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4934U - 一种产品外观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产品外观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4934U
CN217304934U CN202123235729.1U CN202123235729U CN217304934U CN 217304934 U CN217304934 U CN 217304934U CN 202123235729 U CN202123235729 U CN 202123235729U CN 217304934 U CN217304934 U CN 217304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ccd
hole
light source
ji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357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勉
马治军
廖乾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aithl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aithl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aithl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aithl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357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049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4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49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产品外观检测设备,包括机架、第一CCD机构、第二CCD机构及送料组件;机架包括支架和设置在支架的机台,机台设有检测孔;送料组件包括治具及输送机构,输送机构设于机台上;第一CCD机构包括设于机台的第一支脚、设于第一支脚的第一移动组件、第一CCD组件及第一光源组件,第一光源组件滑动连接第一移动组件,第一CCD组件包括第一CCD相机,第一CCD相机固设在第一光源组件且位于检测孔正上方;第二CCD机构包括设于机台的第二支脚、固定于第二支脚的第二移动组件、第二CCD组件及第二光源组件,第二光源组件滑动连接第二移动组件,第二CCD组件设于检测孔正下方,这样大大提高检查产品外观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产品外观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产品外观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很多制造型企业,其产品测试工艺一般由操作工执行完成,通过人工检查产品外观缺陷,如产品有无划痕、有无标签条码及螺丝等,但是这个过程中容易出现产品工艺状态混乱、数据统计不准确、稳定性偏低等问题,而且人工操作会有疲劳性,无法持续作业,导致产能低下,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产品外观检测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产品外观检查效率低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产品外观检测设备,包括包括机架、第一CCD机构、第二CCD机构以及送料组件;
所述机架包括支架和机台,所述机台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机台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为入料口及出料口,所述机台设置有检测孔,所述检测孔位于所述入料口与所述出料口之间;
所述送料组件包括用于放置产品的治具以及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设于所述机台上,并带动所述治具在所述入料口与出料口之间移动;
所述第一CCD机构包括第一支脚、第一移动组件、第一CCD组件以及用于提供光亮的第一光源组件,所述第一支脚架设于所述机台,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脚上,所述第一光源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并由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带动上下移动,所述第一CCD组件包括第一CCD相机,所述第一CCD相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组件上,且位于所述检测孔的正上方并朝向所述检测孔;
所述第二CCD机构包括第二支脚、第二移动组件、第二CCD组件以及第二光源组件,所述第二支脚固定设置于所述机台的底面,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脚上,所述第二光源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并由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带动上下移动,所述第二CCD组件包括第二CCD相机,所述第二CCD相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光源组件上,且位于所述检测孔的正下方,并朝向所述检测孔。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组件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以及治具托板;
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沿所述入料口至所述出料口延伸方向并排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检测孔的两侧,所述治具托板的底面设置有适配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轨道,所述治具托板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治具固定放置于所述治具托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组件还包括感应器,所述感应器设于所述治具托板边侧的中间位置,并朝向所述治具托板的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治具的中心位置朝上凸起形成一放置凸台,所述放置凸台上设置有适配产品形状的放置孔,沿所述放置孔侧壁底部边缘朝所述放置孔内延伸出一圈用于放置产品的内托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包括固定座、支撑板、面光源、固定板以及调节杆;
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第一滑块上,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所述调节杆可调节地穿设于所述支撑板上,且所述调节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
所述面光源位于所述检测孔的正上方,且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面光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源组件还包括调节把手,所述调节把手包括螺纹柱和把手部,所述把手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螺纹柱的顶端;
