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90844U - 消融导管 - Google Patents

消融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90844U
CN217390844U CN202123237206.0U CN202123237206U CN217390844U CN 217390844 U CN217390844 U CN 217390844U CN 202123237206 U CN202123237206 U CN 202123237206U CN 217390844 U CN217390844 U CN 2173908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andable member
tube
distal end
ablation
ablation cath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372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成
欧阳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inova E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inova E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inova E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inova E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372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908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908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908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消融导管,包括消融组件和第一可膨胀组件。消融组件用于对第一目标组织区域进行消融,其包括具有第一轴向内腔的内管。第一可膨胀组件包括具有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的第一可膨胀构件,且消融导管设有连通第一可膨胀构件的第一注入通道。在收缩状态下,第一可膨胀构件收容于第一轴向内腔中。在膨胀状态下,第一可膨胀构件自第一轴向内腔的远端伸出并通过第一注入通道注入流体而膨胀展开,第一可膨胀构件的外表面紧贴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第二目标组织区域邻近第一目标组织区域且位于第一目标组织区域的远端。该消融导管的对中性好,可以实现较佳的消融效果。

Description

消融导管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中性好的消融导管。
背景技术
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心脏的生理及病理特征的改变,会导致心脏失去正常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心跳不规则、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因为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的病灶所在部位通常是心房和肺静脉的连接部位。房颤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仅能控制房颤,不能根治房颤,并且可能存在副作用。而消融手术创伤小,治愈率高,几乎无并发症,可作为房颤的根治手段。
导管消融已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一线治疗方法。导管消融是指通过外周静脉,将导管送到病灶所在部位,然后释放能量使部分心肌变性坏死,以阻断心外异常电信号传到心脏的一种治疗技术。用于导管消融的能量有多种:射频消融、冷冻消融、激光消融或脉冲消融。导管脉冲消融是通过高强度脉冲电场对组织造成不可逆电击伤,破坏细胞膜,导致持续细胞高通透性而死亡,从而达到组织消融的效果。
然而,利用现有技术中的消融导管对肺静脉进行消融时,由于消融导管在心脏内没有固定支撑的装置,导致消融导管难以对准肺静脉中心并稳定放置于肺静脉口部,并且由于血流冲击和心脏跳动等影响,消融导管也很难与心脏组织紧密贴靠,最终导致消融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消融导管,包括消融组件和第一可膨胀组件。消融组件用于对第一目标组织区域进行消融,消融组件包括具有第一轴向内腔的内管。第一可膨胀组件包括第一可膨胀构件,且消融导管设有连通第一可膨胀构件的第一注入通道。其中,第一可膨胀构件具有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在收缩状态下,第一可膨胀构件收容于第一轴向内腔中。在膨胀状态下,第一可膨胀构件自第一轴向内腔的远端伸出并通过第一注入通道注入流体而膨胀展开,第一可膨胀构件的外表面紧贴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第二目标组织区域邻近第一目标组织区域且位于第一目标组织区域的远端。
本申请提供的消融导管,包括消融组件和第一可膨胀组件。消融组件用于对第一目标组织区域进行消融,其包括具有第一轴向内腔的内管。第一可膨胀组件包括具有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的第一可膨胀构件,且消融导管设有连通第一可膨胀构件的第一注入通道。当第一可膨胀构件处于收缩状态时,其可收容于第一轴向内腔中,减小了消融导管的整体尺寸,便于在患者体内进行输送。当第一可膨胀构件自第一轴向内腔的远端伸出时,其可通过第一注入通道注入流体而膨胀展开,膨胀展开的第一可膨胀构件的外表面可以紧贴邻近第一目标组织区域且位于第一目标组织区域远端的第二目标组织区域,进而可在同轴方向上对消融组件起到支撑作用,有利于消融组件对准第一目标组织区域的中心,使消融组件与第一目标组织区域之间的贴靠性更好,从而实现较佳的消融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消融导管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消融导管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消融导管沿III-III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I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消融导管在第一可膨胀构件处于收缩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消融导管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消融导管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VI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消融导管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消融导管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消融导管沿XI-XI方向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X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3是图9所示消融导管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的轴向剖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XI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消融导管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所示消融导管的轴向剖视图。
