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8650U - 壳体模块和清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壳体模块和清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8650U
CN217408650U CN202220575881.XU CN202220575881U CN217408650U CN 217408650 U CN217408650 U CN 217408650U CN 202220575881 U CN202220575881 U CN 202220575881U CN 217408650 U CN217408650 U CN 217408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leaning
cleaning device
housing
ri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7588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越
杜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ete Wisdo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ete Wisd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ete Wisd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ete Wisd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7588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8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8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8650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80092 priority patent/WO2023174105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 Cleaning By Liquid Or Steam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壳体模块和清洁装置。该壳体模块包括下壳组件、上壳组件、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下壳组件包括下壳本体和中盖,中盖装配在下壳组件上;上壳组件与下壳组件配合以形成一个容纳腔;下壳本体包括底部和侧部,底部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侧部围绕底部设置以形成在底部的第一侧的腔体;第一模组安装在底部的第二侧;第二模组安装在底部的第二侧,与第一模组间隔设置,第一模组被配置为围绕旋转轴线转动,第二模组被配置为围绕垂直于旋转轴线的轴线转动,旋转轴线沿第一侧指向第二侧的方向延伸。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模块和清洁装置,可以将清洁装置的清洁效果与行进速度结合,在保证清洁装置的移动速度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清洁装置的清洁效率。

Description

壳体模块和清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涉及一种壳体模块和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通过网络化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智能家居已逐渐能够实现“以人为本”的全新家居生活体验。其中,各式各样的智能家用电器层出不穷,用于家居清洁的清洁装置包括擦窗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多种清洁装置通常采用的吸附装置是通过真空吸附的方式,即以离心风机或真空泵等作为真空产生装置,使机器人机体和待清洁面间的空隙产生局部负压,在压力差作用下机器人贴附在待清洁面,从而可以用于表面清洁,尤其是非水平面清洁。为提升和改进各类清洁装置的清洁性能,设计一种能够在保证清洁效果的同时,提成清洁装置的移动速率的方案,成为新一代清洁装置不断进步的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模块和清洁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体模块,该壳体模块包括下壳组件、上壳组件、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下壳组件包括下壳本体和中盖,所述中盖装配在所述下壳组件上;上壳组件与所述下壳组件配合以形成一个容纳腔;其中,所述下壳本体,包括底部和侧部,所述底部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侧部围绕所述底部设置以形成在所述底部的第一侧的腔体;第一模组安装在所述底部的第二侧;第二模组安装在所述底部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一模组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模组被配置为围绕旋转轴线转动,所述第二模组被配置为围绕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轴线转动,所述旋转轴线沿所述第一侧指向所述第二侧的方向延伸。
例如,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模块,所述底部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为所述底部的对应于所述第一模组的部分,所述第二安装部为所述底部的对应于所述第二模组的部分,所述侧部具有远离所述底部的结合面,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结合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结合面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具有高度差。
例如,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模块,所述第二模组包括清洁架,所述清洁架设有双层筋条,所述底部设有双层筋条,所述清洁架上的双层筋条均呈环形并在其间形成凹槽,所述底部上的双层筋条均呈环形并在其间形成凹槽,所述清洁架上的双层筋条和所述底部上的双层筋条插接设置;所述底部在所述第二侧具有延伸导向部,所述延伸导向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底部上的双层筋条中每个筋条的高度以使得所述清洁架和所述底部之间具有移动空间且所述清洁架在高度方向上具有移动量,所述底部上的双层筋条和所述清洁架上的双层筋条为所述清洁架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移动提供导向。
例如,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模块,所述延伸导向部位于所述底部上的双层筋条的外侧,所述清洁架上的双层筋条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底部的双层筋条之间的凹槽中,所述清洁架上的双层筋条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延伸导向部和所述底部的靠近该所述延伸导向部的筋条形成的凹槽内。
例如,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模块,所述底部在所述第二侧还设有密封筋条,所述密封筋条位于所述底部上的双层筋条的内侧,所述密封筋条和所述底部上的双层筋条中的靠近该所述密封筋条的筋条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纳密封件,所述延伸导向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密封筋条的高度;所述密封件被配置为可被压缩,所述密封件的高度大于所述双层筋条中的任一个的高度,并大于所述密封筋条的高度。
例如,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模块,所述底部在所述第二侧设有限位柱,所述清洁架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和所述限位孔配合以使得所述清洁架和所述底部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中盖位于所述底部的第一侧,并安装在所述底部上,所述中盖和所述底部之间设有风腔,所述底部的所述第二安装部具有吸附孔,所述限位柱和所述限位孔的配合处与所述风腔通过所述吸附孔连通以使得所述限位柱和所述限位孔的配合处作为泄气检测孔。
例如,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模块,所述清洁架上设置有第二开口和至少一个子吸附区,其中,每个所述子吸附区中包括至少一个子吸附孔,所述至少一个子吸附孔间隔设置,并且每个所述子吸附孔的截面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截面。
例如,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模块,所述第一模组与所述第二模组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模组的旋转中心线在所述第二模组的第一对称平面内,所述第一对称平面为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模组的直线行走方向上经过所述第二模组的中心的平面。
例如,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模块,所述壳体模块包括多个第一模组以及多个第二模组,且多个所述第一模组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模组并列间隔设置,并且每个所述第一模组的旋转中心线与每个所述第二模组的直线运动方向无交叠。
例如,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模块,所述下壳组件还包括罩壳部,所述罩壳部具有凸出部;所述下壳组件、所述中盖、以及所述上壳组件依次设置,所述凸出部朝向所述上壳组件凸出,所述中盖具有相对于所述凸出部的避空部,所述上壳组件具有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与所述避空部相对设置并配合以形成相对于所述凸出部的避空结构。
例如,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模块,所述避空部包括避空孔,所述凸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凸出于所述避空孔。
例如,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模块,所述避空部与所述对接部的大小、形状均相同。
例如,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模块,所述避空部与所述对接部呈嵌套式配合。
例如,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模块,还包括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位于所述对接部和所述对接部之间,并被配置为使得所述对接部和所述对接部之间密封连接。
例如,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模块,所述凸出部包括第一凸出端和第二凸出端,所述避空部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避空部被配置为分别对所述第一凸出端和所述第二凸出端进行避空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凸出端和所述第二凸出端。
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上壳组件,包括:装饰件以及上壳本体,设置有出风口,其中,所述装饰件连接到所述上壳本体,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装饰件在所述上壳本体的正投影内以使得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装饰件和所述上壳本体形成的保护空间内。
例如,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上壳组件,所述上壳本体还设置有走线口,所述走线口位于所述装饰件在所述上壳本体的正投影内以使得所述走线口位于所述装饰件和所述上壳本体形成的保护空间内;所述上壳本体具有两个所述出风口,两个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走线口均位于所述腔体的同一侧,且两个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走线口的两侧。
例如,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上壳组件,所述出风口包括单向部,所述单向部沿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是单向导通的。
例如,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上壳组件,所述上壳组件包括装饰件本体、装饰件筋骨以及水箱底壳,其中,所述装饰件筋骨位于所述装饰件本体靠近所述水箱底壳的一侧,所述水箱底壳连接在所述装饰件筋骨上,且与所述装饰件筋骨密封连接,所述水箱底壳与所述装饰件筋骨、所述装饰件筋骨包围的所述装饰件本体的部分形成水箱。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包括壳体模块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壳体模块,;驱动模块,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模组及所述第二模组;以及控制板,包括主控制板和辅控制板,位于所述壳体模块内,所述主控制板上设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驱动控制模块,所述驱动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驱动模块以驱动所述第一模组及第二模组,所述辅控制板上设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风腔的气压。
例如,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所述辅控制板的面积小于所述主控制板的面积。
例如,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还包括:检测腔,所述下壳组件和所述上壳组件配合以形成容纳腔,所述中盖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安装在所述下壳组件上,所述检测腔位于所述辅控制板和所述中盖之间,所述中盖设有至少一个检测孔,所述检测腔与所述风腔通过所述检测孔连通。
例如,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还包括密封支撑件,所述中盖包括环形筋位,所述密封支撑件位于所述辅控制板和所述中盖的环形筋位之间,以使得所述辅控制板和所述中盖密封连接。
例如,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还包括:喷嘴,连接在所述壳体模块的侧面处,被配置为喷洒清洁液;其中,所述喷嘴位于所述第一模组和所述第二模组之间,且所述喷嘴的喷洒方向偏向所述第一模组,所述喷嘴被设置为使得所述喷嘴的喷洒区域在所述第一模组的擦拭区域内。
例如,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还包括:喷嘴支架和喷嘴支架固定座,喷嘴支架连接在所述壳体模块上,喷嘴支架固定座连接在于所述壳体模块上;其中,所述喷嘴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喷嘴支架上,所述喷嘴支架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喷嘴支架固定座上。
