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2908U - 一种双管储液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管储液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2908U
CN217402908U CN202220620629.6U CN202220620629U CN217402908U CN 217402908 U CN217402908 U CN 217402908U CN 202220620629 U CN202220620629 U CN 202220620629U CN 217402908 U CN217402908 U CN 2174029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exhaust hole
pipe
tube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2062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诚光
谢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Sanhua Refrigeration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Sanhua Refrigeration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Sanhua Refrigeration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Sanhua Refrigeration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2062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29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29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29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6Mechanical energy storage, e.g. flywheels or pressurised fluid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管储液器,所述双管储液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筒体上端设置有进气孔,所述筒体下端设置有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并排布置,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之间设置有腔体,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基于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孔的孔径为d1,所述第二排气孔的孔径为d2,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的中心距为L,所述筒体的外径为D,所述d1,所述d2、所述L和所述D之间关系为:(d1+d2)/2≤L<0.9D。通过在所述腔体内添加焊料,对储液器的排气管进行焊接固定,所述双管储液器气密性好,生产方便,保证储液器的气密性和结构稳定性,节省焊料,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双管储液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储液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双管储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双管储液器筒体采用分体结构或者一体结构,采用分体结构时,下盖采用冲压成型,并在下盖开设有与双管连接的通孔,材料利用率低,加工工序多,制造成本高,下盖与筒体要进行焊接密封,存在泄漏风险。
采用一体成型时,筒体的两个排气孔相互独立,储液器内两个排气管没有直接连接,结构稳定性不足,需要分别对两个排气管进行焊接固定,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管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筒体下端基于筒体本体一次成型并排分布有第一排气孔、第二排气孔和腔体,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之间基于腔体相通,通过焊接在所述腔体处形成焊接部,所述双管储液器的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之间基于所述焊接部连接固定,保证储液器的气密性和结构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管储液器,所述双管储液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端设置有进气孔,所述筒体下端基于所述筒体本体一次成型并排分布有第一排气孔、第二排气孔和腔体;
所述腔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之间,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基于所述腔体连通;
所述第一排气孔的孔径为d1,所述第二排气孔的孔径为d2,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的中心距为L,所述筒体的外径为D;
所述d1,所述d2、所述L和所述D之间关系为:(d1+d2)/2≤L<0.9D。
所述双管储液器还包括进气管、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进气孔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第一排气孔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和所述第二排气孔配合连接。
所述筒体下端的排气管连接端基于所述筒体一次成型形成第一管连接端、第二管连接端和连接部;
所述第一管连接端的端口形成所述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二管连接端的端口形成所述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管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管连接端基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内部空间形成所述腔体。
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之间形成腔体,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之间基于所述腔体相通。
所述第一排气管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排气管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孔伸入到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一排气管的另一端伸出在所述筒体外;