图17是图16所示XV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消融导管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所示XIX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示的方向,因此,所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消融导管的结构,本申请在说明书中所述的限定术语“近端”及“远端”为介入医疗领域的惯用术语。具体而言,“远端”表示手术操作过程中远离操作人员的一端,“近端”表示手术操作过程中靠近操作人员的一端;将柱体、管体等一类物体的旋转中心轴的方向定义为轴向;周向为围绕柱体、管体等一类物体的轴线的方向(垂直于轴线,同时垂直于截面半径);径向就是沿直径或半径的方向。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惯用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消融导管1,用于心脏消融,以治疗房颤。具体地,消融导管1包括消融组件20及第一可膨胀组件40。消融组件20用于对心脏的第一目标组织区域进行消融,第一目标组织区域可以是但不限于左心房顶部、肺静脉、二尖瓣峡部、三尖瓣峡部、左心耳或者合并有典型心房扑动、非肺静脉起源的触发灶(例如上腔静脉、冠脉静脉窦口)等目标组织区域。第一可膨胀组件40用于抵压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第二目标组织区域为邻近第一目标组织区域且位于第一目标组织区域远端的心脏组织区域(例如第一目标组织区域为肺静脉口部、第二目标组织区域为肺静脉邻近其口部的内壁),以使消融组件20对准第一目标组织区域的中心,从而实现较佳的消融效果。
更具体地,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消融组件20包括内管21、外管23、承载件25及至少一消融件27。其中,内管21活动穿设于外管23中,承载件25包括绕内管21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承载杆252,每一承载杆252的近端连接外管23的远端,每一承载杆252的远端连接内管21的远端,至少一消融件27对应设置于至少一承载杆252上,至少一消融件27用于连接外部消融能量源(图中未示)以向第一目标组织区域传递外部消融能量源输出的消融能量,从而实现对第一目标组织区域的消融。
其中,内管21和外管23均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金属材料或者高分子材料制成,金属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镍钛合金或者不锈钢,高分子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PEBAX(polyether blockamide,聚醚嵌段酰胺)。再者,内管21和外管23均可以具有单个轴向管腔或者中心管腔,也可以具有多个轴向管腔,其管腔用于容纳拉线、引线、传感器电缆以及在特定应用中可能需要的任何其它电线、电缆或者管体,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内管21和外管23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聚醚嵌段酰胺制成的管体,且分别具有一个贯通两端的管腔,多个承载杆252的远端通过粘接固定连接于内管21的远端,多个承载杆252的近端部分伸入外管23的远端内腔并通过粘接固定连接于外管23的远端,以增加每一承载杆252与外管23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增强每一承载杆252与外管23的连接可靠性。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内管21的贯通其相对两端的中空管腔定义为第一轴向内腔(图中未标号)。
承载件25由镍钛合金等弹性材料制成。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每一承载杆252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内管21的远端和外管23的远端,通过调节内管21的远端相对外管23的远端之间的轴向位置即可驱动每一承载杆252发生弹性变形而改变承载件25的直径大小,以适应第一目标组织区域的直径大小。具体地,当内管21相对外管23沿轴向向远端移动时,内管21的远端远离外管23的远端,内管21牵拉每一承载杆252伸直,多个承载杆252的中部相对聚拢,使得承载件25的直径变小而处于收缩状态,消融组件20的径向尺寸减小。当内管21相对外管23沿轴向向近端移动时,内管21的远端靠近外管23的远端,内管21驱动每一承载杆252弯曲,多个承载杆252的中部均向远离承载件25的轴线的一侧弯曲(见图1),使得承载件25的直径变大而处于膨胀状态,消融组件20的径向尺寸变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中,均示意的是膨胀状态下的承载件25。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调节内管21的远端相对外管23的远端之间的轴向位置时,还可以一并调节内管21的远端相对外管23的远端之间的周向位置,即内管21相对外管23转动,从而使得每一承载杆252发生扭转变形,也可以改变承载件25的直径大小以适应第一目标组织区域的直径大小。
其中,承载件25可以是弹性丝材编织或弹性管材切割或二者结合制成的网篮结构、球形结构、蛋形结构、南瓜形结构、灯笼形结构及椭圆形结构中的至少一种,每一承载杆252可以呈直线型、螺旋线型或其他曲线型;承载杆252的数量可以是二、四、六、八、十、十二或任何其它合适的数量,且多个承载杆252可以均匀地或非均匀地绕内管21的轴向分布,优选均匀地分布。
如图1所示,至少一消融件27对应设置于至少一承载杆252上,当承载件25到达第一目标组织区域且自引导鞘伸出并膨胀展开后,消融件27输出的消融能量即可对第一目标组织区域进行消融。需要说明的是,消融件27也可以用于连接外部标测设备,以用于采集第一目标组织区域的电生理信号并传递至该外部标测设备。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每一承载杆252对应设置有多个消融件27。多个承载杆252上的多个消融件27在周向上围成一个或多个环形,每一环形上的多个消融件27输出的消融能量形成一个呈环形的能量场,从而对第一目标组织区域形成环形的消融带,有利于提高消融效率。
其中,消融件27可以是设置于承载杆252上的消融电极,也可以是金属材料制成的承载杆252导通电信号后承载杆252未做绝缘处理的裸露部分构成。此外,消融件27输出的外部消融能量源传递的消融能量可以是射频、脉冲或者微波,即该外部消融能量源可以是射频能量源、脉冲能量源或者微波能量源。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消融件27为设置于承载杆252上的多对消融电极,并连接外部脉冲能量源以对第一目标组织区域进行脉冲消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消融组件20的内管21、外管23、承载件25及消融件27还分别具有其他的一些结构特征和功能用途,消融组件20的具体结构及功能与现有技术中的消融组件的结构及功能基本类似,对此不作赘述。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5,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可膨胀组件40包括具有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的第一可膨胀构件41,消融导管1设有连通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第一注入通道412。其中,第一可膨胀构件41可以是但不限于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球囊、气囊或者皮套等,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可膨胀构件41采用球囊。
