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45424U - 一种电子设备及摄像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及摄像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45424U
CN217445424U CN202221023617.1U CN202221023617U CN217445424U CN 217445424 U CN217445424 U CN 217445424U CN 202221023617 U CN202221023617 U CN 202221023617U CN 217445424 U CN217445424 U CN 2174454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module
display screen
shaft
driving device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236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振动
于桂洋
雷长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Flyt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Flyte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Flytek Co Ltd filed Critical iFlyte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236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454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454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454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及摄像模块,包括:设备本体,设有显示屏幕;摄像模块,包括固定件、摄像头模组及驱动所述摄像头模组位移的驱动装置,摄像头模组及驱动装置均连接在固定件上,并通过固定件连接在设备本体的外壳上。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具有移动式摄像头模组,在可变换拍摄方向的基础上,将摄像头模组及驱动装置模块化,直接将摄像模块与设备本体外壳进行连接即可实现组装,组装简便、所需的安装配合精度低,便于制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移动式摄像头模组的电子设备存在制造繁琐、成本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及摄像模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摄像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部分电子设备涉及了多方位拍摄需求,包括前摄、后摄及倾斜角度拍摄等,如利用平板电脑在学习时进行拍摄搜题。现有技术中,为了避免占用显示屏幕的面积,通常是在电子设备上设置能够升降及旋转的移动式摄像头模组,如图1所示,此摄像头模组具有初始设置位置,当需要进行拍摄时,摄像头模组需从主机壳体内升高到壳体外然后进行旋转而进行前、后拍摄或倾斜拍摄。此种设置方式,实现摄像头位移所需的零部件多,结构复杂,同时,电机、升降机构、旋转机构及摄像头模组均需要安装到主机的内部结构或壳体上,整合为主机的主板,所需的组合及连接多、配合精度需求高,存在制造繁琐,生产合格率低,生产成本高,导致市价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具有移动式摄像头模组,在可变换拍摄方向的基础上,将摄像头模组及驱动装置模块化,直接将摄像模块与设备本体外壳进行连接即可实现组装,组装简便、所需的安装配合精度低,便于制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移动式摄像头模组的电子设备存在制造繁琐、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有:设备本体,设有显示屏幕;摄像模块,包括固定件、摄像头模组及驱动所述摄像头位移的驱动装置,所述摄像头模组及所述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并通过所述固定件连接在所述设备本体的外壳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摄像头模组从所述显示屏幕的背向侧移动至所述显示屏幕的朝向侧,并使所述摄像头模组的拍摄方向从所述显示屏幕的背向改变为所述显示屏幕的朝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头模组及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外壳的与所述显示屏幕相对的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摄像头模组翻转,以使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能处于与所述显示