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5620U - 用于车辆的遮物帘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遮物帘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435620U CN217435620U CN202221162619.9U CN202221162619U CN217435620U CN 217435620 U CN217435620 U CN 217435620U CN 202221162619 U CN202221162619 U CN 202221162619U CN 217435620 U CN217435620 U CN 2174356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 engaging
- connecting plate
- covering curtain
- ta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遮物帘装置和车辆,旨在解决现有遮物帘的遮挡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遮物帘装置包括遮物帘和连接组件,其中,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遮物帘上的第一连接机构以及设置在车辆的尾门机构上的第二连接机构,遮物帘和尾门机构通过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即将遮物帘和尾门机构直接连接,从而最大限度地缩小了遮物帘和尾门机构之间的间隙,能够完全遮挡放置在电动汽车后备箱内的物品,能够有效保护客户的隐私,而且也不存在漏光的情况,能够有效为后备箱内的物品防晒,进而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遮物帘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机动车辆的后备箱作为车辆重要的置物装置,其使用的便捷性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感受。为了在夏日遮挡阳光对后备箱内物品的照射,同时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通常在后备箱内安装遮物帘,并将物品放置在遮物帘下方。因此遮物帘使用的便捷性便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对于SUV车辆的遮物帘的形式主要以下为四种:第一种,可伸缩式水平的遮物帘,遮物帘的两端盖板可手动压缩和拆卸;第二种,可用吊绳固定尾门开启关闭尾门可上升下降的行李箱挡板;第三种,可靠尾门开闭实现操作的、垂直方向的遮物帘;第四种,电动遮物帘,可依靠电机收缩打开遮物帘。但是,由于造型原因,SUV车辆的尾门洞外凸,导致后备箱的侧围饰板长度过短,导致遮物帘的侧边滑槽也短,遮物帘与尾门之间的间隙过大,不能够完全遮挡放置在后备箱内的物品,而且存在漏光的情况,导致客户抱怨的问题。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用于车辆的遮物帘装置和车辆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遮物帘的遮挡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遮物帘装置,所述遮物帘装置包括遮物帘和连接组件,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遮物帘上的第一连接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尾门机构上的第二连接机构,所述遮物帘和所述尾门机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在上述遮物帘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尾门机构包括尾门本体;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遮物帘朝向所述尾门本体的边缘上的第一卡接构件;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尾门本体的内壁上的第二卡接构件,所述第一卡接构件与所述第二卡接构件彼此卡合连接。
在上述遮物帘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卡接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卡合结构,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与所述遮物帘朝向所述尾门本体的边缘卡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卡合结构,所述第二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接构件彼此卡合连接。
在上述遮物帘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的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遮物帘朝向所述尾门本体的边缘卡置于所述第一卡槽中。
在上述遮物帘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卡接构件包括第二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三卡合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尾门本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三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彼此卡合连接。
在上述遮物帘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端的第一卡钩;所述第三卡合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设有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钩与所述第一卡孔彼此卡合连接。
在上述遮物帘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尾门机构还包括护板支架,所述尾门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护板支架;所述第二连接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护板支架上的第三卡接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遮物帘沿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的第四卡接构件,所述第三卡接构件与所述第四卡接构件彼此卡合连接。
在上述遮物帘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卡接构件包括第三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上的第四卡合结构,所述第三连接板和与其对应的护板支架连接,所述第四卡合结构和与其对应的第四卡接构件彼此卡合连接。
