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86707U - 线束接头、电气装置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线束接头、电气装置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86707U
CN217386707U CN202220519501.0U CN202220519501U CN217386707U CN 217386707 U CN217386707 U CN 217386707U CN 202220519501 U CN202220519501 U CN 202220519501U CN 217386707 U CN217386707 U CN 217386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tubular
wire
metal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1950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明洋
魏庆奇
卢斌
徐英洲
董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roup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roup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roup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roup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1950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86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86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867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束接头、电气装置及车辆,属于电气技术领域。所述线束接头包括:线束和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可以套设在线束的外侧,以便于通过金属壳体实现线束与电气装置的插接,并且线束中的屏蔽层可以和金属壳体电连接,从而屏蔽层可以通过金属壳体接地,无需在屏蔽层的一端焊接接地引线以使得屏蔽层接地。该线束接头可以简化线束接头的使用和制造过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线束接头的使用和制造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实现了提高线束接头的使用和制造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线束接头、电气装置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束接头、电气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高压线束的应用较为广泛,汽车上通常采用高压线束进行高压电传输,实现动力传递。高压线束包括导电用的铜线,还包括一层包裹在铜线外的屏蔽层。该屏蔽层能够抑制高压线束的电场辐射干扰其他元器件。
相关技术中一种线束接头包括线束和塑料壳体,其中线束的屏蔽层在的端部焊接有接地引线,接地引线折弯后向线束接头的外延伸,并通过接线端子接地,实现屏蔽层接地以释放静电和干扰信号的效果。
但是上述线束接头的使用和制造过程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束接头、电气装置及车辆。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线束接头,所述线束接头包括:
线束和金属壳体;
所述线束包括导线、绝缘层和屏蔽层,所述绝缘层包覆在所述导线外,所述导线包括连接的第一导线段和第二导线段,所述绝缘层包覆在所述第一导线段和所述第二导线段外,所述屏蔽层包覆在所述第一导线段外的绝缘层外;
所述金属壳体套设在所述线束外,且所述金属壳体接地,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第一管状壳体,所述第一管状壳体套设在所述屏蔽层外,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由所述第一管状壳体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导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屏蔽层靠近所述第二导线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延伸部接触;所述第一管状壳体的内壁呈直筒状。
可选地,所述金属壳体还包括第二管状壳体,所述第二管状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二导线段外,且与所述第一延伸部远离所述第一管状壳体的外壁的一端连接;
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由所述第二管状壳体远离所述第一管状壳体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二导线段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线束接头还包括管状卡扣,所述管状卡扣具有管状部以及与所述管状部的一端连接的钩状部,所述管状部位于所述第二管状壳体与所述第二导线段外的绝缘层之间,所述钩状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靠近所述第一管状壳体的一侧搭接。
可选地,所述线束接头还包括压接环,所述压接环位于所述屏蔽层与所述第一管状壳体之间;
所述压接环的一端与所述屏蔽层靠近所述第二导线段的一端接触。
可选地,所述金属壳体还包括第三管状壳体,所述第三管状壳体与所述第一管状壳体远离所述第二管状壳体的一端连接;
所述线束接头还包括紧固环,所述紧固环套设在所述屏蔽层外,所述第三管状壳体套设在所述紧固环外,所述第三管状壳体的壁厚小于所述第一管状壳体的壁厚。
