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78690U - 一种道闸及传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道闸及传动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78690U CN217378690U CN202220922271.2U CN202220922271U CN217378690U CN 217378690 U CN217378690 U CN 217378690U CN 202220922271 U CN202220922271 U CN 202220922271U CN 217378690 U CN217378690 U CN 2173786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put shaft
- rod
- linkage rod
- barrier gate
- positio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闸及传动机构,所述道闸的传动机构包括安装架、输入轴、输出轴、第一连动组件、第三连动杆、加强件和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动组件、第三连动杆分别与输入轴、输出轴周向固定,通过第一连动组件、第三连动杆的铰接配合,可实现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扭矩的传递,继而实现驱动电机带动道闸杆转动的基础功能;通过增加加强件并通过连接件使加强件与第三连动杆同步转动,即可将道闸杆和输出轴作用在第三连动杆上的力分为两部分,并分别作用至第三连动杆的不同位置上,有效的防止第三连动杆因局部受力过大导致的破裂损坏,有效的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闸及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道闸又称挡车器,是一种用于限制机动车在行车道路上行驶的出入口管理设备,现广泛应用于公路收费站、停车场等场所。道闸通常包括道闸机箱和设于道闸机箱内的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用于驱动道闸杆摆动至水平位置或竖直位置,摆杆处于水平位置时表示禁止通行,而摆杆处于竖直放置时表示车辆放行。
现有传动机构主要由输入轴、输出轴和多个连杆组成,所述输入轴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输出轴与道闸杆传动连接,所述多个连杆依次铰接以实现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扭矩的传递。其中,所述连杆与输出轴是通过轴和孔的配合进行固定连接,但由于道闸杆的自身重量较大,且连杆受力的位置都集中在与输出轴配合的连杆孔壁上,导致连杆容易发生破裂,稳定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闸及传动机构,以解决现有传动机构的连杆局部受力过大导致的连杆容易破裂,稳定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道闸的传动机构,设置在驱动电机和道闸杆之间进行传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安装架;
输入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并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输出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并与所述道闸杆传动连接;
第一连动组件,与所述输入轴周向固定,以跟随所述输入轴转动;
第三连动杆,与所述输出轴周向固定,以带动所述输出轴转动;
加强件,与所述输出轴周向固定;
连接件,连接所述加强件和所述第三连动杆,以实现所述加强件和所述第三连动杆的同步转动;
其中,所述第三连动杆和所述第一连动组件铰接,以实现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之间扭矩的传递。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连动组件包括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所述第一连动杆与所述输入轴周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动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动杆和所述第三连动杆铰接,以实现所述第一连动杆和所述第三连动杆之间扭矩的传递。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三连动杆与所述第一连动组件铰接的部位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一侧,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输出轴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杆,所述第三连动杆和所述加强件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连接杆依次穿设在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上。