在上述遮物帘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四卡接构件包括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的第一端设有第五卡合结构,所述第五卡合结构和与其对应的所述遮物帘的端部卡合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板的第二端设有第六卡合结构,所述第六卡合结构与所述第四卡合结构卡合连接。
在上述遮物帘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四卡合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三连接板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设有第二卡孔;所述第六卡合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四连接板第二端的第二卡钩,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第二卡孔彼此卡合连接。
在上述遮物帘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五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连接板的第一端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遮物帘的端部设有卡柱,所述卡柱卡置于所述第二卡槽中。
在上述遮物帘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遮物帘包括尾板和端盖;所述尾板沿其长度方向在至少一端设有所述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一个所述卡柱。
在上述遮物帘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尾板包括尾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尾板本体边缘的翻边;每个所述端盖均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或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所述卡柱;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盖合时,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通过连接构件连接,且所述尾板本体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位于所述尾板本体端部的翻边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相互配合,从而防止所述端盖从所述尾板上脱落。
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遮物帘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遮物帘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遮物帘装置包括遮物帘和连接组件,其中,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遮物帘上的第一连接机构以及设置在车辆的尾门机构上的第二连接机构,遮物帘和尾门机构通过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将遮物帘安装在后备箱内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遮物帘上设置第一连接机构以及在车辆的尾门机构上设置第二连接机构,并将遮物帘和尾门机构通过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即将遮物帘和尾门机构直接连接,从而最大限度地缩小了遮物帘和尾门机构之间的间隙,能够完全遮挡放置在电动汽车后备箱内的物品,能够有效保护客户的隐私,而且也不存在漏光的情况,能够有效为后备箱内的物品防晒,进而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而且,由于遮物帘和尾门机构通过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连接,提高了遮物帘和尾门机构连接的稳定性,从而避免了遮物帘产生晃动,降低了遮物帘的噪音,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而且,由于遮物帘和尾门机构直接连接,遮物帘能够随着尾门机构的启闭而启闭,无需用户手动操作遮物帘,操作更加方便;而且该遮物帘和尾门机构是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便于遮物帘的安装、拆卸和更换。
进一步地,遮物帘朝向尾门本体的边缘和尾门本体的内壁通过第一卡接构件与第二卡接构件彼此卡合连接,进一步提高了遮物帘和尾门本体连接的稳定性,而且卡接的形式更加便于遮物帘的安装、拆卸和更换。
更进一步地,遮物帘沿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和设置在尾门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的护板支架通过第三卡接构件与第四卡接构件彼此卡合连接,进一步提高了遮物帘和护板支架连接的稳定性,而且卡接的形式更加便于遮物帘的安装、拆卸和更换。
此外,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遮物帘的边缘和尾门本体彼此卡合连接,遮物帘的端部与护板支架彼此卡合连接,实现了遮物帘和尾门机构多点连接,多点连接的方式使得遮物帘和尾门机构连接的更加稳定,完全避免了遮物帘产生晃动。
进一步地,尾板包括尾板本体和设置在尾板本体边缘的翻边;每个端盖均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一盖体或第二盖体上设有卡柱,卡柱卡置于第二卡槽中,实现了遮物帘的端部与护板支架彼此卡合连接;而且当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盖合时,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通过连接构件连接,且尾板本体的端部位于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之间,位于尾板本体端部的翻边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相互配合,从而防止端盖从尾板上脱落,提高了端盖与尾板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方案1、一种用于车辆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物帘装置包括遮物帘和连接组件,其中,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遮物帘上的第一连接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尾门机构上的第二连接机构,所述遮物帘和所述尾门机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机构包括尾门本体;
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遮物帘朝向所述尾门本体的边缘上的第一卡接构件;