例如,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所述上壳本体具有对称轴,所述对称轴从所述第一模组指向所述第二模组,所述喷嘴在所述上壳本体和所述下壳的配合面上的正投影与垂直于所述上壳本体的对称轴的平面的夹角在25°至75°之间,所述喷嘴在垂直于所述上壳本体的对称轴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上壳本体和所述下壳的配合面的夹角在15°至65°之间。
例如,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踏空开关,设置在所述清洁装置的至少一个端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清洁装置的移动位置信息,并将所述移动位置信息反馈至所述清洁装置,进而控制所述清洁装置的行进状态;和/或,至少一个泄气检测孔,设置在所述清洁装置的至少一个端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清洁装置的移动位置信息,并将所述移动位置信息反馈至所述清洁装置,进而控制所述清洁装置的行进状态;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所述第一清洁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模组远离所述下壳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清洁件连接在所述第二模组远离所述下壳本体的一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D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B中的清洁装置沿A-A的剖视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壳本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清洁装置中第二模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A为图1D中的清洁装置沿B-B的剖视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气流的流通路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辅控制板与中盖连接处的局部剖面图。
图7为图1D中的清洁装置中第二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模组与第二模组示意图。
图8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模组与第二模组的示意图。
图8C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第一模组与第二模组的示意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中喷嘴出水范围与出风口的出风范围的示意图。
图9B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风口的示意图。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C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D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B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罩壳部的俯视图。
图11C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罩壳部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壳组件与中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盖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本体的内部的局部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剖面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另一剖面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壳组件与中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提供的清洁装置的剖面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组件的示意图。
图22为图21所示的上壳组件的分解图。
图23A为图21所示的上壳组件的沿剖切线AB的截面图。
图23B为图21所示的上壳组件的右视图。
图24为图21所述的上壳组件仰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1所示的上壳的仰视图。
图26为图25所示的上壳本体的分解图。
图27为图26所示的上壳本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走线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3B所示的上壳组件沿剖切线CD的截面图。
图30为图22所示的上壳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示意图。
图32为图31所示的清洁装置的拆解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饰件的示意图。
图34为图33所示的装饰件的分解图。
图35为图34所示的装饰件沿剖切线RT的截面图。
图3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饰件的分解图。
图37为图36所示装饰件的仰视图。
图3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上壳组件的分解图。
图39为图38所示的上壳组件的俯视图。
图40为图39所示的上壳组件沿剖切线WT的截面图。
图41为图38所述的上壳组件沿剖切线EF的截面图。
图42为图39所示的上壳组件沿剖切线GH的截面图。
图43为图38所示的上壳组件的俯视方向分解图。
图44为图43所示上壳组件沿剖切线IJ的截面图。
图45为图43所示上壳组件沿剖切线KL的截面图。
图4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示意图。
图47为图46所示的清洁装置的分解图。
图4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5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壳组件、中盖以及负压结构的示意图。
图5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主控制板与辅控制板的结构图。
图5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53为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54为图53中的矩形虚线框A0处的放大图。
图55为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中盖的结构图。
图5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主控制板与下壳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5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立体图。
图58为图57所示的清洁装置的俯视图。
图59为图58所示的清洁装置沿剖切线UV的截面图。
图60为图57所示的清洁装置的分解图。
图61为图58所示的清洁装置沿剖切线LN的截面图。
图62为图57所示的清洁装置中的上壳本体的仰视图。
图63为图57所示的清洁装置的拆解图。
图64为图58所示的清洁装置沿剖切线OP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附图中各个部件或结构并非严格按照比例绘制,为了清楚起见,可能夸大或缩小各个部件或结构的尺寸,但是这些不应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可省略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市场上清洁装置(例如,擦窗机,扫地机器人等)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双圆盘扭动行进的组合模式,即:双圆盘的其中一圆盘与待清洁面相对转动,从而起到擦拭作用,而另一圆盘与待清洁面相对静止,其缓慢转动可以带动擦拭的圆盘绕其转动行进,直到下一周期,相对静止的圆盘与擦拭的圆盘互换角色,从而扭动行进。另一类擦窗机是采用双履带行进的组合模式,在履带四周可以固定一圈擦拭布,行进过程中擦拭布与待清洁面相对滑动从而将其擦拭。对于双圆盘扭动行进的组合模式,清洁装置的行进速度较慢,并且在双盘的不断切换过程中实现行进和清洁,清洁效率低下;双履带行进的组合模式,仅通过履带四周固定的一圈擦拭布进行清洁,其清洁效率低于带有转动的擦盘与清洁面接触擦拭的模式,通常无法彻底将清洁面清洁干净,清洁效果不佳。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模块和清洁装置。该壳体模块包括下壳组件、上壳组件、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下壳组件包括下壳本体和中盖,中盖装配在下壳组件上;上壳组件与下壳组件配合以形成一个容纳腔;下壳本体包括底部和侧部,底部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侧部围绕底部设置以形成在底部的第一侧的腔体;第一模组安装在底部的第二侧;第二模组安装在底部的第二侧,与第一模组间隔设置,第一模组被配置为围绕旋转轴线转动,第二模组被配置为围绕垂直于旋转轴线的轴线转动,旋转轴线沿第一侧指向第二侧的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模块和清洁装置,可以将清洁装置的清洁效果与行进速度结合,既包括能够实现清洁装置快速直线行进的模组,又包括能够通过旋转进行清洁的模组,在保证清洁装置的移动速度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清洁装置的清洁效率,进而使得清洁装置具有良好的清洁性能。
下面通过一些实施例对壳体模块及清洁装置进行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C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D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图1B中的清洁装置沿A-A的剖视图。
参考图1A和图2,清洁装置1包括壳体模块01,该壳体模块01包括下壳组件10、上壳组件900、第一模组630和第二模组640。下壳组件10包括:下壳本体100和中盖20,中盖20装配在下壳组件10上;上壳组件900与下壳组件10配合以形成一个容纳腔;下壳本体100包括底部600和侧部610,底部600包括相对的第一侧601和第二侧602,侧部610围绕底部600设置以形成在底部600的第一侧601的腔体603;第一模组630和第二模组640安装在底部600的第二侧602,并且第二模组640与第一模组630间隔设置,第一模组630被配置为围绕旋转轴线678转动,第二模组640被配置为围绕垂直于旋转轴线678的轴线转动,旋转轴线678沿第一侧601指向第二侧602的方向延伸。例如,第一模组630可以相对于底部600绕旋转轴线678旋转;例如,第二模组640可以单独驱动清洁装置1进行直线运动。
参考图1A和图2,下壳本体100的第一侧601上可以设置多种配合与安装结构,以满足清洁装置1中的各类部件进行安装与匹配,例如,清洁装置1中的各类部件可以设置于腔体603中以实现相应的器件功能。例如,各类部件可以包括驱动电机14、电池组15、主控制板23、驱动器24,例如,主控制板23上设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被配置为驱动清洁装置1;驱动器24可以作为清洁装置1的驱动控制元件;上壳组件900上还可以包括上壳本体30、喷嘴31、按键32、指示灯33、装饰件36,且装饰件36上包括水箱胶塞35和水箱底壳34。下壳组件10还包括罩壳部12,罩壳部12沿其周边与下壳本体100可拆卸连接。例如,在罩壳部12中,可设置清洁装置1的行走部件296或行走部件296的驱动部件297。
参考图1A和图2,第一模组630被配置为围绕旋转轴线678转动,第二模组640被配置为围绕垂直于旋转轴线678的轴线转动,二者通过相互配合,进而可以实现清洁装置1的直线行走及转弯,同时第一模组630能够通过旋转进行清洁,即在保证清洁装置1的移动速度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清洁装置1的清洁效率,进而使得清洁装置1具有良好的清洁性能。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壳本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2、图3A和图3B,底部600包括第一安装部631和第二安装部641,第一安装部631为底部600的对应于第一模组630的部分,第二安装部641为底部600的对应于第二模组640的部分,侧部610具有远离底部600的结合面611,第一安装部631与结合面611之间的距离L1小于第二安装部641与结合面611之间的距离L2以使得第一安装部631和第二安装部641之间具有高度差ΔL。
例如,第一模组630可以通过紧固件安装在第一安装部631,并同时满足第一模组630能够相对于清洁装置1旋转。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631可以包括旋转连接轴,第一模组630可以从中心处固定在该旋转连接轴上,并可以随着旋转连接轴旋转。紧固件为螺栓,或其他可以实现将第一模组630在第一安装部631上旋转固定的元件,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第二模组640可以通过卡接、插接等方式连接在第二安装部641上,并能够随清洁装置同时行进。本实用新型对于第二模组640和第二安装部641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制。
参考图2、图1C、图3A和图3B,结合面611位于侧部610远离底部600的一侧,该结合面611可以实现与上壳组件900中的上壳本体30的对接配合,使得上壳本体30中的对接面690与结合面611重合,从而为清洁装置1中的部件提供遮盖及保护。
例如,当第一安装部631与结合面611之间的距离L1小于第二安装部641与结合面611之间的距离L2,并使得第一安装部63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641之间具有高度差ΔL时,第二安装部641比第一安装部631更贴近于待清洁面,将第二模组640外露的高度Z相对减小。更进一步地,当第二模组640上设置有清洁件,例如清洁抹布时,清洁抹布可以将第二模组640包裹,进一步减少第二模组640的外露部分,使得清洁装置1的底部更具美观性。
参考图1A、图2和图3A,下壳组件10还包括罩壳部12,第二模组640包括清洁架642和行走部件296,底部600包括第一开口606以安装行走部件296和罩壳部12,罩壳部12安装在底部600上并被配置为容纳行走部件296的一部分,清洁架642具有第二开口607,以避让行走部件296,并使行走部件296能够与待清洁面接触,实现清洁装置1在待清洁面上的行走。
例如,罩壳部12可以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底部600的第一侧60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以及其他可实现固定连接的方式,对此不作限制。例如,罩壳部12内可以容纳行走部件296的一部分,以及行走部件296的驱动部件297,行走部件296的一部分设置在底部600的第一侧601,另一部分通过第一开口606伸出至底部600的第二侧602。驱动部件297设置在底部600的第一侧601,与行走部件296相邻,并被配置为驱动行走部件296沿行走方向带动清洁装置1行进。
例如,清洁架642上的第二开口607的开口面积大于底部600的第一开口606的开口面积。第二开口607可以为行走部件296提供避让空间,以使得行走部件296能够在待清洁面上转动;第二开口607还可以为清洁装置1提供吸风入口,使得气流可以从清洁装置1的底部经第二开口607吸入。
图4为图2中的清洁装置中第二模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参考图2、图3B和图4,第二模组640包括清洁架642,清洁架642设有双层筋条648,底部600设有双层筋条647,清洁架642上的双层筋条648均呈环形并在其间形成凹槽650,底部600上的双层筋条647均呈环形并在其间形成凹槽649,清洁架642上的双层筋条648和底部600上的双层筋条647插接设置。
