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35503U -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35503U
CN217435503U CN202220871058.3U CN202220871058U CN217435503U CN 217435503 U CN217435503 U CN 217435503U CN 202220871058 U CN202220871058 U CN 202220871058U CN 217435503 U CN217435503 U CN 2174355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cooling structure
liquid
plat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710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小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a Huix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a Hui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a Huix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a Hui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7105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355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355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355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冷却结构用于对车辆的发热模块进行散热,冷却结构包括: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排热部件;进液管路,进液管路的一端与排热部件连接,进液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发热模块;出液管路,出液管路的一端与排热部件连接,出液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发热模块;注液箱,注液箱与进液管路连接,以向进液管路内增加冷却流体;回液管路,回液管路的一端与注液箱连接,回液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散热组件,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结构解决了决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的冷却结构中的冷却液的流阻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散热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汽车中,由于高速行驶中,汽车的部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为汽车降热是是保证汽车正常运行的前提。
然而,由于汽车的内部结构有限,所以要求汽车的冷却结构应具备更高的效率。而现有的汽车在添加冷却液时,容易产生气泡,导致冷却液的流阻增大,并且会影响冷却效率,从而影响了汽车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的冷却结构中的冷却液的流阻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却结构,用于对车辆的发热模块进行散热,冷却结构包括: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排热部件;进液管路,进液管路的一端与排热部件连接,进液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发热模块;出液管路,出液管路的一端与排热部件连接,出液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发热模块;注液箱,注液箱与进液管路连接,以向进液管路内增加冷却流体;回液管路,回液管路的一端与注液箱连接,回液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散热组件。
进一步地,注液箱具有与进液管路连接的第一连接口,排热部件具有与进液管路连接的第二连接口,发热模块具有与进液管路连接的第三连接口,其中,第一连接口位于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的上方;和/或,注液箱具有与回液管路连接的第四连接口,发热模块具有与回液管路连接的第五连接口,其中,第四连接口位于第五连接口的上方。
进一步地,冷却结构还包括安装壳体,安装壳体具有用于容纳发热模块的容纳腔体,安装壳体包括:用于安装发热模块的底板,排热部件设置在底板远离发热模块的一侧;侧板,侧板与底板连接,注液箱与底板连接。
进一步地,散热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相间隔地设置,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均沿底板远离发热模块的一侧延伸;排热部件设置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并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连接。
进一步地,安装支架包括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位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并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连接;第三连接板与底板之间具有用于容纳排热部件的容纳空间;第三连接板上具有进风口,散热组件还包括第一冷却风扇,第一冷却风扇位于第三连接板远离排热部件的一侧并与第三连接板连接,第一冷却风扇与进风口相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进风口和第一冷却风扇均为多个,多个进风口和多个第一冷却风扇一一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冷却结构包括连接支架,连接支架设置在底板远离发热模块的一侧,并与底板连接;安装支架与连接支架连接;其中,连接支架具有与安装支架连接的连接面,第三连接板所在的平面与连接面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A=20°。
进一步地,冷却结构包括:风扇支架,风扇支架设置在侧板上;第二冷却风扇,第二冷却风扇设置在风扇支架上,第二冷却风扇的出风口与发热模块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冷却结构还包括挡风罩,挡风罩盖设在散热组件上,挡风罩上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位于挡风罩靠近车辆的车头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冷却结构,冷却结构为上述的冷却结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的冷却结构,用于对车辆的发热模块进行散热,冷却结构包括: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排热部件;进液管路,进液管路的一端与排热部件连接,进液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发热模块;出液管路,出液管路的一端与排热部件连接,出液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发热模块;注液箱,注液箱与进液管路连接,以向进液管路内增加冷却流体;回液管路,回液管路的一端与注液箱连接,回液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散热组件。采用上述设置,在汽车的注液箱与排热部件之间设置回液管路,可以更加便捷地向发热模块内增加冷却液,并且能够更快地排出管路中的气泡,解决了决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的冷却结构中的冷却液的流阻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结构的实施例的第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结构的第二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结构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结构的第三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结构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结构的挡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发热模块;
