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5897A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45897A CN110445897A CN201810421180.9A CN201810421180A CN110445897A CN 110445897 A CN110445897 A CN 110445897A CN 201810421180 A CN201810421180 A CN 201810421180A CN 110445897 A CN110445897 A CN 1104458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terminal
- sliding seat
- depressed area
- shell
- display scre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9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307 ferromagnet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91008695 photoreceptor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21 cell wa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49—Details of the mechan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ousing parts or relating to the method of assemb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移动终端,由于活动座能够携带摄像头伸出第一凹陷区进行拍摄,或者携带摄像头缩进第一凹陷区,因此摄像头无需占用移动终端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的空间,显示屏能够尽可能大地排布于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使得移动终端的屏占比较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今,为了获得更佳的使用体验,用户对手机大屏显示的需求越发迫切。然而,由于手机正面通常还需要排布如摄像头等器件,这些器件限制了显示屏的排布空间,导致手机的屏占比难以提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屏占比较大的移动终端。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支撑组件、显示屏及活动座,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折弯件,所述折弯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折弯件能够展开或弯曲,以展平或折叠所述支撑组件;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第三侧面,所述第一外表面承载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相背设置,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及所述第三侧面均连接在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背设置,所述第一侧面连接在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之间,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凹陷区,所述第一凹陷区自所述第一内表面向靠近所述第一外表面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一凹陷区自所述第二侧面贯穿至所述第三侧面,并延伸至所述第一侧面;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内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承载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相背设置,所述支撑组件折叠时,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对设置;
所述活动座内设有摄像头,所述活动座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凹陷区,所述活动座能够携带所述摄像头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或携带所述摄像头伸出所述第一凹陷区,以使所述摄像头的图像采集面露出。
在本申请中,由于所述活动座能够携带所述摄像头伸出所述第一凹陷区进行拍摄,或者携带所述摄像头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因此所述摄像头无需占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的空间,所述显示屏能够尽可能大地排布于所述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使得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占比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在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在展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中活动座滑动连接第一壳体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移动终端的在另一使用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中活动座转动连接第一壳体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的俯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沿A-A线剖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B处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B处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0中B处结构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0中B处结构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0中B处结构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0中B处结构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所示移动终端沿A-A线剖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方式。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在……上”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本说明书中出现“工序”的用语,其不仅是指独立的工序,在与其它工序无法明确区别时,只要能实现该工序所预期的作用则也包括在本用语中。另外,本申请中用“至”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至”前后记载的数值分别作为最小值及最大值包括在内的范围。在附图中,结构相似或相同的单元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在本申请中,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作为在此使用的“通信终端”(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0。所述移动终端100包括支撑组件1、显示屏2及活动座3。所述显示屏2固定于所述支撑组件1。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及折弯件13。所述折弯件13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所述折弯件13能够展开或弯曲,以展平或折叠所述支撑组件1。其中,所述折弯件13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弹性板件结构、铰链结构、转轴连接结构等。
