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66630U - 无菌隔离器 - Google Patents

无菌隔离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66630U
CN217366630U CN202221018523.5U CN202221018523U CN217366630U CN 217366630 U CN217366630 U CN 217366630U CN 202221018523 U CN202221018523 U CN 202221018523U CN 217366630 U CN217366630 U CN 217366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solator
operation cabin
container
manipulator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1852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牟华伟
贺国伦
黄凯峰
吴天恒
王鹏威
闵品品
徐建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ens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ens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ens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ensong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1852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66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66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666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Use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菌隔离器,包括具有操作舱的隔离器箱体、和安装配置在该操作舱内的机器人工作站、和对该操作舱进行新风换气的空气处理单元、以及进出料机构;所述机器人工作站包括机械手、以及从由灌装装置、称量装置、分装装置、粉碎装置、混合装置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装置。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无菌隔离器,其可以让隔离箱内的生产、检验分析操作,都通过机器人工作站来进行,因而可避免生产、检验分析操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害物质通过手套箱等扩散到隔离器箱体,防止对工作场所自身以及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并且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Description

无菌隔离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菌隔离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机器人工作站的无菌隔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处理有毒、高致敏或带辐射等药物时,无菌隔离器等设备越来越要求能自动化操作。例如,对于有毒药品的生产或对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和分析,都会使用一种无菌隔离器。为了防止在生产、检验分析过程中,工作人员受到有毒药品或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无菌隔离器都采用严密地防泄漏的结构,而这种建立有密封可靠的生产或检验的操作环境,让隔离器内部的气体、药液不泄漏的隔离器,现有技术中有如专利文献CN106393181B所示的手套箱式隔离器。这种隔离器具有“可以让实验工作人员在其内部进行烈性病原微生物的各种实验操作,具备良好的严密性,能够有效避免检验操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害物质扩散到实验场所,防止对实验场所自身以及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并且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的特点。
但现有的隔离器,无论怎样采用严密地防泄漏的结构,毕竟工作人员还是需要将手通过手套箱伸进隔离器里进行相关操作,在此过程中,有毒药品或病原微生物仍有被操作人员的手带出隔离器外的风险。另外,通过工作人员进行有毒药品的生产或对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和分析,其生产、检验分析的精度会受到工作人员的操作精度的影响,尤其对于检验分析过程中需要较高精度的配料计测等操作时,通过人工操作的现有隔离箱都存在一定的局限。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更安全可靠的全封闭式的、且可提高操作精度的无菌隔离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机器人工作站的无菌隔离器。具体地说,是让隔离箱内的生产、检验分析操作,都通过机器人工作站来进行。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菌隔离器,包括具有操作舱的隔离器箱体、和安装配置在该操作舱内的机器人工作站、和对该操作舱进行新风换气的空气处理单元、以及进出料机构;所述机器人工作站包括机械手、以及从由灌装装置、称量装置、分装装置、粉碎装置,混合装置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装置。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无菌隔离器,还包括杀菌系统,该杀菌系统具有双氧水存储单元、双氧水蒸发单元、以及双氧水分解过滤器单元。
