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8987U - 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38987U
CN217438987U CN202220943333.8U CN202220943333U CN217438987U CN 217438987 U CN217438987 U CN 217438987U CN 202220943333 U CN202220943333 U CN 202220943333U CN 217438987 U CN217438987 U CN 2174389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ixing frame
central fixing
reserved hole
r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94333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阳
王鑫
栾涛
孙志杰
丁文智
魏巍
王志远
李龙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Port & Channel Engineering Co ltd
Caofeidian Xintian L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Port & Channel Engineering Co ltd
Caofeidian Xintian L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Port & Channel Engineering Co ltd, Caofeidian Xintian L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Port & Channe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94333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389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389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389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包括中心固定架、若干根过渡延长杆和若干个末端支撑结构;中心固定架周向均布设有多个呈辐射状的延伸部;末端支撑结构的数量与中心固定架的延伸部的数量相适应并分别与中心固定架的延伸部端部连接,通过内置的千斤顶的作用将另一端抵在邻侧预留孔洞的内壁上;若干根过渡延长杆可选择性连接在中心固定架的延伸部与末端支撑结构之间,使中心固定架的延伸部延长至与预留孔洞的尺寸相适应;每根过渡延长杆由一个连接杆构成或由多个依次连接的连接杆构成;该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结构简单,组装及拆卸方便,结构稳定性强,不会破坏预留孔洞结构,且可以根据预留孔洞的尺寸和形状自由调整。

Description

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沉井结构内部均设置有多道隔墙,将沉井分为多个隔舱,隔墙中间设置有临时孔洞使各隔舱功能区可以联通作业。沉井在下沉过程中,为防止临时孔洞受力过大破坏,均需对临时孔洞进行封堵或支撑。目前常用的做法是采用砖块砌筑或浇筑素混凝土进行封堵支撑,待沉井下沉稳定后凿除砖块或素混凝土,该方法使用的砖块或素混凝土均为一次性耗材,从而造成浪费,且凿除过程中存在破坏沉井的风险。
已公开专利CN204212181U公布了一种沉井预留洞口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结构由型钢支撑结构层以及砌体结构层组合构成,两者之间竖向贴合设置,其优点是二者组合结构满足沉井下预留洞口的压力要求,型钢可拆除循环利用,缺点是需在沉井预留洞口处设置预埋件,型钢格栅与临时孔洞尺寸一致,安装困难。
已公开专利CN212742601U公布了一种沉井预留洞口的封堵结构,其包括靠近沉井外周面设置的封板,位于封板朝向沉井内侧设置的挡板,挡板的直径大于预留洞的直径,封板朝向挡板的一面设置有对拉螺杆,对拉螺杆穿过挡板并在挡板背离封板的一侧螺纹配合有对拉螺母;挡板与封板之间还设置有若干用于限制封板朝向挡板的方向滑移的限位组件,其优点是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和施工的便捷性,且封堵结构可拆卸和多次使用,缺点是结构复杂,支撑杆件提供顶力有限。
已公开专利CN209293051U公布了一种沉井预留洞口封堵结构,包括洞门钢环、封闭钢板和加强组件,所述洞门钢环预埋于沉井预留洞口的内壁,洞门钢环的外端口沿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封闭钢板固定于洞门钢环的外端面上且封闭沉井洞口,在所述封闭钢板与洞门钢环的接触面上设有止水条,所述加强组件设于洞门钢环内且与洞门钢环的内壁相连。其优点是结构强度高,缺点是结构复杂且预埋件多,安装拆除困难。