在本申请中,所述支撑组件1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形成120°至180°的角度。如图2所示,本申请以所述支撑组件1展平时,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形成180°的角度为例进行说明。所述支撑组件1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形成0°至15°的角度。如图1所示,本申请以所述支撑组件1折叠时,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形成0°的角度为例进行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所述第一壳体11包括第一内表面111、第一外表面112、第一侧面113、第二侧面114及第三侧面115。所述第一外表面112承载所述显示屏2。所述第一内表面111与所述第一外表面112相背设置。所述第一侧面113、所述第二侧面114及所述第三侧面115均连接在所述第一内表面111与所述第一外表面112之间。所述第二侧面114与所述第三侧面115相背设置。所述第一侧面113连接在所述第二侧面114与所述第三侧面115之间。所述第一壳体11设有第一凹陷区116。所述第一凹陷区116自所述第一内表面111向靠近所述第一外表面112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一凹陷区116自所述第二侧面114贯穿至所述第三侧面115,并延伸至所述第一侧面113。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所述第二壳体12包括第二内表面121和第二外表面122。所述第二外表面122承载所述显示屏2。所述第二内表面121与所述第二外表面122相背设置。所述支撑组件1折叠时,所述第二内表面121与所述第一内表面111相对设置。此时,所述第一外表面112与所述第二外表面122相背设置。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4,所述活动座3内设有摄像头41。所述活动座3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所述活动座3能够携带所述摄像头41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或携带所述摄像头41伸出所述第一凹陷区116,以使所述摄像头41的图像采集面露出。所述摄像头41的图像采集面用于采集光线,使得所述摄像头41实现拍摄。简言之,所述活动座3可经所述第一凹陷区116相对所述支撑组件1展开或重叠。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活动座3能够携带所述摄像头41伸出所述第一凹陷区116进行拍摄,或者携带所述摄像头41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116,因此所述摄像头41无需占用所述移动终端100的第一外表面112和第二外表面122的空间,所述显示屏2能够尽可能大地排布于所述第一外表面112和第二外表面122,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屏占比较高。
例如,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屏占比可高达85%,甚至95%。所述屏占比是指:所述支撑组件1展平时,在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厚度方向的垂直平面上,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屏幕(如所述显示屏2)的显示区域与所述移动终端100整体的投影面积之比。换言之,所述屏占比也为所述显示屏2与所述第一外表面112及所述第二外表面122的面积的比。
由于所述第一凹陷区116自所述第二侧面114贯穿至所述第三侧面115,因此所述第一凹陷区116充分利用了所述移动终端100在所述第二侧面114向所述第三侧面115方向上的空间,所述第一凹陷区116的容积较大,容易加工,且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外观形态一致性较强。同样的,由于所述第一凹陷区116的容积较大,因此与所述第一凹陷区116相配合的所述活动座3的体积也可设置成较大,使得所述活动座3能够收容更多功能器件,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功能器件的排布更为灵活和多样化。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摄像头41的图像采集面能够露出”是指所述摄像头41的图像采集面不被所述移动终端100的会发生遮光效果的部件(例如显示屏2等)所遮挡,从而能够顺利进行拍摄。当然,所述摄像头41的图像采集面仍允许有透光镜片等进行覆盖设置,以实现保护功能。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支撑组件1展平时,整个所述显示屏2均能够进行显示,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00得以实现大屏显示。所述支撑组件1折叠时,用户可选择由所述显示屏2铺设于所述第一外表面112的部分进行显示,或由所述显示屏2铺设于所述第二外表面122的部分进行显示,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00的交互方式更为多样化,用户使用体验更佳。
在本申请中,所述活动座3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时,所述活动座3可部分或全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凹陷区116。如图5所示,所述活动座3缩进所述支撑组件1时,所述活动座3全部收容于所述第一凹陷区116。如图1所示,所述活动座3缩进所述支撑组件1时,所述活动座3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本申请以此为例进行说明。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所述第二壳体12还包括第四侧面123、第五侧面124及第六侧面125。所述第四侧面123、所述第五侧面124及所述第六侧面125均连接在所述第二内表面121与所述第二外表面122之间。所述第五侧面124与所述第六侧面125相背设置。所述第四侧面123连接在所述第五侧面124与所述第六侧面125之间。所述支撑组件1展平时,所述第四侧面123与所述第一侧面113相背设置。所述支撑组件1折叠时,所述第四侧面123与所述第一侧面113朝向一致。
所述第二壳体12设有第二凹陷区126。所述第二凹陷区126自所述第二内表面121向靠近所述第二外表面122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二凹陷区126自所述第五侧面124贯穿至所述第六侧面125,并延伸至所述第四侧面123。所述支撑组件1折叠且所述活动座3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时,部分所述活动座3收容于所述第二凹陷区126。
在本申请中,所述支撑组件1折叠时,所述第一凹陷区116与所述第二凹陷区126组合成活动槽,所述活动座3伸缩于所述活动槽。由于所述第一凹陷区116和所述第二凹陷区126均可用于收容所述活动座3,因此所述支撑组件1折叠时,所述活动座4可充分利用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厚度空间,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00的整机厚度较薄,有利于实现所述移动终端100的轻薄化。在另一方面,由于所述活动座4可充分利用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厚度空间,因此所述活动座4可具有较大的厚度,从而收容更多厚度大的器件,例如摄像头等,使得所述活动座4中可排布更多功能器件,以使所述移动终端100更多功能化。
