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26528U - 共模电感及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共模电感及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26528U
CN217426528U CN202221016498.7U CN202221016498U CN217426528U CN 217426528 U CN217426528 U CN 217426528U CN 202221016498 U CN202221016498 U CN 202221016498U CN 217426528 U CN217426528 U CN 217426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work
core
mode inductor
skeleton
comm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164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宇聪
朱明星
伍艺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anhe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anhe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anhe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anhe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164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26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26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265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器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模电感及家用电器。上述共模电感中,通过设置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的可拆组装结构,可以在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分别绕线后组合在一起。通过在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的中空腔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插入磁芯,形成磁场回路,进而组合得到共模电感。同时,由于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之间具有间隔,使得两个磁芯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可以不需要在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之间插入绝缘件而提高两个磁芯之间的绝缘性。由此,通过组装的方式可以实现利用机器自动绕线,通过组装后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之间形成的间隔可以避免产生插入绝缘件,不仅提高了产品性能的一致性,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共模电感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共模电感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共模电感需要通过人工作业方式实现绕线。在此过程中,人工作业方式会影响产品性能的一致性,也会导致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共模电感及家用电器,以提高产品性能的一致性以及生产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模电感,包括:
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所述第一骨架和所述第二骨架彼此可拆卸地连接且沿第一方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骨架和所述第二骨架内分别形成有中空的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腔体;
两个绕组,两个所述绕组的其中之一绕设于所述第一骨架外,其中另一绕设于所述第二骨架外,且两个所述绕组的绕设方向相反;以及
两个磁芯,每一所述磁芯包括第一芯体以及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二芯体和第三芯体;所述第一芯体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芯体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三芯体设于所述第二端;
其中,两个所述磁芯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插设于两个所述腔体内,以使两个所述第二芯体相对插设于所述第一骨架的腔体内,两个所述第三芯体相对插设于所述第二骨架的腔体内,以形成磁场回路;
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上述共模电感中,该共模电感至少包括第一骨架、第二骨架、两个绕组以及两个磁芯。通过设置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的可拆组装结构,可以在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分别绕线后组合在一起。通过在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的中空腔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插入磁芯,形成磁场回路,进而组合得到共模电感。同时,由于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之间具有间隔,使得两个磁芯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可以不需要在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之间插入绝缘件而提高两个磁芯之间的绝缘性。由此,通过组装的方式可以实现利用机器自动绕线,通过组装后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之间形成的间隔可以避免产生插入绝缘件,不仅提高了产品性能的一致性,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骨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以及所述第二骨架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部;
每一骨架中的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限定出对应绕组的限位空间。如此,可以通过设置支撑部,对绕组实现固定限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相对的两个所述支撑部的其中之一设有凸出部,其中另一设有与所述凸出部相卡接的凹陷部;
所述第一骨架和所述第二骨架借助于能够彼此相卡接的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凹陷部的卡接结构可拆卸连接。如此,通过在对应的支撑部上分别设置可以相卡接的凸出部和凹陷部,使得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便于组装与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骨架上位于其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的部分,与所述第二骨架上位于其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的部分形成有第一间隔。通过此形成间隔的方式,结构简单且便于制造,得到可以绝缘的安全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芯体和所述第三芯体均与所述第一芯体垂直设置。如此,可以得到性能良好且便于制造安装的磁芯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芯体和所述第三芯体均分别与对应的腔体卡接;和/或