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固定孔为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为螺纹孔,所述连接杆为连接螺杆,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后与所述第一固定孔螺纹连接,且所述连接杆的螺帽贴靠在所述加强件的一侧。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加强件包括加强板体、第一调位部、第二调位部和第一调位件,所述加强板上开设有第一输出轴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输出轴孔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调位部和第二调位部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调位部和第二调位部之间的间隙与第一输出轴孔连通,所述第一调位件分别连接第一调位部、第二调位部,用于调节第一调位部和第二调位部的间距,以调整第一输出轴孔的孔径。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三连动杆包括第三杆体、第三调位部、第四调位部和第二调位件,所述第三杆体上开设有第二输出轴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输出轴孔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三调位部、第四调位部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三调位部、第四调位部之间的间隙与第二输出轴孔连通,所述第二调位件分别连接第三调位部、第四调位部,用于调节第三调位部、第四调位部的间距,以调整第二输出轴孔的孔径;
其中,所述第三调位部、第四调位部、第一固定孔之间的位置分别与第一调位部、第二调位部、第二固定孔之间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架和所述第一连动杆之间,以限定所述第一连动杆的转动角度;和/或,
所述第一连动杆、第二连动杆、第三连动杆、加强件和连接件的材料均为铝合金材料。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固定限位部、第二固定限位部、第一移动限位部和第二移动限位部,所述第一固定限位部、所述第二固定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移动限位部和所述第二移动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动杆上,且随着所述第一连动杆的来回转动,所述第一移动限位部移动至贴靠在所述第一固定限位部上,或所述第二移动限位部移动至贴靠在所述第二固定限位部上;和/或,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感应片和传感器,所述感应片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件上随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且与所述驱动电机通信连接,其中,所述感应片随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至所述传感器一侧被所述所述传感器感应时,所述传感器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驱动电机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关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道闸,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所述道闸包括道闸机箱,道闸杆,驱动电机,以及如以上所述的道闸的传动机构,所述道闸的传动机构、驱动电机设置在道闸机箱内部,所述道闸杆转动设置在道闸机箱外侧,所述传动机构传动连接驱动电机和道闸杆,以实现驱动电机带动道闸杆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道闸及传动机构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道闸的传动机构通过第一连动组件、第三连动杆的铰接配合,可实现输入轴和输出轴之间扭矩的传递,继而实现驱动电机带动道闸杆转动的基础功能;通过增加与输出轴周向固定的加强件,并通过连接件使加强件与第三连动杆同步转动,即可将道闸杆和输出轴作用在第三连动杆上的力分为两部分,并分别作用至第三连动杆的不同位置上;具体的,一部分力是通过第三连动杆和输出轴连接的部位作用在第三连动杆上,另一部分力通过连接件与第三连动杆连接的部位作用在第三连动杆上;有效的防止因第三连动杆局部受力过大导致的破裂损坏,有效的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道闸的结构示意图(省略道闸杆和部分道闸机箱);
图2是图1中道闸的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图1中道闸的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省略部分结构);
图4是图1中道闸的传动机构的爆炸示意图(省略部分结构)。
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00、传动机构;200、驱动电机;300、道闸机箱;
11、安装架;111、半环形安装板;12、输入轴;13、输出轴;
2、第一连动组件;21、第一连动杆;22、第二连动杆;