可选地,所述线束接头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管状壳体与所述屏蔽层之间,且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端与所述压接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紧固环抵接;
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内壁具有环绕所述第二导线段的环形卡槽;
所述线束接头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卡在所述环形卡槽中,且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管状部的外侧接触。
可选地,所述金属壳体上还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管状壳体的外壁连接,所述安装部用于连接所述金属壳体与外界电气装置;
所述金属壳体的第一管状壳体、第二管状壳体、第三管状壳体以及安装部为一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气装置,所述电气装置包括上述的线束接头,所述电气装置还包括金属箱体,所述金属箱体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线束接头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处,且所述线束接头的第二管状壳体位于所述金属箱体的内部,所述金属壳体与所述金属箱体接触,所述金属箱体接地。
可选地,所述电气装置还包括螺栓,所述金属箱体上还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线束接头的安装部具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螺栓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中,所述线束接头的安装部与所述金属箱体的外面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提供了一种线束接头,该线束接头包括:线束和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可以套设在线束的外侧,以便于通过金属壳体实现线束与电气装置的插接,并且线束中的屏蔽层可以和金属壳体电连接,从而屏蔽层可以通过金属壳体接地,无需在屏蔽层的一端焊接接地引线以使得屏蔽层接地。该线束接头可以简化线束接头的使用和制造过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线束接头的使用和制造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实现了提高线束接头的使用和制造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线束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线束接头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屏蔽层是使用金属网状编织层把导线包裹起来的一种传输线,金属网状编织层通常采用的材料可以包括红铜或者镀锡铜。屏蔽层在线束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接地,以将线束的干扰信号导入大地。屏蔽层可以减少外电磁场对线束(如:电源或通信线路)的影响,还可以防止线束向外辐射电磁能量。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上的电子器件越来越多,整车电磁兼容(英文: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写:EMC)测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线束上,尤其高压线束增加屏蔽层,能够改善汽车的EMC测试性能的结构。EMC测试指的是对电子产品在电磁场方面干扰大小(电磁骚扰测试)和抗干扰能力(电磁抗扰度测试)的综合评定。
目前,为了将线束的屏蔽层接地,通常在屏蔽层的端部焊接有接地引线,接地引线折弯后向线束接头的外延伸,并通过接线端子连接到其他的设备上,以进行接地,实现屏蔽层接地以释放静电和干扰信号的效果。
但是,该方式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在线束接头制造的过程中,焊接接地引线使得线束接头的制造过程较为繁琐。
第二个问题是线束接头在使用的过程中,接地引线还要再与其他设备通过U型或者O型接线端子进行固定以实现接地,这导致线束接头的使用较为不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束接头和电气装置,能够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线束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线束接头的俯视图。请参考图1和图2。该线束接头10可以包括:线束11和金属壳体12。
线束11可以包括导线111、绝缘层112和屏蔽层113,绝缘层112可以包覆在导线111外,导线111可以包括连接的第一导线段1111和第二导线段1112。绝缘层112可以包覆在第一导线段1111和第二导线段1112外,屏蔽层113可以包覆在第一导线段1111外的绝缘层112外。即就是,第一导线段1111外可以包覆有绝缘层112和屏蔽层113,第二导线段1112外可以包覆有绝缘层112。
金属壳体12可以套设在线束11外,且金属壳体12可以接地,金属壳体12可以通过与其他电气装置的接地金属箱体接触以进行接地。金属壳体12可以包括第一管状壳体121,第一管状壳体121可以套设在屏蔽层113外。金属壳体12还可以包括由第一管状壳体121的一端121a向靠近导线111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24,线束11的屏蔽层113靠近第二导线段1112的一端113a,可以与第一延伸部124接触。如此,可以通过线束11的屏蔽层113与第一延伸部124电连接,使得线束11的屏蔽层113通过金属壳体12接地。如此,便无需在屏蔽层113的一端焊接接地引线以使得屏蔽层113接地。第一管状壳体121的内壁可以呈直筒状。
