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21977A - 废排及空调装置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废排及空调装置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21977A
CN112721977A CN201911032417.5A CN201911032417A CN112721977A CN 112721977 A CN112721977 A CN 112721977A CN 201911032417 A CN201911032417 A CN 201911032417A CN 112721977 A CN112721977 A CN 1127219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ste
exhaust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324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21977B (zh
Inventor
石宇立
朱沛文
陈建波
吕建忠
蔡光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unan Electro 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3241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219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21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19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219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219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27/00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air-conditio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27/00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air-conditioning
    • B61D27/0018Air-conditioning means, i.e. combining at least two of the following ways of treating or supplying air, namely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排及空调装置和车辆,其中,废排及空调装置包括安装壳体;新风空调系统,用于向车辆的车厢内输送新风或混合风;废气排放系统,用于将车辆的车厢内的废气排出;废气排放系统的排风量可根据新风风阀开度或车辆车厢内的载客量进行调节,通过无蜗壳风机的启停或变频或直流无刷电机调速控制,以将车辆的车厢内的压力控制在预设正压值范围内。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辆的空调系统和废排系统独立设置,其重量与体积较大,集成度较低及废排风量仅通过风阀进行调节,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

Description

废排及空调装置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车厢的废排及空调装置的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空调系统作为保障车辆舒适性的重要辅助设备,其产品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在保障其制冷或制热性能稳定的前提下,向“更轻量化、更超薄化、更节能化”的方向发展。
现有的轨道车辆空调及废排装置常分开设置,体积和重量较大,集成化程度较低;或采用集成废排装置,但机组高度受风机叶轮大小影响,无法满足现在空调轻薄化设计的要求;而且废排风量的调节还局限于通过调节风阀开度来实现,没有起到节能的效果。车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排及空调装置和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车辆空调及废排装置常分开设置,其体积和重量较大,集成化程度较低;或采用集成废排装置,但机组高度受风机叶轮大小影响,无法满足现在空调轻薄化设计的要求;或废排风量的调节局限于通过调节风阀开度来实现,没有起到节能的效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废排及空调装置,包括:安装壳体,安装壳体用于设置在车辆的车厢上;新风空调系统,新风空调系统设置在安装壳体内,新风空调系统用于向车辆的车厢内输送新风或混合风,混合风包括来自车辆的车厢外的新风以及车厢的内循环风;废气排放系统,废气排放系统与新风空调系统相间隔地设置在安装壳体内,废气排放系统用于将车辆的车厢内的废气排出;其中,废气排放系统的排风量根据新风进风量或车辆的车厢内的载客量调节,通过控制废气排放系统将车辆的车厢内的压力控制在预设正压值范围内。
进一步地,新风空调系统的新风进风量大于废气排放系统的排风量,预设正压值大于等于30Pa且小于等于50Pa。
进一步地,安装壳体具有:第一安装腔室,安装壳体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腔室连通的新风进口、内循环回风口和混合风出口,新风空调系统设置在第一安装腔室内,由新风进口进入第一安装腔室内的新风和由内循环回风口进入第一安装腔室内的内循环风,混合形成混合风后由混合风出口排入车辆的车厢内;第二安装腔室,与第一安装腔室相间隔,安装壳体上开设有与第二安装腔室连通的废气入口和废气出口,废气排放系统设置在第二安装腔室内,以将由废气入口进入第二安装腔室内的废气由废气出口排至车辆的车厢外。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腔室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换热腔、压缩机腔和第二换热腔,其中,第一换热腔和压缩机腔通过导风口连通,新风进口与压缩机腔连通,内循环回风口和混合风出口均与第一换热腔连通,安装壳体上还开设有与第二换热腔连通的散热口;新风空调系统包括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通过冷媒循环管路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压缩机和第二换热器,其中,第一换热器设置在第一换热腔内,压缩机设置在压缩机腔内,第二换热器设置在第二换热腔内,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换热腔内并位于内循环回风口和混合风出口之间,以将混合风由混合风出口排出;第二风机设置在第二换热腔内并与散热口间隔第二换热器设置。
