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02818U - 一种污泥直掺上料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泥直掺上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02818U
CN217302818U CN202220684572.6U CN202220684572U CN217302818U CN 217302818 U CN217302818 U CN 217302818U CN 202220684572 U CN202220684572 U CN 202220684572U CN 217302818 U CN217302818 U CN 217302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space
feeding
doping
m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845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庚
陈嵩涛
王建阳
何金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uzhou Xir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uzhou Xir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uzhou Xir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Thermal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845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02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02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02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12Heat utilisation in combustion or incineration of wast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直掺上料系统,系统包括污泥站、运输车,污泥站内设有依次连通的卸料空间、储料空间、上料空间;卸料空间用于供运输车进行卸料;储料空间用于临时存储经运输车卸下的污泥;上料空间内设有上料平台、设在上料平台一侧的破碎机构、污泥输送带,上料平台用于供运输车将储料空间内的污泥运入破碎机构,上料平台台面的最高处高于破碎机构入口的高度,污泥输送带位于破碎机构出口下方用于将破碎的污泥输送至煤输送带。本申请提供的系统,上料空间内设有上料平台、破碎机构,上料平台台面最高处高于破碎机构入口高度便于卸料,无需斗升机,破碎机构将污泥打碎后输送,防止堵塞,提高输送效率;需设备数量少,造价低,占地面积小。

Description

一种污泥直掺上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干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泥直掺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如何处理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废气污泥逐渐成为日益增长的难题。污泥作为生物质的一种,将其燃烧后具有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特点,还可实现污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低成本规模处理。借助现役燃煤电厂系统进行污泥掺烧,既可实现煤电燃料灵活性,又可发挥清洁高效煤电污染物集中治理的平台优势,同时还能减少燃煤火电机组的燃料成本和CO2排放总量,获得处置收益,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缓解自身的生存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污泥掺烧的技术路线通常为两种,一种是湿污泥(含水率80%以上),湿污泥无法直接进锅炉焚烧,需要首先进行干化,将含水率降下来,一种是干污泥(含水率40%以下),干污泥可以直接进锅炉燃烧。通常来说,干污泥直掺的系统较湿污泥掺烧系统少了干化系统,相对简单,但是仍然需要污泥卸料、储存、输送等系统,设备投资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干污泥掺烧的项目投资年限一般为3~8年。
