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62569U - 一种变压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062569U
CN211062569U CN202020014303.XU CN202020014303U CN211062569U CN 211062569 U CN211062569 U CN 211062569U CN 202020014303 U CN202020014303 U CN 202020014303U CN 211062569 U CN211062569 U CN 211062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winding
transformer
groove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1430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海波
冯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erduo Guangd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erduo Guangd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erduo Guangd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erduo Guangd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1430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062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062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062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包括变压器骨架,所述变压器骨架的底部设有PIN脚固定块,所述PIN脚固定块设有多个PIN脚,所述变压器骨架中部设有绕线槽,所述绕线槽上绕设有多个绕线层,所述PIN脚固定块的两端设有多个过线槽,各所述过线槽的槽道深度由浅及深依次递增,且相邻所述过线槽的槽道深度的差值等于一个或多个所述绕线层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中能使所述绕线层的引线的出线端均能沿着与所述绕线层所在的平面平行的方向出线,并与所述PIN脚连接,保证了各个所述绕线层的引线的出线端不会与其他绕线层所在的平面产生交叉,避免产生电磁干扰,进而无需在引线的出线端套设绝缘套管,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变压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铁芯。变压器主要功能有:电压变换、电流变换、阻抗变换、隔离、稳压和磁饱等功能。
变压器生产时,需要在变压器骨架上多次绕线,从而形成多个绕组。第一次绕线时,引线的进线端先与变压器骨架上的第一个引脚连接,接着引线沿着变压器骨架绕线后,引线的出线端再连接变压器骨架上的第二个引脚,从而完成第一次绕线,并形成第一个绕线层。第二次绕线时,另一引线的进线端先与变压器骨架上的另一个引脚连接,接着该引线绕着变压器骨架持续绕线,直至该引线的出线端连接传感器骨架的其他引脚,完成第二次绕线并形成第二个绕线层。以此类推,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绕线形成多个绕线层。
因为每个绕线层都有一定的厚度,故后绕线的绕线层的引线的出线端在绕线结束,去连接至变压器骨架的引脚时,其必然会与先绕线的绕线层所在的平面有所交叉,该交叉会导致产生电磁干扰。为了屏蔽此类电磁干扰并通过安规认证,市面上大多数厂商在引线的出线端增加绝缘套管,但是绝缘套管一方面需要人工增加,导致劳动力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因需要增设绝缘套管,导致不能进行机械化生产,极大的降低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变压器的出线端因需要屏蔽干扰而增设绝缘套管导致的生产成本高和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变压器,包括变压器骨架,所述变压器骨架的底部设有PIN脚固定块,所述PIN脚固定块上设有多个PIN脚,所述变压器骨架中部环设有绕线槽,所述绕线槽上绕设有多个绕线层,每个所述绕线层的引线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分别连接任意两所述PIN脚,
所述PIN脚固定块的两端设有多个过线槽,各所述过线槽均与所述绕线槽连通;各所述过线槽的槽道深度由浅及深依次递增,且相邻所述过线槽的槽道深度的差值等于一个或多个所述绕线层的厚度。
可选地,各所述过线槽的槽道底部均呈平面型设置。
可选地,各所述过线槽的槽道底部所在的平面和分别与各所述过线槽相通的所述绕线槽的槽道底部所在的平面平行。
可选地,各所述过线槽中的一个所述过线槽的槽道底部与所述绕线槽的槽道底部处于同一平面内。
可选地,所述PIN脚固定块上向靠近所述绕线槽的方向凹设有导线槽。
可选地,所述导线槽的数量为多个。
可选地,还包括铁芯,所述铁芯与所述变压器骨架连接。