其中,所述支撑组件1折叠时,所述第二凹陷区126在所述第一内表面111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此时,所述活动座3不仅能够很好地收容于所述第二凹陷区126,并且所述第二凹陷区126的壁面不会阻碍所述活动座3的移动,从而能够保证所述支撑组件1折叠时,所述活动座3能够顺利地相对伸出或缩进所述活动槽。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6,所述活动座3包括第一外侧壁33、第二外侧壁34及第三外侧壁35。所述第二外侧壁34与所述第三外侧壁35相背设置。所述第一外侧壁33连接在所述第二外侧壁34与所述第三外侧壁35之间。所述活动座3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时,所述第一外侧壁33与所述第一侧面113平齐,所述第二外侧壁34与所述第二侧面114平齐,所述第三外侧壁35与所述第三侧面115平齐。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座3充分地利用了所述第一凹陷区116的空间,使得所述活动座3体积较大,能够收容更多的功能器件。其中,所述活动座3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凹陷区126时,所述第一外侧壁33与所述第四侧面123平齐,所述第二外侧壁34与所述第五侧面124平齐,所述第三外侧壁35与所述第六侧面125平齐。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2、图4以及图6,所述活动座3中还设有虹膜识别模组、人脸识别模组、闪光灯43、麦克风(又称送话器)、听筒42(又称受话器)、感光器、指纹模组中的至少一者。上述功能器件(如所述听筒42、所述感光器、所述指纹模组等)设于所述活动座3中,从而能够在需要使用时相对所述第一壳体11展开,不需要使用时相对所述第一壳体11重叠,无需占用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外观面空间,使得所述显示屏够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以提高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屏占比。收容于所述活动座3中的功能器件可错位排布,避免因重叠放置而导致所述移动终端100厚度过大。
其中,所述活动座3中的所述摄像头4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所述摄像头4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摄像头41的拍摄方向可以相同(同为前置或后置),也可以为不同(一者前置、一者后置)。
其中,所述听筒42的出音孔设于所述第一外侧壁33、所述第二外侧壁34或所述第三外侧壁35。所述听筒42的声音经所述出音孔传播出。由于所述出音孔312没有被遮挡,所述听筒42在所述支撑组件1展平或折叠时均可发出声音,从而与用户进行交互。例如,如图2所示,所述听筒42可设于所述第二外侧壁34,以置于所述移动终端100的顶部,使得用户接听电话时与听筒42较为靠近,能够更好地接收所述听筒42发出的声音,以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申请中,所述活动座3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2、图4以及图6,所述活动座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1。所述活动座3的滑动方向X平行于所述第一外表面112。此时,所述活动座3的滑动路径不会受到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厚度限制,使得所述活动座3的滑动路径设置更为灵活。
其中,所述活动座3的滑动方向X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113。此时,所述活动座3的移动距离均为有效移动距离,所述活动座3仅需要移动较小距离均可快速地露出收容于所述活动座3中的功能器件(如摄像头4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座3的滑动方向也可与所述第一侧面113之间形成锐角。也即所述活动座3相对所述第一侧面113倾斜地滑出或滑入所述第一凹陷区116。
其中,所述第一凹陷区116包括底壁1161。所述底壁1161的朝向与所述第一侧面113的朝向一致。所述底壁1161连接在所述第二侧壁114与所述第二侧壁115之间。所述活动座3还包括第四外侧壁38。所述第四外侧壁38与所述第一外侧壁33相背设置。所述第四外侧壁38连接在所述第二外侧壁34与所述第三外侧壁35之间。所述活动座3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时,所述第四外侧壁38可抵持所述底壁1161,底壁1161对所述活动座3起到限位作用。
所述移动终端100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座3滑出或滑入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所述驱动组件部分固接所述活动座3,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
请参阅图6,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永磁铁141和电磁铁142。所述永磁铁141固定于所述活动座3。所述永磁铁141可嵌设于所述第四外侧壁38。所述电磁铁142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1。所述电磁铁142可靠近所述底壁1161设置,例如,嵌设于所述底壁1161。所述电磁铁142通电时,所述电磁铁142与所述永磁铁141相斥或相吸,以使所述活动座3滑出或滑入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所述电磁铁142包括铁块及缠绕在所述铁块外周的线圈。通过控制所述线圈中电流的流向来改变所述电磁铁142的磁场。
或者,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滑块、丝杆以及马达。所述滑块固接所述活动座3。所述丝杆和所述马达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部。所述丝杆的外周侧具有螺旋槽。所述滑块部分嵌入所述螺旋槽以滑动连接所述丝杆。所述滑块可大致呈条形。所述滑块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活动座3,所述滑块的另一端嵌入所述螺旋槽。所述马达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转动,以使所述滑块携带所述活动座3滑动。例如,所述马达驱动所述丝杆朝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滑块在所述丝杆的驱动下携带所述活动座3朝远离所述底壁1161的方向滑动,从而使所述活动座3伸出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所述马达驱动所述丝杆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滑块在所述丝杆的驱动下携带所述活动座3朝靠近所述底壁1161的方向滑动,从而使所述活动座3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所述马达的动作(包括转动方向、转速、转动角度等)可依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
或者,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套筒、传动杆以及马达。所述套筒固接所述活动座3。所述传动杆及所述马达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部。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传动杆外侧且螺纹连接所述传动杆。所述套筒相对所述传动杆转动且相对所述第一壳体11移动。所述马达用于驱动所述传动杆转动,以使所述套筒携带所述活动座3滑动。所述马达驱动所述传动杆朝第三方向转动时,所述套筒在所述传动杆的驱动下携带所述活动座3朝远离所述底壁1161的方向滑动,从而使所述活动座3伸出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所述马达驱动所述传动杆朝与所述第三方向相反的第四方向转动时,所述套筒在所述传动杆的驱动下携带所述活动座3朝靠近所述底壁1161的方向滑动,从而使所述活动座3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所述马达的动作(包括转动方向、转速、转动角度等)可依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
