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7733U - 一种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97733U
CN217397733U CN202220100180.0U CN202220100180U CN217397733U CN 217397733 U CN217397733 U CN 217397733U CN 202220100180 U CN202220100180 U CN 202220100180U CN 217397733 U CN217397733 U CN 2173977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er belt
belt
mould
conveying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0018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勇
夏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dong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Z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dong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Z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dong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Z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dongl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Z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0018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977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977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977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升降机构和回流输送机构,第一输送带位于第二输送带上方,升降机构用于实现模具在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之间转运,回流输送机构与第二输送带衔接,回流输送机构用于将模具回流至第二输送带上。通过设置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升降机构和回流输送机构相互配合,实现模具于当前加工工序和下一加工工序之间的输送,当检测到不合格电感时,通过回流输送机构将具有不合格电感模具回流至第二输送带,再通过升降机构带动模具向上移动至第一输送带位置,最后通过第一输送带将模具输送回当前加工工序,从而实现模具的循环输送,有效地降低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输送装置,在电感加工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将电感模具从一个加工工序输送带下一个加工工序中,而无需进行人工搬运,而现有的输送装置在输送模具的时候,不能实现模具的回流,只能将模具从输送线的一端运输到输送线的另一端,从而实现模具从当前加工工序转运至下一加工工序中,然而对于在上一加工工序中具有不合格电感的模具,则需要通过人工对这些模具进行搬运来实现返回上一加工工序,而不能进行自动回流至上一加工工序,而不能进行循环作业,从而增加了人力和物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一种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升降机构和回流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带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上方,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实现模具在所述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之间转运,所述回流输送机构与所述第二输送带衔接,回流输送机构用于将所述模具回流至所述第二输送带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带上设置有第一止档组件,所述第一止档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的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一止档,所述第一安装架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止档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输送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止档设置有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模具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的气缸、升降台以及液压缓冲器,所述气缸与所述升降台连接,所述液压缓冲器设置于所述升降台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回流输送机构包括驱动件、皮带轮和输送皮带,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皮带轮使所述输送皮带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皮带靠近所述第二输送带一端设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用于将第二输送带上的模具移至所述输送皮带上。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机构包括马达安装板、驱动马达和与所述驱动马达连接的推动板,所述马达安装板设置于所述输送皮带的侧边,且马达安装板与输送皮带之间存在供模具穿过的让位间隙,所述推动板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上。
进一步地,所述回流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二止档组件,所述第二止档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架上的第二驱动气缸和第二止档,所述第二安装架设置于所述输送皮带一侧,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止档靠近或远离所述输送皮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模具位置的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升降机构和回流输送机构相互配合,实现模具于当前加工工序和下一加工工序之间的输送,当检测到不合格电感时,通过回流输送机构将具有不合格电感模具回流至第二输送带,再通过升降机构带动模具向上移动至第一输送带位置,最后通过第一输送带将模具输送回当前加工工序,从而实现模具的循环输送,有效地降低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一止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第二止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输送带;2、第二输送带;3、升降机构;4、回流输送机构;5、第一止档组件;6、接近传感器;7、推动机构;8、第二止档组件;9、传感器;30、安装座;31、气缸;32、升降台;33、液压缓冲器;40、驱动件;41、皮带轮;42、输送皮带;50、第一安装架;51、第一驱动气缸;52、第一止档;70、马达安装板;71、驱动马达;72、推动板;80、第二安装架;81、第二驱动气缸;82、第二止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1、第二输送带2、升降机构3和回流输送机构4,第一输送带1位于第二输送带2上方,升降机构3用于实现模具在第一输送带1与第二输送带2之间转运,回流输送机构4与第二输送带2衔接,回流输送机构4用于将模具回流至第二输送带2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设置于电感脱模工序与上一工序之间,用于将模具输送至电感脱模工位,实现电感模具于脱模工序和上一工序之间的转运。模具通过第一输送带1传送至升降机构3位置时,接着通过升降机构3带动模具下降至第二输送带2,通过第二输送带2将模具传送至回流输送机构4,回流输送机构4将模具输送至电感脱模工位。通过设置第一输送带1、第二输送带2、升降机构3和回流输送机构4相互配合,实现模具于当前加工工序和下一加工工序之间的输送,当检测到不合格的电感时,通过回流输送机构4将具有不合格电感的模具回流至第二输送带2,再通过升降机构3带动模具向上移动至第一输送带1位置,最后通过第一输送带1将模具输送回当前加工工序,从而实现模具的循环输送,有效地降低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如图2所示,第一输送带1上设置有第一止档组件5,第一止档组件5包括第一安装架50、设置于第一安装架50上的第一驱动气缸51和第一止档52,第一安装架50设置于第一输送带1的一侧,第一驱动气缸51用于驱动第一止档52靠近或远离第一输送带1,第一止档52设置有用于检测模具的位置的接近传感器6。当模具传送至与升降机构3对应位置的同时,接近传感器6将模具的位置信号反馈至第一驱动气缸51,第一驱动气缸51驱动第一止档52下降,直至第一止档52与第一输送带1的输送面接触,此时第一止档52能够限制模具在第一输送带1上的位置,使得模具能够精准停在与升降机构3对应的位置。
