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3230U - 散热模块 - Google Patents

散热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3230U
CN217403230U CN202220869422.2U CN202220869422U CN217403230U CN 217403230 U CN217403230 U CN 217403230U CN 202220869422 U CN202220869422 U CN 202220869422U CN 217403230 U CN217403230 U CN 2174032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illary structure
heat
capillary
opening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6942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俊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LOOPS CORP
Huizhou Huiliq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LOOPS CORP
Huizhou Huiliq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LOOPS CORP, Huizhou Huiliqi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LOOPS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086942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32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3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32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散热模块,此散热模块包括壳体、第一毛细结构、至少两个热管组件,壳体外周具有数个侧壁,数个侧壁中的至少两个分别设有透空口及具有形成在透空口内部的内口缘;第一毛细结构披覆在壳体内部且沿着各内口缘布设;每一热管组件包含盖板、数个热管及第二毛细结构,每一盖板设有数个穿孔及具有内侧壁,每一热管具有开口端,各热管以开口端对应各穿孔穿接封合,各第二毛细结构披覆在各内侧壁上与数个热管内部;其中,各盖板对应各透空口盖合,以令各第二毛细结构与第一毛细结构相互紧迫贴接。以此,散热模块内的液态工作流体经第二毛细结构可顺畅地回流至第一毛细结构,以达到散热效率稳定的优点。

Description

散热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结合均温板及热管的散热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热管(Heat Pipe)和均温板(Vapor Chamber)具有良好导热特性进而被广泛使用,其中热管虽然具有让内部的气态工作流体的流向性一致,但因为体积的局限导致其所能传导的热量相当有限,均温板虽具有宽敞的受热面积来提供给发热源直接贴附传导,但其气态工作流体的流向相当的紊乱,如此皆将限制其导散热效能。
因此,业界为了解决前述所存在的问题点,已将热管和均温板加以组接而形成一导热结构,让热管是穿接在均温板的一侧边,并且让热管的内部空间和均温板的内部空间相互连通。
然而,已知均温板和热管组合结构,虽然具有导散热效能,但却存在有以下的问题点,热管内部的毛细组织未能与均温板内部的毛细组织相互贴接,因而导致液态工作流体来回流的过程中产生中断或不连续的情况,进而大幅度地降低其导散热效能。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创作人改良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其是利用盖板对应透空口盖合会带动第二毛细结构紧迫贴接于第一毛细结构,以达到散热模块具有工作流体回流顺畅及散热效率稳定的优点。
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散热模块,包括:一壳体,其外周具有数个侧壁,该数个侧壁中的至少两个分别设有一透空口及具有形成在该透空口内部的一内口缘;一第一毛细结构,披覆在该壳体内部且沿着各该内口缘布设;以及至少两个热管组件,每一该热管组件包含一盖板、数个热管及一第二毛细结构,每一该盖板设有数个穿孔及具有一内侧壁,每一该热管具有一开口端,各该热管以该开口端对应各该穿孔穿接封合,各该第二毛细结构披覆在各该内侧壁上与该数个热管内部;其中,各该盖板对应各该透空口盖合,以令各该第二毛细结构与该第一毛细结构相互紧迫贴接。
基于上述,各第二毛细结构的外周缘与第一毛细结构的外周缘相互紧迫贴接,从而确保第一毛细结构与各第二毛细结构会持续相接,让散热模块内部的液态工作流体能够通过第二毛细结构顺畅地由热管回流至壳体的第一毛细结构,以达到散热模块具有工作流体回流顺畅及散热效率稳定的优点。
基于上述,壳体的数个侧壁中的至少两个分别设有透空口,各热管组件对应透空口安装,使得散热模块具有双边或多边出热管的结构,让散热模块具有双向或多向热交换气流,进而加强散热模块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方案散热模块的制作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技术方案第一毛细结构披覆在壳体内部且沿着各内口缘布设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方案各第二毛细结构披覆在各内侧壁上与数个热管内部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方案欲将各盖板对应各透空口盖合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方案散热模块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本技术方案散热模块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方案散热模块的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技术方案散热模块的另一立体组合图。
图9为本技术方案散热模块的又一立体组合图。
图10为本技术方案散热模块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技术方案散热模块又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中的符号说明:
10:散热模块;
1:壳体;
11:侧壁;
111:透空口;
112:内口缘;
12:顶壁;
13:底壁;
2:第一毛细结构;
21:支撑柱;
3:热管组件;
31:盖板;
311:穿孔;
312:内侧壁;
313:定位环圈;
314:倾斜环面;
32:热管;
321:开口端;
322:封闭端;
323:第三毛细结构;
33:第二毛细结构;
4:鳍片组;
41:鳍片;
5:风扇组;
51:固定座;
52:风扇;
100:发热组件;
a~f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技术方案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散热模块,此散热模块10主要包括一壳体1、一第一毛细结构2及至少两个热管组件3。
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方案散热模块10的制作方法的步骤,第一,如图1的步骤a及图2所示,提供一壳体1,壳体1的外周具有数个侧壁11,数个侧壁11中的至少两个分别设有一透空口111及具有形成在透空口111内部的一内口缘112。
另外,如图2、图4至图9所示,壳体1更具有一顶壁12及一底壁13,顶壁12或底壁13用于热贴接于发热组件100,且数个侧壁11设置在顶壁12与底壁13之间且围设在顶壁12与底壁13的外周缘。
其中,本实施例的壳体1的形状为矩形,但不以此为限制,壳体1的形状可为三角形、五边形等任意几何形状,本实施例设有透空口111的侧壁11数量为两个且彼此相对,但不以此为限制,此设有透空口111的侧壁11数量及位置视实际安装环境予以调整。
第二,如图1的步骤b及图2所示,提供一第一毛细结构2,将第一毛细结构2披覆在壳体1内部且沿着各内口缘112布设。
再者,如图2、图4、图6至图7所示,壳体1内部更具有两端分别抵接顶壁12与底壁13的数个支撑柱21,进而加强壳体1的结构强度,及避免壳体1发生变形情形。
第三,如图1的步骤c及图3所示,提供至少两个盖板31,对每一盖板31开设数个穿孔311,且每一盖板31具有一内侧壁312。
详细说明如下,如图3至图9所示,每一内侧壁312延伸有环设在数个穿孔311外围的一定位环圈313,每一定位环圈313的内周缘具有朝远离内侧壁312方向逐渐增加口径的一倾斜环面314,且各倾斜环面314的外周缘尺寸大于沿着各内口缘112布设的第一毛细结构2的内周缘尺寸。
第四,如图1的步骤d及图3所示,提供数个热管32,每一热管32一端具有一开口端321及另一端具有一封闭端322,将各热管32以开口端321对应各穿孔311穿接封合,即各热管32以开口端321对应各穿孔311穿接且与沿着穿孔311焊接于盖板31。
第五,如图1的步骤e及图3所示,提供至少两个第二毛细结构33,将各第二毛细结构33披覆在各内侧壁312上与数个热管32内部。
进一步说明如下,如图3至图4、图6至图7所示,将各第二毛细结构33填塞在各定位环圈313的内部且披覆在各倾斜环面314上,以令各第二毛细结构33稳固地披覆在各内侧壁312上。
每一热管组件3包含盖板31、数个热管32及第二毛细结构33,且本实施例的各第二毛细结构33是覆盖于数个热管32的内部的全部区域,但不以此为限制。其中,第一毛细结构2与第二毛细结构33分别为一粉末烧结体。
第六,如图1的步骤f及图4至图7所示,将各盖板31对应各透空口111盖合,即各盖板31与沿着透空口111焊接于壳体1,使得各第二毛细结构33与第一毛细结构2相互紧迫贴接。
最后,本技术方案更提供一工作流体(图未揭示),将工作流体填注在壳体1与数个热管32内部,并对壳体1与数个热管32进行抽真空及封口作业,即完成散热模块10。其中,壳体1、盖板31与第一毛细结构2共同构成一均温板。
如图8至图9所示,本技术方案散热模块10更包括一鳍片组4及一风扇组5,鳍片组4包含套接于数个热管32的数个鳍片41,风扇组5包含与鳍片组4相互叠接的一固定座51及安装于固定座51且对应壳体1与数个热管32配置的数个风扇52,鳍片组4与风扇组5用于提升散热模块10的散热效率。
如图4至图7所示,本技术方案散热模块10的使用状态,其是利用第一毛细结构2披覆在壳体1内部且沿着各内口缘112布设,各第二毛细结构33披覆在各内侧壁312上与数个热管32内部,当各盖板31对应各透空口111盖合时,因各第二毛细结构33与第一毛细结构2的外周缘位置彼此重叠,所以各盖板31会带动各第二毛细结构33去推挤第一毛细结构2,使得各第二毛细结构33的外周缘与第一毛细结构2的外周缘相互紧迫贴接,从而确保第一毛细结构2与各第二毛细结构33会持续相接,让液态工作流体能够通过第二毛细结构33顺畅地由热管32回流至壳体1的第一毛细结构2,以达到散热模块10具有工作流体回流顺畅及散热效率稳定的优点。
另外,如图8至图9所示,壳体1的顶壁12或底壁13热贴接于发热组件100,数个侧壁11中的至少两个分别设有透空口111,各热管组件3对应透空口111安装,使得散热模块10具有双边或多边出热管32的结构,让散热模块10具有双向或多向热交换气流,进而加强散热模块10的散热效率。
再者,各第二毛细结构33填塞在各定位环圈313的内部且披覆在各倾斜环面314上,定位环圈313可增加第二毛细结构33的结构强度,使第二毛细结构33不易变形并具有足够强度去挤压第一毛细结构2,倾斜环面314可扩展第二毛细结构33的接触面积。
请参考图10所示,为本技术方案散热模块10的另一实施例,图10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9的实施例大致相同,图10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9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每一热管32内部具有一第三毛细结构323。
详细说明如下,本实施例的每一热管32内部具有第三毛细结构323,各第二毛细结构33是覆盖于各开口端321内部且层叠在各第三毛细结构323之上,但不以此为限制。其中,第一毛细结构2与第二毛细结构33分别为一粉末烧结体,第三毛细结构323为一粉末烧结体、一网格体、一纤维体、一沟槽中任一者或数者组合。借此,以达成相同于图1至图9的实施例的功能及功效。
请参考图11所示,为本技术方案散热模块10的又一实施例,图11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9的实施例大致相同,图11的实施例与图1至图9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设有透空口111的侧壁11与热管组件3的数量分别为三个,但不以此为限制,此设有透空口111的侧壁11数量及位置可视散热模块10实际的容置空间予以调整,各热管组件3对应各透空口111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方案的较佳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技术方案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技术方案说明书或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技术方案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Claims (8)