例如,清洁架642和底部600通过双层筋条648和双层筋条647通过插接的方式设置,可以避免清洁架642相对于底部600在垂直于方向N的方向移动,造成清洁架642产生晃动,影响清洁装置的控制效果。方向N为双层筋条647或双层筋条648中的筋条的延伸方向。
清洁架642和底部600上进行插接配合的筋条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对此不作限制。同时,本实用新型对清洁架642和底部600上进行插接配合的筋条的数量也不限制。清洁架642上的筋条可以是一个,底部600上的筋条可以是两个,两者也能够实现筋条间的插接配合,例如,清洁架642或底部600上的筋条也可以包括多个,从而使得插接配合处的强度增强。
参考图2和图4,下壳组件10中的底部600在第二侧602具有延伸导向部651,其中,延伸导向部651的高度为M1,双层筋条647中每个筋条的高度为M2,且延伸导向部651的高度M1小于底部600上的双层筋条647中每个筋条的高度M2,以使得清洁架642和底部600之间具有移动空间652并使得清洁架642在高度方向N上具有移动量M3,底部600上的双层筋条647和清洁架642上的双层筋条648为清洁架642在高度方向上移动提供导向。其中,高度方向N为双层筋条647或双层筋条648的延伸方向,且各筋条的高度均为在高度方向N上的高度。
例如,清洁架642在高度方向N上具有移动量M3,可以减小清洁装置1的装配误差,以及与待清洁面之间的匹配误差。当清洁装置1进行清洁操作时,第一模组630和第二模组640分别与待清洁面的匹配面需保持高度一致,即二者与清洁面的匹配面无高度差,以保证与清洁表面之间的充分接触。因此,当清洁装置1存在装配误差或零件设计误差,导致第一模组630和第二模组640与待清洁面的匹配面高度不一致时,清洁架642可以在移动空间652内朝方向N通过双层筋条648进行移动。移动量M3的数值大小可以按照实际设计要求而定,对此不作限制。
参考图2和图4,下壳组件10中的延伸导向部651位于底部600上的双层筋条647的外侧,清洁架642上的双层筋条648包括筋条6481和筋条6482,其中,筋条6481位于底部600的双层筋条647之间的凹槽649中,清洁架642上的双层筋条648中的筋条6482位于延伸导向部651和底部600的靠近该延伸导向部651的筋条6472形成的凹槽653内。
延伸导向部651的延伸方向与双层筋条647或双层筋条648一致,从而可为清洁架642通过双层筋条648在移动空间652内移动时提供在N方向内的导向,避免清洁架642在垂直于方向N的方向上移动,以提升吸附效果。
参考图2和图4,底部600在第二侧602还设有密封筋条654,密封筋条654位于底部600上的双层筋条647的内侧,密封筋条654和底部600上的双层筋条647中的靠近该密封筋条654的筋条6471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纳密封件655,延伸导向部651的高度M1小于密封筋条654的高度M4,密封件655的高度M5大于双层筋条647和双层筋条648中的任一个的高度并大于密封筋条654的高度M4。
例如,参考图2和图4,密封件655被配置为可被压缩,密封件655的设置可以防止从第二开口607吸入的气流从双层筋条647和双层筋条648的配合间隙中漏出,起到密封作用,以保证清洁装置1的吸附强度。同时,密封件655的高度M5大于双层筋条647和双层筋条648中的任一个的高度,即密封件655的高度M5大于双层筋条647的高度M2,且大于双层筋条648的高度M6,并大于密封筋条654的高度M4,可以保证清洁架642在高度方向N上具有移动量M3,并且,密封件655的设置可以为清洁架642朝向靠近底部600的方向移动时,对清洁架642提供移动缓冲作用,避免清洁架642与底部600之间的相对运动时发生撞击或磨损,损坏器件。密封件655可以采用泡棉及任何可以挤压和密封的材料,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图5A为图1D中的清洁装置沿B-B的剖视图。参考图1A、图2和图5A,底部600在第二侧602设有限位柱656,清洁架642上设有限位孔657,限位柱656和限位孔657配合以使得清洁架642和底部600通过紧固件相连;下壳组件10还包括中盖20,中盖20位于底部600的第一侧601,并安装在底部600上,中盖20和底部600之间设有风腔658,底部600的第二安装部642具有吸附孔659,限位柱656和限位孔657的配合处与风腔658通过吸附孔659连通以使得限位柱656和限位孔657的配合处作为泄气检测孔。
例如,限位柱656上可以设置紧固件,而紧固件与限位孔657之间无连接,清洁架642在紧固件的限位作用下,通过紧固件卡在底部600上而不致朝远离底部600的方向脱落。同时,紧固件设置于限位柱656上后,清洁架642在限位孔657处可以进行移位,移位行程可以为Y。例如,移位行程Y可以与清洁架642的移动量M3相同。紧固件可以是螺栓,或任何可满足上述装配需求的零件,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紧固件的尺寸大小将满足限位柱656和限位孔657的配合后存在一定间隙,使得气流可以从该间隙中流通。
参考图1A和图5A,下壳组件10还包括风机21和出风罩22,中盖20设有凹陷660,凹陷660中设有进风口204,风机21位于出风罩22和中盖20的凹陷660之间,出风罩22与中盖20的凹陷660的周边密封连接,下壳本体100和中盖20之间的空间形成风腔658。
例如,当风机21运行时,从进风口204中进入的气体,将由于出风罩22与中盖20的凹陷660的密封结构而直接从出风罩22排出,以免气体泄露,保证吸附效果。
例如,限位柱656和限位孔657之间存在配合间隙,当清洁装置1移动到清洁区域以外的区域时,例如清洁装置1部分与待清洁面分离时,限位柱656和限位孔657之间间隙可以作为一个泄气检测孔,改变风腔658的气压,使得清洁装置1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避免清洁装置1与待清洁面之间的脱离,保证清洁的有序进行。
例如,清洁装置1中也可以在其他位置直接设置至少一个泄气检测孔,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二模组的边缘处,以更易于检测到清洁装置1的行进状态,从而更加及时和灵敏为清洁装置1起到提示作用。
参考图2和图5A,风腔658包括对应于第一模组630的第一子风腔661、对应于第二模组640的第二子风腔662、第一电子控制阀663以及第二电子控制阀664,其中,第一电子控制阀663被配置为控制第一子风腔661的开口面积;第二电子控制阀664被配置为控制第二子风腔662的开口面积。第一子风腔和第二子风腔可以彼此独立设置,也可以彼此连通设置。
参考与1和图5A,下壳组件10包括负压机构05,负压机构05包括至少一个风腔658、进风罩203、至少一个风机21以及出风罩22,其中,出风罩22包括至少两个出风通道,即出风通道666和出风通道667。
参考图1A,清洁装置1中的上壳组件900包括出风口372和出风口374,出风罩22包括导流端262和导流端264,且导流端262和导流端264位于中盖20的轮廓部26的靠近上壳组件900的表面267的上方,并且导流端262与出风口372连通、导流端264与出风口374连通,从而将气流经过出风罩22从上壳组件900的出风口372和出风口374排出。导流端262与出风口372的连通处、导流端264与出风口374的连通处均设置有密封件,以避免气流再回流到风腔658。
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气流的流通路线的示意图。参考图1A和图5B,气流在清洁装置1中的主流经路线可以包括:风机21运转,气流从清洁装置1的底部从进风罩203的进风口204进入风机21;风机21包括多个气流孔215,进入进风罩203中的气流沿远离清洁装置1的下壳组件10的方向经过风机21流通至出风罩22;最后,气流可从出风罩22上的导流端262和导流端264流出,并由出风口372和出风口374排出清洁装置1,最终在清洁装置1与待清洁面之间形成密封的腔室。
参考图2和图5A,第一电子控制阀663设置于第一子风腔661的进气通道处,第二电子控制阀664设置于第二子风腔662的进气通道处。例如,第一电子控制阀663可以与第二电子控制阀664分别调控,即二者可选择性地开启和关闭,控制同步或者不同步。通过设置第一电子控制阀663与第二电子控制阀664,还可以调整对应于第一模组630的第一子风腔661的开口大小和对应于第二模组640的第二子风腔662的开口大小,进而调整进风量,以使第一模组630和第二模组640与待清洁面之间的压力呈现不同,便于更好地控制清洁装置1的运动。
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负压机构05也可以是双风机,单风腔和双出风通道或双风机、双风腔和双出风通道等多种组合模式,本实用新型对于风腔658、进风罩203、风机21以及出风罩22的数量和设计形式不作限制。
该清洁装置1可以适用于多种情况下的表面清洁。例如,用在水平面上的清洁,例如地面、桌面、地毯等,负压机构05可以增大清洁装置1与水平面之间的压力,增加摩擦力,提高清洁效果。用于非水平面的清洁,例如,玻璃、墙面、柜体等,负压机构05可以使清洁装置1吸附在非水平面上。在一些示例中,清洁装置是擦窗机器人,待清扫面包括窗户或墙面。例如,窗户可以是有框窗户或者无框窗户。例如,有框窗户可以是家用的窗户,无框窗户可以是大型落地窗等。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辅控制板与中盖连接处的局部剖面图。参考图1A、图5A和图6,在风腔658内设置有气压传感器540,气压传感器540被配置为检测风腔658内的气压。
图7为图1D中的清洁装置中第二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A、图2和图7,在行走部件296的行走方向的前后均设置刮水条,即刮水条670和刮水条671。例如,当清洁装置1中的第二模组640随着行走部件296移动时,通过设置刮水条670和刮水条671,可以刮去行走部件296在行进方向上的污渍,例如水等,避免水过多时行走部件296发生打滑,进而影响清洁装置1的吸附效果。例如,当清洁装置1为擦窗机时,刮水条670和刮水条671可以避免擦窗机打滑发生的跌落。
参考图2和图7,行走部件296包括至少一个滚轮673,在滚轮673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清洁部672以清理滚轮上的污物。例如,行走部件296中也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滚轮,以满足不同的产品设计需求。通过设置清洁部672,可以对行走部件296实现清洁,并保证行走部件296在行进方向上无卡滞、正常平稳的移动。清洁部672可以设置为2个,并且清洁部672可以设置于行走部件296沿行进方向上相对的两端,或者也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而定,本实用新型对于清洁部672的设置位置不作限制。清洁部672可以是清洁毛刷;或者,清洁部672也可以是任何其他的能够实现对行走部件296实现清洁的部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行走部件296可以是履带轮组,清洁部672也可以配置为清洁履带和履带轮上的杂质。例如,行走部件296为履带轮组时,履带轮组的数量可以不限于一个,即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增加为多个,以增加清洁装置的清洁面积和清洁力度。
参考图2和图7,清洁架642中设有至少一个子吸附区675,其中,每个子吸附区675中包括至少一个子吸附孔676,至少一个子吸附孔676间隔设置,并且每个子吸附孔676的截面小于第二开口607的开口截面。子吸附区67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子吸附区675设置在第二开口607的两侧。
参考图1A、图2、图5A及图7,在负压机构05的作用下,气流可以从第二开口607进入清洁架642靠近风机21的一侧,进而通过第二安装部641的吸附孔659进入到风腔658中。同时,气流也可以从子吸附区675通过子吸附孔676进入清洁架642靠近风机21的一侧,进而进入到风腔658中。例如,第二开口607的开口区域可以作为清洁装置1的主吸附区。采用主吸附区和子吸附区结合的设计方式可以增大清洁装置1中负压腔的面积,提高吸附效果,也保证了清洁架的强度。例如,当子吸附孔676设置为一个时,便于加工制造,可以减小成本;当子吸附孔676为多个时,可以保证扩大清洁架642的进风量,进而在吸附过程中保证清洁架的强度,减少损坏和变形,本实用新型对于子吸附孔676的数量不作限制。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清洁装置1中的第一模组630和第二模组640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可以包括多种。图8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模组与第二模组示意图。图8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模组与第二模组的示意图。图8C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第一模组与第二模组的示意图。参考图2和图8A,第一模组630与第二模组640并排设置,且第一模组630的旋转轴线678在第二模组640的第一对称平面679内,其中,第一对称平面679为在垂直于第二模组640的直线行走方向上经过第二模组640的中心的平面。第二模组640相对于第一对称平面679结构对称。图2中的第一模组630与第二模组640的相对位置关系与图8A相同。如图8A所示,第一模组6308与第二模组6408并排设置,第一模组6308可以按照方向Y或方向Y的反方向转动,第二模组6408可以按照方向X或方向X的反方向直线行进。
例如,第一模组6308在驱动元件的作用下,(例如,驱动元件可以与图1A所示的驱动电机14相同)按照方向Y方向转动时,第一模组6308对应的作用力为F4;反之,第一模组6308对应的作用力为F3。例如,第二模组6408按照方向X行进时,则应对其施加的驱动力为F1,反之,则应对其施加的驱动力为F2。
例如,可以使得第一模组6308与第二模组6408之一作为驱动轮组。当第一模组6308作为驱动轮组时,当第一模组6308受到的驱动力可以保持一定,通过调节第二模组6408所受到的驱动力F1或驱动力F2的大小,使得第二模组6408与第一模组6308配合协调,实现清洁装置的前进、后退及转弯等运动。同理,也可以使得第二模组6408作为驱动轮组,使得第二模组6408受到的驱动力一定,通过调节对第一模组6308的驱动力大小来控制清洁装置的运动状态。
例如,参考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下壳组件1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模组630以及多个第二模组640,且多个第一模组630间隔设置,多个第二模组640并列间隔设置,并且每个第一模组的旋转中心线与每个第二模组的直线运动方向无交叠。
如图8B所示,清洁装置可以包括一个第一模组6318和一个第二模组6418,二者并列间隔设置,并且第一模组6318的旋转中心线L2与第二模组6418的直线运动方向L1无交叠,以保证第一模组6318可以和第二模组6418配合行进。
进一步地,清洁装置中的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也可以为多个。如图8C所示,下壳组件可以包括第一模组6328、第一模组6338、第二模组6428、第二模组6438以及第二模组6448,第一模组6328和第一模组6338并列间隔设置,第二模组6428、第二模组6438以及第二模组6448并列间隔设置,并且每个第一模组的旋转中心线与每个第二模组的直线运动方向无交叠。例如,第一模组6328、第一模组6338也可以为非并列的设置形式。通过改变至少一个第一模组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模组的数量以及相对位置,可以使得实际产品的设计形式更加多样化,进一步提升了清洁装置的整体性能。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下壳组件10还罩壳部12,且罩壳部12具有凸出部120;下壳组件10、中盖20、以及上壳组件900依次设置,凸出部120朝向上壳组件900凸出,中盖20具有相对于凸出部120的避空部26,上壳组件900具有对接部38,且对接部38与避空部26相对设置并配合以形成相对于凸出部120的避空结构。上壳本体30与中盖20可拆卸的固定,上壳本体30和下壳本体100配合且可拆卸的固定。
参考图1A和图10A,对应于中盖20的避空部26。例如,对接部38与避空部26相对设置,以利于对接部38与避空部26配合,进而形成避空结构。例如,避空结构至少包括避空部和对接部。
在未设避空结构时,凸出部120和中盖20之间、中盖20和上壳本体30之间均需要设置避空高度,使得在凸出部120处高度较大,而设置避空结构的情况下,仅需要提供凸出部120和上壳本体30之间的避空高度,因此,设置避空结构,可以使得壳体模块在凸出部120处减小高度和体积,减少的高度至少包括中盖20的厚度,以及凸出部120和中盖20之间、中盖20和上壳本体30之间至少之一的避空高度。
因此,通过设置避空结构,可减小清洁装置的高度及体积,并降低壳体模块的重量,便于收纳和携带,更具美观性;当清洁装置的自重降低后,降低清洁装置在吸附过程中脱落的风险,使得清洁装置具有良好的清洁性能。
