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8041U - 一种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38041U
CN217438041U CN202220770172.7U CN202220770172U CN217438041U CN 217438041 U CN217438041 U CN 217438041U CN 202220770172 U CN202220770172 U CN 202220770172U CN 217438041 U CN217438041 U CN 217438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rack
tempering
preheating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701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勇
黄仕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um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um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um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um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701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38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38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38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所述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包括上料装置、料架、预热炉、钢化炉、冷却装置、下料装置、第一转移装置、第二转移装置、第三转移装置以及料架运输线。使用所述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进行钢化玻璃的批量生产时,玻璃从上料、到预热、到钢化、到冷却、到清洗、再到下料全部都是通过所述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中的装置完成的,整个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预,从而,实现了钢化玻璃的批量的自动化的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并可实现动态预热和钢化的效果,更进一步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片强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玻璃片加工业中,对于厚度较薄的玻璃片,通常采用化学强化法对玻璃片进行强化以得到强度更高的钢化玻璃片,其原理是把需要钢化的玻璃片或玻璃片制品放置在高温熔融的含有硝酸钾的盐浴中浸泡一定时间,通过将玻璃片中小离子半径的钠、锂离子和含有硝酸钾的盐浴中更大离子半径的钾离子进行置换,从而使玻璃片表面产生压缩应力层,达到提高玻璃片强度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玻璃片钢化生产线在完成玻璃片钢化上料、预热、钢化、退火、清洗等工序时的工作环境温度高,而且每道工序都是人工或半自动的,这样就造成操作人员多,劳动强度高,生产时间长,效率低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同时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包括上料装置、料架、预热炉、钢化炉、冷却装置、下料装置、第一转移装置、第二转移装置、第三转移装置以及料架运输线;其中,所述上料装置用于将多个玻璃片整齐地插放至所述料架内;所述第一转移装置用于将位于所述上料装置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转移至所述预热炉内;所述预热炉用于对所述料架内的多个玻璃片进行预热处理;所述第二转移装置用于将位于所述预热炉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转移至所述钢化炉内;所述钢化炉用于对所述料架内的多个玻璃片进行钢化处理;所述第三转移装置用于将位于所述钢化炉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转移至所述冷却装置,还用于将位于所述冷却装置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转移至所述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用于将所述料架内的多个玻璃片依次的取出;所述料架运输线分别设置在所述预热炉和所述钢化炉侧壁,所述料架运输线用于带动所述料架在所述预热炉内或所述钢化炉内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玻璃从上料、到预热、到钢化、到冷却、到清洗、再到下料全部都是通过所述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中的装置完成的,整个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预,从而,实现了钢化玻璃的批量的自动化的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中,所述预热炉包括第一炉体和第一炉盖,所述第一炉体具有朝上敞开的第一炉口,所述第一炉盖覆盖所述第一炉口的中部,所述第一炉口的首尾两端敞开形成位于首端的第一料架入口和位于尾端的第一料架出口;所述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还包括料架运输线,所述料架运输线包括沿着所述预热炉的第一炉体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运输线,所述第一运输线用于将所述预热炉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从所述第一料架入口运输至所述第一料架出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中,所述料架包括用于容纳多个玻璃片的主框体和一对设于所述主框体的侧挂架,两个所述侧挂架分别连接于所述主框体的相对的侧上沿,所述侧挂架的下侧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辊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齿条;所述第一运输线包括设于所述预热炉的第一炉体的相对的两侧的第一运输组件,两个所述侧挂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运输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运输组件包括第一轨道、第一驱动链条、第一驱动电机和多个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炉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一驱动链条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轨道支撑对应的所述侧挂架上的多个所述支撑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第一驱动链条转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