如图5所示,在收缩状态下,第一可膨胀构件41收容于内管21的第一轴向内腔中,如此,当承载件25也处于收缩状态时,消融导管1的整体尺寸(包括径向尺寸和轴向尺寸)减小,从而有利于消融导管1通过引导鞘在患者体内进行输送。如图3所示,在膨胀状态下,第一可膨胀构件41自第一轴向内腔的远端伸出并通过第一注入通道412注入流体(不限于氧气或者生理盐水)而膨胀展开,使得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外表面紧贴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由于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近端和承载件25的远端均连接到内管21的远端,因此,膨胀展开后抵压于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第一可膨胀构件41可以作为支撑结构,在同轴方向上起到支撑承载件25的作用,有利于消融组件20对准第一目标组织区域的中心并稳定承载件25,使得承载件25贴靠第一目标组织区域,从而可以通过消融件27实现较佳的消融效果。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可膨胀构件41为膨胀状态时,通过第一注入通道412抽吸去除第一可膨胀构件41内的流体,即可使膨胀状态下的第一可膨胀构件41转变为收缩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可膨胀构件41可以由聚醚嵌段聚酰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及尼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材料制成,且膨胀展开的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形状可以为球形、圆柱形、心形、倒锥形、扁球形及椭球形中的其中一种。此外,膨胀展开的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最大径向尺寸为15mm-30mm。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控制注入第一可膨胀构件41内的流体的总量,可以调节第一可膨胀构件41膨胀后的直径,从而适应不同患者的不同心脏组织生理结构大小。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可膨胀组件40还包括活动穿设于第一轴向内腔中的第一管体43。第一可膨胀构件41设于第一管体43的外侧,且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远端与第一管体43的远端密封连接。其中,第一管体43可以采用但不限于聚氨酯、聚乙烯及聚醚嵌段聚酰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材料制成,且第一管体43的材料可以和内管21、外管23的材料相同或者不相同,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轴向内腔中设置可活动的第一管体43,在使用消融导管1时,通过第一管体43牵拉收缩状态下的第一可膨胀构件41,即可方便地控制第一可膨胀构件41进出于第一轴向内腔。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近端与内管21的远端外壁或者内壁密封连接,第一管体43的外壁与内管2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即构成第一注入通道412,第一可膨胀构件41(即球囊)的内腔与第一注入通道412连通。如图5所示,当第一管体43的远端收容于内管21的第一轴向内腔中时,第一可膨胀构件41跟随第一管体43收容于第一轴向内腔中。如图3所示,当第一管体43的远端自第一轴向内腔的远端伸出时,第一管体43将第一可膨胀构件41推出第一轴向内腔的远端,第一可膨胀构件41通过第一注入通道412注入流体后即可膨胀展开。
以消融导管1用于肺静脉的消融为例,在使用消融导管1的过程中,当消融导管1未进入或在进入肺静脉时,第一可膨胀构件41处于收缩状态,此时,第一可膨胀构件41及第一管体43均收容于内管21的第一轴向内腔中(见图5);当消融导管1进入到肺静脉时,可以通过第一管体43将第一可膨胀构件41推出内管21的第一轴向内腔的远端,并通过第一注入通道412充入流体使得第一可膨胀构件41膨胀展开(见图3),使得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外表面贴近肺静脉的内壁邻近其肺静脉口部的位置,自引导鞘的远端伸出并膨胀展开的承载件25贴靠肺静脉口部,从而通过围成至少一环形的消融件27对肺静脉口部进行消融。当肺静脉口部消融完成时,可以通过第一注入通道412将第一可膨胀构件41中的流体排出,通过第一管体43将其牵拉进内管21的第一轴向内腔中,如此,消融组件20也可以根据需要对肺静脉内壁或者左房后壁等部位进行消融。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3,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注入通道412还用于向第一可膨胀构件41内注入制冷剂,以使第一可膨胀构件41用于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进行冷冻消融。具体地,在膨胀状态下,第一可膨胀构件41贴紧第二目标组织区域,使得肺静脉内的血流被阻断,通过第一注入通道412向第一可膨胀构件41注入制冷剂后,制冷剂吸热蒸发,使得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细胞组织死亡,从而达到冷冻消融的目的。
其中,常用的制冷剂有N2、N2O,制冷剂冷冻时将靶点组织的温度降到0℃以下,使细胞内、外的组织液形成冰晶,细胞结构被破坏,从而使细胞脱水,膜系统的脂蛋白变性以至坏死。需要说明的是,较短时间-10℃到-25℃的冷冻仅能使细胞外形成冰晶,无法完全破坏组织细胞,但通过增加冷冻时间可达到完全破坏组织细胞,-40℃及以下温度可在短时间内使细胞内外形成冰晶以致细胞坏死。
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消融组件20用于对第一目标组织区域进行电极消融,第一可膨胀构件41用于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进行冷冻消融,将电极消融和冷冻消融组合于消融导管1上,增大了消融导管1的消融面积,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再者,消融导管1能充分利用两种技术的优点,无需更换手术器械,即可实现两种消融术的使用。例如,一实施例中,第一可膨胀构件41进入到肺静脉里面,第一可膨胀构件41膨胀紧贴肺静脉壁后充入制冷剂以进行冷冻消融,在肺静脉里面实现环形消融线,同时由于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支撑作用,承载件25能够紧贴并对中肺静脉口部,当肺静脉里面冷冻消融完成后,再使用脉冲消融对肺静脉口部进行消融,可以增大肺静脉的消融面积,实现更加优越的肺静脉电隔离。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标测电极60,至少一个标测电极60用于连接外部标测设备,并将采集的电生理信号传递至外部标测设备。优选地,如图6所示,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外表面设有多个标测电极60,多个标测电极60在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外表面沿周向围成一个或者多个环形。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管体43内设置有标测电极导线(图中未示),标测电极导线的近端连接外部标测设备,标测电极导线的远端伸出第一可膨胀构件41且最终穿过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表面电连接于标测电极60,从而给标测电极60供能或者传输信号。当然,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给标测电极60供能或传输信号,对此不作赘述。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可膨胀构件41表面的标测电极60可以用于进行消融治疗前的电位标测,也可以用于进行消融治疗后的电位标测,以提示操作者消融效果的好坏,提高手术成功率。再者,由于膨胀展开后的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外表面紧贴第二目标组织区域,还有利于其表面的标测电极60更加精确地标测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电信号。