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尾门本体的内壁上的第二卡接构件,所述第一卡接构件与所述第二卡接构件彼此卡合连接。
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卡合结构,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与所述遮物帘朝向所述尾门本体的边缘卡合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卡合结构,所述第二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接构件彼此卡合连接。
方案4、根据方案3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的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遮物帘朝向所述尾门本体的边缘卡置于所述第一卡槽中。
方案5、根据方案3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构件包括第二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三卡合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尾门本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三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彼此卡合连接。
方案6、根据方案5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端的第一卡钩;
所述第三卡合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设有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钩与所述第一卡孔彼此卡合连接。
方案7、根据方案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机构还包括护板支架,所述尾门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护板支架;
所述第二连接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护板支架上的第三卡接构件;
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遮物帘沿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的第四卡接构件,所述第三卡接构件与所述第四卡接构件彼此卡合连接。
方案8、根据方案7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接构件包括第三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上的第四卡合结构,所述第三连接板和与其对应的护板支架连接,所述第四卡合结构和与其对应的第四卡接构件彼此卡合连接。
方案9、根据方案8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卡接构件包括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的第一端设有第五卡合结构,所述第五卡合结构和与其对应的所述遮物帘的端部卡合连接;
所述第四连接板的第二端设有第六卡合结构,所述第六卡合结构与所述第四卡合结构卡合连接。
方案10、根据方案9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卡合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三连接板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设有第二卡孔;
所述第六卡合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四连接板第二端的第二卡钩,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第二卡孔彼此卡合连接。
方案11、根据方案9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连接板的第一端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遮物帘的端部设有卡柱,所述卡柱卡置于所述第二卡槽中。
方案12、根据方案11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物帘包括尾板和端盖;
所述尾板沿其长度方向在至少一端设有所述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一个所述卡柱。
方案13、根据方案12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板包括尾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尾板本体边缘的翻边;
每个所述端盖均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或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所述卡柱;
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盖合时,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通过连接构件连接,且所述尾板本体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位于所述尾板本体端部的翻边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相互配合,从而防止所述端盖从所述尾板上脱落。
方案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方案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遮物帘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遮物帘装置,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遮物帘装置的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遮物帘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接构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卡接构件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卡接构件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卡接构件的结构图;
图7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列表
1、遮物帘;11、卡柱;12、尾板;121、尾板本体;122、翻边;13、端盖;131、第一盖体;1311、第三凹槽;132、第二盖体;1321、第四凹槽;133、螺钉;
