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30054U - 一种气体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体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30054U
CN217330054U CN202220645383.8U CN202220645383U CN217330054U CN 217330054 U CN217330054 U CN 217330054U CN 202220645383 U CN202220645383 U CN 202220645383U CN 217330054 U CN217330054 U CN 2173300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gas
hole
chamber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453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小明
王荣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Xinda Print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Xinda Prin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Xinda Print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Xinda Prin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453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300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300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300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气体循环装置,包括有:主体,主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四腔体和第五腔体;其中,第一腔体上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腔体上设有第一出气口,第三腔体上设有第二进气口,第四腔体上设有第二出气口,且第五腔体与第一腔体相连通;进气机,设置在第二腔体中,进气机可将第一腔体中的气体从第一出气口排出;排气机,设置在第二腔体中,排气机可将第三腔体中的气体依次经过第四腔体和第二出气口排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气体循环装置可实现气体的循环,达到气体从0%到100%的重复使用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气体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通常需要使用气体对一密闭的加工环境进行冷却或恒温作业。现有的供气装置在将气体经使用后直接排到外界空气中,使用效率低,且当使用后的气体温度高于或低于空气温度时,需将空气温度重新调整至可使用数值,造成能量浪费;同时,对于较苛刻的作业环境,需对空气进行净化,当使用后的相比空气仍较纯净的气体直接排出,增加输入气体的净化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提高气体使用效率、降低能耗的气体循环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气体循环装置,包括有: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四腔体和第五腔体;其中,所述第一腔体上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腔体上设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三腔体上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四腔体上设有第二出气口,且所述第五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
进气机,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中,所述进气机可将所述第一腔体中的气体从所述第一出气口排出;
排气机,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中,所述排气机可将所述第三腔体中的气体依次经过所述第四腔体和第二出气口排出。
进一步地,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处理器可对所述第一腔体中的气体进行净化,并调节所述气体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将所述第一腔体分隔成上下两部分,所述第五腔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处理器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机和排气机均为变频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腔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腔体中的气体依次经所述第二通孔、进气机和第一排气口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腔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四腔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三腔体中的气体可依次经所述第三通孔、排气机、第四通孔、第四腔体和第二排气口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腔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三腔体中的气体可依次经所述第五通孔、第五腔体和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第一腔体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一通孔处均设有电动气门。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气门可全开或全闭。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气单元,所述用气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该气体循环装置通过将主体分隔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四腔体和第五腔体等腔体,且在各腔体上设置通道口,并在进气机和排气机的作用下实现气体的流动,便于气体经用气单元使用后能够再次使用,降低处理器对气体的处理难度,提高气体使用效率,降低能耗;此外,进气机和排气机为变频电机,并结合第一进气口和第一通孔处的电动气门,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整电动气门的开合面积,实现气体从0%到100%的重复使用率,实用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主体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进气机、排气机以及处理器安装于主体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主体内气体循环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循环装置整体气体循环过程示意图。
图中:
100、主体;110、第一腔体;111、第一进气口;120、第二腔体;121、第一出气口;122、第二通孔;130、第三腔体;131、第二进气口;132、第三通孔;140、第四腔体;141、第二出气口;142、第四通孔;150、第五腔体;151、第一通孔;152、第五通孔;200、进气机;300、排气机;400、处理器;500、用气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6所示,一种气体循环装置,包括有:主体100,所述主体100包括第一腔体110、第二腔体120、第三腔体130、第四腔体140和第五腔体150;其中,所述第一腔体110上设有第一进气口111,所述第二腔体120上设有第一出气口121,所述第三腔体130上设有第二进气口131,所述第四腔体140上设有第二出气口141,且所述第五腔体150与所述第一腔体110相连通;进气机200,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20中,所述进气机200可将所述第一腔体110中的气体从所述第一出气口121排出;排气机300,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20中,所述排气机300可将所述第三腔体130中的气体依次经过所述第四腔体140和第二出气口141排出。具体地,该主体100为密闭箱体,将主体100分隔成多个腔体,进而形成多个可容纳气体的腔室;通过进气机200和排气机300的驱动气体流动,当气体进入第三腔体130后具有两条流通路线,一是通过排气机300经第四腔体140直接排出到外界空气中,二是经第五腔体150再次进入第一腔体110中,实现气体的循环并重复使用,提高气体的使用效率。