其中,标测电极60可以为金属、导电聚合物、导电油墨或者印刷电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请一并参阅图7及图8,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消融导管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消融导管1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注入通道412设置于第一管体43中。具体地,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近端与第一管体43的邻近其远端的外壁密封连接,第一管体43内设有第一通道434,且第一管体43的位于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相对两端之间的远端管壁开设有连通第一通道434的第一通孔432,第一通道434与第一通孔432连通构成第一注入通道412。
在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消融导管1具备第一实施例中的消融导管1的所有功能,但是通过将第一注入通道412设置于第一管体43中,使得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相对两端均可以密封连接于第一管体43的远端部分而不必与内管21连接,第一管体43可以更方便地带动第一可膨胀构件41沿轴向进行运动,且运动范围更大,第一可膨胀构件41可以根据需要抵压于距离第一目标组织区域更远的位置,有利于提高消融导管1的使用灵活性。
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1,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消融导管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消融导管1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三实施例中,消融导管1还包括设于第一可膨胀组件40的远端的第二可膨胀组件80,第二可膨胀组件80用于抵压第三目标组织区域,第三目标组织区域为邻近第二目标组织区域且位于第二目标组织区域远端的心脏组织区域(例如第一目标组织区域为肺静脉口部、第二目标组织区域为肺静脉邻近其口部的内壁、第三目标组织区域为肺静脉远离其口部的内壁),从而进一步提高消融组件20的对中性。
具体地,如图9至图11所示,在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第一管体43具有中空管腔,第二可膨胀组件80包括具有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的第二可膨胀构件81,且消融导管1设有连通第二可膨胀构件81的第二注入通道812。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收缩状态下,第二可膨胀构件81收容于第一管体43的中空管腔中,如此,当承载件25和第一可膨胀构件41均处于收缩状态时,消融导管1的整体尺寸(包括径向尺寸和轴向尺寸)减小,从而有利于消融导管1通过引导鞘在患者体内进行输送。如图9至图11所示,在膨胀状态下,第二可膨胀构件81自第一管体43的中空管腔的远端伸出并通过第二注入通道812注入流体而膨胀展开,使得第二可膨胀构件81的外表面紧贴第三目标组织区域。由此,膨胀展开的第一可膨胀构件41及第二可膨胀构件81均可以作为支撑结构,并沿同一轴向依次紧贴抵压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和第三目标组织区域,可以增加在轴向上对承载件25的支撑作用,从而能够使承载件25更好地对准第一目标组织区域的中心,提高消融组件20的对中性,也更有利于提高消融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可膨胀构件41和第二可膨胀构件81分别通过第一注入通道412和第二注入通道812注入的流体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此外,当第二可膨胀构件81注入流体而处于膨胀状态时,通过第二注入通道812抽吸去除第二可膨胀构件81内的流体,即可使膨胀状态下的第二可膨胀构件81转变为收缩状态。
在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一可膨胀构件41相同,第二可膨胀构件81可以是但不限于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球囊、气囊或者皮套等,具体可以由聚醚嵌段聚酰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及尼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材料制成,且膨胀展开的第二可膨胀构件81的形状可以为球形、圆柱形、心形、倒锥形、扁球形及椭球形中的其中一种。此外,膨胀展开的第二可膨胀构件81的最大径向尺寸为15mm-30mm。通过控制注入第二可膨胀构件81内的流体的总量,可以调节第二可膨胀构件81膨胀后的直径,从而适应不同患者的不同心脏组织生理结构大小。
进一步地,如图9至图11所示,在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第二可膨胀组件80还包括活动穿设于第一管体43的中空管腔中的第二管体83。第二可膨胀构件81设于第二管体83的外侧,且第二可膨胀构件81的远端与第二管体83的远端密封连接。与第一管体43类似,第二管体83也可以采用但不限于聚氨酯、聚乙烯及聚醚嵌段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且第二管体83的材料可以和内管21、外管23、第一管体43的材料相同或者不相同,对此不作限定。
不难理解,在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管体43的中空管腔中设置可活动的第二管体83,在使用消融导管1时,通过第二管体83牵拉收缩状态下的第二可膨胀构件81,即可方便地控制第二可膨胀构件81进出于第一管体43的中空管腔。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管体83的远端收容于第一管体43的中空管腔中时,第二可膨胀构件81跟随第二管体83收容于第一管体43的中空管腔中。如图9至图11所示,当第二管体83的远端自第一管体43的中空管腔的远端伸出时,第二管体83将第二可膨胀构件81推出第一管体43的中空管腔的远端,第二可膨胀构件81通过第二注入通道812注入流体后即可膨胀展开。
其中,第二注入通道812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
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11及图12,在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其中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可膨胀构件81的近端与第一管体43的远端外壁或内壁密封连接,第二管体83的外壁与第一管体43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即构成第二注入通道812,第二可膨胀构件81(即球囊)的内腔与第二注入通道812连通。
请一并参阅图13及图14,在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可膨胀构件81的近端与第二管体83的邻近其远端的外壁密封连接,第二管体83内设有第二通道834,且第二管体83的位于第二可膨胀构件81的相对两端之间的远端管壁开设有连通第二通道834的第二通孔832,第二通道834与第二通孔832连通构成第二注入通道812。换言之,第二注入通道812可以设置于第二管体83中。相比于将第二注入通道812设置于第二管体83和第一管体43之间,通过将第二注入通道812设置于第二管体83中,使得第二可膨胀构件81的相对两端均可以密封连接于第二管体83的远端部分而不必与第一管体43连接,第二管体83可以更方便地带动第二可膨胀构件81沿轴向进行运动,且运动范围更大,由此,第二可膨胀构件81可以根据需要抵压于距离第二目标组织区域更远的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消融导管1的使用灵活性。