一端通过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一驱动链条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齿轮与对应的所述侧挂架上的齿条啮合,多个所述第一传动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链条通过多个所述第一传动组件驱动所述料架沿着所述第一轨道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中,所述钢化炉包括第二炉体和第二炉盖,所述第二炉体具有朝上敞开的第二炉口,所述第二炉盖覆盖所述第二炉口的中部,所述第二炉口的首尾两端敞开形成位于首端的第二料架入口和位于尾端的第二料架出口;所述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还包括料架运输线,所述料架运输线包括沿着所述钢化炉的第二炉体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运输线,所述第二运输线用于将所述预热炉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从所述第二料架入口运输至所述第二料架出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中,所述料架包括用于容纳多个玻璃片的主框体和一对设于所述主框体的侧挂架,两个所述侧挂架分别连接于所述主框体的相对的侧上沿,所述侧挂架的下侧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辊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齿条;所述第二运输线包括设于所述钢化炉的第二炉体的相对的两侧的第二运输组件,两个所述侧挂架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运输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运输组件包括第二轨道、第二驱动链条、第二驱动电机和多个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炉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轨道和所述第二驱动链条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轨道支撑对应的所述侧挂架上的多个所述支撑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带动所述第二驱动链条转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一端通过第二链轮与所述第二驱动链条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齿轮与对应的所述侧挂架上的齿条啮合,多个所述第二传动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驱动链条通过多个所述第二传动组件驱动所述料架沿着所述第二轨道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中,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一搬运组件和插片机;所述第一搬运组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搬运组件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相邻排布的第一放置区、插片区和第二放置区,所述第一搬运组件用于支撑所述料架并带动所述料架从所述第一放置区先后移动至所述插片区和所述第二放置区;所述插片机布设在所述第一搬运组件的插片区的上方,所述插片机用于将与所述插片区对接的产品输入线上的玻璃片逐一的插放至位于所述插片区内的所述料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中,所述料架包括用于容纳多个玻璃片的主框体,所述主框体的上侧设有至少一对吊装钩挂;所述预热炉包括第一炉体和第一炉盖,所述第一炉体具有朝上敞开的第一炉口,所述第一炉盖覆盖所述第一炉口的中部,所述第一炉口的首尾两端敞开形成位于首端的第一料架入口和位于尾端的第一料架出口;所述第一转移装置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一升降行车;所述第一导轨在所述上料装置的第二放置区和所述预热炉的第一料架入口的上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升降行车包括车架主体和挂接组件,所述车架主体可移动的安装于所述第一导轨,所述挂接组件可上下移动的安装于所述车架主体,所述挂接组件包括与所述吊装钩挂匹配的吊钩;所述车架主体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升降导轨,所述挂接组件具有可上下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升降导轨的升降框,所述吊钩安装在所述升降框上,所述吊钩的钩口朝向所述预热炉的尾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中,所述钢化炉包括第二炉体和第二炉盖,所述第二炉体具有朝上敞开的第二炉口,所述第二炉盖覆盖所述第二炉口的中部,所述第二炉口的首尾两端敞开形成位于首端的第二料架入口和位于尾端的第二料架出口;所述第二转移装置包括第二导轨和第二升降行车;所述第二转移装置的第二导轨在所述预热炉的第一料架出口和所述钢化炉的第二料架入口的上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升降行车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升降行车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升降行车的车架主体可移动的安装于所述第二导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中,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缓冷区和液冷区,所述缓冷区包括第一缓冷位和第二缓冷位,所述液冷区包括第一液冷位和第二液冷位,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缓冷区内的第二搬运组件和设置在所述液冷区的至少两个水槽,所述第二搬运组件用于支撑所述料架并带动所述料架从所述第一缓冷位移动至所述第二缓冷位,所述至少两个水槽分别放置所述第一液冷位和所述第二液冷位;所述第三转移装置还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二缓冷位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转移至设置在所述第一液冷位的水槽内,还用于将位于设置在所述第一液冷位的水槽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转移至设置在所述第二液冷位的水槽内;所述第三转移装置包括第三导轨和第三升降行车;所述第三转移装置的第三导轨在所述钢化炉的第二料架出口、所述缓冷区和所述液冷区的上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升降行车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升降行车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升降行车的车架主体可移动的安装于所述第三导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中,所述下料装置包括第二搬运组件和插片机;所述第二搬运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搬运组件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相邻排布的第三放置区、取片区和第四放置区,所述第二搬运组件用于支撑所述料架并带动所述料架从所述第三放置区先后移动至所述取片区和所述第四放置区;所述取片机布设在所述第二搬运组件的取片区的上方,所述取片机用于将位于所述取片区内的所述料架内的玻璃片逐一的取出并摆放至与所述取片区对接的产品输出线上;所述第三导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下料装置的第三放置区的上方。