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98369U - 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98369U
CN210298369U CN201920886401.XU CN201920886401U CN210298369U CN 210298369 U CN210298369 U CN 210298369U CN 201920886401 U CN201920886401 U CN 201920886401U CN 210298369 U CN210298369 U CN 2102983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flow
pipe
lower side
type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8640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百龄
陈旦军
李国辉
孔繁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Vital Component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8640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983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983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983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包含一基座及一管体,该基座具有一上侧面及一下侧面,该上侧面设有复数散热鳍片,该下侧面则嵌设有该管体,该管体具有一第一侧、一第二侧及一储液腔室通过至少一连接部连通至少一冷凝端,该管体的第二侧与该基座的下侧面齐平,以达到热量在基座均匀分布且最大限度的利用散热鳍片的散热功能。

Description

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特别指一种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
背景技术
由于通讯设备的快速发展与应用,设备散热的要求也愈发严格,而传统鳍片式散热器在有限的空间中已难以满足散热需求,解决这类散热难题常常采用风扇强制对流,或者改为水冷。
然而,风扇强制对流需要充足的散热空间安装风扇并耗费电能,水冷散热效果虽然较好,但是需要较大冷却设备放置空间且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本领域研究人员所要努力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实现热量在基座均匀分布且最大限度的利用散热鳍片的散热功能。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座,具有一上侧面及一下侧面,该上侧面设有复数散热鳍片;及
一管体,嵌设于该下侧面,该管体具有一第一侧、一第二侧及一储液腔室,该储液腔室通过至少一连接部连通至少一冷凝端,该管体的第二侧及该基座的下侧面齐平。
所述的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其中:该下侧面设有一凹槽,该管体容设于该凹槽内,该凹槽具有一开放侧及一封闭侧,该管体的第一侧贴附该封闭侧,并该管体的第二侧相对该开放侧。
所述的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其中:该凹槽还具有一吸热区及一冷凝区,该管体的储液腔室对应设于该吸热区并与该吸热区贴设,该管体的冷凝端对应设于该冷凝区与并该冷凝区贴设。
所述的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其中:该吸热区位于该下侧面的一侧边,该冷凝区朝该下侧面的另一侧边延伸。
所述的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其中:该吸热区位于该下侧面的一中央位置处,该冷凝区朝该下侧面的两侧边延伸。
所述的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其中:该吸热区位于该下侧面的一中央位置处,该冷凝区朝该中央位置处四周延伸。
所述的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其中:该管体还具有一除气输液管,该除气输液管接设并连通该储液腔室。
所述的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其中:该管体的一内壁面设有一毛细结构。
凭借本实用新型此设计,该储液腔室可储存较多的工作流体,将设有该储液腔室的吸热区贴设于一发热源上,令大量的工作流体可以快速的吸收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冷凝端,使发热源的热量不会集中在吸热区,进而实现热量在基座均匀分布且最大限度的利用散热鳍片的散热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
图3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的图3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基座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的第二实施例的替代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基座1;上侧面11;下侧面12;侧边121;另一侧边122;中央位置处123;散热鳍片13;凹槽14;开放侧141;封闭侧142;吸热区143;冷凝区144;管体2;第一侧21;第二侧22;储液腔室23;连接部24;冷凝端25;除气输液管26;内壁面27;毛细结构28。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5,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立体组合图、图3的A-A线剖视图及基座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包含一基座1及一管体2。
该基座1具有一上侧面11及一下侧面12,该上侧面11设有复数散热鳍片13。
该管体2嵌设于该下侧面12,并该管体2具有一第一侧21、一第二侧22、一储液腔室23、至少一连接部24、至少一冷凝端25、及一除气输液管26。
在本实施例中,该基座1的下侧面12设有一凹槽14,该管体2可选择为紧配、焊接、嵌合及胶合其中任一方式容设于该凹槽14内。该凹槽14系凹设在该下侧面12,且其形状系匹配该管体2的形状所设计。该凹槽14具有一开放侧141及一封闭侧142、一吸热区143及一冷凝区144。
该储液腔室23通过该连接部24连通该冷凝端25,该连接部24对应该冷凝端25设置的数量并不局限,在本实施例中系表示为复数连接部24连通复数冷凝端25,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表示为一个连接部24连通一个冷凝端25,并不引以为限。
该储液腔室23对应设于该吸热区143,并与该吸热区143相互贴设,该冷凝端25对应设于该冷凝区144,并与该冷凝区144相互贴设;该管体2的第一侧21贴附该封闭侧142,该管体2的第二侧22相对该开放侧141,并该管体2的第二侧22及该基座1的下侧面12齐平(如图4所示)。
