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5889U - 柔性支撑机构以及物流小车 - Google Patents

柔性支撑机构以及物流小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35889U
CN217435889U CN202220543020.3U CN202220543020U CN217435889U CN 217435889 U CN217435889 U CN 217435889U CN 202220543020 U CN202220543020 U CN 202220543020U CN 217435889 U CN217435889 U CN 217435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supporting
hinged
plat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4302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庆杰
卢敬铭
白红星
杨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alaxis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alaxis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alaxis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alaxis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4302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35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35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35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支撑机构,设置在对货物进行承载运送的物流小车中,包括:第一底盘,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第二底盘,与第一底盘相铰接,底部设有第二移动轮;第一支撑组件,设置在第一底盘上,用于对货物进行柔性支撑;第二支撑组件,设置在第二底盘上,用于对货物进行柔性支撑,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的支撑面能够自适应至同一平面上。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支撑机构可以适应于不同的地形,并在起伏地形条件下也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Description

柔性支撑机构以及物流小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货物仓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支撑机构以及含有该柔性支撑机构的物流小车。
背景技术
物流小车应用于仓储物流领域中,其主要作用是对货物(包括承载了货物的托盘等)进行承载运送。传统的物流小车为顶升式,能够进入货物下方后向上顶升,从而将货物顶起并驮走。对于从地面向上堆叠的货物来说,由于下方不具有可供小车进入的空间,这种顶升式的物流小车就不能适用。
除了上述顶升式物流小车外,现有技术还存在一些采用叉车改装的物流小车,其形式与常规叉车基本相同,前端具有能够对货物进行叉取的货叉。然而,这类物流小车对空间要求较高,需要在货物堆之间的巷道内预留旋转叉取的空间,导致空间利用率下降。侧叉型物流小车的货叉可以从侧面伸出从而对货物进行叉取,对空间要求小,但对地面平整度要求高,因此难以应对复杂的地面环境,其应用仍然是受限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采用侧叉结构,且对复杂的地面环境适应程度高的物流小车,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支撑机构,设置在对货物进行承载运送的物流小车中,包括:第一底盘,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第二底盘,与第一底盘相铰接,底部设有第二移动轮;第一支撑组件,设置在第一底盘上,用于对货物进行柔性支撑;第二支撑组件,设置在第二底盘上,用于对货物进行柔性支撑;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的支撑面能够自适应至同一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柔性支撑机构,还可以包括:中部支撑组件,设置在第一底盘与第二底盘之间,用于对货物进行柔性支撑,中部支撑组件的支撑面能够自适应至和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的支撑面在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支撑机构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中部支撑组件具有用于对货物进行支撑的可升降的中部支撑板。
更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支撑机构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中部支撑组件还具有多个升降单元,升降单元包括:第一铰接杆,下端铰接在第一底盘上;第二铰接杆,下端铰接在第二底盘上,第一铰接杆的上端以及第二铰接杆的上端同时与中部支撑板的下板面相铰接,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绕着二者之间的铰接处转动时,能够推动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向上移动实现中部支撑板的上升,或者能够拉动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向下移动实现中部支撑板的下降。