例如,对接部38可为上壳本体30的一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接部38包括设置在上壳本体30的上的筋位以及上壳本体30的由该筋位围设的部分,当然,对接部38也可以不包括筋位,仅包括上壳本体30的一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避空部26包括避空孔27和避空孔28,凸出部120的至少一部分凸出于避空部27和避空孔28。
如图1A所示,由于凸出部120对于下壳组件10的整体高度的影响最为明显,避空孔27和避空孔28的设置可以使得下壳组件10中的凸出部120两端尽量靠近中盖20,直至可凸出于避空孔27和避空孔28,从而减小下壳组件10和中盖20之间的装配间隙。
参考图1A和图10A所示,上壳本体30装配在下壳组件10上,且上壳本体30内部设置有多个与中盖20的配合结构。
如图1A所示,清洁装置1的下壳组件10、中盖20、以及组件900依次设置。例如,如图1A所示,中盖20固定在下壳组件10上,上壳本体30固定在下壳组件10上,上壳本体30和下壳本体100配合形成腔体103(参见图17)。
例如,清洁装置1的下壳组件10、中盖20、以及上壳本体30可以采用塑料材质,以及任何可以具有较强支撑力的材质,对此不作限制。
图10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C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D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本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1B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罩壳部的俯视图。图11C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罩壳部的侧视图。
例如,参考图1A、图11A、图11B和图11C,在壳体模块01中,下壳组件10的凸出部120的背离上壳本体30的一侧具有凹腔29。凹腔29的结构及内部容积由罩壳部12所限定,例如,凹腔29中可设置清洁装置的行走部件296以及驱动部件297,驱动部件297配置为驱动行走部件296转动,进而使得驱动部件297带动清洁装置1行进。
如图11B所示,罩壳部12包括三部分,即第一罩壳291、第二罩壳292以及第三罩壳293。第一罩壳291和第二罩壳292二者拼接为一个整体,并且分别与下壳本体100固定连接,第一罩壳291与下壳本体100通过第一连接部2941和第二连接部2942连接;第二罩壳292与下壳本体100通过第三连接部2943和第四连接部2944连接。例如,第一罩壳291和第二罩壳292可分别通过螺栓与下壳本体100固定连接,以及其他任何可实现固定连接的合适方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参考图1A、图11A、图11B和图11C,清洁装置中的行走部件296设置于下壳组件10的凸出部120的背离上壳本体30的一侧的凹腔29内,且凹腔29由第一罩壳291和第二罩壳292的一部分所限定。驱动部件297设置于下壳10的靠近上壳本体30的一侧,且凸出部120中容纳驱动部件297的空间由第二罩壳292的另一部分和第三罩壳293所限定。如图11C所示,第二罩壳292与第三罩壳293分别通过第一固定部2951、第二固定部2952、第三固定部2953以及第四固定部2954进行固定连接,例如,可采用螺栓连接,以及其他任何可实现固定连接的合适方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参考图1A、图11B以及图11C,在下壳组件10中,罩壳部12所限定的凸出部120对下壳组件10的整体高度影响最大,由于中盖20设置于下壳组件10之上,因此,中盖20需针对下壳组件10中的凸出部设置相应的避让结构,以保证必要的装配间隙。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盖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壳组件与中盖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避空部26包括避空孔27和避空孔28。图1A以避空部26包括两个避空孔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避空部可以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的避空孔。参考图1A、图12和图13,壳体模块01中凸出部120的至少一部分凸出于避空孔27和避空孔28。中盖20的避空部26还包括轮廓部270和轮廓部280,且轮廓部270被配置为限定避空孔27,轮廓部280被配置为限定避空孔28。通过对中盖20设置避空部26,可以巧妙地实现对下壳组件10的凸出部120的结构避让,使得中盖20在结构上减少根据凸出部120的随型设计,简化结构设计的复杂度。例如,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中,针对凸出部120开设避让孔的设计方案,使得中盖20通过相对于凸出部120的避空部26来降低中盖20的整体高度,不仅可以降低中盖20的重量,也可以从整体上使得清洁装置1的机身更加轻薄;此外,在清洁装置1的吸附能力一定时,还可以减小清洁装置1在运行过程中跌落的风险。
参考图1A和图10A,清洁装置1的上壳本体30设置于下壳组件10上,且上壳本体30内部包括多处与下壳组件10及中盖20固定或配合的结构,针对中盖20的避空部26,上壳本体30的对接部38可以包括结构形式。
例如,避空部26与对接部38的大小、形状均相同,从而易于对接配合。或者,避空部26与对接部38呈嵌套式配合。
例如,参考图1A和图10A,上壳本体30的对接部38包括呈环形的筋位39和筋位40,且筋位39和筋位40与中盖20的轮廓部26的形状相同。例如,筋位39与轮廓部280的形状相同,筋位40与轮廓部270的形状相同。
例如,参考图1A和图10A,上壳本体30的对接部38包括呈环形的筋位39和筋位40,且筋位39和筋位40与中盖20的轮廓部26可以尺寸相同。例如,筋位39与轮廓部280的尺寸相同,筋位40与轮廓部270的尺寸相同。
例如,参考图1A、图2、图10B和图12,上壳本体30的对接部38以中心平面02呈对称分布,也即对应的中盖20中的轮廓部270和轮廓部280也均对称分布,且当上壳本体30与中盖20相对设置并配合后,轮廓部270和轮廓部280的对称面同为中心平面02。下面以中盖20中的轮廓部270与上壳本体30上的筋位40相对设置并配合进行说明。
参考图1A、图2、图10B和图12,上壳本体30的筋位40包括匹配面401,中盖20的轮廓部270包括轮廓面271。当上壳本体30的筋位40与中盖20的避空部26进行对接时,由于筋位40和轮廓部270的形状相同,尺寸相同,因此匹配面401可以与轮廓面271重合,从而可实现筋位40与轮廓部270的相对设置并配合,并通过上壳本体30的对接部38将避空部26遮蔽,形成相对于凸出部120的避空结构。例如,参考图10A和图10B,上壳本体30的对接部38的筋位40可以设置有一定深度L6,使得筋位40可限定出一个凹腔402,从而当筋位40与轮廓部270相对设置并配合后,下壳组件10上的凸出部120凸出于轮廓部270的部分可以进一步通过筋位40限定并遮蔽在凹腔402中。也即,凹腔402可以为凸出部120凸出于轮廓部270的部分进一步提供遮蔽空间。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筋位40的深度L6可以是不均匀的,以使得筋位40能够便于与轮廓部270相对设置并配合。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至少一实施例中,壳体模块01的中盖30的对接部38的筋位可以与中盖20的轮廓部26的尺寸不同,以使得对接部38与避空部26呈嵌套式配合。
参考图1A、图10A、图10B、图10C、图10D和图12,上壳本体30的对接部38中的筋位40的尺寸可以与中盖20的轮廓部270不同。例如,筋位40包括侧面403和侧面404,且侧面403位于背离凹腔402的一侧,侧面404位于靠近凹腔402的一侧。
例如,由侧面403与匹配面401相交后所限定出的开口为开口405,且开口405为平行四边形。例如,对接部38与轮廓部26的装配间隙为M,则当开口405的尺寸L7小于L3,尺寸L8小于L4,且L3-L7=2M,L4-L8=2M时,上壳本体30的对接部38的筋位40可以对插的形式插入至中盖20的轮廓部270中,插入深度由筋位40的深度L6决定。例如,当筋位40的深度不均匀时,则筋位40插入至轮廓部270的深度为筋位40的最小深度。
例如,由侧面404与匹配面401相交后所限定出的开口为开口406,且开口406为平行四边形。例如,轮廓部270相对于中盖30具有一定高度N,厚度均匀且设置为K。当开口406的尺寸L9大于L3,尺寸L10大于L4,且L9-L3=2K+2M,L10-L4=2K+2M时,轮廓部270可以对插的形式插入至上壳本体30的筋位40中,插入深度由筋位40的深度L6或轮廓部270的高度N决定。例如,当筋位40的深度L6或轮廓部270的高度N不均匀时,则插入深度为深度L6或高度N中的最小值。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模块中的轮廓部包括呈环形的凸缘。例如,对接部和轮廓部之一包括凸缘,对接部和所述轮廓部之另一包括凹陷,以使得对接部和轮廓部插接。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盖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本体的内部的局部示意图。
参考图14和图15,轮廓部570和轮廓部580包括多个呈环形的凸缘50,且每个凸缘50呈柱形,并沿轮廓部570依次间隔设置。例如,轮廓部570或轮廓部580上凸缘50的数量和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工程设计的需要而定,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模块中,对接部和轮廓部之一包括凸缘,对接部和轮廓部之另一包括凹陷,以使得对接部和轮廓部插接。
例如,如图15所示,上壳本体35的对接部58以中心平面05呈对称分布,即环形的筋位59和筋位60沿中心平面05呈对称分布。下面以上壳本体35的筋位59与中盖上的轮廓部570(如图14所示)相对设置并配合进行说明。
参考图14和图16,在筋位59上,依次设置了多个相对于轮廓部570上多个凸缘50的凹陷51,以使得当上壳本体35的筋位59与轮廓部570进行相对设置并配合时,轮廓部570上的每个凸缘50可以插接入筋位59中对应的多个凹陷51中,从而使得上壳本体35和中盖25在相对设置并配合时实现固定。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凸缘50也可以设置于筋位59上,对应的多个凹陷51则设置于轮廓部570上,以使得上壳本体35的筋位59与轮廓部570进行相对设置并配合时,筋位59上的每个凸缘50可以插接入轮廓部570中对应的多个凹陷51中,从而使得上壳本体35和中盖25在相对设置并配合时实现固定。
例如,参考图1A、图10B和图12,壳体模块中轮廓部270靠近上壳本体30的表面为轮廓面271,轮廓部280靠近上壳本体30的表面为轮廓面281。轮廓面271与轮廓面281对称分布,且轮廓面271与轮廓面281均为平面。例如,筋位40与轮廓部270的相对设置并配合为例,筋位40的匹配面401与轮廓面271能够重合,可以使得筋位40能够完全将轮廓部270遮盖且封闭。因此,将轮廓面271和轮廓面281设置为平面结构,便于上壳本体30中的筋位40与轮廓部270进行安装匹配,并能够保证匹配面401和轮廓面271之间的封闭性良好。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将各个轮廓面以及筋位上相应的各个对接面设置为非平面,即能够满足各个轮廓面与相应的各个对接面之间的对接匹配关系即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当中盖20的避空部26与上壳本体30的对接部38的形状及尺寸相同时,避空部26与对接部38通过面重合对接实现配合;当中盖20的避空部26的与上壳本体30的对接部38的形状相同、尺寸不同时,避空部26与对接部38通过插孔式配合;当中盖25的避空部56的与上壳本体35的对接部58的形状相同、尺寸相同时,避空部56与对接部58可以对接式配合。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当中盖25的避空部56的与上壳本体35的对接部58的形状不同、尺寸不同时,避空部56与对接部58也可以对接式配合,即使得多个凹陷51能够与多个凸缘50实现插接配合即可,多个凹陷51和多个凸缘50的数量及设置位置可根据避空部56与对接部58的配合结构进行设计,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模块还可以包括密封元件。例如,参考图1A、图10A和图13,清洁装置1还包括密封元件251和密封元件(未示出),且密封元件251和密封元件(未示出)位于对接部38和轮廓部26之间,并被配置为使得对接部38和轮廓部26之间密封连接。
例如,参考图10B、图12和图13,密封元件251可以设置于轮廓部270的轮廓面271上。当上壳本体30中的筋位40通过对接面401与轮廓面271相对设置并配合时,密封元件在按压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良好的密封作用,以保证轮廓部270和筋位40相对设置并配合后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并防止气流在轮廓部270被筋位40遮盖之后从中盖20的靠近下壳10的一侧流通至中盖20的远离下壳10的一侧。
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元件也可以设置在各筋位上的对接面上,即也可以将密封元件251设置于筋位40和筋位39上,以使得各个密封元件在轮廓部270与筋位40相对设置并配合时或轮廓部280与筋位39相对设置并配合时起到密封作用。
例如,参考图14和图15,当轮廓部570和轮廓部580上设置有多个凸缘,筋位59和筋位60上设置有相应的多个凹陷时,各密封元件在各个凸缘的位置处或筋位的位置处开孔避让即可,本实用新型对密封元件的形状不作限定。各个密封元件可以包括泡棉或橡胶圈,以及其他任何可以起到密封作用的密封元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例如,参考图1A和图13,下壳组件10的凸出部120包括第一凸出端1204和第二凸出端1205,避空部设置为两个,且该两个避空部被配置为分别对第一凸出端1204和第二凸出端1205进行避空并分别位于第一凸出端1204和第二凸出端1205。例如,避空结构的设置位置可根据凸出部120中第一凸出端1204和第二凸出端1205来设定。例如,第一凸出端1204和第二凸出端1205可以分别设定在凸出部120对中盖30的匹配结构要求较高的位置,例如,可以设定在凸出部120相对于下壳10的高度最高的区域,以使得中盖20针对凸出部120需做随形的凸出设计时,通过布置避空结构,从而减少中盖20的结构特征,并降低中盖20和上壳本体30的高度。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剖面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另一剖面图。参考图13和图17,当根据凸出部120设置两个避空结构时,两个避空结构相对于两个避空结构之间的一平面06呈对称分布。例如,当两个避空结构呈对称设置时,有利于减小中盖20和上壳本体30结构上的复杂度、维持结构的稳定性并易于制造和操作。
例如,参考图13、图17和图18,中盖20具有位于两个避空结构的两个避空孔之间的连接部275,且连接部275包括靠近上壳本体30的平面部276,以及两个避空结构中的两个轮廓部,即轮廓部270和轮廓部280,其中每个轮廓部相对于平面部276倾斜设置,且轮廓部270和轮廓部280与平面部276所呈的倾角相同。轮廓部270与平面部276之间的倾角为α1,轮廓部280与平面部276之间的倾角为α2,且α1与α2大小相等。
例如,参考图1A、图13、图17和图18,在第一凸出端1204和第二凸出端1205上,通过对中盖20设置避空部26,并使得第一凸出端1204的凸出部分可置于避空孔27中,使得第二凸出端1205的凸出部分可置于避空孔28中。当上壳本体30与中盖20配合时,则在对应于中盖20上的避空部26可以设置靠近于行走部件296的下凹结构305和下凹结构306。上壳本体30的下凹结构305和下凹结构306可以使得上壳本体30能够在满足装配间隙的条件下尽量靠近中盖20以及行走部件296,从而减小了上壳本体30相对于行走部件296的距离,并降低了清洁装置1的整体高度,便于收纳和携带。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模块中下壳组件与中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中提供的清洁装置的剖面图。参考图19和图20,下壳组件10的凸出部120包括第一凸出端1201和第二凸出端1202,避空部设置为一个,且避空部被配置为对第一凸出端1201和第二凸出端1202进行避空并从第一凸出端1201延伸至第二凸出端1202。此时,中盖20上形成了一个轮廓部290,以及由轮廓部290限定的开口29,凸出部120的远离下壳10的一侧可以从开口29中凸出。对应于中盖20上的轮廓部290,上壳本体30设置有能够与轮廓部290相对设置并配合的对接部(未示出),且该对接部可以包括环形的筋位91,并且筋位91与轮廓部290之间设置有密封元件291,以增强中盖20与上壳本体30之间的气密性。关于筋位91与轮廓部290之间的相对设置并配合方式以及密封元件291的设置方式,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在此不作赘述。
