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16969U - 一种连杆粗镗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杆粗镗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16969U
CN217316969U CN202123456268.0U CN202123456268U CN217316969U CN 217316969 U CN217316969 U CN 217316969U CN 202123456268 U CN202123456268 U CN 202123456268U CN 217316969 U CN217316969 U CN 217316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connecting rod
base
pair
heavy b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562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在祥
马玉松
俞华锋
邓钧
刘岚泽
杨龙庆
张冬燈
徐梦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lo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iulo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iulo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iulo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562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16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16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169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杆粗镗夹具包括:底座;第一定位件,安装于底座上,其上靠近第一端部的一侧表面形成有一对定位部,两个定位部相互呈垂直或近似垂直设置,两个定位部与第一端部侧面呈抵接设置;第二定位件,安装于底座上,与第一定位件呈间隔设置,一侧与第二端部的一侧面相抵紧,另一侧与第二端部的另一侧面弹性抵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连杆加工后尺寸稳定性更好,具有较好的加工精度,降低毛坯批次更换对连杆加工质量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连杆粗镗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杆加工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杆粗镗夹具。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连杆粗镗夹具多利用连杆锻造后的加工孔进行定位,粗镗前连杆的加工孔精度较低,连杆若以加工孔作为定位基准,精度较差,而且不同批次的毛坯,其内的加工孔会有差别,会进一步对精度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杆粗镗夹具,该连杆粗镗夹具的连杆加工后尺寸稳定性更好,具有较好的加工精度,降低毛坯批次更换对连杆加工质量的影响,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杆粗镗夹具,连杆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包括:
底座;
第一定位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其上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一侧表面形成有一对定位部,两个所述定位部相互呈垂直或近似垂直设置,两个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第一端部侧面呈抵接设置;
第二定位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与所述第一定位件呈间隔设置,一侧与所述第二端部的一侧面相抵紧,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端部的另一侧面弹性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设置于其内表面上的固定部,以及与所述固定部呈相对设置的弹性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的一侧面相抵紧,所述弹性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的另一侧面呈弹性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部具有第一加工孔,两个所述定位部延长线的交点与所述第一加工孔的圆心重合。
优选地,各所述定位部抵接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的侧面上拔模1/3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件靠近第一端部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一对延伸部,两个延伸部靠近所述连杆的侧平面相互呈垂直或近似垂直设置,各所述延伸部的侧面上一一对应形成有各所述定位部。
优选地,所述定位部设有多对,所述延伸部设有一对,各对所述定位部沿一对所述定位部高度方向呈间隔设置;或所述定位部设有多对,所述延伸部设有多对,各对延伸部沿所述第一定位件高度方向呈间隔设置,各对所述延伸部上一一对应设置有各对所述定位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件上形成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底面贴合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杆粗镗夹具还包括顶紧件,所述顶紧件与所述第二端部远离所述第一端部的一侧表面抵接设置。
优选地,所述连杆粗镗夹具还包括多个压紧件,各所述压紧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油缸,以及连接设置于所述油缸上的压件,所述压件抵接设置于所述连杆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连杆粗镗夹具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加高杆,以及设置于所述加高杆远离所述底座一侧的防错件,所述防错件与所述第二端部侧面贴合设置。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连杆粗镗夹具,是通过安装于底座上的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第一定位件上形成有一对定位部,两个定位部与第一端部侧面抵接设置,由于两个定位部相互呈垂直或近似垂直设置,能够提高对第一端部的定位准确度,使得该夹具对连杆的定位更加精准;第二定位件一侧与第二端部一侧面抵紧设置,另一侧与第二端部另一侧面弹性抵接,能够适配不同批次的连杆毛坯,降低毛坯批次更换对连杆加工质量的影响;第一定位件对第一端部的定位作用,并结合第二定位件对第二端部的定位作用,能够提高连杆加工后尺寸的稳定性,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连杆粗镗夹具其中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连杆粗镗夹具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第一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第二定位件及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第二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底座;2、第一定位件;21、定位部;22、延伸部;3、第二定位件;31、固定部;32、弹性部;33、支撑部;331、气孔;4、连杆;41、第一端部;411、第一加工孔;42、第二端部;5、顶紧件;6、压紧件;61、油缸; 62、压件;71、加高杆;72、防错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及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连杆粗镗夹具,连杆4包括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2,第一端部41为连杆4的小头部分,第二端部42为连杆4的大头部分,包括:底座1、第一定位件2、第二定位件 3、顶紧件5、压紧件6、加高杆71以及防错件72,该连杆粗镗夹具的连杆4 加工后尺寸稳定性更好,具有较好的加工精度,降低毛坯批次更换对连杆4 加工质量的影响。
