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20500U - 车辆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320500U CN217320500U CN202220257763.4U CN202220257763U CN217320500U CN 217320500 U CN217320500 U CN 217320500U CN 202220257763 U CN202220257763 U CN 202220257763U CN 217320500 U CN217320500 U CN 2173205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vehicle
- chassis
- rear end
- cockp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9203 Road traffic acciden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结构。该车辆结构包括:用于支承、安装发动机,并接受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使车辆产生运动的底盘模块;和用于载人和/或装货的车身模块;所述底盘模块与所述车身模块可拆卸连接。该车辆结构,能够通过可灵活拆卸的底盘模块和车身模块来改变该车辆的主要用途,实现随时对车辆的结构进行升级和调整,更快速地搭建出符合当下要求的车身结构,进而实现实际工作中每辆车的灵活分配,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身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早已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的概念,相反,汽车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功能来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求,但是由于传统汽车的整体布局统一,各个空间耦合在一起互相影响,导致无法及时的将新功能应用到车辆上,而且也会影响车辆整体的空间利用率。
尤其是在功能型汽车的领域,随着用车环境和用车目的的改变,往往需要准备多种不同的类型的汽车完成工作,这样不仅成本极高,而且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实现灵活分配,导致工作效率极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结构。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结构,包括:
用于支承、安装发动机,并接受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使车辆产生运动的底盘模块;和
用于载人和/或装货的车身模块;
所述底盘模块与所述车身模块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车身模块包括以下任一个或多个模块的组合:
前端模块、驾驶舱模块、货舱模块以及后端模块;
当所述车身模块包括多个模块的组合时,每个模块分别与所述底盘模块可拆卸连接,或至少一个模块与所述底盘模块可拆卸连接,其它模块通过与其相邻的模块的可拆卸连接,间接与所述底盘模块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车身模块包括:
前端模块、驾驶舱模块、货舱模块以及后端模块;
所述前端模块、所述驾驶舱模块、所述货舱模块以及所述后端模块从前至后依次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盘模块上。
可选的,所述前端模块、所述驾驶舱模块、所述货舱模块、所述后端模块以及所述底盘模块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物联网模块。
可选的,所述前端模块、所述驾驶舱模块、所述货舱模块、所述后端模块以及所述底盘模块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碰撞吸能模块。
可选的,所述前端模块、所述驾驶舱模块、所述货舱模块以及所述后端模块中的至少一者包括显示模块。
可选的,所述前端模块、所述货舱模块以及所述后端模块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储物模块,优选地,所述储物模块为冷链模块。
可选的,所述前端模块、所述驾驶舱模块、所述货舱模块以及所述后端模块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安全模块,优选地,所述安全模块包括:消防模块和警务模块。
可选的,所述前端模块、所述驾驶舱模块、所述货舱模块以及所述后端模块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小推车模块。
可选的,所述前端模块、所述驾驶舱模块、所述货舱模块、所述后端模块以及所述底盘模块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动力源模块。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车辆结构,能够通过底盘模块和车身模块来改变该车辆的主要用途,实现随时对车辆的结构进行升级和调整,更快速地搭建出符合当下要求的结构,进而实现实际工作中每辆车的灵活分配,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结构中车身模块为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结构中物联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结构中碰撞吸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结构中显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结构中储物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结构中安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结构中小推车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结构中动力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盘模块;2、车身模块;21、前端模块;22、驾驶舱模块;23、货舱模块;24、后端模块;31、物联网模块;32、碰撞吸能模块;33、显示模块;34、储物模块;35、安全模块;36、小推车模块;37、动力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早已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的概念,相反,汽车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功能来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求,但是由于汽车的研发周期过长,导致很多能够满足人们当下需求的功能无法及时应用到汽车上。