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至少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包括上料装置、料架、预热炉、钢化炉、冷却装置、下料装置、第一转移装置、第二转移装置、第三转移装置以及料架运输线;其中,所述上料装置用于将多个玻璃片整齐地插放至所述料架内;所述第一转移装置用于将位于所述上料装置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转移至所述预热炉内;所述预热炉用于对所述料架内的多个玻璃片进行预热处理;所述第二转移装置用于将位于所述预热炉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转移至所述钢化炉内;所述钢化炉用于对所述料架内的多个玻璃片进行钢化处理;所述第三转移装置用于将位于所述钢化炉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转移至所述冷却装置,还用于将位于所述冷却装置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转移至所述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用于将所述料架内的多个玻璃片依次的取出;所述料架运输线分别设置在所述预热炉和所述钢化炉侧壁,所述料架运输线用于带动所述料架在所述预热炉内或所述钢化炉(400)内移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玻璃从上料、到预热、到钢化、到冷却、到清洗、再到下料全部都是通过所述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中的装置完成的,整个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预,从而,实现了钢化玻璃的批量的自动化的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2、更为关键的是,本申请开创了行业先河,将预热炉的第一炉体的内部空间设计为相连通的多个预热位,同样的,将钢化炉的第二炉体的内部空间设计为相连通的多个钢化位,同时,在预热炉和钢化炉的侧壁设可以支撑并带动料架移动的料架运输线,如此一来,料架不再需要通过吊车在不同的预热位或不同的钢化位之间转移,而是直接在具有多个预热位的预热炉和具有多个钢化位的钢化炉内缓慢行走预热或钢化,达到动态预热和钢化的效果,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对第二炉盖做了隐藏处理);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料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料架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577276590000061
Figure BDA0003577276590000071
Figure BDA000357727659000008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但是,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包括上料装置100、料架200、预热炉300、钢化炉400、冷却装置500、下料装置600、第一转移装置701、第二转移装置702、第三转移装置703以及料架运输线800。其中,所述上料装置100用于将多个玻璃片整齐地插放至所述料架200内;所述第一转移装置701用于将位于所述上料装置100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200转移至所述预热炉300内;所述预热炉300用于对所述料架200内的多个玻璃片进行预热处理;所述第二转移装置702用于将位于所述预热炉300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200转移至所述钢化炉400内;所述钢化炉400用于对所述料架200内的多个玻璃片进行钢化处理;所述第三转移装置703用于将位于所述钢化炉400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200转移至所述冷却装置500,还用于将位于所述冷却装置500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200转移至所述下料装置600;所述下料装置600用于将所述料架200内的多个玻璃片依次的取出;所述料架运输线800分别设置在所述预热炉300和所述钢化炉400侧壁,所述料架运输线800用于带动所述料架200在所述预热炉300内或所述钢化炉400内移动。
参见图5和图6,所述料架200包括用于容纳多个玻璃片的主框体21,所述主框体21的上侧设有至少一对吊装钩挂211。所述主框体21包括前后(前后方向与第一方向一致)相对的第一定位条和第二定位条,以及设于所述主框体21底部的第三定位条;所述第一定位条的后端面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二定位条的前端面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三定位条的上端面设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三通槽,所述第一定位条上的多个所述第一通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条上的多个所述第二通槽均与所述第三定位条上的多个所述第三通槽一一对应。所述固定部包括上下并排的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条、上下并排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条、以及前后并排的两个所述第三定位条,如此,使得所述玻璃片在所述主框体21内不易晃动。
参见图4,所述上料装置100包括第一搬运组件11和插片机12;所述第一搬运组件11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搬运组件11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相邻排布的第一放置区111、插片区112和第二放置区113,所述第一搬运组件11用于支撑所述料架200并带动所述料架200从所述第一放置区111先后移动至所述插片区112和所述第二放置区113;所述插片机12布设在所述第一搬运组件11的插片区112的上方,所述插片机12用于将与所述插片区112对接的产品输入线901上的玻璃片逐一的插放至位于所述插片区112内的所述料架200。
参见图1,所述预热炉300包括第一炉体31和第一炉盖32,所述第一炉体31具有朝上敞开的第一炉口,所述第一炉盖32覆盖所述第一炉口的中部,所述第一炉口的首尾两端敞开形成位于首端的第一料架入口331和位于尾端的第一料架出口332。