进一步地,内循环回风口和混合风出口均开设在安装壳体的底壁面上,内循环回风口为两个,两个内循环回风口位于混合风出口的两侧,第一换热器为两个,两个第一换热器分别位于第一风机的两侧并与两个内循环回风口一一对应设置;散热口为两个,两个散热口均开设在安装壳体的侧壁面上,第二换热器为两个,两个第二换热器分别位于第二风机的两侧并与两个散热口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为蒸发器,第一风机包括设置在混合风出口上方的至少一个离心风机,第二换热器为冷凝器,第二风机包括至少一个轴流风机。
进一步地,新风空调系统还包括新风压力波阀、空气净化器、回风阀和过滤网,新风压力波阀和空气净化器均设置在导风口处,且新风压力波阀位于压缩机腔内,空气净化器位于第一换热腔内,回风阀设置在内循环回风口处,过滤网设置在内循环回风口与第一换热器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安装腔室包括相间隔并连通的负压腔和正压腔,其中,废气入口与负压腔连通,废气出口与正压腔连通,废气排放系统包括废排风机,废排风机设置在正压腔内。
进一步地,废气入口开设在安装壳体的底壁面上,废气出口为两个,两个废气出口分别开设在安装壳体的相对的两个侧壁面上,负压腔和正压腔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废排风机为两个,两个废排风机与两个废气出口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废气排放系统还包括废排压力波阀和废排风阀,废排压力波阀设置在废气入口处,废排风阀设置在废气出口处。
进一步地,废排风机为无蜗壳风机,通过对废排风机的启停或调速将车辆的车厢内的压力控制在预设正压值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相连通的车辆的车厢和废排及空调装置,废排及空调装置设置在车辆的车厢的上方,废排及空调装置为上述的废排及空调装置。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设置在车辆的车厢上的废排及空调装置,通过将新风空调系统和废气排放系统集成设置在安装壳体内,不仅有利于废排及空调装置的集成化、小型化设计,便于废排及空调装置的安装和维护;此外,还便于通过精确地调节新风空调系统的新风进风量和废气排放系统的废气排风量,从而达到合理地控制进出车辆的车厢的空气流量的效果,将车辆的车厢内的压力控制在预设正压值范围内,即保证了车辆的车厢具有良好的空气流通性,提升了乘客的乘车舒适感,还增加了废排及空调装置的能效,有利于节能减排。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废排及空调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废排及空调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废排及空调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废排及空调装置的A-A处的剖视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废排及空调装置的仰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安装壳体;11、第一安装腔室;111、新风进口;112、内循环回风口;113、混合风出口;114、第一换热腔;115、压缩机腔;116、第二换热腔;117、导风口;118、散热口;12、第二安装腔室;121、废气入口;122、废气出口;123、负压腔;124、正压腔;20、新风空调系统;21、第一风机;22、第二风机;23、第一换热器;24、压缩机;25、第二换热器;26、新风压力波阀;27、空气净化器;28、回风阀;29、过滤网;30、废气排放系统;31、废排风机;32、废排压力波阀;33、废排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车辆空调及废排装置常分开设置,其体积和重量较大,集成化程度较低;或采用集成废排装置,但机组高度受风机叶轮大小影响,无法满足现在空调轻薄化设计的要求;或废排风量的调节局限于通过调节风阀开度来实现,没有起到节能的效果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排及空调装置和车辆,其中,车辆包括相连通的车辆的车厢和废排及空调装置,废排及空调装置设置在车辆的车厢的上方,废排及空调装置为上述和下述的废排及空调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指的车辆包括有轨列车,例如地铁车辆或火车车辆,以及路面载客运输车辆,例如公交车或巴士。
如图1至图5所示,废排及空调装置包括安装壳体10、新风空调系统20和废气排放系统30,安装壳体10用于设置在车辆的车厢上,新风空调系统20设置在安装壳体10内,新风空调系统20用于向车辆的车厢内输送混合风,混合风包括来自车辆的车厢外的新风以及车辆的车厢内的被循环制冷输送或被循环制热后输送的内循环风,废气排放系统30与新风空调系统20相间隔地设置在安装壳体10内,废气排放系统30用于将车辆的车厢内的废气排出;其中,废气排放系统30的排风量根据车辆的车厢内的载客量调节,新风空调系统20的新风进风量随废气排放系统30的废气排风量调节,以将车辆的车厢内的压力控制在预设正压值范围内。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设置在车辆的车厢上的废排及空调装置,通过将新风空调系统20和废气排放系统30集成设置在安装壳体10内,不仅有利于废排及空调装置的集成化、小型化设计,便于废排及空调装置的安装和维护;此外,还便于通过精确地调节新风空调系统20的新风进风量和废气排放系统30的废气排风量,从而达到合理地控制进出车辆的车厢的空气流量的效果,将车辆的车厢内的压力控制在预设正压值范围内,即保证了车辆的车厢具有良好的空气流通性,提升了乘客的乘车舒适感,还增加了废排及空调装置的能效,有利于节能减排。
