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28094U - 折叠拱架锁止结构 - Google Patents

折叠拱架锁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28094U
CN217328094U CN202220854566.0U CN202220854566U CN217328094U CN 217328094 U CN217328094 U CN 217328094U CN 202220854566 U CN202220854566 U CN 202220854566U CN 217328094 U CN217328094 U CN 217328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arch
section
self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5456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春雨
康海波
邱章令
朱孝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Lanh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Lanh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Lanh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Lanhai Intelligent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5456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280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28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280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折叠拱架锁止结构,涉及折叠拱架锁止的技术领域,具体包括铰链连接的第一拱架段和第二拱架段;所述第一拱架段上开设有第一锁止孔,所述第二拱架段上开设有第二锁止孔,所述第二拱架段上设置有穿过第二锁止孔且可旋转的自锁板,所述自锁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拱架段上表面接触的第一锁定面和用于与第二拱架段下表面接触的第二锁定面;本实用新型,当第一拱架段和第二拱架段合并时,所述第一锁定面与第一拱架段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二锁定面与第二拱架段下表面接触,通过第一锁定面与第一拱架段产生的摩擦力和第二锁定面与第二拱架段产生的摩擦力,即可完成自锁,其自锁稳定性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折叠拱架锁止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拱架锁止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折叠拱架锁止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折叠拱架大多采用的是螺栓固定的方式,导致安装过程较为复杂,难以快速完成折叠拱架的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的折叠拱架大多采用的是螺栓固定的方式,导致安装过程较为复杂,难以快速完成折叠拱架的安装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折叠拱架锁止结构,通过摩擦力即实现自锁,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折叠拱架锁止结构,包括第一拱架段和第二拱架段,所述第一拱架段和第二拱架段的一端铰链连接;
所述第一拱架段上开设有第一锁止孔;
所述第二拱架段上开设有第二锁止孔,所述第二拱架段上设置有穿过第二锁止孔且可旋转的自锁板,所述自锁板上方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拱架段上表面接触的第一锁定面,所述自锁板下方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拱架段下表面接触的第二锁定面;
第一拱架段和第二拱架段在合并过程中,所述自锁板会发生转动,当第一拱架段和第二拱架段合并后,所述第一锁定面与第一拱架段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二锁定面与第二拱架段下表面接触,通过第一锁定面与第一拱架段产生的摩擦力和第二锁定面与第二拱架段产生的摩擦力,完成自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拱架段和第二拱架段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连接,所述第一拱架段和第二拱架段可绕第一转轴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拱架段上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自锁板安装在第二转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自锁板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楔形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自锁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固定部,初始状态下,通过自锁板的旋转,可使第一固定部卡设在第二锁止孔内,实现自锁板的初始固定;
所述第一拱架段上且位于第一锁止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配合使用的顶板,所述顶板用于推动第一固定部,以使自锁板旋转至锁定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为自锁板提供额外扭力,增大第一锁定面与第一拱架段产生的摩擦力和第二锁定面与第二拱架段产生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定面和第二锁定面上设置用于增大摩擦力的接触层。
进一步地,所述自锁板处于自锁状态时,满足如下受力情况:
F1*L1+F2*L3+T1*L2=T2*L4
其中:
F1-第二拱架段对第二锁定面的法向作用力;
L1-F1相对于第二转轴的力臂;
F2-第一拱架段对第一锁定面的法向作用力;
L3-F2相对于第二转轴的力臂;
T1-第二拱架段与第二锁定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L2-T1相对于第二转轴的力臂;
