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13606U - 一种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13606U
CN217413606U CN202122981345.8U CN202122981345U CN217413606U CN 217413606 U CN217413606 U CN 217413606U CN 202122981345 U CN202122981345 U CN 202122981345U CN 217413606 U CN217413606 U CN 217413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compression roller
wire rod
bearing seat
head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813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如学
李刚
张成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opp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opp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opp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oppe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8134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13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13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136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 Ropes Or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压辊与下压辊,所述上压辊与下压辊相互平行,所述上压辊与下压辊的辊径均沿自身长度方向保持不变,且所述上压辊的轴线及下压辊的轴线均与水平面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上压辊与下压辊于竖直方向之间留有间隔构成可通过盘条的扭转输送通道。通过上压辊与下压辊相互平行,且所述上压辊的轴线及下压辊的轴线均与水平面之间呈夹角设置,使得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构成的扭转输送通道也是倾斜设置的,从而对盘条实现扭转限位。且上压辊与下压辊的辊径均沿自身长度方向保持不变,可使用辊径较小的压辊,其体积较小便于安装,且重量较轻,工作时辊的磨损程度较小。

Description

一种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限位机构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
背景技术
盘条又称线材,通常指成盘的小直径圆钢。盘条的直径在5-19毫米范围内(通常为6-9毫米)。 盘条在被生产出来到实际使用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因各种原因会导致盘条表面生锈,影响实际使用,因而在对生锈盘条进行使用前需要对盘条表面进行除锈处理。
现有技术的盘条除锈装置一般采用破磷辊对盘条的表面进行平刷除锈,这种除锈方式只能对盘条的上下或者左右表面进行除锈,在而不能对盘条的其他位置除锈,其除锈存在死角。申请号为“201910947020.2”的钢丝除锈装置中提出了设置有第一钢丝除锈机,第一钢丝除锈机的破磷辊倾斜设置,从而对钢丝进行斜刷以保证无死角除锈的机构。且在第一钢丝除锈机上设置有钢丝扭转机构,钢丝扭转机构中通过两个对向安装的圆锥形转动辊将钢丝扭转倾斜以配合倾斜设置的破磷辊进行斜刷。但是上述钢丝扭转机构中的转动辊上的转向轮由转动辊的一端至另一端等差递增呈圆锥形结构,为了使得满足钢丝的倾斜角度,其转动辊的锥形角度就要与钢丝的倾斜角度相同,使得转动辊的体积过于庞大,重量较重导致转动辊难以转动,工作时转动辊的磨损较为严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辊的体积相对较小,且重量相对较轻不易磨损的盘条扭转限位机构。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压辊与下压辊,所述上压辊与下压辊相互平行,所述上压辊与下压辊的辊径均沿自身长度方向保持不变,且所述上压辊的轴线及下压辊的轴线均与水平面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上压辊与下压辊于竖直方向之间留有间隔构成可通过盘条的扭转输送通道。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上压辊与下压辊上均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环状槽型的辊道,且上压辊的辊道与下压辊的辊道之间一一对应并相互配合构成所述扭转输送通道。
通过环状槽型的辊道对盘条进行左右限位,使得盘条在除锈过程中位置得以固定,盘条与盘条之间互不干扰,可以同时对多股甚至几十股盘条进行扭转以实现同步除锈,除锈效率高。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上压辊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所述上压辊由头端至尾端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上压辊上的每一个辊道靠近上压辊头端的一侧侧壁由辊道底部至辊道口方向倾斜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于避让盘条的第一避让空隙;所述下压辊上的每一个辊道远离上压辊头端的一侧侧壁由辊道底部至辊道口方向倾斜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于避让盘条的第二避让空隙。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上承载座与下承载座,所述上承载座于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下承载座的上方,所述上承载座与下承载座均沿上压辊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上压辊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所述上压辊通过轴承座设置于所述上承载座的下端面,所述上承载座的下端面由上压辊的头端至尾端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下压辊通过轴承座设置于所述下承载座的上端面,所述下承载座的上端面由上压辊的头端至尾端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下承载座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且所述支撑座沿上压辊的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所述支撑座的头尾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支撑腿,且所述支撑座设置有支撑腿中的一端与其正对的机架一侧之间留有间隔构成行走通道。
