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32019B - 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32019B
CN108932019B CN201810533847.4A CN201810533847A CN108932019B CN 108932019 B CN108932019 B CN 108932019B CN 201810533847 A CN201810533847 A CN 201810533847A CN 108932019 B CN108932019 B CN 1089320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dual
electronic device
bracke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3384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32019A (zh
Inventor
林哲贤
朱哲贤
柴维宁
郑辰贤
陈莉芳
沈俊安
吴怡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l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pal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Compal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932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320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320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320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3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signal or power between the different housings, e.g. details of wired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ssage of cab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06F1/16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the display being foldable up to the back of the other housing with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e.g. by 360° rotation over the axis defined by the rear edge of the base enclos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以及至少一双转轴模块。第一机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凹陷,第二机体具有至少一第二凹陷,对应第一凹陷。双转轴模块连接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且设置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的内侧,以使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通过双转轴模块而相对旋转开阖。双转轴模块具有双凸结构。当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通过双转轴模块而相互运动时,双凸结构活动地容置于第一凹陷与第二凹陷,以移入或移出第一凹陷与第二凹陷。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之类的电子装置基本上由可彼此相对打开或关闭的显示屏幕与主机系统所组成,用以使显示屏幕与主机系统可进行开阖动作主要是装在显示屏幕与主机系统之间的转轴模块。现代的此类电子装置还可通过双转轴模块而使显示屏幕以0度至360度的大范围角度转动开阖,以进一步地互叠成平板状,以藉此变形趋势而提供使用者不同的操作型态。
然而,现有双转轴模块的配置通常需额外组装在机体的侧缘,方能顺利让机体进行上述大范围角度的转动开阖而不至于造成结构干涉。如此一来,反而造成结构上的多余视觉效果,而不利于笔记本电脑朝向轻薄及美观等视觉效果的设计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通过双转轴模块连接不同机体并与机体的凹陷搭配,以提供隐藏的视觉效果及简洁的外观。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以及至少一双转轴模块。第一机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凹陷,第二机体具有至少一第二凹陷,且对应第一凹陷。双转轴模块连接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以使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通过双转轴模块而相对旋转开阖。双转轴模块具有双凸结构,当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通过双转轴模块而相互运动时,双凸结构活动地容置于第一凹陷与第二凹陷,以移入或移出第一凹陷与第二凹陷。
基于上述,在电子装置中,双转轴模块连接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而得以使其进行相对旋转开阖之外,双转轴模块具有双凸结构,以分别活动地容纳在机体的不同凹陷中。当机体通过双转轴模块而旋转开阖时,即能让双凸结构是在所述不同凹陷中进行对应运动,因此在视觉上能造成隐藏式转轴模块的效果,同时也能避免结构干涉,而让机体能通过双转轴模块进行大范围角度的旋转开阖动作。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具有上表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机体;第二机体;至少一双转轴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的内侧,并连接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以使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通过所述双转轴模块而相对旋转开阖,所述双转轴模块包括:第一转轴,组装于所述第一机体;第二转轴,组装于所述第二机体;以及固定件,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连接所述第二凸部,且于其连接处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转轴组装至所述第一凸部,所述第二转轴组装至所述第二凸部,其中当所述第二机体相对所述第一机体从闭阖位置旋转至一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的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机体的枢接部位于所述上表面之下,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二机体的枢接部位于所述上表面之上。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分解图。