T2-第一拱架段与第一锁定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L4-T2相对于第二转轴的力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拱架段上开设有第三锁止孔,所述第二拱架段上开设有第四锁止孔;
所述自锁板的第二锁定面末端设置有尾插,所述尾插末端设置有用于卡住第一拱架段的卡槽;
当第一拱架段和第二拱架段合并时,所述尾插穿过第三锁止孔和第四锁止孔,尾插末端的卡槽将第一拱架段卡住。
进一步地,所述尾插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初始状态下,通过自锁板的旋转,可使第二固定部卡设在第四锁止孔内,实现自锁板的初始固定;所述尾插上设置有便于插入第三锁止孔的第二楔形端面。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折叠拱架锁止结构,包括第一拱架段和第二拱架段,所述第一拱架段和第二拱架段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拱架段上开设有第一锁止孔;所述第二拱架段上开设有第二锁止孔,所述第二拱架段上设置有穿过第二锁止孔且可旋转的自锁板,所述自锁板上方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拱架段上表面接触的第一锁定面,所述自锁板下方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拱架段下表面接触的第二锁定面;当第一拱架段和第二拱架段合并时,所述第一锁定面与第一拱架段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二锁定面与第二拱架段下表面接触,通过第一锁定面与第一拱架段产生的摩擦力和第二锁定面与第二拱架段产生的摩擦力,即可完成自锁,其自锁稳定性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2、折叠拱架锁止结构,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增加扭力弹簧或增加接触层等操作,增加摩擦力大小,提高自锁性能,可调节性更高。
3、折叠拱架锁止结构,还在自锁板的第二锁定面末端设置尾插,通过尾插的设置,进一步锁止第一拱架段和第二拱架段,从而进一步提高其锁止性能,保证其锁止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折叠拱架锁止结构中未设置尾插时,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折叠拱架锁止结构中未设置尾插时,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折叠拱架锁止结构中未设置尾插时,自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折叠拱架锁止结构中设置尾插时,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G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折叠拱架锁止结构中设置尾插时,处于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12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4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折叠拱架锁止结构中设置尾插时,自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折叠拱架锁止结构中未设置尾插时,自锁板的受力情况图。
附图标记:1-第一拱架段,2-第二拱架段,3-第一锁止孔,4-第二锁止孔,5-自锁板,6-第一锁定面,7-第二锁定面,8-第一转轴,9-第二转轴,10-第一楔形端面,11-第一固定部,12-顶板,13-第三锁止孔,14-第四锁止孔,15-尾插,16-卡槽,17-第二固定部,18-第二楔形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目前的折叠拱架大多采用的是螺栓固定的方式,导致安装过程较为复杂,难以快速完成折叠拱架的安装。
本实施例针对于上述问题,提供了折叠拱架锁止结构,请参阅图1-7,具体包括第一拱架段1和第二拱架段2,所述第一拱架段1和第二拱架段2可以是现有任何形式的拱架,这里对其具体结构不再赘述,如图1所示中,第一拱架段1和第二拱架段2呈工形结构;所述第一拱架段1和第二拱架段2的一端铰链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拱架段1和第二拱架段2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8连接,所述第一拱架段1和第二拱架段2可绕第一转轴8旋转;
第一拱架段1上开设有第一锁止孔3;优选地,所述第一锁止孔3为矩形孔;
第二拱架段2上开设有第二锁止孔4,在设计时,应保证第二锁止孔4与第一锁止孔3的位置相对应,避免较大的错位,影响锁定效果;所述第二拱架段2上设置有穿过第二锁止孔4且可旋转的自锁板5,优选地,所述第二拱架段2上设置有第二转轴9,所述自锁板5安装在第二转轴9上,所述第二转轴9的设置位置要求如下:第二转轴9设置在第二锁止孔4下方,且靠近第二锁止孔4内远离第一转轴8的内壁面处,以满足摩擦力自锁;所述自锁板5上方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拱架段1上表面接触的第一锁定面6,所述自锁板5下方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拱架段2下表面接触的第二锁定面7;优选地,所述第一锁定面6和第二锁定面7均为平面,且当第一拱架段1和第二拱架段2合并时,第一锁定面6和第二锁定面7可与第一拱架段1的上表面和第二拱架段2的下表面完全接触;
在使用时,第一拱架段1和第二拱架段2在合并过程中,所述自锁板5会发生转动,优选地,可设置相应的转动结构使自锁板5旋转,也可以通过操作者拨动的方式使自锁板5旋转;当第一拱架段1和第二拱架段2合并后,所述自锁板5旋转至锁定位置,所述第一锁定面6与第一拱架段1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二锁定面7与第二拱架段2下表面接触,通过第一锁定面6与第一拱架段1产生的摩擦力和第二锁定面7与第二拱架段2产生的摩擦力,完成自锁。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自锁板5插入第一锁止孔3的顺滑度,在所述自锁板5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楔形端面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楔形端面10可以便于插入第一锁止孔3;优选地,所述第一楔形端面10为斜面端面或弧形端面。