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支撑机构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中部支撑板具有位于底部的中部支撑板铰接座,第一铰接杆的上端、第二铰接杆的上端铰接在中部支撑板铰接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支撑机构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第一底盘上靠近第二底盘的位置处设有第一铰接固定座,第一铰接杆的下端铰接在该第一铰接固定座上,第二底盘上靠近第一底盘的位置处设有第二铰接固定座,第二铰接杆的下端铰接在该第二铰接固定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支撑机构还可以包括:第一移动轮包括多个万向轮一,第二移动轮包括多个万向轮二,第一移动轮和/或第二移动轮包括多个驱动轮,驱动轮布置在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的铰接处。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支撑机构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中部支撑板通过中部弹性件支撑在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的铰接处,中部弹性件包括多个第一弹簧以及多个第二弹簧,第一弹簧的上端抵靠在中部支撑板的下板面,第一弹簧的下端抵靠在第一底盘上,第二弹簧的上端抵靠在中部支撑板的下板面,第二弹簧的下端抵靠在第二底盘上。
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支撑机构还可以具有这样的技术特征,其中,第一支撑组件具有:第一支撑板,用于对货物进行支撑;多个第一弹性件,用于将第一支撑板弹性支撑在第一底盘上;多个第一支撑单元,该第一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板铰接座,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的下板面;第一支座,固定设置在第一底盘上,第一支座的上端铰接安装在第一支撑板铰接座上;第二支撑组件具有:第二支撑板,用于对货物进行支撑;多个第二弹性件,用于将第二支撑板弹性支撑在第二底盘上;多个第二支撑单元,该第二支撑单元包括:第二支撑板铰接座,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的下板面;第二支座,固定设置在第二底盘上,第二支座的上端铰接安装在第二支撑板铰接座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物流小车,用于对货物进行承载运送,包括:柔性支撑机构,用于对货物进行支撑,该柔性支撑机构为如上任一项的柔性支撑机构。
实用新型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柔性支撑机构以及物流小车,由于具有相互铰接的第一底盘、第二底盘,且第一底盘上设有能够进行柔性支撑的第一支撑组件,第二底盘上设有能够进行柔性支撑的第二支撑组件,因此,当物流小车在起伏地形上行驶时,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之间能够随地形起伏而发生角度变化而适应起伏,同时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通过柔性作用自调节使得二者的支撑面始终保证在同一平面上,保证支撑面对货物进行平稳支撑。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支撑机构可以适应于不同的地形,并在起伏地形条件下也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支撑机构的仰视结构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及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性支撑结构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
柔性支撑机构100;第一底盘10;万向轮一11;第一铰接固定座12;第二底盘20;万向轮二21;第二铰接固定座22;驱动轮30;第一支撑组件40;第一支撑板41;第一弹性件42;第一支撑板铰接座43;第一支座44;第二支撑组件50;第二支撑板51;第二弹性件52;第二支座54;第二支撑板铰接座53;中部支撑组件60;中部支撑板61;中部支撑板铰接座611;第一弹簧62;第二弹簧63;第一铰接杆64;第二铰接杆6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支撑机构作具体阐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支撑机构的仰视结构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支撑机构100包括第一底盘10、第二底盘20、驱动轮30、第一支撑组件40、第二支撑组件50以及中部支撑组件60。
其中,第一底盘10、第二底盘20相互铰接,构成了物流小车的底盘结构。图1-3中,为了清楚地说明柔性支撑机构100的结构,省略了物流小车的其他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底盘10和第二底盘20上的货叉机构以及相应的货叉驱动机构;由于这些机构采用了现有技术中的侧叉型物流小车相同的结构,在此也不再赘述。另外,将图2中上下方向定义为物流小车的长度方向,以下将该方向简称长度方向,并将与之垂直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同时,将物流小车沿长度方向的中线称为长度方向中线,沿宽度方向的中线称为宽度方向中线。
如图2、3所示,第一底盘10的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第一移动轮包括两个万向轮一11,设置在第一底盘10的远离第二底盘20的位置,且以长度方向中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类似地,第二底盘20的底部设有第二移动轮,第二移动轮包括两个万向轮二21,设置在第二底盘20的远离第一底盘10的位置,且以长度方向中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
如图3所示,第一底盘10上靠近第二底盘20的位置设有第一铰接固定座 12,第二底盘20上靠近第一底盘10的位置设有第二铰接固定座22,使得第一底盘10和第二底盘20相互铰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铰接固定座12、第二铰接固定座22分别有两个,相应地形成了两个铰接部位,该两个铰接部位以长度方向中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
