砖面层设置坡度,更加便于路面排水;由于路面两侧设置所述雨水收集模块,在大雨时更加方便收集雨水,使雨水汇入市政雨水井或浇灌井中,节省了水资源,使雨水得到了较好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的立面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的雨水收集模块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1-透水砖面层、2-结合层、3-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层、4-碎石层、5-素土层、6-第一集水槽、7-第一盖板、8-第一输水管、9-第二输水管、10-第二集水槽、11-第三集水槽、12-第三输水管、13-第四输水管、14-第二盖板、15-雨水收集模块、16-网片、17-卵石层、18-第一控制阀、19-第二控制阀、20-第一手孔井、21-第二手孔井、22-路缘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具体实施例:
一种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包括透水结构、集水槽、输水管以及雨水收集结构。如图1所示,透水结构包括透水砖面层1,透水砖面层1下部设置结合层2,优选的,结合层2采用1:3或1:6干硬性水泥砂浆。结合层2下部设置C20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层3,选用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在保持路面强度的同时增加混凝土的透水性。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层3下部设置粒径10-15mm的碎石层4,碎石层4的剖面呈倒梯形,碎石层4下部设有素土层5,碎石层4与素土层5之间设置土工膜,碎石层4的梯形下底处设置第一集水槽6,雨水随碎石层4的形状向下汇入第一集水槽6中。第一集水槽6的端部设置防止杂物进入的第一盖板7,第一盖板7的板体上设有若干漏水孔,作为优选方案,第一盖板7选用成品雨水篦子。第一集水槽6的两侧设置第一输水管8、第二输水管9,第一集水槽6的两侧壁底部设有与第一输水管8、第二输水管9相适配的预留孔。第一输水管8末端设置第二集水槽10,第二输水管9末端设置第三集水槽11,第一集水槽6的底部高于第二集水槽10、第三集水槽11的底部。第一输水管8、第二输水管9与水平面设置成锐角且与第一集水槽6的水平线相垂直,第一输水管8、第二输水管9与第一集水槽6的连接点高于末端的连接点,便于雨水更快的流向第二集水槽10、第三集水槽11。第二集水槽10、第三集水槽11外侧分别连接第三输水管12、第四输水管13,第二集水槽10、第三集水槽11的两侧壁底部设有预留孔,预留孔分别连接第三输水管12、第一输水管8、第二输水管9、第四输水管13。第三输水管12接入市政雨水井,用于中水系统回收利用;第四输水管13连接绿地内的渗水管或浇灌井,用于绿化浇灌。第二集水槽10、第三集水槽11上部设置第二盖板14。雨水收集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二盖板14上部的雨水收集模块15,参阅图2;雨水收集模块15上部设置用于过滤的网片16,网片16上部设置卵石层17,网片16及卵石层17用于隔离、过滤树叶等较大的垃圾。
具体而言,透水砖面层1由道路中心线相两侧设置2%-3%的坡度,便于大雨时雨水流向两侧的卵石层17,经雨水收集模块15进入到第二集水槽10、第三集水槽11中。第一输水管8、第二输水管9的管体上缘分别设置第一控制阀18和第二控制阀19,第一控制阀18上部设置第一手孔井20,第二控制阀19上部设置第二手孔井21,手孔井占用空间小,不用操作人员进入井室即可操作控制阀。使用时可同时开启第一控制阀18和第二控制阀19,也可单独开启一侧的控制阀。雨水收集模块15由多层集水板拼装而成,根据预留的雨水收集模块15厚度拼装,集水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上下连接的插孔。本实施例中的人行道排水路面两侧均设置路缘石22,参阅图3;路缘石22的标高高于本实施例中的人行道排水路面,防止卵石层17内的卵石进入市政路面或绿地中。
在下雨时,部分雨水直接由透水砖面层1向下渗透,经结合层2、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层3及碎石层4汇入第一集水槽6中,另一部分雨水经透水砖面层1设置的坡度流向卵石层,经雨水收集模块15汇入第二集水槽10、第三集水槽11中。同时打开第一控制阀18、第二控制阀19将第一集水槽6中的雨水经第二集水槽10、第三集水槽11分别汇入市政雨水井及浇灌井。
由于路面设置透水砖面层1、结合层2、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层3及碎石层4的透水结构,雨水可直接向下渗入,到达第一集水槽6中,使路面无积水,防止唧泥,使行人免于弄脏鞋子和裤子。由于透水砖面层1设置坡度,更加便于路面排水,由于路面两侧设置雨水收集模块15,在大雨时更加方便收集雨水,使雨水汇入市政雨水井或浇灌井中,节省了水资源,使雨水得到了较好的使用价值。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透水结构、集水槽、输水管以及雨水收集结构;
所述透水结构包括透水砖面层(1),所述透水砖面层(1)下部设置结合层(2),所述结合层(2)下部设置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层(3),所述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层(3)下部设置碎石层(4),所述碎石层(4)下部设有素土层(5);