2、连接组件;21、第一连接机构;211、第一卡接构件;2111、第一连接板;2112、第一卡合结构;21121、第一卡块;21122、第一卡槽;2113、第二卡合结构;21131、第一卡钩;211311、第一卡合部;211312、第一限位部;212、第四卡接构件;2121、第四连接板;2122、第五卡合结构;21221、第二卡块;21222、第二卡槽;2123、第六卡合结构;21231、第二卡钩;212311、第二卡合部;212312、第二限位部;22、第二连接机构;221、第二卡接构件;2211、第二连接板;2212、第三卡合结构;22121、第一凹槽;22122、第一卡孔;222、第三卡接构件;2221、第三连接板;2222、第四卡合结构;22221、第二凹槽;22222、第二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尽管本申请是结合电动汽车来描述的,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此,该遮物帘装置显然也可以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等其他车辆,这种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遮物帘装置,旨在遮物帘上设置第一连接机构以及在车辆的尾门机构上设置第二连接机构,并将遮物帘和尾门机构通过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即将遮物帘和尾门机构直接连接,从而最大限度地缩小了遮物帘和尾门机构之间的间隙,能够完全遮挡放置在电动汽车后备箱内的物品,能够有效保护客户的隐私,而且也不存在漏光的情况,能够有效为后备箱内的物品防晒,进而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首先参见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遮物帘装置进行描述。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遮物帘装置的装配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遮物帘装置包括遮物帘1和连接组件2,其中,连接组件2包括第一连接机构21和第二连接机构22,第一连接机构21设置在遮物帘1上,第二连接机构22设置在电动汽车的尾门机构(图中未示出)上,遮物帘1和尾门机构通过第一连接机构21和第二连接机构22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提高了遮物帘1和尾门机构连接的稳定性,避免了遮物帘1产生晃动,降低了遮物帘1的噪音,进一步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由于遮物帘1和尾门机构直接连接,遮物帘1能够随着尾门机构的启闭而启闭,例如,打开尾门机构时,遮物帘1随着尾门机构一同旋转至打开位置,不遮挡放置在电动汽车后备箱内的物品,而关闭尾门机构时,遮物帘1随着尾门机构一同旋转至关闭位置,从而遮挡放置在电动汽车后备箱内的物品,无需用户手动操作遮物帘1,操作更加方便;而且该遮物帘1和尾门机构是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便于遮物帘1的安装、拆卸和更换。
其中,电动汽车包括尾门本体和护板支架,尾门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护板支架。当然,也可以只在尾门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任一侧设置一个护板支架,或者也可以不设置护板支架。
优选地,电动汽车可以是但不限于SUV电动汽车、两厢轿车等需要使用遮物帘1的汽车。
优选地,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可以是卡合连接、螺纹连接、黏贴连接、或者磁吸连接等。
下面参照图1至图7,以卡合连接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机构和第二连接机构进行描述。其中,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遮物帘装置的爆炸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卡接构件的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卡接构件的结构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卡接构件的结构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卡接构件的结构图;图7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机构21包括第一卡接构件211,第一卡接构件211设置在遮物帘1朝向尾门本体的边缘,例如图2中A所指示的边缘;第二连接机构22包括第二卡接构件221,第二卡接构件221设置在尾门本体的内壁上,第一卡接构件211与第二卡接构件221彼此卡合连接。
优选地,图2中A所指示的边缘为弧形结构,与尾门本体的弧度相匹配,能够进一步缩小遮物帘1和尾门本体之间的间隙,完全遮挡放置在电动汽车后备箱内的物品,能够有效保护客户的隐私,而且也不存在漏光的情况。
优选地,第一卡接构件2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卡接构件211沿遮物帘1朝向尾门本体的边缘的弧线方向(即图2中由左向上、再向右的方向)间隔设置,相应地,第二卡接构件2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卡接构件221沿尾门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两个第二卡接构件22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卡接构件211卡合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接构件211和第二卡接构件221的数量不限于上述列举的两个,也可以是三个、四个或多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等灵活地调整和设置第一卡接构件211和第二卡接构件221的数量。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卡接构件211包括第一连接板2111,第一连接板2111的第一端(即图3中纸面下方的一端)设有第一卡合结构2112,第一卡合结构2112与遮物帘1朝向尾门本体的边缘卡合连接;第一连接板2111的第二端(即图3中纸面上方的一端)设有第二卡合结构2113,第二卡合结构2113与第二卡接构件221彼此卡合连接。当然,第一卡接构件211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列举的结构,第一卡接构件211也可以只包括第二卡合结构2113,将第二卡合结构2113直接设置在遮物帘1朝向尾门本体的边缘,或者,第一卡接构件211也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板2111以及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111的第二端的第二卡合结构2113,将第一连接板2111的第一端直接与遮物帘1朝向尾门本体的边缘连接,无论采取何种卡接结构,只要能够将遮物帘1卡接至尾门本体上即可。