例如,通过针对凸出部120设置一个避空结构1203,进一步增大了对凸出部120的避空范围,且能够较大幅度地减小中盖20与下壳10之间的装配距离,同时上壳本体30在对应于凸出部120的位置处也能够尽量贴近于凸出部120进行结构设计。因此,该方案可以进一步降低整个壳体模块的重量,并可以使得清洁装置的高度进一步降低。
例如,参考图1A和图17,在本实用新型至少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模块01中,中盖20位于下壳组件10和上壳本体30形成的腔体103内。中盖20的体积较小,且中盖20沿靠近下壳10方向上的投影可全部落入下壳10中。上壳本体30内部包括多个与中盖20和下壳10配合及固定的结构,并且上壳本体30与下壳10进行固定后,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腔体103。在腔体103中,可以设置清洁装置1所需的多个运行元件,同时,中盖20也设置于腔体103中,以利于多个运行元件实现间隔有序设置,并且可以增大清洁装置1中壳体模块01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参考图1A、图11C,行走部件296设置于下壳组件10的远离上壳本体30的一侧,其中,凸出部120的背离上壳本体30的一侧具有凹腔29,行走部件29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腔29内。例如,行走部件296包括履带模组,但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行走部件296可以包括滚轮模组,例如,滚轮模组包括两个滚轮,两个滚轮转动使得清洁装置1可以实现直线行走。
如图17所示,在气流的流通过程中,当避空部26经对接部38遮蔽后,上壳本体30上的对接部38可将避空部26密封,因此气流无法泄露至中盖20与上壳本体30之间的气腔103中,由此可以主流经路线中的气流将不会减少,从而保证了清洁装置1的吸附效果,降低清洁装置1在运行过程中跌落的风险。
如图21、图22、图23A所示,上壳组件900包括装饰件36和上壳本体30,上壳本体30设置有出风口910,装饰件36连接到上壳本体30,出风口910位于装饰件36在上壳本体30的正投影内以使得出风口910位于装饰件36和上壳本体30形成的保护空间960内。如图23A所示,保护空间960由装饰件36和上壳本体30配合而形成,以保护出风口,避免堵塞出风口。由此,装饰件对出风口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灰尘、污水等异物经由出风口落入上壳本体内,避免堵塞出风口,同时利于清洁装置的运转,并利于提升清洁装置的寿命。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2和图24所示,上壳本体30具有朝向装饰件36凸出的凸出结构901,凸出结构901在远离装饰件的一侧形成凹腔903,出风口910设置在凸出结构901的形成凹腔903的侧壁903a中,装饰件36和上壳本体30配合以形成出风空间902以使得出风口910在出风口910的出风方向X上不被遮挡。由此,出风口在该出风空间902中,既可以实现出风口被装饰件保护,避免灰尘、污水等异物经由出风口落入上壳本体内;又可以实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X没有被遮挡,不影响出风效果。如图22所示,出风空间902为从出风口出来的风途径的区域。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3B所示,在由装饰件36和上壳本体30形成的出风空间902内,在右视图中,上壳组件900位于出风口910的外侧,也即,装饰件36和上壳本体30均设置为避让出风方向以形成出风空间902,由此,出风口910的出风方向或出风位置没有被上壳组件900的结构遮挡。
例如,如图21和如图22所示,凸出结构901位于装饰件36在上壳本体30的正投影内,装饰件36在出风口910的出风方向上凸出于出风口910以保护出风口并在设有出风口的一侧设有缺口905以避让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如图21和图22所示,装饰件36在出风口910的出风方向X上设有缺口905,以更好的避让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由此,通过设置缺口905,出风口具有更大的出风空间。如图21和如图22所示,缺口905是指装饰件36向靠近出风口处缺失或被去除的部分。
例如,如图21和图22所示,上壳本体30具有围设部904,凸出结构901相对于围设部904向装饰件36凸出,围设部904的位于凸出结构901的设有出风口910的一侧的部分相对于出风口来说,高度相对较低,也即,围设部904的在出风空间902的部分的高度低于上壳本体30的形成出风口的部分的高度。由此,围设部在出风口一侧的结构不会遮挡出风方向,从而出风口有更好的出风效果。
例如,如图21和图22所示,装饰件36设置有延伸部725,装饰件36通过延伸部725与上壳本体30连接,其中靠近出风口910的延伸部725可以是长条状。由此,装饰件与上壳本体之间形成的出风空间可以更加开阔,从而有更好的出风效果。
例如,上壳本体包括至少一个出风口910,图21至图23B以上壳本体30设置两个出风口910为例进行说明。然而,出风口910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2和图23A所示,上壳本体30还设置有走线口920,走线口920设置在凸出结构901的形成凹腔903的侧壁903a中,并且走线口920分别位于装饰件36在上壳本体30的正投影内以使得走线口920位于装饰件36和上壳本体30形成的保护空间960内。从而,走线口可以设置在装饰件和上壳本体形成的保护空间内,在该出风空间内,走线口被装饰件保护,避免灰尘、污水等异物经由走线口落入上壳本体内,对走线口以及经过走线口的线路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利于清洁装置的运转,并利于提升清洁装置的寿命。
例如,走线口920被配置为使得走线例如电源线从其中穿过。由此,走线例如电源线可以通过走线口进入上壳本体内部,并与相应的元件例如电路板、电池、驱动器等连接,为其提供电源。例如,出风口和走线口也可以设置于上壳本体的任意面。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2和图24所示,上壳本体30具有两个出风口910,两个出风口910和走线口920均位于凹腔903的同一侧,且两个出风口910分别位于走线口920的两侧。出风口910可以分别位于走线口920的两侧,且关于走线口920对称。
图25为图21所示的上壳本体的仰视图;图26为图25所示的上壳本体的分解图;图27为图26所示的上壳本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26和图27所示,上壳本体30还包括走线通道922,走线通道922位于上壳本体30远离装饰件36的一侧,走线通道922具有第一通道口922a和第二通道口922b,且第一通道口922a与走线口920相对设置。由此,线路经由走线口进入上壳本体后可以在走线通道内固定,对线路起到固定、支撑和保护的作用,防止线路移位,保证清洁装置通电后能够正常使用。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5、图26和图27所示,第一通道口922a经由走线通道922到第二通道口922b之间设置有一个弧形折弯921a。由此,线路经由一个弧形折弯可以得到更好的固定、支撑和保护,防止线路移位,保证清洁装置通电后能够正常使用。第一通道口922a经由走线通道922到第二通道口922b之间可以设置有多个弧形折弯。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5、图26和图27所示,该上壳组件900还包括线压板923,走线通道922包括两个走线固定部921,两个走线固定部921和线压板923围合形成一个“S型”的固走线通道922,线压板923连接到上壳本体30,且线压板923在上壳本体30的正投影覆盖走线通道922。由此,通过线压板将线路扣合到走线通道内,对线路起到固定、支撑和保护的作用,防止线路移位,保证清洁装置通电后能够正常使用。
如图25、图26和图27所示,线压板923上设置有开孔923b,上壳本体30上设置有安装柱923c,紧固件例如螺钉或螺栓可以通过开孔923b螺接到安装柱923c上,由此,线压板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到上壳本体。例如,开孔以及对应的安装柱可以是至少一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其数量不作限制。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6和图27所示,走线通道922设置有通道筋位922c,通道筋位922c位于走线通道922内,且通道筋位922c远离上壳本体的一侧具有凹向上壳本体的表面,通道筋位922c的远离上壳本体30的一侧的表面的轴向指向第一通道口或第二通道口。由此,借助通道筋位可以对经过走线通道内的线路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防止线路移位,保证清洁装置通电后能够正常使用。通道筋位远离上壳本体的一侧的表面可以与经过走线通道内的线路的弧形适配,由此,可以对线路起到更好的固定和支撑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6和图27所示,线压板923包括两个压线筋位923a,两个压线筋位923a在上壳本体30的正投影位于通道筋位922c的两侧。由此,两个压线筋位可以与通道筋位错位设置,可以对经过走线通道内的线路起到更好的固定和支撑作用。
例如,如图25、图26和图27所示,该上壳本体30还设置有卡线槽925,线路经由走线通道922后还可以通过卡线槽925固定,对线路起到进一步的固定、支撑和保护的作用,防止线路移位,保证清洁装置通电后能够正常使用。例如,卡线槽的数量可以是多个,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其数量不作限制。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2和图23B所示,走线口920还包括走线护套924,走线护套924嵌套在走线口920上。由此,可以对经由走线口的线路起到进一步的固定、支撑、保护和缓冲的作用,防止线路移位,避免线路被走线口的边缘磨损,以及避免灰尘、污水等异物经由走线口落入上壳本体内,保证清洁装置通电后能够正常使用,对清洁装置的运转和寿命起到保护作用。
例如,走线护套的材料可以是软胶材料,例如橡胶、硅橡胶等,当然,走线护套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此,走线护套的材料也可以是其他形式。
图2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壳组件中的走线护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9为图23B所示的上壳组件沿剖切线CB的截面图。如图28和图29所示,走线护套924的外圈包括凹槽924a,凹槽924a嵌套在走线口920上。由此,通过凹槽结构可以使走线护套牢固的嵌套在走线口上,避免因为线路的移动造成走线护套的脱落。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8和图29所示,凹槽924a与走线口920沿走线口920的径向设置为过盈配合。由此,可以限制走线护套沿走线口径向的移动自由度,使走线护套更牢固的嵌套在走线口上。装饰件36与走线护套924沿装饰件36指向走线口920的方向设置为过盈配合。由此,装饰件连接到上壳本体后,可以通过装饰件与走线护套的过盈配合对走线护套进一步的压紧固定,使走线护套更牢固的嵌套在走线口上。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2和图28所示,装饰件36包括第一限位筋位927,第一限位筋位927与走线护套924沿走线口920的轴向贴合或过盈配合。由此,可以通过第一限位筋位对走线护套进一步的压紧固定,使走线护套更牢固的嵌套在走线口上。
在一些示例中,图30为图22所示的上壳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8、图29和图30所示,上壳本体30包括第二限位筋位926,走线护套924包括限位口924b,第二限位筋位926嵌入限位口924b。由此,可以通过限位口和第二限位筋位的配合,对走线护套进一步的压紧固定,使走线护套更牢固的嵌套在走线口上。
图9A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中喷嘴出水范围与出风口的出风范围的示意图。图9B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风口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9B所示,出风口910包括单向部911,单向部911沿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是单向导通的,也即,当气流沿着出风口的出风方向从出风口流出时,单向部开启,当气流逆着出风方向由出风口流入时,单向部关闭。通过设置单向部,可以实现气流只能沿着出风方向从出风口流出。同时,还可以通过单向部调整风腔内部的气体压力。例如,单向部可以是单向阀或单向瓣膜,当然,单向部也可为其他形式的结构。
参考图1A、图9A和图9B,喷嘴31的出水区域为A1,出风口372的出风范围为A2,由于出风口910内部设置有单向部911,可以使得清洁装置1内部的气流不受出风口910附近的外界气流的干扰,从而有序的按照一个方向进出流动,并且出水区域为A1与出风范围为A2无交叠。同理,出风口374的出风范围(未示出)也与出水区域为A1无交叠。因此,当清洁装置1运转时,可以避免喷嘴31喷出的水从进风口204进入清洁装置1。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1和图22所示,上壳组件900还包括按键32,按键32连接到上壳本体30,出风口910和走线口920位于上壳本体30远离按键32的一侧。如图21和图22所示,按键32位于上壳本体30的左侧,出风口910和走线口920位于上壳本体30的右侧,出风口910和走线口920相对远离按键32设置。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图3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1所示,清洁装置1包括上述的上壳组件900。由此,该清洁装置具有上述的上壳组件相同的技术效果,例如,该清洁装置的出风口可以设置在装饰件和上壳本体形成的保护空间内,装饰件沿出风方向上凸出于出风口并设置为避让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出风口在该出风空间内的出风方向不被遮挡,不影响出风效果,出风口被装饰件保护,避免灰尘、污水等异物经由出风口落入上壳本体内,从而避免堵塞出风口,同时利于清洁装置的运转,并利于提升清洁装置的寿命。
图32为图31所示的清洁装置的拆解图。如图31和图32所示,清洁装置1还包括下壳组件10以及负压机构05,负压机构05包括进风罩203、风机21和出风罩22,上壳组件900连接到下壳组件10,负压机构05连接到下壳组件10,风机21位于进风罩203和出风罩22围设的空间内,进风罩203和出风罩22密封连接,出风罩22设置有导流通道262a,导流通道262a与出风口910连通,导流通道262a位于凹腔903中,负压机构05被配置为通过风机21运行从而将下壳组件10底部的气流从进风罩203吸入,并使得气流流经风机21后从出风罩22、导流通道262a和出风口910排出。由此,该清洁装置可以通过负压机构吸附到待清扫面上。气流经由负压机构后通过出风口排出,因出风口在出风空间内的出风方向不被遮挡,出风效果不受影响,且在装饰件指向上壳本体的方向上,出风口被装饰件保护,避免灰尘、污水等异物经由出风口落入清洁装置内,从而避免堵塞出风口,同时也不会影响负压机构的运转。
例如,如图24和图32所示,出风罩22的部分可以设置在凹腔903内,出风罩22上的导流通道262a在凹腔903内与出风口910密封连接。
图3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饰件的示意图,图34为图33所示的装饰件的分解图。如图33和图34所示,该装饰件36包括装饰件本体720、装饰件筋骨721和水箱底壳34,装饰件筋骨721位于装饰件本体720靠近水箱底壳34的一侧,水箱底壳34连接在装饰件筋骨721上,且与装饰件筋骨721密封连接,水箱底壳34与装饰件筋骨721、装饰件筋骨721包围的装饰件本体34的部分形成水箱701。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装饰件中,该装饰件可以通过水箱底壳、装饰件筋骨、由装饰件筋骨包围的装饰件本体的部分组成水箱,该水箱和装饰件一体化设计,无需使水箱单独设计,节省了物料数量和物料成本,提高清洁装置的装配效率。水箱可用于储存清洁液。例如,清洁液可以是水、清洗剂等。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3和图34所示,装饰件筋骨721与装饰件本体720是一体成型的。由此,该水箱除水箱底壳外,其他部分由装饰件一体成型,提升了水箱和装饰件一体化设计的程度,节省了物料数量和物料成本,提高清洁装置的装配效率。
