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67623U - 新风机组 - Google Patents
新风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267623U CN210267623U CN201921158490.2U CN201921158490U CN210267623U CN 210267623 U CN210267623 U CN 210267623U CN 201921158490 U CN201921158490 U CN 201921158490U CN 210267623 U CN210267623 U CN 2102676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 air
- heat exchange
- exchange core
- handling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1 dehum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风机组,包括第一风机(19)、第二风机(20)和热交换芯体(9),第一风机(19)用于将室外新风输送至室内,第二风机(20)用于将室内排风输送至室外,第二风机(20)与所述第一风机(19)层叠布置,热交换芯体(9)在热交换时在气流流通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风机(19)和所述第二风机(20)的上游。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层叠布置,相比于单层布置的方案来说,大大节省了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占用空间,从而有利于节省新风机组的整体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机组。
背景技术
新风机组是提供新鲜空气的一种空气调节设备,在室外抽取新鲜的空气经过除尘、除湿(或加湿)、降温(或升温)等处理后通过风机送到室内,在进入室内空间时替换室内原有的空气。
目前,有些新风机组中设有旁通通道,在不需要使新风和排风热交换时,旁通通道打开,新风和排风流经旁通通道,不流经机组内的换热器;在需要使新风和排风热交换时,旁通通道关闭,新风和排风流经机组内的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旁通通道一般设置在机组的侧面,电器盒组件则大多设置在机组的外面,这样整个机组的尺寸很大,占用空间较大,不便于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风机组,以解决现有新风机组整体尺寸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风机组,包括:
第一风机,用于将室外新风输送至室内;
第二风机,用于将室内排风输送至室外,与第一风机层叠布置;和
热交换芯体,在热交换时在气流流通方向上位于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下游。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芯体包括朝向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机组还包括壳体,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热交换芯体均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内设有旁通通道,旁通通道设置在热交换芯体和第一风机及第二风机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内设有第一进风风室和第一出风风室,旁通通道包括第一旁通通道和第二旁通通道,第一旁通通道设置在第一进风风室和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之间,第二旁通通道设置在第一出风风室和第二风机的进风口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机组还包括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第一风阀设置在第一进风风室和第一旁通通道之间,第二风阀设置在第一出风风室和第二旁通通道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机组还包括壳体,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热交换芯体均设置在壳体内,壳体的左侧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壳体的右侧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热交换芯体设置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上方或者热交换芯体设置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机组还包括壳体,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热交换芯体均设置在壳体内,壳体的下侧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壳体的上侧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热交换芯体设置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左侧或者热交换芯体设置在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右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机组还包括电器组件,电器组件设置在热交换芯体的远离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机组还包括壳体,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热交换芯体和电器组件均设置在壳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机组还包括隔板,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分别安装在隔板的两侧。