1、散热组件;11、排热部件;2、进液管路;3、出液管路;4、注液箱;41、回液管路;5、安装壳体;51、底板;52、侧板;6、安装支架;61、第一连接板;62、第二连接板;63、第三连接板;7、第一冷却风扇;8、连接支架;81、连接面;91、风扇支架;92、第二冷却风扇;10、挡风罩;101、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的冷却结构,用于对车辆的发热模块100进行散热,冷却结构包括:散热组件1,散热组件1包括排热部件11;进液管路2,进液管路2的一端与排热部件11连接,进液管路2的另一端连接至发热模块100;出液管路3,出液管路3的一端与排热部件11连接,出液管路3的另一端连接至发热模块100;注液箱4,注液箱4与进液管路2连接,以向进液管路2内增加冷却流体;回液管路41,回液管路41的一端与注液箱4连接,回液管路41的另一端连接至散热组件1。采用上述设置,在汽车的注液箱4与排热部件11之间设置回液管路41,可以更加便捷地向发热模块100内增加冷却液,并且能够更快地排出管路中的气泡,解决了决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的冷却结构中的冷却液的流阻大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的冷却结构中,参见图1至图3,注液箱4具有与进液管路2连接的第一连接口,排热部件11具有与进液管路2连接的第二连接口,发热模块100具有与进液管路2连接的第三连接口,其中,第一连接口位于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的上方;和/或,注液箱4具有与回液管路41连接的第四连接口,发热模块100具有与回液管路41连接的第五连接口,其中,第四连接口位于第五连接口的上方。
具体地,注液箱4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位于连接管路的最高位置,并确保气泡能够顺利通过管路进入注液箱4。
参见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的冷却结构中,冷却结构还包括安装壳体5,安装壳体5具有用于容纳发热模块100的容纳腔体,安装壳体5包括:用于安装发热模块100的底板51,排热部件11设置在底板51远离发热模块100的一侧;侧板52,侧板52与底板51连接,注液箱4与底板51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冷却结构中,参见图1至图3,散热组件1还包括安装支架6,安装支架6包括:第一连接板61和第二连接板62,第一连接板61和第二连接板62相间隔地设置,第一连接板61与第二连接板62均沿底板51远离发热模块100的一侧延伸;排热部件11设置在第一连接板61和第二连接板62之间,并与第一连接板61和第二连接板62均连接。
为了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参见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的冷却结构中,安装支架6包括第三连接板63,第三连接板63位于第一连接板61和第二连接板62之间,并与第一连接板61和第二连接板62均连接;第三连接板63与底板51之间具有用于容纳排热部件11的容纳空间;第三连接板63上具有进风口,散热组件1还包括第一冷却风扇7,第一冷却风扇7位于第三连接板63远离排热部件11的一侧并与第三连接板63连接,第一冷却风扇7与进风口相对应地设置。
在本实施例的冷却结构中,参见图1至图6,进风口和第一冷却风扇7均为多个,多个进风口和多个第一冷却风扇7一一对应地设置。
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的冷却结构中,冷却结构包括连接支架8,连接支架8设置在底板51远离发热模块100的一侧,并与底板51连接;安装支架6与连接支架8连接;其中,连接支架8具有与安装支架6连接的连接面81,第三连接板63所在的平面与连接面81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A=20°。采用上述设置,更加有利于气流的流动。
在本实施例的冷却结构中,参见图1至图6,冷却结构包括:风扇支架91,风扇支架91设置在侧板52上;第二冷却风扇92,第二冷却风扇92设置在风扇支架91上,第二冷却风扇92的出风口与发热模块100相对设置。这样可以增加冷却结构的冷却能力。
参见图1至图6,在本实施例的冷却结构中,冷却结构还包括挡风罩10,挡风罩10盖设在散热组件1上,挡风罩10上开设有进风口101,进风口101位于挡风罩10靠近车辆的车头的一侧。采用上述设置,在汽车行驶时,气流能够自动从挡风罩10进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的冷却结构中,进液管路2上设置有水泵,水泵在安装时,进水口方向应向上,并确保进水口管路处在较低的位置上。
在本实施例的冷却结构中,水泵进水口方向应向上,并确保进水口管路处在较低的位置上;补水箱上下进出水口均为所连接管路最高位置,并确保气泡能顺利通过管路进入水壶;具体见下表:
方案 初始加注 30分钟后 流量 排气效率
A(无小回路) 气泡较多 11.6L/min
B(添加小回路) 容易 基本无气泡 12.2L/min
本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冷却结构,冷却结构为上述的冷却结构。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的冷却结构,用于对车辆的发热模块100进行散热,冷却结构包括:散热组件1,散热组件1包括排热部件11;进液管路2,进液管路2的一端与排热部件11连接,进液管路2的另一端连接至发热模块100;出液管路3,出液管路3的一端与排热部件11连接,出液管路3的另一端连接至发热模块100;注液箱4,注液箱4与进液管路2连接,以向进液管路2内增加冷却流体;回液管路41,回液管路41的一端与注液箱4连接,回液管路41的另一端连接至散热组件1。采用上述设置,在汽车的注液箱4与排热部件11之间设置回液管路41,可以更加便捷地向发热模块100内增加冷却液,并且能够更快地排出管路中的气泡,解决了决现有技术中的汽车的冷却结构中的冷却液的流阻大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却结构,用于对车辆的发热模块(100)进行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
散热组件(1),所述散热组件(1)包括排热部件(11);
进液管路(2),所述进液管路(2)的一端与所述排热部件(11)连接,所述进液管路(2)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发热模块(100);
出液管路(3),所述出液管路(3)的一端与所述排热部件(11)连接,所述出液管路(3)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发热模块(100);
注液箱(4),所述注液箱(4)与所述进液管路(2)连接,以向所述进液管路(2)内增加冷却流体;