3、第三连动杆;31、第一固定孔;32、第三杆体;33、第三调位部; 34、第四调位部;35、第二调位件;36、第二输出轴孔;
4、加强件;41、连接件/连接杆;42、第二固定孔;43、加强板体;44、第一调位部;441、调位螺纹孔;45、第二调位部;451、调位通孔;46、第一调位件/调位螺杆;47、第一输出轴孔;
5、限位结构;51、第一固定限位部;52、第二固定限位部;53、第一移动限位部;54、第二移动限位部;55、限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安装于”或“设置于”或“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道闸的传动机构100,设置在驱动电机200 和道闸杆(图中未示出)之间进行传动,请参照图1至图4,传动机构100 包括安装架11、输入轴12、输出轴13、第一连动组件2、第三连动杆3、加强件4和连接件41,输入轴12转动设置在安装架11上并与驱动电机200 传动连接,输出轴13转动设置在安装架11上并与道闸杆传动连接,第一连动组件2与输入轴12周向固定,以跟随输入轴12转动,第三连动杆3 与输出轴13周向固定,以带动输出轴13转动,加强件4与输出轴13周向固定,连接件41连接加强件4和第三连动杆3,以实现加强件4和第三连动杆3的同步转动,第三连动杆3和第一连动组件2铰接,以实现输入轴 12和输出轴13之间扭矩的传递。
请参照图2、图4,本实施例中,加强件4和第三连动杆3为单独部件,两者分别与输出轴13周向固定。当加强件4和第三连动杆3中的一个与输出轴13配合不良时,另一个还能与输出轴13稳定连接,可防止第三连动杆3与输出轴13接触不良导致的道闸杆打滑掉落。
综上,相比现有技术,该道闸的传动机构100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传动机构100通过第一连动组件2、第三连动杆3的铰接配合,可实现输入轴12和输出轴13之间扭矩的传递,继而实现驱动电机200带动道闸杆转动的基础功能;通过增加与输出轴13周向固定的加强件4,并通过连接件41使加强件4与第三连动杆3同步转动,即可将道闸杆和输出轴13作用在第三连动杆3上的力分为两部分,并分别作用至第三连动杆3的不同位置上;具体的,一部分力是通过第三连动杆3和输出轴13连接的部位作用在第三连动杆3上,另一部分力通过输出轴13传递至连接件41后,再通过连接件41与第三连动杆3连接的部位作用在第三连动杆3上;即可有效的防止因第三连动杆3局部受力过大导致的破裂损坏,有效的提高传动机构100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道闸的传动机构100的实施例一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2,第一连动组件2包括第一连动杆21和第二连动杆22,其中,第一连动杆21与输入轴12周向固定连接,第二连动杆22 两端分别与第一连动杆21、第三连动杆3铰接,以实现第一连动杆21、第三连动杆3之间扭矩的传递。通过第一连动杆21、第二连动杆22、第三连动杆3的依次铰接,即可实现输入轴12、输出轴13之间扭矩的传递,具有结构简单,安装维护简单,生产成本低等特点。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动杆21和第二连动杆22之间的铰接,以及第二连动杆22、第三连动杆3之间的铰接,均是通过轴承和转轴的配合进行,可有效的降低扭矩的流失,保证扭矩传递的效率。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2、图4,第三连动杆3与第一连动组件2铰接的部位设置在输出轴13一侧,连接件41设置在输出轴13的另一侧。其中,第三连动杆3与第一连动组件2中第一连动杆21的铰接,在第三连动杆3 与第一连动杆21进行相对转动时需要一定的转动空间,通过将连接件41 设置在远离第一连动杆21的一侧,在完成第三连动杆3和加强件4之间周向固定的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连接件41对第一连动杆21转动的影响,保证第三连动杆3和第一连动杆21之间的正常转动。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2、图4,连接件41为连接杆41,第三连动杆3、加强件4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孔31和第二固定孔42,连接杆41依次穿设在第二固定孔42、第一固定孔3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41为圆柱杆,所述第一固定孔31和第二固定孔42均为与圆柱杆形状匹配的圆孔。通过连接杆41、第一固定孔31和第二固定孔42的配合,即可确定加强件 4和第三连动杆3之间的位置,实现加强件4和第三连动杆3的同步转动,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特点。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连接件41还可以为凸起(图中未示出),凸起设置在第三连动杆3上,加强件4上开设有与凸起相匹配的凹槽,通过凸起、凹槽可实现加强件4和第三连动杆3的周向固定,即可以使加强件4和第三连动杆3的同步转动。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连接件41还可以为焊料连接层(图中未示出),通过焊料连接层可焊接固定加强件4和第三连动杆3之间的位置,从而实现加强件4和第三连动杆3的同步转动。