通常干污泥掺烧系统主要由污泥卸料仓、污泥储仓、输送装置组成,有时卸料仓和污泥储仓可以设计为一体化共用。显然,干污泥掺烧系统的核心是污泥运输储存,同时也占了大部分项目投资。设计时,污泥储存系统布置尽可能靠近输煤系统,同时远离办公区域,受场地影响较大,也给干污泥掺烧的推广带来限制。很多电厂距离输煤系统近的区域没有地块,有的电厂空地往往距离锅炉较远,大幅增加了系统投资。总之,干污泥掺烧受场地、设备、投资等多因素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很多限制。
中国专利CN111023115A公开了一种燃煤电厂污泥掺烧系统,包括用来收集卸料车运输来的污泥的料斗、用于储存污泥的储料仓和用于将污泥从所述料斗提升至所述储料仓的的斗提机,所述斗提机竖直设置,所述储料仓位于所述料斗的上方,且所述储料仓和所述料斗位于所述斗提机的同一侧。
中国专利CN110793041A公开了一种污泥掺烧系统,系统包括了污泥料仓,称重仓,输送仓、输送管道以及破碎机等设备,污泥储存于污泥料仓内,给料机驱使污泥进入污泥破碎机,以将污泥加工成能够被高压气吹动的碎块或粉末,再利用称重仓对污泥进行称量,第一进气阀可将气源的高压气通入称重仓,以将称重仓内的污泥吹动至输送仓,第二进气阀可将气源的高压气通入输送仓,以将输送仓内的污泥吹动至输送仓的排料端,污泥通过输送管输送至锅炉炉膛,该污泥掺烧系统的问题是系统更加复杂。
中国专利CN108561888A公开了一种燃煤电厂污泥掺烧系统,包括料斗、储料仓、第一振动给料机、第二振动给料机、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料斗用于收集污泥;第一输送带用于将污泥运输至储料仓;储料仓用于存储污泥;第二输送带用于将污泥运送至电厂锅炉;第一振动给料机和第二振动给料机用于定量分配污泥。
上述公开的专利中的系统实际应用时均对电厂的场地有一定要求,同时增加一系列设备。
通常煤场通过火车或轮船上的煤经输送设备运送至煤场并堆放,使用时再由抓斗机将煤放置煤输送带上。由于来煤的量波动较大,使用的速度也不同,因此,煤场一般都留有较大的空场地用来应对煤量波动,一般来说,一个长300m宽100m的煤场,两侧留有的空地长约有50m~100m,而利用煤场边角的空场地,在空场地上建一座污泥站,占地面积通常20m×20m,占地面积较小,不影响煤场日常运转。
现有干污泥直掺的污泥处理系统示意图如图7所示,污泥车将车输送并卸料在卸泥地坑18的卸料斗里,再通过输送机21、斗提机19将污泥输送至污泥储泥仓20,储泥仓20下方的输送机21再将污泥输送至给煤皮带上。其中,卸泥地坑存在的意义是污泥车的卸料高度有限,因此需设卸泥地坑和卸料斗;由于卸泥地坑属于地下施工,土方工作量大,造价高,因此尺寸常设置可以放下一车污泥,通常只有60m3,因此容量较小而不满足储存要求,需设给料机将污泥输送至污泥储泥仓;污泥储泥仓作用是封闭储存污泥,并可以通过下方的给料机将污泥输送至煤输送带上。
经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传统的污泥直掺系统包括卸泥地坑、卸料斗及配套给料机、污泥储仓、配套给料机、输送皮带等。所涉及到的给料机,通常为皮带或者刮板给料机,而这两种给料机的输送角度通常不超过20°,需要占用大量面积。假设一个卸泥地坑为60m3,深6m,污泥储仓200m3,高5m,那么给料机需要将污泥抬升11m,按照20°倾角,需要水平输送距离30m,加上地坑、污泥储仓等设备,一个传统的300t/d的污泥站占地约1000m2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泥直掺上料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污泥直掺上料系统,所述的系统包括污泥站、运输车,所述的污泥站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卸料空间、储料空间、上料空间;
所述的卸料空间用于供所述的运输车进行卸料;
所述的储料空间用于临时存储经所述的运输车卸下的污泥;
所述的上料空间内设置有上料平台、设置在所述的上料平台一侧的破碎机构、污泥输送带,所述的上料平台用于供运输车将储料空间内的污泥运入破碎机构,所述的上料平台台面的最高处高于所述的破碎机构入口的高度,所述的污泥输送带位于所述的破碎机构出口下方用于将经过所述的破碎机构破碎的污泥输送至煤输送带。
优选地,所述的破碎机构包括缓冲斗、设置在所述的缓冲斗出口处的破碎器,所述的缓冲斗入口形成所述的破碎机构的入口,所述的破碎器的出口形成所述的破碎机构的出口。
优选地,所述的破碎器包括网格状格栅,所述的格栅上设置有多个均朝上方延伸的尖锐部件。
优选地,所述的卸料空间内设置有卸料台,所述的卸料台自其底部至顶部向所述的储料空间一侧倾斜向上延伸。
优选地,所述的储料空间底面上设置有防水层;所述的储料空间边沿设置有污水收集槽,所述的污水收集槽与电厂废水处理系统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卸料空间与所述的储料空间之间通过隔挡件隔开,当所述的隔挡件打开时,所述的卸料空间与所述的储料空间连通;当所述的隔挡件关闭时,所述的卸料空间与所述的储料空间被间隔。