或者,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齿条、齿轮以及马达。所述齿条固接所述活动座3。所述齿轮及所述马达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部。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部。所述齿条的一端固接所述活动座3,所述齿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壳体11内部。所述马达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部。所述马达用于驱动所述齿轮转动,以使所述齿条携带所述活动座3滑动。所述马达驱动所述齿轮朝第五方向转动时,所述齿条在所述齿轮的驱动下携带所述活动座3朝远离所述底壁1161的方向滑动,从而使所述活动座3伸出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所述马达驱动所述齿轮朝与所述第五方向相反的第六方向转动时,所述齿条在所述齿轮的驱动下携带所述活动座3朝靠近所述底壁1161的方向滑动,从而使所述活动座3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所述马达的动作(包括转动方向、转速、转动角度等)可依据用户需求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可以有多组,多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间隔排布,以更平稳地驱动所述活动座3。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7,所述活动座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1。所述活动座3的转动方向Y垂直于所述第一外表面112。此时,所述活动座3的转动区域不会受到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厚度限制,使得所述活动座3的转动区域设置更为灵活。
其中,所述活动座3包括转轴端31和活动端32。所述转轴端31和所述活动端32位所述活动座3相背的两端。所述转轴端3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1且位于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所述活动端32能够绕所述转轴端31转动,以转出或转入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所述摄像头41可靠近所述活动端32设置,使得所述活动座3转动较小角度即可转出所述摄像头41。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转轴端31位于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时,所述转轴端31可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内表面111,以在所述支撑组件1折叠时,收容于所述第二凹陷区126。所述活动端32转入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时,所述活动端32可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内表面111,以在所述支撑组件1折叠时,收容于所述第二凹陷区126。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100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动座3转出或转入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马达、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马达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在所述转轴端31的转轴上,所述第二齿轮的转动中心与所述转轴端31的转轴的转动中心重合。所述马达通过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驱动所述活动座3绕所述转轴端31的转轴转动,从而转出或转入所述第一凹陷区116。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8,部分所述活动座3收容于所述第二凹陷区126时,所述活动座3与所述第二凹陷区126的壁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36。具体而言,所述活动座3的外侧壁的收容于所述第二凹陷区126的部分均与所述第二凹陷区126的壁面间隔设置,两者互不接触、两者之间形成第一间隙36。
在本申请中,由于所述活动座3与所述第二凹陷区126的壁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36,使得所述活动座3移动时,所述第二凹陷区126的壁面不会对所述活动座3产生阻力,使得所述活动座3能够更顺滑地伸出或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116。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活动座3的外侧壁的不同部分与所述第二凹陷区126的壁面之间的第一间隙36的宽度并不一定相等,也即所述第一间隙36的不同区域的宽度不一定相等。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间隙36的不同区域的宽度一致。所述第一间隙36的宽度是指所述第二凹陷区126的壁面与所述活动座3的外侧壁之间的垂直距离。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9,所述第二壳体12还包括多个凸起127。所述多个凸起127彼此间隔地排布在所述第二凹陷区126的壁面上。所述多个凸起127可以大致等间距地排布在所述第二凹陷区126的壁面的各个面上。所述多个凸起127与所述活动座3之间形成第二间隙37,所述第二间隙37小于所述第一间隙36。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间隙37的设置使得所述多个凸起127不会对所述活动座3产生阻力,所述活动座3仍可以顺滑地伸出或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所述第二间隙37小于所述第一间隙36,使得所述活动座3的外侧壁与所述多个凸起127之间的间隙减小,当所述移动终端100跌落或受到冲击时,所述多个凸起127能够抵持所述活动座3,对所述活动座3进行限位,以防止所述活动座3位移过大而导致驱动结构等发生损毁。
在本申请中,所述摄像头41的图像采集面的朝向有多种设置方式,例如:所述摄像头41的图像采集面的朝向可与所述第一侧面113的朝向一致,则所述摄像头41可随时进行拍摄。或者,所述摄像头41的图像采集面的朝向与所述第一内表面111的朝向一致。或者,所述摄像头41的图像采集面的朝向与所述第一外表面112的朝向一致。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6,所述摄像头41的图像采集面的朝向与所述第一内表面111的朝向一致。所述支撑组件1展平时,所述摄像头41的图像采集面露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头41伸出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所述摄像头41自然可进行拍摄。所述摄像头41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时,若所述支撑组件1展平,则所述摄像头41可通过所述第一凹陷区116在所述第一内表面111上的开口采集图像,从而实现拍摄。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4、图6以及图10,所述第二壳体12设有贯通孔128。所述贯通孔128允许光线穿过。所述贯通孔128连通所述第二凹陷区126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外表面122。所述显示屏2包括第一透光区21。所述第一透光区21允许光线穿过。