可选地,所述铁芯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铁芯与所述变压器骨架固定连接后包覆各所述绕线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相邻所述过线槽的槽道深度的差值设置为等于一个或多个所述绕线层的厚度,使得绕线形成所述绕线层时,各所述绕线层的引线的出线端均能沿着与所述绕线层所在的平面平行的方向出线,并与所述PIN脚连接,从而保证了各个所述绕线层的引线的出线端不会与其他绕线层所在的平面产生交叉,避免了电磁干扰的产生,进而避免了在引线的出线端套设绝缘套管,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的变压器骨架的结构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第一次绕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第二次绕线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第三次绕线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压器第四次绕线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变压器骨架100,PIN脚固定块200,第一PIN脚固定块210,第二PIN脚固定块220,导线槽230,PIN脚300,第一PIN脚310,第二PIN脚320,第三PIN脚330,第四PIN脚340,第五PIN脚350,第五PIN脚350,第六PIN脚360,绕线槽400,绕线层500,第一绕线层510,第二绕线层520,第三绕线层530,第四绕线层540,过线槽600,第一过线槽610,第二过线槽620,第三过线槽630,第四过线槽640,第五过线槽650,第六过线槽660,第七过线槽670,铁芯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提供一种变压器,包括变压器骨架100,所述变压器骨架100的底部设有PIN脚固定块200,所述PIN脚固定块200上设有多个PIN脚,所述变压器骨架100中部环设有绕线槽400,所述绕线槽400上绕设有多个绕线层500,每个所述绕线层500的引线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分别连接任意两所述PIN脚300。
其中,所述PIN脚固定块200的两端设有多个过线槽600,各所述过线槽600均与所述绕线槽400连通;各所述过线槽600的槽道深度由浅及深依次递增,且相邻所述过线槽600的槽道深度的差值等于一个或多个所述绕线层500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相邻所述过线槽600的槽道深度的差值设置为等于一个或多个所述绕线层500的厚度,使得绕线形成所述绕线层500时,各所述绕线层500的引线的出线端均能沿着与所述绕线层500所在的平面平行的方向出线,并与所述PIN脚300连接,从而保证了各个所述绕线层500的引线的出线端不会与其他绕线层所在的平面产生交叉,避免了电磁干扰的产生,进而避免了在引线的出线端套设绝缘套管,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所述变压器还包括铁芯700,所述铁芯700与所述变压器骨架100连接。
所述铁芯700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铁芯700与所述变压器骨架100固定连接后包覆各所述绕线层5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变压器骨架100的底部两端分别设有两个PIN脚固定块200,分别为第一PIN脚固定块210和第二PIN脚固定块220。
参照图4,所述第一PIN脚固定块210上设有五个PIN脚,沿所述第一PIN脚固定块210上依次排列,分别为第一PIN脚310、第二PIN脚320、第三PIN脚330、第四PIN脚340和第五PIN脚350。
所述第二PIN脚固定块220上设有两个PIN脚,分别为第六PIN脚360和第七PIN脚370,所述第五PIN脚350和第六PIN脚36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PIN脚固定块220的两端部。
所述第一PIN脚固定块210和所述第二PIN脚220固定块上共设有七个所述过线槽600,分别为第一过线槽610、第二过线槽620、第三过线槽630、第四过线槽640、第五过线槽620、第六过线槽660和第七过线槽670;七个所述过线槽600均与所述绕线槽400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过线槽610、所述第二过线槽620、所述第四过线槽640、所述第五过线槽650、所述第六过线槽660和所述第七过线槽670设置于所述第一PIN脚固定块210,所述第三过线槽630和所述第四过线槽640设置于所述第二PIN脚固定块220。
具体地,所述第五过线槽650设置于所述所述第一PIN脚310和所述第二PIN脚320之间,所述二过线槽620设置于所述第二PIN脚320和所述第三PIN脚330之间,所述第七过线槽670设置于所述第三PIN脚330上方,所述第一过线槽610设置于所述第三PIN脚330和所述第四PIN脚340之间,所述第六过线槽660设置于所述第四PIN脚340和所述第五PIN脚350之间。
所述第三过线槽630和所述第四过线槽640设置于所述第六PIN脚360和所述第七PIN脚370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过线槽610的槽道底部与所述绕线槽400的槽道底部处于同一平面内,即所述第一过线槽610的槽道深度与所述绕线槽400的槽道深度相同,所述第二过线槽620、所述第三过线槽630、所述第四过线槽640、所述第五过线槽650、所述第六过线槽660和所述第七过线槽670的槽道深度依次递增。