屏幕平行的位置,和/或能处于与所述显示屏幕具有钝角夹角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靠近所述设备本体顶端边缘的一端,所述转动轴线与所述设备本体的顶端边缘的距离,小于所述镜头与所述转动轴线的距离,以使所述镜头能翻转至所述朝向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包括与所述外壳连接的底板,以及同轴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所述摄像头模组设有凸出于壳体且同轴的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伸入所述第一轴套内,所述第二轴体伸入所述第二轴套内,以使所述摄像头模组能在所述固定件上翻转。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头模组的壳体包括有顶盖和底盖,所述顶盖与所述底盖相扣合形成轴部、容纳摄像头本体的摄像部、所述第一轴体及所述第二轴体。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底板上设有供所述摄像头模组局部嵌入的定位凹槽及供所述摄像头模组的转轴端转过的避让凹陷部;所述第一轴套及所述第二轴套与分列所述定位凹槽两侧的连接臂相连;轴部内设有第一传输线连接器,所述第一轴体上设有供信号传输线进出所述轴部的走线通道,所述第二轴体与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盖上设有能容纳所述设备本体端部的转动避让凹槽;
或,
所述顶盖上设有能容纳所述设备本体端部的转动避让凹槽,且所述转动避让凹槽的能与所述设备本体相抵的槽壁上设置有软垫。
信号传输线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备本体的外壳上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容纳所述摄像模块的局部或整体;
或,
所述设备本体的外壳上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容纳所述摄像模块的局部或整体,且还包括有与所述外壳相连接并用于遮盖所述安装凹槽的遮盖板,所述遮盖板上设置有供所述摄像头模组显露并翻转的开口。
本申请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模块,包括:固定件,连接在电子设备的设备本体外侧;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摄像头模组,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摄像头模组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能从所述设备本体的显示屏幕的背向侧移动至所述显示屏幕的朝向侧,且使所述摄像头模组的拍摄方向从所述显示屏幕的背向改变为所述显示屏幕的朝向。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其具有可移动式的摄像头模组及驱动摄像头模组位移来进行拍摄位置变化的驱动装置,以满足不同角度的拍摄需求,且将摄像头模组与驱动装置集合为摄像模块,并在制造过程中将该摄像模块与电子设备的本体设置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制造,然后将摄像模块组装到设备本体的外壳上即可。如此,一方面,将摄像头模组及驱动装置模块化,直接将摄像模块与设备本体外壳进行连接即可实现组装,组装简便,无需在设备本体的内部设置摄像头模组和驱动装置,并且也无需与设备本体的内部结构如主板等进行布局、连接,且对于制造摄像模块和外壳的配合精度的要求降低,从而提高了制造效率与制造质量;另一方面,使得设备本体的内部结构简化,制造简便。因此,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具备多方向拍摄功能的基础上,降低了具备该功能的电子设备的制造繁琐程度、组装难度,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制造质量与合格率,为降低电子设备市价、拓宽售卖范围提供了有益的可实施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摄像模块的结构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后摄状态时的后视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后摄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后摄状态时的前视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前摄状态时的后视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前摄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前摄状态时的前视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倾斜拍摄状态时的后视图。
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倾斜拍摄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倾斜拍摄状态时的前视图。