所述第一透光区21正对所述贯通孔128。所述贯通孔128在所述显示屏2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透光区21部分重叠或完全重叠。所述支撑组件1折叠且所述活动座3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此时所述活动座3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凹陷区126)时,所述摄像头41的图像采集面能够经所述贯通孔128正对所述第一透光区21。此时,所述摄像头41的图像采集面在所述显示屏2上的投影落入所述第一透光区21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头41伸出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所述摄像头41自然可进行拍摄。所述摄像头41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时,若所述支撑组件1展平,则所述摄像头41可通过所述第一凹陷区116在所述第一内表面111上的开口或所述通孔采集图像,从而实现拍摄;若所述支撑组件1折叠,则所述摄像头41可经所述第一凹陷区116的开口、所述贯通孔128及所述第一透光区21采集图像,从而实现拍摄。
其中,如图6所示,所述闪光灯43的发光面朝向与所述摄像头41的图像采集面的朝向一致,从而为所述摄像头41补光。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保障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屏占比,所述显示屏2未设置用于穿过所述闪光灯43的光线的透光区,则在所述支撑组件1折叠且拍摄环境较差时,所述摄像头41通过所述第一透光区42采集的图像质量比所述摄像头41伸出所述第一凹陷区116后所采集的图像质量低。换言之,在较差的拍摄环境中,所述活动座3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时,所述摄像头41用于拍摄普通质量的图像。所述活动座3伸出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时,所述摄像头41用于拍摄高质量的图像。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2还设有用于穿过所述闪光灯43的光线的透光区,以使所述摄像头41可在拍摄环境较差时直接进行拍摄。
在本申请中,所述显示屏2的所述第一透光区21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
第一种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0和图11,所述显示屏2的所述第一透光区21镂空设置。换言之,所述显示屏2上设置有贯穿所述显示屏2的通孔,该通孔形成所述第一透光区21,光线能够穿过该通孔进入所述摄像头41。所述显示屏2在所述第一透光区21内不进行图像显示,所述显示屏2在所述第一透光区21的周边区域进行图像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1折叠时,所述摄像头41可直接进行拍摄,或由所述活动座1携带所述摄像头41伸出所述第一凹陷区116后进行拍摄。且,所述摄像头41直接拍摄时,所述第一透光区21允许透过所有光线,使得所述摄像头41所采集的图像质量更高。
第二种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0和图12,所述显示屏2的所述第一透光区21开设有多个彼此间隔的透光孔211。所述透光孔211贯穿所述显示屏2。光线能够穿过所述透光孔211进入所述摄像头41。所述显示屏2在所述透光孔211内不进行图像显示,所述显示屏2在所述透光孔211的周边区域进行图像显示。
由于所述第一透光区21设有多个所述透光孔211,因此所述摄像头41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透光区21采集图像,并且所述第一透光区21未设置所述透光孔211的部分仍可以进行图像显示,使得所述显示屏2的显示面积增加,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屏占比更高。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第一透光区21内未设置所述透光孔211的部分会遮挡外界光线,因此所述摄像头41经所述第一透光区21所采集的图像的质量较低,所述移动终端100可依据拍摄图像质量需求,使所述摄像头41经所述第一透光区21拍摄较低质量图片,或伸出所述第一凹陷区116以拍摄较高质量图片。其中,多个所述透光孔211阵列排布,以使得所述摄像头41所采集的图像质量更高。
第三种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0和图13,所述显示屏2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212及显示模组213。所述盖板212为透明盖板,所述盖板212允许光线穿过。所述显示模组213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21内的部分镂空设置。也即,所述显示模组213上设置有贯穿所述显示模组213的通孔2131,该通孔2131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21,光线能够穿过该通孔2131进入所述摄像头41。所述显示模组213在所述第一透光区21内不进行图像显示,所述显示模组213在所述第一透光区21的周边区域进行图像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1折叠时,所述摄像头41可直接进行拍摄,或由所述活动座1携带所述摄像头41伸出所述第一凹陷区116后进行拍摄。且,所述摄像头41直接拍摄时,所述第一透光区21允许透过所有光线,使得所述摄像头41所采集的图像质量更高。所述盖板212不仅能够保护显示模组213,并且所述盖板212也能够防止外界灰尘、水汽能经通孔2131进入所述第二壳体12内部。
第四种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0和图14,所述显示屏2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212及显示模组213。所述盖板212为透明盖板,所述盖板212允许光线穿过。所述显示模组213设有多个镂空孔2132,所述多个镂空孔2132彼此间隔地排布于所述第一透光区21内。所述镂空孔2132贯穿所述显示模组213。光线能够穿过所述镂空孔2132进入所述摄像头41。所述显示模组213在所述镂空孔2132内不进行图像显示,所述显示模组213在所述镂空孔2132的周边区域进行图像显示。
由于所述第一透光区21设有多个所述镂空孔2132,因此所述摄像头41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透光区21采集图像,并且所述第一透光区21未设置所述镂空孔2132的部分仍可以进行图像显示,使得所述显示屏2的显示面积增加,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屏占比更高。所述盖板212不仅能够保护显示模组213,并且所述盖板212也能够防止外界灰尘、水汽能经所述镂空孔2132进入所述第二壳体12内部。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第一透光区21内未设置所述镂空孔2132的部分会遮挡外界光线,因此所述摄像头41经所述镂空孔2132所采集的图像的质量较低,所述移动终端100可依据拍摄图像质量需求,使所述摄像头41经所述第一透光区21拍摄较低质量图片,或伸出所述第一凹陷区116以拍摄较高质量图片。其中,多个所述镂空孔2132阵列排布,以使得所述摄像头41所采集的图像质量更高。
第五种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0和图15,所述显示屏2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214、显示层215及遮光层216。所述盖板214为透明盖板,所述盖板214允许光线穿过。所述显示层215为透明显示层。所述显示层215不仅能够进行显示,并且允许光线穿过。所述遮光层216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21内的部分镂空设置。所述遮光层216用于遮挡光线,对所述第二壳体12内部的器件进行遮挡。所述遮光层216上设置有贯穿所述遮光层216的通孔2161,该通孔2161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21,光线能够穿过该通孔2161进入所述摄像头41。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1折叠时,所述摄像头41可直接进行拍摄,或由所述活动座1携带所述摄像头41伸出所述第一凹陷区116后进行拍摄。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所述显示层215允许光线穿过,但是仍会遮挡部分光线,因此所述摄像头41经所述第一透光区21所采集的图像的质量较低,所述移动终端100可依据拍摄图像质量需求,使所述摄像头41经所述第一透光区21拍摄较低质量图片,或伸出所述第一凹陷区116以拍摄较高质量图片。