其中,第一卡合结构2112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板2111的第一端的第一卡块21121,第一卡块21121上设有第一卡槽21122,遮物帘1朝向尾门本体的边缘卡置于第一卡槽21122中。当然,第一卡合结构2112不限于上述列举的结构,也可以是卡爪、卡钩等其他结构,无论采取何种卡合结构,只要能够将第一卡接构件211卡接至遮物帘1朝向尾门本体的边缘上即可。
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卡接构件221包括第二连接板2211以及设置在第二连接板2211上的第三卡合结构2212,第二连接板2211与尾门本体的内壁连接,第三卡合结构2212与第二卡合结构2113彼此卡合连接。当然,第二卡接构件221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列举的结构,第二卡接构件221也可以只包括第三卡合结构2212,将第三卡合结构2212直接设置在尾门本体的内壁上,无论采取何种卡接结构,只要能够将遮物帘1卡接至尾门本体上即可。
优选地,第二连接板2211与尾门本体的内壁采用焊接连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卡合结构2113包括形成于第一连接板2111第二端的第一卡钩21131;第三卡合结构2212包括形成于第二连接板2211上的第一凹槽22121,第一凹槽22121的底部(即图4中纸面下方的部位)设有第一卡孔22122,第一卡钩21131与第一卡孔22122彼此卡合连接。当然,第二卡合结构2113和第三卡合结构2212还可以是卡爪和卡筋相配合的结构、或者卡钩和卡槽相配合的结构,无论采取何种卡合结构,只要能够将遮物帘1卡接至尾门本体上即可。
如图3所示并结合图2,第一卡钩21131包括从第一连接板2111第二端沿垂直于第一连接板2111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卡合部211311以及从第一卡合部211311沿垂直于第一卡合部211311的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部211312,当第一卡合部211311卡合至第一卡孔22122内时,第一限位部211312与第一凹槽22121底部的外壁相抵接,防止了第一卡钩21131从第一卡孔22122内滑脱,使得第一卡钩21131牢固地卡在第一卡孔22122内,提高了遮物帘1与尾门本体连接的稳定性。当然,第一卡钩21131也可以只包括从第一连接板2111第二端沿垂直于第一连接板2111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卡合部211311,无论采取何种卡钩结构,只要能够将遮物帘1卡接至尾门本体上即可。
进一步地,第一卡钩211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卡钩21131沿第一连接板2111的长度方向(即图3中由左向右的方向)间隔设置,相应地,在第一凹槽22121的底部设置两个第一卡孔22122,两个第一卡钩21131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卡孔22122卡合连接。当然,第一卡钩21131和第一卡孔22122的数量不限于上述列举的两个,也可以是三个、四个或多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等灵活地调整和设置第一卡钩21131和第一卡孔22122的数量。
下面以门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护板支架为例,进一步阐述。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连接机构22还包括第三卡接构件222,第三卡接构件222设置在护板支架上;第一连接机构21还包括第四卡接构件212,在遮物帘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四卡接构件212,第三卡接构件222和与其对应的第四卡接构件212彼此卡合连接。当然,如果只在尾门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任一侧设置了一个护板支架,并在该护板支架上设置了第三卡接构件222,也可以只在遮物帘1沿其长度方向相应的一端设置第四卡接构件212。
如图5所示,第三卡接构件222包括第三连接板2221以及设置在第三连接板2221上的第四卡合结构2222,第三连接板2221和与其对应的护板支架连接,第四卡合结构2222和与其对应的第四卡接构件212彼此卡合连接。当然,第三卡接构件222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列举的结构,第三卡接构件222也可以只包括第四卡合结构2222,将第四卡合结构2222直接设置在护板支架上,无论采取何种卡接结构,只要能够将遮物帘1卡接至护板支架上即可。
优选地,第三连接板2221与护板支架采用焊接连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
如图6所示,第四卡接构件212包括第四连接板2121,第四连接板2121的第一端(即图6中朝向纸面左侧的一端)设有第五卡合结构2122,第五卡合结构2122和与其对应的遮物帘1的端部卡合连接;第四连接板2121的第二端(即图6中朝向纸面右侧的一端)设有第六卡合结构2123,第六卡合结构2123与第四卡合结构2222卡合连接。当然,第四卡接构件212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列举的结构,第四卡接构件212也可以只包括第六卡合结构2123,将第六卡合结构2123直接设置在遮物帘1的端部,或者,第四卡接构件212也可以包括第四连接板2121以及设置在第四连接板2121的第二端的第六卡合结构2123,将第四连接板2121的第一端直接与遮物帘1的端部连接,无论采取何种卡接结构,只要能够将遮物帘1卡接至护板支架上即可。
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第四卡合结构2222包括形成于第三连接板2221上的第二凹槽22221,第二凹槽22221的底部(即图6中纸面下方的部位)设有第二卡孔22222;第六卡合结构2123包括形成于第四连接板2121第二端的第二卡钩21231,第二卡钩21231与第二卡孔22222彼此卡合连接。当然,第四卡合结构2222和第六卡合结构2123还可以是卡爪和卡筋相配合的结构、或者卡钩和卡槽相配合的结构,无论采取何种卡合结构,只要能够将遮物帘1卡接至护板支架上即可。
如图6所示并结合图5,第二卡钩21231包括从第四连接板2121第二端沿垂直于第四连接板2121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卡合部212311以及从第二卡合部212311沿垂直于第二卡合部212311的方向延伸的第二限位部212312,当第二卡合部212311卡合至第二卡孔22222内时,第二限位部212312与第二凹槽22221底部的外壁相抵接,防止了第二卡钩21231从第二卡孔22222内滑脱,使得第二卡钩21231牢固地卡在第二卡孔22222内,提高了遮物帘1与护板支架连接的稳定性。当然,第二卡钩21231也可以只包括从第四连接板2121第二端沿垂直于第四连接板2121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卡合部212311,无论采取何种卡钩结构,只要能够将遮物帘1卡接至护板支架上即可。
进一步地,第二卡钩212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卡钩21231沿第四连接板2121的长度方向(即图6中由下至上的方向)间隔设置,相应地,在第二凹槽22221的底部设置两个第二卡孔22222,两个第二卡钩21231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卡孔22222卡合连接。当然,第二卡钩21231和第二卡孔22222的数量不限于上述列举的两个,也可以是三个、四个或多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等灵活地调整和设置第二卡钩21231和第二卡孔22222的数量。