所述第二排气管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排气管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孔伸入到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二排气管的另一端伸出在所述筒体外。
所述第一排气管为分体结构,包括第一子排气管和第二子排气管;
所述第一子排气管设置在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一子排气管一端自所述第一排气孔伸出,所述第二子排气管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子排气管伸出的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一子排气管内。
所述第二排气管为分体结构,包括第三子排气管和第四子排气管;
所述第三子排气管设置在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三子排气管一端自所述第二排气孔伸出,所述第四子排气管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子排气管伸出的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三子排气管内。
所述第一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排气孔配合连接并通过焊接固定;
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排气孔配合连接并通过焊接固定。
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基于所述腔体腔体连接并通过焊接固定。
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外径为d3,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外径为d4,所述d1 和所述d3的关系为:d3<d1,所述d2和所述d4的关系为:d4<d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管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筒体下端基于筒体本体一次成型并排分布有第一排气孔、第二排气孔和腔体,所述储液器筒体一体成型,下端旋压形成并排布置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之间基于连接部腔体相通,通过焊接在所述腔体处形成焊接部,所述双管储液器的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之间基于所述焊接部连接固定,保证储液器的气密性和结构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双管储液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筒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筒体排气管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筒体排气管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双管储液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双管储液器结构示意图,所述双管储液器包括筒体1、进气管2、第一排气管3和第二排气管4,所述筒体1内设置有滤网组件5,所述滤网组件5固定在所述筒体1内靠近进气管2的一端,所述滤网组件5用以过滤制冷液中一些不溶的物质,防止进入压缩机内部造成机器的损坏。
具体的,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管储液器筒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筒体1的上端开设有进气孔11,所述筒体1的下端基于所述筒体1本体一次成型并排分布有第一排气孔12、第二排气孔13和腔体14,所述腔体14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孔12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3之间,所述第一排气孔12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3基于所述腔体14相通。所述筒体1的整体气密性好,加工生产方便。具体的,所述筒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筒体1 上端的筒径向上端端口的方向逐渐减少形成进气孔11,所述进气孔11与所述进气管2配合连接,所述筒体1下端的筒径向下端端口方向逐渐减少,在靠近下端端口处向轴线挤压形成并排的第一排气孔12和第二排气孔13,所述第一排气孔12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3之间形成腔体14,所述第一排气孔12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3基于所述腔体14相通,所述第一排气孔12与所述第一排气管3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排气孔与所述第二排气管4配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筒体1可以采用液压加工得到,也可以采用冲压加工得到。
可选的,所述筒体1可以为分体结构,包括筒体本体和上端盖,通过焊接固定上端盖,优选的,所述筒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减少上端盖的焊接工作,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筒体1的气密性。
具体的,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气孔孔口端截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筒体1下端的排气管连接端基于所述筒体1一次成型形成第一管连接端15、第二管连接端17和连接部16,所述第一管连接端15的端口形成所述第一排气孔12,所述第二管连接端17的端口形成所述第二排气孔 13,所述第一管连接端15与所述第二管连接端17基于所述连接部16连接,所述连接部16的内部空间形成所述腔体14。所述第一排气孔12与所述第二排气孔13通过所述腔体14连接。
具体的,所述筒体1的外径为D,所述第一排气孔12的孔径为d1,所述第二排气孔13的孔径为d2,所述第一排气孔12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3的中心距为L,所述d1、所述d2、所述L和所述D之间的约束关系为(d1+d2)/2 ≤L<0.9D,即所述第一排气孔12和所述第二排孔13并排布置且之间基于所述腔体14连接,通过在所述腔体14上添加焊料进行焊接固定,可以保证所述第一排气管3和所述第二排气管4之间的连接密封性。
进一步的,所述腔体14在所述排气孔的截面结构上可以为通槽型结构,所述腔体14在所述排气孔的截面结构上也可以为通孔形状。所述第一排气孔12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3为一体成型,减少筒体1与筒体端盖的焊接加工工艺,减少制作成本,设置有腔体14,方便后续与排气管的焊接加工。