所述第一芯体借助于胶层与所述第一骨架、所述第二骨架相固定。如此,通过卡接和/或粘结的方式,进一步实现磁芯与第一骨架、第二骨架之间的相对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磁芯为铁氧体磁芯。由于铁氧体的磁导率高,在广泛的频率范围内具有高电阻和涡流损耗小等特点,由此可以实现抗干扰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一骨架和所述第二骨架相对的其中一端的两个支撑部上均设置有两个引脚;
每一所述绕组的一端与对应骨架上的两个所述引脚中的一个所述引脚连接,每一所述绕组的另一端与对应骨架上的两个所述引脚中的另一个所述引脚连接。由于在同一侧设置引脚,便于通过改变磁芯中第一芯体的厚度,即可得到不同高度的共模电感,以满足不同使用需求,拓展了该共模电感的使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绕组借助焊接方式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引脚。如此,通过焊接方式可以实现固定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包括上述所述的共模电感。如此,通过使用上述共模电感,可以满足家用电器中对于共模电感的抗干扰要求以及体积要求等使用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共模电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图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组合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图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图8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骨架绕设有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骨架绕设有绕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均绕设有绕组后组装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上插设两个第二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骨架上绕设有绕组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骨架上插设铁氧体磁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工字电感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符号简单说明:
第一骨架110、第二骨架112、支撑部130、凸出部a、凹陷部b;
绕组200;
磁芯300、第一芯体310、第一端311、第二端312、第二芯体320、第三芯体330;
引脚400;
第一间隔g1;
第一方向F1、第二方向F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专业名词,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但除非特别说明,这些专业名词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专业名词与另一个专业名词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为不同的骨架,第一芯体、第二芯体和第三芯体为不同的芯体,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不同的方向。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水平高度。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水平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相关技术中的共模电感,是将两个线圈绕在同一铁芯上,匝数和相位相同,绕制方向相反。这样,当电路中的正常电流流经共模电感时,电流在同相位绕制的电感线圈中产生反向的磁场而相互抵消,此时,正常信号电流主要受线圈电阻的影响(和少量因漏感造成的阻尼);当有共模电流流经线圈时,由于共模电流的同向性,会在线圈内产生同向的磁场而增大线圈的感抗,使线圈表现为高阻抗,产生较强的阻尼效果,以此衰减共模电流,达到滤波的目的。
发明人注意到,为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家用电器等一些装置对于共模电感的尺寸以及感抗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配不同的装置,所需要的共模电感的大小、形状均不相同。并且,在上述过程中,若继续采用上述共模电感的结构,需要通过人工作业方式实现绕线,而人工作业方式会影响产品性能的一致性,也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且在同一铁芯上绕设两个线圈的共模电感的结构,难以调节形状大小,通用性不强,且生产效率低,进而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基于此,本申请发明人通过改进共模电感的结构形式,以至少解决上述提及的部分问题。下面结合一些实施例中的结构和相关图示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共模电感的结构示意图;图2 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磁芯300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请参照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共模电感,该共模电感包括第一骨架110、第二骨架112、两个绕组200以及两个磁芯300。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彼此可拆卸连接且沿第一方向F1(图1示意出的左右方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骨架110和所述第二骨架112内分别形成有中空的且沿第二方向F2(图1示意出的上下方向)延伸的腔体(图示未标出)。第一方向F1 和第二方向F2垂直。两个绕组200的其中之一绕设于第一骨架110外,其中另一绕设于第二骨架112外,且两个绕组200的绕设方向相反。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一磁芯300包括第一芯体310以及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二芯体320和第三芯体330。第一芯体3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第二芯体320设于第一芯体310的第一端311,第三芯体330设于第一芯体310的第二端312。其中,两个磁芯300沿第二方向F2相对插设于两个腔体内,以使两个第二芯体 320相对插设于第一骨架110的腔体内,两个第三芯体330相对插设于第二骨架 112的腔体内,以形成磁场回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芯体310、第二芯体320和第三芯体330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组合式结构。以图3为例,示意出第一芯体310、第二芯体320和第三芯体330为一体成型结构的情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由此,通过在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的中空腔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插入磁芯300,形成磁场回路,进而组合得到共模电感。同时,由于第一骨架110 和第二骨架112之间具有间隔,使得两个磁芯300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可以不需要在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之间插入绝缘件而提高两个磁芯300 之间的绝缘性。由此,通过组装的方式可以实现利用机器自动绕线,通过组装后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之间形成的间隔可以避免产生插入绝缘件,不仅提高了产品性能的一致性,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请继续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芯体320和第三芯体330均与第一芯体310垂直设置。此时,磁芯300形成了类似于U形的结构。如此,可以得到性能良好且便于制造安装的磁芯300结构。具体至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芯体 320和第三芯体330均分别与对应的腔体卡接。