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层叠布置,相比于单层布置的方案来说,大大节省了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占用空间,从而有利于节省新风机组的整体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机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机组一个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风机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
1、排风侧结构件;2、第二出风口;3、第二风道;4、第一风阀;5、第一旁通通道;6、过滤装置;7、第一进风口;8、第一进风风室;9、热交换芯体;10、第一隔板;11、第二进风口;12、第一出风风室;13、第二风阀;14、第二旁通通道;15、第一风道;16、第一出风口;17、新风侧结构件;18、第二隔板;19、第一风机;20、第二风机;21、第二进风风室;22、第二出风风室;23、第一风机室;24、第二风机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考图1~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机组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新风机组包括第一风机19和第二风机20,第一风机19用于将室外新风输送至室内,第二风机20用于将室内排风输送至室外,第二风机20与第一风机19层叠布置,热交换芯体9在热交换时在气流流通方向上位于第一风机19和第二风机20的下游。
上述实施例通过将第一风机19和第二风机20层叠布置,两个风机相当于占用了一个风机的空间,因此相比于单层布置的方案来说,可以大大节省第一风机19和第二风机20的占用空间,从而有利于节省新风机组的整体占用空间。
热交换芯体9设置在第一风机19和第二风机20所组成整体的一侧。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风机19和第二风机20分别设置在第一平面的两侧,第一风机19和第二风机20位于第二平面的一侧,热交换芯体9位于第二平面的另一侧,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互垂直。其中,第一平面为虚设的面,可以为沿任意方向延伸的平面,比如水平面、竖直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面等,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始终相互垂直。
新风机组包括壳体,第一风机19、第二风机20和热交换芯体9均设置在壳体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壳体的左侧设有第一进风口7和第二出风口2,壳体的右侧设有第一出风口16和第二进风口11,第一风机19和第二风机20前后层叠地布置在壳体的上部,热交换芯体9设置在第一风机19和第二风机20的下方。或者,第一风机19和第二风机20前后层叠地布置在壳体的下部,热交换芯体9设置在第一风机19和第二风机20的上方。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壳体的下侧设有第一进风口7和第二出风口2,壳体的上侧设有第一出风口16和第二进风口11,第一风机19和第二风机20前后层叠地布置在壳体的左半部,热交换芯体9设置在第一风机19和第二风机20的右侧。或者,第一风机19和第二风机20前后层叠地布置在壳体的右半部,热交换芯体9设置在第一风机19和第二风机20的左侧。
热交换芯体9包括朝向第一风机19和第二风机20的风口。该风口正对第一风机19和第二风机20,这样可以使通过热交换芯体9的气流不需要发生折转,可以直接进入第一风机19或第二风机20,有利于减小气流的流通阻力。使热交换芯体9的出风面正对第一风机19和第二风机20,可以使热交换芯体9的出风面受到比较均匀的抽吸力,提升了热交换芯体9过风的均匀性,从而提高热交换芯体9的使用效率。
壳体内还设有旁通通道,第一风机19和第二风机20打包成整体的话,旁通通道设置在热交换芯体9和该整体之间,可以理解为第一风机19之间,也可以理解为热交换芯体9和第二风机20之间。
相比于将旁通通道设置在热交换芯体9、第一风机19和第二风机20的侧面(即如图1所示的右侧或左侧),将旁通通道设置在热交换芯体9和第一风机19与第二风机20组成的整体之间,可以缩短旁通通道的长度,使新风机组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小新风机组的整体结构尺寸,减小占用空间;还可以减小旁通通道的阻力,提高旁通模式时的机外静压,减小能耗,减小整机噪音;旁通通道的阻力减小后,可以使气流大部分都流向旁通通道,减少进入热交换芯体9的气流量,从而延长热交换芯体9的使用寿命。
旁通通道设置在热交换芯体9和第一风机19与第二风机20组成的整体之间,相当于热交换芯体9和旁通通道相对独立,热交换芯体9设置在旁通通道的外面,气流通过旁通通道时不流经热交换芯体9,气流流经热交换芯体9时也不会流经旁通通道。通过设置旁通通道,可以使新风机组具有旁通模式和热交换模式,在旁通模式时,气流流经而不流经热交换芯体9,从而减少对热交换芯体9的使用,延长热交换芯体9的使用寿命;在热交换模式时,气流流经热交换芯体9,室外新风和室内排风通过热交换芯体9进行热交换。
新风机组中可以设置双旁通通道,壳体内设有第一进风风室8和第一出风风室12,旁通通道包括第一旁通通道5和第二旁通通道14,第一旁通通道5设置在第一进风风室8和第一风机19的进风口之间,第二旁通通道14设置在第一出风风室12和第二风机20的进风口之间。双旁通通道可以进一步降低气流流经旁通通道时的阻力,进一步提高旁通模式时的机外静压,减小整机噪音,减少进入热交换芯体9的气流量,延长热交换芯体9的使用寿命。