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自锁板5能够稳定处于初始状态,在自锁板5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1,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11设置在与所述第二锁定面7相对的一端;初始状态下,通过自锁板5的旋转,可使第一固定部11卡设在第二锁止孔4内,实现自锁板5的初始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拱架段1上且位于第一锁止孔3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1配合使用的顶板12;在使用时,随着第一拱架段1的旋转,所述自锁板5上端插入第一锁止孔3内,所述顶板12插入第二锁止孔4内,随着第一拱架段1的继续旋转,所述顶板12的下端面与第一固定部11接触,并顶开第一固定部11,并推动自锁板5旋转至锁定位置。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是对实施例一的进一步说明,相同的部件这里不再赘述,请参阅图1-7,实施例一中是通过第一锁定面6与第一拱架段1产生的摩擦力和第二锁定面7与第二拱架段2产生的摩擦力完成自锁,因此为了提高其自锁强度,折叠拱架锁止结构,还包括扭力弹簧,优选地,所述扭力弹簧设置在第二转轴9内,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扭力弹簧的设置的方向和形式,保证对自锁板5施加的扭力为顺时针即可;所述扭力弹簧为自锁板5提供额外扭力,增大第一锁定面6与第一拱架段1产生的摩擦力和第二锁定面7与第二拱架段2产生的摩擦力,从而提高自锁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设置接触层来增大摩擦力,即在所述第一锁定面6和第二锁定面7上设置用于增大摩擦力的接触层,优选地,所述接触层可以为粗糙度较大的表面层,也可以是磁性片,通过磁性片的吸力增大摩擦力。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是对实施例一的进一步说明,相同的部件这里不再赘述,请参阅图17,当自锁板5处于自锁状态时,满足如下受力情况:
F1*L1+F2*L3+T1*L2=T2*L4
其中:
F1-第二拱架段2对第二锁定面7的法向作用力;
L1-F1相对于第二转轴9的力臂;
F2-第一拱架段1对第一锁定面6的法向作用力;
L3-F2相对于第二转轴9的力臂;
T1-第二拱架段2与第二锁定面7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L2-T1相对于第二转轴9的力臂;
T2-第一拱架段1与第一锁定面6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L4-T2相对于第二转轴9的力臂。
上述的受力情况也间接的限定了自锁板5的具体尺寸和第二转轴9的设置位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根据上述条件在不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完成该锁止结构的搭建,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是对实施例二的进一步说明,相同的部件这里不再赘述,请参阅图8-16,为了进一步提高自锁强度,在第一拱架段1上开设有第三锁止孔13,所述第二拱架段2上开设有第四锁止孔14;所述自锁板5的第二锁定面7末端设置有尾插15,所述尾插15末端设置有用于卡住第一拱架段1的卡槽16,当卡槽16将第一拱架段1卡住时,为了保证自锁板5能够旋转至最佳锁定位置,所述卡槽16的的上端面应与第一拱架段1存在一定的间隙;所述尾插15的作用是当自锁失衡时,尾插15上的卡槽16能够形成二次自锁力平衡,提高稳定性,因此,尾插15不参与实施例三中给出的锁定时的自锁板5的平衡公式;优选地,所述第三锁止孔13和第四锁止孔14的具体设置位置,保证尾插15能够正常插入即可,这里不再进行赘述;尾插15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应保证尾插15能够正常插入第一拱架段1,且当第一拱架段1和第二拱架段2合并时,所述卡槽16刚好将第一拱架段1卡住即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根据上述描述在不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完成尾插15的具体形状和尺寸的设计,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在使用时,当第一拱架段1和第二拱架段2合并时,所述尾插15穿过第三锁止孔13和第四锁止孔14,尾插15末端的卡槽16将第一拱架段1卡住,当自锁失衡时,尾插15上的卡槽16能够形成二次自锁力平衡,提高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实施例一的前提下,进一步使自锁板5能够稳定处于初始状态,在所述尾插15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17,初始状态下,通过自锁板5的旋转,可使第二固定部17卡设在第四锁止孔14内,实现自锁板5的初始固定;具体的,通过自锁板5的旋转,自锁板5一端的第二固定部17和另一端的第一固定部11分别卡在第四锁止孔14和第二锁止孔4内,使得处于初始状态下的自锁板5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自锁板5插入第三锁止孔13的顺滑度,在所述尾插15上设置有便于插入第三锁止孔13的第二楔形端面18,优选地,所述第二楔形端面18为斜面端面或弧形端面。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折叠拱架锁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拱架段(1)和第二拱架段(2),所述第一拱架段(1)和第二拱架段(2)的一端铰链连接;
所述第一拱架段(1)上开设有第一锁止孔(3);
所述第二拱架段(2)上开设有第二锁止孔(4),所述第二拱架段(2)上设置有穿过第二锁止孔(4)且可旋转的自锁板(5),所述自锁板(5)上方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拱架段(1)上表面接触的第一锁定面(6),所述自锁板(5)下方设置有用于与第二拱架段(2)下表面接触的第二锁定面(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拱架锁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拱架段(1)和第二拱架段(2)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8)连接,所述第一拱架段(1)和第二拱架段(2)可绕第一转轴(8)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拱架锁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拱架段(2)上设置有第二转轴(9),所述自锁板(5)安装在第二转轴(9)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拱架锁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板(5)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1),初始状态下,通过自锁板(5)的旋转,可使第一固定部(11)卡设在第二锁止孔(4)内,实现自锁板(5)的初始固定;
