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25054U - 一种预应力张拉台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应力张拉台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25054U CN217325054U CN202221188958.4U CN202221188958U CN217325054U CN 217325054 U CN217325054 U CN 217325054U CN 202221188958 U CN202221188958 U CN 202221188958U CN 217325054 U CN217325054 U CN 2173250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 connecting plate
- motor
- trolley
- j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应力张拉台车,包括小车、定向轮和万向轮,两个定向轮对称固定在小车底部的一侧,两个万向轮对称固定在小车底部远离定向轮的一侧,下内腔开设在小车下表面的中部,穿心式千斤顶设置在小车的下方,送入机构由安装在下内腔内壁的升降机构、滑动连接在升降机构下端的第一连接板、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中部的转动机构、固定在转动机构底部的第二连接板和固定在第二连接板底部的调节机构组成,穿心式千斤顶与调节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将穿心式千斤顶送入到预定的张拉钢索位置处进行钢索张拉工作,不需要人工进行送入,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人工作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张拉台车。
背景技术
预应力张拉就是在构件中提前加拉力,使得被施加预应力张拉构件承受压应力,进而使得其产生一定的形变,来应对结构本身所受到的荷载,包括构件自身重量的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荷载作用等,一般张拉用到钢绞线、千斤顶、锚垫板、夹片;
在工程结构构件承受外荷载之前,对受拉模块中的钢绞线,施加预拉应力,提高构件的抗弯能力和刚度,推迟裂缝出现的时间,增加构件的耐久性,对于桥梁而言,增加预应力可显著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
目前,大量的预应力桥梁不仅有正弯矩,而且还有负弯矩,负弯矩施工都在未完工的桥面上进行,人需要钻到桥面以下,手持穿心式千斤顶,将其安装到钢索处进行钢索的预应力张拉工作,而桥梁施工环境通常较为恶劣,因而人工操作难度较大,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预应力张拉台车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应力张拉台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应力张拉台车,包括小车、定向轮和万向轮,两个定向轮对称固定在小车底部的一侧,两个万向轮对称固定在小车底部远离定向轮的一侧,下内腔开设在小车下表面的中部,穿心式千斤顶设置在小车的下方,送入机构由安装在下内腔内壁的升降机构、滑动连接在升降机构下端的第一连接板、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中部的转动机构、固定在转动机构底部的第二连接板和固定在第二连接板底部的调节机构组成,穿心式千斤顶与调节机构的一端固定,送入机构用于将穿心式千斤顶送入到指定工作位置。
优选的,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滑轨、第一滑块、剪叉架、连接条、双向螺杆和第一电机,两个第一滑轨对称固定在下内腔内壁的顶部,第一滑轨的表面对称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剪叉架通过轴销转动连接在四个第一滑块的底部,且剪叉架的底部与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连接条固定在下内腔内处于同一侧的两个第一滑块之间,连接条设置有两个,双向螺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下内腔内壁顶部的中部,且两个连接条均通过螺纹孔与双向螺杆螺纹连接,第一电机固定在下内腔内壁顶部的一侧,且双向螺杆靠近第一电机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
优选的,剪叉架的底部四角通过轴销等距转动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一连接板的顶部对称固定有第二滑轨,第二滑块与第二滑轨的表面滑动连接。
优选的,转动机构包括转轴和第二电机,转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的中部,转轴的底部与第二连接板的顶部固定,第二电机固定在第一连接板上表面的中部,转轴的顶部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
优选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为减速电机。
优选的,调节机构包括三节电动推杆、调节板和第二电动推杆,三个三节电动推杆等距固定在第二连接板的底部,调节板固定在三个三节电动推杆的伸出端,第二电动推杆固定在调节板的底部,且穿心式千斤顶的外壁与第二电动推杆的伸出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小车的顶部对称固定有推动把手。