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61840U - 一种fpc母排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fpc母排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61840U
CN217361840U CN202121137469.1U CN202121137469U CN217361840U CN 217361840 U CN217361840 U CN 217361840U CN 202121137469 U CN202121137469 U CN 202121137469U CN 217361840 U CN217361840 U CN 2173618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film
fpc
connection structure
aluminum bar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374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
吴清平
葛长青
戴楠
陈洪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usoft Reach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eny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374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618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618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618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FPC母排连接结构及电池包,其中,FPC母排连接结构包括膜板、FPC和铝排;膜板包括上层绝缘膜和下层绝缘膜,上层绝缘膜和下层绝缘膜贴合固定,FPC和铝排夹设于上层绝缘膜和下层绝缘膜之间;FPC的采集点和铝排之间设有第一焊接点,上层绝缘膜设有与第一焊接点对应的第一孔结构,铝排设有用于与电芯的极耳焊接的第二焊接点,膜板贯穿设有与第二焊接点对应的第二孔结构。该FPC母排连接结构能够集成PFC和母排,简化安装操作,避免由于发生变形或电芯安装高度不一致等导致的安装困难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FPC母排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FPC母排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的走线板都是塑料材质,材质较硬,安装时,如果走线板发生变形,则会导致其与其电芯之间的安装较为困难,并且,电芯在安装后,可能会存在高度不一致的情况,此时,走线板的安装也较为困难,而如何简化安装操作,避免由于发生变形或电芯安装高度不一致等导致的安装困难的情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FPC母排连接结构及电池包,能够集成 PFC和母排,简化安装操作,避免由于发生变形或电芯安装高度不一致等导致的安装困难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FPC母排连接结构,其包括膜板、FPC和铝排;所述膜板包括上层绝缘膜和下层绝缘膜,所述上层绝缘膜和所述下层绝缘膜贴合固定,所述FPC和所述铝排夹设于所述上层绝缘膜和所述下层绝缘膜之间;所述FPC的采集点和所述铝排之间设有第一焊接点,所述上层绝缘膜设有与所述第一焊接点对应的第一孔结构,所述铝排设有用于与电芯的极耳焊接的第二焊接点,所述膜板贯穿设有与所述第二焊接点对应的第二孔结构。
该FPC母排连接结构相当于集成有FPC和铝排的走线板,安装时,该FPC母排连接结构作为一个整体与电芯组装,如此可简化组装工艺,便于安装操作,能够提高安装效率。并且,由于膜板是由上层绝缘膜和下层绝缘膜两层绝缘膜贴合固定形成,因此,该膜板具有一定的柔性,在安装过程中,可产生变形,不会出现由于在安装前发生变形而导致无法与电芯安装的情况,并且,即便是各电芯在安装后彼此之间存在高度差时,该膜板也能够通过变形很好地与各电芯对应,使得各铝排能够一一对应地与各电芯连接。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使用塑料材质的走线板来说,膜板的重量较轻,从而能够有效减轻电池包的整体重量。
可选地,所述膜板贯穿设有用于定位的定位孔。
可选地,还包括间隔绝缘膜,所述间隔绝缘膜设于所述上层绝缘膜和所述下层绝缘膜之间,且所述间隔绝缘膜的两侧壁分别与所述FPC和所述铝排贴合。
可选地,所述上层绝缘膜、所述下层绝缘膜和所述间隔绝缘膜均为PET 膜,且所述上层绝缘膜和所述下层绝缘膜通过热压工艺贴合固定。
可选地,所述铝排包括电芯间铝排和输出极铝排,各所述铝排分别设有两个连接点;所述电芯间铝排的两个所述连接点均为所述第二焊接点;所述输出极铝排的一个所述连接点为第二焊接点,所述输出极铝排的另一个所述连接点与所述输出极铜排连接;所述输出极铝排朝向所述输出极铜排的一侧面,和/或所述输出极铜排朝向所述输出极铝排的一侧面,设有镀镍层。
可选地,所述输出极铝排和所述输出极铜排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
可选地,所述铝排还设有弹性折弯结构,所述弹性折弯结构位于两个所述连接点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其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电芯以及前述的FPC母排连接结构。