图1B与图1C分别是图1A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
图2A是以另一视角示出图1A的电子装置。
图2B与图2C分别是图2A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
图3是图1A电子装置的第一双转轴模块的局部剖视图。
图4A至图4H是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局部示意图。
图5A至图5E是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6A与图6B分别是固定件的电脑辅助工程分析图。
图7A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双转轴模块的示意图。
图7B是图7A的双转轴模块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装置;
110:第一机体;
111、112:第一凹陷;
113、123:电子模块;
120:第二机体;
121、122:第二凹陷;
130A:第一双转轴模块;
130B:第二双转轴模块;
131A:第一双凸结构;
1311:盖体;
1312:第一固定件;
131B:第二固定件;
132A、132B:第二轴杆;
133A、133B:第一轴杆;
134A、134B:第二支架;
135A、135B:第一支架;
136A、136B:第一扭力元件;
137A、137B:第二扭力元件;
1331:第一止挡部;
1351:第二止挡部;
1321:第三止挡部;
1341:第四止挡部;
231:固定件;
2311:外结构;
2312:内结构;
234:第二支架;
235:第一支架;
A1、A2、A3、A4、B1、B2:凸部;
A5、A6、B3、B4:固定孔;
A7、A71、A72、A73、A74、A8、A9:空间;
AX:延伸轴向;
C1、C2:导线;
P1:上表面;
u1、u2:移动路径;
t1、t2、t3、t4: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分解图。图1B与图1C分别是图1A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图2A是以另一视角示出图1A的电子装置。图2B与图2C分别是图2A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请先参考图1A与图2A,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例如是笔记本电脑,其包括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以及至少一双转轴模块,在此是以第一双转轴模块130A与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作为例示,但不以此为限,其中第一双转轴模块130A与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分别设置在第一机体110的内侧与第二机体120的内侧。
以下先行叙述各个双转轴模块的结构与组装关系,其中图1B与图2B即是放大示出第一双转轴模块130A,图1C与图2C即是放大示出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请先参考图1B、图2B并对照图1A与图2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双转轴模块130A包括第一双转轴、第一固定件1312与盖体1311,在此所述第一双转轴是由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构成,且其中第一转轴包括第一轴杆133A、第一扭力元件136A与第一支架135A,第二转轴包括第二轴杆132A、第二扭力元件137A与第二支架134A。如图1A与图2A所示,第一双转轴的一端分别组装于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第一双转轴的另一端分别组装于第一固定件1312,而第一固定件1312组装入盖体1311之内。也就是说,第一轴杆133A与第一支架135A结合成第一转轴而组装在第一机体110与第一固定件1312之间,而第二轴杆132A与第二支架134A结合后是组装于第二机体110与第一固定件1312之间。
进一步地说,第一支架135A组装并固定于第一机体110内,第一轴杆133A的一端因结合(枢接)于第一扭力元件136A,而得以扭力枢接于第一支架135A,因此第一转轴旋转时,也就是第一轴杆133A与第一支架135A产生同轴相对旋转时,通过第一扭力元件136A的卷曲结构对第一轴杆133A产生摩擦力,据以让第一转轴产生扭力。同样地,第二支架134A组装于第二机体120内,第二轴杆132A的一端因结合(枢接)于第二扭力元件137A,而得以扭力枢接于第二支架134A,由此让第二转轴在旋转时,也就是第二轴杆132A与第二支架134A产生同轴相对旋转时,能通过第二扭力元件137A的卷曲结构对第二轴杆132A产生摩擦力,而据以让第二转轴产生扭力。需说明的是,同样的结构配置与效果也出现在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也就是其第一轴杆133B与第一支架135B,以及第二轴杆132B与第二支架134B,皆能如第一双转轴产生所需的扭力,在此便不再赘述。在此,第一双转轴与第二双转轴具有一致的延伸轴向AX,且第一双转轴与第二双转轴所产生的扭力实质相同,位于电子装置100另一侧的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也具有类似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第一双转轴模块130A或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其分别具有双凸结构,以与第一机体110及第二机体120的凹陷存在结构对应,以下提供进一步的描述。
详细而言,请再参考图1B与图2B并对照图1A与图2A,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体110具有第一凹陷111、112,第二机体120具有第二凹陷121、122,其中沿着第一双转轴模块130A或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的延伸轴向AX上,第一凹陷111、112具有不同的轴向尺寸,其中第一凹陷111的轴向尺寸大于第二凹陷112的轴向尺寸。同样地,第二凹陷121的轴向尺寸大于第二凹陷122,而第一凹陷111对应第二凹陷121且两者轴向尺寸一致,第一凹陷112对应第二凹陷122且两者轴向尺寸一致。据此,第一双转轴模块130A可被视为活动地容置于第一凹陷111与第二凹陷121中,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可被视为活动地容置于第一凹陷112与第二凹陷122中,且第一双凸结构131A沿延伸轴向AX的尺寸大于第二双凸结构(第二固定件131B)沿延伸轴向AX的尺寸。