新风机组还包括第一风阀4和第二风阀13,第一风阀4设置在第一进风风室8和第一旁通通道5之间,第二风阀13设置在第一出风风室12和第二旁通通道14之间。第一风阀4用于控制第一旁通通道5的开闭,第二风阀13用于控制第二旁通通道14的开闭,从而实现新风机组在旁通模式和热交换模式之间的切换。
新风机组还包括电器组件,电器组件设置在热交换芯体9的远离第一风机19和第二风机20的一侧。并且,第一风机19、第二风机20、热交换芯体9和电器组件均设置在壳体内。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机组内的风道空间,减小新风机组的整体结构尺寸。
新风机组还包括隔板,第一风机19和第二风机20分别安装在隔板的两侧。隔板包括第一隔板10和第二隔板18。隔板的设置便于旁通通道的设置。
新风机组还包括过滤装置6,过滤装置6用于对进入室内的新风进行过滤。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新风机组的一个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和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新风机组包括壳体,壳体被隔板(包括第一隔板10和第二隔板18)分隔为前后两层,隔板前侧设有排风侧结构件1,隔板后侧设有新风侧结构件17。第一风机19作为新风风机,设置在隔板的后侧;第二风机20作为排风风机,设置在隔板的前侧。
壳体的左侧设有第一进风口7和第二出风口2,第一进风口7与位于隔板前侧的第一进风风室8连通,第二出风口2与位于隔板前侧的第二风道3连通。
壳体的右侧设有第一出风口16和第二进风口11,第一出风口16与位于隔板后侧的第一风道15连通,第二进风口11与位于隔板后侧的第一出风风室12连通。
第一进风风室8与过滤装置6连通,过滤装置6与位移隔板后侧的第二进风风室21连通,第二进风风室21与热交换芯体9的进风口连通,热交换芯体9的出风口与第一风机19所在的第一风机室23连通,第一风机19的出口与第一风道15连通。
第一出风风室12与位于隔板前侧的第二出风风室22连通,第二出风风室22与热交换芯体9的另一进风口连通,热交换芯体9的另一出风口与第二风机20所在的第二风机室24连通,第二风机20的出口与第二风道3连通。
第一进风风室8经过滤装置6还与第一旁通通道5连通,第一旁通通道5的下游与第一风机19所在的第一风机室23连通。第一旁通通道5的进口设有第一风阀4。
第一出风风室12还与第二旁通通道14连通,第二旁通通道14的下游与第二风机20所在的第二风机室24连通。第二旁通通道14的进口设有第二风阀13。
新风机组处于热交换模式时,第一风阀4和第二风阀13均关闭。室外第一由第一进风口7进入第一进风风室8,经过过滤装置6后进入第二进风风室21通过热交换芯体9,由处于第一风机室23内的第一风机19经第一风道15通过第一出风口16将室外新风送入室内。室内排风由第二进风口11进入第一出风风室12后进入第二出风风室22通过热交换芯体9,由处于第二风机室24内的第二风机20经第二风道3通过第二出风口2将室内排风排出室外。
新风机组处于旁通模式时,第一风阀4和第二风阀13都开启,第一进风风室8与第一风机室23通过第一旁通通道5连通,第一出风风室12与第二风机室24通过第二旁通通道14联通。室外新风由第一进风口7进入第一进风风室8,经过滤装置6后进入第一旁通通道5,由处于第一风机室23内的第一风机19经第一风道15通过第一出风口16将新风送入室内。室内排风由第二进风口11进入第一出风风室12后进入第二旁通通道14,由处于第二风机室24内的第二风机20经第二风道3通过第二出风口2将室内排风排出室外。
通过对本实用新型新风机组的多个实施例的说明,可以看到本实用新型新风机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优点:
1、两个风机采用层叠布置,大大节省了风机的占用空间,有利于减小新风机组的整体尺寸;
2、旁通通道设置在热交换芯体和风机之间,利用隔板开设旁通通道,缩短了旁通通道的长度,减小了新风机组的结构尺寸,还可以降低内部风道阻力,提升机外静压,减小噪音;
3、壳体内设有双旁通通道,实现了机内新风、排风双侧气流的旁通功能,新风气流与排风气流通过对应的旁通通道进入风机,可以减小旁通通道的阻力,降低气流通过热交换芯体的流速,延长热交换芯体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和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风机(19),用于将室外新风输送至室内;
第二风机(20),用于将室内排风输送至室外,与所述第一风机(19)层叠布置;和
热交换芯体(9),在热交换时在气流流通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风机(19)和所述第二风机(20)的下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芯体(9)包括朝向所述第一风机(19)和所述第二风机(20)的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风机(19)、所述第二风机(20)和所述热交换芯体(9)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内设有旁通通道,所述旁通通道设置在所述热交换芯体(9)和所述第一风机(19)及所述第二风机(2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进风风室(8)和第一出风风室(12),所述旁通通道包括第一旁通通道(5)和第二旁通通道(14),所述第一旁通通道(5)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风室(8)和所述第一风机(19)的进风口之间,所述第二旁通通道(14)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风室(12)和所述第二风机(20)的进风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风阀(4)和第二风阀(13),所述第一风阀(4)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风室(8)和所述第一旁通通道(5)之间,所述第二风阀(13)