如图3所示,升降机构3包括安装座30、设置于安装座30上的气缸31、升降台32以及液压缓冲器33,气缸31与升降台32连接,当模具进入至升降台32上时,通过气缸31带动升降台32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模具上下移动,从而实现模具于第一输送带1和第二输送带2之间的转运。液压缓冲器33设置于升降台32下方,图2示出的液压缓冲器3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于气缸31两侧,通过设置液压缓冲器33,在升降过程中,液压缓冲器33能够给升降台32提供缓冲,保证了升降机构3升降过程的平稳性。
如图1和图4所示,回流输送机构4包括驱动件40、皮带轮41和输送皮带42,驱动件40带动皮带轮41使输送皮带42运动。输送皮带42靠近第二输送带2一端设有推动机构7,推动机构7用于将第二输送带2上的模具移至输送皮带42上。推动机构7包括马达安装板70、安装于马达安装板70上的驱动马达71和与驱动马达71连接的推动板72,马达安装板70设置于输送皮带42的侧边,且马达安装板70与输送皮带42之间存在供模具穿过的让位间隙,推动板72位于第二输送带2上,结构简单、紧凑。当模具通过第二输送带2传送至与输送皮带42对应的位置时,通过驱动马达71驱动推动板72移动,推动板72移动至与模具接触时,推动板72继而带动模具朝向输送皮带42方向移动,将模具推至输送皮带42上,以实现模具于第二输送带2和输送皮带42之间的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回流输送机构4还包括第二止档组件8,第二止档组件8包括第二安装架80、设置于第二安装架80上的第二驱动气缸81和第二止档82,第二安装架80设置于输送皮带42一侧,第二驱动气缸81用于驱动第二止档82靠近或远离输送皮带42,第二安装架80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模具位置的传感器83。当传感器83检测到模具移动穿过第二止档82时,传感器83将模具的位置信号反馈至第二驱动气缸81,第二驱动气缸81驱动第二止档82下降,直至第二止档82与输送皮带42的输送面接触,此时第二止档82能够限制模具在输送皮带42上的输送方向,防止具有合格电感的模具反向回流,保证模具的正常输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升降机构和回流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带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上方,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实现模具在所述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之间转运,所述回流输送机构与所述第二输送带衔接,回流输送机构用于将所述模具回流至所述第二输送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升降机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止档组件,所述第一止档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架、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的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一止档,所述第一安装架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止档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输送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档设置有接近传感器,所述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模具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座、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的气缸、升降台以及液压缓冲器,所述气缸与所述升降台连接,所述液压缓冲器设置于所述升降台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输送机构包括驱动件、皮带轮和输送皮带,所述驱动件带动所述皮带轮使所述输送皮带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皮带靠近所述第二输送带一端设有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用于将第二输送带上的模具移至所述输送皮带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马达安装板、驱动马达和与所述驱动马达连接的推动板,所述马达安装板设置于所述输送皮带的侧边,且马达安装板与输送皮带之间存在供模具穿过的让位间隙,所述推动板位于所述第二输送带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输送机构还包括用于限位所述模具的输送方向的第二止档组件,所述第二止档组件包括第二安装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架上的第二驱动气缸和第二止档,所述第二安装架设置于所述输送皮带一侧,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止档靠近或远离所述输送皮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模具位置的传感器。
CN202220100180.0U 2022-01-15 2022-01-15 一种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 Active CN2173977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0180.0U CN217397733U (zh) 2022-01-15 2022-01-15 一种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0180.0U CN217397733U (zh) 2022-01-15 2022-01-15 一种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97733U true CN217397733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35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00180.0U Active CN217397733U (zh) 2022-01-15 2022-01-15 一种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977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83336A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贴合设备
CN217397733U (zh) 一种智能自动化电感模具用回流输送装置
CN111015212A (zh) 动触头组装机及其组装方法
CN208798307U (zh) 自动压合机
CN211939808U (zh) 动触头组装机
CN211387541U (zh) 一种用于叠层组装的自动化设备
CN109049461B (zh) 一种全自动精密模压封装线
CN217806966U (zh) 一种电芯步进搬运装置
CN102148171B (zh) 电子器件的模块化模塑组件
CN112548511A (zh) 一种用于叠层组装的自动化设备
CN215515659U (zh) 一种贴合平台组件
CN111977302A (zh) 一种电子产品组装回流线装置
CN220222397U (zh) 一种输送装置
CN112850029A (zh) 一种弯头自动上料装置及上料方法
CN107116280B (zh) 焊带导向装置及方法
CN220548559U (zh) 一种注塑模架组装系统
CN112846696B (zh) 一种集成有装配工位的输送装置
JPH07215476A (ja) 電子部品製造用フレームの搬送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219853034U (zh) 一种支架装配装置
CN114883098A (zh) 一种5g及新能源汽车电感全自动回流脱模智能制造一体机
CN214398787U (zh) 一种燃料棒上料机构及燃料棒运输装置
CN219484340U (zh) 一种具有自动上下料功能的定尺寸剪板机
CN212449404U (zh) 一种电子产品组装回流线装置
CN215556932U (zh) 输出轴转移翻转机构
CN115740258B (zh) 冲压机上料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