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倾斜拍摄状态时的轴测图。
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处于倾斜拍摄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摄像模块的组成爆炸图。
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前视角度的剖视图。
图1-图13中:
1-设备本体;101-安装凹槽;11-显示屏幕;12-外壳;2-驱动装置;21-动力本体;22-连接架;3-摄像头模组;301-摄像部;302-轴部;31-镜头;32-摄像头本体;33-底盖;34-顶盖;341-转动避让凹槽;342-第一轴体,343-第二轴体;35-第一传输线连接器;36-软垫;37-信号传输线;4-遮盖板;5-固定件;51-底板;511-避让凹陷部;512-定位凹槽;52-第一轴套;53-连接臂;54-第二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具有移动式摄像头模组,在可变换拍摄方向的基础上,组装简便、所需的安装配合精度低,便于制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移动式摄像头模组的电子设备存在制造繁琐、成本较高的问题。同时,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该电子设备的摄像模块。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附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此电子设备例如为学习机、手机、平板电脑(包括学习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其具有设备本体1及摄像模块,摄像模块未设置在设备本体1的内部,设备本体1具有内部主板、显示屏幕11及容纳主板并固定显示屏幕11的外壳12等,可以进行并实现除摄像有关操作外的其他设备功能;而摄像模块,包括有固定件5、摄像头模组3及驱动装置2,摄像头模组3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摄像头本体32及镜头31等,镜头31也指设在壳体内或连接在壳体上的镜片,驱动装置2固定在固定件5上,并与摄像头模组3传动连接以驱动摄像头模组3位移,固定件5与设备本体1的外壳12相连接,即,摄像头模组3与驱动装置2均通过该固定件5连接在与设备本体1的外壳上。如此设置,一方面,将摄像头模组及驱动装置模块化,直接将摄像模块与设备本体外壳进行连接即可实现组装,摄像模块整体连接在设备主体的外部,组装简便,连接精度需求低,摄像头模组3与驱动装置2均无需与设备主体的内部结构如主板进行装配;另一方面,组装摄像头模组3与驱动装置2时,同步完成二者与固定件5的组装,则同步完成了摄像头模组3的转动结构的组装,无需在摄像头模组3与设备本体1之间建立转动组装,直接将固定件5与设备本体1连接即可,组装更简便,也能有效防止组装过程中摄像头模组3与驱动装置2的零部件丢失。
如此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一方面,具有可移动式的摄像头模组3及驱动摄像头模组3位移来进行改变拍摄方向的驱动装置2,具备多方向拍摄功能,具备满足不同方位的拍摄需求的结构性能;第二方面,摄像头模组3与驱动装置2集合为摄像模块,且该摄像模块相对于电子设备的本体独立设置,制造时,摄像模块与设备本体1的外壳进行连接组装即可,不仅组装简便,无需与设备本体1的内部结构如主板等进行结构组装,且对于连接制造时的配合精度的要求降低,提高了制造效率与制造质量,同时,又使得设备本体1的内部结构简化,简便了生产制造环节。
从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具备多方向拍摄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将摄像头模组及驱动装置模块化,直接与设备本体进行模块化组装,降低了具备该功能的电子设备的制造繁琐程度、组装难度,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制造质量与合格率,为降低电子设备市价、拓宽售卖范围提供了有益的可实施性。
同时,摄像模块在组装到设备本体的外部之后,摄像头模组3的初始位置位于显示屏幕11的背向侧,初始拍摄方向为如图3中箭头所示的显示屏幕11的背向,此背向包括180度的拍摄角度。初始位置上,拍摄方向与显示屏幕11的夹角,可根据需求设定,例如90度、60度或30度等。若当拍摄方向与显示屏幕11相垂直时,可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当驱动装置2驱动摄像头模组3位移时,摄像头模组3从显示屏幕11的背向侧移动至显示屏幕11的朝向侧,并使得摄像头模组3的拍摄方向从显示屏幕11的背向改变为显示屏幕的朝向,从而可以进行多方向拍摄。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上述“朝向侧”及“背向侧”是以显示屏幕所在平面为界限所划分,指的是该平面的前侧及后侧,而“朝向”指的是显示屏幕所在平面的朝向侧的空间,也是指,能够获取显示屏幕所显示图像的180度的角度空间,“背向”指的是显示屏幕所在平面的背向侧的空间,也是指,上述180度所相对的另外180度的角度空间。拍摄方向,指的是垂直于镜头31且逐渐远离镜头31的方向。