具有上述FPC母排连接结构的电池包,其技术效果与上述FPC母排连接结构的技术效果类似,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云母盖板和定位件,所述云母盖板与所述壳体固定,所述定位件能够穿过设于所述FPC母排连接结构的定位孔与所述云母盖板固定。
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多排并列布置的横梁,相邻两个所述横梁之间固设有多个电芯,所述横梁的端面设有所述定位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FPC母排连接结构在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芯安装于壳体内且并未安装FPC母排连接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FPC母排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图4是FPC和铝排的装配图;
图5是图4中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1-5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FPC母排连接结构;200-壳体;300-电芯,400-定位件;500-BDU;
1-膜板,11-上层绝缘膜,12-下层绝缘膜,13-第一孔结构,14-第二孔结构,15-定位孔,16-间隔绝缘膜;
2-铝排,21-电芯间铝排,22-输出极铝排,23-连接点,24-弹性折弯结构;
3-FPC,31-采集点;
4-第一焊接点;
5-第二焊接点;
6-输出极铜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FPC母排连接结构及电池包,其中,如图1所示,电池包包括壳体200、设于壳体200内的电芯300以及上述FPC 母排连接结构100,FPC母排连接结构100设于电芯300的上方,并集成了FPC3(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和铝排2,具体的,电芯 300位于壳体200内时可以是以电池模组的形式存在,也可以是将各电芯300直接布置于壳体200内,此时,无需端板、侧板的结构,但是需设置横梁,以对各电芯300进行固定。
具体的,如图3所示,FPC母排连接结构100包括膜板1、铝排2和 FPC3,其中,膜板1包括上层绝缘膜11和下层绝缘膜12,上层绝缘膜11 和下层绝缘膜12贴合固定,FPC3和铝排2夹设固定于上层绝缘膜11和下层绝缘膜12之间,FPC3的采集点31和铝排2之间设有第一焊接点4,上层绝缘膜11设有与该第一焊接点4对应的第一孔结构13,铝排2设有用于与电芯300的极耳焊接的第二焊接点5,膜板1贯穿设有与第二焊接点5 对应的第二孔结构14。
该FPC母排连接结构100相当于集成有FPC3和铝排2的走线板,安装时,该FPC母排连接结构100作为一个整体与电芯300组装,如此可简化组装工艺,便于安装操作,能够提高安装效率。并且,由于膜板1是由上层绝缘膜11和下层绝缘膜12两层绝缘膜贴合固定形成,因此,该膜板 1具有一定的柔性,在安装过程中,可产生变形,不会出现由于在安装前发生变形而导致无法与电芯300安装的情况,并且,即便是各电芯300在安装后彼此之间存在高度差时,该膜板1也能够通过变形很好地与各电芯 300对应,使得各铝排2能够一一对应地与各电芯300连接。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使用塑料材质的走线板来说,膜板1的重量较轻,从而能够有效减轻电池包的整体重量。
先将该FPC母排连接结构100制备成一个整体,然后在将该FPC母排连接结构100整体与电芯300之间进行组装,具体的,在制备FPC母排连接结构100时,先将FPC3和铝排2放置于下层绝缘膜12上,然后将上层绝缘膜11贴合于下层绝缘膜12的上侧面固定,然后透过第一焊接孔将 FPC3的采集点31的镍片和铝排2之间的第一焊接点4进行焊接,具体的,下层绝缘膜12可以设置有对应的第一孔结构13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孔结构 13均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当将FPC母排连接结构100整体与电芯300 之间安装时,透过第二孔结构14对铝排2和电芯300的极耳之间的第二焊接点5进行焊接即可。很显然,该FPC母排连接结构100的制备以及安装较为简单,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膜板1贯穿设有定位孔15,也就是说,上层绝缘膜11 和下层绝缘膜12对应设有定位孔15,安装时,通过定位孔15对FPC母排连接结构100的位置进行定位,保证精度准确,确保铝排2和电芯300 之间的位置对应。具体的,电池包括还包括云母盖板,该云母盖板设于电芯300的上方,并且FPC母排连接结构100位于电芯300和云母盖板之间,该云母盖板为绝缘材质,并且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可以在热失控发生后有效地增加逃生时间。壳体200内还设有定位件400,该定位件400能够穿过定位孔15并与云母盖板固定,也就是说,定位件400在起到固定云母盖板的作用的同时,还能够与定位孔15配合对该FPC母排连接结构100 进行定位,从而使得该FPC母排连接结构100适用于现有技术中的电池包的内部结构。
具体的,当电芯300是以电池模组的形式设置于壳体200内时,该电池模组的端板设有支撑件,该支撑件设有定位件400,当电芯300是直接设置于壳体200内时,如图2所示,壳体200内设有用于固定电芯300的横梁,横梁的上端面设有定位件400,定位件400能够穿过定位孔15并与云母盖板固定。
如图3所示,该FPC母排连接结构100还包括间隔绝缘膜16,该间隔绝缘膜16设于上层绝缘膜11和下层绝缘膜12之间,该间隔绝缘膜16 的两侧壁分别与FPC3和铝排2贴合,也就是说,FPC3和铝排2之间存在部分重叠的情况,此时,通过绝缘材质的间隔绝缘膜16在二者之间隔离,避免二者直接接触而发生损伤的情况。