本实施例中,第二移动轮还包括驱动轮30,其数量为两个,分别安装第二底盘20上靠近第一底盘10的位置。第二底盘20上还分别设有驱动两个驱动轮 30转动的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驱动轮30转动,使得物流小车能够移动。
另外,作为替代方案,驱动轮30的数量也可以大于两个。此外,各驱动轮 30也可以安装在第一底盘10上靠近第二底盘20的位置(即第一移动轮还包括驱动轮);或者,驱动轮30中的一个或几个设置在第二底盘20上靠近第一底盘10的位置、剩余数量则安装在第一底盘10上靠近第二底盘20的位置(即第一移动轮、第二移动轮均包括驱动轮)。各驱动轮30只要是位于第一底盘10和第二底盘20的铰接处即可。
第一支撑组件40设置在第一底盘10上,用于对货物进行柔性支撑,包括第一支撑板41、第一弹性件42以及第一支撑单元,其中第一支撑单元包括第一支撑板铰接座43、第一支座44。
第一支撑板41设置在第一底盘10处,用于对货物进行支撑。该第一支撑板 41呈条形板状,沿宽度方向设置在第一底盘10上,第一支撑板41的长度与第一底盘10的宽度基本相同。
第一弹性件42为弹簧,用于将第一支撑板41弹性支撑在第一底盘10上,其上端与第一支撑板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或者抵接在第一支撑板41的下表面上,下端与第一底盘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或者抵接在第一底盘10的上表面。
第一支座44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第一支座44均固定设置在第一底盘10 的上表面上,并且以长度方向中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第一支撑板铰接座43的数量为两个,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板41的下表面,位置与两个第一支座44分别对应。
两个第一支座44的上端分别铰接安装在两个第一支撑板铰接座43上,使得第一支撑板41能够相对于第一底盘10摆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2的数量为多根,以长度方向中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由此,第一弹性件42能够均匀地对第一支撑板41形成支撑,保证通常情况下第一支撑板41的板面与第一底盘10相平行,在受外力时第一支撑板41则可以相对于第一底盘10略微摆动。
第二支撑组件50设置在第二底盘20上,用于对货物进行柔性支撑,包括第二支撑板51、第二弹性件52以及第二支撑单元,其中第二支撑单元包括第二支撑板铰接座53、第二支座54。
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组件50设置在第二底盘20上,但其具体结构及各部件的安装关系与第一支撑组件40相同。即,第二支撑板51呈条形板状,沿宽度方向设置在第二底盘20上;第二弹性件52的数量为多个,各第二弹性件52均为弹簧,上端与第二支撑板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或者抵接在第二支撑板51的下表面上,下端与第二底盘2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或者抵接在第二底盘20的上表面;第二支座54、第二支撑板铰接座53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第二支座54均固定设置在第二底盘20的上表面上并且以长度方向中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两个第二支撑板铰接座53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撑板51的下表面且位置分别与两个第二支座54相对应,第二支座54的上端与第二支撑板铰接座53的下端铰接。另外,多个第二弹性件52也以长度方向中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对第二支撑板51形成均匀支撑,使第二支撑板51的板面在通常情况下与第二底盘20平行,并且受外力时可以相对于第二底盘20摆动。
中部支撑组件60具有中部支撑板61、中部弹性件以及多个升降单元。其中,中部弹性件包括多个第一弹簧62以及第二弹簧63,每个升降单元均包括第一铰接杆64以及第二铰接杆65。
中部支撑板61的宽度与第一底盘10、第二底盘20相匹配,位于第一底盘 10与第二底盘20的铰接部位处,用于对货物进行支撑。该中部支撑板61通过升降单元而可升降地设置在铰接部位处,并通过中部弹性件被支撑。
具体地,升降单元的数量及位置与第一铰接固定座12、第二铰接固定座22 所形成的铰接部位相匹配,即,升降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个铰接部位处并与相应的铰接部位形成配合。中部支撑板61的底部设有两个中部支撑板铰接座611,该两个中部支撑板铰接座611的位置也与铰接部位相匹配。以下以一个升降单元的具体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一个升降单元中,第一铰接杆64的下端铰接在第一铰接固定座12上,第二铰接杆65的下端铰接在第二铰接固定座22上,且第一铰接杆64 的上端、第二铰接杆65的上端通过同一个铰轴铰接在中部支撑板铰接座611上。由此,当第一底盘10和第二底盘2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且二者夹角变小时,第一底盘10推动第一铰接杆64上移、第二底盘20推动第二铰接杆65上移,使得第一铰接杆64与第二铰接杆65的夹角变小,从而将中部支撑板61向上推动,实现中部支撑板61的上升。反过来,当第一底盘10和第二底盘2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且二者夹角变大时,第一底盘10拉动第一铰接杆64下移、第二底盘20拉动第二铰接杆65下移,使得第一铰接杆64与第二铰接杆65的夹角变大,从而将中部支撑板61向下拉动,实现中部支撑板61的下降。