如此,通过卡接的方式,便于实现磁芯300与第一骨架110、第二骨架112之间的相对固定。而具体至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芯体310借助于胶层与第一骨架110、所述第二骨架112相固定。如此,通过粘结的方式,也可以实现磁芯300与第一骨架110、第二骨架112之间的相对固定。当然,也可以将卡接和粘结的方式结合起来,更进一步实现磁芯300与第一骨架110、第二骨架112之间的相对固定。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选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制。由于铁氧体的磁导率高,在广泛的频率范围内具有高电阻和涡流损耗小等特点,可选地,磁芯300为铁氧体磁芯,如此,可以实现抗干扰的效果。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骨架110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骨架112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图6 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照图4和图5,第一骨架110沿第二方向F2的两端设有支撑部130。请参照图6和图7,第二骨架112沿第二方向F2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部130。每一骨架中的两个支撑部130之间限定出对应绕组200的限位空间。如此,可以通过设置支撑部130,对绕组200实现固定限位。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 组合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图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图8的仰视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请参照图8至图10,并结合图5和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沿第一方向F1彼此相对的两个支撑部130的其中之一设有凸出部a,其中另一设有与凸出部a相卡接的凹陷部b。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借助于能够彼此相卡接的凸出部a和凹陷部b的卡接结构可拆卸连接。如此,通过在对应的支撑部130 上分别设置可以相卡接的凸出部a和凹陷部b,使得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 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便于组装与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以图5、图7、图9和图10为例,示意出第一骨架110的两个支撑部130设置有凹陷部b,第二骨架112的两个支撑部130设置有凸出部 a的情形。当然,也可以在第一骨架110的上端的支撑部130上设置凸出部a,第二骨架112的上端的支撑部130上对应设置凹陷部b,而在第一骨架110的上端的支撑部130上设置凹陷部b,第二骨架112的上端的支撑部130上对应设置凸出部a。也就是说,位于同一骨架上的两个支撑部130上可以设置相同的用于卡接的部,也可以设置不同的用于卡接的部,卡接的部可以是凸出部a,也可以是凹陷部b,只要可以实现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之间的卡接即可。如此,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凸出部a和凹陷部b,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继续参考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骨架110上位于其两个支撑部130 之间的部分,与第二骨架112上位于其两个支撑部130之间的部分形成有第一间隔g1。也就是说,在设置有支撑部130的基础上,可以根据需求设置支撑部 130沿第一方向F1的长度,在位于不同的骨架上且沿第一方向F1相对的两个支撑部130连接时,可以在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之间形成第一间隔g1。通过此形成间隔的方式,结构简单且便于制造,得到可以绝缘的安全距离。
本申请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如若在第一骨架110沿第二方向F2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引脚400,在第二骨架112沿第二方向F2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引脚400,这样会使得其中两个引脚400与其中另外两个引脚400沿第二方向F2 的相对设置。在这样的结构形式下,与引脚400对应连接的装置也是沿第二方向F2相对设置的。为了满足不同的抗干扰需求,会增加或降低磁芯300沿第二方向F2的高度。在需要增加磁芯300沿第二方向的高度时,会由于在第二方向 F2上还有相对设置的与引脚400对应连接的装置,会使得共模电感整体在第二方向F2上的高度更高。因此,在第二方向F2上,共模电感整体需要的安装空间也就会更大,且与引脚400对应连接的装置的位置也需要对应调整。
为了减小调整共模电感时所需要的安装空间,以进一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请继续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相对的其中一端的两个支撑部130上均设置有两个引脚400(图示中未完全示意出)。每一绕组200的一端与对应骨架上的两个引脚400中的一个引脚400连接,每一绕组200的另一端与对应骨架上的两个引脚400中的另一个引脚400连接。具体至一些实施例中,每一绕组200借助焊接方式分别连接两个引脚400。如此,通过焊接方式可以实现固定连接。由于将四个引脚400设置于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相对的其中一端(例如,图1中示意出的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的底端),可以在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相对的其中另一端上,调节位于该其中另一端的磁芯300中第一芯体310的厚度,而不需要对与引脚400 相连的装置进行调整。因此,在第二方向F2上,共模电感整体需要的安装空间相对而言也就会小,且也便于通过选用不同厚度的磁芯300,实现对于不同的抗干扰的需求和不同的尺寸需求。如此,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拓展了该共模电感的使用性。
下面结合图11至图1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的组装过程进行示例性地说明。
如图11和图12所示,通过绕线机将对应的绕组200分别绕设于第一骨架 110和第二骨架112上,且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上的绕线方向相反。在第一骨架110的底部的支撑部130以及第二骨架112的底部的支撑部130上均分别安装两个引脚400,以使得整体具有四个引脚40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对应骨架上的绕组200与该骨架上对应的两个引脚400焊接连接。如图13所示,将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借助于凹陷部b和凸出部a的卡接结构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并在连接好的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的上下两端分别点胶。如图14所示,在连接好的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插设磁芯300。由此,得到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的共模电感。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共模电感是由可拆卸连接的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连接而成,且每个骨架上均具有中空的腔体以及两个支撑部130,第一骨架110以及第二骨架112均可以与绕组200、铁氧体磁芯相结合,形成两个工字电感,能够单独进行使用。
下面以第一骨架110为例,结合图15至图17,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工字电感的组装过程进行示例性地说明。