其中,各所述绕线层500依次绕设于所述变压器骨架100上,参照图4-图8,具体绕线过程如下:
本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共具有四个绕线层500,故,将分为四次绕线。
参照图5,第一次绕线起始PIN脚为所述第四PIN脚340,终止PIN脚为第二引脚320。具体地,引线的起始端先与所述第四PIN脚340连接,接着引线沿着所述第一过线槽610的槽道进入所述绕线槽400,沿所述绕线槽400的槽道进行绕线,绕线结束后,引线的出线端从所述第二过线槽620离开所述绕线槽400,并与所述第二PIN脚320连接,形成第一绕线层510。所述第一过线槽610和所述第二过线槽620的槽道深度的差值等于所述第一绕线层510的厚度,故当第一次绕线时,引线沿所述第一过线槽610平行进入所述绕线槽400,绕线结束后,从所述第二过线槽620平行引出。图中虚线表示引线。
参照图6,第二次绕线时,起始PIN脚为所述第七PIN脚370,终止PIN脚为第六PIN脚360。具体地,引线的起始端先与所述第七PIN脚370连接,接着引线沿着所述第三过线槽630的槽道进入所述绕线槽400,沿所述绕线槽400的槽道进行绕线,绕线结束后,引线的出线端从所述第四过线槽640离开所述绕线槽400,并与所述第六PIN脚360连接,形成第二绕线层520。所述第三过线槽630和所述第四过线槽640的槽道深度的差值等于所述第二绕线层520的厚度,故当第二次绕线时,引线沿所述第三过线槽630平行进入所述绕线槽400,绕线结束后,从所述第四过线槽640平行引出。第二次绕线时,引线的进线端从所述第一绕线层510的最顶部开始,故第二次绕线时,引线无论是进线还是出线,均与所述第一绕线层510不产生交叉,如此,无需在引线的出线端增设绝缘套管,节省人力,又节约生产成本。
参照图7,第三次绕线时,起始PIN脚为所述第二PIN脚320,终止PIN脚为所述第一PIN脚310。具体地,引线的起始端先与所述第二PIN脚320连接,接着引线沿着所述第二过线槽620的槽道进入所述绕线槽400,沿所述绕线槽400的槽道进行绕线,绕线结束后,引线的出线端从所述第五过线槽650离开所述绕线槽400,并与所述第一PIN脚310连接,形成第三绕线层530。第三次绕线时引线进入所述第二过线槽620时引线所在的平行于所述第二绕线层520的平面与所述第五过线槽650的槽道深度的差值等于所述第三绕线层530的厚度,即第三次绕线时,引线亦是平行进入所述绕线槽400后,平行引出所述绕线槽400,故当第三次绕线时,引线无论是进线还是出线,均与所述第一绕线层510和第二绕线层520不产生交叉。
参照图8,第四次绕线时,起始PIN脚为所述第五PIN脚350,终止PIN脚为第三PIN脚330。具体地,引线的起始端先与所述第五PIN脚350连接,接着引线沿着所述第六过线槽660的槽道进入所述绕线槽400,覆盖所述第三绕线层530进行绕线,绕线结束后,引线的出线端从所述第七过线槽670离开所述绕线槽400,并与所述第三PIN脚330连接,形成第四绕线层540。所述第六过线槽660与所述第七过线槽670的槽道深度的差值等于所述第四绕线层540的厚度,故第四次绕线时,引线亦是平行进入所述绕线槽400后,平行引出所述绕线槽400,即第四次绕线时引线无论是进线还是出线,均与所述第一绕线层510、第二绕线层520和第三层绕线层530不产生交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线槽610的槽道深度与所述第七过线槽670的槽道深度相差三个绕线层的厚度,所述第一过线槽610与所述第七过线槽670相邻;
所述第二过线槽620与所述第五过线槽650的槽道深度相差两个绕线层的厚度,所述第二过线槽620与所述第五过线槽650相邻;
所述第三过线槽630的槽道深度与所述第四过线槽640的槽道深度相差一个绕线层的厚度,所述第三过线槽630与所述第四过线槽640相邻;
如此,通过使相邻所述过线槽600的槽道深度的差值等于一个或多个所述绕线层500的厚度,避免了增设绝缘套管。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绕线层500为依次绕线所形成的厚度,对于一个绕线层绕500的圈数,本实用新型不做具体限制,如,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绕线层绕线510的圈数为2层,所述第二绕线层520绕线的圈数为1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各所述过线槽600的槽道底部均呈平面型设置。如此,保证了绕线时,引线无论是进线还是出现均平行进入所述绕线槽400,避免引线与其他绕线层产生交叉的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过线槽600的槽道底部所在的平面和分别与各所述过线槽600相通的所述绕线槽400的槽道底部所在的平面平行。本实施例中,所述绕线槽400的槽道呈环形,所述绕线槽400的槽道包括与各所述过线槽600直接连通的槽道和与各所述绕线槽400不直接连通槽道,其中,各所述过线槽600之间连通的所述绕线槽400的槽道底面与各所述过线槽600的槽道底部所在的平面相平行,如此,保证引线平行进入所述绕线槽400,避免产生交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过线槽600中的一个所述过线槽600的槽道底部与所述绕线槽400的槽道底部处于同一平面内。即为所述第一过线槽610的槽道底部与所述绕线槽400的槽道底部处于同一平面内,如此,使引线从所述第一过线槽610进入所述绕线槽时,能够平行进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PIN脚固定块210上向靠近所述绕线槽的方向凹设有导线槽。或者可以理解,所述PIN脚固定块上挖设有所述导线槽230,一方面给引线提供过来导引路线,另一方面凹设不会增大所述变压器的整体体积。