可选地,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可膨胀构件41和第二可膨胀构件81中的至少一个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标测电极60,至少一个标测电极60用于连接外部标测设备,并将采集的电生理信号传递至外部标测设备。具体地,在本申请的第三实施例的其中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可膨胀构件81的外表面设有多个标测电极60,多个标测电极60在第二可膨胀构件81的外表面沿周向围成一个或者多个环形。由此,第二可膨胀构件81表面的多个标测电极60可以用于进行消融治疗前的电位标测,也可以用于进行消融治疗后的电位标测,以提示操作者消融效果的好坏,提高手术成功率。再者,由于膨胀展开后的第二可膨胀构件81的外表面紧贴第三目标组织区域,还有利于其表面的标测电极60更加精确地标测第三目标组织区域的电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消融导管1可以在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外表面设置至少一个标测电极60,多个标测电极60在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外表面沿周向围成一个或者多个环形,以用于精确地标测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电信号。
在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又一实施方式中,消融导管1可以在第一可膨胀构件41和第二可膨胀构件81的外表面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标测电极60,以用于精确地标测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和第三目标组织区域的电信号。
可选地,如图11所示,在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第一注入通道412还用于向第一可膨胀构件41内注入制冷剂,第二注入通道812还用于向第二可膨胀构件81内注入制冷剂,以使第一可膨胀构件41和第二可膨胀构件81分别用于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和第三目标组织区域进行冷冻消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注入通道412用于注入制冷剂,以使第一可膨胀构件41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进行冷冻消融,或者第二注入通道812用于注入制冷剂,以使第二可膨胀构件81对第三目标组织区域进行冷冻消融,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在本申请第三实施再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可膨胀构件41和第二可膨胀构件81可以一个用于设置标测电极60、另一个用于进行冷冻消融。例如,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标测电极60,以用于采集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电生理信号并传递至外部标测设备,第二注入通道812用于向第二可膨胀构件81内注入制冷剂,使第二可膨胀构件81用于对第三目标组织区域进行冷冻消融,或者,第一注入通道412用于向第一可膨胀构件41内注入制冷剂,使第一可膨胀构件41用于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进行冷冻消融,第二可膨胀构件81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标测电极60,以用于采集第三目标组织区域的电生理信号并传递至外部标测设备,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可膨胀组件40的远端设置第二可膨胀组件80,可以增加在轴向上对承载件25的支撑作用,从而使承载件25更好地对准第一目标组织区域的中心,提高消融组件20的对中性,也更有利于提高消融效果。再者,第一可膨胀构件41和第二可膨胀构件81均可以用于采集电信号和/或冷冻消融,第一可膨胀构件41和第二可膨胀构件81可以用于实现不同的功能组合,也增强了消融导管1的使用灵活性和实用性。
请一并参阅图15至图17,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消融导管1的结构与第三实施例中的消融导管1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二可膨胀组件80设于第一可膨胀组件40的一侧,第二可膨胀组件80和第一可膨胀组件40之中的任一个均可以用于抵压第二目标组织区域,增强了消融导管1的使用灵活性和实用性。
具体地,如图15至图17所示,在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内管21具有并排设置的第一轴向内腔和第二轴向内腔(图中未标号)。如图16所示,在收缩状态下,第二可膨胀构件81收容于内管21的第二轴向内腔中。可以理解的是,当收缩状态下的第一可膨胀构件41和第二可膨胀构件81分别收容于内管21的第一轴向内腔和第二轴向内腔中,且承载件25也处于收缩状态时,消融导管1的整体尺寸(包括径向尺寸和轴向尺寸)减小,从而有利于消融导管1通过引导鞘在患者体内进行输送。在膨胀状态下,第二可膨胀构件81自内管21的第二轴向内腔的远端伸出,并通过第二注入通道812注入流体而膨胀展开,使得第二可膨胀构件81的外表面紧贴于第二目标组织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5所示,在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可膨胀构件41和第二可膨胀构件81并排设置,因此,当第一可膨胀构件41和第二可膨胀构件81中的其中一个膨胀展开时,另一个处于收容状态而收容于内管21相应的轴向内腔中,从而避免第一可膨胀构件41和第二可膨胀构件81相互干扰而影响消融导管1的使用。膨胀展开的第一可膨胀构件41或者第二可膨胀构件81可以作为支撑结构,在轴向上起到支撑承载件25的作用,有利于消融组件20对准第一目标组织区域的中心并稳定承载件25,使得承载件25贴靠第一目标组织区域,从而可以通过消融件27实现较佳的消融效果。
此外,与前述的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在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第二可膨胀组件80中的第二管体83活动穿设于内管21的第二轴向内腔中,且消融导管1设有连通第二可膨胀构件81的第二注入通道812。
在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当第二管体83的远端收容于内管21的第二轴向内腔中时,第二可膨胀构件81跟随第二管体83收容于内管21的第二轴向内腔中。当第一可膨胀构件41收容于内管21的第一轴向内腔中且第二管体83的远端自内管21的第二轴向内腔的远端伸出时,第二管体83将第二可膨胀构件81推出内管21的第二轴向内腔的远端,使第二可膨胀构件81通过第二注入通道812注入流体而膨胀展开。
其中,在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其中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可膨胀构件81的近端与对应第二轴向内腔远端的内管21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二管体83的外壁与对应第二轴向内腔的内管2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第二注入通道812。当然,如图14所示,在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可膨胀构件81的近端与第二管体83的邻近其远端的外壁密封连接,第二管体83内设有第二通道834,且第二管体83的位于第二可膨胀构件81的相对两端之间的远端管壁开设有连通第二通道834的第二通孔832,第二通道834与第二通孔832连通构成第二注入通道812。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注入通道412也可以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例如,如图17所示,在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其中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相对两端均密封连接于第一管体43的远端部分而未连接内管21,第一注入通道412由设于第一管体43的第一通道434及第一通孔432连通构成。再例如,在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远端密封连接于第一管体43的远端,第一可膨胀构件41的近端与对应第一轴向内腔远端的内管21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一管体43的外壁与对应第一轴向内腔的内管2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第一注入通道41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当需要使承载件25对准第一目标组织区域(如肺静脉)中心并将承载件25稳定地紧贴第一目标组织区域以进行消融时,可以选择第一可膨胀构件41和第二可膨胀构件81之中的任一个伸出内管21相应的轴向内腔,然后在通过相应的注入通道注入流体膨胀,从而利用膨胀后的第一膨胀构件41或第二膨胀构件81支撑承载件25对准第一目标组织区域的中心。