在第一双转轴模块130A中,前述第一轴杆133A与第二轴杆132A远离第一支架135A与第二支架134A的一端是固接于第一固定件1312,而后,第一固定件1312组装入盖体1311而形成第一双凸结构131A。盖体1311是呈现具有不同外径尺寸的双凸轮廓,也就是凸部A1的外径尺寸大于凸部A2的外径尺寸,此举也使盖体1311的内部空间A7也随之分隔为较大的空间A72与较小的空间A71。类似地,第一固定件1312也是具有双凸轮廓,其中凸部A3的外径尺寸大于凸部A4的外径尺寸,且分别适配于空间A72与A71,因而得以嵌入盖体1311之内。凸部A3、A4分别具有固定孔A6、A5,其呈现双侧(对侧)已削平的圆柱轮廓,以利于第一轴杆133A与第二轴杆132A的对应固接。
在此须注意的是,为利于使用者的操作习惯是施力于第二机体120(显示屏幕)而使其相对于第一机体110(主机系统)旋转,因此对应第二机体120的第二转轴(第二轴杆132A与第二支架134A),其旋转时所产生的扭力会小于第一转轴(第一轴杆133A与第一支架135A)旋转时所产生的扭力,而便于使用者驱使第二机体12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旋转开阖且具省力效果。
类似地,为使第一双转轴模块130A与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达到施力平衡,因此对于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而言,其第二转轴(第二轴杆132B、第二扭力元件137B与第二支架134B)旋转时所产生的扭力会小于第一转轴(第一轴杆133B、第一扭力元件136B与第一支架135B)旋转时所产生的扭力。同时,在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中,第一轴杆133B与第二轴杆132B远离第一支架135B与第二支架134B的一端分别固接于第二固定件131B,如同前述第一轴杆133A与第二轴杆132A分别与第一固定件1312的固接关系,第一轴杆133B与第二轴杆132B也是通过呈现双侧(对侧)已削平的圆柱轮廓进行适配固接,而得以分别接入凸部B1、B2的固定孔B3、B4中。在此,第二固定件131B形成为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的双凸结构,且凸部B2的外径尺寸大于凸部B1的外径尺寸。
图3是图1A电子装置的第一双转轴模块的局部剖视图。请参考图1B、图2B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312嵌入盖体1311后,尚余留未被第一固定件1312填满的空间A73,而第一机体110内还设置有电子模块113,第二机体120内还设置有电子模块123。据此,电子装置100便能通过导线C1穿过前述空间A73而电性连接在电子模块113、123之间,据以提供电子模块113、123之间的走线空间,避免导线C1因外露而可能受损的疑虑。
图4A至图4H是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局部示意图。图5A至图5E是电子装置于不同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其中图4A与图4B是同一状态且对应图5B,图4C与图4D是同一状态且对应图5C,图4E与图4F是同一状态且对应图5D,图4G与图4H是同一状态且对应图5E。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双转轴模块130A与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各自具备双凸结构(即第一双凸结构131A与第二固定件131B),因此搭配机体的第一凹陷111、112与第二凹陷121、122后,便能在电子装置100形成隐藏式转轴。在此,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处于闭阖状态已能由图1A与图2A得知,尤其通过第一凹陷111、112与第二凹陷121、122在延伸轴向AX的尺寸差异,而据以控制第一双转轴模块130A与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的外露尺寸,进而让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受第一凹陷112与第二凹陷122的限制而具有较低尺寸的外露情形,尤以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受到第一凹陷112与第二凹陷122的限制,也因此在视觉上造成隐藏效果,同时也因视觉上的不对称而提供额外的外观效果。
接着,请参考图4A与图4B,其可视为第二机体12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旋转而从图1A、图2A的闭阖状态转换为90度状态,此时第一双转轴模块130A的盖体1311可被视为从第一凹陷121移出,且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的第二固定件131B可被视为从第二凹陷122移出。
请参考图4C与图4D,其可视为第二机体12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继续旋转而从图4A、图4B的90度状态转换为180度状态,此时第二机体120持续旋转而使第一凹陷121不再被盖体1311所遮蔽,但盖体1311相对于第一凹陷111仍维持与90度状态相同的对应位置。第二机体120的第二凹陷122也因此不再被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的第二固定件131B所遮蔽,而第二固定件131B相对于第一凹陷112也仍维持与90度状态相同的对应位置。
请参考图4E与图4F,此时第二机体120持续相对于第一机体110翻转而形成类270度状态,由于第一双转轴模块130A与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在翻转过程已被第二机体120所驱动,也就是盖体1311与第二固定件131B会被带动而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旋转,因此第一凹陷111与第二凹陷121已不再被盖体1311所遮蔽,而第一凹陷112与第二凹陷122已不再被第二固定件131B所遮蔽。
请参考图4G与图4H,此时第二机体120已翻转并呈现位于第一机体110的背面的叠置状态,此时盖体1311可被视为除与机体连接处之外,其余部分皆移出第一凹陷111与第二凹陷121,类似地,第二固定件131B可被视为除与机体连接处之外,其余部分皆移出第一凹陷112与第二凹陷122。