优选地,所述机器人工作站中,至少所述机械手和灌装装置通过预先编程进行自动操作。
优选地,所述进出料机构,其设置在所述隔离器箱体上且与所述操作舱连通;生产或检验分析用的材料、容器以及产品通过该进出料机构从所述隔离器箱体外输送进所述操作舱内或从所述操作舱内输送到所述隔离器箱体外。
优选地,当待灌装容器从进出料机构被无菌地输送进入操作舱的初始位置后,被机械手抓取到称量装置上进行称量,被称量后的容器继续被机械手抓取到灌装装置,在灌装装置上实现自动取容器盖、取胶塞、注入药液、压胶塞、盖容器盖、轧铝盖操作,灌装完毕的容器再被机械手抓取到称量装置,通过该称量装置对灌装后的容器进行称量并对灌装精度进行检测,最后再通过机械手把称量和精度检测完毕的容器抓取到所述初始位置并通过所述进出料机构无菌地输送到隔离器箱体外。
由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菌隔离器,其可以让隔离箱内的生产、检验分析操作,都通过机器人工作站来进行。因而可避免生产、检验分析操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害、高致敏或带辐射物质通过手套箱等扩散到隔离器箱体,防止对工作场所自身以及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并且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杜绝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菌隔离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菌隔离器的图1中A-A线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无菌隔离器10,包括具有操作舱11的隔离器箱体12、和安装配置在该操作舱11内的机器人工作站13、和对该操作舱11进行新风换气的空气处理系统14、进出料机构15、以及杀菌系统16。
所述操作舱11,采用具有气密性的密闭箱体结构。所述隔离器箱体12上设置有电控柜12a以及静压箱12b。
所述机器人工作站13,包括机械手13a、称量装置13b(本实施例采用电子秤)、灌装装置13c(本实施例采用单工位灌装机),但不仅限于此,所述机器人工作站13还可以包括分装装置(未图示)、粉碎装置(未图示)、混合装置(未图示)等用于有毒、高致敏或带辐射等药品生产的生产装置或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分析的检验分析装置。其中,机械手13a、称量装置13b(本实施例采用电子秤)、灌装装置13c等均安装配置在所述操作舱11内。
所述空气处理系统14,包括新排风单元14a、新风风机14b、新风高效过滤器14c,排风高效过滤器14d,排风风机14e等。
所述进出料机构15,其设置在所述隔离器箱体12与所述操作舱11连通。生产或检验分析用的材料、容器以及产品等通过该进出料机构15自动从所述隔离器箱体12外输送进所述操作舱11内或从所述操作舱11内输送到所述隔离器箱体12外。现有技术中有成熟的这样的输送机构,在此省略对其结构的详细说明。
所述杀菌系统16,包括双氧水存储单元16a、双氧水蒸发单元16b、双氧水分解过滤器单元16c。
以下,就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无菌隔离器10进行有毒药品的灌装过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无菌隔离器10,通过新排风单元14a与外界交换气体,新风进入静压箱12b后,通过新风风机14b并经过新风高效过滤器14c,到达操作舱11区域,然后气流继续经过排风高效过滤器14d被排风风机14e重新抽回至静压箱12b,达到气流循环。
当生产用容器(比如需要灌装有毒药品的瓶子等)从进出料机构15被无菌地输送进入操作舱11的初始位置后,被机械手13a抓取到称量装置13b上进行称量,被称量后的容器继续被机械手13a抓取到灌装装置13c,在灌装装置13c上实现自动取容器盖、取胶塞、注入药液、压胶塞、盖容器盖、轧铝盖等一系列操作,灌装完毕的容器再被机械手13a抓取到称量装置13b,通过该称量装置13b对灌装后的容器进行称量并对灌装精度进行检测,最后再通过机械手13a把称量和精度检测完毕的容器抓取到所述初始位置并通过所述进出料机构15无菌地输送到隔离器箱体12外。
在上述过程中,在双氧水存储单元16a的双氧水,经过蠕动泵(未图示),被传输到双氧水蒸发单元16b处的喷嘴,由压缩空气带到加热的蒸发盘(未图示),形成闪蒸的效果,蒸汽被循环气流带到隔离器箱体12内部的各处,实现包括操作舱11在内的整个隔离器箱体12内部的灭菌。灭菌结束后,双氧水分解过滤器单元16c开始工作,降低隔离器箱体 12内部双氧水的浓度。
另外,机械手13a、称量装置13b、灌装装置13c和其他相关设备以及所述进出料机构15都是通过预先编辑好的程序进行自动操作的。当然,也可以仅是对机械手13a、称量装置13b、灌装装置13c进行可编程的自动操作。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菌隔离器,其可以让隔离箱内的生产、检验分析操作,都通过机器人工作站来进行。因而可避免生产、检验分析操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害物质通过手套箱等扩散到隔离器箱体,防止对工作场所自身以及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并且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杜绝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2.所述机器人工作站中,所述机械手、灌装装置以及称量装置等通过预先编程进行自动操作。因此,与采用人工操作的现有技术的隔离器相比,可以提高隔离箱内的生产、检验分析操作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处理单元、进出料机构以及杀菌系统,并不限于以上描述限定的内容,只要能满足隔离器的新风换气、材料容器的输送以及杀菌要求,采用其他形式的设备也可以。
另外,以上仅对将本实用新型的无菌隔离器应用于对有毒、高致敏或带辐射等药品进行灌装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无菌隔离器应用于对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和分析。可以用检验分析装置来代替灌装装置以及称量装置等。其效果与本实施例基本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无菌隔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操作舱的隔离器箱体、和安装配置在该操作舱内的机器人工作站、和对该操作舱进行新风换气的空气处理单元、以及进出料机构;