图35为图34所示的装饰件沿剖切线RT的截面图。如图34和图35所示,水箱底壳34和装饰件筋骨721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712,另一者通过第一卡接部712使两者固定。
例如,如图34和图35所示,水箱底壳34设置有第一卡接部712,第一卡接部712位于水箱底壳34靠近装饰件筋骨721的一侧,水箱底壳34通过第一卡接部712固定于装饰件筋骨721。水箱底壳和装饰件筋骨是粘接的或焊接的。例如,粘接可以使用无影胶(UV胶)、热熔胶、结构胶粘接等。例如,焊接可以是超声焊接、高频焊接、红外线焊接、激光焊接等,实现水箱底壳与装饰件筋骨的密封连接,使水箱储存的液体不会漏出。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3、图34和图35所示,水箱底壳34设置有出水口711,水箱底壳34设置有向装饰件本体720远离的凹面713,出水口711位于凹面713的底部。由此,该凹面可以形成以出水口为最低位的导流面,避免水箱中的液体残留。例如,水箱底壳34设置有两个出水口711,分别位于水箱底壳34的两侧。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出水口711的数量不作限制。如图34和图35所示,凹面713是斜面。例如,凹面713也可以是圆弧面。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此,凹面也可以是其他形式。
例如,如图34和图35所示,凹面713采用以出水口711为圆心做斜面,形成以出水口711为圆心的向心斜面。例如,凹面713也可以采用以出水口711为圆心做圆弧面,形成以出水口711为圆心的向心圆弧面。图3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饰件的分解图。如图36所示,该装饰件36包括水箱盖35,装饰件本体720设置有进水口722,进水口722位于装饰件本体720构成水箱701的部分,水箱盖35的一端与进水口722密封连接,水箱盖35的另一端连接在装饰件本体720。
如图36所示,水箱盖35包括密封端730。密封端730与进水口722密封连接,可以通过进水口向水箱注入清洁液等。液体注入完成之后,通过水箱盖的密封端将进水口密封,可以使水箱里面液体不会经由进水口漏出。
如图36所示,水箱盖35还可以包括固定端731。固定端731固定在装饰件本720上的凹槽722a里。例如,凹槽722a可以不在由装饰件筋骨721包围的装饰件本体34的部分。由此,水箱盖可以通过固定端731固定在装饰件本体,避免水箱盖掉落或丢失。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4、图35和图36所示,装饰件本体720构成水箱701的部分还包括第一透明部723,第一透明部723被配置为可透视水箱701。由此,可以通过第一透明部观察水箱内液体的位置,及时添加补充清洁液。
例如,装饰件本体720可以由透明材料例如玻璃钢、亚克力等形成,由此,装饰件本体720构成水箱701的部分也是透明的,因而可以透视水箱。
例如,第一透明部723可以由透明材料例如玻璃钢、亚克力等形成,然后固定或卡接到装饰件本体上,并与装饰件本体密封连接。当然,第一透明部的材料以及第一透明部与装饰件本体的结合方式还可以是其他形式。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3、图34和图36所示,装饰件本体720还包括抓握部724,抓握部724被配置为便于装饰件36被抓握,抓握部724的两侧可以都具有抓握空间,由此,可以更加方便和牢固被抓握。例如,抓握部也可以只有一侧具有抓握空间,由此,另一侧用于其他结构的布置或功能的设置。
图37为图36所示装饰件的仰视图。如图36和图37所示,抓握部724设置有抓握加强筋724a,抓握加强筋724a和装饰件筋骨721位于装饰件本体的同一侧。由此,通过设置抓握加强筋,可以增加装饰件本体的强度以及抓握的可靠性,增加装饰件以及由装饰件组成的装置的使用寿命。抓握部724的抓握加强筋724a可以是多个,并分别设置在抓握部的边缘,由此,可以进一步增加抓握部边缘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上壳组件。图3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上壳组件的分解图。如图38所示,该上壳组件750包括上述的装饰件36和上壳本体30,装饰件36连接在上壳本体30。图39为图38所示的上壳组件的俯视图;图40为图39所示的上壳组件沿剖切线WT的截面图。如图38、图39和图40所示,装饰件本体720和上壳本体30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725a,另一者通过第二卡接部725a使两者固定。装饰件本体720设置有第二卡接部725a,装饰件本体720通过第二卡接部725a连接在上壳本体30。
如图38、图39和图40所示,装饰件本体720还包括四个延伸部725,四个延伸部725从抓握部724的四角延伸而出,每个延伸部725设置一个第二卡接部725a。由此,装饰件本体可以通过四个延伸部上的四个第二卡接部将装饰件本体卡接到上壳本体上。靠近水箱701的两个延伸部725中每个延伸部的延伸长度可以小于远离水箱701的两个延伸部725中每个延伸部的延伸长度。
如图38所示,装饰件本体720设置有第一固定部726,第一固定部726位于装饰件本体720的靠近上壳本体30的一侧,装饰件36通过第一固定部726和第一紧固件726a连接在上壳本体30。由此,装饰件本体可以连接在上壳本体,形成稳固的结构。同时,第一固定部还可以具有定位的作用,使装饰件能按照正确的位置装配到上壳本体。例如,第一固定部726还可以设置在上壳本体30上,并且位于上壳本体30靠近装饰件本体720的一侧,装饰件36通过第一固定部726和第一紧固件726a连接在上壳本体30。
图41为图38的上壳组件沿剖切线EF的截面图。如图38和图41所示,第一固定部726内部可以有与第一紧固件726a匹配的螺纹,由此,第一紧固件726a可以和第一固定部726螺接,以实现装饰件本体720与上壳本体30固定连接。当然,第一固定部和第一紧固件对装饰件本体和上壳本体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其他形式。例如,第一紧固件也不限于螺钉,还可以是卡扣或者自攻钉等。例如,第一固定部726设置在上壳本体30时,装饰件本体720与上壳本体30固定连接的形式和第一固定部726设置在装饰件本体720相似,此处不再重复说明。第一固定部726可以位于抓握部724的部分,以加强抓握部与上壳本体的连接强度。第一固定部726可以是多个。
图38以第一固定部726为固定柱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固定部726也可以采用其他适合的形式。图42为图39所示的上壳组件沿剖切线GH的截面图。在一些示例中,水箱底壳34可以连接在上壳本体30。由此,由水箱底壳形成的水箱可以更稳定的连接在上壳本体。同时,水箱和装饰件是一体的,通过水箱底壳连接在上壳本体,可以增加装饰件和上壳本体固定强度,进而增加整个结构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如图38和图42所示,水箱底壳34设置有第二固定部714,第二固定部714位于水箱底壳34靠近上壳本体30的一侧,水箱底壳34通过第二固定部714和第二紧固件714a连接在上壳本体30。同时,第二固定部还具有定位的作用,使水箱底壳构成的水箱以及装饰件能按照正确的位置装配到上壳本体。例如,第二固定部714还设置在上壳本体30上,水箱底壳34通过第二固定部714和第二紧固件714a连接在上壳本体30。第二固定部714内部可以有与第二紧固件714a匹配的螺纹,由此,第二紧固件714a可以和第二固定部714螺接,以实现水箱底壳34与上壳本体30固定连接。当然,第二固定部和第二紧固件对装饰件本体和上壳本体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其他形式。例如,第二紧固件也不限于螺钉,还可以是卡扣或者自攻钉等。例如,第二固定部714设置在上壳本体30时,水箱底壳34与上壳本体30固定连接的形式和第二固定部714设置在水箱底壳34相似,此处不再重复说明。
图43为图38所示的上壳组件的俯视方向分解图。如图43所示,上壳本体30设置有向装饰件本体720远离的凹陷区740,水箱701设置在凹陷区740内。由此,将水箱701设置在凹陷区40内,可以降低上壳组件在装饰件本体指向上壳本体方向上的尺寸,进而降低上壳组件以及由上壳组件组成的装置的整体尺寸。凹陷区40可以有与水箱底壳34以及由水箱底壳34构成的水箱701相似的轮廓、边界或尺寸。由此,水箱701可以设置在凹陷区740内并且凹陷区740不会占用上壳组件30的其他区域的结构和空间。
图44为图43所示上壳组件沿剖切线IJ的截面图。如图43和图44所示,该上壳组件750还包括按键32和密封件751,按键32连接在上壳本体30,密封件760被配置为使得按键32和上壳本体30密封连接。由此,密封件可以防止水、清洁液或灰尘等异物通过按键与上壳本体之间的缝隙进入上壳组件内部,对上壳组件以及由上壳组件所组成的装置等产生不良影响。
图45为图43所示上壳组件沿剖切线KL的截面图。如图43和图44所示,该上壳组件750还包括指示灯33,指示灯33连接在上壳本体30,且位于装饰件本体720在上壳本体30的正投影内。由此,装饰件本体可以起到保护指示灯的作用,且能防止水、清洁液或灰尘等异物通过指示灯与上壳本体之间的缝隙进入上壳组件内部,对上壳组件以及由上壳组件所组成的装置等产生不良影响。
如图43所示,装饰件还包括第二透明部727,第二透明部727被配置为可透视指示灯。由此,可以通过第二透明部观察指示灯的闪烁情况,以确认装饰件所组成的装置的工作状态。第二透明部727可以由透明材料例如玻璃钢、亚克力等形成,然后固定或卡接到装饰件本体上,并与装饰件本体密封连接。当然,第二透明部的材料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第二透明部与装饰件本体的结合方式还可以是其他形式。例如,装饰件本体720可以由透明材料例如玻璃钢、亚克力等形成,由此,通过装饰件本体可以透视指示灯。
如图45所示,该上壳组件750还包括导光柱752,导光柱752位于指示灯33靠近上壳本体30的一侧。由此,导光柱可以聚集指示灯发出的光线。
图4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示意图,图47为图46所示的清洁装置的分解图。如图46和图47所示,该清洁装置1包括上述的上壳组件750以及下壳组件10,上壳组件750连接在下壳组件10。上壳组件750中的装饰件本体720的两个延伸部725通过两个第二卡接部725a将装饰件本体720卡接到上壳本体30上,上壳组件750连接在下壳组件10时,两个第二卡接部725a卡接在上壳本体30和下壳组件10之间,也即,两个卡接部725a通过上壳本体30和下壳组件10夹住固定。图47是以两个第二卡接部725a通过上壳本体30和下壳组件10夹住固定为例进行说明,也可以是其他数量的第二卡接部725a被夹住固定,例如一个、三个或四个。
如图47所示,该清洁装置1还可以包括喷嘴31和驱动器24,驱动器24通过管道分别与喷嘴31和水箱701相连。例如,驱动器可以是水泵。由此,可以通过驱动器将水箱里面的清洁液输送给喷嘴,喷嘴将清洁液喷洒至待清洁面,清洁装置可以借助清洁液清洁待清扫面。喷嘴可以是多个,并分别位于上壳组件的侧面,以可以增加清洁液的喷洒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洁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下壳模块。图4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5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壳组件、中盖以及负压结构的示意图。
参考图48和图49,清洁装置1中的主要支撑架构为壳体模块01,壳体模块01包括下壳组件10、上壳组件900以及位于下壳组件10和上壳组件900之间的中盖20,其中,上壳组件900包括上壳本体30,下壳组件10和上壳本体30配合以形成容纳腔103,中盖20位于容纳腔103内,并安装在下壳组件10上,中盖20和下壳组件10中的底部之间设有风腔。
如图48和图50所示,清洁装置1还包括清洁模组510,清洁模组510位于壳体模块01外,并安装在壳体模块01上,清洁模组510被配置为进行清洁操作。清洁模组510包括第一模组630、第二模组640,以及驱动模块。第一模组630包括第一清洁架和设置在第一清洁架上的清洁布。第二模组640包括直线行走部件和第二清洁架、以及设置在第二清洁架上的清洁布。清洁装置1还包括驱动模块,驱动模块被配置第一模组及所述第二模组,驱动模块包括第一驱动部件和第二驱动部件,第一驱动部件可以驱动第一模组630进行旋转,第二驱动部件可以驱动第二模组640进行旋转,其中,第一模组630与第二模组640的旋转轴线互相垂直。
图5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主控制板与辅控制板的结构图。图52为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参考图48、图50和图51,清洁装置1还包括控制板5212,控制板5212包括主控制板521和辅控制板522。参考图48至图50,主控制板521和辅控制板522均位于壳体模块01内。辅控制板522在下壳组件10上的正投影与主控制板521在下壳组件10上的正投影不交叠。主控制板521与辅控制板522相邻并间隔设置。辅控制板522的面积小于主控制板521的面积。为了将气压传感器540独立出来而设置了辅控制板522,辅控制板522上设置的器件较少,从而,辅控制板522具有相对较小的面积。
如图51所示,辅控制板522还包括支撑部分5222,用于将辅控制板522支撑在中盖20上,支撑部分5222与辅控制板522为一体结构。
图53为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内部结构图。图54为图53的矩形虚线框A0处的放大图。图55为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中盖的结构图。如图51和图53所示,主控制板521上设有控制模块530,控制模块530被配置为控制驱动模块以驱动清洁模组510,辅控制板522上设有气压传感器540,气压传感器540被配置为检测风腔500的气压。参考图50和图51,控制模块530包括驱动控制模块5312,驱动控制模块5312包括第一驱动控制模块5301和第二驱动控制模块5302。参考图51和图52,第一驱动控制模块5301被配置为控制第一模组630中的第一驱动部件14以驱动第一模组630,第二驱动控制模块5302被配置为控制第二模组640中的第二驱动部件297以驱动第二模组640。如图53所示,风腔500位于下壳组件10和中盖20之间。控制模块530还包括气压传感器控制模块5303。例如,气压传感器控制模块5303与辅控制板522上的气压传感器540相连,以控制气压传感器540。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气压传感器控制模块5303也可以设置在辅控制板522上,辅控制板522与主控制板521电连接。主控制板521上的控制模块530还包括开关模块5311。开关模块5311的位置与上壳组件900上按键的位置相对应。例如,主控制板521还可以包括水泵控制模块、踏空控制模块、USB控制模块、喇叭控制模块、灯光控制模块、充电控制模块、电池控制模块、以及风机控制模块等。主控制板521与辅控制板522电连接,以利于辅控制板522上的气压传感器540的控制和/或将气压传感器540感测的信息传递至主控制板521。
如图53所示,清洁装置还包括风机21、进风罩203和出风罩22。风机21、进风罩203和出风罩22构成负压机构。参考图53和图55,中盖20设有凹陷,凹陷中设有进风孔204,风机21位于出风罩22和中盖20的凹陷之间,出风罩22与中盖20的凹陷的周边密封连接,下壳组件10和中盖20之间的空间形成风腔500。例如,中盖20的凹陷即为进风罩203。
如图53、图54和图55所示,中盖20具有环形筋位552,环形筋位552与辅控制板522之间设有密封支撑件561。中盖20在环形筋位552处围设成一个凹腔。清洁装置1还包括密封支撑件561,密封支撑件561位于辅控制板522和中盖20的环形筋位552之间,以使得辅控制板522和中盖20密封连接。例如,密封支撑件561不仅能够起到密封作用,还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无需另外设置减震件,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和装置的复杂程度。例如,密封支撑件561包括泡棉,但不限于此。
若清洁装置包括单个控制板,将气压传感器540设置于该单个的控制板上,会导致该单个控制板的面积过大,局部密封检测气压时紧固件(例如,螺钉)会使该单个控制板的局部受力变形,从而影响该单个控制板的功能。而当将气压传感器独立设置在一辅控制板上时,辅控制板522与主控制板521独立设置,气压传感器540单独设置于辅控制板522时,由于辅控制板522的面积小,密封效果得到提高。同时,减少了主控制板521与中盖20之间的连接点,避免安装时因连接点过多导致主控制板521的局部变形过大,避免影响主控制板521的功能。