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具有从显示屏幕11的背向侧到朝向侧的位移,而拍摄方向也具有从显示屏幕11的背向到朝向的改变。
如此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摄像头模组3的初始位置位于显示屏幕11的背向侧,未设置在显示屏幕11的显示面上,初始拍摄方向为后摄,不会占用显示屏幕11的显示区域,不会使非屏显区域面积较大而造成黑边过大等问题,非常利于进行窄边框、全面屏等需求的实现,且不仅不影响屏显比例,也利于摄像模块与设备本体1进行稳固又便利的连接组装。
具体而言,摄像头模组3的信号传输线及给驱动装置2供电的导线,一种实施例中,可与独立的电池及电控板相连,而该电控板上的处理器可与设备主体的主板上的处理器进行无线传输。第二种实施例中,外壳12上设置有供主板传输线及供电导线穿出的通孔,主板传输线及供电导线的线端外露于壳外,摄像模块连接至设备主体外侧,且摄像头模组3的信号传输线与主板传输线直接相连,驱动装置2的导线与供电导线直接相连。
本申请还提供了第三种实施例,摄像头模组3的传输线及驱动装置2的驱动导线,可通过电路连接器与设备本体1的主板相连,摄像模块与设备本体1二者之一上设置有电路连接器,另一者的传输线及导线的线端外露并与电路连接器相连。例如,外壳12上设置有供主板传输线及导线穿出的通孔,而摄像模块上具有电路连接器,摄像头模组3的信号传输线及导线与该电路连接器相连,将设备本体1上外露的主板传输线及供电导线的线端与摄像模块上对应的电路连接器相连,即可实现设备本体1与摄像模块之间的通信连接及电连接;或,也可以是在设备本体1上设置有部分或整体外露的电路连接器,摄像模块上的摄像头传输线及驱动装置2的导线的线端与设备本体1上的电路连接器相连即可。
上述电路连接器,为现有技术中传输电流和信号的连接器,而无论是设置在设备本体1上还是设置在摄像模块上,个数都可以为一个或两个,即传输线及驱动装置2的导线可共用一个连接器,也可分别使用两个连接器。当然,连接方式并不限于上述三种实施例,还可以是信号传输线使用连接器相连,而驱动装置2的导线直接相连,诸如此类等。
如图2-图4所示,摄像模块连接在设备本体1的外壳12上,位于外壳12的与显示屏幕11相对的区域上,也就是外壳12的背面,即与显示屏幕11平行且相对的面,摄像头模组3可呈块状或板状。摄像头模组3处于初始位置时,摄像头模组3的壳体一侧壁面靠近或贴抵设备本体1的外壳12,镜头31设置在壳体的与该一侧相对的另一侧壁面上。初始拍摄方向为从外壳12起至远离外壳的方向,优先的实施例中,拍摄方向与显示屏幕11所在的平面相垂直,也是与外壳12背面垂直且远离的方向,如图3中的箭头所示,也是设备本体1的后摄位。当然,在不同的设备上或因不同的应用需求,摄像模块的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不限于设备的背部,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一种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从显示屏幕11的背向侧移动至朝向侧,而拍摄方向从显示屏幕11的背向变化到显示屏幕11的朝向,可通过摄像头模组3能相对于设备本体1横向直线位移且能够转动位移而实现。例如,设备本体1外侧连接具有直线导轨的支架,摄像头模组3通过支架而滑动设置在直线导轨上,且摄像头模组3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架上,驱动装置2包括驱动摄像头模组3整体直线位移的线性驱动动力及驱动摄像头本体转动的转动动力。
在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具有动力输出轴,与摄像头模组3进行转动连接,可驱动摄像头模组3翻转,同时,与摄像头本体32相对设置的镜头31固定连接在摄像头模组3上,即拍摄方向随摄像头模组3的转动而同步改变。如图2-图4所示,驱动装置2驱动摄像头模组3转动使摄像头模组3从显示屏幕11的背向侧开始转动,并可转动至镜头31能与显示屏幕11平行的位置,如图5-图7所示,拍摄方向同步改变,从显示屏幕11的背向改变至显示屏幕11的朝向且与显示屏幕11垂直;也可转动至使镜头31能与显示屏幕11具有钝角夹角α的位置,如图8-图12所示,拍摄方向与显示屏幕11呈锐角。如此设置,驱动装置2与摄像头模组3转动连接,摄像头模组3翻转,即可实现背向位、朝向平行位及朝向锐角位的拍摄,不仅实现了后摄、前摄及倾斜拍摄的多方向拍摄及随意切换拍摄位的功能,且,摄像头模组3的移动结构,只有转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升降机构及旋转机构,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结构,非常简洁,便于制造,节约成本,且拍摄位的更换及移动流畅快速,提高了使用性能。
驱动装置2驱动摄像头模组3翻转而从后摄位转动至前摄及倾斜拍摄位,因此,本申请的此实施例中,如图5、图11及图14所示(图中的虚线即为转动轴线),摄像头模组3的转动轴线位于摄像头模组3的靠近设备本体1顶端边缘的一端,如图12所示(图12中的圆点即为转动轴线),转动轴线与设备本体1的顶端边缘的距离L1,小于摄像头模组3上镜头31与转动轴线的距离L2。如此设置,设备本体1上仅需设置很小的供摄像头模组3转动的避让空间即可,摄像头模组3可以尽可能的靠近设备本体1,确保了稳固程度和耐用性,且非常便于摄像头模组3的翻转而改变拍摄方向。