以下针对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通过第一双转轴模块130A与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而进行相对旋转的机制予以详述。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双转轴模块130A与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具有相同转动机构,因此以下仅以第一双转轴模块130A作为例示进行说明,便不再赘述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请先参考图1B、图1C、图2B与图2C,第一轴杆133A具有第一止挡部1331,第一支架135A具有第二止挡部1351,第一轴杆133A扭力枢接于第一支架135A而使第一止挡部1331与第二止挡部1351位于同一路径上。第二轴杆132A具有第三止挡部1321,第二支架134A具有第四止挡部1341,第二轴杆132A扭力枢接于第二支架134A而使第三止挡部1321与第四止挡部1341位于同一路径上。
在此同样是让使用者施力于第二机体120而使其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旋转以利于说明相关转换过程。如图5A所示,在闭阖状态时的电子装置100,此时第四止挡部1341抵接在第三止挡部1321的一侧,且具有移动路径u1。接着,请参考图5A与图5B,当电子装置100从闭阖状态转换至90度状态的过程中,第二机体120带动第二支架134A旋转,而使第四止挡部1341沿移动路径u1移动。接着,请参考图5B与图5C,第二机体120带动第二支架134A持续旋转,直至第四止挡部1341移至第三止挡部1321的另一侧且与其抵接干涉,此时电子装置100是呈180度状态。需再说明的是,对于第一止挡部1331与第二止挡部1351而言,其在从图5A至图5C的过程中皆维持相同状态而未改变。另需提及的是,对于第一机体110的上表面P1而言,由于双凸结构还存在位于外部的空间A74,因此在从图5A(机体处于闭阖位置)至图5C(机体处于展开位置)的转换过程中,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的局部可视为部分容置于空间A74,双凸结构的凸部A1(标示于图1B、图2B)与第一机体110枢接且可被视为位于所述上表面P1之下,而凸部A2与第二机体120枢接且可被视为位于所述上表面P1之上。
请参考图5C与图5D,第二机体120持续旋转,然由于第四止挡部1341已与第三止挡部1321干涉,因而第二转轴(第二轴杆132A与第二支架134A)便不再进行枢转动作,取而代之的是,第二机体120能通过第二转轴带动第一双凸结构131A(在此以盖体1311为代表)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旋转,进而驱动第一止挡部1331从第二止挡部1351的一侧沿移动路径u2开始移动。请参考图5D与图5E,当第二机体120转换至第一机体110背面的叠置状态时,即代表第一止挡部1331已受到第二止挡部1351的止挡而呈现相互干涉的情形,届此,第一转轴(第一轴杆133A与第一支架135A)便不再发生枢转,盖体1311除与机体连接处外皆移出第一凹陷111与第二凹陷121,并以此作为第二机体120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旋转的终点。需再说明的是,以逆向执行图5A至图5E的相关动作,即能使第二机体120转换回叠置在第一机体110正面的闭阖状态。
图6A与图6B分别是不同固定件的电脑辅助工程分析图。请同时参考图1C、图6A与图6B,在本实施例中,为确保第一双转轴模块130A与第二双转轴模块130B能提供足够支撑机体所需的扭力,因此需进行相关优化以提高结构强度。需先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双凸结构131A沿延伸轴向AX的尺寸大于第二双凸结构(第二固定件131B),因此如图1C所示,设计者仅需针对第二双凸结构(第二固定件131B)的厚度进行优化动作(具有较大尺寸的第一双凸结构131A自然具备高于第二双凸结构的结构强度)。在此,是以第一支架135B的厚度t3或第二支架134B的厚度t2作为依据,而本实施例因厚度t3小于厚度t2,故自然以厚度t2作为第二固定件131B的厚度t1的优化依据(能符合厚度t2的结构强度自然能克服厚度t3所需的结构强度)。
详细来说,第二双凸结构沿延伸轴向AX(即第一转轴的轴向或第二转轴的轴向)所具有的厚度t1是大于或等于第二支架134B的板厚(厚度t2)的1.5倍,其中较佳者是采用厚度t1是厚度t2的1.5倍~3倍,以此对第二双凸结构(第二固定件131B)的厚度t1进行极值限定。同时,所述极值还可通过图6A与图6B的电脑辅助工程分析(Computer AidedEngineering,CAE)来进行辅助设计,如图6A所示,即代表当厚度t4小于厚度t1时,便容易达到结构应力的极限值而造成结构受损、断裂等情形,因此通过CAE的设计辅助,据以使第二固定件131B得以优化为前述厚度t1。
图7A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双转轴模块的示意图。图7B是图7A的双转轴模块的局部剖视图。请同时参考图7A与图7B,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双转轴模块中,固定件231包括外结构2311与内结构2312,且是一体成型的结构,其中内结构2312相当于前述实施例的第一固定件1312,而外结构相当于前述实施例的盖体1311,亦即相当于可视为将前述实施例的盖体1311与第一固定件1312合而为一。其余的部分,例如以第一支架235组装至第一机体,以第二支架234组装至第二机体,且也具备与前述类似的双凸结构特征,而有利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通过双转轴模块进行旋转开阖,这些部分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便不再赘述。在此,由于内结构2312并未填满外结构2311的内部空间,因此也能形成空间A8以供导线C2通过,并电性连接于电子模块113、123之间。另需提及的是,本实施例的固定件231还具有位于其外(也就是在外结构2311之外,相当于前述盖体1311之外)的避让空间A9,位于双凸结构的一对凸部之间,以利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通过双转轴模块进行旋转开阖时,能通过避让空间A9,而避免产生结构干涉。同时,由本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可进一步得知,本发明所述双凸结构可为ㄈ型结构、ㄑ型结构或C型结构,其依据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与双转轴模块三者间的外形轮廓与运动状态而得以适当地调整。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双转轴模块连接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而得以使其进行相对旋转开阖之外,双转轴模块具有双凸结构,以分别活动地容纳在机体的不同凹陷中。当机体通过双转轴模块而旋转开阖时,即能让双凸结构是在所述不同凹陷中进行对应运动,因此在视觉上能造成隐藏式转轴模块的效果,同时也能避免结构干涉,而让机体能通过双转轴模块进行大范围角度的旋转开阖动作。
