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18268U - 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双面凸点进水网格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双面凸点进水网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18268U
CN217418268U CN202221179836.9U CN202221179836U CN217418268U CN 217418268 U CN217418268 U CN 217418268U CN 202221179836 U CN202221179836 U CN 202221179836U CN 217418268 U CN217418268 U CN 217418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p
weft
reverse osmosis
osmosis membrane
salient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798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崧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efe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efe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efe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efe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798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18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18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18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双面凸点进水网格,包括纬线和经线,纬线为骨架线,纬线之间形成水流通道,经线为导流线,经线垂直固定于纬线之间,经线包含上经线和下经线,上经线和纬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下经线和纬线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经线和下经线相互交错排列,纬线为正方形条状结构,经线为长方形条状结构,经线的横截面为纬线横截面的一半,纬线和上经线的交汇处上表面设置有凸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进水网格和反渗透膜通过凸点分离,反渗透膜和进料液能够充分接触,避免污染物在死角位置沉积,提高膜元件的实际使用面积,反渗透膜过滤装置能够耐受高浓度的污染物,过滤后的出水水质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双面凸点进水网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渗透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双面凸点进水网格。
背景技术
进水网格广泛应用于反渗透膜过滤和污水处理领域,在反渗透过滤中进水网格起到支撑反渗透膜和导流液体的作用,进水网格为反渗透膜元件提供一个从元件进水端到浓水端之间的一个通道,从而防止相邻的反渗透膜之间相互紧贴,由于进水网格的纬线和经线相互交织使得进水网格具有一定的抗拉力,对反渗透膜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时在反渗透膜之间形成一个空隙,从而使液体在膜表面流动,实现反渗透过滤。
目前的进水网格由于和反渗透膜紧紧接触,导致进水网格盖住反渗透膜面,反渗透膜和进料液无法充分接触,降低膜元件的实际可使用面积,而且污染物容易在死角位置沉积造成膜面污染,降低膜元件可用面积,在过滤过程中死角位置导致污染物堵塞膜组件,当污水浓度过大且含有大量杂质的情况下,反渗透膜过滤装置无法耐受高浓度的污染物,当高浓度的污染物堵塞膜组件时会导致出水水质不达标,膜组件被堵塞导致出水量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双面凸点进水网格,从而使反渗透膜和进料液能够充分接触,避免污染物在死角位置沉积,提高膜元件的实际使用面积,反渗透膜过滤装置能够耐受高浓度的污染物,过滤后的出水水质稳定。
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双面凸点进水网格,包括纬线和经线,纬线为骨架线,纬线之间形成水流通道,经线为导流线,经线垂直固定于纬线之间,经线包含上经线和下经线,上经线和纬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下经线和纬线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经线和下经线相互交错排列,纬线为正方形条状结构,经线为长方形条状结构,经线的横截面为纬线横截面的一半,纬线和上经线的交汇处上表面设置有凸点,纬线和下经线的交汇处下表面设置有凸点,凸点为半圆球形状。
纬线和上经线的交汇处上表面设置有凸点,纬线和下经线的交汇处下表面设置有凸点,进水网格和反渗透膜通过凸点分离,反渗透膜和进料液能够充分接触,经线包含上经线和下经线,上经线和纬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下经线和纬线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经线和下经线相互交错排列,避免污染物在死角位置沉积,提高膜元件的实际使用面积,反渗透膜过滤装置能够耐受高浓度的污染物,过滤后的出水水质稳定。
进一步,纬线为正方型的柱状体结构,经线为长方型的柱状体结构,纬线的正方型柱状体结构的宽度与经线的长方型柱状体结构的宽度相同,经线的长方型柱状体结构的高度是纬线的正方型柱状体结构的高度的一半。
进一步,上经线和纬线的交汇处设置有上凸点,下经线和纬线的交汇处设置有下凸点。
上经线和纬线的交汇处设置有上凸点,下经线和纬线的交汇处设置有下凸点,上凸点和下凸点对流经膜元件内的流体能起到扰动作用,从而消除膜内流体里的浓差极化现象提升膜元件的脱盐率。
进一步,纬线之间通过上经线和下经线交错连接,不同纬线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纬线之间形成水流通道。
纬线之间通过上经线和下经线交错连接,不同纬线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纬线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料液在进入水流通道后,隔网不会产生死角提高膜过滤的效率。