更进一步的,第二固定孔42为通孔,第一固定孔31为螺纹孔,连接杆41为连接螺杆,连接杆41穿过第二固定孔42后与第一固定孔31螺纹连接,且所述连接杆41的螺帽贴靠在加强件4的一侧。通过将连接螺杆穿过第二固定孔42与第一固定孔31连接,即可实现加强件4和第三连动杆3 的周向固定,从而实现加强件4和第三连动杆3的同步转动;再通过设置连接杆41与第一固定孔31螺纹配合,且连接杆41的螺帽贴靠在加强件4 上,即可通过连接杆41锁紧加强件4和第三连动杆3之间的位置,实现加强件4和第三连动杆3之间的轴向固定,防止在第三连动杆3的转动过程中加强件4沿输出轴13的轴心方向松动脱离第三连动杆3,从而保证传动机构100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2、图4,加强件4包括加强板体43、第一调位部 44、第二调位部45和第一调位件46,加强板4上开设有第一输出轴孔47 和第二固定孔42,第一输出轴孔47套设在输出轴13上,第一调位部44和第二调位部45间隔设置,且第一调位部44和第二调位部45之间的间隙与第一输出轴孔47连通;其中,第一调位件46分别连接第一调位部44、第二调位部45,用于调节第一调位部44和第二调位部45的间距,以调整第一输出轴孔47的孔径。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调位部44、第二调位部45 之间的间隙与第一输出轴孔47连通,即可通过第一调位件调节第一调位部 44、第二调位部45之间的间距,继而调整第一输出轴孔47的孔径,从而实现第一输出轴孔47与输出轴13紧配和松开,方便加强件4的安装和拆卸。
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图4,第一调位件46为调位螺杆46,第一调位部44上开设有调位螺纹孔441,第二调位部45上开设有调位通孔451,其中,调位螺杆46的一端穿过调位通孔451与调位螺纹孔441螺纹连接,调位螺杆46另一端的螺帽贴靠在第二调位部45上。通过转动调位螺杆46 即可调整第一调位部44、第二调位部45的间距,然后随着第一调位部44、第二调位部45的间距的变大或变小,第一输出轴孔47的孔径也相应的变大和变小,即本实施例可通过转动调位螺杆46以调整第一输出轴孔47的孔径,实现第一输出轴孔47与输出轴13的紧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出轴孔47与输出轴13间隙配合,其间隙配合的公差等级为H7/g6。采用H7/g6等级进行输出轴13的外径和第一输出轴孔 47的孔径的设置,可方便第一输出轴孔47与输出轴13的装配;同时通过第一调位件46缩小第一输出轴孔47的孔径以实现第一输出轴孔47与输出轴13紧配合时,可以降低第一输出轴孔47变形量,从而提高加强板体43 的结构强度。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位部44、第二调位部45上均开设有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调位件46为螺母螺栓组件(图中未示出),通过螺母、螺栓与第一调位部44、第二调位部45上通孔的配合,同样可调整第一调位部44、第二调位部45的距离,以实现第一输出轴孔47与输出轴13的紧配合。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位部44、第二调位部45上分别开设有方向相反的螺纹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调位件46为设置有两段方向相反螺纹的螺杆(图中未示出),即可通过螺杆与第一调位部44、第二调位部45上螺纹孔的配合,调整第一调位部44、第二调位部45的距离,以实现第一输出轴孔47与输出轴13的紧配合。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2、图4,第三连动杆3包括第三杆体32、第三调位部33、第四调位部34和第二调位件35,第三杆体32上开设有第二输出轴孔36和第一固定孔31,第二输出轴孔36套设在输出轴13上,第三调位部33、第四调位部34间隔设置,且第三调位部33、第四调位部34之间的间隙与第二输出轴孔36连通,第二调位件35分别连接第三调位部33、第四调位部34,用于调节第三调位部33、第四调位部34的间距,以调整第二输出轴孔36的孔径;其中,第三调位部33、第四调位部34、第一固定孔31之间的位置分别与第一调位部44、第二调位部45、第二固定孔42之间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第三连动杆3的第二输出轴孔36的孔径调整结构(第三调位部33、第四调位部34和第二调位件35)与加强件4中第一输出轴孔 47的孔径调整结构(第一调位部44、第二调位部45和第一调位件46)相同。具体的,第三调位部33和第一调位部44的结构相同,第四调位部34 和第二调位部45的结构相同,第二调位件35和第一调位件46的结构相同。即第三连动杆3同样可通过第二调位件35调整第三调位部33、第四调位部34之间的距离,实现第二输出轴孔36的孔径调整,继而实现第二输出轴孔 36与输出轴13的紧配合。
本实施例中,加强板体43沿输出轴13的朝向设置在第三连动杆3一侧,进行连接件4的安装前,需要将先第一固定孔31、第二固定孔42进行对位,由于加强板体43对用户视线的阻挡,第一固定孔31、第二固定孔 42之间的对位较会为困难。现通过限制第三调位部33、第四调位部34、第一固定孔31之间的位置分别与第一调位部44、第二调位部45、第二固定孔42之间的位置相对应,在将第三连动杆3、加强件4套在输出轴13后,即可通过对齐第三调位部33、第一调位部44,或对齐第四调位部34、第二调位部45,实现第一固定孔31、第二固定孔42的对位,降低第一固定孔 31、第二固定孔42的对位难度,从而降低连接件41的安装难度,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2、图3,传动机构100还包括限位结构5,限位结构5设置在安装架11和第一连动杆21之间,以限定第一连动杆21的转动角度。通过增加限位结构5,可以用于限定第一连动杆21的转动角度,继而限定道闸杆的转动角度,保证道闸杆起始位置的一致性,防止道闸转动角度偏差而导致的无法正常抬起/降下道闸杆。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2、图3,限位结构5包括第一固定限位部51、第二固定限位部52、第一移动限位部53和第二移动限位部54,第一固定限位部51、第二固定限位部52设置在安装架11上,第一移动限位部53和第二移动限位部54设置在第一连动杆21上,且随着第一连动杆21的来回转动,第一移动限位部53移动至贴靠在第一固定限位部51上,或第二移动限位部54移动至贴靠在第二固定限位部52上。通过固定设置在安装架11 上的第一固定限位部51和第二固定限位部52,以及随第一连动杆21移动的第一移动限位部53和第二移动限位部54的配合,即可实现对第一连动杆21转动角度的限定,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高等特点。