具体的,所述第一排气管3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31,所述第一配合部 31与所述第一排气孔12配合,所述第一配合部31的外径为d3,所述第一排气孔12的孔径为d1,所述d1和所述d3的约束关系为:d3<d1,所述第一配合部31与所述第一排气孔12配合,在所述第一配合部31和所述第一排气孔12配合的间隙添加焊料,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排气管3,所述第一排气管3基于所述第一配合部31固定在所述筒体1上。
所述第二排气管4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41,所述第二配合部41与所述第二排气孔13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41的外径为d4,所述第二排气孔13 的孔径为d2,所述d2和所述d4的约束关系为:d4<d2,所述第二配合部 41与所述第二排气孔13配合,在所述第二配合部41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3 配合间隙上添加焊料,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排气管4,所述第二排气管4 基于所述第二配合部41固定在所述筒体1上。
具体的,所述第一排气孔12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3之间的中心距短,通过所述第一配合部31和所述第二配合部41,在安装所述第一排气管3和所述第二排气管4时,增大所述第一排气管3和所述第二排气管4之间的间距,方便焊接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气管3焊接固定在所述筒体1上,所述第二排气管4焊接固定在所述筒体1上后,在所述第一配合部31和所述第二配合部41之间的腔体14上添加焊料,通过所述腔体14将所述第一排气管3和所述第二排气管4通过焊接连接固定,保证所述双管储液器的结构稳定,完成对所述筒体1下端的密封,保证所述筒体1的气密性,防止泄漏。
具体的,所述双管储液器的筒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两端通过旋压形成进气孔11、第一排气孔12和第二排气孔13,减少了筒体1与端盖的焊接,减少生产成本,所述进气管2通过所述进气孔11焊接固定在所述筒体1上,所述第一排气孔12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3之间基于腔体14相通,所述第一排气管3与所述第一排气孔12配合连接并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排气管4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3配合连接件并通过焊接固定,在所述腔体14 处添加焊料进行焊接,可以完成所述第一排气管3和所述第二排气管4的焊接,节省焊料,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了所述双管储液器的结构稳定,降低泄漏风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管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筒体下端基于筒体本体一次成型并排分布有第一排气孔、第二排气孔和腔体,所述储液器筒体一体成型,下端旋压形成并排布置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之间基于连接部腔体相通,通过焊接在所述腔体处形成焊接部,所述双管储液器的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之间基于所述焊接部连接固定,保证储液器的气密性和结构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例二: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双管储液器结构示意图,所述双管储液器包括筒体1、进气管2、第一排气管3和第二排气管4,所述筒体1内设置有滤网组件5,所述滤网组件5固定在所述筒体1内靠近进气管2的一端,所述滤网组件5用以过滤制冷液中一些不溶的物质,防止进入压缩机内部造成机器的损坏。
具体的,所述第一排气管3包括第一子排气管32和第二子排气管33,所述第一子排气管32设置在所述筒体1内部,所述第二子排气管33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一子排气管32内。
所述第二排气管4包括第三子排气管42和第四子排气管43,所述第三子排气管42设置在所述筒体1内,所述第四子排气管43套接在所述第三子排气管42内。
具体的,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管储液器筒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筒体1的上端开设有进气孔11,所述筒体1的下端基于所述筒体1本体一次成型并排分布有第一排气孔12、第二排气孔13和腔体14,所述腔体14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孔12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3之间,所述第一排气孔12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3基于所述腔体14相通。所述筒体1的整体气密性好,加工生产方便。
具体的,所述筒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筒体1的上端筒径向该端口方向逐渐减少,形成进气孔11,所述进气孔11与所述进气管2配合连接,所述进气管2的一端通过所述进气孔11与所述筒体1的内部连接,所述进气管2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筒体1外。所述筒体1下端的筒径向下端端口方向逐渐减少,在靠近下端端口处向轴线挤压形成并排的第一排气孔12和第二排气孔13,所述第一排气孔12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3之间形成腔体14,所述第一排气孔12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3基于所述腔体14相通,所述第一排气孔12与所述第一排气管3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排气孔与所述第二排气管4配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筒体1可以采用液压加工得到,也可以采用冲压加工得到。
可选的,所述筒体1可以为分体结构,包括筒体本体和上端盖,通过焊接固定上端盖,优选的,所述筒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减少上端盖的焊接工作,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筒体1的气密性。