由于两个升降单元分别与两个铰接部位相对应,而两个铰接部位处的结构是一样的,因此,可以让中部支撑板61的两端同步地进行升降,不会发生两端高度不一致而产生倾斜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簧62和第二弹簧63的数量相同,且在中部支撑板61 两侧对称分布。各个第一弹簧62的上端抵靠在中部支撑板61的下板面,下端抵靠在第一底盘10上;同时,各个第二弹簧63的上端抵靠在中部支撑板61的下板面,下端抵靠在第二底盘10上。由此,第一弹簧62和第二弹簧63能够向中部支撑板61提供支撑力,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中部支撑板61能够保持大致与第一底盘10、第二底盘20相平行的状态。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41、中部支撑板61以及第二支撑板51沿长度方向排列,且三者的高度(相对于第一底盘10或第二底盘20的距离)基本相同。由于三者均呈条形板状,且分别沿宽度方向延伸,因此,三者共同构成了“川”字形结构,能够对货物进行支撑;当货物通过川字型托盘放置时,也能够分别对川字型托盘的底部三个横梁进行支撑。此外,中部支撑组件 60与第一支撑组件40之间,以及中部支撑组件60与第二支撑组件50之间均具有一定间隔,可以用来安装货叉组件。由此,可以通过货叉伸缩而从长度方向上的侧面取放货物。
图4-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柔性支撑结构的工作原理图。其中,图4为第一底盘10和第二底盘20夹角减小的状态,图5为第一底盘10和第二底盘20 夹角增大的状态。
如图4-5所示,当本实施例的物流小车在起伏路面上行驶时,第一底盘10 和第二底盘20之间会随路面起伏而相对转动,使得二者之间的夹角发生变化。由于第一支撑板41通过第一弹性件42进行弹性支撑,第二支撑板51能够通过第二弹性件52进行弹性支撑,因此第一支撑板41和第二支撑板51可以对着第一底盘10和第二底盘20之间的夹角变化而略微转动,并继续与货物底部贴合,形成支撑。同时,夹角的变化让中部支撑板61通过升降单元升高或降低,由于中部支撑板61通过中部弹性件进行支撑,能够在升高或降低的同时略微发生摆动,因此中部支撑板61仍然可以与货物底部贴合,起到支撑作用。由此,在起伏路面上行驶时,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51能够适应性地发生摆动,中部支撑板61能够适应性地发生升降以及摆动,三者能够始终与货物底部相贴合,从而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适应于不同的地形。
另外,本实施例中,从图4-5可以看出,在起伏地面行驶时,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51和中部支撑板61基本上能够保持相互平行的状态,但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会略有改变,使得货物或货物托盘与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51或中部支撑板61的接触部分将发生轻微的挪动。为减小摩擦对货物底部的磨损,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51和中部支撑板61的上表面均铺设有低摩擦系数的材料。此外,若采用托盘时,则由于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51 和中部支撑板61接触的是托盘底部,可不考虑货物磨损的问题,不使用低摩擦系数的材料也可。
实施例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支撑机构以及物流小车,由于具有相互铰接的第一底盘、第二底盘,且第一底盘上设有能够进行柔性支撑的第一支撑组件,第二底盘上设有能够进行柔性支撑的第二支撑组件,因此,当物流小车在起伏地形上行驶时,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之间能够随地形起伏而发生角度变化而适应起伏,同时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通过弹性作用始终对货物进行支撑。所以,本实施例的柔性支撑机构可以适应于不同的地形,并在起伏地形条件下也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实施例中,由于柔性支撑机构还具有中部支撑组件,设置在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之间的铰接部位,因此还能够对货物的中部位置处也进行支撑。进一步,由于中部支撑组件还具有升降单元,该升降单元能够随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之间的相对转动而推动中部支撑板升高或拉动中部支撑板下降,因此,在起伏地形条件下也能够对货物中部形成有效支撑。
此外,由于中部支撑组件具有中部弹性件,其能够使中部支撑板对货物中部形成弹性支撑,其配合第一支撑组件中的第一弹性件所实现的第一支撑板弹性支撑以及第二支撑组件中第二弹性件所实现的第二支撑板弹性支撑,就能够保证货物的至少三个部位(两侧与中部)均能够始终得到有效支撑,更好地适应于地形变化。

Claims (10)

1.一种柔性支撑机构,设置在对货物进行承载运送的物流小车中,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底盘,底部设有第一移动轮;
第二底盘,与所述第一底盘相铰接,底部设有第二移动轮;
第一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底盘上,用于对货物进行柔性支撑;
第二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底盘上,用于对货物进行柔性支撑;
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的支撑面能够自适应至同一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部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底盘与所述第二底盘之间,用于对货物进行柔性支撑,中部支撑组件的支撑面能够自适应至和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的支撑面在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中部支撑组件具有用于对所述货物进行支撑的可升降的中部支撑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中部支撑组件还具有多个升降单元,升降单元包括:
第一铰接杆,下端铰接在所述第一底盘上;
第二铰接杆,下端铰接在所述第二底盘上;
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上端以及所述第二铰接杆的上端同时与所述中部支撑板的下板面相铰接,所述第一底盘和所述第二底盘绕着二者之间的铰接处转动时,能够推动所述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二铰接杆向上移动实现中部支撑板的上升,或者能够拉动所述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二铰接杆向下移动实现中部支撑板的下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中部支撑板具有位于底部的中部支撑板铰接座,