参见图4,所述第一转移装置701包括第一导轨7011和第一升降行车7012;所述第一导轨7011在所述上料装置100的第二放置区113和所述预热炉300的第一料架入口331的上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升降行车7012包括车架主体71和挂接组件72,所述车架主体71可移动的安装于所述第一导轨7011,所述挂接组件72可上下移动的安装于所述车架主体71,所述挂接组件72包括与所述吊装钩挂211匹配的吊钩721;所述车架主体71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升降导轨711,所述挂接组件72具有可上下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升降导轨711的升降框722,所述吊钩721安装在所述升降框722上,所述吊钩721的钩口朝向所述预热炉300的尾端。可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转移装置701将位于所述上料装置100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200转移至所述预热炉300内的具体过程是如下:所述车架主体71在行走电机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导轨7011移动至所述第一搬运组件11的第二放置区113的正上方,所述挂接组件72的升降框722在升降电机的作用下沿所述升降导轨711向下移动以使所述吊钩721触碰到所述吊装钩挂211后恰好位于所述吊装钩挂211的下侧,接着所述升降框722在升降电机的作用下沿所述升降导轨711向上移动以使所述吊钩721勾住所述吊装钩挂211并带动所述料架200向上移动,然后所述车架主体71在所述行走电机的驱动下沿所述第一导轨7011移动至所述预热炉300的第一料架入口331的正上方,接着所述升降框722在升降电机的作用下沿所述升降导轨711向下移动以使所述料架200支撑在所述预热炉300的底部,且此时所述吊钩721与所述吊装钩挂211脱离,且由于所述吊钩721的钩口是朝向所述预热炉300的尾端,所以此时所述吊钩721并不会阻碍所述料架200沿所述第一方向朝着所述预热炉300的尾端移动。
参见图1和图2,所述钢化炉400包括第二炉体41和第二炉盖42,所述第二炉体41具有朝上敞开的第二炉口,所述第二炉盖42覆盖所述第二炉口的中部,所述第二炉口的首尾两端敞开形成位于首端的第二料架入口431和位于尾端的第二料架出口432。
所述第二转移装置702包括第二导轨和第二升降行车;所述第二转移装置702的第二导轨在所述预热炉300的第一料架出口332和所述钢化炉400的第二料架入口431的上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升降行车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升降行车701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升降行车的车架主体可移动的安装于所述第二导轨。可理解的是,所述第二转移装置702将位于所述预热炉300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200转移至所述钢化炉400内的具体过程是如下:所述车架主体在行走电机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至所述预热炉300的第一料架出口332的正上方,所述挂接组件的升降框在升降电机的作用下沿所述升降导轨向下移动以使所述吊钩触碰到所述吊装钩挂后恰好位于所述吊装钩挂的下侧,接着所述升降框在升降电机的作用下沿所述升降导轨向上移动以使所述吊钩勾住所述吊装钩挂并带动所述料架200向上移动,然后所述车架主体71在所述行走电机的驱动下沿所述第二导轨移动至所述钢化炉400的第二料架入口431的正上方,接着所述升降框722在升降电机的作用下沿所述升降导轨711向下移动以使所述料架200支撑在所述钢化炉400的底部,且此时所述吊钩721与所述吊装钩挂211脱离,且由于所述吊钩721的钩口是朝向所述钢化炉400的尾端,所以此时所述吊钩721并不会阻碍所述料架200沿所述第一方向朝着所述钢化炉400的尾端移动。
参见图1和图3,所述冷却装置500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缓冷区501和液冷区502,所述缓冷区501包括第一缓冷位5011和第二缓冷位5012,所述液冷区502包括第一液冷位5021和第二液冷位5022,所述冷却装置500包括设置在所述缓冷区501内的第二搬运组件51和设置在所述液冷区502的至少两个水槽52,所述第二搬运组件51用于支撑所述料架200并带动所述料架200从所述第一缓冷位5011移动至所述第二缓冷位5012,所述至少两个水槽52分别放置所述第一液冷位5021和所述第二液冷位5022。
所述第三转移装置703还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二缓冷位5012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200转移至设置在所述第一液冷位5021的水槽52内,还用于将位于设置在所述第一液冷位5021的水槽52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200转移至设置在所述第二液冷位5022的水槽52内。具体的,所述第三转移装置703包括第三导轨和第三升降行车;所述第三转移装置703的第三导轨在所述钢化炉400的第二料架出口432、所述缓冷区501和所述液冷区502的上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升降行车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升降行车701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升降行车的车架主体71可移动的安装于所述第三导轨。可理解的是,所述第三转移装置703将位于所述钢化炉400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200转移至所述冷却装置500的具体过程是如下:所述车架主体71在行走电机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三导轨移动至所述钢化炉400的第二料架出口432的正上方,所述挂接组件72的升降框722在升降电机的作用下沿所述升降导轨711向下移动以使所述吊钩721触碰到所述吊装钩挂211后恰好位于所述吊装钩挂211的下侧,接着所述升降框722在升降电机的作用下沿所述升降导轨711向上移动以使所述吊钩721勾住所述吊装钩挂211并带动所述料架200向上移动,然后所述车架主体71在所述行走电机的驱动下沿所述第三导轨移动至所述冷却装置500的第一缓冷位5011的正上方,接着所述升降框722在升降电机的作用下沿所述升降导轨711向下移动以使所述料架200支撑在所述第二搬运组件51的底部,且此时所述吊钩721与所述吊装钩挂211脱离,且由于所述吊钩721的钩口是朝向所述冷却装置500的尾端,所以此时所述吊钩721并不会阻碍所述料架200沿所述第一方向朝着所述冷却装置500的第二缓冷位5012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的是,通过如上类似的步骤,所述第三转移装置703还可以将所述第二缓冷位5012上的料架200转移到所述第一液冷位5021的水槽52内,也可以将所述第一液冷位5021的水槽52内料架200转移到所述第二液冷位5022的水槽52内。
参见图1,所述下料装置600包括第三搬运组件61和取片机62;所述第三搬运组件61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搬运组件61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相邻排布的第三放置区611、取片区612和第四放置区613,所述第三搬运组件61用于支撑所述料架200并带动所述料架200从所述第三放置区611先后移动至所述取片区612和所述第四放置区613;所述取片机62布设在所述第三搬运组件61的取片区612的上方,所述取片机62用于将位于所述取片区612内的所述料架200内的玻璃片逐一的取出并摆放至与所述取片区612对接的产品输出线902上。最关键的是,所述第三转移装置703的所述第三导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下料装置600的第三放置区611的上方。