如图2和图6所示,第五卡合结构2122包括设置于第一连接板2111的第一端的第二卡块21221,第二卡块21221上设有第二卡槽21222,遮物帘1的端部设有卡柱11,卡柱11卡置于第二卡槽21222中。当然,第五卡合结构2122和遮物帘1还可以是卡爪和卡筋相配合的结构、或者卡钩和卡槽相配合的结构,无论采取何种卡合结构,只要能够将第四卡接构件212卡接至护板支架上即可。
如图2所示,遮物帘1包括尾板12和端盖13;尾板1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端盖13,每个端盖13上分别设有一个卡柱11。当然,如果只在尾门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任一侧设置了一个护板支架,并在该护板支架上设置了第三卡接构件222,也可以只在遮物帘1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端盖13,并在该端盖13上设置卡柱11。
进一步地,尾板12包括尾板本体121和设置在尾板本体121边缘的翻边122;每个端盖13均包括第一盖体131和第二盖体132,第一盖体131上设有卡柱11,当第一盖体131与第二盖体132盖合时,第一盖体131与第二盖体132通过连接螺钉133连接,且尾板本体121的端部位于第一盖体131与第二盖体132之间,位于尾板本体121端部的翻边122与第一盖体131和第二盖体132相互配合,从而防止端盖13从尾板12上脱落。当然,卡柱11的设置位置不限于上述列举的位置,也可以将卡住设置在第二盖体132上;连接构件也不限于上述列举的连接螺钉133,也可以采用定位销或连接杆等其他连接构件,无论采取何种连接结构,只要能够将第一盖体131与第二盖体132连接即可。
优选地,可以采用自攻螺钉,自攻螺钉穿过第一盖体131上的连接孔,与第二盖体132上的连接柱螺纹连接,无需在连接柱上预设连接孔。当然,也可以使用普通螺钉、膨胀螺钉等。
如图7所示,第一盖体131靠近尾板本体121的边缘设有两个第三凹槽1311,相应地,第二盖体132靠近尾板本体121的边缘设有两个第四凹槽1321,两个第四凹槽1321分别与第三凹槽1311相对应,当第一盖体131与第二盖体132盖合时,尾板本体121的端部位于第一盖体131与第二盖体132之间,位于尾板本体121端部的翻边122分别穿过第三凹槽1311和第四凹槽1321,并与第一盖体131和第二盖体132相互配合,从而防止端盖13从尾板12上脱落。
或者,在一种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当第一盖体131与第二盖体132盖合时,且尾板本体121的端部位于第一盖体131与第二盖体132之间,通过连接螺钉133直接将第一盖体131、尾板本体121的端部以及第二盖体132连接固定。
优选地,遮物帘装置采用PVC材料制备,相对于传统的采用玻璃纤维等材料制备,PVC材料的密度更轻,有利于电动汽车的轻量化。
下面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遮物帘装置的使用方法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将遮物帘1朝向尾门本体的边缘通过第一卡接构件211和第二卡接构件221卡接至尾门本体上,并将遮物帘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三卡接构件222和第四卡接构件212卡接至对应的护板支架上,当打开尾门本体时,遮物帘1随着尾门本体一同旋转至打开位置,不遮挡放置在电动汽车后备箱内的物品,当关闭尾门本体时,遮物帘1随着尾门本体一同旋转至关闭位置,即电动汽车的后备箱内,遮挡放置在电动汽车内的物品,无需用户手动操作遮物帘1,操作更加方便。
此外,当需要清洗、更换、或者维修遮物帘1时,将遮物帘1从尾门上拆卸下来即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包括上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遮物帘装置。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用于车辆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物帘装置包括遮物帘和连接组件,其中,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遮物帘上的第一连接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辆的尾门机构上的第二连接机构,所述遮物帘和所述尾门机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机构包括尾门本体;
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遮物帘朝向所述尾门本体的边缘上的第一卡接构件;
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尾门本体的内壁上的第二卡接构件,所述第一卡接构件与所述第二卡接构件彼此卡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卡合结构,所述第一卡合结构与所述遮物帘朝向所述尾门本体的边缘卡合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卡合结构,所述第二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卡接构件彼此卡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一端的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遮物帘朝向所述尾门本体的边缘卡置于所述第一卡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构件包括第二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三卡合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尾门本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三卡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彼此卡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端的第一卡钩;
所述第三卡合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设有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卡钩与所述第一卡孔彼此卡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机构还包括护板支架,所述尾门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护板支架;
所述第二连接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护板支架上的第三卡接构件;