所述机器人工作站包括机械手以及从由灌装装置、称量装置、分装装置、粉碎装置、混合装置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菌隔离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杀菌系统,该杀菌系统具有双氧水存储单元、双氧水蒸发单元、以及双氧水分解过滤器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菌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工作站中,至少所述机械手和灌装装置通过预先编程进行自动操作。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菌隔离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出料机构,其设置在所述隔离器箱体上且与所述操作舱连通;生产或检验分析用的材料、容器以及产品通过该进出料机构从所述隔离器箱体外输送进所述操作舱内或从所述操作舱内输送到所述隔离器箱体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菌隔离器,其特征在于,
当待灌装容器从进出料机构被无菌地输送进入操作舱的初始位置后,被机械手抓取到称量装置上进行称量,被称量后的容器继续被机械手抓取到灌装装置,在灌装装置上实现自动取容器盖、取胶塞、注入药液、压胶塞、盖容器盖、轧铝盖操作,灌装完毕的容器再被机械手抓取到称量装置,通过该称量装置对灌装后的容器进行称量并对灌装精度进行检测,最后再通过机械手把称量和精度检测完毕的容器抓取到所述初始位置并通过所述进出料机构无菌地输送到隔离器箱体外。
CN202221018523.5U 2022-04-29 2022-04-29 无菌隔离器 Active CN217366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8523.5U CN217366630U (zh) 2022-04-29 2022-04-29 无菌隔离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18523.5U CN217366630U (zh) 2022-04-29 2022-04-29 无菌隔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66630U true CN217366630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108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18523.5U Active CN217366630U (zh) 2022-04-29 2022-04-29 无菌隔离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666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9088811A (ja) 制御された非分離充填器具および方法
EP0643589A4 (en) BARRIER INSULATION SYSTEM.
JP5806232B2 (ja) 使い捨て製造ライン
AU2012294627A1 (en) In line sterlizer
JP2012029859A (ja) 連続除染、滅菌装置及び方法
CN217366630U (zh) 无菌隔离器
Mendes et al. Ethylene oxide (EO) sterilization of healthcare products
US11607468B2 (en) Decontamination device, isolator system, and operating method
JP3681538B2 (ja) 滅菌方法、滅菌装置及び無菌試験装置
US2004002267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contaminating and/or sanitizing mail
EP2801375B1 (en) Device for sanitizing objects
Bässler et al. Containment technology
WO2005000367A2 (en) Decontamination system for mail and other articles
JP2004236806A (ja) 電子線による容器外装の滅菌装置
Edwards et al. Hydrogen peroxide vapor sterilization: Applications in the production environment
CA3049522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oclave cart loading and unloading system
WO2017192191A2 (en) Column assembly transfer mechanism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anitizing same
Bässler et al. Robots in Aseptic Isolators for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CN208462348U (zh) 一种块茎类种苗气调消毒装备
CN207562061U (zh) 一种医用无菌配液隔离器
Bässler et al. Aseptic transfer systems into and out of barrier isolators and RABS
Drinkwater et al. Risk-based environmental control and process monitoring in aseptic processing.
Melgaard et al. Integrated Systems for the Aseptic Filling of Sterile Product
Coles Isolation technology: A practical guide
Bässler et al. Product Protection Isolato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