可理解的是,所述第三转移装置703将位于所述冷却装置500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200转移至所述下料装置600的具体过程是如下:所述车架主体71在行走电机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三导轨移动至所述冷却装置500的第二液冷位5022的正上方,所述挂接组件72的升降框722在升降电机的作用下沿所述升降导轨711向下移动以使所述吊钩721触碰到所述吊装钩挂211后恰好位于所述吊装钩挂211的下侧,接着所述升降框722在升降电机的作用下沿所述升降导轨711向上移动以使所述吊钩721勾住所述吊装钩挂211并带动所述料架200向上移动,然后所述车架主体71在所述行走电机的驱动下沿所述第三导轨移动至所述下料装置600的第四放置区613的正上方,接着所述升降框722在升降电机的作用下沿所述升降导轨711向下移动以使所述料架200支撑在所述第三搬运组件61的底部,且此时所述吊钩721与所述吊装钩挂211脱离,且由于所述吊钩721的钩口是朝向所述下料装置600的尾端,所以此时所述吊钩721并不会阻碍所述料架200沿所述第一方向朝着所述下料装置600的取片区612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上料装置100的第一搬运组件11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本申请人于2018年04月17日申请的申请号为CN201810341666.1的专利中的第一运输装置进行设计,在此不做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上料装置100的插片机12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本申请人于2018年04月17日申请的申请号为CN201810341666.1的专利中的转移机构进行设计,在此不做赘述。类似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下料装置600的第三搬运组件61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本申请人于2018年04月17日申请的申请号为CN201810341666.1的专利中的第二运输装置进行设计,在此不做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上料装置100的取片机62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本申请人于2018年04月17日申请的申请号为CN201810341666.1的专利中的转移机构进行设计,在此不做赘述。另外,所述冷却装置500的第二搬运组件51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本申请人于2018年04月17日申请的申请号为CN201810341666.1的专利中的第二运输装置进行设计,在此不做赘述。
进一步的,参见图1和图3,所述料架运输线800包括沿着所述钢化炉400的第二炉体4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运输线802,所述第二运输线802用于将所述预热炉300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201的所述料架200从所述第二料架入口431运输至所述第二料架出口。具体的,所述钢化炉400的第二炉体41的内部空间沿所述第一方向分为依次相邻且连通的多个钢化位,优选的,所述多个钢化位包括第一钢化位、第二钢化位、第三钢化位、第四钢化位、第五钢化位和第六钢化位。所述第二炉盖42覆盖所述第二钢化位、所述第三钢化位、所述第四钢化位和所述第五钢化位,所述第二料架入口431和所述第二料架出口分别对应所述第一钢化位和所述第六钢化位。事实上,所述第二运输线802的作用在于将所述钢化炉400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201的所述料架200从所述第一钢化位先后运输至所述第二钢化位、所述第三钢化位、所述第四钢化位、所述第五钢化位和所述第六钢化位。在这里,所述第二运输线802包括设于所述钢化炉400的第二炉体41的相对的两侧的第二运输组件,两个所述侧挂架22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运输组件连接。参见图7,所述第二运输组件包括第二轨道821、第二驱动链条822、第二驱动电机823和多个第二传动组件824,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炉体4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轨道821和所述第二驱动链条822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轨道821支撑对应的所述侧挂架22上的多个所述支撑辊221,所述第二驱动电机823带动所述第二驱动链条822转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824一端通过第二链轮8241与所述第二驱动链条822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齿轮8242与对应的所述侧挂架22上的齿条222啮合,多个所述第二传动组件824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驱动链条822通过多个所述第二传动组件824驱动所述料架200沿着所述第二轨道821移动。从而,所述第二运输线802可以将带动所述料架200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一钢化位先后运输至所述第二钢化位、所述第三钢化位、所述第四钢化位、所述第五钢化位和所述第六钢化位。如此,开创了行业先河,将钢化炉的第二炉体的内部空间设计为相连通的多个钢化位,同时,在钢化炉的侧壁设可以支撑并带动料架移动的料架运输线,如此一来,料架不再需要通过吊车在不同的预热位或不同的钢化位之间转移,而是直接在具有多个钢化位的钢化炉内缓慢行走钢化,达到动态钢化的效果,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参见图7,所述第二轨道821位于所述钢化炉400的侧壁内侧,所述第二驱动链条822位于所述钢化炉400的侧壁外侧,所述第二传动组件824还包括穿过所述钢化炉400的侧壁的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链轮8241和所述第二齿轮824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相对的外端和内端,也即所述第二链轮8241位于所述钢化炉400的侧壁外侧,所述第二齿轮8242位于所述钢化炉400的侧壁内侧。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料架200至于所述钢化炉400内时,所述料架200的上表面低于所述钢化炉400的侧壁的上表面,所述钢化炉400的第二炉盖42支撑在所述钢化炉400的侧壁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炉盖42的内表面高于所述料架200的上表面,以确保所述第二炉盖42不会阻碍所述料架200在所述钢化炉400内水平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还包括料架运输线800,所述料架运输线800包括沿着所述预热炉300的第一炉体3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运输线801,所述第一运输线801用于将所述预热炉300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201的所述料架200从所述第一料架入口331运输至所述第一料架出口332。具体的,所述预热炉300的第一炉体31的内部空间沿所述第一方向分为依次相邻且连通的多个预热位,优选的,所述多个预热位包括第一预热位、第二预热位、第三预热位和第四预热位。所述第一炉盖32覆盖所述第二预热位和所述第三预热位,所述第一料架入口331和所述第一料架出口332分别对应所述第一预热位和所述第四预热位。事实上,所述第一运输线801的作用在于将所述预热炉300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201的所述料架200从所述第一预热位先后运输至所述第二预热位、所述第三预热位和所述第四预热位。