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上端、所述第二铰接杆的上端铰接在所述中部支撑板铰接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底盘上靠近第二底盘的位置处设有第一铰接固定座,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下端铰接在该第一铰接固定座上,
所述第二底盘上靠近第一底盘的位置处设有第二铰接固定座,所述第二铰接杆的下端铰接在该第二铰接固定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移动轮包括多个万向轮一,
所述第二移动轮包括多个万向轮二,所述第一移动轮和/或所述第二移动轮包括多个驱动轮,
所述驱动轮布置在所述第一底盘和所述第二底盘的铰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中部支撑板通过中部弹性件支撑在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的铰接处,
所述中部弹性件包括多个第一弹簧以及多个第二弹簧,
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抵靠在所述中部支撑板的下板面,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抵靠在所述第一底盘上,
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抵靠在所述中部支撑板的下板面,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抵靠在所述第二底盘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具有:
第一支撑板,用于对货物进行支撑;
多个第一弹性件,用于将第一支撑板弹性支撑在所述第一底盘上;
多个第一支撑单元,该第一支撑单元包括:
第一支撑板铰接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板面;
第一支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底盘上,第一支座的上端铰接安装在第一支撑板铰接座上;
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具有:
第二支撑板,用于对货物进行支撑;
多个第二弹性件,用于将第二支撑板弹性支撑在所述第二底盘上;
多个第二支撑单元,该第二支撑单元包括:
第二支撑板铰接座,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板面;
第二支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底盘上,第二支座的上端铰接安装在第二支撑板铰接座上。
10.一种物流小车,用于对货物进行承载运送,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支撑机构,用于对所述货物进行支撑,
所述柔性支撑机构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支撑机构。
CN202220543020.3U 2022-03-02 2022-03-02 柔性支撑机构以及物流小车 Active CN217435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43020.3U CN217435889U (zh) 2022-03-02 2022-03-02 柔性支撑机构以及物流小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43020.3U CN217435889U (zh) 2022-03-02 2022-03-02 柔性支撑机构以及物流小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35889U true CN217435889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15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43020.3U Active CN217435889U (zh) 2022-03-02 2022-03-02 柔性支撑机构以及物流小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358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52506B2 (ja) 手押し運搬ワゴン
CN113307185B (zh) 一种自动平衡配重的平衡重式叉车及其使用方法
US7131810B2 (en) Carriage
US20070048117A1 (en)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oving and lifting objects with a lifting fork
CN114761309A (zh) 无人驾驶运输系统
CN217435889U (zh) 柔性支撑机构以及物流小车
CN109896469B (zh) 托盘搬运车
CN209740623U (zh) 托盘搬运车的承载轮总成
EP0175696B1 (en) Truck
CN214734219U (zh) 一种快速装卸货物的托盘叉车
CN218287936U (zh) 搬运车
CN210457347U (zh) 地牛
CN116374042A (zh) 搬运车
CN115056886A (zh) 一种库区运载转运设备
KR102574146B1 (ko) 스마트 달구지
CN114475855A (zh) 一种agv底盘
JP2007076756A (ja) 搬送装置
CN217100254U (zh) 一种地面运输小车行走机构以及地面运输小车
CN219279412U (zh) 一种运输稳定的叉车
WO2024087318A1 (zh) 一种自动引导托盘搬运运输车
CN110626984A (zh) 举升装置及搬运车
CN213201052U (zh) 适用于辊筒车的支撑装置
CN217778816U (zh) 一种无人运输车
WO2024051438A1 (zh) 搬运车
CN100475605C (zh) 部分式升降装卸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