该除气输液管26接设并连通该储液腔室23,该除气输液管26系用以抽除该储液腔室23内部的非凝结气体并抽真空,以及用以输入一工作流体(未绘示),该工作流体选择为气相流体及气液两相变化流体其中任一。
在本实施例中,该吸热区143位于该下侧面12的一侧边121,该冷凝区144朝该下侧面12的另一侧边122延伸。
凭借本实用新型此设计,由于该储液腔室23的设置可储存较多的工作流体,并将设有该储液腔室23的吸热区143贴设于一发热源(未绘示)上,令大量的工作流体可以快速的吸收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冷凝端25,使发热源的热量不会集中在吸热区143,进而实现热量在基座1均匀分布且最大限度的利用散热鳍片13的散热功能。
请参阅图6,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并辅以参阅图1至图5,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及功能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是,该吸热区143位于该下侧面12的一中央位置处123,该冷凝区144朝该下侧面12的两侧边121、122延伸,并该管体2对应该冷凝区144的形状及数量延伸设置复数连接部24及复数冷凝端25。
在一替代实施例中,请参图7,该冷凝区144朝该中央位置处123的四周延伸。
请参阅图8,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并辅以参阅图1至图7,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及功能与上述第一、二、三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二、三实施例的不同处是,该管体2的一内壁面27设有一毛细结构28,该毛细结构28选择为烧结体、网格体、纤维体、编织体或沟槽或前述的组合,当该管体2填充的工作流体为气液两相变化流体时,该工作流体在该储液腔室23内吸热蒸发后朝冷凝端25方向扩散,并在冷凝端25冷凝为液态,凭借该毛细结构28的毛细力使冷凝端25液态的工作流体快速回流至该储液腔室23,降低该储液腔室23内部干烧的机率。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座,具有一上侧面及一下侧面,该上侧面设有复数散热鳍片;及
一管体,嵌设于该下侧面,该管体具有一第一侧、一第二侧及一储液腔室,该储液腔室通过至少一连接部连通至少一冷凝端,该管体的第二侧及该基座的下侧面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下侧面设有一凹槽,该管体容设于该凹槽内,该凹槽具有一开放侧及一封闭侧,该管体的第一侧贴附该封闭侧,并该管体的第二侧相对该开放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凹槽还具有一吸热区及一冷凝区,该管体的储液腔室对应设于该吸热区并与该吸热区贴设,该管体的冷凝端对应设于该冷凝区与并该冷凝区贴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吸热区位于该下侧面的一侧边,该冷凝区朝该下侧面的另一侧边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吸热区位于该下侧面的一中央位置处,该冷凝区朝该下侧面的两侧边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吸热区位于该下侧面的一中央位置处,该冷凝区朝该中央位置处四周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管体还具有一除气输液管,该除气输液管接设并连通该储液腔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管体的一内壁面设有一毛细结构。
CN201920886401.XU 2019-06-11 2019-06-11 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 Active CN2102983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6401.XU CN210298369U (zh) 2019-06-11 2019-06-11 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6401.XU CN210298369U (zh) 2019-06-11 2019-06-11 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98369U true CN210298369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96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86401.XU Active CN210298369U (zh) 2019-06-11 2019-06-11 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983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7492A (zh) * 2019-06-11 2019-09-20 深圳兴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7492A (zh) * 2019-06-11 2019-09-20 深圳兴奇宏科技有限公司 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2232C (zh) 热管散热装置
US10077945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EP2112689A2 (en) Heat exchange device
CN215500211U (zh) 散热装置
CN206247927U (zh) 一种三维一体结构蒸汽腔热管散热器
CN102202488A (zh) 热管散热装置
CN106332529A (zh) 一种管带式微循环散热器及微循环换热系统
TWM517315U (zh) 散熱單元
CN210298369U (zh) 管路型二相流散热器
CN107306486B (zh) 整合式散热装置
TWI596313B (zh) 散熱裝置
US11598584B2 (en) Dual heat transfer structure
CN209949741U (zh) 具有上、下均温板的散热模组
CN216700807U (zh) 基站散热装置
CN217403230U (zh) 散热模块
CN212381612U (zh) 一种电力电子设备用散热器
TWI707119B (zh) 管路型二相流散熱器
CN211601669U (zh) 散热元件结合结构
TWI593935B (zh) 散熱裝置組合結構
CN114126323A (zh) 一种电力电子设备用散热器
CN211178080U (zh) 流道型二相流散热器
CN210247338U (zh) 具轴向毛细的散热单元
CN110198611B (zh) 散热装置
TWM584083U (zh) 管路型二相流散熱器
CN110296624A (zh) 流道型二相流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