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风室(12)和所述第二旁通通道(1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风机(19)、所述第二风机(20)和所述热交换芯体(9)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左侧设有第一进风口(7)和第二出风口(2),所述壳体的右侧设有第一出风口(16)和第二进风口(11),所述热交换芯体(9)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19)和所述第二风机(20)的上方或者所述热交换芯体(9)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19)和所述第二风机(20)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风机(19)、所述第二风机(20)和所述热交换芯体(9)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下侧设有第一进风口(7)和第二出风口(2),所述壳体的上侧设有第一出风口(16)和第二进风口(11),所述热交换芯体(9)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19)和所述第二风机(20)的左侧或者所述热交换芯体(9)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19)和所述第二风机(20)的右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器组件,所述电器组件设置在所述热交换芯体(9)的远离所述第一风机(19)和所述第二风机(20)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第一风机(19)、所述第二风机(20)、所述热交换芯体(9)和所述电器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所述第一风机(19)和所述第二风机(20)分别安装在所述隔板的两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58490.2U CN210267623U (zh) | 2019-07-23 | 2019-07-23 | 新风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58490.2U CN210267623U (zh) | 2019-07-23 | 2019-07-23 | 新风机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267623U true CN210267623U (zh) | 2020-04-07 |
Family
ID=70013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58490.2U Active CN210267623U (zh) | 2019-07-23 | 2019-07-23 | 新风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26762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60444A (zh) * | 2019-07-23 | 2019-09-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新风机组 |
-
2019
- 2019-07-23 CN CN201921158490.2U patent/CN21026762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260444A (zh) * | 2019-07-23 | 2019-09-20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新风机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651879B1 (ko) | 환기시스템 | |
CN212511467U (zh) | 空气处理模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0135642U (zh) | 一种空调器 | |
KR20080035900A (ko) | 환기장치 | |
CN210267623U (zh) | 新风机组 | |
KR20050010363A (ko) | 환기기능을 갖춘 공기청정장치 | |
CN210425419U (zh) | 新风处理设备 | |
CN101726054A (zh) | 带有节能降温装置的除湿机 | |
CN211953166U (zh) | 全热新风机及其骨架 | |
CN112556060A (zh) | 新风机 | |
CN216522076U (zh) | 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215723879U (zh) | 新风机 | |
CN205026870U (zh) | 一种全热交换新风系统 | |
CN212219840U (zh) | 一种车载无动力新风装置 | |
CN203642446U (zh) | 热交换装置 | |
CN210004553U (zh) | 全热交换除霾新风机 | |
CN218820896U (zh) | 一种多功能全热交换装置 | |
CN211290425U (zh) | 一种抗内阻新风机 | |
CN220229366U (zh) | 一种新风单冷一体机 | |
CN105222263A (zh) | 一种全热新风换气机 | |
CN205957407U (zh) | 高效净化型全热交换器 | |
CN205957416U (zh) | 全热交换器风路阀门控制系统 | |
CN215951651U (zh) | 一种用于双向流全热交换吊顶新风机的整流降速结构 | |
CN217685637U (zh) | 一种双向流风道结构 | |
CN219889752U (zh) | 一种壳体组件及新风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