尤其是在功能型汽车的领域,随着用车环境和用车目的的改变,往往需要准备多种不同的类型的汽车完成工作,这样不仅成本极高,而且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实现灵活分配,导致工作效率极低的问题。
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结构,能够通过可灵活拆卸的底盘模块和车身模块来改变该车辆的主要用途,实现随时对车辆的结构进行升级和调整,更快速地搭建出符合当下要求的车身结构,进而实现实际工作中每辆车的灵活分配,提高工作效率。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结构,包括:用于支承、安装发动机,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车辆产生运动的底盘模块1;和用于载人和/或装货的车身模块2;底盘模块1与车身模块2可拆卸连接。这样设置能够通过底盘模块1和车身模块2来改变该车辆的主要用途,实现随时对车辆的结构进行升级和调整,更快速地搭建出符合当下要求的车身结构,进而实现实际工作中每辆车的灵活分配,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身模块2包括以下任一个或多个模块的组合:前端模块21、驾驶舱模块22、货舱模块23以及后端模块24;当车身模块2包括多个模块的组合时,每个模块分别与底盘模块1可拆卸连接,或至少一个模块与底盘模块1可拆卸连接,其它模块通过与其相邻的模块的可拆卸连接,间接与底盘模块1相连接。
这样设置能够通过前端模块21和后端模块24为车辆提供扩展功能的空间;前端模块21和后端模块24能够更加丰富汽车的功能,提高车身结构的实用性和扩展性以及车辆整体的空间利用率;前端模块21和后端模块24对应的设置在驾驶舱模块22的前侧和货舱模块23的后侧还能为驾驶舱模块22和货舱模块23起到保护作用,为车辆发生碰撞时提供缓冲区,提高车上人员和货物的安全性;通过前端模块21、驾驶舱模块22、货舱模块23、后端模块24以及底盘模块1彼此之间相对独立的设置方式,空间上实现了解耦,使每个都能单独更换,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更改车辆的主要用途,使每辆车都能通过更换模块的操作来满足当时的具体需求。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车身模块2包括:前端模块21、驾驶舱模块22、货舱模块23以及后端模块24;前端模块21、驾驶舱模块22、货舱模块23以及后端模块24从前至后依次可拆卸安装在底盘模块1上;继续参照图2所示,前端模块21、驾驶舱模块22、货舱模块23以及后端模块24也可以彼此连接形成整体结构,加强整体性,提高车身强度。
继续参照图3所示,前端模块21、驾驶舱模块22、货舱模块23、后端模块24以及底盘模块1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物联网模块31。通过物联网模块31的设置,能够使车辆更方便功能的扩展,更容易扩展实时定位、信息采集等功能,为智慧城市等项目提供更多前端信息;物联网模块31可以设置在前端模块21和后端模块24上,为车辆采集信息提供更有力的位置,同时,物联网模块31可以设置在前端模块21和后端模块24的顶部,进一步为物联网模块31搜集信息提供便利。
继续参照图4所示,前端模块21、驾驶舱模块22、货舱模块23、后端模块24以及底盘模块1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碰撞吸能模块32。通过碰撞吸能模块32的设置,能够使整车结构的安全性更高,更好地保护车上人员以及货物的安全;在一些实施例中,碰撞吸能模块32设置在前端模块21和后端模块24上,优选的,碰撞吸能模块32可以设置在前端模块21和后端模块24的底部,这样能够为直接碰撞区域提供更好的吸能效果,显著提高车身安全性。
继续参照图5所示,前端模块21、驾驶舱模块22、货舱模块23以及后端模块24中的至少一者包括显示模块33。通过显示模块33的设置,能够使该车辆在工作时起到广告和宣传的作用,提高车辆的商业价值,同时显示模块33也可以显示该车辆的行驶信息以及其他车辆信息,实现车辆与车辆旁边人员的人机交互,方便周围车辆与行人提前做出避让等措施,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继续参照图6所示,前端模块21、货舱模块23以及后端模块24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储物模块34。前端模块21、后端模块24和货舱模块23能够根据需求灵活分配储物空间,提高车辆整体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能通过前端模块21和后端模块24的设置,提高整车的运输能力。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储物模块34为冷链模块,当需要冷链模块运输的货物过多时,可以将货舱模块23更换为冷链模块,提高冷链模块的容积,如果还需要更多容积的冷链模块,可以将前端模块21和/或后端模块24替换为冷链模块,如果只需要较小容积的冷链模块,则可以仅仅通过前端模块21和/或后端模块24更换为冷链模块进行运输工作即可。
继续参照图7所示,前端模块21、驾驶舱模块22、货舱模块23以及后端模块24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安全模块35。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安全模块35包括消防模块和警务模块。通过消防模块和警务模块的设置,能使该车辆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不仅能实现快速自救,还能帮助周围其他发生紧急情况的车辆进行自救,同时也能利用警务模块报警和传输现场信息,使该车辆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安全模块35设置在驾驶舱模块22中,能够方便驾驶员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继续参照图8所示,前端模块21、驾驶舱模块22、货舱模块23以及后端模块24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小推车模块36。小推车模块36能够使人员在运输货物时更加方便、省力。
继续参照图9所示,前端模块21、驾驶舱模块22、货舱模块23、后端模块24以及底盘模块1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动力源模块37。这样设置能够使该车辆具备快速补充动力源的功能,尤其是当该车辆为电动车时,电动车由于其在亏电后无法继续行驶,而为电动车充电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此时可以通过储备的动力源模块37,为车辆快速换电,使车辆行驶到安全区域、救援区域或者充电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动力源模块37可以为充电电池或氢燃料电池。
具体实现方式和实现原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车辆结构实施例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支承、安装发动机,并接受所述发动机的动力,使车辆产生运动的底盘模块(1);和
用于载人和/或装货的车身模块(2);
所述底盘模块(1)与所述车身模块(2)可拆卸连接;
所述车身模块(2)包括以下任一个或多个模块的组合:
前端模块(21)、驾驶舱模块(22)、货舱模块(23)以及后端模块(24);