优选地,所述的上料空间内还设置有给料机,所述的给料机设置在所述的破碎机构出口下方与所述的污泥输送带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上料平台自其底部至顶部向破碎机构一侧倾斜向上延伸。
优选地,所述的污泥输送带上设置有密封罩。
优选地,所述的卸料空间、储料空间、上料空间均封闭,所述的系统还包括用于抽吸卸料空间、储料空间、上料空间污泥臭气的风机,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申请提供的污泥直掺上料系统,设置卸料空间、储料空间、上料空间,上料空间内设置有上料平台、破碎机构,上料平台台面的最高处高于破碎机构入口的高度便于卸料,无需斗升机,破碎机构可将污泥打碎后输送,防止堵塞,提高输送效率;所需设备数量较少,造价较低,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泥直掺上料系统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泥直掺上料系统的俯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泥直掺上料系统的破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泥直掺上料系统的破碎器的俯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泥直掺上料系统的破碎器的侧视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泥直掺上料系统的卸料台的侧视图;
附图7为现有污泥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卸料空间,2、储料空间,3、上料空间,4、控制空间,8、隔挡件,9、装载机移动通道,10、运输车,11、上料平台,12、缓冲斗,13、给料机,14、污泥输送带,15、破碎器,16、煤输送带,17-卸泥仓,18-卸泥地坑,19-斗提机,20-储泥仓,21-输送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的提污泥直掺上料系统,系统包括污泥站、运输车10,污泥站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卸料空间1、储料空间2、上料空间3。
卸料空间1用于供运输车10进行卸料,运输车10在卸料空间1内通行,并可行驶至储料空间2的边侧。卸料空间1内设置有卸料台,卸料台自其底部至顶部向储料空间2一侧倾斜向上延伸,卸料台底部与顶部的高度范围为0.5-3m(米),以1m为最优。如卸料台底部靠近大门处为0m,靠近储料空间2为1m,也就是卸料台与储料空间2有1m的高度差,这样做的目的是当卸料时,运输车10移动至卸料台顶部时,卸料台1m高度差加上运输车10自身的1.5m卸料高度,共计2.5m高度差,方便将污泥卸料至储料空间2内,可无需设置地坑(地坑属于土建施工,工作量大,占地面积大,造价较高)和提升机,极大降低生产成本。
卸料空间1内还可设置电气间、控制空间4、值班室、工具间,主要起到维护设备运行的作用。
储料空间2用于临时存储经运输车10卸下的污泥,储料空间2底面上设置有防水层,由于污泥含有一定水分,需要对储料空间2底面进行硬化并防渗处理,加铺一层防水层,防水层为土工布和高密度聚乙烯膜,满足临时存放要求。
储料空间2边沿设置有污水收集槽,污水收集槽与电厂废水处理系统连通,可将污泥产生的污水直接排至电厂废水处理系统,防止储料空间2积存污水。
储料空间2的四周设置有供运输车10移动的移动通道9,便于运输车10运送物料。
上料空间3内设置有上料平台11、设置在上料平台11一侧的破碎机构、污泥输送带,上料平台11用于供运输车10将储料空间2内的污泥运入破碎机构,上料平台11台面的最高处高于破碎机构入口的高度,便于由高向低将物料输送至破碎机构(无需斗升机),污泥输送带位于破碎机构出口下方用于将经过破碎机构破碎的污泥输送至煤输送带。
上料平台11自其底部至顶部向破碎机构一侧倾斜向上延伸,上料平台11的高度(底部至顶部的间距)为0.5-3m,以1m为最优。运输车10行驶到上料平台11上,上料平台11的高度加上运输车10自身的卸料高度,通常为2.5m,共计3.5m的卸料高度,便于运输车10将储料空间2内的污泥运入破碎机构,且无需设置提升机,极大降低生产成本。
上料平台11的顶部具有水平台,供运输车停止来卸料。
破碎机构的结构如下包括缓冲斗12、设置在缓冲斗12出口处的破碎器,缓冲斗12入口形成破碎机构的入口(上料平台11台面的最高处高于缓冲斗12入口的高度),破碎器的出口形成破碎机构的出口(污泥输送带位于破碎器的出口下方),缓冲斗12具有供污泥下落至破碎器的中空空间。
缓冲斗12呈上宽下窄形,避免污泥大批量下落至破碎器而导致破碎器堵塞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破碎器包括网格状格栅,格栅上设置有多个均朝上方延伸的尖锐部件,尖锐部件呈棒状或杆状,尖锐部件远离格栅的端部呈尖角。污泥从运输车10中被倾倒至缓冲斗12中,经近3.5m的高度后落到破碎器上方,在自身重力和格栅上尖锐部件的作用下,大污泥被破碎为小块污泥,防止大块污泥在缓冲斗12的出口处堆积堵塞,影响设备稳定运行。