第六种实施方式:请一并参阅图10和图16,所述显示屏2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214、显示层215及遮光层216。所述盖板214为透明盖板,所述盖板214允许光线穿过。所述显示层215为透明显示层。所述显示层215不仅能够进行显示,并且允许光线穿过。所述遮光层216用于遮挡光线,对所述第二壳体12内部的器件进行遮挡。所述遮光层216开设有多个穿透孔2162。所述多个穿透孔2162彼此间隔地排布于所述第一透光区21内。所述穿透孔2162贯穿遮光层216。光线能够穿过所述穿透孔2162进入所述摄像头41。
由于所述第一透光区21设有多个所述穿透孔2162,因此所述摄像头41能够通过所述第一透光区21采集图像,并且所述第一透光区21仍可以进行图像显示,使得所述显示屏2的显示面积增加,所述移动终端100的屏占比更高。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第一透光区21内未设置所述穿透孔2162的部分会遮挡外界光线,因此所述摄像头41经所述穿透孔2162所采集的图像的质量较低,所述移动终端100可依据拍摄图像质量需求,使所述摄像头41经所述第一透光区21拍摄较低质量图片,或伸出所述第一凹陷区116以拍摄较高质量图片。其中,多个所述穿透孔2162阵列排布,以使得所述摄像头41所采集的图像质量更高。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17,所述摄像头41的图像采集面的朝向与所述第一外表面112的朝向一致。所述摄像头41伸出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时,可通过变换所述移动终端100的位置,使得所述摄像头41进行前置拍摄(例如自拍)或后置拍摄(例如互拍)。
在本申请中,所述摄像头41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时,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头41的图像采集面被所述第一壳体11的部分结构(例如所述第一外表面112)遮挡,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头41的图像采集面能够露出,本申请以所述摄像头41的图像采集面能够露出为例进行说明。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17,所述第一壳体11设有连通孔117。所述连通孔117允许光线穿过。所述连通孔117连通所述第一凹陷区116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外表面112。所述显示屏2还包括第二透光区22。所述第二透光区22允许光线穿过。所述第二透光区22正对所述连通孔117。所述第二透光区22在所述第一外表面112上的投影与所述连通孔117部分重叠或全部重叠。所述活动座3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时,所述摄像头41的图像采集面能够经所述连通孔117正对所述第二透光区22。此时,所述摄像头41的图像采集面在所述显示屏2上的投影落入所述第二透光区22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头41伸出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所述摄像头41自然可进行拍摄。所述摄像头41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116时,所述摄像头41可通过所述连通孔117及所述第二透光区22采集图像,从而实现拍摄。
其中,所述连通孔117可镂空设置,或设置透明的镜片。其中,所述第二透光区22的设置可以与所述第一透光区21的设置相同。
在本申请中,请参阅图2,所述显示屏2包括第一显示区23、第二显示区24及第三显示区25。所述第一显示区23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所述第一外表面112重叠设置。第二显示区24与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外表面122重叠设置。所述第三显示区25连接在所述第一显示区23与所述第二显示区24之间。所述第三显示区25与所述折弯件13重叠。所述折叠组件1展平或折叠时,用户均可灵活地选择由所述第一显示区23、所述第二显示区24及所述第三显示区25中的任意一者或多者进行显示,以满足显示需求。
其中,所述显示屏2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显示屏2为一体的柔性显示屏。所述第一外表面112、所述折弯件13的外表面及所述第二外表面122共同承载所述显示屏2。所述折弯件13的外表面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外表面112和所述第二外表面122。
其中,所述显示屏2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阅图18,所述显示屏2包括第一子显示屏26和第二子显示屏27。所述第一子显示屏26和所述第二子显示屏27为彼此独立的两块显示屏。所述第一子显示屏26铺设于所述第一外表面112。所述第二子显示屏27铺设于所述第二外表面122。所述折弯件13的外表面可铺设柔性的第三子显示屏28,所述第三子显示屏28连接所述第一子显示屏26和所述第二子显示屏27。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弯件13的外表面上也可以不铺设显示屏。
其中,所述第一子显示屏26可以是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所述第二子显示屏27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所述第三子显示屏28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在本申请中,请一并参阅图8,所述支撑组件1具有锁紧结构(151、152),用于在所述支撑组件1处于折叠状态时,使所述第一壳体11相对所述第二壳体12固定,从而方便用户携带所述移动终端100。所述锁紧结构(151、152)具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
所述支撑组件1还包括第一锁紧件151和第二锁紧件152。所述第一锁紧件151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1。所述第二锁紧件152设于所述第二壳体12。所述支撑组件1折叠时,所述第一锁紧件151与所述第二锁紧件152相配合。
其中,所述第一锁紧件151为第一永磁铁。所述第一永磁铁可固定于所述第一内表面111。所述第二锁紧件152为第二永磁铁。所述第二永磁铁可固定于所述第二内表面121。所述第一永磁铁与所述第二永磁铁相向的一端磁性相反。所述支撑组件1折叠时,所述第一永磁铁与所述第二永磁铁磁性相吸。