所述碎石层(4)的底部设置第一集水槽(6),所述第一集水槽(6)的两侧设置第一输水管(8)、第二输水管(9);
所述第一输水管(8)的末端设置第二集水槽(10),所述第二输水管(9)的末端设置第三集水槽(11);
所述雨水收集结构包括雨水收集模块(15),所述雨水收集模块(15)的上部设置用于过滤的网片(16),所述网片(16)的上部设置卵石层(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集水槽(6)顶部设有第一盖板(7),所述第一盖板(7)的板体上设有若干漏水孔,所述第一集水槽(6)的两侧壁底部设有与第一输水管(8)、第二输水管(9)相适配的预留孔,所述第一集水槽(6)的底部高于所述第二集水槽(10)、所述第三集水槽(11)的底部,所述第二集水槽(10)、所述第三集水槽(11)的上部设置第二盖板(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水管(8)、所述第二输水管(9)与水平面成锐角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集水槽(6)的水平线相垂直,所述第一输水管(8)、所述第二输水管(9)与所述第一集水槽(6)的连接点高于末端的连接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集水槽(10)、所述第三集水槽(11)的两侧壁底部设有预留孔,所述预留孔分别连接第三输水管(12)、所述第一输水管(8)、所述第二输水管(9)、第四输水管(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水砖面层(1)由道路中心线向两侧设置2%-3%的坡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水管(8)、所述第二输水管(9)的管体上分别设置第一控制阀(18)和第二控制阀(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阀(18)上部设置第一手孔井(20),所述第二控制阀(19)上部设置第二手孔井(21)。
CN202221437418.5U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 Active CN2174601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37418.5U CN217460159U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37418.5U CN217460159U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0159U true CN217460159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36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37418.5U Active CN217460159U (zh) 2022-06-09 2022-06-09 一种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601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58853U (zh) 一种市政道路透水铺砌路面结构
CN211596246U (zh) 一种透水路面结构
CN207079438U (zh) 用于海绵城市透水铺装下改善透水率的装置
CN206815479U (zh) 景观旋流排渗井
CN206581379U (zh) 一种园路道牙排水系统
CN217460159U (zh) 一种道路建设用人行道排水路面结构
CN210368504U (zh) 一种人行道透水铺装结合下凹绿地海绵城市结构
CN105544341A (zh) 一种应对城市低洼处道路的快速排水路面结构
CN216474335U (zh) 一种用于安装夜光透水地砖的地基结构
CN206721599U (zh) 一种带有滤水净水路缘石的雨水收集生态路面
CN216195095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再利用装置
CN215482073U (zh) 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道路
CN214402046U (zh) 一种盐碱地绿化排盐入渗结构
CN214573074U (zh) 一种市政路缘石
CN213653091U (zh) 一种排水沥青路面
CN210916868U (zh) 一种新型市政透水路面道路排水结构
CN109423939A (zh) 生态园林多功能道路
CN211713575U (zh) 一种防滑的城乡园林景观步道
CN209798478U (zh) 一种带排水通道的易清理预制路缘石结构
CN210315113U (zh) 一种透水铺装路面
CN211285126U (zh)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环保园林透水道路结构
CN208250856U (zh) 排水结构和透水路面排水系统
CN216765460U (zh) 一种路表快速排水的重载透水路面结构
CN218466239U (zh) 透水混凝土沥青路面
CN216193763U (zh) 一种具备雨水渗透功能的海绵道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