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298502U - 一种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永临结合道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永临结合道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298502U
CN217298502U CN202220691916.6U CN202220691916U CN217298502U CN 217298502 U CN217298502 U CN 217298502U CN 202220691916 U CN202220691916 U CN 202220691916U CN 217298502 U CN217298502 U CN 217298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ncrete
cement
concrete layer
road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919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海滨
陈冠博
李祥
宋奕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Construction Group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Construction Grou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Construction Group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Construction Grou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919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2985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298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2985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永临结合道路结构,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回填土层、水泥稳定碎石层以及混凝土层,回填土层内部埋覆有套管和雨污水波纹管,水泥稳定碎石层上方铺设有双层双向钢筋,双层双向钢筋被浇筑固定在混凝土层内,在混凝土层上开设有分隔缝,相邻的两个分隔缝之间的距离为6米,分隔缝的深度为200毫米,分隔缝的宽度为20毫米,混凝土层的上方还能够铺设一层面层,面层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或混凝土铺设而成。本实用新型中的道路结构在确保具备可靠地承载力的同时,混凝土用量少,施工周期短,可以作为临时道路使用,混凝土层上方能够铺设一层面层,使得该结构能够用作永久道路使用,避免再次开挖以及材料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永临结合道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永临结合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在房建工程中,住建局对扬尘治理管理严格,要求建筑工地必须进行道路硬化,后期进行园林施工时候需要破除混凝土临时道路,还需要临时道路碎块运输出场外。造成材料以及人力资源的浪费。
现有的临时道路的结构为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细砂层、土基层、素混凝土层以及混凝土面层,上述结构回填量和混凝土用量均比较大,施工速度慢,并且后续在进行永久道路施工时,还需要对其进行破碎外运。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永临结合道路结构,使其能够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永临结合道路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永临结合道路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回填土层、水泥稳定碎石层以及混凝土层,所述回填土层内部埋覆有套管和雨污水波纹管,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上方铺设有双层双向钢筋,所述双层双向钢筋被浇筑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层内,在所述混凝土层上开设有呈矩形网状的分隔缝,相邻的两个所述分隔缝之间的距离为6米,所述分隔缝的深度为200毫米,所述分隔缝的宽度为20毫米,所述混凝土层的上方还能够铺设一层面层,所述面层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或混凝土铺设而成。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永临结合道路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道路结构在确保具备可靠地承载力的同时,混凝土用量少,施工周期短,可以作为临时道路使用;通过在混凝土层内浇筑双层双向钢筋,该设置确保该道路结构具备较高的承载力,并且混凝土层开设有分隔缝,双层双向钢筋与分隔缝均能够防止混凝土层开裂;混凝土层上方能够直接铺设一层面层,使得该结构能够用作永久道路使用,避免再次开挖以及材料的浪费。
优选的,所述双层双向钢筋中的钢筋直径为8毫米,相邻的两个所述钢筋的间距为200毫米。该设置确保混凝土层具备较高的抗压强度,提高该道路结构的承载力,能够保护位于回填土层中的套管和雨污水波纹管,除此之外,还能够预防混凝土层开裂。
优选的,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中水泥的质量占比为6%,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的铺设厚度为150毫米。水泥稳定碎石层能够代替同厚度的混凝土,造价低,并且其与回填土层直接接触,提高道路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为200毫米,所述面层的厚度为100毫米。该设置确保混凝土层在具备可靠地承载力的同时,混凝土用量最少,面层具备可靠的抗压强度,能够达到永久道路使用的承载力条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永临结合道路结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在图中:
1为回填土层、2为水泥稳定碎石层、3为混凝土层、30为分隔缝、4为套管、5为雨污水波纹管、6为双层双向钢筋、7为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永临结合道路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回填土层1、水泥稳定碎石层2以及混凝土层3,该结构在确保具备可靠地承载力的同时,混凝土用量少,施工周期短,可以作为临时道路使用;回填土层1内部预埋有套管4和雨污水波纹管5,后续该结构作为永久道路使用时,便于进行电力以及雨污水等线路施工;通过在混凝土层3内浇筑双层双向钢筋6,该设置确保该道路结构具备较高的承载力,并且混凝土层3开设有分隔缝30,双层双向钢筋6与分隔缝30均能够防止混凝土层3开裂;在临时道路使用完毕后,混凝土层3上方能够直接铺设一层面层7,使得该结构能够用作永久道路使用,避免再次开挖以及材料的浪费。
实施例