所述导线槽230的数量为多个。具体地,所述导线槽230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导线槽23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六PIN脚360和所述第七PIN脚370的旁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变压器,包括变压器骨架,所述变压器骨架的底部设有PIN脚固定块,所述PIN脚上设有多个PIN脚,所述变压器骨架中部环设有绕线槽,所述绕线槽上绕设有多个绕线层,每个所述绕线层的引线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分别连接任意两所述PIN脚,其特征在于,
所述PIN脚固定块的两端设有多个过线槽,各所述过线槽均与所述绕线槽连通;各所述过线槽的槽道深度由浅及深依次递增,且相邻所述过线槽的槽道深度的差值等于一个或多个所述绕线层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过线槽的槽道底部均呈平面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过线槽的槽道底部所在的平面和分别与各所述过线槽相通的所述绕线槽的槽道底部所在的平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过线槽中的一个所述过线槽的槽道底部与所述绕线槽的槽道底部处于同一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IN脚固定块上向靠近所述绕线槽的方向凹设有导线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槽的数量为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铁芯,所述铁芯与所述变压器骨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铁芯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铁芯与所述变压器骨架固定连接后包覆各所述绕线层。
CN202020014303.XU 2020-01-03 2020-01-03 一种变压器 Active CN211062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4303.XU CN211062569U (zh) 2020-01-03 2020-01-03 一种变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4303.XU CN211062569U (zh) 2020-01-03 2020-01-03 一种变压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062569U true CN211062569U (zh) 2020-07-21

Family

ID=71595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14303.XU Active CN211062569U (zh) 2020-01-03 2020-01-03 一种变压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0625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28796B2 (ja) 変圧器および誘導子用巻線を形成する組み重ね式平形巻線コイル
EP3159903B1 (en) Resonant high current density transformer
CN105655098B (zh) 变压器及该变压器的制造方法
CN103493156A (zh) 扁平线平面变压器
CN104064337A (zh) 装有外壳的环形变压器
US11257618B2 (en) Transform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ransformer
CN211062569U (zh) 一种变压器
CN205177580U (zh) Llc变压器
JP2018207060A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コイルおよび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2014053453A (ja) 電磁誘導器
CN107610913B (zh) 磁性元件、金属环状绕组及其制备方法
JP2008205212A (ja) トランス
CN210272020U (zh) 一种变压器
TWI664650B (zh) 變壓線圈結構
CN202394669U (zh) 线饼及使用该线饼的变压器
CN210722706U (zh) 滤波变压装置
KR20120129136A (ko) 8자 형태의 적층 코일의 제조 방법
CN111489886A (zh) 变压线圈结构
CN217588663U (zh) 降低寄生电容干扰的共模滤波器
CN211529767U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变压器
CN217822322U (zh) 一种独立式800kv小变比油浸倒立式互感器
CN219677021U (zh) 一种新型高频变压器
CN219738719U (zh) 一种缩小产品体积的大功率变压器
CN211742900U (zh) 一种变压器骨架
CN203521134U (zh) 低漏感绞线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