可选地,在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第一可膨胀构件41和/或第二可膨胀构件81的外表面可以设置至少一个标测电极60,以用于采集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电信号并传递给外部标测设备。当然,第一可膨胀构件41和/或第二可膨胀构件81可以注入制冷剂,以用于对第二目标组织区域进行冷冻消融。第一可膨胀构件41和第二可膨胀构件81可以用于实现不同的功能组合,增强了消融导管1的使用灵活性和实用性,对此不再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18及图19,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消融导管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消融导管1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五实施例中,消融组件20中的承载件25还包括支撑框254,每一承载杆252的远端连接支撑框254的近端,支撑框254的远端连接内管21的远端,支撑框254用于使相邻的两个承载杆252保持间距,有利于提高承载件25的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18及图19所示,支撑框254包括若干主杆2541以及若干分杆2543,若干主杆2541绕内管21的周向排布,每一主杆2541的远端连接内管21的远端,每一主杆2541的近端对应连接两根分杆2543的远端,每一主杆2541对应的两根分杆2543的近端沿相互背离的方向延伸,且每一主杆2541对应的两根分杆2543的近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承载杆252的远端。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中,通过在承载件25的远端设置支撑框254,可以提高承载件25的稳定性,从而防止消融导管1在工作时因承载杆252偏移而产生电火花、以及防止相邻的承载杆252上的消融件27相接触而产生短路,从而避免造成对第一目标组织区域的击穿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再者,由于支撑框254的分杆2543的牵拉约束作用,还可以使得承载杆252在形变过程中间距变化不会太大,有利于保持承载件25的整体结构(即保持网篮结构、球形结构等),使得承载件25在消融过程中保持较佳的对中效果,也保持了较佳的支撑力。此外,承载件25保持网篮结构或球体结构等几何形状,使消融导管1具备了在任意角度上贴靠第一目标组织区域以实现消融的能力,大大减少了操作者的操作难度,节省了治疗时间,提高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控制第一可膨胀构件41和第二可膨胀构件81进出相应的管腔,第一可膨胀组件40和第二可膨胀组件80分别设置有了第一管体43和第二管体83。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可膨胀组件40可以不设置第一管体43和/或第二可膨胀组件80可以不设置第二管体83,通过注入流体时产生的动量将收容于相应管腔中的第一可膨胀构件41和第二可膨胀构件81推出相应的管腔,并使第一可膨胀构件41和第二可膨胀构件81膨胀展开,同样可以实现支撑承载件25的作用,进而提高消融导管1的对中性,以实现较佳的消融效果。
以上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消融组件,其用于对第一目标组织区域进行消融,所述消融组件包括内管,所述内管具有第一轴向内腔;及
第一可膨胀组件,其包括第一可膨胀构件,所述消融导管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的第一注入通道;
其中,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具有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轴向内腔中;在所述膨胀状态下,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自所述第一轴向内腔的远端伸出并通过所述第一注入通道注入流体而膨胀展开,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的外表面紧贴第二目标组织区域,所述第二目标组织区域邻近所述第一目标组织区域且位于所述第一目标组织区域的远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膨胀组件还包括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向内腔中的第一管体,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设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远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的远端密封连接;
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近端与所述内管的远端外壁或者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与所述内管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第一注入通道;或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近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的邻近其远端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管体内设有第一通道,且所述第一管体的位于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的相对两端之间的远端管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构成所述第一注入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具有中空管腔,所述消融导管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可膨胀组件的远端的第二可膨胀组件,所述第二可膨胀组件包括第二可膨胀构件,所述消融导管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的第二注入通道;