因此,基于上述现有装置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安装、拆除便捷,结构适应性及稳定性强且可以循环使用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拆除便捷,结构适应性及稳定性强且可以循环使用的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包括中心固定架、若干根过渡延长杆和若干个末端支撑结构;其中,中心固定架周向均布设有多个呈辐射状的延伸部;末端支撑结构的数量与中心固定架的延伸部的数量相适应,每个末端支撑结构一端与中心固定架的至少一个延伸部端部连接,并在内置的千斤顶的作用下将其另一端抵在邻侧预留孔洞的内壁或顶角处;若干根过渡延长杆可选择性连接在中心固定架的延伸部与末端支撑结构之间,使中心固定架的延伸部延长至与预留孔洞的尺寸相适应;每根过渡延长杆由一个连接杆构成或由多个依次连接的连接杆构成。
进一步地,中心固定架为一由两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横杆以及两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竖杆以相互垂直交叉的方式连接固定而成的井字形架体;
过渡延长杆的数量为八根,其分别可选择地均布设置在中心固定架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每根过渡延长杆的两端分别与中心固定架和末端支撑结构相连接;每根过渡延长杆均由一个或若干个连接杆依次连接构成;
末端支撑结构的数量为四个,其分别设置在中心固定架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每个末端支撑结构由两根支撑杆、两个千斤顶和一块千斤顶支撑板构成;两根支撑杆间隔且平行设置,二者的一端与中心固定架的末端或两根过渡延长杆的一端相连接;千斤顶支撑板为平板或弧形板,其以一侧板面能够与预留孔洞内壁相贴合的方式设置;两个千斤顶分别以其轴线方向与支撑杆的轴线方向相同的方式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两根支撑杆的同侧,且二者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杆的一端端部、另一端固定在千斤顶支撑板上。
更近一步地,对于尺寸跨度较大的预留孔洞来说,在上述具有井字形结构的中心固定架的每相邻的竖杆和横杆之间且沿二者夹角平分线的方向斜向设置一根斜杆,使中心固定架形成一米字形架体;斜杆与第二末端支撑结构连接、或通过过渡延长杆与第二末端支撑结构连接;第二末端支撑结构由支撑杆、千斤顶和一块角钢构成;千斤顶与支撑杆同轴设置,其一端固定在支撑杆上、另一端居中固定在角钢的内顶角处,并使角钢的外顶角能够在千斤顶的伸长作用下与预留孔洞的对应顶角对合。
进一步地,在中心固定架的每根横杆和竖杆的末端、每根连接杆的两端、以及每根支撑杆的一端均设置有带孔连接部,使相邻两个部件之间能够通过装配在带孔连接部内的多个螺栓连接固定为一体。
进一步地,当杆体的径向截面为方形或多边形或异形时,带孔连接部为板面上均布开设有若干个通孔的钢板,其以平行于杆体端面的方式成对且对称地固定在各杆体端部外侧壁面上。
进一步地,当杆体的径向截面为圆形时,带孔连接部可以为固定在各杆体端部的法兰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结构简单,组装及拆卸方便,结构稳定性强,不会破坏预留孔洞结构,且可以根据预留孔洞的实际尺寸自由调整装置的适应不同形状、尺寸的预留孔洞的支撑要求,且能够反复循环利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的一种结构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的另一种结构形式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的末端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的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安装在墙体预留孔洞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的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安装在墙体预留孔洞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的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安装在墙体预留孔洞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下述实施例绝非对本实用新型有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包括中心固定架1、八根过渡延长杆和四个末端支撑结构;其中,
中心固定架1为一井字形架体,其具体由两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横杆以及两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竖杆以相互垂直交叉的方式连接固定而成,且在每根横杆和竖杆的末端端面边缘处均对称设置有带孔连接部6;两根横杆和两根竖杆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