上料空间3内还设置有给料机13,给料机13设置在破碎机构出口下方与污泥输送带之间。污泥经破碎器破碎为小块污泥后,落到下方的给料机13内,在给料机13的作用下输送至污泥输送带14上,污泥输送带14再将污泥输送至煤输送带上,污泥的后续输送借助现有煤输送带运送至锅炉燃烧,节省设备。
为提高运输效率,破碎机构设置两个,给料机13设置两个,破碎机构与给料机13一一对应,两个给料机13之间形成夹角,两个给料机13的出口均与污泥输送带连通。
卸料空间1与储料空间2之间通过隔挡件8隔开,当隔挡件打开时,卸料空间1与储料空间2连通;当隔挡件关闭时,卸料空间1与储料空间2被间隔。隔挡件8可为卷帘门,当污泥卸料时,卷帘门打开(卷起来),供运输车10卸料至储料空间2内;当污泥卸料完成时,卷帘门关闭,减少储料空间2污泥逸散的臭气向卸料空间1扩散,防止污泥储存空间内的污泥臭气散发到卸料空间1。
卸料空间1、储料空间2、上料空间3均可为封闭空间,系统还包括用于抽吸卸料空间1、储料空间2、上料空间3污泥臭气的风机,防止污泥输送过程中臭气泄露,隔一段时间风机将臭气抽走,送入锅炉炉膛燃烧。
污泥输送带上设置有密封罩,防止污泥输送过程中臭气泄露。
污泥输送带可与煤输送带16垂直设置,便于将污泥输送带出口污泥输送至煤输送带16上。
本申请提供的污泥直掺上料系统中,卸料空间1、储料空间2、上料空间3均不含地下施工,多为土地平整硬化及防渗处理,土建价格不高,所需设备主要有运输车10、缓冲斗12、给料机13和污泥输送带14,数量较少,造价较低。与之对比,传统的干化污泥直掺系统包括卸泥地坑、卸料斗及配套给料机13、污泥储仓及配套给料机13,输送皮带等,设备较多且土建施工工作量大,占地面积大,造价较高。本申请提供的污泥直掺上料系统,可利用电厂煤场空地设置污泥站,并利用装载机和防渗地面、电厂原有皮带进行污泥输送,降低投资;同时污泥直掺上料系统一般远离办公区,臭气易控制。本申请中的污泥直掺上料系统,仅增加少量输送设备,利用电厂原有皮带进行污泥输送,可以减少设备,降低投资。
本申请与典型的干污泥掺烧投资估算表相比,本申请可以不用购买污泥卸料仓、污泥储仓、部分输送装置,不用做地下施工,土建工作量较少。
以一个典型的500t/d干污泥掺烧投资估算表为例,如表1所示。
表1污泥掺烧投资估算表
项目 单位 常规方案 本实用新型方案
一、主辅生产过程 万元 1844 910
1污泥站工艺系统 万元 951 466
1.1污泥接收系统 万元 269 0
1.2污泥储存及上料系统 万元 467 296
1.3管道 万元 28 0
1.4保温防腐 万元 50 13
1.5风机除臭 万元 137 137
2电气系统 万元 73 60
3热控系统 万元 151 56
4调试工程 万元 37 22
5污泥站建筑工程 万元 375 206
二、其它费用 万元 210 201
三、基本预备费 万元 48 27
四、工程静态总投资 万元 1844 1019
上表中,两种方案中保温、防腐、除臭、电气、控制、调试等共同具有的项目投资近似,而本实用新型由于设备减少,土建工作量少,在污泥接收、储存、上料、建筑工程这几个方面投资远远低于常规方案,总投资本实用新型比常规方案投资低了45%。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污泥直掺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系统包括污泥站、运输车,所述的污泥站内设置有依次连通的卸料空间、储料空间、上料空间;
所述的卸料空间用于供所述的运输车进行卸料;
所述的储料空间用于临时存储经所述的运输车卸下的污泥;
所述的上料空间内设置有上料平台、设置在所述的上料平台一侧的破碎机构、污泥输送带,所述的上料平台用于供运输车将储料空间内的污泥运入破碎机构,所述的上料平台台面的最高处高于所述的破碎机构入口的高度,所述的污泥输送带位于所述的破碎机构出口下方用于将经过所述的破碎机构破碎的污泥输送至煤输送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直掺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碎机构包括缓冲斗、设置在所述的缓冲斗出口处的破碎器,所述的缓冲斗入口形成所述的破碎机构的入口,所述的破碎器的出口形成所述的破碎机构的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泥直掺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碎器包括网格状格栅,所述的格栅上设置有多个均朝上方延伸的尖锐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直掺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料空间内设置有卸料台,所述的卸料台自其底部至顶部向所述的储料空间一侧倾斜向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直掺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料空间底面上设置有防水层;所述的储料空间边沿设置有污水收集槽,所述的污水收集槽与电厂废水处理系统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直掺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料空间与所述的储料空间之间通过隔挡件隔开,当所述的隔挡件打开时,所述的卸料空间与所述的储料空间连通;