当驱动装置2驱动摄像头模组3翻转,转动180度时,摄像头模组3从背向侧转动至朝向侧且与显示屏幕11平行,镜头31高于设备本体1的顶端(此顶端指设备本体1正常使用时,较高的一端),如图4-图6所示,拍摄方向处于显示屏幕11的朝向,此朝向为从显示屏幕11至远离显示屏幕11的方向,摄像头模组3处于前摄位。驱动装置2驱动摄像头模组3继续翻转,转动角度超过180度时,如图8-图12所示,镜头31处于显示屏幕11的朝向侧且与显示屏幕11的夹角为钝角α,镜头31倾斜,拍摄方向与显示屏幕11的夹角呈锐角,可实现倾斜拍摄。当显示屏幕11竖直放置时,摄像头可以拍摄显示屏幕11前方桌面上的内容,应用在学习平板上,就可以实现智能指读功能,与现有技术中学习平板需要前置摄像头且需要搭配反光镜类配件才能进行智能指读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上述结构设置的电子设备,不会产生配件易丢失、不易携带、使用繁琐等问题,能够更便捷的实现倾斜拍摄从而便于进行智能指读或拍题等功能。
倾斜拍摄位,摄像头模组3与设备本体1的夹角可以根据设备其他参数如尺寸等进行具体设定,例如,摄像头模组3从初始位置转动245度,与显示屏幕11的夹角为115度时,拍摄方向与显示屏幕11呈25度夹角,可以拍摄到显示屏幕11前方甚至包括靠近或紧挨显示屏幕11的桌面区域。
驱动装置2驱动摄像头模组3反向转动,能从倾斜拍摄位返回至前摄位,倾斜拍摄位返回至后摄位,前摄位返回至后摄位的切换。
驱动装置2可为电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具体可为可正反转的步进电机,主板上的处理器根据指令控制步进电机的步数,从而控制摄像头模组3的转动角度。例如,当用户选择后摄功能,使用场景为后摄时,处理器会控制步进电机保持起始位置不变,如图2-图4所示,摄像头即可实现后摄拍照功能;当用户选择前摄功能,使用场景为前摄时,处理器会通过控制步进电机的步数,电机转动对应的第一预设步数后,使摄像头模组3到达第一指定角度并锁定位置,如图5-图7所示,此时摄像头可以充当前摄摄像头使用;当用户选择拍题或指读功能,使用场景为拍题或指读状态时,处理器会通过控制步进电机的步数,电机转动对应的第二预设步数后,使摄像头模组3到达第二指定角度并锁定位置,如图8-图12所示。
图12与图13中,固定件5包括有底板51,底板51与设备本体1的外壳12连接,驱动装置2与底板51固定连接,摄像头模组3与驱动装置2传动连接。摄像头模组3与固定件5之间可无连接关系,也可设置有转动连接。
固定件5还包括均连接在底板51上、同轴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轴套52及第二轴套54,两个轴套之间容纳摄像头模组3,摄像头模组3的转轴两端分别与第一轴套52及第二轴套54转动连接,以相对于固定件5及设备本体1进行翻转。同时,摄像头模组3便捷地转动连接在固定件5上,可保持转动稳定性。
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轴套52与第二轴套54与底板51可拆卸连接,如此,当摄像头模组3的转轴与轴套装配到位后,再将两个轴套安装到底板51上,可以简便地实现将摄像头模组3固定到底板51上并与底板51建立稳固的转动连接的操作。
图13中亦示出了一种摄像头模组3的组成结构,此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的壳体分为两部分,即顶盖34和底盖33,顶盖34上设置有供镜头31露出或安装镜头31的摄像开口。顶盖34与底盖33相扣合形成围成了容纳摄像头的摄像部301及轴部302,摄像头模组3的转轴设在轴部302,摄像头本体32设置在摄像部301内,摄像开口开设在顶盖34的形成摄像部301的区域上。
摄像头模组3的转轴可以是一个整体的贯穿轴部302的长轴,亦或者,主要由第一轴体342及第二轴体343组成以占用较少的壳内空间。例如,轴部302的一侧凸出有第一轴体342、另一侧凸出有第二轴体343,第一轴体342伸入第一轴套52内并转动连接,第二轴体343伸入第二轴套54内进行转动连接。
如图13所示,一种实施例中,底板51上还可以设置有容纳摄像头模组3的定位凹槽512,摄像头模组3的局部可嵌入定位凹槽512内,同时,定位凹槽512的两侧设置有连接臂53,第一轴套52与第二轴套54可分别与连接臂53进行可拆卸连接。如此,摄像头模组3嵌入定位凹槽512的同时,第一轴套52与第二轴套54分别与两侧的连接臂53相对,直接进行连接即可,能够快速定位,连接更便捷,且摄像头模组3局部嵌入定位凹槽512,整体连接更稳固,对摄像头模组3起到保护作用。
驱动装置2包括驱动动力本体21与连接架22,动力本体21通过连接架22固定在固定件5上。连接架22可与底板51上的连接臂53进行连接。如此,也可便捷地将驱动组装到底板51上。同时,亦可通过连接臂53与设备本体1的外壳12进行连接,将底板51紧固在设备本体1上,完成将整个摄像模块组装到设备本体1的操作。
驱动装置2可设为电机,则连接架22可具有套设电机的箍环和/或与电机座连接的座板。第一轴套52及第二轴套54与底板51之间的连接,底板51与驱动装置2的连接架22之间的连接,底板51与设备本体1外壳12之间的连接,都可以是通过紧固件如螺钉等进行紧固连接,如图13所示,连接臂53、连接架22、第一轴套52及第二轴套54均设有平板部,平板部上具有供螺钉穿过的连接孔。如此,易进行连接定位,连接操作便捷,也能实现可拆卸连接,便于对摄像模块整体、摄像头模组3及驱动装置2进行维护。当然,各处的连接不限于此一种实施方式,亦可以是粘接等不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卡扣连接结构进行可拆卸连接。
信号传输线37需要连接壳体内的摄像头本体32与设备主体的主板。由于摄像头模组3经常需要转动,为避免传输线对转动形成干扰,信号传输线37从壳体的侧面进出壳体。一种实施例中,传输线可从转轴内进行排布,如,第一轴体342上设置有走线通道,供信号传输线37走线。如此,当摄像头模组3转动时,信号传输线37随之产生的移动量最小、对转动产生的干扰影响性也最小。第一轴体342可呈空心结构、圆筒状。