如图15所示,通过绕线机将绕组200绕设于第一骨架110上。在第一骨架 110的底部的支撑部130上安装两个引脚40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绕组200 与两个引脚400焊接连接。在第一骨架110的上下两端分别点胶。如图16所示,在第一骨架110的腔体中插设铁氧体磁芯(图示中未标示)。由此,得到了如图 17所示的工字电感。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家用电器,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共模电感。如此,通过使用上述共模电感,可以满足家用电器中对于共模电感的抗干扰要求以及体积要求等使用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该家用电器可以是例如燃气热水器、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共模电感中,通过设置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的组装结构,可以在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分别绕线后组合在一起,不需要再另外安装底座。通过在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的中空腔体的相对两端分别插入磁芯300,形成磁场回路,进而组合得到共模电感。同时,由于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之间具有间隔,使得两个磁芯300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可以不需要在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之间插入绝缘件而提高两个磁芯300之间的绝缘性。由此,通过组装的方式可以实现利用机器自动绕线,通过组装后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之间形成的间隔可以避免产生插入绝缘件,不仅提高了产品性能的一致性,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骨架(110)和第二骨架(112),所述第一骨架(110)和所述第二骨架(112)彼此可拆卸地连接且沿第一方向(F1)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骨架(110)和所述第二骨架(112)内分别形成有中空的且沿第二方向(F2)延伸的腔体;
两个绕组(200),两个所述绕组(200)的其中之一绕设于所述第一骨架(110)外,其中另一绕设于所述第二骨架(112)外,且两个所述绕组(200)的绕设方向相反;以及
两个磁芯(300),每一所述磁芯(300)包括第一芯体(310)以及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二芯体(320)和第三芯体(330);所述第一芯体(31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2),所述第二芯体(320)设于所述第一端(311),所述第三芯体(330)设于所述第二端(312);
其中,两个所述磁芯(300)沿所述第二方向(F2)相对插设于两个所述腔体内,以使两个所述第二芯体(320)相对插设于所述第一骨架(110)的腔体内,两个所述第三芯体(330)相对插设于所述第二骨架(112)的腔体内,以形成磁场回路;
所述第一方向(F1)和所述第二方向(F2)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架(110)沿所述第二方向(F2)的两端,以及所述第二骨架(112)沿所述第二方向(F2)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部(130);
每一骨架中的两个所述支撑部(130)之间限定出对应绕组(200)的限位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每一沿所述第一方向(F1)彼此相对的两个所述支撑部(130)的其中之一设有凸出部(a),其中另一设有与所述凸出部(a)相卡接的凹陷部(b);
所述第一骨架(110)和所述第二骨架(112)借助于能够彼此相卡接的所述凸出部(a)和所述凹陷部(b)的卡接结构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架(110)上位于其两个所述支撑部(130)之间的部分,与所述第二骨架(112)上位于其两个所述支撑部(130)之间的部分形成有第一间隔(g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体(320)和所述第三芯体(330)均与所述第一芯体(310)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芯体(320)和所述第三芯体(330)均分别与对应的腔体卡接;和/或
所述第一芯体(310)借助于胶层与所述第一骨架(110)、所述第二骨架(112)相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芯(300)为铁氧体磁芯。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骨架(110)和所述第二骨架(112)相对的其中一端的两个支撑部(130)上均设置有两个引脚(400);
每一所述绕组(200)的一端与对应骨架上的两个所述引脚(400)中的一个所述引脚(400)连接,每一所述绕组(200)的另一端与对应骨架上的两个所述引脚(400)中的另一个所述引脚(40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共模电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绕组(200)借助焊接方式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引脚(400)。
10.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共模电感。
CN202221016498.7U 2022-04-28 2022-04-28 共模电感及家用电器 Active CN217426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6498.7U CN217426528U (zh) 2022-04-28 2022-04-28 共模电感及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6498.7U CN217426528U (zh) 2022-04-28 2022-04-28 共模电感及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26528U true CN217426528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5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16498.7U Active CN217426528U (zh) 2022-04-28 2022-04-28 共模电感及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265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9149B (zh) Symmetrical leakage inductance adjustable flat transformer
JP2012525009A (ja) 表面実装用磁気装置
US20220130602A1 (en) Transform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ransformer
CN103915246B (zh) 线圈部件
CN217426528U (zh) 共模电感及家用电器
CN104733156A (zh) 绝缘平面电感性装置以及制造和使用方法
CN214476891U (zh) 电感和包含所述电感的电气部件
JPH0864432A (ja) 電磁装置
CN215955034U (zh) 磁性元件
CN112185655B (zh) 薄型谐振变压器漏感调整结构
CN210403487U (zh) 一种集成差模的共模电感器及电源
CN215731264U (zh) 一种5g家电滤波电感装置
CN211062569U (zh) 一种变压器
CN108417362A (zh) 一种差共模电感
CN218568608U (zh) 一种分段气隙扁平线共模电感
CN217361308U (zh) 滤波电感器底座及滤波电感器
CN219738721U (zh) 变压器和家用电器
CN220774111U (zh) 卧式滤波共模电感及家用电器
CN219393138U (zh) 一种组合式高效低成本三相扁平线立绕差共模一体电感
CN113691121B (zh) 滤波板和烹饪设备
JP3379358B2 (ja) チョークコイル
CN220290603U (zh) 共模电感
CN219642645U (zh) 环形谐振电感及控制电路
CN216671364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线圈结构
CN216528277U (zh) 共模电感、滤波器和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