如图53和图6所示,清洁装置1还包括检测腔550,中盖20设有至少一个检测孔560,检测腔550与风腔500通过检测孔560连通。检测孔560可以起到平衡风腔500和检测腔550之间的气压的作用,检测孔560还可以降低风腔内的水汽接触到气压传感器540,避免气压传感器的工作不稳定,利于提高气压检测的准确度。例如,如图53至图55所示,检测孔560位于环形筋位552围设而成的凹腔的底壁中。
图6显示了一种辅控制板522的固定方式。例如,辅控制板522安装在中盖20上。例如,参考图55和图6,辅控制板522安装位置位于检测腔550之外。如图55和图6所示,中盖20设有第二固定件572,辅控制板522设有通孔5220,紧固件通过通孔5220固定在第二固定件572上以使得辅控制板522固定在中盖20上。通过紧固件使得辅控制板522被压紧固定。例如,第二固定件572可以为固定柱,紧固件可为螺钉。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中间设置内螺纹,使辅控制板通过螺钉与中盖20连接。
图5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主控制板与下壳组件连接处的局部示意图。主控制板安装在下壳组件10和中盖20至少之一上。图56示出了一种主控制板521的固定方式。参考图48、图50、图51和图56,主控制板521安装在下壳组件10和中盖20上。主控制板521设置缺口5210,下壳组件10的靠近上壳组件900的一侧中盖20的远离下壳组件10的一侧均设有第一固定件571,第一固定件上571设有卡接件5712,卡接件5712卡在缺口5210处以使得主控制板521固定在下壳组件10上。
如图50所示,缺口5210设置为至少三个,第一固定件571设置为至少三个,缺口5210的数量与第一固定件571的数量相同,至少三个缺口5210分散设置在主控制板521的周边。参考图50和图51,下壳组件10上设有两个第一固定件571,中盖上设有两个第一固定件571。当然,本实用新型的主控制板521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设置方式,不限于图中所示。
如图56所示,卡接件5710设有环形的固定槽5712。参考图51和图56,固定槽5712卡在缺口5210处。例如,卡接件5710为橡胶圈,例如,卡接件5710可以采用氟橡胶,丁晴胶,硅胶、乙丙橡胶、双氟橡胶等多种材质,也可以采用其他与缺口5210相适应的形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通过设置卡接件5710,可以降低或避免震动对主控制板521的损伤。
例如,如图51、图55和图56所示,在主控制板上设置4个圆形缺口5210,分别对应下壳组件上的两个第一固定件571和中盖20上的两个第一固定件571。
图5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装置的立体图;图58为图57所示的清洁装置的俯视图;图59为图58所示的清洁装置沿剖切线UV的截面图。如图57、图58和图59所示,该清洁装置1包括壳体模块01、第一模组630、第二模组640和喷嘴31;喷嘴31连接在壳体模块01的侧面30a处,并被配置为喷洒清洁液;喷嘴31位于第一模组630和第二模组640之间,且喷嘴31的喷洒方向X偏向第一模组630,喷嘴31被设置为使得喷嘴31的喷洒区域800在第一模组630的擦拭区域630a内。例如,如图57和图58所示,设置在第一模组630和第二模组640之间的喷嘴31将清洁装置1的擦拭区域划分两个区域,即,第一模组630的擦拭区域630a和第二模组640的擦拭区域640a,从而,喷嘴31的两侧分别为第一模组630的擦拭区域630a和第二模组640的擦拭区域640a。为了使得喷嘴31的喷洒区域800在第一模组630的擦拭区域630a内,可将喷嘴31的喷洒口偏向第一模组630的擦拭区域630a,从而,喷嘴31的喷洒区域800在第一模组630的擦拭区域630a内。与此同时,喷嘴31的喷洒区域800不在第二模组640的擦拭区域640a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以线型的喷嘴为例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喷嘴的形态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还可以采用L型的喷嘴。喷嘴31的喷洒区域800可以看成是清洗装置1在静止状态或瞬时静止状态时的喷洒区域800,第一模组630的擦拭区域630a和第二模组640的擦拭区域640a可以看成是清洗装置在静止状态或瞬时静止状态时的第一模组630的擦拭区域630a和第二模组640的擦拭区域640a。例如,瞬时静止是指清洁装置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通过设置喷嘴的喷洒区域在第一模组的擦拭区域内,该清洁装置可以实现第一模组进行湿擦,第二模组进行干擦,由此,该清洁装置同时具有湿擦和干擦功能。从而实现可以先由第二模组进行干擦,去除待清扫面上的浮灰,再对干擦过的区域进行湿擦,避免灰尘遇水后结团等问题。或者实现可以先由第一模组采用湿擦来去除顽固性的污渍,然后再由第二模组对湿擦过的区域进行干擦,避免留下痕迹。无论第一模组先擦拭还是第二模组先擦拭,均可以提高清洁装置的擦拭效果。
图60为图57所示的清洁装置的分解图。如图60所示,该清洁装置1还包括喷嘴支架820和喷嘴支架固定座821,喷嘴31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在喷嘴支架820;喷嘴支架固定座821连接在壳体模块01中,喷嘴支架820以可拆卸方式连接在喷嘴支架固定座821上。喷嘴支架820可以连接在壳体模块01的上壳本体30上。喷嘴31可以包括喷嘴安装部31a,喷嘴支架820可以包括喷嘴支架安装部820a,喷嘴安装部31a连接在喷嘴支架安装部820a上,由此,喷嘴固定到喷嘴支架上。更近一步地,喷嘴31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喷嘴支架820上。由此,在喷嘴损坏或者需要清洗的时候,可以不拆解清洁装置,直接从清洁装置的外部对喷嘴拆装,方便喷嘴的维修。
例如,如图60所示,喷嘴安装部31a与喷嘴支架安装部820a之间可以为螺纹连接,即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和螺纹,从而可以从清洁装置1的外部对喷嘴31拆装。喷嘴的拆装结构还可以是卡接结构等。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0所示,喷嘴支架固定座821连接在壳体模块01,喷嘴支架820连接在喷嘴支架固定座821。因喷嘴31的喷洒方向X偏向于第一模组630,如果直接在上壳本体30设计喷嘴支架820的固定结构,会增加上壳本体30的成型加工难度、模具加工成本和成型时长。通过单独设置喷嘴支架固定座821,将喷嘴支架820连接在喷嘴支架固定座821,然后再将喷嘴支架固定座821连接在壳体模块01,可以降低壳体模块01成型加工的难度,降低模具加工成本和成型时长。例如,喷嘴支架固定座821可以连接在壳体模块01的上壳本体30上,由此,可以降低上壳本体30成型加工的难度,降低模具加工成本和成型时长。
例如,如图60所示,喷嘴支架固定座821可以包括开孔821a和喷嘴支架固定座安装部821b,与此对应的,喷嘴支架820还可以包括喷嘴支架安装部820b;喷嘴安装部31a穿过开孔821a后与喷嘴支架安装部820a连接,由此喷嘴31固定到喷嘴支架820上,喷嘴支架安装部820b固定到喷嘴支架固定座安装部821b上,由此,喷嘴支架820固定到喷嘴支架固定座821上。
图61为图58所示的清洁装置沿剖切线LN的截面图。如图57、图2、图59、图60和图61所示,上壳本体30具有对称轴UV,对称轴UV从第一模组630指向第二模组640,喷嘴31在上壳本体30和下壳本体100的配合面811上的正投影X1与垂直于上壳本体30的对称轴UV的平面812的夹角a1(如图58所示)在25°至75°之间,喷嘴31在垂直于上壳本体30的对称轴UV的平面812上的正投影X2与上壳本体30和下壳本体100的配合面811的夹角a2(如图61所示)在15°至65°之间。例如,为了获得更好的喷洒和湿擦效果,夹角a1在30°至45°之间,夹角a2在25°至45°之间。
如图57所示,配合面811可为上壳本体30和下壳本体100配合处的轮廓线所在的平面,配合面811也可以为上壳本体30和下壳本体100的接触部分所在的平面。
需要说明的是,图57中喷嘴31的喷洒方向X为喷洒口的轴线;图58中的直线UV既可以表示上壳本体30的对称轴UV,也可以表示剖切线UV;图58中的直线LN既可以表示通过喷嘴31的平面812在清洁装置1上的正投影,也可以表示剖切线LN;为更加清楚的表示夹角a1和a2,喷嘴31在配合面811上的正投影采用喷嘴31的喷洒方向X在配合面811上的正投影X1表示,喷嘴31在平面812上的正投影采用喷嘴的喷洒方向X在平面812上正投影X2表示。
由此,喷嘴31的喷洒方向X设置在上述夹角a1和夹角a2范围内,其喷洒区域800可以更好的覆盖第一模组630的擦拭区域630a,进而可以提高喷嘴的喷洒效率以及清洁装置的清洁效率。喷嘴31的喷洒方向X在上述夹角a1和夹角a2范围内可以是固定的,即喷洒方向X是不可调节的。喷嘴31的喷洒方向X在上述夹角a1和夹角a2范围内可以是可调节的,例如,可以是手动调节的或者通过驱动器电动调节的。由此,喷嘴可以有更灵活的喷洒区域,以使清洁装置适应更多的清洁场景。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58和图61所示,喷嘴31设置为两个,且分别连接在壳体模块01的两个侧面30a。例如,可以分别连接在壳体模块01的上壳本体30的两个侧面30a上。喷嘴31的数量也可以是其他数值。
图62为图57所示的清洁装置中的上壳本体的仰视图;图63为图57所示的清洁装置的拆解图。如图62和图63所示,该清洁装置1还包括水箱701和驱动器24;水箱701被配置为储存清洁液,驱动器24被配置为将水箱701的清洁液输送至喷嘴31。上壳本体30和下壳本体100配合以形成容纳空间810,驱动器24位于容纳空间810内,驱动器24与水箱701通过管路823连通,驱动器24与喷嘴31通过管路822连通。由此,在水箱701有清洁液时,驱动器24可以将水箱701的清洁液输送至喷嘴31。需要说明的是,为更清楚的表示驱动器24通过管路822与喷嘴31连通,以及通过管路823与水箱701连通,图62中,上壳本体30的一个侧面30a的驱动器24只显示了通过管路822与喷嘴31连通,上壳本体30的另一个侧面30a的另一个驱动器24只显示了通过路823与水箱701连通,实际中,每个驱动器24都会通过管路822与喷嘴31连通,以及通过管路823与水箱701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图63中水箱底壳34、装饰件筋骨721和装饰件筋骨721包围的装饰件本体720的部分形成水箱701,水箱底壳34连接在装饰件筋骨721,且与装饰件筋骨721是密封连接的。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水箱也可以其他形式的水箱,例如是独立的水箱,放置于清洁装置中。
例如,如图62和图63所示,驱动器24包括驱动器接口24a和驱动器接口24b,驱动器接口24a通过管路822与喷嘴31连通,驱动器接口24b通过管路823与水箱701连通。由此,驱动器24可以将水箱701的清洁液输送至喷嘴31。水箱底壳34可以设置有出水口711,驱动器24可以与水箱701的出水口711通过管路823连通。每个驱动器24与一个喷嘴31通过管路822连通。该清洁装置1的上壳本体30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一个喷嘴31,每个喷嘴31与一个驱动器24连通,两个驱动器24与一个水箱701的两个出水口711分别连通。驱动器可以是泵例如水泵,也可以是其他结构。
图64为图58所示的清洁装置沿剖切线OP的截面图。如图62和图64所示,上壳本体30连接在下壳本体100,上壳本体30包括上筋位24c,下壳本体100包括下筋位24d,驱动器24设置在上筋位24c和下筋位24d之间。由此,可以通过上筋位24c和下筋位24d对驱动器进行固定,从而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结构例如螺钉对驱动器固定,节省了物料数量和物料成本,提高清洁装置的装配效率。同时,增加的上筋位24c和下筋位还可以增加上壳本体和下壳本体的强度。上筋位24c的底部还可以有卡爪24cc。由此,可以通过上筋位24c的卡爪24cc对驱动器24限位,进一步增加驱动器的固定强度。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2所示,上壳本体30还包括卡扣部822a和卡扣部823a,管路822设置在卡扣部822a上,管路823设置在卡扣部823a上。由此,可以使管路822和管路823可以牢固的连接在上壳本体30上,避免清洁装置使用过程中,管路822a松动导致清洁装置出现漏水等故障。
例如,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踏空开关、和/或至少一个泄气检测孔、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
如图1A所示,清洁装置1包括两个踏空开关,即踏空开关680和踏空开关681,踏空开关680设置于清洁装置1的至少一个端部,被配置为检测清洁装置1的移动位置信息,并将移动位置信息反馈至清洁装置,进而控制清洁装置1的行进状态。例如,清洁装置1的至少一个端部包括第一端部683、第二端部682和第三端部684,踏空开关680设置于清洁装置1的第一端部683,踏空开关681设置于清洁装置1的第二端部682。例如,踏空开关680或踏空开关681还可以设置在清洁装置1的第三端部684。清洁装置1的第一端部683、第二端部682和第三端部684可以是清洁装置1中的下壳本体100上的任何边缘或角落的位置,以易于检测到清洁装置1的行进状态,以防止清洁装置1移动至待清洁区域之外。
参考图1A和图2,至少一个泄气检测孔可以设置在清洁装置1的至少一个端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清洁装置的移动位置信息,并将所述移动位置信息反馈至所述清洁装置,进而控制所述清洁装置的行进状态。
例如,泄气检测孔686设置于第二模组640的靠近第二端部682的第二区域687内的端部,或靠近第一端部683的第一区域(未示出)的端部。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687相对于第一对称平面679对称。例如,第二区域687可以是靠近踏空开关681的区域,易于在清洁装置1行进至待清洁面之外时及时地通过泄气检测孔686检测风腔658的气压,以起到提示的作用。泄气检测孔686与各个踏空开关均能起到踏空检测的功能,可以为清洁装置1提供防止跌落的双重保护。关于泄气检测孔686的作用原理可参见前述关于限位柱656和限位孔657的配合处作为泄气孔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第一清洁件(未示出)连接在第一模组630远离下壳本体的一侧,第二清洁件(未示出)连接在第二模组640远离待下壳本体的一侧。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也可以是卡接。第一清洁件可以通过一个环形件与第一模组630上对应设置的卡扣进行连接;第二清洁件可以通过一个环形件与第二模组640上对应设置的卡扣进行连接。第一清洁件与第一模组630的固定方式可以和第二清洁件与第二模组640的固定方式相同或不同,对此不作限制。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可以包括清洁抹布或清洁毛刷,以及其他可以起到清洁效果的元件,对于材料不作限制。
例如,如图5A所示,在清洁装置1中,进风罩203处设置有整流结构691,以对进入到气腔658内的气流进行导向,使得气流能够更加顺畅地进入至风机21。
例如,参考图1A和图5B,在清洁装置1中,风机21连接在中盖20上,风机21与中盖20之间设置有减震件,风机21与出风罩22之间也设置有减震件,以在清洁装置1的操作过程中起到减震作用,从而保护器件。减震件可以是硅胶圈,或者其他任何起到减震缓冲的元件。
参考图1A、图1B和图1C,电池组15设置在上壳组件30和下壳组件10之间,通过上壳组件30上的筋位6152和下壳组件10上的筋位6150固定电池组15的位置,不需要使用任何其他的固定元件,可以减少清洁装置1的零部件数量。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组15也可以外置于清洁装置1,通过电线与电路板等电子连接,减轻清洁装置1的重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7)

1.一种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壳组件,包括下壳本体和中盖,所述中盖装配在所述下壳组件上;以及
上壳组件,与所述下壳组件配合以形成一个容纳腔;
其中,所述下壳本体,包括底部和侧部,所述底部包括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侧部围绕所述底部设置以形成在所述底部的第一侧的腔体;
第一模组,安装在所述底部的第二侧;