进一步,纬线的尺寸为任意数值,上经线和下经线的尺寸为任意数值。
进一步,纬线比经线细,纬线在经线的中间,这样上下都有空间,水流可以产生湍流现象,避免浓差极化。
进一步,纬线与水流方向平行,上经线和下经线与水流方向垂直。
进一步,纬线能够弯曲和折叠,上经线和下经线能够弯曲和折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纬线和上经线的交汇处上表面设置有凸点,纬线和下经线的交汇处下表面设置有凸点,进水网格和反渗透膜通过凸点分离,反渗透膜和进料液能够充分接触,经线包含上经线和下经线,上经线和纬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下经线和纬线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经线和下经线相互交错排列,避免污染物在死角位置沉积,提高膜元件的实际使用面积,反渗透膜过滤装置能够耐受高浓度的污染物,过滤后的出水水质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反渗透膜双面凸点进水网格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反渗透膜双面凸点进水网格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反渗透膜双面凸点进水网格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识:纬线1,上经线2,下经线3,上凸点4,下凸点5。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双面凸点进水网格,从而使反渗透膜和进料液能够充分接触,避免污染物在死角位置沉积,提高膜元件的实际使用面积,反渗透膜过滤装置能够耐受高浓度的污染物,过滤后的出水水质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双面凸点进水网格,包括纬线1和经线,纬线1为骨架线,纬线1之间形成水流通道,经线为导流线,经线垂直固定于纬线1之间,经线包含上经线2和下经线3,上经线2和纬线1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下经线3和纬线1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经线2和下经线3相互交错排列,纬线1为正方形条状结构,经线为长方形条状结构,经线的横截面为纬线1横截面的一半,纬线1和上经线2的交汇处上表面设置有凸点,纬线1和下经线3的交汇处下表面设置有凸点,凸点为半圆球形状。
优选的,纬线1之间通过上经线2和下经线3交错连接,不同纬线1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纬线1之间形成水流通道。
优选的,纬线1之间通过上经线2和下经线3交错连接,不同纬线1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纬线1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料液在进入水流通道后,隔网不会产生死角提高膜过滤的效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纬线1为正方型的柱状体结构,经线为长方型的柱状体结构,纬线1的正方型柱状体结构的宽度与经线的长方型柱状体结构的宽度相同,经线的长方型柱状体结构的高度是纬线1的正方型柱状体结构的高度的一半。
优选的,上经线2和纬线1的交汇处设置有上凸点4,下经线3和纬线1的交汇处设置有下凸点5。
优选的,上经线2和纬线1的交汇处设置有上凸点4,下经线3和纬线1的交汇处设置有下凸点5,上凸点4和下凸点5对流经膜元件内的流体能起到扰动作用,从而消除膜内流体里的浓差极化现象提升膜元件的脱盐率。
优选的,纬线1比经线细,纬线1在经线的中间,这样上下都有空间,水流可以产生湍流现象,避免浓差极化。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纬线1和上经线2的交汇处上表面设置有凸点,纬线1和下经线3的交汇处下表面设置有凸点,进水网格和反渗透膜通过凸点分离,反渗透膜和进料液能够充分接触,经线包含上经线2和下经线3,上经线2和纬线1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下经线3和纬线1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经线2和下经线3相互交错排列,避免污染物在死角位置沉积,提高膜元件的实际使用面积,反渗透膜过滤装置能够耐受高浓度的污染物,过滤后的出水水质稳定。
优选的,纬线1的尺寸为任意数值,上经线2和下经线3的尺寸为任意数值,纬线1与水流方向平行,上经线2和下经线3与水流方向垂直,纬线1能够弯曲和折叠,上经线2和下经线3能够弯曲和折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纬线和上经线的交汇处上表面设置有凸点,纬线和下经线的交汇处下表面设置有凸点,进水网格和反渗透膜通过凸点分离,反渗透膜和进料液能够充分接触,经线包含上经线和下经线,上经线和纬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下经线和纬线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经线和下经线相互交错排列,避免污染物在死角位置沉积,提高膜元件的实际使用面积,反渗透膜过滤装置能够耐受高浓度的污染物,过滤后的出水水质稳定。
上经线和纬线的交汇处设置有上凸点,下经线和纬线的交汇处设置有下凸点,上凸点和下凸点对流经膜元件内的流体能起到扰动作用,从而消除膜内流体里的浓差极化现象提升膜元件的脱盐率;纬线之间通过上经线和下经线交错连接,不同纬线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纬线之间形成水流通道,料液在进入水流通道后,隔网不会产生死角提高膜过滤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专利和出版物都表示这些是本领域的公开技术,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用。这里所引用的所有专利和出版物都被同样列在参考文献中,跟每一个出版物具体的单独被参考引用一样。这里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缺乏任何一种元素或多种元素,一种限制或多种限制的情况下实现,这里这种限制没有特别说明。例如这里每一个实例中术语“包含”,“实质由......组成”和“由......组成”可以用两者之一的其余2个术语代替。这里采用的术语和表达方式所为描述方式,而不受其限制,这里也没有任何意图来指明此书描述的这些术语和解释排除了任何等同的特征,但是可以知道,可以在本实用新型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任何合适的改变或修改。