所述第一拱架段(1)上且位于第一锁止孔(3)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1)配合的顶板(12),所述顶板(12)用于推动第一固定部(11),以使自锁板(5)旋转至锁定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拱架锁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为自锁板(5)提供额外扭力,增大第一锁定面(6)与第一拱架段(1)产生的摩擦力和第二锁定面(7)与第二拱架段(2)产生的摩擦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拱架锁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面(6)和第二锁定面(7)上设置用于增大摩擦力的接触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拱架锁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拱架段(1)上开设有第三锁止孔(13),所述第二拱架段(2)上开设有第四锁止孔(14);
所述自锁板(5)的第二锁定面(7)末端设置有尾插(15),所述尾插(15)末端设置有用于卡住第一拱架段(1)的卡槽(16);
当第一拱架段(1)和第二拱架段(2)合并时,所述尾插(15)穿过第三锁止孔(13)和第四锁止孔(14),尾插(15)末端的卡槽(16)将第一拱架段卡住。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拱架锁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板(5)处于自锁状态时,满足如下受力情况:
F1*L1+F2*L3+T1*L2=T2*L4
其中:
F1-第二拱架段(2)对第二锁定面(7)的法向作用力;
L1-F1相对于第二转轴(9)的力臂;
F2-第一拱架段(1)对第一锁定面(6)的法向作用力;
L3-F2相对于第二转轴(9)的力臂;
T1-第二拱架段(2)与第二锁定面(7)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L2-T1相对于第二转轴(9)的力臂;
T2-第一拱架段(1)与第一锁定面(6)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L4-T2相对于第二转轴(9)的力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拱架锁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插(15)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17),初始状态下,通过自锁板(5)的旋转,可使第二固定部(17)卡设在第四锁止孔(14)内,实现自锁板(5)的初始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拱架锁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插(15)上设置有便于插入第三锁止孔(13)的第二楔形端面(18)。
CN202220854566.0U 2022-04-12 2022-04-12 折叠拱架锁止结构 Active CN2173280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54566.0U CN217328094U (zh) 2022-04-12 2022-04-12 折叠拱架锁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54566.0U CN217328094U (zh) 2022-04-12 2022-04-12 折叠拱架锁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28094U true CN217328094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46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54566.0U Active CN217328094U (zh) 2022-04-12 2022-04-12 折叠拱架锁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280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70034034A (ko) 평판디스플레이장치용 록킹유닛
CN217328094U (zh) 折叠拱架锁止结构
CN108932019B (zh) 电子装置
US20220263931A1 (en) Folding terminal structure
CN114658755A (zh) 折叠拱架锁止结构
US9507387B2 (en) Pivot mechanism of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JP3234780U (ja) ロック及びロック解除構造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CN201325214Y (zh) 热敏打印机
CN206394867U (zh) 无人机及其机臂
CN216186768U (zh) 一种可节省材料的折叠纸箱
CN217353974U (zh) 一种隐藏式合页组件
CN211951174U (zh) 多段切换双轴结构
TWI738188B (zh) 合頁鉸鍊
CN218015035U (zh) 电池治具
CN219864600U (zh) 自限位铰链、覆盖件和作业机械
CN209874806U (zh) 双轴合页及利用双轴合页连接的结构
CN220504809U (zh) 一种新型合页结构
CN214751596U (zh) 一种防晃动稳定型转轴结构
CN209723970U (zh) 一种可开启180°的隐形铰链
CN204437046U (zh) 合页装置及应用其的乐谱面板
CN214659538U (zh) 一种极简型隐藏铰链
CN219570607U (zh) 铰链结构及可折叠设备
WO2020207511A2 (zh) 一种拼接结构
CN208848776U (zh) 一种多用途开关盖
CN216585795U (zh) 提手组件及干衣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