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适配所述调节杆的调节孔,所述调节杆穿过所述调节孔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侧壁朝内设置有适配所述螺纹柱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位于所述调节孔的旁侧,且与所述调节孔相通,所述调节把手通过所述螺纹柱拧入所述螺纹孔,以抵顶并固定所述调节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CCD组件还包括固定块,所述面光源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撑板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容纳孔,所述固定块固定于所述容纳孔的旁侧,所述第一CCD相机固定于所述固定块,且部分第一CCD相机穿过所述容纳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包括固定部以及支撑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支撑部呈方状,所述调节杆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四个角端边缘处。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块外壳板,所述支架包括四个支撑柱以及多个横柱,四个所述支撑柱分别位于方形的四个角端,每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连接有所述横柱,所述机台设置于所述支撑柱的中段位置,所述外壳板铺设于所述支撑住之间,以围合形成机外壳。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以及底轮,所述底座可拆卸地设于机架的底部,所述底轮设于机架的旁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产品外观检测设备,通过设置送料组件进行送料,再通过第一CCD机构、第二CCD机构对送来的产品进行检测,然后再通过送料组件出料,全程自动化,无需人工进行外观检查,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能降低检查错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产品外观检测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CCD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CCD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送料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治具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产品外观检测设备,用于对产品500的外观检查,具体地,包括机架100、第一CCD机构200、第二CCD机构以及送料组件400;上述机架100用于支撑第一CCD机构200、第二CCD机构以及送料组件400,上述第一CCD机构200、第二CCD机构通过CCD相机来产品500进行外观检查,CCD相机也称CCD图像传感器,CCD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的简称,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机架100包括支架和机台110,机台110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本实施例中,机台110为方形板,机台110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为入料口120及出料口,机台110设置有检测孔,检测孔位于入料口120与出料口之间,具体设置在方形板的中心位置。
送料组件400包括用于放置产品500的治具410以及输送机构,输送机构设于机台110上,并带动治具410在入料口120与出料口之间移动;治具410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对应上述检测孔,以便第二CCD机构对其治具410上的产品500进行检测。具体地,上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电机、输送滑道以及输送滑块,输送滑道设于机台110靠近边侧位置,且一端位于入料口120,另一端位于出料口,本实施例中,输送滑道的长度为方形状的机台110的宽度,输送滑块滑动设于输送滑道上,并由输送电机带动在输送滑道上移动,也即带动输送滑块在输送滑道上从入料口120滑动至出料口,或从出料口滑动至入料口120。
参照图2,第一CCD机构200包括第一支脚210、第一移动组件220、第一CCD组件230以及用于提供光亮的第一光源组件240,第一支脚210架设于机台110,第一支脚210的支脚座与机台110通过螺纹连接或焊接等固定于机台110上,第一支脚210位于在机台110的边缘位置,且与上述输送滑道相对设置,第一移动组件220固定设置在第一支脚210上,第一光源组件240滑动连接于第一移动组件220,并由第一移动组件220带动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一CCD组件230,根据产品500厚薄通过第一移动组件220调节第一CCD组件230的高低位置。
具体地,上述第一移动组件220包括第一伺服电机221、第一滑道222以及第一滑块223,第一滑道222沿竖直方向固定在第一支脚210上,第一滑块223滑动设置在第一滑道222上,第一伺服电机221设置在第一滑道222的顶部,且带动第一滑块223在第一滑道222上移动,也即上下移动,第一光源组件240固定在第一滑块223上。第一CCD组件230包括第一CCD相机231,第一CCD相机231固定设置在第一光源组件240上,且位于检测孔的正上方并朝向检测孔,上述第一光源组件240可包括用于提供光亮的多个led灯以及带动led灯的移动模组组成,也可以直接由led灯组件组成,用于在第一CCD相机231进行工作时提供光亮,以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对应的,第二CCD机构与第一CCD机构200一致,但设置的位置不同,第一CCD机构200设于机台110上方,第二CCD机构设于机台110下方,具体地,参照图3,第二CCD机构包括第二支脚310、第二移动组件320、第二CCD组件330以及第二光源组件340,第二支脚310固定设置于机台110的底面,同样的,第二支脚310的支脚座与机台110通过螺纹连接或焊接等固定于机台110底面,设于与第一CCD机构200相对的一侧的机台110边缘处,也即与输送机构同侧,第二移动组件320固定设置在第二支脚310上,第二光源组件340滑动连接于第二移动组件320,并由第二移动组件320带动上下移动,第二移动组件320与第一移动组件220的组成结构一致,具体包括第二伺服电机321、第二滑道322以及第二滑块323,第二滑道322沿竖直方向固定在第二支脚310上,第二滑块323滑动设置在第二滑道322上,第二伺服电机321设置在第二滑道322的顶部旁侧,且带动第二滑块323在第二滑道322上移动,也即上下移动,第二光源组件340固定在第二滑块323上,第二CCD组件330包括第二CCD相机,第二CCD相机固定设置在第二光源组件340上,且位于检测孔的正下方,并朝向检测孔。上述第二光源组件340也可包括用于提供光亮的多个led灯以及带动led灯的移动模组组成,或直接由led灯组件组成,用于在第一CCD相机231进行工作时提供光亮,以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工作时,将产品500放入治具410上,输送机构带动治具410将产品500送至检测孔的位置,然后通过第一CCD机构200对其进行扫码,同时绑定客户MES系统,然后通过第一CCD相机231及第二CCD相机对产品500进行全面检测,检测完成后,输送机构带动治具410将其送到出料口,再取走产品500即可。