一种实施例中,轴部30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传输线连接器35。与摄像头本体32相连的过渡传输线,另一端与该第一传输线连接器35相连,而连接主板的信号传输线37,穿出设备主体的外壳12,经走线通道走线并与该第一传输线连接器35相连。
驱动装置2上也可设置有第二传输线连接器,电机的导线亦或传输线直接与该第二传输线连接器相连,主板上对应的导线或传输线,亦穿出设备本体1的外壳12与该连接器相连。
当摄像头模组3转动时,信号传输线37相对于设备主体具有伸缩性,在摄像头模组3转动至前摄或倾斜拍摄位时,受拖拽,信号传输线37从设备主体的壳内多伸出一截,当摄像头模组3回位时,信号传输线37多伸出的部分回缩。设备主体内根据需求可以设置有供传输线缠绕的卷轴及促使传输线回缩的卷轴回位结构。最低程度的降低传输线对转动造成的影响。
第二轴体343与驱动装置2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为简便结构、简便连接组装,一种实施例中,第二轴体343上设置有供动力输出轴伸入的内孔,动力输出轴与第二轴体343键连接。动力输出轴及内孔,二者之一上设置有花键、另一者上设置有键槽,当花键设置在动力输出轴上时,可以在动力输出轴的周向上均匀设置多个花键,并使花键与动力输出轴一体设置。
第一轴体342与第二轴体343,均可包括分设在顶盖34与底盖33上的两部分,当顶盖34与底盖33扣合后,不仅围成可容纳第一传输线连接器35的轴部302,并围合成第一轴体342、第二轴体343、上述走线通道及内孔。如此设置,非常便于组装。
如图14所示,设备本体1的外壳12上,可设置有容纳部分或整体摄像模块的安装凹槽101,防止摄像模块凸出于设备本体1,产生不容易平稳放置、镜头易被划伤磨损等问题。进一步而言,电子设备还可包括有与外壳12相连接并用于遮盖安装凹槽101的遮盖板4,遮盖板4上设置有供摄像头模组3显露并翻转的开口;如此设置,可以将除摄像头模组3外的其它结构,如驱动装置2、摄像模块与设备本体1的连接件、传输线等遮盖住,不仅美观,更对驱动装置2等具有保护作用,且遮盖板4的边缘相比于与镜头31更加凸出,有效防止镜片的磨损。
当摄像头模组3进行转动,转轴端始终靠近底板51,即便转轴位于摄像头模组3的端部,然摄像头模组3本身具有一定的厚度,亦需要有转动空间。一种实施例中,转动中心线与底板51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隔、供摄像头模组3的端部转过。本申请亦提供了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12和图13所示,底板51上设置有避让凹陷部511,对摄像头模组3的转轴端进行避让,避让凹陷部511位于定位凹槽512的一端,并相较于槽底其余区域,向槽外凹陷,供摄像头模组3的转轴端转过。如此设置,在保证了正常转动而实现多方位拍摄的基础上,亦可以缩小摄像头模组3与底板51也是与设备本体1的间距,避免增加设备本体1上安装凹槽101的深度而导致设备本体1厚度加大、具有笨重感;且,初始位时,摄像头模组3可与定位凹槽512的槽底相抵,不仅便于进行组装,且使连接更稳固。
避让凹陷部511的截面可呈圆弧形,匹配摄像头模组3端部的转动轨迹,既起到了避让作用,又避免了占用太多空间。
固定件5的底板51与设备本体1的外壳12进行紧固连接,底板51可与外壳12贴合。若底板51较薄,且底板51与设备本体1的外壳12贴合,则设备本体1对应于避让凹陷部511的区域亦设置供避让凹陷部511嵌入的凹陷槽。避让凹陷部511与凹陷槽的形状可一致,以使二者牢固贴合,连接稳固。
若摄像头模组3与底板51及设备本体1的间隔较小,摄像头模组3转动至倾斜角度时,带有镜头31的一面,即顶盖34的上表面,存在会碰触设备本体1顶端的风险。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实施例,此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顶盖34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设备本体1顶端的转动避让凹槽341,转动避让凹槽341位于镜头31及轴部302之间。摄像头模组3的转动超过180度后,转动避让凹槽341供设备本体1的顶端端部伸入或移出。如此设置,在摄像头模组3与设备本体1紧密靠近的基础上,也不会影响摄像头模组3超过180度的转动,使得倾斜拍摄具有更广范围的可调角度。
一种实施例中,转动避让凹槽341整体呈类U型,槽底壁与镜头31具有夹角而非平行,该角度根据倾斜拍摄位时,摄像头模组3与显示屏幕11的夹角而设定,使得,当摄像头模组3转动至倾斜拍摄位时,设备本体1顶端的端面与转动避让凹槽341的槽底壁相贴或相抵。如此设置,可保证摄像头模组3处于此位置的平稳性,不会产生易晃动等问题。
进一步地优选实施例中,转动避让凹槽341的能与设备本体1的顶端相抵的槽底壁上,铺设有软垫36。软垫36可全覆盖槽底壁也可局部覆盖。在转动中相互靠近并进行贴抵的两个面之间铺设软垫36,可以降低冲击性,减缓磨损。软垫36可以是硅胶垫,也可以是软性塑胶垫,还可以是由其他具有柔软度的物体制造成垫状,如气垫或棉垫。