在这里,所述料架200包括用于容纳多个玻璃片201的主框体21和一对设于所述主框体21的侧挂架22,两个所述侧挂架22分别连接于所述主框体21的相对的侧上沿,所述侧挂架22的下侧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辊221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齿条222;所述第一运输线801包括设于所述预热炉300的第一炉体31的相对的两侧的第一运输组件,两个所述侧挂架22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运输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运输组件包括第一轨道、第一驱动链条812、第一驱动电机813和多个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炉体3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一驱动链条812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轨道支撑对应的所述侧挂架22上的多个所述支撑辊22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813带动所述第一驱动链条812转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一端通过第一链轮与所述第一驱动链条812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齿轮与对应的所述侧挂架22上的齿条222啮合,多个所述第一传动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链条812通过多个所述第一传动组件驱动所述料架200沿着所述第一轨道移动。从而,所述第一运输线801可以将带动所述料架200沿所述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一预热位先后运输至所述第二预热位、所述第三预热位和所述第四预热位。如此,开创了行业先河,将预热炉的第一炉体的内部空间设计为相连通的多个预热位,同时,在预热炉的侧壁设可以支撑并带动料架移动的料架运输线,如此一来,料架不再需要通过吊车在不同的预热位之间转移,而是直接在具有多个预热位的预热炉内缓慢行走预热,达到动态预热的效果,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可参考图7,所述第一轨道位于所述预热炉300的侧壁内侧,所述第一驱动链条812位于所述预热炉300的侧壁外侧,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还包括穿过所述预热炉300的侧壁的传动轴,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一齿轮分别连接于所述传动轴的相对的外端和内端,也即所述第一链轮位于所述预热炉300的侧壁外侧,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预热炉300的侧壁内侧。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料架200至于所述预热炉300内时,所述料架200的上表面低于所述预热炉300的侧壁的上表面,所述预热炉300的第一炉盖32支撑在所述预热炉300的侧壁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炉盖32的内表面高于所述料架200的上表面,以确保所述第一炉盖32不会阻碍所述料架200在所述预热炉300内水平移动。
下面介绍所述自动生产线的工作过程:
内空的所述料架200由人工方式或由AGV运送到所述上料装置100的第一搬运组件11的第一放置区111内,所述第一搬运组件11将内空的所述料架200从所述第一放置区111移动至所述插片区112,所述插片机12将与所述插片区112对接的产品输入线901上的玻璃片201逐一的插放至位于所述插片区112内的所述料架200,所述第一搬运组件11将装载有多个玻璃片201的所述料架200从所述插片区112移动至所述第二放置区113内,所述第一转移装置701将位于所述上料装置100的第二放置区113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201的所述料架200转移至所述预热炉300内的第一预热位中,所述第一运输线801将所述预热炉300内的料架200从所述第一预热位依次运送至所述第二预热位、所述第三预热位和所述第四预热位,所述第二转移装置702将所述预热炉300的第四预热位内的料架200转移至所述钢化炉400的第一钢化位内,所述第二运输线802将所述钢化炉400内的料架200从所述第一钢化位先后运输至所述第二钢化位、所述第三钢化位、所述第四钢化位、所述第五钢化位和所述第六钢化位,所述第三转移装置703将所述钢化炉400的第六钢化位内的料架200转移至所述冷却装置500的第一缓冷位5011上,所述第二搬运组件51将所述第一缓冷位5011上的料架200转移至所述第二缓冷位5012,所述第三转移装置703将所述第二缓冷位5012上的料架200依次转运至所述第一液冷位5021的水槽52内、所述第二液冷位5022的水槽52内、和所述下料装置600的第三放置区611内,所述下料装置600的第三搬运组件61将所述第三放置区611内的料架运输至所述取片区612,所述将位于所述取片区612内的所述料架200内的玻璃片201逐一的取出并摆放至与所述取片区612对接的产品输出线902上,所述下料装置600的第三搬运组件61将所述取片区612内的料架运输至所述第四放置区613,由人工方式或由AGV将所述第四放置区613内的内空的料架200运送至所述上料装置100的第一搬运组件11的第一放置区111内,如此完成了钢化玻璃的批量的自动化的生产。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可以达到至少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玻璃从上料、到预热、到钢化、到冷却、到清洗、再到下料全部都是通过所述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中的装置完成的,整个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预,从而,实现了钢化玻璃的批量的自动化的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2、本实施例开创了行业先河,将预热炉的第一炉体的内部空间设计为相连通的多个预热位,同样的,将钢化炉的第二炉体的内部空间设计为相连通的多个钢化位,同时,在预热炉和钢化炉的侧壁设可以支撑并带动料架移动的料架运输线,如此一来,料架不再需要通过吊车在不同的预热位或不同的钢化位之间转移,而是直接在具有多个预热位的预热炉和具有多个钢化位的钢化炉内缓慢行走预热或钢化,达到动态预热和钢化的效果,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装置(100)、料架(200)、预热炉(300)、钢化炉(400)、冷却装置(500)、下料装置(600)、第一转移装置(701)、第二转移装置(702)、第三转移装置(703)以及料架运输线(800);其中,
所述上料装置(100)用于将多个玻璃片整齐地插放至所述料架(200)内;
所述第一转移装置(701)用于将位于所述上料装置(100)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200)转移至所述预热炉(300)内;
所述预热炉(300)用于对所述料架(200)内的多个玻璃片进行预热处理;
所述第二转移装置(702)用于将位于所述预热炉(300)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200)转移至所述钢化炉(400)内;
所述钢化炉(400)用于对所述料架(200)内的多个玻璃片进行钢化处理;