参见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和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一种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永临结合道路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回填土层1、水泥稳定碎石层2、混凝土层3以及面层7;当该结构需要作为临时道路使用时,混凝土层3铺设完成后就可以开始使用,待临时道路使用结束时,在混凝土层3上方铺设一层面层7,从而确保该结构能够作为永久道路使用;
回填土层1的压实度大于等于92%,回填土层1内部埋覆有截面为圆形的套管4和雨污水波纹管5,套管4为PVC-C管;
水泥稳定碎石层2上方铺设有双层双向钢筋6,双层双向钢筋6被浇筑固定在混凝土层3内;
混凝土层3的厚度为200毫米,标号为C25,在混凝土层3上开设有呈矩形网状的分隔缝30,相邻的两个分隔缝30之间的距离为6米,分隔缝30的深度为200毫米,分隔缝30的宽度为20毫米;
面层7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或混凝土铺设而成,面层7的厚度为100毫米。
进一步具体的,双层双向钢筋6中的钢筋直径为8毫米,相邻的两个钢筋的间距为200毫米。
进一步具体的,水泥稳定碎石层2中水泥的质量占比为6%,水泥稳定碎石层2的铺设厚度为150毫米。
该道路结构在施工时,首先进行回填土层1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将套管4和雨污水波纹管5预埋在回填土层1内,并确保回填土层1的压实度大于等于92%;回填土层1施工完毕后,开始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层2的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层2施工完毕后,为了能够提高其抗压性以及对位于回填土层1内套管4和雨污水波纹管5的保护,开始进行双层双向钢筋6施工,双层双向钢筋6施工结束后,在水泥稳定碎石层2上方进行混凝土层3施工,并确保双层双向钢筋6能够被浇筑固定在混凝土层3内;至此,该结构用作临时道路使用,待临时道路结束时,在混凝土层3上方铺设一层面层7,该结构用作永久道路使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永临结合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回填土层(1)、水泥稳定碎石层(2)以及混凝土层(3),所述回填土层(1)内部埋覆有套管(4)和雨污水波纹管(5),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2)上方铺设有双层双向钢筋(6),所述双层双向钢筋(6)被浇筑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层(3)内,在所述混凝土层(3)上开设有呈矩形网状的分隔缝(30),相邻的两个所述分隔缝(30)之间的距离为6米,所述分隔缝(30)的深度为200毫米,所述分隔缝(30)的宽度为20毫米,所述混凝土层(3)的上方还能够铺设一层面层(7),所述面层(7)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或混凝土铺设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永临结合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双向钢筋(6)中的钢筋直径为8毫米,相邻的两个所述钢筋的间距为20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永临结合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2)中水泥的质量占比为6%,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2)的铺设厚度为15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永临结合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3)的厚度为200毫米,所述面层(7)的厚度为100毫米。
CN202220691916.6U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永临结合道路结构 Active CN2172985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1916.6U CN217298502U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永临结合道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91916.6U CN217298502U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永临结合道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298502U true CN217298502U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36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91916.6U Active CN217298502U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永临结合道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2985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8678A (zh) 一种透水及保水的透水路面结构施工方法
CN101851928A (zh) 一种湿陷性黄土边坡工程改良防护方法
CN105672451A (zh) 一种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铺设渗滤型雨水管道的方法
CN209722598U (zh) 一种铁路泡沫轻质土结构
CN102888830A (zh) 塑料水渠及其施工方法
CN108547195A (zh) 一种排水沥青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438914A (zh) 软土地基上的过水箱涵及其施工方法
CN110042723B (zh) 全预制拼装式透水道路的施工方法
CN108086087A (zh) 一种透水路面的施工方法
CN113073680B (zh) 一种高原高寒区的弃碴场挡墙结构及其构筑方法
CN213772779U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
CN217298502U (zh) 一种房建工程施工现场的永临结合道路结构
CN106245546A (zh) 一种波纹钢管廊结构
CN214737081U (zh) 一种稳固市政道路软硬接驳防沉降的新型结构
CN112458825B (zh) 钢渣路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089410A (zh) 用于高速公路预制梁场路面永临结构转换的沥青路面结构
CN111287040A (zh) 液态土道路构造方法
CN205329566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沉降缝渗水修复结构
CN218116005U (zh) 一种山区公路生态型半挖半填路基结构
CN108018753A (zh) 一种透水路面
CN111794026B (zh) 一种快速路下穿通道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17026541U (zh) 一种多功能沥青路面结构
CN216809408U (zh) 一种绿色环保型路面结构
CN218621639U (zh) 一种装配式透水路面铺装结构
CN209429154U (zh) 复合地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