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一定位件2,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其上靠近所述第一端部41的一侧表面形成有一对定位部21,定位部21可以为定位钢珠,两个所述定位部21相互呈垂直或近似垂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定位部21位于连杆4中心线的两侧,两个所述定位部21与所述第一端部 41侧面呈抵接设置,即定位部21对第一端部41的左右两侧面起定位作用,并且所述第一端部41具有第一加工孔411,两个所述定位部21延长线的交点与所述第一加工孔411的圆心重合,第一端部41选取这两个定位点能够提高对第一端部41的定位准确度,使得该夹具对连杆4的定位更上加精准。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定位件2靠近第一端部41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一对延伸部22,两个延伸部22靠近连杆4的侧平面相互呈垂直或近似垂直设置,各所述延伸部22的侧平面上一一对应形成有各所述定位部21,通过两个所述延伸部22,能够实现一对所述定位部21相互呈垂直或近似垂直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第一定位件2靠近连杆4的侧面上,一对所述定位部21也可以相互呈垂直或近似垂直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21设有多对,所述延伸部22设有一对,各对所述定位部21沿一对所述定位部21高度方向呈间隔设置,设置多对定位部21,即在第一端部41上具有多个定位点,能够提高连杆4定位装夹时的稳定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与上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 21设有多对,所述延伸部22设有多对,各对延伸部22沿所述第一定位件2 高度方向呈间隔设置,各对所述延伸部22上一一对应设置有各对所述定位部 21,具有与上一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各所述定位部21抵接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41的侧面上拔模1/3处,该处向内产生7°的夹角,由于该处不是竖直的平面,能够减小定位部21与第一端部41抵接接触的面积,降低连杆4毛坯外面不平整对定位准确性的影响,进一步降低毛坯批次更换对连杆4加工质量的影响。
另外,如图1-图2所示,所述顶紧件5与所述第二端部42远离所述第一端部41的一侧表面抵接设置,所述顶紧件5可以为辅助油缸61,顶紧件5 与第一定位件2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定位件2对连杆4的作用力朝向顶紧件5,所述顶紧件5对连杆4的作用力朝向第一定位件2,能够有效保证第一端部41与第一定位件2贴实,进一步保证第一端部41定位的准确性。
如图4-图5所示,所述第二定位件3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与所述第一定位件2呈间隔设置,一侧与所述第二端部42的一侧面相抵紧,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端部42的另一侧面弹性抵接,具体地,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设置于其内表面上的固定部31,以及与所述固定部31呈相对设置的弹性部32,所述固定部31与所述第二端部42的一侧面相抵紧,所述弹性部32与所述第二端部42的另一侧面呈弹性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定位件3沿其厚度方向的界面呈“凹”字型,固定部31与第二端部42一侧贴实,所述弹性部32可以为弹簧钢珠,弹性部 32沿第二端部42径向可以往复伸缩,能够适配不同尺寸大小的毛坯,降低毛坯批次更换对连杆4装夹的影响,无需因毛坯尺寸不同而更换夹具,提高加工效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件3 上形成有两个支撑部33,两个支撑部33分别位于第二定位件3的两侧,当然支撑部33也可以设为一个或三个及以上,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所述支撑部33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42底面贴合设置,支撑部 33对底座1具有支撑作用,另外,所述支撑部33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侧端部上形成有气孔331,当连杆4安装到位时,气孔331被连杆4底面完全覆盖,当连杆4安装不到位时,气孔331漏气会发出警报,对连杆4的安装具有防错的作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三个压紧件 6,其中一压紧件6安装于靠近第一端部41的一侧,另外两个压紧件6安装于第二端部42的两侧,并且当设置多个连杆4加工工位时,靠近第二端部 42设置的其中一压紧件6可以压紧相邻两个连杆4,当然,压紧件6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各所述压紧件6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的油缸61,以及连接设置于所述油缸61上的压件62,所述压件62抵接设置于所述连杆 4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侧表面上;当第一定位件2和第二定位件3完成定位后,打开油缸61,油缸61作用于所述压件62上,使得压件62与连杆4表面压紧设置,有效防止连杆4产生相对位移。
另外,如图1-图2所示,所述加高杆71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加高杆71和两个防错件72,各所述防错件72一一对应设置于各所述加高杆71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侧,加高杆71能够增加防错件72 的设置高度,加高杆71与防错件72可以通过螺栓件固接,所述防错件72 与所述第二端部42侧面贴合设置,防错件72与第二端部42贴合处的形状与第二端部42外表面相适配,在连杆4装夹时,通过所述防错件72能够直观的发现连杆4第二端部42与防错件72是否贴合,从而对连杆4的夹装具有较好的防错作用,给装夹带来较大的便利。当然,加高杆71和防错件72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综上,由于两个定位部21相互呈垂直或近似垂直设置,能够提高对第一端部41的定位准确度,使得该夹具对连杆4的定位更加精准;第二定位件3 一侧与第二端部42一侧面抵紧设置,另一侧与第二端部42另一侧面弹性抵接,能够适配不同批次的连杆4毛坯,降低毛坯批次更换对连杆4加工质量的影响;第一定位件2对第一端部41的定位作用,并结合第二定位件3对第二端部42的定位作用,通过外定位对整个连杆4进行定位,取代原有通过连杆4两头的加工孔对连杆4粗镗加工定位,该连杆粗镗夹具能够提高连杆4 加工后尺寸的稳定性,并且装夹简单便利。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连杆粗镗夹具,连杆(4)包括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2),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
第一定位件(2),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其上靠近所述第一端部(41)的一侧表面形成有一对定位部(21),两个所述定位部(21)相互呈垂直或近似垂直设置,两个所述定位部(21)与所述第一端部(41)侧面呈抵接设置;