1.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其外周具有数个侧壁,该数个侧壁中的至少两个分别设有一透空口及具有形成在该透空口内部的一内口缘;
一第一毛细结构,披覆在该壳体内部且沿着各该内口缘布设;以及
至少两个热管组件,每一该热管组件包含一盖板、数个热管及一第二毛细结构,每一该盖板设有数个穿孔及具有一内侧壁,每一该热管具有一开口端,各该热管以该开口端对应各该穿孔穿接封合,各该第二毛细结构披覆在各该内侧壁上与该数个热管内部;
其中,各该盖板对应各该透空口盖合,以令各该第二毛细结构与该第一毛细结构相互紧迫贴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内侧壁延伸有环设在该数个穿孔外围的一定位环圈,各该第二毛细结构填塞在各该定位环圈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定位环圈的内周缘具有朝远离该内侧壁方向逐渐增加口径的一倾斜环面,各该倾斜环面的外周缘尺寸大于沿着各该内口缘布设的该第一毛细结构的内周缘尺寸,各该第二毛细结构披覆在各该倾斜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壳体更具有一顶壁及一底壁,该壳体内部更具有两端抵接该顶壁与该底壁的数个支撑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毛细结构覆盖于该数个热管内部的全部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热管内部具有一第三毛细结构,各该第二毛细结构覆盖于各该开口端内部且层叠在各该第三毛细结构之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鳍片组,该鳍片组包含套接于该数个热管的数个鳍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风扇组,该风扇组包含与该鳍片组相互叠接的一固定座及安装于该固定座且对应该壳体与该数个热管配置的数个风扇。
CN202220869422.2U 2022-04-15 2022-04-15 散热模块 Active CN2174032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69422.2U CN217403230U (zh) 2022-04-15 2022-04-15 散热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69422.2U CN217403230U (zh) 2022-04-15 2022-04-15 散热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3230U true CN217403230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40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69422.2U Active CN217403230U (zh) 2022-04-15 2022-04-15 散热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32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8444A (zh) * 2022-03-25 2022-12-13 广州华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变导热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8444A (zh) * 2022-03-25 2022-12-13 广州华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变导热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5468444B (zh) * 2022-03-25 2024-03-26 广州华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变导热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57502B2 (en) Vapor chamber having heated protrusion
TWM517314U (zh) 散熱裝置
CN206247927U (zh) 一种三维一体结构蒸汽腔热管散热器
CN101990389B (zh) 散热模组
US20090205812A1 (en) Isothermal vapor chamber and support structure thereof
CN217403230U (zh) 散热模块
US20110168359A1 (en) Heat-dissipating plate
TWM522550U (zh) 散熱結構及包含該結構的水冷頭
CN209930821U (zh) 一种液冷式导热块及水冷式散热器
JP2017106672A (ja) 放熱装置、および、放熱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7306486B (zh) 整合式散热装置
TWI596313B (zh) 散熱裝置
CN116952033A (zh) 散热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US11892240B2 (en) Combination structure of vapor chamber and heat pipe
CN211481792U (zh) 强制对流三维相变散热装置
CN218244170U (zh) 散热模块
CN218772841U (zh) 散热装置
TWM630373U (zh) 散熱模組
CN109780618B (zh) 降温构件及油汀取暖器
CN213991464U (zh) 液冷式散热模块及具有该液冷式散热模块的电子装置
WO2018214096A1 (zh) 冷却装置
US20230324130A1 (en)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11178080U (zh) 流道型二相流散热器
CN210808027U (zh) 利用相变化传热的散热装置
CN210298369U (zh) 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