其中,该气体循环装置还包括处理器400,所述处理器400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10中,所述处理器400可对所述第一腔体110中的气体进行净化,并调节所述气体的温度。实际使用时,所述处理器400将所述第一腔体110分隔成上下两部分,所述第五腔体150上设有第一通孔151,所述第一通孔151和所述第一进气口111设置在所述处理器400的上方。即处理器400设置在第一腔体110的中部,并将第一腔体110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使从第一进气口111和第一通孔151进入上部腔室的气体在经处理器400处理后才能流向下部腔室中;该处理后的气体具有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的温度和清洁度。
优选地,所述进气机200和排气机300均为变频电机,通过控制进气机200和排气机300的频率调节气体的流通速率。且在所述第一进气口111和第一通孔151处均设有电动气门,该电动气门可全开或全闭;即通过进气机200、排气机300与电动气门的配合实现气体从0%到100%的重复使用率。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二腔体12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110相连通的第二通孔122,所述第一腔体110中的气体依次经所述第二通孔122、进气机200和第一排气口排出。实际使用时,设置在第二腔体120中的进气机200两端分别与第二通孔122和第一排气口相连,该第二排气口与外界组件相连。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腔体13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120相连通的第三通孔132,所述第四腔体14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120相连通的第四通孔142;所述第三腔体130中的气体可依次经所述第三通孔132、排气机300、第四通孔142、第四腔体140和第二排气口排出。所述第五腔体150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腔体130相连通的第五通孔152,所述第三腔体130中的气体可依次经所述第五通孔152、第五腔体150和第一通孔151进入所述第一腔体110中。该气体循环装置还包括用气单元500,所述用气单元5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气口12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气口131相连。
如图6所示,实际工作过程为:在进气机200的作用下,气体从第一进气口111进入第一腔体110中,通过处理器400处理后经第二通孔122进入进气机200,再从第一出气口121吹出进入用气单元500;从用气单元500出来的气体,经过第二进气口131进入第三腔体130,此时气体有两条流通路线,一是通过第三通孔132进入排气机300,经第四通孔142、第四腔体140及第二出气口141排出;二是通过第五通孔152进入第五腔体150,经第一通孔151进入第一腔体110中,实现气体重复利用。即根据需求,调整电动气门的开合面积和进、排气机300的电机频率,实现气体从0%到100%的重复使用率。
本方案中,该气体循环装置通过具有多个腔体的主体100与进气机200、排气机300及处理器400的配合,实现气体的循环,使气体重复使用,提高气体使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主体,所述主体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四腔体和第五腔体;其中,所述第一腔体上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腔体上设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三腔体上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四腔体上设有第二出气口,且所述第五腔体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
进气机,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中,所述进气机可将所述第一腔体中的气体从所述第一出气口排出;
排气机,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中,所述排气机可将所述第三腔体中的气体依次经过所述第四腔体和第二出气口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中,所述处理器可对所述第一腔体中的气体进行净化,并调节所述气体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将所述第一腔体分隔成上下两部分,所述第五腔体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处理器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机和排气机均为变频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腔体中的气体依次经所述第二通孔、进气机和第一排气口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腔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四腔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腔体相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三腔体中的气体可依次经所述第三通孔、排气机、第四通孔、第四腔体和第二排气口排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腔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三腔体中的气体可依次经所述第五通孔、第五腔体和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第一腔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一通孔处均设有电动气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气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气门可全开或全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气单元,所述用气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气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
CN202220645383.8U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气体循环装置 Active CN2173300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45383.8U CN217330054U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气体循环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45383.8U CN217330054U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气体循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30054U true CN217330054U (zh) 2022-08-30

Family

ID=83001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45383.8U Active CN217330054U (zh) 2022-03-23 2022-03-23 一种气体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300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73290Y (zh) 一种充放气泵
JP2007327442A (ja) 内燃機関用吸気装置
CN217330054U (zh) 一种气体循环装置
CN210912430U (zh) 废排及空调装置和车辆
CN112710167A (zh) 换热器及带该换热器的钟罩炉
CN112721977A (zh) 废排及空调装置和车辆
CN203764084U (zh) 静电等离子热处理废气净化机
CN203130299U (zh) 一种新型进气歧管
CN215804869U (zh) Egr阀温度传感器
CN102562550B (zh) 一种车用空调压缩机整体式驱动控制器
CN214170828U (zh) 一种导风空压机
CN210267623U (zh) 新风机组
CN105545483A (zh) 静音型发电机组的进气消音结构
CN210001586U (zh) 一种微高压氧舱用的制氧装置
CN203385109U (zh) 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
CN218174977U (zh) 一种自净化温控箱
CN211803706U (zh) 一种多用途多品种铝合金液在线净化装置
CN213661487U (zh) 一种直流电机调速控制柜
CN105258238A (zh) 一种室外侧空气引入并净化设备
CN206035865U (zh) 超静音医疗充气泵
CN219687014U (zh) 可节约空间的双层流进风箱
CN221003129U (zh) 一种无油螺杆真空泵系统
CN212709395U (zh)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轨道车辆空调机构
CN208236485U (zh) 一种汽车尾气净化器
CN212108903U (zh) 消毒杀菌净化新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