所述第三转移装置(703)用于将位于所述钢化炉(400)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200)转移至所述冷却装置(500),还用于将位于所述冷却装置(500)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200)转移至所述下料装置(600);
所述下料装置(600)用于将所述料架(200)内的多个玻璃片依次的取出;
所述料架运输线(800)分别设置在所述预热炉(300)和所述钢化炉(400)侧壁,所述料架运输线(800)用于带动所述料架(200)在所述预热炉(300)内或所述钢化炉(400)内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炉(300)包括第一炉体(31)和第一炉盖(32),所述第一炉体(31)具有朝上敞开的第一炉口,所述第一炉盖(32)覆盖所述第一炉口的中部,所述第一炉口的首尾两端敞开形成位于首端的第一料架入口(331)和位于尾端的第一料架出口(332);所述料架运输线(800)包括沿着所述预热炉(300)的第一炉体(3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运输线(801),所述第一运输线(801)用于将所述预热炉(300)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200)从所述第一料架入口(331)运输至所述第一料架出口(3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架(200)包括用于容纳多个玻璃片的主框体(21)和一对设于所述主框体(21)的侧挂架(22),两个所述侧挂架(22)分别连接于所述主框体(21)的相对的侧上沿,所述侧挂架(22)的下侧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辊(221)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齿条(222);
所述第一运输线(801)包括设于所述预热炉(300)的第一炉体(31)的相对的两侧的第一运输组件,两个所述侧挂架(22)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运输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运输组件包括第一轨道、第一驱动链条(812)、第一驱动电机(813)和多个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炉体(3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一驱动链条(812)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轨道支撑对应的所述侧挂架(22)上的多个所述支撑辊(22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813)带动所述第一驱动链条(812)转动,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一端通过第一链轮(1)与所述第一驱动链条(812)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齿轮(2)与对应的所述侧挂架(22)上的齿条(222)啮合,多个所述第一传动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链条(812)通过多个所述第一传动组件驱动所述料架(200)沿着所述第一轨道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化炉(400)包括第二炉体(41)和第二炉盖(42),所述第二炉体(41)具有朝上敞开的第二炉口,所述第二炉盖(42)覆盖所述第二炉口的中部,所述第二炉口的首尾两端敞开形成位于首端的第二料架入口(431)和位于尾端的第二料架出口(432);所述料架运输线(800)包括沿着所述钢化炉(400)的第二炉体(41)的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运输线(802),所述第二运输线(802)用于将所述预热炉(300)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200)从所述第二料架入口(431)运输至所述第二料架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架(200)包括用于容纳多个玻璃片的主框体(21)和一对设于所述主框体(21)的侧挂架(22),两个所述侧挂架(22)分别连接于所述主框体(21)的相对的侧上沿,所述侧挂架(22)的下侧设有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辊(221)以及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齿条(222);
所述第二运输线(802)包括设于所述钢化炉(400)的第二炉体(41)的相对的两侧的第二运输组件,两个所述侧挂架(22)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运输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运输组件包括第二轨道(821)、第二驱动链条(822)、第二驱动电机(823)和多个第二传动组件(824),所述第二轨道(821)和所述第二驱动链条(822)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炉体(4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二轨道(821)支撑对应的所述侧挂架(22)上的多个所述支撑辊(221),所述第二驱动电机(823)带动所述第二驱动链条(822)转动,所述第二传动组件(824)一端通过第二链轮(8241)与所述第二驱动链条(822)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齿轮(8242)与对应的所述侧挂架(22)上的齿条(222)啮合,多个所述第二传动组件(824)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驱动链条(822)通过多个所述第二传动组件(824)驱动所述料架(200)沿着所述第二轨道(821)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100)包括第一搬运组件(11)和插片机(12);所述第一搬运组件(11)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搬运组件(11)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相邻排布的第一放置区(111)、插片区(112)和第二放置区(113),所述第一搬运组件(11)用于支撑所述料架(200)并带动所述料架(200)从所述第一放置区(111)先后移动至所述插片区(112)和所述第二放置区(113);所述插片机(12)布设在所述第一搬运组件(11)的插片区(112)的上方,所述插片机(12)用于将与所述插片区(112)对接的产品输入线(901)上的玻璃片逐一的插放至位于所述插片区(112)内的所述料架(20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架(200)包括用于容纳多个玻璃片的主框体(21),所述主框体(21)的上侧设有至少一对吊装钩挂(211);
所述预热炉(300)包括第一炉体(31)和第一炉盖(32),所述第一炉体(31)具有朝上敞开的第一炉口,所述第一炉盖(32)覆盖所述第一炉口的中部,所述第一炉口的首尾两端敞开形成位于首端的第一料架入口(331)和位于尾端的第一料架出口(332);
所述第一转移装置(701)包括第一导轨(7011)和第一升降行车(7012);所述第一导轨(7011)在所述上料装置(100)的第二放置区(113)和所述预热炉(300)的第一料架入口(331)的上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升降行车(7012)包括车架主体(71)和挂接组件(72),所述车架主体(71)可移动的安装于所述第一导轨(7011),所述挂接组件(72)可上下移动的安装于所述车架主体(71),所述挂接组件(72)包括与所述吊装钩挂(211)匹配的吊钩(721);