第二模组,安装在所述底部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一模组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模组被配置为围绕旋转轴线转动,所述第二模组被配置为围绕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轴线转动,所述旋转轴线沿所述第一侧指向所述第二侧的方向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为所述底部的对应于所述第一模组的部分,所述第二安装部为所述底部的对应于所述第二模组的部分,所述侧部具有远离所述底部的结合面,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结合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结合面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具有高度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组包括清洁架,所述清洁架设有双层筋条,所述底部设有双层筋条,所述清洁架上的双层筋条均呈环形并在其间形成凹槽,所述底部上的双层筋条均呈环形并在其间形成凹槽,所述清洁架上的双层筋条和所述底部上的双层筋条插接设置;
所述底部在所述第二侧具有延伸导向部,所述延伸导向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底部上的双层筋条中每个筋条的高度以使得所述清洁架和所述底部之间具有移动空间且所述清洁架在高度方向上具有移动量,所述底部上的双层筋条和所述清洁架上的双层筋条为所述清洁架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移动提供导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导向部位于所述底部上的双层筋条的外侧,所述清洁架上的双层筋条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底部的双层筋条之间的凹槽中,所述清洁架上的双层筋条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延伸导向部和所述底部的靠近该所述延伸导向部的筋条形成的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在所述第二侧还设有密封筋条,所述密封筋条位于所述底部上的双层筋条的内侧,所述密封筋条和所述底部上的双层筋条中的靠近该所述密封筋条的筋条形成容置空间以容纳密封件,所述延伸导向部的高度小于所述密封筋条的高度;
所述密封件被配置为可被压缩,所述密封件的高度大于所述双层筋条中的任一个的高度,并大于所述密封筋条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在所述第二侧设有限位柱,所述清洁架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和所述限位孔配合以使得所述清洁架和所述底部通过紧固件相连;
所述中盖位于所述底部的第一侧,并安装在所述底部上,所述中盖和所述底部之间设有风腔,所述底部的所述第二安装部具有吸附孔,所述限位柱和所述限位孔的配合处与所述风腔通过所述吸附孔连通以使得所述限位柱和所述限位孔的配合处作为泄气检测孔。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架上设置有第二开口和至少一个子吸附区,其中,
每个所述子吸附区中包括至少一个子吸附孔,所述至少一个子吸附孔间隔设置,并且每个所述子吸附孔的截面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开口截面。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组与所述第二模组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模组的旋转中心线在所述第二模组的第一对称平面内,所述第一对称平面为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模组的直线行走方向上经过所述第二模组的中心的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模块包括多个第一模组以及多个第二模组,且多个所述第一模组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模组并列间隔设置,并且每个所述第一模组的旋转中心线与每个所述第二模组的直线运动方向无交叠。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壳组件还包括罩壳部,所述罩壳部具有凸出部;
所述下壳组件、所述中盖、以及所述上壳组件依次设置,所述凸出部朝向所述上壳组件凸出,
所述中盖具有相对于所述凸出部的避空部,
所述上壳组件具有对接部,所述对接部与所述避空部相对设置并配合以形成相对于所述凸出部的避空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部包括避空孔,所述凸出部的至少一部分凸出于所述避空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部与所述对接部的大小、形状均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部与所述对接部呈嵌套式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位于所述对接部和所述对接部之间,并被配置为使得所述对接部和所述对接部之间密封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包括第一凸出端和第二凸出端,所述避空部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避空部被配置为分别对所述第一凸出端和所述第二凸出端进行避空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凸出端和所述第二凸出端。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组件包括:
装饰件;以及
上壳本体,设置有出风口,
其中,所述装饰件连接到所述上壳本体,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装饰件在所述上壳本体的正投影内以使得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装饰件和所述上壳本体形成的保护空间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本体还设置有走线口,所述走线口位于所述装饰件在所述上壳本体的正投影内以使得所述走线口位于所述装饰件和所述上壳本体形成的保护空间内;
所述上壳本体具有两个所述出风口,两个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走线口均位于所述腔体的同一侧,且两个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走线口的两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包括单向部,所述单向部沿所述出风方向是单向导通的。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组件包括:
装饰件本体;
装饰件筋骨;以及
水箱底壳,
其中,所述装饰件筋骨位于所述装饰件本体靠近所述水箱底壳的一侧,所述水箱底壳连接在所述装饰件筋骨上,且与所述装饰件筋骨密封连接,
所述水箱底壳与所述装饰件筋骨、所述装饰件筋骨包围的所述装饰件本体的部分形成水箱。
20.一种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模块,权利要求1-19任一所述的壳体模块,所述中盖和所述底部之间设有风腔;
驱动模块,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模组及所述第二模组;以及
控制板,包括主控制板和辅控制板,位于所述壳体模块内,所述主控制板上设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驱动控制模块,所述驱动控制模块被配置为控制所述驱动模块以驱动所述第一模组及第二模组,所述辅控制板上设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风腔的气压。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控制板的面积小于所述主控制板的面积。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腔,所述下壳组件和所述上壳组件配合以形成容纳腔,所述中盖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并安装在所述下壳组件上,所述检测腔位于所述辅控制板和所述中盖之间,所述中盖设有至少一个检测孔,所述检测腔与所述风腔通过所述检测孔连通。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支撑件,所述中盖包括环形筋位,所述密封支撑件位于所述辅控制板和所述中盖的环形筋位之间,以使得所述辅控制板和所述中盖密封连接。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喷嘴,连接在所述壳体模块的侧面处,被配置为喷洒清洁液;
其中,所述喷嘴位于所述第一模组和所述第二模组之间,且所述喷嘴的喷洒方向偏向所述第一模组,所述喷嘴被设置为使得所述喷嘴的喷洒区域在所述第一模组的擦拭区域内。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喷嘴支架,连接在所述壳体模块上,
喷嘴支架固定座,连接在于所述壳体模块上;
其中,所述喷嘴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喷嘴支架上,所述喷嘴支架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喷嘴支架固定座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本体具有对称轴,所述对称轴从所述第一模组指向所述第二模组,所述喷嘴在所述上壳本体和所述下壳本体的配合面上的正投影与垂直于所述上壳本体的对称轴的平面的夹角在25°至75°之间,所述喷嘴在垂直于所述上壳本体的对称轴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上壳本体和所述下壳本体的配合面的夹角在15°至65°之间。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清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踏空开关,设置在所述清洁装置的至少一个端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清洁装置的移动位置信息,并将所述移动位置信息反馈至所述清洁装置,进而控制所述清洁装置的行进状态;
和/或,至少一个泄气检测孔,设置在所述清洁装置的至少一个端部,被配置为检测所述清洁装置的移动位置信息,并将所述移动位置信息反馈至所述清洁装置,进而控制所述清洁装置的行进状态;
第一清洁件和第二清洁件,所述第一清洁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模组远离所述下壳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清洁件连接在所述第二模组远离所述下壳本体的一侧。
CN202220575881.XU 2022-03-16 2022-03-16 壳体模块和清洁装置 Active CN217408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75881.XU CN217408650U (zh) 2022-03-16 2022-03-16 壳体模块和清洁装置
PCT/CN2023/080092 WO2023174105A1 (zh) 2022-03-16 2023-03-07 壳体模块和清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75881.XU CN217408650U (zh) 2022-03-16 2022-03-16 壳体模块和清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8650U true CN217408650U (zh) 2022-09-13

Family

ID=83178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75881.XU Active CN217408650U (zh) 2022-03-16 2022-03-16 壳体模块和清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8650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4103A1 (zh) * 2022-03-16 2023-09-21 北京赫特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装置
WO2023174105A1 (zh) * 2022-03-16 2023-09-21 北京赫特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模块和清洁装置
WO2023174104A1 (zh) * 2022-03-16 2023-09-21 北京赫特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清洁装置的壳体组件及清洁装置
WO2023174083A1 (zh) * 2022-03-16 2023-09-21 北京赫特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装饰件、上壳组件和清洁装置
WO2023174084A1 (zh) * 2022-03-16 2023-09-21 北京赫特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清洁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74103A1 (zh) * 2022-03-16 2023-09-21 北京赫特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清洁装置
WO2023174105A1 (zh) * 2022-03-16 2023-09-21 北京赫特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壳体模块和清洁装置
WO2023174104A1 (zh) * 2022-03-16 2023-09-21 北京赫特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清洁装置的壳体组件及清洁装置
WO2023174083A1 (zh) * 2022-03-16 2023-09-21 北京赫特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装饰件、上壳组件和清洁装置
WO2023174084A1 (zh) * 2022-03-16 2023-09-21 北京赫特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清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408650U (zh) 壳体模块和清洁装置
US20210186291A1 (en)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US4893376A (en) Upright-type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US11565285B2 (en) Self-cleaning automatically-stored electrical mop
US11717127B2 (en) Cleaning robot
US9622633B2 (en) Robot cleaner
CN114468885B (zh) 表面清洁设备
CN216417059U (zh) 清洁模块和清洁机器人
CN217408654U (zh) 清洁装置
WO2018196771A1 (zh) 空调器
CN116784700A (zh) 壳体模块和清洁装置
WO2023174105A1 (zh) 壳体模块和清洁装置
KR200291206Y1 (ko) 충전식 진공청소기
WO2023174083A1 (zh) 装饰件、上壳组件和清洁装置
CN217408651U (zh) 一种清洁装置
CN216907850U (zh) 箱体部及表面清洁设备
CN217408653U (zh) 上壳组件和清洁装置
CN217408652U (zh) 下壳组件及清洁装置
JP2011239986A (ja) 電気掃除機
CN216907851U (zh) 表面清洁设备
CN216907849U (zh) 表面清洁设备
CN114376482B (zh) 箱体部及表面清洁设备
CN216876233U (zh) 用于清洁地板表面的表面清洁设备
CN217118337U (zh) 表面清洁设备
CN218355993U (zh) 壳体组件和清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