通过在支撑座的头尾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支撑腿,支撑座的两端无需都与机架连接,使得支撑座设置有支撑腿中的一端与其正对的机架一侧之间可留有间隔构成行走通道,从而便于工作人员行走。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上承载座和下承载座中的一个相连,用于驱动所连上承载座或下承载座于竖直方向进行升降,以使得上压辊相对于下压辊做靠近或远离动作。
通过升降组件带动上压辊相对于下压辊做靠近或远离动作,以调节扭转输送通道的厚度,从而适应不同厚度的盘条的扭转限位。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座和丝杆升降机,所述固定座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丝杆升降机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且所述丝杆升降机的丝杆上连接有导杆,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贯穿自身上下两端面的导向通道,所述导杆穿过所述导向通道并与所述上承载座或下承载座相连。
导杆配合固定座上的导向通道起到导向作用。且将导向设置于丝杆上,也避免导杆与丝杆升降机中用于驱动蜗轮减速机转动的驱动杆发生干涉问题。
有益效果
通过上压辊与下压辊均相互平行,且所述上压辊的轴线及下压辊的轴线均与水平面之间呈夹角设置,使得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构成的扭转输送通道也是倾斜设置的,从而对盘条实现扭转限位。且上压辊与下压辊的辊径均沿自身长度方向保持不变,可使用辊径较小的压辊,其体积较小便于安装,且重量较轻,工作时辊的磨损程度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带有实施例1中的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的盘条除锈设备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上压辊与下压辊的配合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4为带有实施例2中的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的盘条除锈设备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机架,2-上压辊,3-下压辊,4-扭转输送通道,5-上承载座,6-下承载座,7-辊道,8-第一避让空隙,9-第二避让空隙,10-固定座,11-丝杆升降机,12-导杆,13-支撑座,14-支撑腿,15-行走通道,16-固定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包括机架1,机架1上设置有上压辊2与下压辊3,上压辊2与下压辊3相互平行。且在本方案中的上压辊2与下压辊3的辊径均沿自身长度方向保持不变。而上压辊2的轴线及下压辊3的轴线则均与水平面之间呈夹角设置。上压辊2与下压辊3于竖直方向之间留有间隔构成可通过盘条的扭转输送通道4。
由于上压辊2的轴线及下压辊3的轴线均与水平面之间呈夹角设置,使得上压辊2与下压辊3之间构成的扭转输送通道4也是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的,从而对穿过扭转输送通道4的盘条实现扭转限位。且由于本方案中是通过将上压辊2与下压辊3倾斜设置来对盘条实现扭转,就不需要上压辊2与下压辊3的辊径沿自身长度方向等差递增,上压辊2与下压辊3的辊径均沿自身长度方向保持不变,可以采用较小辊径的压辊。从而使得上压辊2与下压辊3的体积相对较小,便于安装,且上压辊2与下压辊3的体积相对较小就会使得上压辊2与下压辊3的重量较轻,在工作过程中,也便于上压辊2与下压辊3的转动,减小了上压辊2与下压辊3的损耗。
而为了使得上压辊2的轴线及下压辊3的轴线则均与水平面之间呈夹角设置,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上承载座5与下承载座6,上承载座5于竖直方向上位于下承载座6的上方,上承载座5与下承载座6均沿上压辊2的长度方向延伸。上压辊2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上压辊2通过轴承座设置于所述上承载座5的下端面,上承载座5的下端面由上压辊2的头端至尾端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下压辊3通过轴承座设置于下承载座6的上端面,下承载座6的上端面由上压辊2的头端至尾端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上压辊2与下压辊3上均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环状槽型的辊道7,且上压辊2的辊道7与下压辊3的辊道7之间一一对应并相互配合构成上述扭转输送通道4。由于上承载座5的下端面由上压辊2的头端至尾端方向倾斜向上延伸,那么自然的,上压辊2由头端至尾端方向倾斜向上延伸。而为了避免辊道7的侧壁与扭转输送通道4内的盘条发生干涉,本实施例中上压辊2上的每一个辊道7靠近上压辊2头端的一侧侧壁由辊道7底部至辊道7口方向倾斜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于避让盘条的第一避让空隙8。下压辊3上的每一个辊道7远离上压辊2头端的一侧侧壁由辊道7底部至辊道7口方向倾斜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于避让盘条的第二避让空隙9。
请参阅图3,图3中的虚线部分即为辊道的一侧侧壁倾斜向外延伸后所形成的第一避让空隙8与第二避让空隙9。通过图3可以轻易理解,若没有第一避让空隙8与第二避让空隙9,盘条就会与辊道的侧壁发生干涉。而通过设置有第一避让空隙8与第二避让空隙9则避免了盘条与辊道7之间发生碰撞。
同时,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与上承载座5相连,用于驱动所连上承载座5于竖直方向进行升降,以使得上压辊2相对于下压辊3做靠近或远离动作。通过升降组件带动上压辊2相对于下压辊3做靠近或远离动作,以调节扭转输送通道4的厚度,从而适应不同厚度的盘条的限位。
具体的,如图1所示,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座10和丝杆升降机11,其中固定座10与机架1固定连接,丝杆升降机11安装于所述固定座10上。且丝杆升降机11的丝杆上连接有导杆12,固定座10上设置有贯穿自身上下两端面的导向通道,导杆12穿过所述导向通道并与上承载座5相连。丝杆升降机11通过驱动丝杆与导杆12进行升降以带动上承载座5及上压辊2于竖直方向上滑动。且在升降的过程中,通过导杆12与导向通道的配合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由于导杆12是设置于丝杆上的,也避免了导杆12与丝杆升降机11连接驱动件的驱动杆之间发生干涉的问题。
另外,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还包括支撑座13,该支撑座13与机架1固定连接,上述下承载座6安装于支撑座13上。支撑座13沿上压辊2的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支撑座13的头端设置有支撑腿14,支撑座13的尾端直接与机架1连接。且支撑座13设置有支撑腿14中的一端与其正对的机架1一侧之间留有间隔构成行走通道15。当然的,支撑座13的尾端也设置有支撑腿14,通过头尾两端的支撑腿14支撑固定也是可行的。