具体而言,新风空调系统20的新风进风量随车厢内的载客量的增加而增大,随车厢内的载客量的减少而减小,相应地,废气排放系统30的废气排风量也随之增大或减少,而新风空调系统20的新风进风量始终大于废气排放系统30的排风量,确保预设正压值大于等于30Pa且小于等于50Pa。这样,既能确保车厢内始终保持正压(车厢具有与外界连通的缝隙),以确保空气的流通性,有利于乘客的健康,而且该范围内的预设正压值不会导致乘客出现不适感。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安装壳体10具有第一安装腔室11和第二安装腔室12,安装壳体10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腔室11连通的新风进口111、内循环回风口112和混合风出口113,新风空调系统20设置在第一安装腔室11内,由新风进口111进入第一安装腔室11内的新风和由内循环回风口112进入第一安装腔室11内的内循环风,混合形成混合风后由混合风出口113排入车辆的车厢内;第二安装腔室12与第一安装腔室11相间隔,安装壳体10上开设有与第二安装腔室12连通的废气入口121和废气出口122,废气排放系统30设置在第二安装腔室12内,以将由废气入口121进入第二安装腔室12内的废气由废气出口122排至车辆的车厢外。这样,新风空调系统20和废气排放系统30相间隔,两者集成设置在安装壳体10内,又能够独立工作,互不干扰,大大地提升了废排及空调装置的工作性能。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安装腔室11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换热腔114、压缩机腔115和第二换热腔116,其中,第一换热腔114和压缩机腔115通过导风口117连通,新风进口111与压缩机腔115连通,内循环回风口112和混合风出口113均与第一换热腔114连通,安装壳体10上还开设有与第二换热腔116连通的散热口118;新风空调系统20包括第一风机21、第二风机22和通过冷媒循环管路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23、压缩机24和第二换热器25,其中,第一换热器23设置在第一换热腔114内,压缩机24设置在压缩机腔115内,第二换热器25设置在第二换热腔116内,第一风机21设置在第一换热腔114内并位于内循环回风口112和混合风出口113之间,以将混合风由混合风出口113排出;第二风机22设置在第二换热腔116内并与散热口118间隔第二换热器25设置。这样,车厢外的新风由新风进口111首先进入压缩机腔115,之后再由导风口117进入第一换热腔114与第一换热腔114内的内循环风混合形成混合风,并被过滤以及换热后由混合风出口113进入车厢内,其中,混合风在第一换热腔114内在第一换热器23的作用下被制冷或制热,从而使吹进车厢内的混合风为冷风或热风,在改善车厢内的空气质量的同时,还实现了空调特性。
为了便于废排及空调装置与车厢连通,有利于空气的流动,使得废排及空调装置的结构合理,实用性强,如图5所示,内循环回风口112和混合风出口113均开设在安装壳体10的底壁面上,内循环回风口112为两个,两个内循环回风口112位于混合风出口113的两侧,第一换热器23为两个,两个第一换热器23分别位于第一风机21的两侧并与两个内循环回风口112一一对应设置;散热口118为两个,两个散热口118均开设在安装壳体10的侧壁面上,第二换热器25为两个,两个第二换热器25分别位于第二风机22的两侧并与两个散热口118一一对应设置。这样,确保了新风空调系统20的循环风量,提升了对车厢内的空气改善性能以及确保对车厢的制冷或制热效果。
在本申请的提示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23为蒸发器,第一风机21包括设置在混合风出口113上方的至少一个离心风机,第二换热器25为冷凝器,第二风机22包括至少一个轴流风机。这样,第一换热器23能够实现对混合风的制冷,使得吹入车厢内的混合风为冷风,当然,通过对冷媒循环管路上的膨胀阀和换向阀的调节,能够实现第一换热器23和第二换热器25的变换,使得第一换热器23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25为蒸发器,此时,第一换热器23能够实现对混合风的制热,使得吹入车厢内的混合风为热风。
如图2和图3所示,新风空调系统20还包括新风压力波阀26、空气净化器27、回风阀28和过滤网29,新风压力波阀26和空气净化器27均设置在导风口117处,且新风压力波阀26位于压缩机腔115内,空气净化器27位于第一换热腔114内,回风阀28设置在内循环回风口112处,过滤网29设置在内循环回风口112与第一换热器23之间。新风压力波阀26能够在车辆在高速经过狭小空间时快速关闭,使第一换热腔114与压缩机腔115处于不连通状态,避免较大的车外压力波动传递到车厢内而造成车内乘客不适;空气净化器27则能够对空气进行净化配合过滤网29保证进入车厢内的空气洁净;回风阀28的设置能够调节内循环风的风量;过滤网29的设置则能够对第一换热腔114内的混合风进行过滤,保证空气质量,避免混合风内的粉尘颗粒贴附在第一换热器23上而影响其换热性能。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安装腔室12包括相间隔并连通的负压腔123和正压腔124,其中,废气入口121与负压腔123连通,废气出口122与正压腔124连通,废气排放系统30包括废排风机31,废排风机31设置在正压腔124内。这样,有利于车厢内的废气由废气入口121进入负压腔123,后被废排风机31吸入正压腔124后由废气出口122排放到外界,实现对车厢内的空气净化。
如图3至图5所示,废气入口121开设在安装壳体10的底壁面上,废气出口122为两个,两个废气出口122分别开设在安装壳体10的相对的两个侧壁面上,负压腔123和正压腔124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废排风机31为两个,两个废排风机31与两个废气出口122一一对应设置。这样,确保了车厢内的废气有效排除,且有利于调节废气排风量。
如图3和图4所示,废气排放系统30还包括废排压力波阀32和废排风阀33,废排压力波阀32设置在废气入口121处,废排风阀33设置在废气出口122处。废排压力波阀32的设置能够使车辆在高速经过狭小空间时,第二安装腔室12与车厢处于不连通状态,避免较大的车外压力波动传递到车厢内,造成车内乘客不适;废排风阀33能够与回风阀联动,并调节废气排风量。
优选地,废排风机31为无蜗壳的离心风机。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废排及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壳体(10),所述安装壳体(10)用于设置在车辆的车厢上;
新风空调系统(20),所述新风空调系统(20)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10)内,所述新风空调系统(20)用于向所述车辆的车厢内输送新风或混合风,所述混合风包括来自所述车辆的车厢外的新风以及车厢的内循环风车厢;
废气排放系统(30),所述废气排放系统(30)与所述新风空调系统(20)相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10)内,所述废气排放系统(30)用于将所述车辆的车厢内的废气排出;
其中,所述废气排放系统(30)的排风量根据新风进风量或所述车辆的车厢内的载客量调节,通过控制所述废气排放系统(30)将所述车辆的车厢内的压力控制在预设正压值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排及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空调系统(20)的新风进风量大于所述废气排放系统(30)的排风量,所述预设正压值大于等于30Pa且小于等于50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排及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10)具有:
第一安装腔室(11),所述安装壳体(1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腔室(11)连通的新风进口(111)、内循环回风口(112)和混合风出口(113),所述新风空调系统(20)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室(11)内,由所述新风进口(111)进入所述第一安装腔室(11)内的新风和由所述内循环回风口(112)进入所述第一安装腔室(11)内的内循环风,混合形成所述混合风后由所述混合风出口(113)排入所述车辆的车厢内;车厢
第二安装腔室(12),与所述第一安装腔室(11)相间隔,所述安装壳体(1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腔室(12)连通的废气入口(121)和废气出口(122),所述废气排放系统(30)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室(12)内,以将由所述废气入口(121)进入所述第二安装腔室(12)内的废气由所述废气出口(122)排至所述车辆的车厢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排及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腔室(11)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换热腔(114)、压缩机腔(115)和第二换热腔(116),其中,所述第一换热腔(114)和所述压缩机腔(115)通过导风口(117)连通,所述新风进口(111)与所述压缩机腔(115)连通,所述内循环回风口(112)和所述混合风出口(113)均与所述第一换热腔(114)连通,所述安装壳体(10)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换热腔(116)连通的散热口(118);
所述新风空调系统(20)包括第一风机(21)、第二风机(22)和通过冷媒循环管路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23)、压缩机(24)和第二换热器(25),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23)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腔(114)内,所述压缩机(24)设置在所述压缩机腔(115)内,所述第二换热器(25)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腔(116)内,所述第一风机(21)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腔(114)内并位于所述内循环回风口(112)和所述混合风出口(113)之间,以将所述混合风由所述混合风出口(113)排出;所述第二风机(22)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腔(116)内并与所述散热口(118)间隔所述第二换热器(25)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排及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循环回风口(112)和所述混合风出口(113)均开设在所述安装壳体(10)的底壁面上,所述内循环回风口(112)为两个,两个所述内循环回风口(112)位于所述混合风出口(113)的两侧,所述第一换热器(23)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器(2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风机(21)的两侧并与两个所述内循环回风口(112)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散热口(118)为两个,两个所述散热口(118)均开设在所述安装壳体(10)的侧壁面上,所述第二换热器(25)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换热器(25)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风机(22)的两侧并与两个所述散热口(118)一一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排及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3)为蒸发器,所述第一风机(21)包括设置在所述混合风出口(113)上方的至少一个离心风机,所述第二换热器(25)为冷凝器,所述第二风机(22)包括至少一个轴流风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排及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空调系统(20)还包括新风压力波阀(26)、空气净化器(27)、回风阀(28)和过滤网(29),所述新风压力波阀(26)和所述空气净化器(27)均设置在所述导风口(117)处,且所述新风压力波阀(26)位于所述压缩机腔(115)内,所述空气净化器(27)位于所述第一换热腔(114)内,所述回风阀(28)设置在所述内循环回风口(112)处,所述过滤网(29)设置在所述内循环回风口(112)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3)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排及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室(12)包括相间隔并连通的负压腔(123)和正压腔(124),其中,所述废气入口(121)与所述负压腔(123)连通,所述废气出口(122)与所述正压腔(124)连通,所述废气排放系统(30)包括废排风机(31),所述废排风机(31)设置在所述正压腔(124)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排及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入口(121)开设在所述安装壳体(10)的底壁面上,所述废气出口(122)为两个,两个所述废气出口(122)分别开设在所述安装壳体(10)的相对的两个侧壁面上,所述负压腔(123)和所述正压腔(124)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废排风机(31)为两个,两个所述废排风机(31)与两个所述废气出口(122)一一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排及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排放系统(30)还包括废排压力波阀(32)和废排风阀(33),所述废排压力波阀(32)设置在所述废气入口(121)处,所述废排风阀(33)设置在所述废气出口(122)处。