第一导线段1111可以从金属壳体12的一端12a伸出,第二导线段1112可以从金属壳体12的另一端12b伸出,以便于能够通过金属壳体12实现线束11与电气装置的插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束接头,该线束接头包括:线束和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可以套设在线束的外侧,以便于通过金属壳体实现线束与电气装置的插接,并且线束中的屏蔽层可以和金属壳体电连接,从而屏蔽层可以通过金属壳体接地,无需在屏蔽层的一端焊接接地引线以使得屏蔽层接地。该线束接头可以简化线束接头的使用和制造过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线束接头的使用和制造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实现了提高线束接头的使用和制造效率的效果。
可选地,如图1所示,线束11还可以包括保护层114,保护层114可以包覆在第一导线段1111外的屏蔽层113外,以对屏蔽层113进行保护。在将线束11的屏蔽层113与第一延伸部124电连接时,可以先将部分屏蔽层113外的一段保护层114进行剥离,露出该部分屏蔽层113,并将该部分屏蔽层113与绝缘层112剥开,将剥开的部分屏蔽层113置于第一延伸部124处,使线束11屏蔽层113与第一延伸部124电连接。
金属壳体12还可以包括第二管状壳体122。第二管状壳体122可以套设在第二导线段1112外,且与第一延伸部124远离第一管状壳体121的外壁的一端124a连接,第二管状壳体122可以用于保护第二导线段1112。并且,第二管状壳体122的径向尺寸可以小于第一管状壳体121的径向尺寸,以便于第二管状壳体122固定第二导线段1112和包裹在第二导线段1112外的绝缘层112。金属壳体20还可以包括第二延伸部125,第二延伸部125由第二管状壳体122远离第一管状壳体121的一端122a向靠近第二导线段1112的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125可以进一步固定第二导线段1112和包裹在第二导线段1112外的绝缘层112。
可选地,线束接头10还可以包括管状卡扣16,管状卡扣16可以具有管状部161,以及与管状部161的一端161a连接的钩状部162。管状部161可以位于第二管状壳体122与第二导线段1112外的绝缘层112之间,钩状部162可以与第二延伸部125靠近第一管状壳体121的一侧搭接。如此,线束接头10可以通过管状卡扣16固定线束11和第二管状壳体122,避免线束11在于其他电气装置插接的过程中,线束11和第二管状壳体122的摩擦过多而对线束11造成磨损的现象。
可选地,线束接头10还可以包括压接环13,压接环13可以位于屏蔽层113与第一管状壳体121之间。压接环13的一端13a可以与线束11的屏蔽层113靠近线束11的第二导线段1112的一端113a接触,且线束11的屏蔽层113靠近第二导线段1112的一端113a,可以与第一延伸部124接触。即就是,压接环13可以将屏蔽层113压紧在第一延伸部124上,以提高屏蔽层113与第一延伸部124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屏蔽层113通过金属壳体11的接地失效。
在将线束11的屏蔽层113与第一延伸部124电连接时,可以先将部分屏蔽层113外的一段保护层114进行剥离,露出该部分屏蔽层113,并将该部分屏蔽层113与绝缘层112剥开,将剥开的部分屏蔽层113置于压接环13和第一延伸部124之间的环状空隙中,以使得线束11的屏蔽层113与第一延伸部124电连接。
压接环13的材料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英文:polybutyleceterephthalate;简写:PBT)、聚丙烯(英文:polypropylene;简写:PP)中的一种。其中,PBT为乳白色半透明或者不透明的结晶型热塑性聚酯。PP是丙烯通过加聚反应而成的聚合物,其外观呈白色或者透明。
可选地,如图1所示,金属壳体12还可以包括第三管状壳体123,第三管状壳体123可以与第一管状壳体121远离第二管状壳体122的一端121b连接。
所述线束接头10还可以包括紧固环14,紧固环14可以套设在屏蔽层113外,第三管状壳体123可以套设在紧固环14外,紧固管14可以用于填充第三管状壳体123与位于第三管状壳体123内的线束11之间的缝隙,以在线束11的长度方向上固定第三管状壳体123,避免线束11和第三管状壳体123脱离,进而可以避免线束11和金属壳体12分离。
第三管状壳体123的壁厚可以小于第一管状壳体121的壁厚。如此,在线束接头10的制造过程中,可以使用铆合设备将第三管状壳体123朝向线束11的方向收紧,以使得第三管状壳体123有轻微的形变,进而使得第三管状壳体123可以夹紧位于第三管状壳体123内侧的紧固环14和线束11。第三管状壳体123的壁厚较小,可以降低第三管状壳体123的收紧难度。
紧固环14的材料可以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英文:polybutyleceterephthalate;简写:PBT)、聚丙烯(英文:polypropylene;简写:PP)中的一种。
可选地,线束接头10还可以包括第一密封圈151,第一密封圈151可以位于第一管状壳体121与屏蔽层113之间,且第一密封圈151的一端15a与压接环13抵接,另一端15b与紧固环14抵接。压接环13和紧固环14可以在线束11的长度方向上挤压第一密封圈151,使得第一密封圈151膨胀变形而对线束11进行紧固与密封,从而达到对线束11的紧固和密封的效果。
第一密封圈151的材料可以包括三元乙丙橡胶(英文:Ethylene Propylene DieneMonomer;简写:EPDM),三元乙丙橡胶是乙烯、丙烯和少量的非共轭二烯烃的共聚物,是乙丙橡胶的一种。
可选地,第二延伸部125的内壁具有环绕第二导线段1112的第一环形卡槽1251;
线束接头10还可以包括第二密封圈152,第二密封圈152卡在第一环形卡槽1251中,且第二密封圈152与管状卡扣16的管状部161的外侧接触。如此,可以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水汽进入到金属壳体10的内部侵蚀屏蔽层113,以避免屏蔽层113受到损坏。
可选地,如图2所示,金属壳体12上还可以具有安装部17,安装部17可以与第一管状壳体121的外壁连接,安装部17可以用于连接金属壳体12与外界电气装置。安装部17可以为板状安装部,以便于安装部与其他的电气装置匹配。