具体的,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气孔孔口端截面结构示意图,所述筒体1下端的排气管连接端基于所述筒体1一次成型形成第一管连接端15、第二管连接端17和连接部16,所述第一管连接端15的端口形成所述第一排气孔12,所述第二管连接端17的端口形成所述第二排气孔 13,所述第一管连接端15与所述第二管连接端17基于所述连接部16连接,所述连接部16的内部空间形成所述腔体14。所述排气孔包括第一排气孔 12和第二排气孔13,所述第一排气孔12与所述第二排气孔13通过所述腔体14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排气孔12的孔径为d1,所述第二排气孔13的孔径为d2,所述第一排气孔12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3的中心距为L,如图4所示,所述d1、所述d2和所述L之间的约束关系为:(d1+d2)/2=L,即所述第一排气孔12和所述第二排孔13并排布置且之间基于所述腔体14连接,所述第一排气孔12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3相切,便于所述第一子排气管32 和所述第三子排气管42的连接固定,保证所述筒体1的气密性。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1的外径为D,所述d1,所述d2、所述L和所述 D之间的关系为:(d1+d2)/2≤L<0.9D。
进一步的,所述腔体14在所述排气孔的截面结构上可以为通槽型结构,所述腔体14在所述排气孔的截面结构上也可以为通孔形状。所述第一排气孔12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3为一体成型,减少筒体1与筒体端盖的焊接加工工艺,减少制作成本,设置有腔体14,方便后续与排气管的焊接加工。
具体的,所述第一子排气管3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配合部31,所述第一配合部31与所述第一排气孔12配合,所述第一配合部31的外径为d3,所述第一排气孔12的孔径为d1,所述d1和所述d3的约束关系为:d3<d1,所述第一配合部31与所述第一排气孔12配合,在所述第一配合部31和所述第一排气孔12配合的间隙添加焊料,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子排气管32,所述第一子排气管32的一端基于所述第一配合部31固定在所述筒体1内,所述第二子排气管33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子排气管32的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一子排气管33内。
所述第三子排气管4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配合部41,所述第二配合部41与所述第二排气孔13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41的外径为d4,所述第二排气孔13的孔径为d2,所述d2和所述d4的约束关系为:d4<d2,所述第二配合部41与所述第二排气孔13配合,在所述第二配合部41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3配合间隙上添加焊料,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三子排气管42,所述第三子排气管42的一端基于所述第二配合部41固定在所述筒体1内,所述第四子排气管43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子排气管42的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三子排气管42内。
具体的,所述第一排气孔12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3之间的中心距短,通过所述第一配合部31和所述第二配合部41,在安装所述第一排气管3和所述第二排气管4时,增大所述第一排气管3和所述第二排气管4之间的间距,方便焊接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气管3焊接固定在所述筒体1上,所述第二排气管4焊接固定在所述筒体1上后,在所述第一配合部31和所述第二配合部41之间的腔体14上添加焊料,通过所述腔体14将所述第一排气管3和所述第二排气管4通过焊接连接固定,在所述腔体14处添加焊料进行焊接,可以完成所述第一排气管3和所述第二排气管4的焊接,节省焊料,降低生产成本,保证所述双管储液器的结构稳定,完成对所述筒体1下端的密封,保证所述筒体1的气密性,防止泄漏。
具体的,所述双管储液器的筒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筒体1的下端通过旋压形成第一排气孔12、第二排气孔13和腔体14,所述第一子排气管32通过所述第一配合部31与所述第一排气孔12焊接固定,所述第三子排气管42通过所述第二配合部41与所述第二排气孔13焊接固定,在所述腔体14上添加焊料,通过焊接将所述腔体14密封,保证筒体1的气密性,使所述第一子排气管32和第三子排气管42焊接固定,所述筒体1的上端通过旋压形成进气孔11,所述进气管2焊接固定在所述进气孔11上,所述第二子排气管33套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子排气管32内,所述第四子排气管43套接固定在所述第三子排气管内。
具体的,所述双管储液器的筒体1为一体成型结构,两端通过旋压形成进气孔11、第一排气孔12和第二排气孔13,减少了筒体1与端盖的焊接,减少生产成本,所述进气管2通过所述进气孔11焊接固定在所述筒体 1上,所述第一排气孔12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3之间基于腔体14相通,所述第一排气管3与所述第一排气孔12配合连接并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二排气管4和所述第二排气孔13配合连接件并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一排气管3和所述第二排气管4之间通过腔体14焊接固定,保证了所述双管储液器的结构稳定,降低泄漏风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管储液器,所述储液器筒体下端基于筒体本体一次成型并排分布有第一排气孔、第二排气孔和腔体,所述储液器筒体一体成型,下端旋压形成并排布置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之间基于连接部腔体相通,通过焊接在所述腔体处形成焊接部,所述双管储液器的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之间基于所述焊接部连接固定,保证储液器的气密性和结构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采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双管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管储液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端设置有进气孔,所述筒体下端基于所述筒体本体一次成型并排分布有第一排气孔、第二排气孔和腔体;
所述腔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之间,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基于所述腔体连通;
所述第一排气孔的孔径为d1,所述第二排气孔的孔径为d2,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的中心距为L,所述筒体的外径为D;