当所述的隔挡件关闭时,所述的卸料空间与所述的储料空间被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直掺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空间内还设置有给料机,所述的给料机设置在所述的破碎机构出口下方与所述的污泥输送带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直掺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料平台自其底部至顶部向破碎机构一侧倾斜向上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直掺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输送带上设置有密封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直掺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料空间、储料空间、上料空间均封闭,所述的系统还包括用于抽吸卸料空间、储料空间、上料空间污泥臭气的风机。
CN202220684572.6U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污泥直掺上料系统 Active CN217302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84572.6U CN217302818U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污泥直掺上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84572.6U CN217302818U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污泥直掺上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02818U true CN217302818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35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84572.6U Active CN217302818U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污泥直掺上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028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30227814A1 (en) Lightweight aggregate
CN105965699A (zh) 一套混凝土生产环保设备及混凝土生产工艺
JP2016035346A (ja) バイオマス燃料の混焼方法、及びバイオマス燃料の混焼システム
CN101549942A (zh) 多层发酵仓污泥高温好氧发酵工艺
CN206901362U (zh) 一种卸料方便的石灰储料仓
CN102367741B (zh) 一种适于矿山充填站大型卧式砂仓的造浆制浆系统及工艺
CN108383565A (zh) 有机物料袋式发酵系统及发酵方法
CN112960416A (zh) 一种污泥燃煤耦合发电的输送系统及改造方法
US8562202B2 (en) Concrete production plant
CN217302818U (zh) 一种污泥直掺上料系统
CN212798753U (zh) 一种除尘器排灰系统
CN214166715U (zh) 矩形原料场顶部伸缩式刮料装置
CN203794047U (zh) 一种储料场
CN112374204A (zh) 单通道进料顶部折叠式刮料的矩形料库
CN206701455U (zh) 一种封闭式粉煤灰生产系统
CN114014031A (zh) 一种矩形大储量粉煤灰库入料和卸料技术
CN210504514U (zh) 一种生物质直燃的燃料储存输送系统
CN205818175U (zh) 一套混凝土生产环保设备
CN209668327U (zh) 一种石料仓储系统
CN109095022B (zh) 全封闭卧式储煤罐系统
CN102777920A (zh) 一种干化污泥焚烧上料系统
CN105220928B (zh) 粉煤灰储存库
CN110482245A (zh) 环保型多功能干散货港口及施工方法
CN214526905U (zh) 一种污泥燃煤耦合发电的输送系统
CN212370013U (zh) 一种污泥防堵塞输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