再者,对于电子装置而言,其可通过沿轴向具有不同尺寸的第一双凸结构与第二双凸结构,而在视觉上产生不对称的效果,其中具有较大尺寸的第一双凸结构,其是由第一固定件组装入盖体而形成,且因此在盖体内形成空间,以利于电性连接不同电子模块的导线得以通过,以对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提供所需的电性走线功能,也有益于让电子装置的外观得以更加简洁。
相对地,未设置有走线空间的第二双凸结构,其即是由第二固定件所形成,同时通过CAE的辅助设计,而得以让第二固定件的厚度在以第一支架的板厚与第二支架的板厚(取其较厚者)为依据而进行对应的优化动作,以兼具外观的简洁程度与结构强度。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改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3)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机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凹陷;
第二机体,具有至少一第二凹陷,所述第二凹陷的位置与形状对应所述第一凹陷;以及
至少一双转轴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的内侧,并连接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以使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通过所述双转轴模块而相对旋转开阖,所述双转轴模块具有双凸结构,当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通过所述双转轴模块而相互运动时,所述双凸结构活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凹陷与所述第二凹陷,以移入或移出所述第一凹陷与所述第二凹陷,其中所述双转轴模块包括:
第一转轴,组装于所述第一机体;
第二转轴,组装于所述第二机体;
盖体;以及
固定件,组装于所述盖体内而与所述盖体形成所述双凸结构,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分别组装至所述固定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盖体具有空间,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导线,所述导线穿过所述空间而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一机体内的电子模块与所述第二机体内的另一电子模块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转轴具有第一轴杆、第一扭力元件与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扭力元件枢接于所述第一轴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轴杆的另一端固接所述双凸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机体,所述第二转轴具有第二轴杆、第二扭力元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扭力元件枢接于所述第二轴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轴杆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双凸结构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机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的扭力大于所述第二转轴的扭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双凸结构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或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具有厚度,所述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板厚的1.5倍,或所述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支架的板厚的1.5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厚度是所述第一支架的板厚的1.5倍~3倍,或所述厚度是所述第二支架的板厚的1.5倍~3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轴杆具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支架具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一轴杆扭力枢接于所述第一支架而使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止挡部位于同一路径上,所述第二轴杆具有第三止挡部,所述第二支架具有第四止挡部,所述第二轴杆扭力枢接于所述第二支架而使所述第三止挡部与所述第四止挡部位于同一路径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双凸结构包括不同外径尺寸的凸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双凸结构为ㄈ型结构、ㄑ型结构或C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盖体外存在避让空间,位于所述双凸结构的一对凸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包括:
第一双转轴模块,具有第一双转轴、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盖体,其中所述第一双转轴的一端分别组装于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所述第一双转轴的另一端分别组装于所述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组装于所述盖体内而形成双凸结构;以及
第二双转轴模块,具有第二双转轴与第二固定件,其中所述第二双转轴的一端分别组装于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所述第二双转轴的另一端分别组装于所述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形成另一双凸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双转轴与所述第二双转轴具有一致的轴向,所述第一双凸结构沿所述轴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双凸结构沿所述轴向的尺寸。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双转轴与所述第二双转轴具有一致的轴向,所述第一机体具有沿所述轴向存在相异尺寸的不同凹陷,所述第二机体具有沿所述轴向存在相异尺寸的不同凹陷,所述第一双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双凸结构分别活动地容纳于所述相异尺寸的不同凹陷。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盖体具有空间,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导线,所述导线穿过所述空间而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一机体内的电子模块与所述第二机体内的另一电子模块之间。