其中,第一连动杆21的转动角度由第一固定限位部51、第二固定限位部52的设置位置所决定。具体的,定义连接第一固定限位部51、第一连动杆21转轴的线为转动上限连接线,定义连接第二固定限位部52、第一连动杆21转轴的线为下限连接线,其中,转动上限连接线和下限连接线分别用于限定第一连动杆21的开始位置和最终位置,上限连接线和下限连接线的夹角为第一连动杆21的转动角度范围,即可通过设置第一固定限位部51、第二固定限位部52的位置,限定第一连动杆21的转动角度和起始位置。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2、图3,第一固定限位部51、第二固定限位部 52通过半环形安装板111固定在安装架11上,其中,第一固定限位部51、第二固定限位部52均为限位螺杆,并分别与半环形安装板111螺纹连接;半环形安装板111通过螺丝组件112与安装架11可拆卸连接。通过将第一固定限位部51、第二固定限位部52设置为限位螺杆,可方便第一固定限位部51、第二固定限位部52的更换,保证限位的正常进行。通过增加半环形安装板111可以更加直观的确定第一固定限位部51、第二固定限位部52的安装位置,从而确定第一连动杆21旋转角度范围。同时通过将半环形安装板111可拆卸的固定在安装架11上,可根据不同的角度限位范围更换具有不同第一固定限位部51、第二固定限位部52安装位置的半环形安装板111,以满足用户不同的旋转角度范围要求。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2、图3,第一移动限位部53和第二移动限位部 54为设置在第一连动杆21两侧的限位凸起,其中,限位凸起与第一连动杆 21为一体式设置。通过将第一移动限位部53和第二移动限位部54限定与第一连动杆21一体式设置,可以增加第一连动杆21的结构强度,保证传动机构100使用时的稳定性。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限位部51、第二固定限位部52还可以为开设在安装架11的扇形槽(图中未示出)的两个槽壁,第一移动限位部53 和第二移动限位部54为固定设置在第一连动杆21的限位杆(图中未示出) 的两个侧壁。随着第一连动杆21的转动,限位杆在扇形槽中往复运动,并在扇形槽的两个槽壁和限位杆的两个侧壁的配合作用下实现对第一连动杆 21转动角度的限定。
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图3,所述限位结构5包括两个限位开关55,两个所述限位开关55与所述驱动电机200通信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机 200停止转动;其中,两个所述限位开关55均设置有检测位置(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连动杆21移动至两个所述检测位置中的一个时,对应限位开关55控制所述驱动电机200停止转动,以控制第一连动杆21停止转动。通过将两个限位开关55与驱动电机200通信连接,当第一连动杆21转动至两个限位开关55中一个的检测位置时,即可控制驱动电机200停止转动,从而控制第一连动杆21停留在检测位置上,即可通过两个限位开关55的检测位置控制第一连动杆21的初始位置,控制精度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开关55为感应式限位开关,采用感应式限位开关,可以防止第一连动杆21与限位开关55直接接触,保证第一连动杆21 的正常工作。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可采用机械式限位开关,同样可以实现限位的功能,成本更低。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2,第一连动杆21、第二连动杆22、第三连动杆 3、加强件4、连接件41的材料均为铝合金材料。相对于传统金属材料,采用铝合金材料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等特点。具体的,采用铝合金材质生产的零件可以直接切割(冲压)成型,效率高。
基于上述的道闸的传动机构1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道闸,请参照图1至图4,该道闸包括道闸机箱300、道闸杆、驱动电机200以及如以上的道闸的传动机构100,所述道闸的传动机构100、驱动电机200设置在道闸机箱300内部,所述传动机构100传动连接驱动电机200和道闸杆,以实现驱动电机200带动道闸杆转动。
综上,相比现有技术,该道闸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道闸通过采用上述的传动机构100进行道闸杆、驱动电机200的传动,具有结构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道闸的传动机构,设置在驱动电机和道闸杆之间进行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安装架;