中心固定架1采用一体铸造成型的架体,或采用满足结构强度的实心金属杆、空心金属杆、或工字钢以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而成。
在本实施例中,中心固定架1为采用多个短段工字钢焊接形成的钢制井字形架体;在中心固定架1上的每个横杆和每个竖杆的末端端部均对称设置有两个带孔连接部6,具体地,带孔连接部6具体为一长度与工字钢两侧翼缘的长度相同的钢板,其在板面上且沿钢板的长度方向均布开设有三个通孔;每个带孔连接部的一侧长边焊接固定在工字钢的翼缘外侧壁面上;
八根过渡延长杆分别连接在中心固定架1上分别位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的八个杆端端部;具体地,设置在每个方向上的过渡延长杆均由若干个连接杆2构成,且每根连接杆2的两端端面边缘侧均对称设置有两个带孔连接部,使呈同轴设置的两个连接杆2之间、以及连接杆2与中心固定架1的任一末端之间能够通过装配在位于相邻端的两个带孔连接部上的多个螺栓连接固定为一体;基于预留孔洞的形状和尺寸各异,每根过渡延长杆对应的连接杆2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目的在于对中心固定架1上分别位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的八个杆端进行延长,使其延伸至靠近邻侧预留孔洞内壁处;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延长杆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以一个连接杆2构成或多个依次连接的连接杆2构成;连接杆2也采用与形成中心固定架1的工字钢规格相同的短段工字钢;当预留孔洞的尺寸较小时,可以不采用过渡延长杆;带孔连接部6具体为一长度与工字钢两侧翼缘的长度相同的钢板,其在板面上且沿钢板的长度方向均布开设有三个通孔;每个带孔连接部的一侧长边焊接固定在工字钢的翼缘外侧壁面上,使位于过渡延长杆端部的连接杆2能够与中心固定架1的任一末端通过螺栓相连接;
如图3所示,末端支撑结构分别设置在中心固定架1上分别位于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其具体由两根支撑杆3、两个千斤顶7和一块千斤顶支撑板8构成;具体地,
两根支撑杆3间隔且平行设置,且二者之间的间距与两根横杆(或两根竖杆)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在每根支撑杆3的两端端部均对称设置有两个带孔连接部6,使支撑杆3的一端能够通过螺栓与过渡延长杆的一端或中心固定架1的任一端相连接;
两个千斤顶7分别以其轴线方向与支撑杆3的轴线方向相同的方式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两根支撑杆3的同侧,且二者的一端固定在对应支撑杆3的一端端部、另一端固定在千斤顶支撑板8的一侧板面上;
千斤顶支撑板8与预留孔洞的形状相适应,具体可以为一块平板或一块弧形板,且其相对于千斤顶7的设置方式与预留孔洞洞壁与千斤顶7轴线方向之间所成夹角相适应,使千斤顶支撑板8一侧板面与预留孔洞洞壁贴合,进而达到结构支撑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3同样采用与形成中心固定架1的工字钢规格相同的短段工字钢;两个千斤顶7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杆3的工字钢腹板上、另一端的端面固定在千斤顶支撑板8上;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墙体9上有两个预留孔洞,其中,一个预留孔洞为小尺寸孔洞,其具体采用由一个中心固定架1和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中心固定架1的四个末端支撑结构构成的临时支撑装置进行临时支撑,另一个预留孔洞为小尺寸孔洞,其具体采用由一个中心固定架1、八根由单连接杆2构成的延长杆以及和四个末端支撑结构构成的临时支撑装置进行临时支撑;由于墙体9上的两个预留孔洞的形状均为矩形,因此,末端支撑结构中的千斤顶支撑板8采用平板,平板以垂直于千斤顶7轴线方向的方式将其一侧板面固定在千斤顶7的另一端端面上,使千斤顶支撑板8的另一侧板面在千斤顶的作用下完全与在预留孔洞的内壁相贴合。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墙体9上有两个预留孔洞,其中一个预留孔洞的形状为圆形,另一个预留孔洞的形状为六边形;对于圆形预留孔洞来说,根据其尺寸大小,其具体采用由一个中心固定架1和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中心固定架1的四个末端支撑结构构成的临时支撑装置进行临时支撑,具体地,中心固定架1、末端支撑结构中的支撑杆3和千斤顶7均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中心固定架1、支撑杆3和千斤顶7相同,但基于预留孔洞为圆形,千斤顶支撑板8采用弧度与预留孔洞内壁弧度相同的弧形板,弧形板以其外弧面朝向预留孔洞内壁的方式固定在千斤顶7的另一端,使千斤顶支撑板8的外弧面在千斤顶的作用下完全与在预留孔洞的内壁相贴合;对于六边形预留孔洞来说,根据其尺寸大小,其同样采用由一个中心固定架1和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中心固定架1的四个末端支撑结构构成的临时支撑装置进行临时支撑,不同之处在于,千斤顶支撑板8采用平板,但是基于预留孔洞内壁与千斤顶7轴线方向所成夹角不是直角,因此,千斤顶支撑板8以其板面平行于邻侧预留孔洞内壁的方式斜向固定在千斤顶7的端部,使千斤顶支撑板8的另一侧板面在千斤顶的作用下完全与在预留孔洞的内壁相贴合。