所述车架主体(71)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升降导轨(711),所述挂接组件(72)具有可上下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升降导轨(711)的升降框(722),所述吊钩(721)安装在所述升降框(722)上,所述吊钩(721)的钩口朝向所述预热炉(300)的尾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化炉(400)包括第二炉体(41)和第二炉盖(42),所述第二炉体(41)具有朝上敞开的第二炉口,所述第二炉盖(42)覆盖所述第二炉口的中部,所述第二炉口的首尾两端敞开形成位于首端的第二料架入口(431)和位于尾端的第二料架出口(432);
所述第二转移装置(702)包括第二导轨和第二升降行车;所述第二转移装置(702)的第二导轨在所述预热炉(300)的第一料架出口(332)和所述钢化炉(400)的第二料架入口(431)的上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升降行车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升降行车(701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升降行车的车架主体(71)可移动的安装于所述第二导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装置(500)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缓冷区(501)和液冷区(502),所述缓冷区(501)包括第一缓冷位(5011)和第二缓冷位(5012),所述液冷区(502)包括第一液冷位(5021)和第二液冷位(5022),所述冷却装置(500)包括设置在所述缓冷区(501)内的第二搬运组件(51)和设置在所述液冷区(502)的至少两个水槽(52),所述第二搬运组件(51)用于支撑所述料架(200)并带动所述料架(200)从所述第一缓冷位(5011)移动至所述第二缓冷位(5012),所述至少两个水槽(52)分别放置所述第一液冷位(5021)和所述第二液冷位(5022);
所述第三转移装置(703)还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二缓冷位(5012)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200)转移至设置在所述第一液冷位(5021)的水槽(52)内,还用于将位于设置在所述第一液冷位(5021)的水槽(52)内的装载有多个玻璃片的所述料架(200)转移至设置在所述第二液冷位(5022)的水槽(52)内;
所述第三转移装置(703)包括第三导轨和第三升降行车;所述第三转移装置(703)的第三导轨在所述钢化炉(400)的第二料架出口(432)、所述缓冷区(501)和所述液冷区(502)的上方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升降行车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升降行车(701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升降行车的车架主体(71)可移动的安装于所述第三导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料装置(600)包括第三搬运组件(61)和取片机(62);所述第三搬运组件(61)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搬运组件(61)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依次相邻排布的第三放置区(611)、取片区(612)和第四放置区(613),所述第三搬运组件(61)用于支撑所述料架(200)并带动所述料架(200)从所述第三放置区(611)先后移动至所述取片区(612)和所述第四放置区(613);所述取片机(62)布设在所述第三搬运组件(61)的取片区(612)的上方,所述取片机(62)用于将位于所述取片区(612)内的所述料架(200)内的玻璃片逐一的取出并摆放至与所述取片区(612)对接的产品输出线(902)上;
所述第三导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下料装置(600)的第三放置区(611)的上方。
CN202220770172.7U 2022-04-01 2022-04-01 一种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 Active CN217438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70172.7U CN217438041U (zh) 2022-04-01 2022-04-01 一种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70172.7U CN217438041U (zh) 2022-04-01 2022-04-01 一种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38041U true CN217438041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16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70172.7U Active CN217438041U (zh) 2022-04-01 2022-04-01 一种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380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72500U (zh) 一种升降交换过渡装置
US3782916A (en) Production of toughened and bent glass sheets
KR101542224B1 (ko) 강화유리 제조장치의 노 개폐장치
CN111575644B (zh) 一种渗锌系统
CN111591676A (zh) 一种阳极板残极加料机头部加料系统
CN217438041U (zh) 一种玻璃钢化自动生产线
KR101542223B1 (ko) 강화유리 제조장치의 지그 승하강장치
CN208377901U (zh) 一种玻璃自动插架叠放搬运装置
CN212357030U (zh) 一种玻璃钢化加工装置
KR101988371B1 (ko) 지그 승하강시 열손실 감소를 유도하는 원형 배치타입의 화학강화 유리 제조장치
CN111229908A (zh) 热成型高强钢板生产线
CN216234600U (zh) 一种月饼生产中使用的排盘机
CN108706891A (zh) 一种玻璃化学钢化生产设备
CN212902603U (zh) 一种金属低氧熔炼系统
CN212923797U (zh) 暂存机
CN212335348U (zh) 带有自动转移工件装置的垂直连续电镀产线
CN112897062A (zh) 一种耐火砖自动搬运装置
CN216584756U (zh) 一种隧道式全自动化学钢化炉
CN208732927U (zh) 一种玻璃化学钢化自动生产线
US362229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coated flat glass
CN108706890A (zh) 一种玻璃化学钢化自动生产线
CN111229947A (zh) 热成型高强钢板生产线加热系统
CN211895160U (zh) 一种铜管酸洗处理装置
JPH06199417A (ja) 成形品積込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216192578U (zh) 一种轴承杯热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