输入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并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输出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并与所述道闸杆传动连接;
第一连动组件,与所述输入轴周向固定,以跟随所述输入轴转动;
第三连动杆,与所述输出轴周向固定,以带动所述输出轴转动;
加强件,与所述输出轴周向固定;
连接件,连接所述加强件和所述第三连动杆,以实现所述加强件和所述第三连动杆的同步转动;
其中,所述第三连动杆和所述第一连动组件铰接,以实现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之间扭矩的传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闸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动组件包括第一连动杆和第二连动杆,所述第一连动杆与所述输入轴周向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动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动杆和所述第三连动杆铰接,以实现所述第一连动杆和所述第三连动杆之间扭矩的传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闸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动杆与所述第一连动组件铰接的部位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一侧,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输出轴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闸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杆,所述第三连动杆和所述加强件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连接杆依次穿设在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闸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孔为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为螺纹孔,所述连接杆为连接螺杆,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后与所述第一固定孔螺纹连接,且所述连接杆的螺帽贴靠在所述加强件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闸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加强板体、第一调位部、第二调位部和第一调位件,所述加强板上开设有第一输出轴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输出轴孔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一调位部和第二调位部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调位部和第二调位部之间的间隙与第一输出轴孔连通,所述第一调位件分别连接第一调位部、第二调位部,用于调节第一调位部和第二调位部的间距,以调整第一输出轴孔的孔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道闸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动杆包括第三杆体、第三调位部、第四调位部和第二调位件,所述第三杆体上开设有第二输出轴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输出轴孔套设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三调位部、第四调位部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三调位部、第四调位部之间的间隙与第二输出轴孔连通,所述第二调位件分别连接第三调位部、第四调位部,用于调节第三调位部、第四调位部的间距,以调整第二输出轴孔的孔径;
其中,所述第三调位部、第四调位部、第一固定孔之间的位置分别与第一调位部、第二调位部、第二固定孔之间的位置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所述的道闸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架和所述第一连动杆之间,以限定所述第一连动杆的转动角度;和/或,
所述第一连动杆、第二连动杆、第三连动杆、加强件和连接件的材料均为铝合金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道闸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固定限位部、第二固定限位部、第一移动限位部和第二移动限位部,所述第一固定限位部、所述第二固定限位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一移动限位部和所述第二移动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动杆上,且随着所述第一连动杆的来回转动,所述第一移动限位部移动至贴靠在所述第一固定限位部上,或所述第二移动限位部移动至贴靠在所述第二固定限位部上;和/或,