或者,所述第一锁紧件151为凸设于所述第一内表面111的卡块。所述第二锁紧件152为凹设于所述第二内表面121的卡槽。所述支撑组件1折叠时,所述卡块卡合于所述卡槽。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的槽壁过盈配合,以增加两者之间的锁紧力。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4)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显示屏及活动座,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折弯件,所述折弯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折弯件能够展开或弯曲,以展平或折叠所述支撑组件;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内表面、第一外表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及第三侧面,所述第一外表面承载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相背设置,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及所述第三侧面均连接在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外表面之间,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背设置,所述第一侧面连接在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之间,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凹陷区,所述第一凹陷区自所述第一内表面向靠近所述第一外表面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一凹陷区自所述第二侧面贯穿至所述第三侧面,并延伸至所述第一侧面;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内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二外表面承载所述显示屏,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相背设置,所述支撑组件折叠时,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相对设置;
所述活动座内设有摄像头,所述活动座可伸缩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凹陷区,所述活动座能够携带所述摄像头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或携带所述摄像头伸出所述第一凹陷区,以使所述摄像头的图像采集面露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第四侧面、第五侧面及第六侧面,所述第四侧面、所述第五侧面及所述第六侧面均连接在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二外表面之间,所述第五侧面与所述第六侧面相背设置,所述第四侧面连接在所述第五侧面与所述第六侧面之间;
所述第二壳体设有第二凹陷区,所述第二凹陷区自所述第二内表面向靠近所述第二外表面的方向凹陷,所述第二凹陷区自所述第五侧面贯穿至所述第六侧面,并延伸至所述第四侧面,所述支撑组件折叠且所述活动座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时,部分所述活动座收容于所述第二凹陷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包括第一外侧壁、第二外侧壁及第三外侧壁,所述第二外侧壁与所述第三外侧壁相背设置,所述第一外侧壁连接在所述第二外侧壁与所述第三外侧壁之间,所述活动座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时,所述第一外侧壁与所述第一侧面平齐,所述第二外侧壁与所述第二侧面平齐,所述第三外侧壁与所述第三侧面平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活动座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外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的滑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侧面。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活动座的转动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外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包括转轴端和活动端,所述转轴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且位于所述第一凹陷区,所述活动端能够绕所述转轴端转动,以转出或转入所述第一凹陷区。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活动座收容于所述第二凹陷区时,所述活动座与所述第二凹陷区的壁面之间形成第一间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还包括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彼此间隔地排布在所述第二凹陷区的壁面上,所述多个凸起与所述活动座之间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小于所述第一间隙。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的图像采集面的朝向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的朝向一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凹陷区并延伸至所述第二外表面,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透光区,所述第一透光区正对所述贯通孔,所述支撑组件折叠且所述活动座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时,所述摄像头的图像采集面能够经所述贯通孔正对所述第一透光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区镂空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开设有多个彼此间隔的透光孔。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及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内的部分镂空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及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设有多个镂空孔,所述多个镂空孔彼此间隔地排布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内。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显示层及遮光层,所述显示层为透明显示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内的部分镂空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显示层及遮光层,所述显示层为透明显示层,所述遮光层开设有多个穿透孔,所述多个穿透孔彼此间隔地排布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内。
1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的图像采集面的朝向与所述第一外表面的朝向一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凹陷区且延伸至所述第一外表面,所述显示屏还包括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二透光区正对所述连通孔,所述活动座缩进所述第一凹陷区时,所述摄像头的图像采集面能够经所述连通孔正对所述第二透光区。
2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为柔性显示屏,所述第一外表面、所述折弯件的外表面及所述第二外表面共同承载所述显示屏。
2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子显示屏和第二子显示屏,所述第一子显示屏铺设于所述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二子显示屏铺设于所述第二外表面。