转动避让凹槽341的两个槽侧壁均与槽底壁呈倾斜相交,内角均为钝角,形成扩口状结构,便于进行转动避让。更远离摄像头的槽侧壁,其与槽底壁的夹角亦可根据倾斜拍摄位的角度而设,使得摄像头模组3处于倾斜拍摄位时,该槽侧壁与外壳12平行。设备本体1的顶端的沿厚度方向的一侧,也是更靠近显示屏幕11的一侧,设有倒角或具有倾斜面,呈斜坡状。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模块,其具有固定件5、驱动装置2及摄像头模组3,驱动装置2固定在该固定件5上,摄像头模组3与驱动装置2传动连接,并可相对于固定件5移动。固定件5用于与电子设备相连,以使摄像模块整体连接在电子设备本体1的外侧。摄像头模组3受驱动装置2的驱动作用,从显示屏幕11的背向侧移动至显示屏幕11的朝向侧,且使摄像头模组3的拍摄方向从显示屏幕11的背向改变为显示屏幕11的朝向。如此设置,该摄像模块易于与电子设备的设备主体进行连接,无需与设备主体内部结构如主板等建立组装关系,而与设备主体连接后,可以实现多方位拍摄功能,与现有技术中的其他实现多方位拍摄的结构相比,结构简便,组装简便,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生产合格率。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块,与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属于同一申请构思,可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摄像模块的功能,具备实现相应功能的结构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相应描述,此处不再加以赘述。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申请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附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装置和设备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用到的限定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仅用于更清楚的阐述技术方案,并不能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1),设有显示屏幕(11);
摄像模块,包括固定件(5)、摄像头模组(3)及驱动所述摄像头模组位移的驱动装置(2),所述驱动装置(2)与所述摄像头模组(3)均设置在所述固定件(5)上,并通过所述固定件(5)连接在所述设备本体(1)的外壳(12)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驱动所述摄像头模组(3)从所述显示屏幕(11)的背向侧移动至所述显示屏幕(11)的朝向侧,并使所述摄像头模组(3)的拍摄方向从所述显示屏幕(11)的背向改变为所述显示屏幕(11)的朝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3)及所述驱动装置(2)连接在所述外壳(12)的与所述显示屏幕相对的区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2)驱动所述摄像头模组(3)翻转,以使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31)能处于与所述显示屏幕(11)平行的位置,和/或能处于与所述显示屏幕(11)具有钝角夹角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3)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摄像头模组(3)的靠近所述设备本体(1)顶端边缘的一端,所述转动轴线与所述设备本体(1)的顶端边缘的距离,小于所述镜头(31)与所述转动轴线的距离,以使所述镜头(31)能翻转至所述朝向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5)包括与所述外壳(12)连接的底板(51),以及同轴设置在所述底板(51)上的第一轴套(52)和第二轴套(54);所述摄像头模组(3)设有凸出于壳体且同轴的第一轴体(342)和第二轴体(343),所述第一轴体(342)伸入所述第一轴套(52)内,所述第二轴体(343)伸入所述第二轴套(54)内,以使所述摄像头模组(3)能在所述固定件(5)上翻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3)的壳体包括有顶盖(34)和底盖(33),所述顶盖(34)与所述底盖(33)相扣合形成轴部(302)、容纳摄像头本体(32)的摄像部(301)、所述第一轴体(342)及所述第二轴体(34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1)上设有供所述摄像头模组(3)的局部嵌入的定位凹槽(512),及供所述摄像头模组(3)的转轴端转过的避让凹陷部(511);
所述第一轴套(52)及所述第二轴套(54)与分列所述定位凹槽(512)两侧的连接臂(53)相连;
所述轴部(302)内设有第一传输线连接器(35),所述第一轴体(342)上设有供信号传输线(37)进出所述轴部的走线通道,所述第二轴体(343)与所述驱动装置(2)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上设有能容纳所述设备本体(1)端部的转动避让凹槽(341);
或,
所述顶盖上设有能容纳所述设备本体(1)端部的转动避让凹槽(341),且所述转动避让凹槽(341)的能与所述设备本体(1)相抵的槽壁上设置有软垫(36)。
10.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1)的外壳(12)上设置有安装凹槽(101),所述安装凹槽(101)容纳所述摄像模块的局部或整体;
或,
所述设备本体(1)的外壳(12)上设置有安装凹槽(101),所述安装凹槽(101)容纳所述摄像模块的局部或整体,且还包括有与所述外壳(12)相连接并用于遮盖所述安装凹槽(101)的遮盖板(4),所述遮盖板(4)上设置有供所述摄像头模组(3)显露并翻转的摄像开口。