其中,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具有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收容于所述中空管腔中;在所述膨胀状态下,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自所述中空管腔的远端伸出并通过所述第二注入通道注入所述流体而膨胀展开,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的外表面紧贴第三目标组织区域,所述第三目标组织区域邻近所述第二目标组织区域且位于所述第二目标组织区域的远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膨胀组件还包括活动穿设于所述中空管腔中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设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远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的远端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近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的远端外壁或者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第二注入通道;或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近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的邻近其远端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管体内设有第二通道,且所述第二管体的位于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的相对两端之间的远端管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构成所述第二注入通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还具有与所述第一轴向内腔并排设置的第二轴向内腔,所述消融导管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可膨胀组件的一侧的第二可膨胀组件;
所述第二可膨胀组件包括第二可膨胀构件,所述消融导管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的第二注入通道;
其中,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具有收缩状态和膨胀状态;在所述收缩状态下,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收容于所述第二轴向内腔中;在所述膨胀状态下,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自所述第二轴向内腔的远端伸出并通过所述第二注入通道注入所述流体而膨胀展开,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的外表面紧贴所述第二目标组织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膨胀组件还包括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二轴向内腔中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设于所述第二管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远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的远端密封连接;
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近端与对应所述第二轴向内腔远端的所述内管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管体的外壁与对应所述第二轴向内腔的所述内管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第二注入通道;或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的近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的邻近其远端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管体内设有第二通道,且所述第二管体的位于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的相对两端之间的远端管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构成所述第二注入通道;
和/或,所述第一可膨胀组件还包括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向内腔中的第一管体,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设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且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远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的远端密封连接;
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近端与对应所述第一轴向内腔远端的所述内管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与对应所述第一轴向内腔的所述内管的内壁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第一注入通道;或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的近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的邻近其远端的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管体内设有第一通道,且所述第一管体的位于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的相对两端之间的远端管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构成所述第一注入通道。
7.如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入通道还用于向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内注入制冷剂,以使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用于进行冷冻消融;
和/或,所述第二注入通道还用于向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内注入制冷剂,以使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用于进行冷冻消融。
8.如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标测电极,和/或,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标测电极;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标测电极用于连接外部标测设备,并将采集的电生理信号传递至所述外部标测设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的外表面设有多个标测电极,所述多个标测电极在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的外表面沿周向围成至少一个环形;
和/或,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的外表面设有多个标测电极,所述多个标测电极在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的外表面沿周向围成至少一个环形。
10.如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标测电极,所述至少一个标测电极用于连接外部标测设备,并将采集的电生理信号传递至所述外部标测设备,所述第二注入通道还用于向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内注入制冷剂,以使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用于进行冷冻消融;