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遮物帘沿其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的第四卡接构件,所述第三卡接构件与所述第四卡接构件彼此卡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接构件包括第三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上的第四卡合结构,所述第三连接板和与其对应的护板支架连接,所述第四卡合结构和与其对应的第四卡接构件彼此卡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卡接构件包括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的第一端设有第五卡合结构,所述第五卡合结构和与其对应的所述遮物帘的端部卡合连接;
所述第四连接板的第二端设有第六卡合结构,所述第六卡合结构与所述第四卡合结构卡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卡合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三连接板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设有第二卡孔;
所述第六卡合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第四连接板第二端的第二卡钩,所述第二卡钩与所述第二卡孔彼此卡合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连接板的第一端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遮物帘的端部设有卡柱,所述卡柱卡置于所述第二卡槽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物帘包括尾板和端盖;
所述尾板沿其长度方向在至少一端设有所述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一个所述卡柱。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遮物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板包括尾板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尾板本体边缘的翻边;
每个所述端盖均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或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所述卡柱;
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盖合时,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通过连接构件连接,且所述尾板本体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之间,位于所述尾板本体端部的翻边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相互配合,从而防止所述端盖从所述尾板上脱落。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遮物帘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62619.9U CN217435620U (zh) | 2022-05-13 | 2022-05-13 | 用于车辆的遮物帘装置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62619.9U CN217435620U (zh) | 2022-05-13 | 2022-05-13 | 用于车辆的遮物帘装置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435620U true CN217435620U (zh) | 2022-09-16 |
Family
ID=83218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162619.9U Active CN217435620U (zh) | 2022-05-13 | 2022-05-13 | 用于车辆的遮物帘装置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435620U (zh) |
-
2022
- 2022-05-13 CN CN202221162619.9U patent/CN21743562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842705B1 (en) | Supporting module for vehicle doors and mounting procedure for said module | |
US8020921B2 (en) | Door trim panel having temporary support and pivot members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the door trim panel | |
US8850949B1 (en) | Safety door for classrooms and the like | |
CN106891703B (zh) | 车辆外后视镜的安装装置和车辆 | |
CN217435620U (zh) | 用于车辆的遮物帘装置和车辆 | |
WO2001032457A1 (en) | Closure panel mounting for vehicle window openings | |
JP2003211964A (ja) | 自動車用ドアのガラスガイド構造 | |
KR20180054270A (ko) | 투과율 가변구조를 갖는 도어커튼 장치 | |
CN217074244U (zh) | 一种汽车车门结构 | |
JP3214641B2 (ja) | ドアサ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 |
US11427054B2 (en) | Vehicle sunshade assembly | |
CN204726208U (zh) | 一种天窗的挡板连接结构 | |
CN218489575U (zh) | 高架箱及车辆 | |
US20180132646A1 (en) | Pole top curtain rod bracket, curtain accessory and curtain assemblies, and conversion kit | |
JP3228848U (ja) | 換気・採光・取り外し機能付き、雨天時降り込み防止のために網戸に取り付けるためのアクリル板 | |
CN210421235U (zh) | 遥控型推土机操作仓 | |
CN217028646U (zh) | 一种隐藏拼接结构的门板和柜 | |
CN214112219U (zh) | 一种客车及其风道安装结构 | |
CA1332620C (en) | Automobile door module assembly | |
JPH10278577A (ja) | 車両用サイドバイザ | |
CN210944393U (zh) | 一种复式楼电梯装饰护罩 | |
CN206086296U (zh) | 一种车用防蚊虫窗纱 | |
CN214303052U (zh) | 一种便于工作人员休息的岗亭 | |
CN214996936U (zh) | 一种新型装载机驾驶室用推拉窗开启结构 | |
CN109501660B (zh) | 房车及其升顶式车厢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