15.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机体,具有上表面;
第二机体;
至少一双转轴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的内侧,并连接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以使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通过所述双转轴模块而相对旋转开阖,所述双转轴模块包括:
第一转轴,组装于所述第一机体;
第二转轴,组装于所述第二机体;以及
固定件,两端分别具有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连接所述第二凸部,且于其连接处形成容置空间,所述第一转轴组装至所述第一凸部,所述第二转轴组装至所述第二凸部,其中当所述第二机体相对所述第一机体从闭阖位置旋转至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的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机体的枢接部位于所述上表面之下,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二机体的枢接部位于所述上表面之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双转轴模块具有空间,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导线,所述导线穿过所述空间而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一机体内的电子模块与所述第二机体内的另一电子模块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转轴具有第一轴杆、第一扭力元件与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一扭力元件枢接于所述第一轴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轴杆的另一端固接所述固定件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机体,所述第二转轴具有第二轴杆、第二扭力元件与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二扭力元件枢接于所述第二轴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轴杆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固定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机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转轴的扭力大于所述第二转轴的扭力。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固定件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或沿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具有厚度,所述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支架的板厚的1.5倍,或所述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支架的板厚的1.5倍。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厚度是所述第一支架的板厚的1.5倍~3倍,或所述厚度是所述第二支架的板厚的1.5倍~3倍。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轴杆具有第一止挡部,所述第一支架具有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一轴杆扭力枢接于所述第一支架而使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第二止挡部位于同一路径上,所述第二轴杆具有第三止挡部,所述第二支架具有第四止挡部,所述第二轴杆扭力枢接于所述第二支架而使所述第三止挡部与所述第四止挡部位于同一路径上。
22.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装置,包括一对双转轴模块,具有一致的轴向,所述第一机体具有沿所述轴向存在相异尺寸的不同凹陷,所述第二机体具有沿所述轴向存在相异尺寸的不同凹陷,所述对双转轴模块的所述固定件分别活动地容纳于所述相异尺寸的不同凹陷。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中双转轴模块具有空间,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导线,所述导线穿过所述空间而电性连接在所述第一机体内的电子模块与所述第二机体内的另一电子模块之间。
CN201810533847.4A 2017-05-29 2018-05-29 电子装置 Active CN1089320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12177P 2017-05-29 2017-05-29
US62/512,177 2017-05-29
US201862660254P 2018-04-20 2018-04-20
US62/660,254 2018-04-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32019A CN108932019A (zh) 2018-12-04
CN108932019B true CN108932019B (zh) 2022-07-08

Family

ID=644495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14808.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888687U (zh) 2017-05-29 2018-05-29 电子装置
CN201810533847.4A Active CN108932019B (zh) 2017-05-29 2018-05-29 电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14808.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888687U (zh) 2017-05-29 2018-05-29 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09336B2 (zh)