11.一种摄像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件(5),连接在电子设备的设备本体(1)外侧;
驱动装置(2),设置在所述固定件(5)上;
摄像头模组(3),与所述驱动装置(2)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摄像头模组在所述驱动装置(2)的驱动下,能从所述设备本体(1)的显示屏幕(11)的背向侧移动至所述显示屏幕(11)的朝向侧,且使所述摄像头模组(3)的拍摄方向从所述显示屏幕(11)的背向改变为所述显示屏幕(11)的朝向。
CN202221023617.1U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电子设备及摄像模块 Active CN2174454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23617.1U CN217445424U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电子设备及摄像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23617.1U CN217445424U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电子设备及摄像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45424U true CN217445424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18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23617.1U Active CN217445424U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电子设备及摄像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454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89468A (zh) * 2022-11-09 2023-03-14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89468A (zh) * 2022-11-09 2023-03-14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91003U (zh) 移动终端
CN110233950B (zh) 摄像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1405186A (zh)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207491006U (zh) 移动终端
CN207491004U (zh) 移动终端
CN209105229U (zh) 折叠式移动终端
CN217445424U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摄像模块
CN214756425U (zh)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EP4181487A1 (en) Rotating shaft mechanism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2004064575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通信端末
CN112351123B (zh) 音圈马达、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07222594B (zh) 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7491005U (zh) 移动终端
CN112637469B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EP3890282B1 (en) Folding mobile terminal
KR100576008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메인 보드
CN210129880U (zh) 移动终端
CN110445897A (zh) 移动终端
CN109981826B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112738377B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08128328U (zh) 移动终端
CN209913863U (zh) 柔性显示屏支撑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2351157B (zh) 摄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212034154U (zh) 折叠机构、壳体、电子装置
CN1910906B (zh) 回转铰链机构及摄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