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两个限位开关,两个所述限位开关与所述驱动电机通信连接,以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停止转动;其中,两个所述限位开关均设置有检测位置,所述第一连动杆移动至两个所述检测位置中的一个时,对应限位开关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停止转动,以控制所述第一连动杆停止转动。
10.一种道闸,其特征在于,包括道闸机箱、道闸杆、驱动电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道闸的传动机构,所述道闸的传动机构、驱动电机设置在道闸机箱内部,所述道闸杆转动设置在道闸机箱外侧,所述传动机构传动连接驱动电机和道闸杆,以实现驱动电机带动道闸杆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22271.2U CN217378690U (zh) | 2022-04-20 | 2022-04-20 | 一种道闸及传动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922271.2U CN217378690U (zh) | 2022-04-20 | 2022-04-20 | 一种道闸及传动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78690U true CN217378690U (zh) | 2022-09-06 |
Family
ID=83106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922271.2U Active CN217378690U (zh) | 2022-04-20 | 2022-04-20 | 一种道闸及传动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7869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876387A (zh) * | 2023-07-19 | 2023-10-13 | 深圳市威盟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道闸机箱 |
-
2022
- 2022-04-20 CN CN202220922271.2U patent/CN21737869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876387A (zh) * | 2023-07-19 | 2023-10-13 | 深圳市威盟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道闸机箱 |
CN116876387B (zh) * | 2023-07-19 | 2024-04-19 | 深圳市威盟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道闸机箱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378690U (zh) | 一种道闸及传动机构 | |
CN113006630A (zh) | 一种汽车车门驱动机构 | |
CN111155891A (zh) | 电动平开门机及开门一体系统 | |
CN212128902U (zh) | 一种公路防眩装置 | |
CN209700345U (zh) | 一种用于无框式车门玻璃安装的调节机构 | |
CN201052793Y (zh) | 驾驶室助力翻转扭杆调整机构 | |
JPH0750255Y2 (ja) | 自動車用ドアのサ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 |
CN209907260U (zh) | 一种双向道闸机芯及双向道闸 | |
WO2020114470A1 (zh) | 汽车转向传动机构、汽车转向系统及长前悬梁汽车 | |
CN115110850B (zh) | 一种车门铰链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08564189U (zh) | 一种门窗锁闭用双向传动器 | |
CN215889738U (zh) | 一种汽车车门驱动机构 | |
CN212054316U (zh) | 电动平开门机及开门一体系统 | |
CN115743285A (zh) | 一种转向管柱及车辆 | |
CN209958257U (zh) | 一种曲柄摇杆式道闸机芯 | |
CN209225231U (zh) | 一种带吸能装置的汽车转向管柱筒组件 | |
CN208564188U (zh) | 一种门窗锁闭用单向传动器 | |
CN215406261U (zh) | 一种小空间结构的工程机械用操纵机构 | |
CN217298712U (zh) | 一种道闸及传动机构 | |
EP0183164B1 (en) | Window regulator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 |
CN214565614U (zh) | 一种简易转向装置 | |
CN219654122U (zh) | 一种新型组合式栏杆 | |
CN203487929U (zh) | 一种客车用门轴组件 | |
CN210364028U (zh) | 汽车动力转向器支架衬套总成 | |
CN211647708U (zh) | 一种具有高适用性的前门把手钣金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