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子都是一些优选的实施例子和特点,任何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都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描述的精髓下做一些更改和变化,这些更改和变化也被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独立权利要求以及附属权利要求所限制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双面凸点进水网格,包括纬线和经线,纬线为骨架线,纬线之间形成水流通道,经线为导流线,经线垂直固定于纬线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线包含上经线和下经线,上经线和纬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下经线和纬线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经线和下经线相互交错排列,纬线为正方形条状结构,经线为长方形条状结构,经线的横截面为纬线横截面的一半,纬线和上经线的交汇处上表面设置有凸点,纬线和下经线的交汇处下表面设置有凸点,凸点为半圆球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双面凸点进水网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纬线为正方型的柱状体结构,经线为长方型的柱状体结构,纬线的正方型柱状体结构的宽度与经线的长方型柱状体结构的宽度相同,经线的长方型柱状体结构的高度是纬线的正方型柱状体结构的高度的一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双面凸点进水网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经线和纬线的交汇处设置有上凸点,下经线和纬线的交汇处设置有下凸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双面凸点进水网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纬线之间通过上经线和下经线交错连接,不同纬线相互平行设置,相邻纬线之间形成水流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双面凸点进水网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纬线的尺寸为任意数值,上经线和下经线的尺寸为任意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双面凸点进水网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纬线与水流方向平行,上经线和下经线与水流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双面凸点进水网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纬线比经线细,纬线位于经线的中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双面凸点进水网格,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纬线能够弯曲和折叠,上经线和下经线能够弯曲和折叠。
CN202221179836.9U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双面凸点进水网格 Active CN217418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9836.9U CN217418268U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双面凸点进水网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9836.9U CN217418268U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双面凸点进水网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18268U true CN217418268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86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79836.9U Active CN217418268U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双面凸点进水网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18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1448B (zh) 反渗透膜元件
CN210751533U (zh) 一种过滤器组件
CN209968134U (zh) 一种组合管式耐污式膜元件及具有该膜元件的滤芯
CN217418268U (zh) 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双面凸点进水网格
CN113694585B (zh) 一种切向流过滤组件、切向流过滤装置及灌流系统
JP2000042378A (ja) 流体分離素子
CN112165982A (zh) 流路间隔物和螺旋型膜元件
CN211246123U (zh) 一种流向非平行式耐污式膜元件及具有该膜元件的滤芯
CN217418270U (zh) 一种用于反渗透膜的单面凸点进水网格
CN108970191B (zh) 一种进水隔网、反渗透膜元件及净水机
CN212712865U (zh) 一种管网式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通道
CN115487681A (zh) 一种应用于卷式膜的静态混流隔网
CN212712864U (zh) 一种管网式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网格
CN202893206U (zh) 导流板结构及利用该导流板制成的滤膜组件
CN102583805B (zh) 导流型滤膜组件
CN114588666A (zh) 一种低脉动斜板沉淀装置
CN110662596B (zh) 供给间隔件和包括其的反渗透过滤模块
CN211328947U (zh) 复合纳滤膜和纳滤膜组件和水处理设备
CN112689531B (zh) 导流网、膜元件和过滤组件
CN216755993U (zh) 一种用于宽流道卷式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网格
CN220159661U (zh) 一种拱式进水格网
CN207313223U (zh) 一种新型袋式mbr平板膜组
CN109966932A (zh) 一种新型三维结构水过滤膜
CN217367884U (zh) 一种延长使用寿命的滤芯和净水设备
JPH09299770A (ja) スパイラル型膜エレメン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