所述d1,所述d2、所述L和所述D之间关系为:(d1+d2)/2≤L<0.9D。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管储液器还包括进气管、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进气孔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第一排气孔配合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和所述第二排气孔配合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下端的排气管连接端基于所述筒体一次成型形成第一管连接端、第二管连接端和连接部;
所述第一管连接端的端口形成所述第一排气孔,所述第二管连接端的端口形成所述第二排气孔,所述第一管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管连接端基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内部空间形成所述腔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管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排气管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排气孔伸入到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一排气管的另一端伸出在所述筒体外。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管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管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二排气管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排气孔伸入到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二排气管的另一端伸出在所述筒体外。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管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为分体结构,包括第一子排气管和第二子排气管;
所述第一子排气管设置在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一子排气管一端自所述第一排气孔伸出,所述第二子排气管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子排气管伸出的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一子排气管内。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管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管为分体结构,包括第三子排气管和第四子排气管;
所述第三子排气管设置在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三子排气管一端自所述第二排气孔伸出,所述第四子排气管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子排气管伸出的一端套接在所述第三子排气管内。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管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二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排气孔配合连接并通过焊接固定;
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排气孔配合连接并通过焊接固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管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基于所述腔体连接并通过焊接固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管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外径为d3,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外径为d4,所述d1和所述d3的关系为:d3<d1,所述d2和所述d4的关系为:d4<d2。
CN202220620629.6U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双管储液器 Active CN2174029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20629.6U CN217402908U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双管储液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20629.6U CN217402908U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双管储液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2908U true CN217402908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37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20629.6U Active CN217402908U (zh) 2022-03-21 2022-03-21 一种双管储液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29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402908U (zh) 一种双管储液器
CN212389881U (zh) 一种双孔连通管帽
CN211901738U (zh) 一种汽车空调加注阀阀座与管路的连接结构
CN211145648U (zh) 免焊连接管接头
CN212362521U (zh) 管口连接结构、储液器筒体及储液器
CN212005905U (zh) 一种整体塑料联箱管的塑料金属复合暖气片
CN211262371U (zh) 物联网智能燃气表外壳的表接头焊接结构
CN216383057U (zh) 一种消音器用消音管
CN218270356U (zh) 连接管组件和换热器
CN217843026U (zh) 一种新型内翻边管本体与黄铜接头的连接结构
CN221800919U (zh) 一种一体式吸油法兰
CN218885046U (zh) 一种水表表壳
CN203098017U (zh) 一种高排气效率的排气歧管
CN219062700U (zh) 一种接头
CN214743921U (zh) 一种新型管本体与黄铜接头的连接结构
CN215862138U (zh) 一种不锈钢避震管
CN215371493U (zh) 一种分气包
CN212508846U (zh) 转子式压缩机
CN220581158U (zh) 一种内燃机的空滤器谐振腔
CN111237519A (zh) 一种汽车空调加注阀阀座与管路的连接结构
CN215371507U (zh) 一种弯管接头
CN212377289U (zh) 一种密封圈
CN217328922U (zh) 一种给排水管道防渗装置
CN219828103U (zh) 一种加强型三通连接管
CN216425173U (zh) 一种可复合焊接的单管储液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