第二定位件(3),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与所述第一定位件(2)呈间隔设置,一侧与所述第二端部(42)的一侧面相抵紧,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端部(42)的另一侧面弹性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粗镗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设置于其内表面上的固定部(31),以及与所述固定部(31)呈相对设置的弹性部(32),所述固定部(31)与所述第二端部(42)的一侧面相抵紧,所述弹性部(32)与所述第二端部(42)的另一侧面呈弹性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粗镗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41)具有第一加工孔(411),两个所述定位部(21)延长线的交点与所述第一加工孔(411)的圆心重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粗镗夹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定位部(21)抵接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41)的侧面上拔模1/3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粗镗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2)靠近第一端部(41)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一对延伸部(22),两个延伸部(22)靠近所述连杆(4)的侧平面相互呈垂直或近似垂直设置,各所述延伸部(22)的侧面上一一对应形成有各所述定位部(2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杆粗镗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21)设有多对,所述延伸部(22)设有一对,各对所述定位部(21)沿一对所述定位部(21)高度方向呈间隔设置;或所述定位部(21)设有多对,所述延伸部(22)设有多对,各对延伸部(22)沿所述第一定位件(2)高度方向呈间隔设置,各对所述延伸部(22)上一一对应设置有各对所述定位部(2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粗镗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件(3)上形成有支撑部(33),所述支撑部(33)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42)底面贴合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粗镗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粗镗夹具还包括顶紧件(5),所述顶紧件(5)与所述第二端部(42)远离所述第一端部(41)的一侧表面抵接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粗镗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粗镗夹具还包括多个压紧件(6),各所述压紧件(6)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的油缸(61),以及连接设置于所述油缸(61)上的压件(62),所述压件(62)抵接设置于所述连杆(4)远离所述底座(1)的一侧表面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粗镗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粗镗夹具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的加高杆(71),以及设置于所述加高杆(71)远离所述底座(1)一侧的防错件(72),所述防错件(72)与所述第二端部(42)侧面贴合设置。
CN202123456268.0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连杆粗镗夹具 Active CN217316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6268.0U CN217316969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连杆粗镗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56268.0U CN217316969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连杆粗镗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16969U true CN217316969U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90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56268.0U Active CN217316969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连杆粗镗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169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33597A (zh) * 2024-02-21 2024-03-22 南通市威士真空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批量定位功能的连杆精镗孔夹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33597A (zh) * 2024-02-21 2024-03-22 南通市威士真空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批量定位功能的连杆精镗孔夹具
CN117733597B (zh) * 2024-02-21 2024-04-30 南通市威士真空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批量定位功能的连杆精镗孔夹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316969U (zh) 一种连杆粗镗夹具
CN112620838B (zh) 导向叶片盆背向封严槽整体加工方法
CN218169481U (zh) 一种变速器后壳加工定位夹具
CN210524511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固定夹具
CN216632344U (zh) 一种半方管加工用工装
CN210756049U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焊接夹具
CN217860174U (zh) 一种拨叉零件加工用铣床夹具
CN218254792U (zh) 一种便于取放的夹具
CN220636981U (zh) 发动机前后气缸头的加工夹具
CN210731670U (zh) 一种用于机械臂接头加工的治具
CN219212946U (zh) 一种连杆面精铣夹具
CN220480738U (zh) 一种焊接夹具
CN219798135U (zh) 一种弯管组件检具
CN218575565U (zh) 一种用于加工喷嘴壳体的装夹工装
CN219787153U (zh) 一种地铁座椅下型材焊接工装
CN217890635U (zh) 一种工件平面磨削夹具
CN220407894U (zh) 一种用于叉型配件的工装夹具
CN110695892B (zh) 一种适用于装夹不规则电池的夹具
CN108381261B (zh) 一种浮动自定位装置
CN216410029U (zh) 双工位快速检测治具
CN214186159U (zh) 一种用于汽轮机叶片铣削两头圆柱柄夹位工装
CN212793952U (zh) 一种连杆螺栓孔加工设备快速换型夹具
CN216326701U (zh) 一种连接块夹具及连接块加工设备
CN218904344U (zh) 一种四轴精加工气缸座夹具装置
CN212599135U (zh) 双角度特征斜孔加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