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与下承载座6连接,用于驱动所连下承载座6于竖直方向进行升降,以使得下压辊3相对于上压辊2做靠近或远离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中的固定座10即为支撑座13,下承载座6安装于固定座10上,丝杆升降机11安装于所述固定座10上。且丝杆升降机11的丝杆上连接有导杆12,固定座10上设置有贯穿自身上下两端面的导向通道,导杆12穿过所述导向通道并与下承载座6相连。丝杆升降机11通过驱动丝杆与导杆12进行升降以带动下承载座6及下压辊3于竖直方向上滑动。同时固定座10的头端设置有支撑腿14,固定座10设置有支撑腿14中的一端与其正对的机架1一侧之间留有间隔构成行走通道15。
而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上承载座5的固定,在机架1上设置有固定横梁16,上承载座5固定安装于固定横梁16上。当然的,将上承载座5直接安装于机架1的侧壁上也是可行的。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上压辊与下压辊,所述上压辊与下压辊相互平行,所述上压辊与下压辊的辊径均沿自身长度方向保持不变,且所述上压辊的轴线及下压辊的轴线均与水平面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上压辊与下压辊于竖直方向之间留有间隔构成可通过盘条的扭转输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辊与下压辊上均沿自身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环状槽型的辊道,且上压辊的辊道与下压辊的辊道之间一一对应并相互配合构成所述扭转输送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辊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所述上压辊由头端至尾端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上压辊上的每一个辊道靠近上压辊头端的一侧侧壁由辊道底部至辊道口方向倾斜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于避让盘条的第一避让空隙;所述下压辊上的每一个辊道远离上压辊头端的一侧侧壁由辊道底部至辊道口方向倾斜向外延伸以形成用于避让盘条的第二避让空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承载座与下承载座,所述上承载座于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下承载座的上方,所述上承载座与下承载座均沿上压辊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上压辊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所述上压辊通过轴承座设置于所述上承载座的下端面,所述上承载座的下端面由上压辊的头端至尾端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下压辊通过轴承座设置于所述下承载座的上端面,所述下承载座的上端面由上压辊的头端至尾端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下承载座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上,且所述支撑座沿上压辊的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所述支撑座的头尾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支撑腿,且所述支撑座设置有支撑腿中的一端与其正对的机架一侧之间留有间隔构成行走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上承载座和下承载座中的一个相连,用于驱动所连上承载座或下承载座于竖直方向进行升降,以使得上压辊相对于下压辊做靠近或远离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座和丝杆升降机,所述固定座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丝杆升降机安装于所述固定座上,且所述丝杆升降机的丝杆上连接有导杆,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贯穿自身上下两端面的导向通道,所述导杆穿过所述导向通道并与所述上承载座或下承载座相连。
CN202122981345.8U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 Active CN217413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81345.8U CN217413606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81345.8U CN217413606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13606U true CN217413606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68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81345.8U Active CN217413606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136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07769U (zh) 一种铜排用矫直机
CN105170666B (zh) 一种拉矫破鳞机
CN102009073A (zh) 一种去除高温钢坯表面氧化铁皮的设备
CN107252822A (zh) 一种十八辊轧机
CN217413606U (zh) 一种倾斜式盘条扭转限位机构
CN205873587U (zh) 一种新型无轨导靴
CN202779171U (zh) 一种新型平整液吹扫装置
CN104985495B (zh) 环保型球墨铸铁管内壁打磨清理设备
CN201189629Y (zh) 除锈机
CN218693098U (zh) 一种药芯焊丝的直线进给成型装置
CN211103291U (zh) 钢丝平刷除锈机
CN207823608U (zh) 一种适用于不锈钢生产的开卷机
CN211256145U (zh) 一种电镀产品加工系统
CN202621636U (zh) 用于调直机的导轨自动翻转装置
CN211895422U (zh) 钢丝除锈生产线的放料机
CN110844753B (zh) 一种扁尾绳摆动抑制导向装置及方法
CN220005774U (zh) 一种钢丝绳矫直机
KR101060819B1 (ko) 압연소재용 이동형 가이드장치
CN101927313B (zh) 一种坯料自动上料机
CN208929098U (zh) 一种线材加工用固定装置
CN207086593U (zh) 一种钢丝用免酸洗去皮除锈装置
CN107051998A (zh) 一种用于罐体内侧清洁的新方法及其装备
CN113523989A (zh) 一种钢丝在线表面处理装置
CN216967362U (zh) 一种盘条表面处理装置
CN207289752U (zh) 一种快速清除重轨钢铸坯表面氧化铁皮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