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应力张拉台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送入机构能够自动将穿心式千斤顶送入到预定的张拉钢索位置处进行钢索张拉工作,不需要人工进行送入,从而极大的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人工作的安全性,在操作时,通过升降机构驱动穿心式千斤顶下降伸入到桥面以下合适高度,通过转动机构调节穿心式千斤顶的朝向,进而通过调节机构可以调节穿心式千斤顶的位置直至将钢索套住,进而可以进行张拉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送入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滑轨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滑凸纹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小车;1a、下内腔;2、定向轮;3、万向轮;4、穿心式千斤顶;5、送入机构;51、升降机构;511、第一滑轨;512、第一滑块;513、剪叉架;514、连接条;515、双向螺杆;516、第一电机;52、第一连接板;53、转动机构;531、转轴;532、第二电机;54、第二连接板;55、调节机构;551、三节电动推杆;552、调节板;553、第二电动推杆;6、第二滑块;7、第二滑轨;11、把手;12、防滑凸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应力张拉台车,包括小车1、定向轮2和万向轮3,两个定向轮2对称固定在小车1底部的一侧,两个万向轮3对称固定在小车1底部远离定向轮2的一侧,下内腔1a开设在小车1下表面的中部,穿心式千斤顶4设置在小车1的下方,送入机构5由安装在下内腔1a内壁的升降机构51、滑动连接在升降机构51下端的第一连接板52、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52中部的转动机构53、固定在转动机构53底部的第二连接板54和固定在第二连接板54底部的调节机构55组成,穿心式千斤顶4与调节机构55的一端固定,送入机构5用于将穿心式千斤顶4送入到指定工作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的送入机构5可以自动将穿心式千斤顶4送入到桥面下方的钢索位置处,从而不需要人工进入到桥面以下手动装载穿心式千斤顶4,从而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人工作的安全性,方便人们使用,同时送入机构5能够将穿心式千斤顶4送入到多种不同的位置,极大的提高了整个装置的适应性。
请参阅图3、图4和图5,升降机构51包括第一滑轨511、第一滑块512、剪叉架513、连接条514、双向螺杆515和第一电机516,两个第一滑轨511对称固定在下内腔1a内壁的顶部,第一滑轨511的表面对称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512,剪叉架513通过轴销转动连接在四个第一滑块512的底部,且剪叉架513的底部与第一连接板52的上表面滑动连接,连接条514固定在下内腔1a内处于同一侧的两个第一滑块512之间,连接条514设置有两个,双向螺杆51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下内腔1a内壁顶部的中部,且两个连接条514均通过螺纹孔与双向螺杆515螺纹连接,第一电机516固定在下内腔1a内壁顶部的一侧,且双向螺杆515靠近第一电机516的一端与第一电机516的输出端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的时候,将小车1移动至桥面孔洞位置处,且需要保证桥面孔洞处于小车1的正下方位置,进而通过驱动第一电机516转动带动双向螺杆515转动,从而使得两个连接条514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剪叉架513展开,而剪叉架513展开可以使第一连接板52向下移动,从而将穿心式千斤顶4送入到桥面以下,直至穿心式千斤顶4到达合适高度位置处。
请参阅图5,剪叉架513的底部四角通过轴销等距转动连接有第二滑块6,第一连接板52的顶部对称固定有第二滑轨7,第二滑块6与第二滑轨7的表面滑动连接,在剪叉架513展开或者收缩的时候,剪叉架513都会带动第二滑块6沿着第二滑轨7滑动,通过第二滑块6和第二滑轨7连接第一连接板52与剪叉架513,同时能够保证剪叉架513正常的展开和折叠。
请参阅图6,转动机构53包括转轴531和第二电机532,转轴53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52的中部,转轴531的底部与第二连接板54的顶部固定,第二电机532固定在第一连接板52上表面的中部,转轴531的顶部与第二电机532的输出端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穿心式千斤顶4到达合适高度位置后,通过每次驱动第二电机532转动90度,从而带动转轴531转动,最终带动第二连接板54转动,从而使穿心式千斤顶4的朝向调节至与钢索的位置对应。
请参阅图3和图6,第一电机516和第二电机532均为减速电机,能够保证穿心式千斤顶4的送入工作稳定进行。
请参阅图7,调节机构55包括三节电动推杆551、调节板552和第二电动推杆553,三个三节电动推杆551等距固定在第二连接板54的底部,调节板552固定在三个三节电动推杆551的伸出端,第二电动推杆553固定在调节板552的底部,且穿心式千斤顶4的外壁与第二电动推杆553的伸出端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完成穿心式千斤顶4的朝向调节工作后,通过驱动三节电动推杆551伸出,从而推动调节板552移动,从而调节穿心式千斤顶4的位置,使其正对钢索,进而驱动第二电动推杆553伸出,从而推动穿心式千斤顶4向钢索靠近,直至钢索套入穿心式千斤顶4的中部,且穿心式千斤顶4的一侧与锚垫板表面接触后停止第二电动推杆553的继续伸出,进而通过穿心式千斤顶4对钢索进行张拉工作。
请参阅图1,小车1的顶部对称固定有推动把手11,能够便于人们推动小车1。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8,推动把手11的表面等距设置有防滑凸纹12,能够提高人手与推动把手11表面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电路以及控制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预应力张拉台车,包括:
小车(1);
定向轮(2),两个所述定向轮(2)对称固定在小车(1)底部的一侧;
万向轮(3),两个所述万向轮(3)对称固定在小车(1)底部远离定向轮(2)的一侧;
其特征在于:
下内腔(1a),所述下内腔(1a)开设在小车(1)下表面的中部;
穿心式千斤顶(4),所述穿心式千斤顶(4)设置在小车(1)的下方;
送入机构(5),所述送入机构(5)由安装在下内腔(1a)内壁的升降机构(51)、滑动连接在升降机构(51)下端的第一连接板(52)、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52)中部的转动机构(53)、固定在转动机构(53)底部的第二连接板(54)和固定在第二连接板(54)底部的调节机构(55)组成,所述穿心式千斤顶(4)与调节机构(55)的一端固定,所述送入机构(5)用于将穿心式千斤顶(4)送入到指定工作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张拉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51)包括:
第一滑轨(511),两个所述第一滑轨(511)对称固定在下内腔(1a)内壁的顶部,所述第一滑轨(511)的表面对称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512);
剪叉架(513),所述剪叉架(513)通过轴销转动连接在四个所述第一滑块(512)的底部,且剪叉架(513)的底部与第一连接板(52)的上表面滑动连接;
连接条(514),所述连接条(514)固定在下内腔(1a)内处于同一侧的两个第一滑块(512)之间,所述连接条(514)设置有两个;
双向螺杆(515),所述双向螺杆(515)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下内腔(1a)内壁顶部的中部,且两个连接条(514)均通过螺纹孔与双向螺杆(515)螺纹连接;
第一电机(516),所述第一电机(516)固定在下内腔(1a)内壁顶部的一侧,且双向螺杆(515)靠近第一电机(516)的一端与第一电机(516)的输出端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张拉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架(513)的底部四角通过轴销等距转动连接有第二滑块(6),所述第一连接板(52)的顶部对称固定有第二滑轨(7),所述第二滑块(6)与第二滑轨(7)的表面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张拉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53)包括:
转轴(531),所述转轴(53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板(52)的中部,所述转轴(531)的底部与第二连接板(54)的顶部固定;
第二电机(532),所述第二电机(532)固定在第一连接板(52)上表面的中部,所述转轴(531)的顶部与第二电机(532)的输出端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应力张拉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516)和第二电机(532)均为减速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张拉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55)包括:
三节电动推杆(551),三个所述三节电动推杆(551)等距固定在第二连接板(54)的底部;
调节板(552),所述调节板(552)固定在三个所述三节电动推杆(551)的伸出端;
第二电动推杆(553),所述第二电动推杆(553)固定在调节板(552)的底部,且穿心式千斤顶(4)的外壁与第二电动推杆(553)的伸出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张拉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1)的顶部对称固定有推动把手(1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88958.4U CN217325054U (zh) | 2022-05-17 | 2022-05-17 | 一种预应力张拉台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188958.4U CN217325054U (zh) | 2022-05-17 | 2022-05-17 | 一种预应力张拉台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25054U true CN217325054U (zh) | 2022-08-30 |
Family
ID=82953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188958.4U Active CN217325054U (zh) | 2022-05-17 | 2022-05-17 | 一种预应力张拉台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25054U (zh) |
-
2022
- 2022-05-17 CN CN202221188958.4U patent/CN21732505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370398C (en) | Elevating platform assembly | |
CN112479079B (zh) | 一种室内电力施工用电力柜移位装置 | |
CN217325054U (zh) | 一种预应力张拉台车 | |
CN207108405U (zh) | 移动式轻型顶升装置 | |
CN117303197A (zh) | 一种移动吊架 | |
CN110468717B (zh) | 用于桥梁施工的移动式吊篮 | |
CN217642393U (zh) | 一种机械升降式跨越架 | |
CN209855280U (zh) | 一种悬挑梁智能拆卸装置 | |
KR101929753B1 (ko) | 비계에 설치되는 조립용 케이블 레스 상하이송장치 | |
DE10227864B4 (de) | Greiftraverse zum Greifen von Werksteinen | |
CN219472110U (zh) | 一种井筒模架滑动模架 | |
CN111942829B (zh) | 一种预制舱内设备快速就位的运输装置 | |
CN219863932U (zh) |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钢结构工程用施工平台 | |
CN213294603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升降机 | |
CN219771514U (zh) | 一种为方形钢坯吊运预先插入吊具的装置 | |
CN220317195U (zh) | 一种液压支架组装销用升降机 | |
CN221251203U (zh) | 转辙机搬移装置 | |
CN220580483U (zh) | 移动式操作平台 | |
JP3315312B2 (ja) | 工事用エレベータの鉄塔組立・解体装置 | |
CN220705221U (zh) | 一种卸料平台 | |
CN113979214B (zh) | 一种液压盘电缆装置 | |
CN221399784U (zh) | 自带洞口防护的电梯井施工用钢平台 | |
CN211733659U (zh) | 一种铁路铺设用起重机 | |
CN111734432B (zh) | 一种多功能组合履带式升降作业车 | |
CN212832553U (zh) | 一种带有货物固定机构的液压升降货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