上层绝缘膜11、下层绝缘膜12以及间隔绝缘膜16均为绝缘材质,对于其具体所采用的材料不做限制,如可将其设置为PET膜即可,对于各膜的厚度也不做限制,如可将上层绝缘膜11和下层绝缘膜12的厚度设置为 0.125mm,保证具有一定的柔性和强度即可,上层绝缘膜11和下层绝缘膜 12之间通过热压工艺贴合固定,同时将位于二者之间的FPC3和铝排2以及间隔绝缘膜16固定以形成一个整体,然后再整体与电芯300组装,操作较为方便、高效。
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铝排2包括两种,一种铝排2是连接于相邻两个电芯300之间的电芯间铝排21,一种铝排2是一端与电芯300连接、另一端与输出极铜排6连接的输出极铝排22,每个铝排2都设有两个连接点23,其中,电芯间铝排21的两个连接点23均为上述第二焊接点5,用于与电芯300的极耳焊接,输出极铜排6的一个连接点23是上述第二焊接点5,用于与电芯300的极耳焊接,输出极铝排22的另一个连接点23用于与输出极铜排6连接,具体的,输出极铝排22和输出极铜排6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以形分别形成电池包的正负极,输出极铜排6通过铜排与电池包内的BDU(Battery Disconnect Unit,电池包断路单元)连接。
输出极铝排22和输出极铜排6之间还设有镀镍层,具体的,该镀镍层可以设于输出极铝排22朝向输出极铜排6的一侧面也可以设于输出极铜排6朝向输出极铝排22的一侧面,或者输出极铜排6和输出极铝排22相对的一侧面均设有镀镍层均可,该镀镍层的设置能够避免输出极铝排22 和输出极铜排6之间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情况。
输出极铝排22和输出极铜排6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当然,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均可,而超声波焊接可简化安装操作,并且,由于二者之间的连接处位于上层绝缘膜11和下层绝缘膜12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可避免连接处有凸起的结构。
各铝排2还设有弹性折弯结构24,该弹性折弯结构24设于两个连接点23之间,安装完成后,各连接点23均与电芯300的极耳或输出极铜排 6连接,也就是说,各连接点23的位置相对固定,但是在长期使用后,电芯300难免会发生鼓胀等情况,此时,个别电芯300的极耳位置会随着电芯300的鼓胀而位置发生窜动,同时会带动连接点23产生移动,由于弹性折弯的设置能够为连接点23的移动提供余量,保证电芯300极耳在发生位置窜动时会带动连接点23移动而不会与连接点23脱离,确保电芯300和铝排2之间的连接。具体的,对该弹性折弯结构24的具体结构并不做限制,如图5所示,铝排2的两个连接点23之间设有通过折弯拱起的凸起结构,可通过其中一个连接点23拉动铝排2,并对拱起的凸起结构进行挤压或拉伸,从而适应电芯300发生鼓胀的情况。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FPC母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膜板(1)、铝排(2)和FPC(3);
所述膜板(1)包括上层绝缘膜(11)和下层绝缘膜(12),所述上层绝缘膜(11)和所述下层绝缘膜(12)贴合固定,所述FPC(3)和所述铝排(2)夹设于所述上层绝缘膜(11)和所述下层绝缘膜(12)之间;
所述FPC(3)的采集点(31)和所述铝排(2)之间设有第一焊接点(4),所述上层绝缘膜(11)设有与所述第一焊接点(4)对应的第一孔结构(13),所述铝排(2)设有用于与电芯(300)的极耳焊接的第二焊接点(5),所述膜板(1)贯穿设有与所述第二焊接点(5)对应的第二孔结构(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PC母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板(1)贯穿设有用于定位的定位孔(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FPC母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隔绝缘膜(16),所述间隔绝缘膜(16)设于所述上层绝缘膜(11)和所述下层绝缘膜(12)之间,且所述间隔绝缘膜(16)的两侧壁分别与所述FPC和所述铝排(2)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FPC母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绝缘膜(11)、所述下层绝缘膜(12)和所述间隔绝缘膜(16)均为PET膜,且所述上层绝缘膜(11)和所述下层绝缘膜(12)通过热压工艺贴合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FPC母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排(2)包括电芯间铝排(21)和输出极铝排(22),各所述铝排(2)分别设有两个连接点(23);
所述电芯间铝排(21)的两个所述连接点(23)均为所述第二焊接点(5);
所述输出极铝排(22)的一个所述连接点(23)为第二焊接点(5),所述输出极铝排(22)的另一个所述连接点(23)与输出极铜排(6)连接;