当所述车身模块(2)包括多个模块的组合时,每个模块分别与所述底盘模块(1)可拆卸连接,或至少一个模块与所述底盘模块(1)可拆卸连接,其它模块通过与其相邻的模块的可拆卸连接,间接与所述底盘模块(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模块(2)包括:
前端模块(21)、驾驶舱模块(22)、货舱模块(23)以及后端模块(24);
所述前端模块(21)、所述驾驶舱模块(22)、所述货舱模块(23)以及所述后端模块(24)从前至后依次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盘模块(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模块(21)、所述驾驶舱模块(22)、所述货舱模块(23)、所述后端模块(24)以及所述底盘模块(1)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物联网模块(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模块(21)、所述驾驶舱模块(22)、所述货舱模块(23)、所述后端模块(24)以及所述底盘模块(1)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碰撞吸能模块(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模块(21)、所述驾驶舱模块(22)、所述货舱模块(23)以及所述后端模块(24)中的至少一者包括显示模块(3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模块(21)、所述货舱模块(23)以及所述后端模块(24)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储物模块(3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模块(34)为冷链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模块(21)、所述驾驶舱模块(22)、所述货舱模块(23)以及所述后端模块(24)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安全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模块(35)包括:消防模块和警务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模块(21)、所述驾驶舱模块(22)、所述货舱模块(23)以及所述后端模块(24)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小推车模块(36)。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模块(21)、所述驾驶舱模块(22)、所述货舱模块(23)、所述后端模块(24)以及所述底盘模块(1)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动力源模块(37)。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57763.4U CN217320500U (zh) | 2022-02-08 | 2022-02-08 | 车辆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57763.4U CN217320500U (zh) | 2022-02-08 | 2022-02-08 | 车辆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320500U true CN217320500U (zh) | 2022-08-30 |
Family
ID=82995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257763.4U Active CN217320500U (zh) | 2022-02-08 | 2022-02-08 | 车辆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320500U (zh) |
-
2022
- 2022-02-08 CN CN202220257763.4U patent/CN21732050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19034A (zh)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986273A (zh) | 一种风能电动汽车 | |
CN104442425A (zh) | 新型功能多性能好电动小客车 | |
CN213167743U (zh) | 一种燃料电池车辆的储氢及动力电池系统的固定装置 | |
CN202827133U (zh) | 车载氢气瓶框架 | |
CN217320500U (zh) | 车辆结构 | |
CN102717841A (zh) | 旅游观光车 | |
CN206510990U (zh) | 一种全铝厢式车的加肋地板 | |
CN203293886U (zh) | 一种电动车底盘 | |
CN102139623A (zh) | 一种两人座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总成布置结构 | |
CN204659469U (zh) | 新型电动小客车 | |
CN201792906U (zh) | 具有电池组的电动轿车车架 | |
CN210821823U (zh) | 燃料电池载货车顶置式储氢装置 | |
CN106926906A (zh) | 一种全铝厢式车的加肋地板及其制造和安装方法 | |
CN106143656B (zh) | 智能复合交通系统 | |
CN201841969U (zh) | 太阳能电动轿车 | |
CN201633800U (zh) | 一种具有低地板及全桁架结构的混合动力式客车 | |
CN213619370U (zh) | 一种包括超级电容动力系统的燃料电池氢能汽车 | |
CN205498591U (zh) |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布置结构 | |
CN204586472U (zh) | 一种五座电动轿车布局结构 | |
CN203623352U (zh) | 一种小型纯电动卡车底盘 | |
CN206049331U (zh) | 一种电动货车 | |
Van den Bossche | Power sources for hybrid buses: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state of the art | |
CN215043215U (zh) | 一种4×2天然气牵引汽车 | |
CN201777148U (zh) | 轻型太阳能自充电城区代步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 88 Beiyuan East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Kaiyun Ener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 88 Beiyuan East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HEBEI KAIYUN MOTORS MANUFACTU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