2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锁紧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支撑组件折叠时,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二锁紧件相配合。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件为第一永磁铁,所述第二锁紧件为第二永磁铁,所述支撑组件折叠时,所述第一永磁铁与所述第二永磁铁磁性相吸。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件为凸设于所述第一内表面的卡块,所述第二锁紧件为凹设于所述第二内表面的卡槽,所述支撑组件折叠时,所述卡块卡合于所述卡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21180.9A CN110445897B (zh) | 2018-05-04 | 2018-05-04 | 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421180.9A CN110445897B (zh) | 2018-05-04 | 2018-05-04 | 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45897A true CN110445897A (zh) | 2019-11-12 |
CN110445897B CN110445897B (zh) | 2024-06-25 |
Family
ID=68427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421180.9A Active CN110445897B (zh) | 2018-05-04 | 2018-05-04 | 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445897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45645A (zh) * | 2019-12-20 | 2020-05-1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2954164A (zh) * | 2021-02-08 | 2021-06-1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WO2021129207A1 (zh) * | 2019-12-27 | 2021-07-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式终端设备 |
CN116804420A (zh) * | 2022-03-14 | 2023-09-26 | 王希哲 | 一种折页结构、折叠架、显示器、键盘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78902A (zh) * | 2014-07-25 | 2016-01-27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KR20170040643A (ko) * | 2015-10-05 | 2017-04-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복수의 디스플레이를 구비한 전자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
WO2017114463A1 (zh) * | 2015-12-29 | 2017-07-0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 |
CN107707696A (zh) * | 2017-10-10 | 2018-02-16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
CN107902088A (zh) * | 2017-11-30 | 2018-04-13 | 上海孩子国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 可调整显示尺寸的飞行式移动终端和系统 |
CN208128328U (zh) * | 2018-05-04 | 2018-11-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
2018
- 2018-05-04 CN CN201810421180.9A patent/CN11044589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78902A (zh) * | 2014-07-25 | 2016-01-27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KR20170040643A (ko) * | 2015-10-05 | 2017-04-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복수의 디스플레이를 구비한 전자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
WO2017114463A1 (zh) * | 2015-12-29 | 2017-07-0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 |
CN107707696A (zh) * | 2017-10-10 | 2018-02-16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
CN107902088A (zh) * | 2017-11-30 | 2018-04-13 | 上海孩子国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 可调整显示尺寸的飞行式移动终端和系统 |
CN208128328U (zh) * | 2018-05-04 | 2018-11-2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45645A (zh) * | 2019-12-20 | 2020-05-1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WO2021129207A1 (zh) * | 2019-12-27 | 2021-07-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式终端设备 |
CN112954164A (zh) * | 2021-02-08 | 2021-06-1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2954164B (zh) * | 2021-02-08 | 2022-09-3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6804420A (zh) * | 2022-03-14 | 2023-09-26 | 王希哲 | 一种折页结构、折叠架、显示器、键盘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45897B (zh) | 2024-06-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128323U (zh) | 移动终端 | |
CN208128325U (zh) | 移动终端 | |
KR102376039B1 (ko) | 이동 단말기 | |
CN110445897A (zh) | 移动终端 | |
CN208128321U (zh) | 移动终端 | |
CN209105229U (zh) | 折叠式移动终端 | |
CN208128324U (zh) | 移动终端 | |
KR100605842B1 (ko) | 휴대 단말기의 카메라 렌즈 모듈 회전 장치 | |
CN208128326U (zh) | 移动终端 | |
CN207926664U (zh) | 移动终端 | |
CN208128327U (zh) | 移动终端 | |
KR102435650B1 (ko) | 이동 단말기 | |
CN208128322U (zh) | 移动终端 | |
WO2020088056A1 (zh) | 移动终端 | |
CN208522805U (zh) | 折叠式移动终端 | |
CN207968578U (zh) | 移动终端 | |
CN110445898A (zh) |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8128328U (zh) | 移动终端 | |
CN110445902A (zh) | 移动终端 | |
CN110445894A (zh) | 移动终端 | |
CN209072540U (zh) | 移动终端 | |
CN110445901A (zh) | 移动终端 | |
CN110445893A (zh) | 移动终端 | |
CN110445900A (zh) | 移动终端 | |
CN110417958A (zh) | 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