所述输出极铝排(22)朝向所述输出极铜排(6)的一侧面,和/或所述输出极铜排(6)朝向所述输出极铝排(22)的一侧面,设有镀镍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FPC母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极铝排(22)和所述输出极铜排(6)之间通过超声波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FPC母排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排(2)还设有弹性折弯结构(24),所述弹性折弯结构(24)位于两个所述连接点(23)之间。
8.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00)、设于壳体(200)内的电芯(300)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FPC母排连接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200)内的云母盖板和定位件(400),所述云母盖板与所述壳体(200)固定,所述定位件(400)能够穿过设于所述FPC母排连接结构的定位孔(15)与所述云母盖板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00)内设有多排并列布置的横梁,相邻两个所述横梁之间固设有多个电芯(300),所述横梁的端面设有所述定位件(400)。
CN202121137469.1U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fpc母排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Active CN2173618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37469.1U CN217361840U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fpc母排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37469.1U CN217361840U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fpc母排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61840U true CN217361840U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08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37469.1U Active CN217361840U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fpc母排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618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48838B2 (ja) バスバーを備えた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CN213242865U (zh) 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柔性线路板组件及其电池模组
JP2005011869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8569029U (zh) 电芯、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113937413B (zh) 车辆及其电池包
CN210780666U (zh)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架及光伏系统
CN213816364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7361840U (zh) 一种fpc母排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CN218976628U (zh) 一种太阳能板
JP2011014278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663406A (zh) 一种电芯转接件、电芯堆及无模组电池包
CN212907887U (zh) 一种电池模块、电池模组及电气设备
CN113889708B (zh) 车辆及其电池包
CN115241612A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0516851U (zh) 一种线数隔离板总成结构及电池模组
JPWO2019004296A1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14744340A (zh) 单体电池及电池包
CN211150540U (zh) 二极管固定结构及太阳能电池组件接线盒
CN114530650A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111490209A (zh)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及新能源汽车
CN218731672U (zh) 采集组件及电池模组
CN114649436B (zh) 一种新型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14477778U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212848432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2991106U (zh) 插装式光伏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