金属壳体12的第一管状壳体121、第二管状壳体122、第三管状壳体123以及安装部17可以为一体结构,可以金属壳体12的可靠性,进而可以提高线束接头11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束接头,该线束接头包括:线束和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可以套设在线束的外侧,以便于通过金属壳体实现线束与电气装置的插接,并且线束中的屏蔽层可以和金属壳体电连接,从而屏蔽层可以通过金属壳体接地,无需在屏蔽层的一端焊接接地引线以使得屏蔽层接地。该线束接头可以简化线束接头的使用和制造过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线束接头的使用和制造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实现了提高线束接头的使用和制造效率的效果。
如图3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电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气装置20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线束接头10,电气装置20还可以包括金属箱体21,金属箱体21上可以具有第一通孔211,线束接头10可以位于第一通孔211处,且线束接头10的第二管状壳体122可以位于金属箱体21的内部,金属箱体21内可以放置电路板等器件,线束接头10中的线束11可以和电路板电连接。
线束接头10的金属壳体12可以与金属箱体21接触,金属箱体21接地,如此,线束11中的屏蔽层113可以通过金属壳体12以及金属箱体21接地。
可选地,电气装置20还可以包括螺栓(图中未示出),金属箱体21上还可以具有第二通孔212,线束接头10的安装部17具有与第二通孔212对应的第三通孔171,螺栓22位于第二通孔212与第三通孔171中,线束接头10的安装部17与金属箱体21的外面贴合。即就是可以通过螺栓22将线束接头10与金属箱体21连接在一起,以使得线束接头10与金属箱体21的连接较为稳定,避免线束11在使用的过程中与金属箱体21中的器件脱离。
可选地,第一管状壳体121的外壁可以与第一通孔211的内壁贴合。线束接头10的第一管状壳体121的外壁可以具有环绕第一管状壳体121的箱体环形卡槽19,线束接头10还包括密封环18,密封环18卡在箱体环形卡槽19中,且密封环18与第一通孔211的内壁接触。密封环18可以对第一管状壳体121的外壁与第一通孔211的内壁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如此,可以避免外界的水气从金属箱体21的第一通孔211处进入金属箱体21,对金属箱体21内的器件进行氧化侵蚀而导致该器件损坏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气装置,该电气装置中的线束接头包括:线束和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可以套设在线束的外侧,以便于通过金属壳体实现线束与电气装置的插接,并且线束中的屏蔽层可以和金属壳体电连接,从而屏蔽层可以通过金属壳体接地,无需在屏蔽层的一端焊接接地引线以使得屏蔽层接地。该线束接头可以简化线束接头的使用和制造过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线束接头的使用和制造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实现了提高线束接头的使用和制造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气装置。
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元件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外”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外,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元件被称为在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个元件之间唯一的元件,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接头包括:线束和金属壳体;
所述线束包括导线、绝缘层和屏蔽层,所述绝缘层包覆在所述导线外,所述导线包括连接的第一导线段和第二导线段,所述绝缘层包覆在所述第一导线段和所述第二导线段外,所述屏蔽层包覆在所述第一导线段外的绝缘层外;
所述金属壳体套设在所述线束外,且所述金属壳体接地,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第一管状壳体,所述第一管状壳体套设在所述屏蔽层外,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由所述第一管状壳体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导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屏蔽层靠近所述第二导线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延伸部接触;所述第一管状壳体的内壁呈直筒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还包括第二管状壳体,所述第二管状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二导线段外,且与所述第一延伸部远离所述第一管状壳体的外壁的一端连接;
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由所述第二管状壳体远离所述第一管状壳体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二导线段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接头还包括管状卡扣,所述管状卡扣具有管状部以及与所述管状部的一端连接的钩状部,所述管状部位于所述第二管状壳体与所述第二导线段外的绝缘层之间,所述钩状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靠近所述第一管状壳体的一侧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接头还包括压接环,所述压接环位于所述屏蔽层与所述第一管状壳体之间;
所述压接环的一端与所述屏蔽层靠近所述第二导线段的一端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还包括第三管状壳体,所述第三管状壳体与所述第一管状壳体远离所述第二管状壳体的一端连接;