CN (2) CN208888687U (zh)
TW (2) TWM567892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567892U (zh) * 2017-05-29 2018-10-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USD915394S1 (en) * 2017-11-22 2021-04-06 Compal Electronics, Inc. Notebook computer
USD915395S1 (en) * 2018-02-13 2021-04-06 Compal Electronics, Inc. Notebook computer
USD917460S1 (en) * 2018-02-13 2021-04-27 Compal Electronics, Inc. Notebook computer
USD885379S1 (en) * 2018-02-14 2020-05-26 Compal Electronics, Inc. Notebook compu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55184A1 (en) * 2004-01-16 2005-07-21 Kayl Paul R. Mobile computer hinge assembly
TWM275639U (en) 2004-10-13 2005-09-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Folded electronic device
TWI384831B (zh) 2004-12-30 2013-02-01 Nokia Corp 多功能電子裝置及其控制方法和行動裝置
CN1952418A (zh) * 2005-10-18 2007-04-25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转轴结构及应用此转轴结构的折叠式电子装置
CN102740617A (zh) * 2011-03-31 2012-10-17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US8891244B2 (en) * 2012-01-13 2014-11-18 Wistron Corporation Hinge assembly
CN202748700U (zh) * 2012-06-25 2013-02-20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TWI506209B (zh) 2012-12-12 2015-11-01 Inventec Corp 具有隱藏式轉軸結構的電子裝置
CN203465630U (zh) * 2013-01-10 2014-03-05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
TWM476214U (en) * 2013-09-12 2014-04-11 Lian Hong Art Co Ltd Large-angle biaxial hinge connector
US9507388B1 (en) 2015-10-02 2016-11-29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hinge and flexible cover
TWM567892U (zh) * 2017-05-29 2018-10-0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TWM558305U (zh) 2017-12-20 2018-04-11 Kwantex Res Inc 鑽尾螺絲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88687U (zh) 2019-05-21
CN108932019A (zh) 2018-12-04
US20190018460A1 (en) 2019-01-17
TWI695251B (zh) 2020-06-01
US10409336B2 (en) 2019-09-10
TWM567892U (zh) 2018-10-01
TW201901345A (zh) 2019-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32019B (zh) 电子装置
TWI618868B (zh)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CN109871067B (zh) 转轴模块与电子装置
TWI634412B (zh) 雙軸鉸鏈及使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WO2019085891A1 (zh) 内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内柔性屏移动终端
US11416039B2 (en) Complex moving/rotating pivot shaft device
WO2019134696A1 (zh)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WO2020029062A1 (zh) 转轴连接机构和可折叠的设备
US20130139355A1 (en) Hinge mechanism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I699154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TWI721878B (zh) 折疊式電子裝置
JP2010285831A (ja) 扉開閉装置
CN210122988U (zh) 内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内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12412960B (zh) 电子装置
US20210149455A1 (en) Hinge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09838932U (zh) 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
TWI663499B (zh) 鉸鏈模組與應用其的電子裝置
US2021019147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1022482B (zh) 一种电子设备
TWI764565B (zh) 電子裝置及其鉸鏈組件
CN221097176U (zh) 柔性屏转轴结构
TW201333334A (zh) 電子裝置及其雙軸式樞軸
JP7503981B2 (ja) 推力変換機構
KR100859378B1 (ko) 폴더의 절첩구조
WO2023173857A1 (zh) 可折叠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