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墙体9上有两个方形预留孔洞,但是,由于该两个方形预留孔洞的尺寸跨度较大,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支撑结构可能会存在支撑强度不足的问题;因此,对于尺寸跨度较大的预留孔洞来说,中心固定架1在井字形架的基础上,在每相邻的竖杆和横杆之间形成的夹角处再沿夹角平分线的方向斜向设置一根斜杆,即在井字形架上增加四根斜杆形成一个米字形架体;对应地,在每根斜杆的末端装配有带孔连接部6,同时,根据长度需要,在斜杆的末端可选择性的连接由至少一根连接杆2构成的过渡延长杆,进而再通过第二连接末端支撑结构,进而使四根斜杆的端部能够抵在预留孔洞的四个顶角处;安装在斜杆上的第二末端支撑结构、或通过过渡延长杆连接在斜杆上的第二末端支撑结构具体由支撑杆、千斤顶和一块角钢构成;支撑杆的一端装配有带孔连接部6,使其与过渡延长杆或斜杆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千斤顶与支撑杆呈同轴设置,其一端固定在支撑杆上、另一端居中固定在角钢的内顶角处,并使角钢的外顶角能够在千斤顶的伸长作用下与预留孔洞的对应顶角对合。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案,根据预留孔洞顶角的实际情况,角钢也可以调整为夹角为钝角或锐角。
该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的相应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步骤一、根据预留孔洞的尺寸和形状,组装与预留孔洞相适应的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
步骤二、将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放置于墙体9上预留孔洞10的中心位置,并控制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上、下两个方向上的千斤顶7同时顶进,直至上端千斤顶顶板搁置在预留孔洞10的上表面墙体上并保持一定压力;
步骤三、控制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左、右两个方向上的千斤顶7同时顶进,直至左、右两侧的千斤顶顶板8与预留孔洞10的左右表面墙体接触并保持一定压力;
步骤四、若该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还有斜向延伸部,则控制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在斜向方向上的千斤顶同时顶进,直至千斤顶顶部角钢与墙体顶角对合并保持一定压力;
步骤五、沉井下沉至稳定条件且浇筑封底混凝土、底板混凝土稳定后拆除拼装结构,拼接装置左右两侧的千斤顶7先同时回缩,下端及上端的千斤顶7后同时回缩,拼装结构与预留孔洞10脱离,移走拼装结构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未详细公开的部分属于本领域的公知技术;此外,尽管上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用新型创造均为保护之列。

Claims (6)

1.一种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固定架(1)、若干根过渡延长杆和若干个末端支撑结构;其中,
中心固定架(1)周向均布设有多个呈辐射状的延伸部;
末端支撑结构的数量与中心固定架(1)的延伸部的数量相适应,每个末端支撑结构一端与中心固定架(1)的至少一个延伸部端部连接,并在内置的千斤顶的作用下将其另一端抵在邻侧预留孔洞的内壁或顶角处;
若干根过渡延长杆可选择性连接在中心固定架(1)的延伸部与末端支撑结构之间,使中心固定架(1)的延伸部延长至与预留孔洞的尺寸相适应;每根过渡延长杆由一个连接杆(2)构成或由多个依次连接的连接杆(2)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中心固定架(1)为一由两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横杆以及两根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竖杆以相互垂直交叉的方式连接固定而成的井字形架体;
过渡延长杆的数量为八根,其分别可选择地均布设置在中心固定架(1)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每根过渡延长杆的两端分别与中心固定架(1)和末端支撑结构相连接;每根过渡延长杆均由一个或若干个连接杆(2)依次连接构成;