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废排及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排风机(31)为无蜗壳风机,通过对所述废排风机(31)的启停或调速将所述车辆的车厢内的压力控制在所述预设正压值范围内。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通的车辆的车厢和废排及空调装置,所述废排及空调装置设置在所述车辆的车厢的上方,所述废排及空调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废排及空调装置。
CN201911032417.5A 2019-10-28 2019-10-28 废排及空调装置和车辆 Active CN1127219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32417.5A CN112721977B (zh) 2019-10-28 2019-10-28 废排及空调装置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32417.5A CN112721977B (zh) 2019-10-28 2019-10-28 废排及空调装置和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1977A true CN112721977A (zh) 2021-04-30
CN112721977B CN112721977B (zh) 2024-09-10

Family

ID=75588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32417.5A Active CN112721977B (zh) 2019-10-28 2019-10-28 废排及空调装置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2197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4075A (zh) * 2021-06-24 2021-08-17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轨道车辆空调系统及其风量控制方法
CN115158380A (zh) * 2022-06-24 2022-10-11 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变频空调全新风模式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912430U (zh) * 2019-10-28 2020-07-03 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废排及空调装置和车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64075A (zh) * 2021-06-24 2021-08-17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轨道车辆空调系统及其风量控制方法
CN115158380A (zh) * 2022-06-24 2022-10-11 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变频空调全新风模式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5158380B (zh) * 2022-06-24 2024-03-12 山东朗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变频空调全新风模式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21977B (zh) 2024-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12430U (zh) 废排及空调装置和车辆
CN105835895B (zh) 轨道车辆空调系统及空气处理方法
JP4951133B1 (ja) 車載用空調装置
JP6258473B2 (ja) 車両の車室用の暖房、換気及び/又は空調設備
CN112721977A (zh) 废排及空调装置和车辆
CN106585651A (zh) 轨道车辆客车空调送舒适风节能装置
CN201472105U (zh) 司机室空气调节装置
CN113329893B (zh) 用于混合用于车辆hvac部件的空气的系统和方法
JPS61263822A (ja)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WO2019218829A1 (zh) 一种空净一体式结构以及空调器
CN210680712U (zh) 一种轨道车辆空调机组及轨道车辆
CN109624652B (zh) 客车空调末端、客车空调系统及控温方法
CN209240819U (zh) 一种汽车空调冷却模块
CN215971502U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206086740U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空调机组
RU87674U1 (ru) Система конд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воздуха пассажирского вагона
CN206171474U (zh) 一种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顶置一体式直流变频机车空调
CN218906833U (zh) 热泵空调系统及车辆
CN221429381U (zh) 一种车辆用空调机组
CN217753769U (zh) 一种地铁空调设备
CN219361044U (zh) 一种司机室变频空调及轨道交通车辆
CN111572577B (zh) 车辆和车辆的控制方法
CN217396510U (zh) 带全热交换器的节能型机车空调
CN221879735U (zh) 一种双层流吸入式鼓风机
CN211685096U (zh) 轨道车辆换热装置及轨道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