上述产品外观检测设备通过设置送料组件400进行送料,再通过第一CCD机构200、第二CCD机构对送来的产品500进行检测,然后再通过送料组件400出料,全程自动化,无需人工进行外观检查,解决了人工检测产品500外观缺陷、标签条码及螺丝有无导致效率低的问题,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疲劳强度,降低检查错误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送料组件400包括第一滑轨460、第二滑轨470以及治具托板420,第一滑轨460与第二滑轨470沿入料口120至出料口延伸方向并排设置,也即与上述输送滑道的方向一致,且分别位于检测孔的两侧,本实施例中治具托板420呈方形环状,治具托板420的底面设置有适配第一滑轨460和第二滑轨470的轨道,使得治具托板420可在第一滑轨460和第二滑轨470上滑动,治具托板420的一端与输送机构固定连接,具体与输送滑块固定连接,并由输送滑块带动,治具410固定放置于治具托板420上。这样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还使得治具410可承载更重的产品500,保证可检查产品500的多样性,且避免直接悬空连接治具410致使其容易损坏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送料组件400还包括感应器430,感应器430设于治具托板420边侧的中间位置,并朝向治具托板420的中心,也即朝向治具410的中心,上述感觉器可以为用于检测是否存在产品500的红外感应器,或雷达感应器430,也可以是扫描产品条码的条码感应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5,上述治具410的中心位置朝上凸起形成一放置凸台440,用于放置产品500,放置凸台440上设置有适配产品500形状的放置孔,此处部限制放置凸台440及放置孔的大小,可依据实际需求按照产品500的大小及形状设置,也可设置多个对应不同产品500的治具410,使用时按需更换。具体地,沿放置孔侧壁底部边缘朝放置孔内延伸出一圈内托板,当将产品500放入放置孔时,通过内托板承载产品500,进一步地,内托板的一侧朝放置孔中心延伸出一承载板,用于承载产品500,避免产品500掉落。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光源组件240包括固定座241、支撑板242、面光源243、固定板244以及调节杆245;固定座241固定连接第一移动组件220的第一滑块223上,由第一滑块223带动上下移动,支撑板242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座241,另一端朝向机架100内,且位于检测孔上方,调节杆245可调节地穿设于支撑板242上,上述调节杆245可以是伸缩杆,也可以通过调节装置调节长度,且调节杆245的下端固定连接固定板244;面光源243位于检测孔的正上方,且固定板244的底部固定连接面光源243。上述面光源243可以是led面光源243,面光源243朝向检测孔,固定板244覆于面光源243且底部固定连接面光源243。通过调节杆245调节面光源243的位置,以便使其适应CCD相机检测。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光源组件240还包括调节把手256,通过调节把手256来调节面光源243的高低,具体地,调节把手256包括螺纹柱和把手部,把手部的一端固定于螺纹柱的顶端;支撑板242上设置有适配调节杆245的调节孔,调节杆245穿过调节孔与固定板244连接,支撑板242的侧壁朝内设置有适配螺纹柱的螺纹孔,螺纹孔位于调节孔的旁侧,且与调节孔相通,调节把手256通过螺纹柱拧入螺纹孔,以抵顶并固定调节杆245。当需要调节时,直接将调节把手256拧出,然后调整调节杆245的长度,再将螺纹柱拧入螺纹孔,固定调节杆245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支撑板242包括固定部以及支撑部,固定部的一端支撑部一端固定连接,固定部固定连接于固定座241的上端,支撑部呈方状,上述调节杆245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于支撑板242的四个角端边缘处。对应的,调节把手256以及螺纹孔也设置有四个,调整时,将四个调节杆245均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CCD组件230还包括固定块232,面光源24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支撑板242设置有对应第一通孔的容纳孔,固定块232固定于容纳孔的旁侧,第一CCD相机231固定于固定块232,且部分第一CCD相机231穿过容纳孔,也即第一CCD相机231的前端部分穿过容纳孔到达第一通孔,这样使得面光源243提供的光亮更充分。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CCD机构与上述第一CCD机构200一致,也即对应的各个组件均一致,但两者朝向相反,且分布于机台110的上下两侧,此处不再赘述第二CCD机构的详细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保护上述机构,上述产品外观检测设备还包括多块外壳板600,用于防尘防干扰,防止外部损害,具体地,支架包括四个支撑柱140以及多个横柱150,机台110呈方形,四个支撑柱140分别位于方形的四个角端,每两个支撑柱140之间连接有横柱150,机台110设置于支撑柱140的中段位置,外壳板600铺设于支撑住之间,以围合形成机外壳。
进一步地,上述产品外观检测设备还包括底座800以及底轮900,底座800可拆卸地设于机架100的底部,用于支撑机架100,底轮900固定在机架100底部,且设于机架100的旁侧,当拆卸底座800后,底轮900接触地面,通过底轮900移动整个产品外观检测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显示屏700、键盘710以及键盘托盘720,显示屏700设于一外壳板600的表面,显示屏700的下方设置有键盘710槽,键盘托盘720活动盖合于键盘710槽,键盘710设于键盘托盘720上,可通过键盘托盘72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产品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第一CCD机构、第二CCD机构以及送料组件;
所述机架包括支架和机台,所述机台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机台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为入料口及出料口,所述机台设置有检测孔,所述检测孔位于所述入料口与所述出料口之间;
所述送料组件包括用于放置产品的治具以及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设于所述机台上,并带动所述治具在所述入料口与出料口之间移动;
所述第一CCD机构包括第一支脚、第一移动组件、第一CCD组件以及用于提供光亮的第一光源组件,所述第一支脚架设于所述机台,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脚上,所述第一光源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并由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带动上下移动,所述第一CCD组件包括第一CCD相机,所述第一CCD相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光源组件上,且位于所述检测孔的正上方并朝向所述检测孔;
所述第二CCD机构包括第二支脚、第二移动组件、第二CCD组件以及第二光源组件,所述第二支脚固定设置于所述机台的底面,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脚上,所述第二光源组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并由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带动上下移动,所述第二CCD组件包括第二CCD相机,所述第二CCD相机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光源组件上,且位于所述检测孔的正下方,并朝向所述检测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组件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以及治具托板;