所述线束接头还包括紧固环,所述紧固环套设在所述屏蔽层外,所述第三管状壳体套设在所述紧固环外,所述第三管状壳体的壁厚小于所述第一管状壳体的壁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接头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管状壳体与所述屏蔽层之间,且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端与所述压接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紧固环抵接;
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内壁具有环绕所述第二导线段的环形卡槽;
所述线束接头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卡在所述环形卡槽中,且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管状部的外侧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上还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管状壳体的外壁连接,所述安装部用于连接所述金属壳体与外界电气装置;
所述金属壳体的第一管状壳体、第二管状壳体、第三管状壳体以及安装部为一体结构。
8.一种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线束接头,所述电气装置还包括金属箱体,所述金属箱体上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线束接头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处,且所述线束接头的第二管状壳体位于所述金属箱体的内部,所述金属壳体与所述金属箱体接触,所述金属箱体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装置还包括螺栓,所述金属箱体上还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线束接头的安装部具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螺栓位于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中,所述线束接头的安装部与所述金属箱体的外面贴合。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气装置。
CN202220519501.0U 2022-03-10 2022-03-10 线束接头、电气装置及车辆 Active CN217386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19501.0U CN217386707U (zh) 2022-03-10 2022-03-10 线束接头、电气装置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19501.0U CN217386707U (zh) 2022-03-10 2022-03-10 线束接头、电气装置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86707U true CN217386707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101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19501.0U Active CN217386707U (zh) 2022-03-10 2022-03-10 线束接头、电气装置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867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81059B2 (en) Shielded wire
US6991493B2 (en) Shielded wire-connecting structure
EP2667458B1 (en) Connector
US6583352B2 (en)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structure
US8808026B2 (en) Waterproof structure
US7494348B1 (en) Cable termin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9472901B2 (en) Shield connector structure
JP6086381B2 (ja) コネクタ構造
KR20130137026A (ko) 실드 커넥터
US9466967B2 (en) Oil-cooled equipment harness
JP2014029780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構造
JP2014127241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構造
CN210692111U (zh) 一种电缆屏蔽接地处理装置
US5997353A (en) Metallic connector housing
CN217386707U (zh) 线束接头、电气装置及车辆
JP3257216B2 (ja) シールド電線のアース構造
CN112563828A (zh) 圆形连接器的屏蔽结构
CN216872287U (zh) 线束接头、电气装置及车辆
JP2003317876A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構造
CN106374252B (zh) 一种多触点屏蔽连接器
CN208571076U (zh) 一种拖车线束上防水效果好的车灯插座
JP3257202B2 (ja) シールド電線のアース構造
CN216818849U (zh) 一种兼具屏蔽网安装及导线绝缘功能的屏蔽绝缘接头
CN217956219U (zh) 一种密封接地一体式的高压线束
CN217306148U (zh) 一种汽车照明灯线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