或者,所述第一注入通道还用于向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内注入制冷剂,以使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用于进行冷冻消融,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标测电极,所述至少一个标测电极用于连接外部标测设备,并将采集的电生理信号传递至所述外部标测设备。
11.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入通道还用于向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内注入制冷剂,以使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用于进行冷冻消融;
或者,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的外表面设有至少一个标测电极,所述至少一个标测电极用于连接外部标测设备,并将采集的电生理信号传递至所述外部标测设备。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标测电极为金属、导电聚合物、导电油墨或者印刷电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
13.如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膨胀展开的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和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的形状为球形、圆柱形、心形、倒锥形、扁球形及椭球形中的其中一种;
和/或,膨胀展开的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和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的最大径向尺寸为15mm-30mm;
和/或,所述第一可膨胀构件和所述第二可膨胀构件为聚醚嵌段聚酰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及尼龙中的其中一种材料制成的可膨胀构件。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融组件还包括外管、承载件及至少一消融件,所述内管活动穿设于所述外管中,所述承载件包括绕所述内管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承载杆,每一所述承载杆的近端连接所述外管的远端,每一所述承载杆的远端连接所述内管的远端,所述至少一消融件对应设置于至少一所述承载杆上,所述至少一消融件用于连接外部消融能量源以向所述第一目标组织区域传递所述外部消融能量源输出的消融能量。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还包括支撑框,每一所述承载杆的远端连接所述支撑框的近端,所述支撑框的远端连接所述内管的远端,所述支撑框用于使相邻的两个所述承载杆保持间距。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包括若干主杆以及若干分杆,所述若干主杆绕所述内管的周向排布,每一所述主杆的远端连接所述内管的远端,每一所述主杆的近端对应连接两根所述分杆的远端,每一所述主杆对应的两根所述分杆的近端沿相互背离的方向延伸,且每一所述主杆对应的两根所述分杆的近端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承载杆的远端。
17.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为聚氨酯、聚乙烯及聚醚嵌段酰胺中的其中一种材料制成的管体。
18.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消融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为聚氨酯、聚乙烯及聚醚嵌段酰胺中的其中一种材料制成的管体。
CN202123237206.0U 2021-12-20 2021-12-20 消融导管 Active CN2173908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37206.0U CN217390844U (zh) 2021-12-20 2021-12-20 消融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37206.0U CN217390844U (zh) 2021-12-20 2021-12-20 消融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90844U true CN217390844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31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37206.0U Active CN217390844U (zh) 2021-12-20 2021-12-20 消融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908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64486B2 (en) Ablation device for cardiac tissue, especially for forming a circular lesion around a vessel orifice in the heart
EP1341463B1 (en) Ablation catheter assembly for isolating a pulmonary vein
US7081115B2 (en) Probes having helical and loop shaped inflatable therapeutic elements
US8353900B2 (en) Miniature circular mapping catheter
WO2020056031A1 (en) Heated vapor abl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cardiac conditions
US8116884B2 (en) Miniature circular mapping catheter
CN114271926B (zh) 消融导管
CN215874912U (zh) 一种消融导管及医用装置
CN114191071B (zh) 消融装置
IL307776A (en) A basket catheter with a porous sleeve
CN217390844U (zh) 消融导管
RU259278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адаптируемое дл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го изолирования легочных сосудов при мерцательной аритмии
CN114642469A (zh) 左心耳消融装置及控制方法
JP2016523584A (ja) 逆ループ型アブレーション器具
CN115363745B (zh) 消融导管
US20230190365A1 (en) Basket catheter with cushioning porous sheath cover
CN219048803U (zh) 一种多球囊消融系统
CN219331878U (zh) 脉冲消融导管及其系统
EP4356857A1 (en) Basket catheter with porous sheath
WO2024024173A1 (ja) カテーテル及び医療システム並びにカテーテルの操作方法
US20240207587A1 (en) Rapid depressurization of irrigated balloon catheter
US20240315766A1 (en) Dilator with built-in balloon for use during transseptal procedure
CN115844512A (zh) 一种消融导管及医用装置
CN116262069A (zh) 脉冲消融导管及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