末端支撑结构的数量为四个,其分别设置在中心固定架(1)的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每个末端支撑结构由两根支撑杆(3)、两个千斤顶(7)和一块千斤顶支撑板(8)构成;两根支撑杆(3)间隔且平行设置,二者的一端与中心固定架(1)的末端或两根过渡延长杆的一端相连接;千斤顶支撑板(8)为平板或弧形板,其以一侧板面能够与预留孔洞内壁相贴合的方式设置;两个千斤顶(7)分别以其轴线方向与支撑杆(3)的轴线方向相同的方式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两根支撑杆(3)的同侧,且二者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杆(3)的一端端部、另一端固定在千斤顶支撑板(8)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中心固定架(1)的每相邻的竖杆和横杆之间且沿二者夹角平分线的方向斜向设置一根斜杆,使中心固定架(1)形成一米字形架体;斜杆与第二末端支撑结构连接、或通过过渡延长杆与第二末端支撑结构连接;第二末端支撑结构由支撑杆、千斤顶和一块角钢构成;千斤顶与支撑杆同轴设置,其一端固定在支撑杆上、另一端居中固定在角钢的内顶角处,并使角钢的外顶角能够在千斤顶的伸长作用下与预留孔洞的对应顶角对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中心固定架(1)的每根横杆和竖杆的末端、每根连接杆(2)的两端、以及每根支撑杆(3)的一端均设置有带孔连接部(6),使相邻两个部件之间能够通过装配在带孔连接部(6)内的多个螺栓连接固定为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带孔连接部(6)为板面上均布开设有若干个通孔的钢板,其以平行于杆体端面的方式成对且对称地固定在各杆体端部外侧壁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带孔连接部(6)为固定在各杆体端部的法兰盘。
CN202220943333.8U 2022-04-22 2022-04-22 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 Active CN2174389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43333.8U CN217438987U (zh) 2022-04-22 2022-04-22 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943333.8U CN217438987U (zh) 2022-04-22 2022-04-22 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38987U true CN217438987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18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943333.8U Active CN217438987U (zh) 2022-04-22 2022-04-22 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389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43207B (zh) 免封底混凝土钢吊箱侧板和底板连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03530989U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挡墙钢管混凝土支撑组件
CN213836667U (zh) 一种基坑工程预制混凝土非首道支撑体系
CN212358368U (zh) 一种顶管用可调整体式后背墙
CN113846567B (zh) 一种桥梁水中桩柱式基础快速施工方法
CN217438987U (zh) 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
CN113668849A (zh) 一种后浇带浇筑设备及其施工方法
CN114809054A (zh) 沉井预留孔洞临时支撑装置
CN212104105U (zh) 深基坑预应力换撑支护系统
CN211622612U (zh) 弧形转角建筑系统
CN113756364B (zh) 一种无柱地铁车站结构及轨排施工方法
CN213836666U (zh) 基坑工程带格构柱预制混凝土非首道支撑体系
CN219992669U (zh) 一种可整体安装拆卸的雨水口模板
CN220741575U (zh) 一种用于生产波浪桩的模具及用于生产管桩的模具
CN114319400B (zh) 一种水下承台施工用钢围堰的拼装和下放工艺
CN111502038A (zh) 一种装配式pc建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1898562U (zh) 一种逆作法顶管井的可重复使用模板
CN220150180U (zh) 一种渐变格构式背楞防撞墙钢模板
CN116575480B (zh) 一种贯穿地下室楼板的深基坑钢管支撑施工方法
CN219671416U (zh) 一种塔吊基础
CN221052385U (zh) 一种水中贝雷架快速拆除装置
CN219195981U (zh) 一种易拆除组合型钢内支撑
CN219219029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
CN220011949U (zh) 基于塔吊标准节的支撑体
CN213539495U (zh) 一种斜置防滑混凝土垫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