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沿所述入料口至所述出料口延伸方向并排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检测孔的两侧,所述治具托板的底面设置有适配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的轨道,所述治具托板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治具固定放置于所述治具托板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品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组件还包括感应器,所述感应器设于所述治具托板边侧的中间位置,并朝向所述治具托板的中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产品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治具的中心位置朝上凸起形成一放置凸台,所述放置凸台上设置有适配产品形状的放置孔,沿所述放置孔侧壁底部边缘朝所述放置孔内延伸出一圈用于放置产品的内托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包括固定座、支撑板、面光源、固定板以及调节杆;
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的第一滑块上,所述支撑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所述调节杆可调节地穿设于所述支撑板上,且所述调节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
所述面光源位于所述检测孔的正上方,且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面光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产品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还包括调节把手,所述调节把手包括螺纹柱和把手部,所述把手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螺纹柱的顶端;
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适配所述调节杆的调节孔,所述调节杆穿过所述调节孔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侧壁朝内设置有适配所述螺纹柱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位于所述调节孔的旁侧,且与所述调节孔相通,所述调节把手通过所述螺纹柱拧入所述螺纹孔,以抵顶并固定所述调节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产品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CD组件还包括固定块,所述面光源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撑板设置有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容纳孔,所述固定块固定于所述容纳孔的旁侧,所述第一CCD相机固定于所述固定块,且部分第一CCD相机穿过所述容纳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产品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固定部以及支撑部,所述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部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支撑部呈方状,所述调节杆设置有四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四个角端边缘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块外壳板,所述支架包括四个支撑柱以及多个横柱,四个所述支撑柱分别位于方形的四个角端,每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连接有所述横柱,所述机台设置于所述支撑柱的中段位置,所述外壳板铺设于所述支撑柱之间,以围合形成机外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外观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以及底轮,所述底座可拆卸地设于所述机架的底部,所述底轮固定于所述机架底部且位于机架的旁侧。
CN202123235729.1U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产品外观检测设备 Active CN2173049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35729.1U CN217304934U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产品外观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35729.1U CN217304934U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产品外观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4934U true CN217304934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21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35729.1U Active CN217304934U (zh) 2021-12-21 2021-12-21 一种产品外观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49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73565B (zh) 自动化板材测厚机
CN109225921A (zh) 顶升检测位装置及生产线高度检测系统
CN211042686U (zh) 一种拉拔力测试机
CN211291361U (zh) 一种下光源视觉检测设备
CN112083317A (zh) 一种高效率工业机器人检测系统
CN209597682U (zh) 顶升检测装置及生产线高度检测系统
CN209387742U (zh) 一种多工位外壳测试机
CN217304934U (zh) 一种产品外观检测设备
CN208125057U (zh) 一种电子产品高度检测装置
CN106124917A (zh) 一种探针测试lcd短路装置
CN212597232U (zh) 一种芯片系统测试分选机
CN211504031U (zh) 一种盖板工件检测设备
CN210358132U (zh) 一种测厚设备
CN114035018B (zh) 一种新型分立器件半自动复检装置
CN217132051U (zh) 一种高精密多点位厚度检测设备
CN206348064U (zh) 一种振幅检测机构
CN112362021B (zh) 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偏心销垂直度及高度检测设备
CN210198295U (zh) 平面度检测机
CN210036678U (zh) 一种翘曲度测试仪
CN210089626U (zh) 一种tv背板组装间隙自动检查机
CN209647020U (zh) 一种适用于平板电脑后盖的平面度检测设备
CN109238151B (zh) 一种检测装置定位方法
CN117629137B (zh) 显示屏生产用平整度检测设备
CN218157607U (zh) 工件检测设备
CN220454679U (zh) 动态体积测量扫码称重一体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