回液管路(41),所述回液管路(41)的一端与所述注液箱(4)连接,所述回液管路(4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散热组件(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液箱(4)具有与所述进液管路(2)连接的第一连接口,所述排热部件(11)具有与所述进液管路(2)连接的第二连接口,所述发热模块(100)具有与所述进液管路(2)连接的第三连接口,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口和所述第三连接口的上方;和/或,
所述注液箱(4)具有与所述回液管路(41)连接的第四连接口,所述发热模块(100)具有与所述回液管路(41)连接的第五连接口,其中,所述第四连接口位于所述第五连接口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安装壳体(5),所述安装壳体(5)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发热模块(100)的容纳腔体,所述安装壳体(5)包括:
用于安装所述发热模块(100)的底板(51),所述排热部件(11)设置在所述底板(51)远离所述发热模块(100)的一侧;
侧板(52),所述侧板(52)与所述底板(51)连接,所述注液箱(4)与所述底板(5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1)还包括安装支架(6),所述安装支架(6)包括:
第一连接板(61)和第二连接板(62),所述第一连接板(6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62)相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6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62)均沿所述底板(51)远离所述发热模块(100)的一侧延伸;所述排热部件(11)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61)和第二连接板(62)之间,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6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62)均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6)包括第三连接板(63),所述第三连接板(63)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6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62)之间,并与所述第一连接板(6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62)均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63)与所述底板(51)之间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排热部件(11)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三连接板(63)上具有进风口,所述散热组件(1)还包括第一冷却风扇(7),所述第一冷却风扇(7)位于所述第三连接板(63)远离所述排热部件(11)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三连接板(63)连接,所述第一冷却风扇(7)与所述进风口相对应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冷却风扇(7)均为多个,多个所述进风口和多个所述第一冷却风扇(7)一一对应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连接支架(8),所述连接支架(8)设置在所述底板(51)远离所述发热模块(100)的一侧,并与所述底板(51)连接;所述安装支架(6)与所述连接支架(8)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支架(8)具有与所述安装支架(6)连接的连接面(81),所述第三连接板(63)所在的平面与所述连接面(81)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A=20°。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包括:
风扇支架(91),所述风扇支架(91)设置在所述侧板(52)上;
第二冷却风扇(92),所述第二冷却风扇(92)设置在所述风扇支架(91)上,所述第二冷却风扇(92)的出风口与所述发热模块(100)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挡风罩(10),所述挡风罩(10)盖设在所述散热组件(1)上,所述挡风罩(10)上开设有进风口(101),所述进风口(101)位于所述挡风罩(10)靠近所述车辆的车头的一侧。
10.一种车辆,包括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
CN202220871058.3U 2022-04-15 2022-04-15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74355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71058.3U CN217435503U (zh) 2022-04-15 2022-04-15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71058.3U CN217435503U (zh) 2022-04-15 2022-04-15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35503U true CN217435503U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17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71058.3U Active CN217435503U (zh) 2022-04-15 2022-04-15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355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49012B2 (en) Liquid cooling system for processors
CN1964610A (zh) 液冷式散热装置
CN110996635A (zh) 机箱散热结构
CN211577643U (zh) 一种投影仪
CN217435503U (zh)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3608504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的微冷却系统
CN112105224A (zh) 一种利于散热的封闭机柜及其散热方法
CN111880625B (zh) 一种可供多热源散热的液冷散热装置
CN102789289A (zh) 电脑散热系统
CN217435506U (zh) 冷却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2391774U (zh) 一种新型电脑电源
CN210454451U (zh) 一种用于汽车前端的冷却模块总成
CN212231753U (zh) 一种易散热的电磁加热装置
CN220457787U (zh) 散热机构及变流器
CN214206224U (zh) 一种用于循环泵变频器的散热装置
CN112761770A (zh) 一种利于汽车机舱散热的冷却装置
CN217790143U (zh) 一种水冷式散热装置
CN215500221U (zh) 一种具备自我防热功能的电源模块
CN112537193B (zh) 一种液压悬置系统及汽车
CN214480144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动机散热装置
KR20230005481A (ko) 차량용 쿨링모듈
CN220199057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油箱散热器
CN216852941U (zh) 一种多热源散热装置
CN211045497U (zh) 一种新能源电池壳体
CN213270296U (zh) 一种具有高效冷却结构的循环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